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233967U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233967U CN222233967U CN202323664651.4U CN202323664651U CN222233967U CN 222233967 U CN222233967 U CN 222233967U CN 202323664651 U CN202323664651 U CN 202323664651U CN 222233967 U CN222233967 U CN 2222339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male
- female
- female plug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公插头、母插头和第一防水圈,所述公插头内设有插针,所述公插头包括公插配合段,所述公插配合段的外壁表面为公插配合面;所述母插头内设有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插套,所述母插头包括母插配合段,所述母插配合段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母插头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套腔,所述套腔内表面为母插配合面;第一防水圈设于所述公插配合面和所述母插配合面之间,以使所述公插配合面和所述母插配合面密封连接。本申请解决了现有连接器无法防水,在户外使用容易进水,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基础元件,用于实现信号线或电源线之间的对接连接,被广泛用于诸如户外设施(路灯、投光灯)、水景设施(水下照明灯)、机电常规设备(电源控制箱、灯光控制箱)等需要进行信号或电源传输连接等领域。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简单快捷的连接器对插装配越来越受欢迎。传统的连接器中的公接头和母接头均不具有防水结构,由于无法防水,一般只用在封闭的空间内,而在户外使用时,容易出现进水现象,导致其使用范围受限,难以广泛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解决了现有连接器无法防水,在户外使用容易进水,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接器,包括公插头、母插头以及第一防水圈,所述公插头内设有插针,所述公插头包括公插配合段,所述公插配合段的外壁表面为公插配合面;所述母插头内设有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插套,所述母插头包括母插配合段,所述母插配合段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母插头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套腔,所述套腔内表面为母插配合面;第一防水圈设于所述公插配合面和所述母插配合面之间,以使所述公插配合面和所述母插配合面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设于所述公插配合段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插配合段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第一防水圈位于所述密封槽内,且所述第一防水圈的外环凸伸于所述公插配合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插头包括具有公插首端口和公插末端口的公插腔,所述公插腔内设有插针压块,所述公插末端口盖设有公插后盖;
所述插针压块和所述公插后盖之间设有第一防水片,所述插针插设于所述插针压块上,且所述插针连接的线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防水片和所述公插后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插头包括具有母插首端口和母插末端口的母插腔,所述母插腔内设有插套压块,所述母插末端口盖设有母插后盖;
所述插套压块和所述母插后盖之间设有第二防水片,所述插套插设于所述插套压块上,且所述插套连接的线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防水片和所述母插后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片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插针连接的线束与所述第一插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防水片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插套连接的线束与所述第二插孔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插腔内设有截面呈正六边形的防呆套,所述防呆套内设有母插防呆识别件;
所述公插腔内设有公插防呆识别件,且所述母插防呆识别件与所述公插防呆识别件通过凹凸相嵌的配合结构连接,以形成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柱状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插头还包括公插基座段,所述公插基座段上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插针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设有第三插孔,所述公插防呆识别件具有公插识别面,所述公插防呆识别件插入所述第三插孔中,以使所述公插识别面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露出;
