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224340U - 一种车把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把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224340U CN222224340U CN202421138848.6U CN202421138848U CN222224340U CN 222224340 U CN222224340 U CN 222224340U CN 202421138848 U CN202421138848 U CN 202421138848U CN 222224340 U CN222224340 U CN 2222243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ccentric
- handlebar
- transverse
- transverse tub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把以及车辆,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该车把包括两个第一把横管、第二把横管以及偏心机构。其中,每个第一把横管上均具有扳手,且扳手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两个第一把横管分别位于第二把横管的两端,且每个第一把横管均与第二把横管转动相连。每个第一把横管上设有偏心机构,偏心机构与扳手的第二端相连,且偏心机构的一端穿设于第一把横管,偏心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把横管固定配合。扳手在开启状态时用于带动偏心机构转动,以使偏心机构脱离于第二把横管,实现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的折叠。利用偏心机构将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进行锁紧,使得锁紧力具有可靠性和可调节性,保证了车把的稳定性,不会发生晃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把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车辆行业的发展较为迅猛,单车、电动滑板车等交通工具成为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单车、电动滑板车等交通工具的性能、可靠性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通常来讲,人们在日常出行中经常会使用电动交通工具,示例性地,以电动滑板车为例,电动滑板车具有结构简单、车轮小、轻巧简便等特点,能节省大量社会资源。为了节约电动滑板车的存放空间,可以通过折叠的形式对电动滑板车进行存放。
其中,电动滑板车的折叠可以包括把横折叠、踏板折叠等形式。目前,现阶段的把横折叠主要通过弹簧来实现,弹簧利用弹性力将位于电动滑板车两侧的把横推开时同步开启用于限位的结构件,进而弯折把横以完成折叠。当把横回位时,利用弹簧自身的弹性力将限位的结构件复位。然而,由于弹簧的弹力有限,把横在使用时难免会发生晃动,影响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弹豆将两段把横固定连接的方式也会存在同样的晃动问题。此外,还有利用快拆管夹将需要折叠的两段把横进行固定的方式,但由于快拆管夹结构较大且外露于把横表面,会影响整车的外观性,从外观审美方面上看仍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把以及车辆。利用偏心机构将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进行锁紧,使得锁紧力具有可靠性和可调节性,保证了车把的稳定性,不会发生晃动。本申请提供的车把的尺寸较小,减少了产品外观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把,包括:
两个第一把横管,每个第一把横管上均具有扳手,且扳手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
第二把横管,两个第一把横管分别位于第二把横管的两端,且每个第一把横管均与第二把横管转动相连;
偏心机构,每个第一把横管上设有偏心机构,偏心机构与扳手的第二端相连,且偏心机构的一端穿设于第一把横管,偏心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把横管固定配合;
扳手在开启状态时用于带动偏心机构转动,以使偏心机构脱离于第二把横管,实现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的折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偏心机构包括:偏心轮以及偏心杆;
偏心杆上开设有可供偏心轮穿设的第一通孔,偏心轮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与偏心杆相连;
第一把横管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偏心轮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通孔与第一把横管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偏心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
第一固定件与偏心杆远离偏心轮的一端相连,且第一固定件与第二把横管相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把横管上开设有凹槽;
扳手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固定件卡合于凹槽中,以使偏心机构与第二把横管固定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把还包括:第一转轴以及第二固定件;
第二固定件位于偏心杆的一端,扳手上开设有可供第一转轴穿设的第三通孔,且偏心轮开设有第四通孔;
第一转轴依次穿设于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以及第一通孔,通过第二固定件对第一转轴进行限位,第一转轴与偏心机构转动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把还包括:第二转轴;
第二转轴位于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的连接处,以使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通过第二转轴转动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把还包括:装饰件;
装饰件盖设于第一把横管上;
装饰件用于改善车把的外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偏心机构包括偏心杆以及两个偏心轮;
两个偏心轮位于偏心杆的两侧,且两个偏心轮分别与偏心杆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扳手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端,且两个第二端分别位于偏心杆在径向方向上的两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的车把;
车把位于车体上,且车把与车体相连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把以及车辆,该车把包括两个第一把横管、第二把横管以及偏心机构。其中,每个第一把横管上均具有扳手,且扳手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两个第一把横管分别位于第二把横管的两端,且每个第一把横管均与第二把横管转动相连。每个第一把横管上设有偏心机构,偏心机构与扳手的第二端相连,且偏心机构的一端穿设于第一把横管,偏心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把横管固定配合。扳手在开启状态时用于带动偏心机构转动,以使偏心机构脱离于第二把横管,实现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的折叠。该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的车把。其中,车把位于车体上,且车把与车体相连接。这样,本申请能够利用偏心机构将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进行锁紧,使得锁紧力具有可靠性和可调节性,保证了车把的稳定性,不会发生晃动。本申请提供的车把的尺寸较小,减少了产品外观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横折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横折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把横折叠结构;
