[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320576U - 一种弹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320576U
CN222320576U CN202420394011.1U CN202420394011U CN222320576U CN 222320576 U CN222320576 U CN 222320576U CN 202420394011 U CN202420394011 U CN 202420394011U CN 222320576 U CN222320576 U CN 222320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opening
insulating housing
bend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3940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方方
彭敏
黄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3940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320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320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320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导电端子以及设置于绝缘壳体两端的固定插件,固定插件的一端置于绝缘壳体的外侧。绝缘壳体内开设有一侧为第一开口的容置槽,绝缘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置槽导通且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绝缘壳体在第一开口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插接槽。导电端子包括焊接部和自由端设置有接触端的弹性臂,弹性臂的一端与焊接部连接,弹性臂至少包括一个弯折力臂,焊接部的两侧均弯折形成有固定部。弹性臂置于容置槽内,接触端穿过第二开口且至少部分置于第二开口外侧,焊接部位于第一开口处,固定部置于第一插接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实现电性连接的同时,便于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的充电一般采用pogo pi n探针,该探针小巧,且主要由外部筒体、设置于外部筒体内的弹簧和一端限位于外筒部内的探针组成,利用外部通体限位并配合弹簧,可实现探针直上直下移动的优势。但pogo pi n探针结构精密,零部件多,生产产能低,且采用黄铜制成,成本高。而pogo pi n探针在使用时,一般是多个并排设置使用,从而增加电子设备整机的成本。且在pogo pi n探针安装在电路板过程中以及电子设备组装过程中容易与其他物件刮碰,影响电性连接稳定性。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发展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连接器,用于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充电采用pogo pi n探针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弹性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导电端子以及设置于绝缘壳体两端的固定插件,所述固定插件的一端至少部分置于绝缘壳体的外侧;
所述绝缘壳体内开设有一侧为第一开口的容置槽,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置槽导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绝缘壳体在第一开口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插接槽;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接部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与焊接部连接,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接触端,所述弹性臂至少包括一个弯折力臂,所述焊接部的两侧均沿弹性臂的方向弯折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弹性臂置于容置槽内,所述接触端穿过第二开口且至少部分置于第二开口外侧,所述焊接部位于第一开口处,所述固定部置于第一插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力臂有三个,每一所述弯折力臂包括弯折部以及与弯折部一端连接的平直力臂;两相邻所述弯折力臂上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靠近所述焊接部的弯折力臂中的弯折部与焊接部连接,其余所述弯折力臂中的弯折部与其相邻的弯折力臂中的平直力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与第一插接槽过盈配合,或者,位于所述焊接部两侧的固定部呈八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凸起形成有卡块,所述第一插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配合卡块使用的卡槽,所述卡块置于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块,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在限位块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插接槽;
所述固定插件呈片状,所述固定插件上开设有限位口,所述固定插件的一端弯折形成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置于第二插接槽,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与第二插接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凸起形成有过盈凸块,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与插接部的数量等同。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防止绝缘壳体一体成型缩水的缩水槽。