所述母插头还包括母插基座段,所述母插基座段上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插套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设有第四插孔,所述母插防呆识别件具有母插识别面,所述母插防呆识别件插入所述第四插孔中,以使所述母插识别面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露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插防呆识别件上套设有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二防水圈与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公插配合段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抵接;
所述母插防呆识别件上套设有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与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母插配合段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插头用于连接公端电力线缆,且所述公插头与所述公端电力线缆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母插头用于连接母端电力线缆,且所述母插头与所述母端电力线缆一体注塑成型。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母插头的母插配合段的外壁设有与母插头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套腔,公插配合段的外壁表面为公插配合面,套腔的内侧面为母插配合面,在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设置第一防水圈,这样将公插头和母插头插接在一起,就会使得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通过第一防水圈密封连接,从而使公插头和母插头插接位置处具有防水效果,连接器能够防水,在户外使用也不会出现进水现象,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公插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母插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公插头;101、公插配合段;102、公插基座段;103、第一凹槽;1030、第三插孔;100、公插腔;1001、公插首端口;1002、公插末端口;10、插针;11、插针压块;12、公插后盖;13、第一防水片;130、第一插孔;14、公插防呆识别件;140、公插识别面;
2、母插头;201、母插配合段;202、母插基座段;203、第二凹槽;2030、第四插孔;2011、套腔;200、母插腔;2001、母插首端口;2002、母插末端口;2003、防呆套;20、插套;21、插套压块;22、母插后盖;23、第二防水片;230、第二插孔;24、母插防呆识别件;240、母插识别面;
3、第一防水圈;4、第二防水圈;5、第三防水圈;6、公端电力线缆;7、母端电力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解决了现有连接器无法防水,在户外使用容易进水,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公插头1、母插头2以及第一防水圈3,公插头1内设有插针10,公插头1包括公插配合段101,公插配合段101的外壁表面为公插配合面;母插头2内设有与插针10相配合的插套20,母插头2包括母插配合段201,母插配合段201的外壁设有与母插头2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套腔2011,套腔2011内表面为母插配合面;第一防水圈3设于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以使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密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母插配合段201的外壁设有与母插头2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套腔2011,套腔2011内表面为母插配合面,公插配合段101的外壁表面为公插配合面,将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在一起,公插配合段101就会伸入套腔2011内,此时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相对,在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设置第一防水圈3,这样就能使公插头1和母插头2之间的连接处防水,整个连接器具有防水功能,连接器在户外使用时不会出现进水现象,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需要说明的是,当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在一起之后,插针10会插入插套20中,从而实现公插头1和母插头2之间的电连接,以便连接器能够实现电源传输或者信号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套20的端头设置为包括多个弹性件,多个弹性件可以收缩在一起或者互相分离开,将插针10的端头设置为锥形,这样能够方便插针10快速的插入插套20中,插针10插入插套20中就会将插套20的多个弹性件撑开,多个弹性件就会向插针10施加弹性力,这样可以使插针10牢固的插入插套20中。
示例的,参考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插针10可以有四个,对应的,插套20也设有四个,将四个插针10一一对应插入四个插套20中,实现公插头1和母插头2的插接连接,以使连接器实现电源传输或者信号传输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防水圈3套设于公插配合段101上。这样能够使第一防水圈3与公插配合段101连接的更加牢固,从而公插头1与母插头2插接连接之后,第一防水圈3能够与母插配合面抵接,以使得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密封连接,实现连接器的防水功能。
