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276467U - 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276467U
CN222276467U CN202420770604.3U CN202420770604U CN222276467U CN 222276467 U CN222276467 U CN 222276467U CN 202420770604 U CN202420770604 U CN 202420770604U CN 222276467 U CN222276467 U CN 222276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w bar
support
diagonal draw
link
rotat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7706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yi Ori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yi Ori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yi Ori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yi Ori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7706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276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276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276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其中斜拉杆组件包括窗扇支座、窗框支座以及斜拉杆,所述斜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在窗扇支座与斜拉杆之间还还设置有短拉杆,所述短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在窗扇支座上还设置有助力支架,助力支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短拉杆上,在助力支架与短拉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向短拉杆提供支撑力以抵制短拉杆和斜拉杆朝向窗扇支座方向转动。该斜拉杆组件可提高抵抗外力的性能,使用更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拉杆组件及具有该斜拉杆组件的窗户。
背景技术
窗户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用于采光、通风以及装饰。窗户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框用于固定在建筑物的通孔处,窗扇则通过铰链或者斜拉杆组件与窗框连接,其中,斜拉杆组件是一种用于连接窗扇和窗框的连杆式活动链接装置,其主要作用是支撑窗户的开启角度,保持窗户在开启状态下的稳定性,通常用于较大或较重的窗户。
现有的斜拉杆组件通过采用阻尼块以稳固窗户,然而在作用于窗扇的风力较大时,阻尼块的阻尼作用仍然无法使窗扇保持开启角度的稳定,容易导致窗扇朝向窗框方向移动,从而致使窗扇大力撞击到窗框上,从而损坏窗扇或者损坏玻璃,存在使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斜拉杆组件,提高抵抗外力的性能,以确保使用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斜拉杆组件的窗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拉杆组件,包括窗扇支座、窗框支座以及斜拉杆,所述斜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在窗扇支座与斜拉杆之间还还设置有短拉杆,所述短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在窗扇支座上还设置有助力支架,助力支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短拉杆上,在助力支架与短拉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向短拉杆提供支撑力以抵制短拉杆和斜拉杆朝向窗扇支座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拉杆组件,将窗扇支座安装于窗扇框架的安装槽内,将窗框支座安装于窗框型材的安装槽内,通过调节第一弹性组件的预紧力,以使第一弹性组件向短拉杆提供一支撑力,在斜拉杆组件处于展开状态下,通过第一弹性组件给予短拉杆的抵持作用,可以使短拉杆给予斜拉杆支撑作用,在大风吹向窗扇型材,使其有朝向窗框型材方向转动的趋势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弹性组件对短拉杆的抵持作用以及短拉杆对斜拉杆的支撑抵持作用,阻止短拉杆和斜拉杆朝向窗扇支座方向转动,从而有效防止窗扇型材朝向窗框型材方向转动,避免窗扇型材损坏以及窗玻璃损坏,提高窗户开启时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调节铆钉,所述第一调节铆钉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所述助力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长条形通孔,所述助力支架通过第一长条形通孔套接在第一调节铆钉上且可相对于第一调节铆钉转动;在第一长条形通孔位于短拉杆的一端与第一调节铆钉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通过转动第一铆钉以调节弹性件的预紧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拉杆组件,包括窗扇支座、窗框支座以及斜拉杆,所述斜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在窗扇支座与斜拉杆之间还还设置有短拉杆,所述短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在窗扇支座上还设置有助力支架,助力支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短拉杆上,在窗扇支座一侧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朝向助力支架的一端连接驱动端,所述驱动端被配置为向助力支架提供支撑力以抵制短拉杆和斜拉杆朝向窗扇支座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拉杆组件,将窗扇支座安装于窗扇框架的安装槽内,将窗框支座安装于窗框型材的安装槽内,通过连接板上的驱动端对助力支架的抵持作用,避免助力支架绕与窗扇支座可转动连接点发生转动,从而可以使短拉杆给予斜拉杆支撑作用,在大风吹向窗扇型材,使其有朝向窗框型材方向转动的趋势的情况下,通过驱动端与助力支架的配合,可阻止短拉杆和斜拉杆朝向窗扇支座方向转动,从而有效防止窗扇型材朝向窗框型材方向转动,避免窗扇型材损坏以及窗玻璃损坏,提高窗户开启时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在助力支架朝向斜拉杆的侧面包括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大于90°,所述驱动端朝向助力支架的侧面包括有第三壁、第四壁以及第五壁,所述第三壁与第五壁设置在第五壁的两侧,且第三壁与第四壁以及第五壁与第四壁均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大于90°;在斜拉杆组件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壁与第三壁抵接,所述第二臂与第四壁相平行,在斜拉杆组件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壁与第四壁相平行。