进一步的,当所述导电端子为一个时,所述缩水槽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插接槽的上方;
当所述导电端子有多个,所述容置槽的数量与导电端子的数量等同;所述缩水槽包括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两相邻容置槽之间且位于第一插接槽的上方,所述第三凹槽位于第二插接槽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的底部凸起形成有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采用弹性力臂实现接触端可上下移动,结构简单。且配合绝缘壳体将导电端子置于内部,起到保护导电端子作用。利用固定插件可将绝缘壳体稳定的固定在电路板上,电路板与绝缘壳体配合可让导电端子稳定的与电路板连接,提高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导电性能,且可将整个弹性连接器稳定的固定于电路板上,提高连接可靠性。相较于现有采用POGO PIN探针结构的精密小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在实现电性连接的同时,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壳体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壳体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插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包括:绝缘壳体10;第二开口11;容置槽12;第一开口13;第一插接槽14;限位块15;第二插接槽16;定位柱18挡板19;导电端子20;弹性臂21;焊接部22;接触端23;固定部24;固定插件30;限位口31;插接部32;过盈凸块33;加强部34;第二凹槽171;第三凹槽172;倒角181;弯折部211;平直力臂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弹性连接器。
参照附图1-3,该弹性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0、导电端子20和固定插件30。其中,固定插件30设置于绝缘壳体10的两端,且固定插件30的一端至少部分置于绝缘壳体10的外侧。在配合电路板使用时,凸出于绝缘壳体10外侧的固定插件30可穿过电路板上的预设孔,并提供焊接的方式固定,由此将绝缘壳体10稳定的固定于电路板上。
绝缘壳体10内开设有一侧为第一开口13的容置槽12,绝缘壳体10上开设有与容置槽12导通的第二开口11,第二开口11与第一开口13相对设置,绝缘壳体10在第一开口13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插接槽14。导电端子20包括焊接部22和弹性臂21,弹性臂21的一端与焊接部22连接,弹性臂21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接触端23,弹性臂21至少包括一个弯折力臂,焊接部22的两侧均沿弹性臂21的方向弯折形成有固定部24。
当导电端子20安装于绝缘壳体10上时,即具有接触端23一端的导电端子20从第一开口13处置于容置槽12内,即使得弹性臂21置于容置槽12内,焊接部22位于第一开口13处,接触端23穿过第二开口11且至少部分置于第二开口11外侧,即接触端23至少部分凸出于绝缘壳体10外。固定部24置于第一插接槽14内,将导电端子20稳定安装于绝缘壳体10上。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20采用具有弯折力臂的弹性臂21实现接触端23可上下移动,结构简单。且配合绝缘壳体10将导电端子20置于内部,起到保护导电端子20作用,防止导电端子20发生磕碰变形或与其他导电部件接触影响使用等。利用固定插件30可将绝缘壳体10稳定的固定在电路板上,电路板与绝缘壳体10配合可让导电端子20稳定的与电路板连接,提高导电端子20与电路板的导电性能,且可将整个弹性连接器稳定的固定于电路板上,提高连接可靠性。相较于现有采用POGO PI N探针结构的精密小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便于生产,在实现电性连接的同时,成本更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焊接部22可手动焊接或采用自动化设备焊接在电路板上等,导电端子20可采用钣金弯折形成。第一插接槽14可与容置槽12为一体;也可与容置槽12独立开设,即绝缘壳体10在第一插接槽14与容置槽12之间设置有挡板19,如图4所示,用户可根据需求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凸出于绝缘壳体10外侧的固定插件30位于绝缘壳体10的下方或上方,第一开口13于第二开口11分别位于绝缘壳体10的底面和顶面,进而,通过固定插件30将绝缘壳体10固定,接触端23位于绝缘壳体10的顶部或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出于绝缘壳体10外侧的固定插件30还可位于绝缘壳体10的下方或上方,第一开口13于第二开口11分别位于绝缘壳体10的前侧和后侧,此时,通过固定插件30将绝缘壳体10固定在电路板上,接触端23位于绝缘壳体10的前侧或后侧,从而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弹性连接器与其他部件侧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在最优的实施例中,参照附图6和附图7,弯折力臂有三个,每一弯折力臂均包括弯折部211以及与弯折部211一端连接的平直力臂212。两相邻弯折力臂上弯折部211的弯折方向相反,在靠近焊接部22的弯折力臂中的弯折部211与焊接部22连接,其余弯折力臂中的弯折部211与其相邻的弯折力臂中的平直力臂212连接,即焊接部22与弹性臂21的形状从侧面查看呈蛇形走向。采用三个弯折力臂结构的导电端子20,可使得接触端23直上直下移动,使得接触端23在配合其他部件接触时,接触位置不变,提高接触端23与其他部件接触的稳定性,防止接触端23倾斜向下移动导致接触位置改变以及减小弯折部211弯折的弧度而减小弹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力臂也还可为一个、两个、四个等,在此不作限定。