具体的,第一防水圈3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这样能够使第一防水圈3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更加贴合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使得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连接器的防水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公插配合段101上开设有密封槽,第一防水圈3位于密封槽内,且第一防水圈3的外环凸伸于公插配合面。这样能够使第一防水圈3牢固的设置在公插配合段101上,从而在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过程中不会从公差配合段上掉落,而且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的间隙能够被第一防水圈3填满,有利于增强防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槽与公插配合段101的首、末端均具有一定间隙。可以在公差配合段上设置两圈互相相邻的密封槽,每一圈密封槽内都设置一个第一防水圈3,具体可以通过密封胶将第一防水圈3粘接在密封槽内,这样可以增大第一防水圈3分别与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密封面积增大,防水效果更好。此外,第一防水圈3的外环凸伸于公插配合面,也就是第一防水圈3突出于公插配合段101的外壁表面,这样当公插头1和母插头2装配后,第一防水圈3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弹性,能够将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填满(未图示)。从而达到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的密封连接效果,有利于实现连接器的防水功能。
除上述将第一防水圈3设置在公插配合段101上设置的密封槽内之外,可以采用相同技术手段在套腔2011内表面上开设密封槽,第一防水圈3的外环凸伸于套腔2011内表面,第一防水圈3与套腔2011的首、末端具有一定间隙。又或者在公插配合段101、套腔2011内表面上同时对应设置放置第一防水圈3的密封槽,其实只要将密封槽设置在公插配合面和母插配合面之间即可,故不管采用何种手段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公插头1包括具有公插首端口1001和公插末端口1002的公插腔100,公插腔100内设有插针压块11,公插末端口1002盖设有公插后盖12;插针压块11和公插后盖12之间设有第一防水片13,插针10插设于插针压块11上,且插针10连接的线束依次穿过第一防水片13和公插后盖12。
具体的,在公插腔100的底壁上设有插针孔,将插针10插在插针压块11上,然后将插针压块11和插针10一起从公插末端口1002插入公插腔100,使得插针10从插针孔插入并从公插首端口1001露出,在公插末端口1002盖设公插后盖12,并在插针压块11和公插后盖12之间设置第一防水片13,以使插针10和插针压块11能够在公插腔100内的位置被固定,不容易发生晃动。在此结构中,由于插针10连接的线束需要从公插后盖12穿出,这样就会容易从公插后盖12上开设的孔向公插腔100内漏水,然而插针10连接的线束先从第一防水片13穿过,再从公插后盖12穿过,这样第一防水片13会与插针10连接的线束紧贴,而且第一防水片13也与公插后盖12紧贴,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插针10连接的线束与第一防水片13之间的缝隙或者与公插后盖12之间的缝隙漏水,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公插后盖12设置在公插末端口100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公插头1还包括公插基座段102,在公插基座段102上设置公尾凸块,在公插后盖12上设置卡孔,在安装时将公插后盖12的卡孔卡在公尾凸块上,实现公插后盖12和公插基座段102的连接,并将公插末端口1002覆盖,这样不仅能够使公插后盖12安装的更加牢固,而且安装公插后盖12的操作更加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母插头2包括具有母插首端口2001和母插末端口2002的母插腔200,母插腔200内设有插套压块21,母插末端口2002盖设有母插后盖22;插套压块21和母插后盖22之间设有第二防水片23,插套20插设于插套压块21上,且插套20连接的线束依次穿过第二防水片23和母插后盖22。
具体的,在母插腔200内设有插套孔,将插套20插在插套压块21上,然后将插套压块21和插套20一起从母插末端口2002插入母插腔200,使得插套20插入插套孔并从母插首端口2001露出,在母插末端口2002盖设母插后盖22,并在插套压块21和母插后盖22之间设置第二防水片23,以使插套20和插套压块21能够在母插腔200内的位置被固定,不容易发生晃动。在此结构中,由于插套20连接的线束需要从母插后盖22穿出,这样就会容易从母插后盖22上开设的孔向母插腔200内漏水,然而插套20连接的线束先从第二防水片23穿过,再从母插后盖22穿过,这样第二防水片23会与插套20连接的线束紧贴,而且第二防水片23也与母插后盖22紧贴,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插套20连接的线束与第二防水片23之间的缝隙或者与母插后盖22之间的缝隙漏水,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母插后盖22设置在母插末端口200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母插头2还包括母插基座段202,在母插基座段202上设置母尾凸块,在母插后盖22上设置卡孔,在安装时将母插后盖22的卡孔卡在母尾凸块上,实现母插后盖22和母插基座段202的连接,并将母插末端口2002覆盖,这样不仅能够使母插后盖22安装的更加牢固,而且安装母插后盖22的操作更加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片13上设有第一插孔130,插针10连接的线束与第一插孔130过盈配合;第二防水片23上设有第二插孔230,插套20连接的线束与第二插孔230过盈配合。