进一步的,在助力支架与窗扇支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有竖直连接在助力支架上的第二弹簧,在第二弹簧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滚珠,在窗扇支座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一第二定位槽以及一第三定位槽,通过滚珠与第二定位槽配合以提示斜拉杆组件呈折叠状态,通过滚珠与第三定位槽配合以提示斜拉杆组件呈展开状态。
此外,对于以上两种斜拉杆组件,具有以下共同的优选方案:
进一步的,在助力支架靠近短拉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短拉杆与弧形凹槽相抵的一端设置弧形凸缘,所述弧形凸缘位于弧形凹槽中。
进一步的,在斜拉杆上竖直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在助力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窗框支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斜拉杆连接在窗框支座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在窗扇支座中设置有将其约束在安装槽中的第一定位块,在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窗扇支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相偏离,第二调节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二通孔中,其身部位于第一通孔中,通过旋转第二调节铆钉以调整窗扇框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在短拉杆底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在窗扇支座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第一弧形导向槽内,且短拉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导向柱在第一弧形导向槽内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斜拉杆组件还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斜拉杆上,另一端可转动地与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在连接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有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连杆的侧边分别与第二连杆的侧边以及第三连杆的侧边相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窗户,包括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还包括有上述斜拉杆组件,所述斜拉杆组件的窗扇支座安装于窗扇型材的安装槽内,所述斜拉杆组件的窗框支座安装于窗框型材的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窗户,由于具有上述斜拉杆组件,因而具有其所有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斜拉杆组件第一种实施力方式的展开状态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斜拉杆组件不同方向的折叠状态图。
图4为第一弹性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窗扇支座、定位块以及第二调节铆钉在安装在窗扇型材中的截面图。
图6为窗扇支座、定位块以及第二调节铆钉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短拉杆与窗扇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内开下悬窗打开状态图。
图9为斜拉杆组件第二种实施力方式的展开状态图。
图10和图11为图9不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斜拉杆组件第二种实施力方式的折叠状态图(去除斜拉杆)。
其中,窗扇支座1;窗框支座2;斜拉杆3;第二长条形通孔4;第一铆钉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窗扇型材9;窗框型材10;短拉杆11;助力支架12;第一调节铆钉13;第一长条形通孔14;弹性件15;凸缘部分16;弧形凹槽17;弧形凸缘18;第一定位柱19;第一定位槽20;第一限位块21;第一限位槽22;挡板23;第一定位块24;第二调节铆钉25;第一通孔26;第二通孔27;第一导向柱28;第一弧形导向槽29;传动杆30;第三长条形通孔31;连接块32;连接板33;第三铆钉34;导向通道35;导向斜面36;第一壁37;第二壁38;第三壁39;第四壁40;第五壁41;第二弹簧42;滚珠43;第二定位槽44;第三定位槽4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具体提供了一种斜拉杆组件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3,包括窗扇支座1、窗框支座2以及斜拉杆3,斜拉杆3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1上,具体的,在窗扇支座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长条形通孔4,第一铆钉5将斜拉杆3的一端可转动地铆接在第二长条形通孔4中,通过第二长条形通孔4与第一铆钉5的配合,以使斜拉杆3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能相对第二长条形通孔4一边转动一边移动。斜拉杆3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2上,具体的,斜拉杆3的该端可以直接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2上,也可以通过中间组件可转动地间接连接在窗框支座2上,参见图3,中间组件可以是包括有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以及第三连杆8,第一连杆6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2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3上,所述第二连杆7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斜拉杆3上,另一端可转动地与第三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8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2上;在连接杆组件折叠后,第二连杆7和第三连杆8有部分重叠,第一连杆6的侧边分别与第二连杆7的侧边以及第三连杆8的侧边相抵,通过第一连杆6的侧边分别与第二连杆7的侧边以及第三连杆8的侧边相抵,可以实现窗扇型材9与窗框型材10的相对定位,给密封胶条施加压合力,达到密封效果,同时起到止动作用;在窗扇支座1与斜拉杆3之间还设置有短拉杆11,短拉杆11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3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1上,在窗扇支座1上还设置有助力支架12,助力支架12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1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短拉杆11上,在助力支架12与短拉杆1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第一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向短拉杆11提供支撑力以抵制短拉杆11和斜拉杆3朝向窗扇支座1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调节铆钉13,第一调节铆钉13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1上,助力支架12上设置有第一长条形通孔14,助力支架12通过第一长条形通孔14套接在第一调节铆钉13上且可相对于第一调节铆钉13转动;在第一长条形通孔14位于短拉杆11的一端与第一调节铆钉1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5,通过转动第一铆钉5以调节弹性件15的预紧力。