接触端23呈柱体状,更具体的,接触端23可呈锥形柱体状,或呈直筒式的柱体状等,在此不作限定。第二开口11的开口大小与接触端23横截面的大小相适应或略大于接触端23横截面的大小,且具有接触端23的平直力臂212的宽度或长度大于第二开口11的大小,使得弹性臂21被限位于容置槽12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槽14的数量于固定部24的数量等同,即与焊接部22两侧固定部24配合的两个第一插接槽14可分别位于容置槽12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在此不作限定。且当导电端子20有多个时,当两个第一插接槽14位于容置槽12的左、右两侧时,部分第一插接槽14位于两相邻容置槽12之间;当两个第一插接槽14位于容置槽12的前、后两侧时,配合导电端子20使用的第一插接槽14呈一字型排列,如图5所示。
其中,固定部24与第一插接槽14过盈配合,由此将导电端子20安装于绝缘壳体1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焊接部22两侧的固定部24呈八字型,形成夹口,两侧的固定部24形成弹片,在置于第一插接槽14内而夹持住绝缘壳体10,由此将导电端子20安装在绝缘壳体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24上凸起形成有卡块(图中未出示),第一插接槽14的侧壁上开设有配合卡块使用的卡槽(图中未出示),卡块置于卡槽内,由此将导电端子20安装在绝缘壳体10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0两相对的侧壁上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块15,绝缘壳体10的侧壁在限位块15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插接槽16。
参照附图8,固定插件30呈片状,固定插件30上开设有限位口31,固定插件30的一端弯折形成有插接部32,插接部32置于第二插接槽16,限位块15置于限位口31内。由此,利用插接部32插接于第二插接槽16内,可对固定插件30在绝缘壳体10的位置进行限位,以在固定插件30插接在电路板上并焊接,而将绝缘壳体10安装于电路板上。利用限位口31套在限位块15上,可让固定插件30与绝缘壳体10实现的配合更加可靠,且可提高绝缘壳体10与电路板安装的稳定性。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当固定部24位于焊接部22左、右两侧时,即配合固定部24使用的第一插接槽14位于容置槽12的左、右两侧,第二插接槽16位于第一插接槽14的上方,由此可减小绝缘壳体10的体积。
插接部32与第二插接槽16过盈配合,实现固定插件30固定于绝缘壳体1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部32有两个,且间隔设置,由此,两插接部32之间可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与第二插接槽16的侧壁挤压固定。为提高插接部32与绝缘壳体10连接的稳定性,插接部32的外侧凸起形成有过盈凸块33。具体的,第二插接槽16的数量可与插接部32的数量等同,即在绝缘壳体10的左、右两侧壁上各具有两个第二插接槽16。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0的左、右两侧壁还可仅有一个第二插接槽16,一个固定插件30中的两个插接部32均置于同一第二插接槽16内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参照附图4,绝缘壳体10为塑胶壳体,且绝缘壳体10的外侧壁上在对应胶位较厚的位置开设有缩水槽。绝缘壳体10在一体成型过程中,胶位厚的位置容易出现缩水的问题,而影响绝缘壳体10良品率。基于此,通过开设缩水槽,可避免绝缘壳体10出现胶位厚的问题,防止绝缘壳体10一体成型缩水的问题。
具体的,当导电端子20为一个时,且固定插件30的一端凸出于绝缘壳体10下方时,缩水槽包括第一凹槽(图中未出示),第一凹槽位于第二插接槽16的上方。而当固定插件30的一端凸出于绝缘壳体10上方时,第一凹槽则位于第二插接槽16的下方。通过开设第一凹槽,可减小第二插接槽16所在绝缘壳体10厚度方向的胶位厚度。
当导电端子20有多个,容置槽12的数量与导电端子20的数量等同。缩水槽包括第二凹槽171和第三凹槽172,且接触端23位于绝缘壳体10顶部时,第二凹槽171位于两相邻容置槽12之间且位于第一插接槽14的上方。当接触端23位于绝缘壳体10侧面时,第二凹槽171位于两相邻容置槽12之间且位于第一插接槽14的一侧。通过开设第二凹槽171,可减小两相邻容置槽12之间的胶位厚度。当固定插件30的一端凸出于绝缘壳体10下方时,第三凹槽172位于第二插接槽16的上方且与第二插接槽16间隔设置。当固定插件30的一端凸出于绝缘壳体10上方时,第三凹槽172位于第二插接槽16的下方且与第二插接槽16间隔设置。通过开设第三凹槽172,可减小第二插接槽16所在绝缘壳体10厚度方向的胶位厚度。通过合理开设缩水槽,可在保持绝缘壳体10可靠性的同时,避免注塑一体成型缩水问题,提高绝缘壳体10生产良品率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固定插件30上的两插接部32在远离容置槽12的一侧凸起形成有加强部34,用于加强固定插件30结构可靠性。
绝缘壳体10外凸起形成有定位柱18,利用定位柱18与电路板上的预设孔配合,可实现对绝缘壳体10的定位。且定位柱18的端部具有倒角181,通过倒角起导向作用,便于定位柱18置于电路板上的预设孔。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导电端子以及设置于绝缘壳体两端的固定插件,所述固定插件的一端至少部分置于绝缘壳体的外侧;