由于第一防水片13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插针10连接的线束与第一插孔130过盈配合时,第一防水片13就会对插针10连接的线束施加弹性力,以使插针10连接的线束与第一防水片13之间密封连接,从而避免第一插孔130漏水,影响连接器的防水效果。同样的,由于第二防水片23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插套20连接的线束与第二插孔230过盈配合时,第二防水片23就会对插套20连接的线束施加弹性力,以使插套20连接的线束与第二防水片23之间密封连接,从而避免第二插孔230漏水,影响连接器的防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水片13和第二防水片23均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这样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而且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使插针10连接的线束与第一防水片13之间密封连接,插套20连接的线束与第二防水片23之间密封连接,并且在插针10连接的线束穿过第一插孔130时不会对线束表面造成损坏,在插套20连接的线束穿过第二插孔230时也不会对线束表面造成损坏。此外,在设置第一插孔130时要注意将第一插孔130的直径设置为小于插针10连接的线束的直径,在设置第二插孔230时要注意将第二插孔230的直径设置为小于插套20连接的线束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防水片13和第二防水片23均设置为多层结构,也就是将多个防水片层叠设置形成第一防水片13和第二防水片23,这样能够增强第一防水片13和第二防水片23的厚度,使得第一防水片13和第二防水片23的弹性增强,有利于第一防水片13分别与插针压块11和公插后盖12抵接,第二防水片23分别与插套压块21和母插后盖22抵接,实现良好的密封性,防水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公插腔100内设有截面呈正六边形的防呆套2003,防呆套2003内设有公插防呆识别件14;母插腔200内设有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且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与公插防呆识别件14通过凹凸相嵌的配合结构连接,以形成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柱状体。
通过以上设置,由于公插防呆识别件14和母插防呆识别件24互相配合,因此在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插接在一起的公插头1和母插头2的规格不匹配的情况发生,而且也能使公插头1和母插头2更加准确快速的插接在一起,更加方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将防呆套2003设置为截面呈正六边形,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在一起之后,不仅要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与公插防呆识别件14互相配合,而且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与公插防呆识别件14配合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要是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柱状体才行,这样才能确保插接在一起的公插头1和母插头2的规格是互相匹配的,比如公插头1能够通过的电压和电流与母插头2能够通过的电压和电流相同。
示例的,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与公插防呆识别件14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满足上述要求即可。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3中的公插防呆识别件14可以设置在母插腔200内,图4中的母插防呆识别件24可以设置在公插腔100内的防呆套200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公插头1还包括公插基座段102,公插基座段102上设有第一凹槽103,且第一凹槽103沿插针10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设有第三插孔1030,公插防呆识别件14具有公插识别面140,公插防呆识别件14插入第三插孔1030中,以使公插识别面140从第一凹槽103的槽口露出;母插头2还包括母插基座段202,母插基座段202上设有第二凹槽203,且第二凹槽203沿插套20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设有第四插孔2030,母插防呆识别件24具有母插识别面240,母插防呆识别件24插入第四插孔2030中,以使母插识别面240从第二凹槽203的槽口露出。
通过以上设置,在公插防呆识别件14安装在防呆套2003中之后,公插识别面140就会从第一凹槽103的槽口露出,可以在公插识别面140上印制公插头1的规格,也就是公插头1能够通过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观察公插识别面140判断公插防呆识别件14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而且也能够通过观察公插识别面140了解公插头1的规格参数,以便用户准确的使用所需要的规格参数的公插头1,防止用户将不同规格的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在一起造成连接器故障损坏。
同样的,在母插防呆识别件24安装在母插腔200内之后,母插识别面240就会从第二凹槽203的槽口露出,可以在母插识别面240上印制母插头2的规格,也就是母插头2能够通过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观察母插识别面240判断母插防呆识别件24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而且也能够通过观察母插识别面240了解母插头2的规格参数,以便用户准确的使用所需要的规格参数的母插头2,防止用户将不同规格的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在一起造成连接器故障损坏。