具体的,第一调节铆钉13包括有偏心的凸缘部分16,该凸缘部分16位于第一长条形通孔14中,在第一长条形通孔14邻近短拉杆11的一端设置有凸杆,弹性件15为第一弹簧,将第一弹簧一端套在凸杆上,第一弹簧的另外一端抵接在第一调节铆钉13的凸缘部分16上,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铆钉13,可以调节第一弹簧的预紧力,从而调节助力支架12对短拉杆11的支撑力,通过选择不同弹性系数的第一弹簧,可以实现第一弹簧不同预紧力的调节。
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凸4,在助力支架12靠近短拉杆1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17,短拉杆11与弧形凹槽17相抵的一端设置弧形凸缘18,弧形凸缘18位于弧形凹槽17中。在第一弹性组件的作用下,通过弧形凸缘18与弧形凹槽17抵接,二者接触面积大,因而可以更好地提供短拉杆11以支撑力。
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4,在斜拉杆3上竖直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9,在助力支架1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柱19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20,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第一定位柱19位于第一定位槽20内。通过第一定位槽20与第一定位柱19的配合,可定位并限制窗扇型材9与窗框型材10的相对位置。此外,将斜拉杆组件连接于窗框型材10和窗扇型材9上时,在斜拉杆组件折叠状态,第一定位柱19位于窗扇型材9的中间位置,可以更好的将窗扇型材9和窗框型材10相对定位。
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3,窗框支座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1,斜拉杆3连接在窗框支座2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2,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第一限位块21位于第一限位槽22内。具体的,窗框支座2一端竖直设置有挡板23,第一限位块21设置在挡板23上,第一限位槽22的形状近似L形,且当第一限位槽22与第一限位块21配合后,二者相对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微小的间隙,避免二者之间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发生摩擦干涉。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通过第一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槽22的配合,可以提高窗户整体抗风压的性能。
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6,在窗扇支座1中设置有将其约束在安装槽(该安装槽即为窗扇型材9中的安装槽)中的第一定位块24,通过第一定位块24与窗扇型材9的安装槽共同约束窗扇支座1,使其在第二调节铆钉25的作用下仅只能做长度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在第一定位块2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6,在窗扇支座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7,第一通孔26的轴线与第二通孔27的轴线相偏离,第二调节铆钉25的头部位于第二通孔27中,其身部位于第一通孔26中,通过旋转第二调节铆钉25以调整窗扇型材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第二调节铆钉25的身部与头部同样呈偏心设置,从而以适应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27的位置,以实现对窗扇支座1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调节。
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7,在短拉杆11底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8,在窗扇支座1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向槽29,第一导向柱28位于第一弧形导向槽29内,且短拉杆1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导向柱28在第一弧形导向槽29内移动。通过第一导向柱28在第一弧形导向槽29内运动,可以使窗扇型材9运动过程更为平稳,第一导向柱28可以是与斜拉杆3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焊接或者铆接工艺将第一导向柱28连接在短拉杆11上。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7,在窗扇支座1底部设置有可沿长度方向移动的传动杆30,传动杆30上设置有第三长条形通孔31,第一定位块24上的第二铆钉伸入到第三长条形通孔31中,通过第三长条形通孔31,以避免妨碍传动杆30的运动;在传动杆30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块32,连接块32通过窗户中的其它传动组件与执手传动连接,通过执手运动,以带动传动杆30移动;传动杆30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板33,连接板33通过第三铆钉34与传动杆30连接,在斜拉杆3底面上设置有导向通道35,导向通道35朝向第一定位柱19的一端设置有外扩的导向斜面36,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可以通过拉动传动杆30,使第三铆钉34进入导向通道35中,从而限制斜拉杆组件中的斜拉杆3展开,避免窗扇型材9能够被推动至悬挂状态(即内开下悬或外开上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具体提供了一种斜拉杆组件的实施方式,参见9-11,包括窗扇支座1、窗框支座2以及斜拉杆3,所述斜拉杆3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1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2上,在窗扇支座1与斜拉杆3之间还设置有短拉杆11,所述短拉杆11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3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1上,在窗扇支座1上还设置有助