所述绝缘壳体内开设有一侧为第一开口的容置槽,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置槽导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绝缘壳体在第一开口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插接槽;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接部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与焊接部连接,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接触端,所述弹性臂至少包括一个弯折力臂,所述焊接部的两侧均沿弹性臂的方向弯折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弹性臂置于容置槽内,所述接触端穿过第二开口且至少部分置于第二开口外侧,所述焊接部位于第一开口处,所述固定部置于第一插接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力臂有三个,每一所述弯折力臂包括弯折部以及与弯折部一端连接的平直力臂;两相邻所述弯折力臂上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靠近所述焊接部的弯折力臂中的弯折部与焊接部连接,其余所述弯折力臂中的弯折部与其相邻的弯折力臂中的平直力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第一插接槽过盈配合,或者,位于所述焊接部两侧的固定部呈八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凸起形成有卡块,所述第一插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配合卡块使用的卡槽,所述卡块置于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两相对的侧壁上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块,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在限位块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插接槽;
所述固定插件呈片状,所述固定插件上开设有限位口,所述固定插件的一端弯折形成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置于第二插接槽,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与第二插接槽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凸起形成有过盈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防止绝缘壳体一体成型缩水的缩水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电端子为一个时,所述缩水槽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插接槽的上方;
当所述导电端子有多个,所述容置槽的数量与导电端子的数量等同;所述缩水槽包括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两相邻容置槽之间且位于第一插接槽的上方,所述第三凹槽位于第二插接槽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底部凸起形成有定位柱。
CN202420394011.1U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弹性连接器 Active CN222320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94011.1U CN222320576U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弹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94011.1U CN222320576U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弹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320576U true CN222320576U (zh) 2025-01-07

Family

ID=94092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394011.1U Active CN222320576U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弹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320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64724B (zh) 背板连接器
CN109462071B (zh) 电连接器
TWI583073B (zh) 電連接器組合
US20010021609A1 (en) Battery connector
US20090170354A1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CN201038469Y (zh) 多埠式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
EP2985839B1 (en) Plug
CN222320576U (zh) 一种弹性连接器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CN207098149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111834826B (zh) 电连接器
CN115207722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1690033U (zh) 电连接器
CN112928545A (zh) 插拔连接器
CN217062564U (zh) Micro USB连接器
JP2003168520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22775631U (zh) 电连接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9477064U (zh) 电连接公头
CN215645087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4834946U (zh) 卡缘连接器
CN216903419U (zh) 插接件及插座
CN216872421U (zh) 一种弹片端子及排插
CN220692351U (zh) 改进的插入式6pin连接器
CN220753890U (zh) 一种贯穿对孔插拔接线端子
CN220368192U (zh) 线端直头端口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