此外,可以将第一凹槽103和第二凹槽203分别设置在公插头1和母插头2的同一侧表面,也就是在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在一起时,第一凹槽103和第二凹槽203位于同一侧,这样通过第一凹槽103和第二凹槽203的位置也能准确的将公插头1和母插头2快速准确的插接在一起,避免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方向相反再进行调换,以对插针10和插套20造成损坏,以及影响公插头1和母插头2插接的效率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公插防呆识别件14上套设有第二防水圈4,第二防水圈4与第一凹槽103靠近公插配合段101的侧壁的外表面抵接;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上套设有第三防水圈5,第三防水圈5与第二凹槽203靠近母插配合段201的侧壁的外表面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插孔1030的设置,使得公插防呆识别件14与第一凹槽103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可能会出现漏水现象,因此在公插防呆识别件14上套设有第二防水圈4,这样第二防水圈4与第一凹槽103靠近公插配合段101的侧壁的外表面抵接,也就是将公插防呆识别件14与第一凹槽103的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能够有效防止漏水,此外,第一凹槽103远离公插配合段101的侧壁的外表面会延伸至公插末端口1002并与公插后盖12接触,而由于第一防水片13的设置,会使得第一凹槽103远离公插配合段101的侧壁上设置的第三插孔1030也不会发生漏水现象,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防止第三插孔1030处出现漏水,有利于实现连接器的防水功能。
同样的,由于第四插孔2030的设置,使得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与第二凹槽203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可能会出现漏水现象,因此在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上套设有第三防水圈5,这样第三防水圈5与第二凹槽203靠近母插配合段201的侧壁的外表面抵接,也就是将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与第二凹槽203的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能够有效防止漏水,此外,第二凹槽203远离母插配合段201的侧壁的外表面会延伸至母插末端口2002并与母插后盖22接触,而由于第二防水片23的设置,会使得第二凹槽203远离母插配合段201的侧壁上设置的第四插孔2030也不会发生漏水现象,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防止第四插孔2030处出现漏水,有利于实现连接器的防水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公插头1用于连接公端电力线缆6,且公插头1与公端电力线缆6一体注塑成型;母插头2用于连接母端电力线缆7,且母插头2与母端电力线缆7一体注塑成型。
通过以上设置,不仅能够使公插头1与公端电力线缆6的连接效率更高,还能使公插头1与公端电力线缆6的连接位置处实现防水效果。不仅能够使母插头2与母端电力线缆7的连接效率更高,还能使母插头2与母端电力线缆7的连接位置处实现防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时,将公端电力线缆6放在模具中一体成型公插头1,这样在制作公插头1的过程中就会连接公端电力线缆6,将母端电力线缆7放在模具中一体成型母插头2,在制作母插头2的过程中就会连接母端电力线缆7,极大的提高了制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公插头1与公端电力线缆6一体注塑成型以及母插头2与母端电力线缆7一体注塑成型,实现了公插头1与公端电力线缆6连接处以及母插头2与母端电力线缆7连接处的防水;通过单独后安装插针10和插套20,不仅能够实现单独防水,还能单独制作插针10、插套20等零部件,提高制作效率;通过第一防水圈3的设置实现公插头1和母插头2对插连接的密封性,实现公插头1和母插头2连接处的防水。这样就可以使连接器整体防水,当连接器在户外使用时也不会出现漏水现象,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插头(1),所述公插头(1)内设有插针(10),所述公插头(1)包括公插配合段(101),所述公插配合段(101)的外壁表面为公插配合面;
母插头(2),所述母插头(2)内设有与所述插针(10)相配合的插套(20),所述母插头(2)包括母插配合段(201),所述母插配合段(201)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母插头(2)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套腔(2011),所述套腔(2011)内表面为母插配合面;
第一防水圈(3),设于所述公插配合面和所述母插配合面之间,以使所述公插配合面和所述母插配合面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水圈(3)套设于所述公插配合段(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插配合段(101)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第一防水圈(3)位于所述密封槽内,且所述第一防水圈(3)的外环凸伸于所述公插配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插头(1)包括具有公插首端口(1001)和公插末端口(1002)的公插腔(100),所述公插腔(100)内设有插针压块(11),所述公插末端口(1002)盖设有公插后盖(12);
所述插针压块(11)和所述公插后盖(12)之间设有第一防水片(13),所述插针(10)插设于所述插针压块(11)上,且所述插针(10)连接的线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防水片(13)和所述公插后盖(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插头(2)包括具有母插首端口(2001)和母插末端口(2002)的母插腔(200),所述母插腔(200)内设有插套压块(21),所述母插末端口(2002)盖设有母插后盖(22);