力支架12,助力支架12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1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短拉杆11上,在窗扇支座1一侧设置有连接板33,在连接板33朝向助力支架12的一端连接驱动端,驱动端被配置为向助力支架12提供支撑力以抵制短拉杆11和斜拉杆3朝向窗扇支座1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斜拉杆组件仅有助力支架12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结构都参照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9-11,在助力支架12朝向斜拉杆3的侧面包括有第一壁37和第二壁38,第一壁37和第二壁38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大于90°,驱动端朝向助力支架12的侧面包括有第三壁39、第四壁40以及第五壁41,第三壁39与第五壁41设置在第五壁41的两侧,且第三壁39与第四壁40以及第五壁41与第四壁40均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大于90°;在斜拉杆组件呈折叠状态时,第一壁37与第三壁39抵接,第二壁38与第四壁40相平行,在斜拉杆组件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壁37与第四壁40相平行。参见图12,在斜拉杆组件呈折叠状态时,第一壁37与第三壁39抵接,第二壁38与第四壁40相平行,通过驱动端的壁面与助力支架12的壁面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使关闭的窗扇型材9能够抵抗风压;参见图9-12,在需要展开斜拉杆组件时,通过拖动传动杆30,使与传动杆30连接的连接板33上的驱动端的第三壁39面推动助力支架12并使其转动,从而助力支架12带动短拉杆11转动,短拉杆11带动斜拉杆3转动,从而使窗扇型材9处于悬挂状态;通过采用该结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转动把手即可实现解锁的窗扇型材9处于悬挂状态,无需用户再通过向执手施加垂直方向的推力或者拉力而使窗扇型材9移动至悬挂状态,提高用户操作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参见图9-12,优选实施例中,在助力支架12与窗扇支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包括有竖直连接在助力支架12上的第二弹簧42,在第二弹簧42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滚珠43,在窗扇支座1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一第二定位槽44以及一第三定位槽45,通过滚珠43与第二定位槽44配合以提示斜拉杆组件呈折叠状态,通过滚珠43与第三定位槽45配合以提示斜拉杆组件呈展开状态。通过第二弹簧42、滚珠43以及第二定位槽44、第三定位槽45的配合,可以定位助力支架12的位置,同时,也通过第二弹簧42、滚珠43以及第二定位槽44、第三定位槽45的配合,可以减小窗扇型材9的往返震颤。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具体提供了一种窗户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8,包括窗扇型材9和窗框型材10,还包括有上述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斜拉杆组件,所述斜拉杆组件的窗扇支座1安装于窗扇型材9的安装槽内,所述斜拉杆组件的窗框支座2安装于窗框型材10的安装槽内。本实施例中的窗户,由于具有上述斜拉杆组件,因而具有其所有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斜拉杆组件,包括窗扇支座、窗框支座以及斜拉杆,所述斜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在窗扇支座与斜拉杆之间还还设置有短拉杆,所述短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其特征在于:在窗扇支座上还设置有助力支架,助力支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短拉杆上,在助力支架与短拉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向短拉杆提供支撑力以抵制短拉杆和斜拉杆朝向窗扇支座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调节铆钉,所述第一调节铆钉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所述助力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长条形通孔,所述助力支架通过第一长条形通孔套接在第一调节铆钉上且可相对于第一调节铆钉转动;在第一长条形通孔位于短拉杆的一端与第一调节铆钉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通过转动第一铆钉以调节弹性件的预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助力支架靠近短拉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短拉杆与弧形凹槽相抵的一端设置弧形凸缘,所述弧形凸缘位于弧形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斜拉杆上竖直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在助力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定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支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斜拉杆连接在窗框支座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窗扇支座中设置有将其约束在安装槽中的第一定位块,在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窗扇支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相偏离,第二调节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二通孔中,其身部位于第一通孔中,通过旋转第二调节铆钉以调整窗扇框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短拉杆底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在窗扇支座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第一弧形导向槽内,且短拉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导向柱在第一弧形导向槽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杆组件还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斜拉杆上,另一端可转动地与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在连接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有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连杆的侧边分别与第二连杆的侧边以及第三连杆的侧边相抵。