所述插套压块(21)和所述母插后盖(22)之间设有第二防水片(23),所述插套(20)插设于所述插套压块(21)上,且所述插套(20)连接的线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防水片(23)和所述母插后盖(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水片(13)上设有第一插孔(130),所述插针(10)连接的线束与所述第一插孔(130)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防水片(23)上设有第二插孔(230),所述插套(20)连接的线束与所述第二插孔(230)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插腔(200)内设有截面呈正六边形的防呆套(2003),所述防呆套(2003)内设有母插防呆识别件(24);
所述公插腔(100)内设有公插防呆识别件(14),且所述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与所述公插防呆识别件(14)通过凹凸相嵌的配合结构连接,以形成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柱状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插头(1)还包括公插基座段(102),所述公插基座段(102)上设有第一凹槽(103),且所述第一凹槽(103)沿所述插针(10)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设有第三插孔(1030),所述公插防呆识别件(14)具有公插识别面(140),所述公插防呆识别件(14)插入所述第三插孔(1030)中,以使所述公插识别面(140)从所述第一凹槽(103)的槽口露出;
所述母插头(2)还包括母插基座段(202),所述母插基座段(202)上设有第二凹槽(203),且所述第二凹槽(203)沿所述插套(20)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设有第四插孔(2030),所述母插防呆识别件(24)具有母插识别面(240),所述母插防呆识别件(24)插入所述第四插孔(2030)中,以使所述母插识别面(240)从所述第二凹槽(203)的槽口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插防呆识别件(14)上套设有第二防水圈(4),所述第二防水圈(4)与所述第一凹槽(103)靠近所述公插配合段(101)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抵接;
所述母插防呆识别件(24)上套设有第三防水圈(5),所述第三防水圈(5)与所述第二凹槽(203)靠近所述母插配合段(201)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3、5-6、8-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插头(1)用于连接公端电力线缆(6),且所述公插头(1)与所述公端电力线缆(6)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母插头(2)用于连接母端电力线缆(7),且所述母插头(2)与所述母端电力线缆(7)一体注塑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64651.4U CN222233967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64651.4U CN222233967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233967U true CN222233967U (zh) | 2024-12-24 |
Family
ID=93909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64651.4U Active CN222233967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233967U (zh)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323664651.4U patent/CN2222339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50553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3119195U (zh) | 新型led连接器 | |
CN222233967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214254826U (zh) | 快装免焊式led灯带接头 | |
TWI626804B (zh) |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 |
CN219833079U (zh) | 一种集成式储能连接器 | |
CN109193245B (zh) | 一种可用于水下的防拽落连接组件 | |
CN2845221Y (zh) | 防水连接器 | |
CN214153345U (zh) | 插接头、插接座、连接器和储能设备 | |
CN110994217A (zh) | 连接装置 | |
CN211789860U (zh) | 插头、插座和电连接器 | |
CN216055314U (zh) | 一种模块化具有防水结构的电连接器 | |
CN220963890U (zh) | 一种堆叠式连接器 | |
CN206619742U (zh) | 防水公母插头 | |
CN210404156U (zh) | 一种多点定位连接器 | |
CN222029373U (zh) | 一种新能源光伏转接器 | |
CN222355526U (zh) | 防水连接器母座 | |
CN216431344U (zh) | 室内用拼接式线条灯 | |
CN216624804U (zh) | 多pin式一进二出转接座及连接器 | |
CN216055407U (zh) | 一种新型公母连接器 | |
CN216389929U (zh) | 一种插头结构 | |
CN221947420U (zh) | 一种多芯连接器 | |
CN219610871U (zh) | 一种新能源连接器公插头 | |
CN219874306U (zh) | 一种电气连接器 | |
CN219833250U (zh) | 可正反插的电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