9.一种斜拉杆组件,包括窗扇支座、窗框支座以及斜拉杆,所述斜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在窗扇支座与斜拉杆之间还还设置有短拉杆,所述短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其特征在于:在窗扇支座上还设置有助力支架,助力支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扇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短拉杆上,在窗扇支座一侧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朝向助力支架的一端连接驱动端,所述驱动端被配置为向助力支架提供支撑力以抵制短拉杆和斜拉杆朝向窗扇支座方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助力支架朝向斜拉杆的侧面包括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大于90°,所述驱动端朝向助力支架的侧面包括有第三壁、第四壁以及第五壁,所述第三壁与第五壁设置在第五壁的两侧,且第三壁与第四壁以及第五壁与第四壁均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大于90°;在斜拉杆组件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壁与第三壁抵接,所述第二壁与第四壁相平行,在斜拉杆组件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壁与第四壁相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助力支架与窗扇支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有竖直连接在助力支架上的第二弹簧,在第二弹簧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滚珠,在窗扇支座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一第二定位槽以及一第三定位槽,通过滚珠与第二定位槽配合以提示斜拉杆组件呈折叠状态,通过滚珠与第三定位槽配合以提示斜拉杆组件呈展开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助力支架靠近短拉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短拉杆与弧形凹槽相抵的一端设置弧形凸缘,所述弧形凸缘位于弧形凹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斜拉杆上竖直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在助力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定位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支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斜拉杆连接在窗框支座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在斜拉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窗扇支座中设置有将其约束在安装槽中的第一定位块,在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窗扇支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相偏离,第二调节铆钉的头部位于第二通孔中,其身部位于第一通孔中,通过旋转第二调节铆钉以调整窗扇框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短拉杆底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在窗扇支座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第一弧形导向槽内,且短拉杆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导向柱在第一弧形导向槽内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斜拉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杆组件还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斜拉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斜拉杆上,另一端可转动地与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窗框支座上;在连接杆组件折叠后,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有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连杆的侧边分别与第二连杆的侧边以及第三连杆的侧边相抵。
18.一种窗户,包括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斜拉杆组件,所述斜拉杆组件的窗扇支座安装于窗扇型材的安装槽内,所述斜拉杆组件的窗框支座安装于窗框型材的安装槽内。
CN202420770604.3U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 Active CN222276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770604.3U CN222276467U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770604.3U CN222276467U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276467U true CN222276467U (zh) 2024-12-31

Family

ID=9395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770604.3U Active CN222276467U (zh) 2024-04-15 2024-04-15 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276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15880U (zh) 一种门窗用铰链
CN222276467U (zh) 一种斜拉杆组件及窗户
CN219197112U (zh) 一种内倒平移窗滑动装置和内倒平移窗
CN209277736U (zh) 一种防火门窗闭合装置
CN215332171U (zh) 一种埋入式铰链的稳固装配结构
CN214195942U (zh) 铰链锁合结构
CN112681918B (zh) 一种调节机构、铰链、窗
CN211115505U (zh) 隐藏式平开上悬五金系统
CN221053456U (zh) 滑撑
CN219638643U (zh) 一种嵌入式侧板安装铰链
CN214532444U (zh) 铰链组件
CN217872344U (zh) 悬窗铰链及门窗
CN217712181U (zh) 滑撑铰链及具有其的平开窗结构
CN111852235A (zh) 一种阻尼铰链
CN221073871U (zh) 一种铰链装置
CN220565914U (zh) 滑轮组件及推拉门窗
CN220599528U (zh) 一种可稳定开闭的铰链
CN216617318U (zh) 一种安全防夹两翼旋转门
CN218787058U (zh) 一种重型铰链
CN222045436U (zh) 一种抗风压防尘铰链
CN217205950U (zh) 平开窗用铰链装置
CN219365751U (zh) 一种具有折叠式铰链结构的平行窗体结构
CN216446729U (zh) 大角度开合悬窗铰链
CN222542237U (zh) 一种内平开门窗用斜拉杆
CN215292003U (zh) 一种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