200-第一把横管;
210-突出部;211-第二通孔;220-第一贯通口;230-装饰件;
300-第二把横管;
310-凹槽;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320-第二贯通口;
400-偏心机构;
410-偏心轮;411-第四通孔;420-偏心杆;421-第三端;422-第四端;423-第一通孔;430-第一固定件;
500-扳手;
510-第一端;520-第二端;521-第三通孔;
600-第一转轴;
700-第二固定件;
800-第二转轴;
900-车把。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描述,在现阶段的把横折叠主要通过弹簧来实现,弹簧利用弹性力将位于电动滑板车两侧的把横推开时同步开启用于限位的结构件,进而弯折把横以完成折叠。当把横回位时,利用弹簧自身的弹性力将限位的结构件复位。然而,由于弹簧的弹力有限,把横在使用时难免会发生晃动,影响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弹豆将两段把横固定连接的方式也会存在同样的晃动问题。此外,还有利用快拆管夹将需要折叠的两段把横进行固定的方式,但由于快拆管夹结构较大且外露于把横表面,会影响整车的外观性,从外观审美方面上看仍有待提升。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把以及车辆,该车把包括两个第一把横管、第二把横管以及偏心机构。其中,每个第一把横管上均具有扳手,且扳手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两个第一把横管分别位于第二把横管的两端,且每个第一把横管均与第二把横管转动相连。每个第一把横管上设有偏心机构,偏心机构与扳手的第二端相连,且偏心机构的一端穿设于第一把横管,偏心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把横管固定配合。扳手在开启状态时用于带动偏心机构转动,以使偏心机构脱离于第二把横管,实现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的折叠。该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的车把。其中,车把位于车体上,且车把与车体相连接。这样,本申请能够利用偏心机构将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进行锁紧,使得锁紧力具有可靠性和可调节性,保证了车把的稳定性,不会发生晃动。本申请提供的车把的尺寸较小,减少了产品外观的影响。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把以及车辆,利用偏心机构将第一把横管与第二把横管进行锁紧,使得锁紧力具有可靠性和可调节性,保证了把横折叠结构的稳定性,不会发生晃动。本申请提供的把横折叠结构的尺寸较小,减少了产品外观的影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把以及车辆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把横折叠结构100,该把横折叠结构100可以包括第一把横管200、第二把横管300以及偏心机构40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把横管200上可以具有扳手500,且扳手500可以与第一把横管200实现转动相连。其中,扳手500可以具有第一端510与第二端520,扳手500的第一端510可供人员扳动,扳手500的第二端520可以与第一把横管200转动相连。其中,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也可以实现转动相连,从而使得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能够进行折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把横管200上可以设有偏心机构400,其中,偏心机构400可以与扳手500的第二端520相连,且偏心机构400的一端可以穿设于第一把横管200,而偏心机构400的另一端则可以与第二把横管300固定配合。这样,当人员扳动扳手500的第一端510时,能够带动扳手500的第二端520进行转动,此时的扳手500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得偏心机构400发生转动,进而使得偏心机构400能够脱离于第二把横管300,即此时的偏心机构400与第二把横管300不相互连接,再通过弯折第一把横管200以实现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的折叠。
继续参考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时,进一步地,偏心机构400可以包括:偏心轮410以及偏心杆420。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偏心杆420可以具有第三端421与第四端422。可以理解的是,偏心杆420的第三端421可以与第二把横管300相配合,而偏心杆420的第四端422上可以开设有第一通孔423,该第一通孔423可供偏心轮410进行穿设,偏心轮410的一端可以穿设于第一通孔423并与偏心杆420的第四端422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423的直径尺寸可以大于等于偏心轮410的尺寸,从而使得偏心轮410能够穿设于第一通孔423,进而使得偏心轮410的一端能够与偏心杆420的第四端422相连接。
继续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把横管2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11。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把横管200朝向偏心机构400的一面上可以具有突出部210,该突出部210上可以开设有第二通孔211。这样,偏心轮410的另一端可以穿设于第二通孔211并与第一把横管200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孔211的直径尺寸可以大于等于偏心轮410的尺寸,从而使得偏心轮410能够穿设于第二通孔211,进而使得偏心轮410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一把横管200相连接。
继续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偏心机构40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430。其中,第一固定件430可以与偏心杆420远离偏心轮410的一端相连,且第一固定件430可以与第二把横管300相配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件430可以套设于偏心杆420的第三端421上,且第一固定件430与偏心杆420的第三端421共同与第二把横管300实现固定配合。
继续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把横管300上可以开设有凹槽3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把横管300朝向第一把横管200的一端可以具有第一凹槽311与第二凹槽312。其中,第一凹槽311的尺寸可以大于等于偏心杆420的第三端421的尺寸,且第一凹槽311的尺寸可以小于等于第一固定件430的尺寸。相应地,第二凹槽312的尺寸可以大于等于第一固定件430的尺寸。这样,偏心杆420的第三端421能够卡合于第一凹槽311中,而第一固定件430能够卡合于第二凹槽312中。进一步地,当扳手5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固定件430可以卡合于第二凹槽312中,从而使得偏心机构400与第二把横管300固定配合。
继续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固定件430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311的尺寸,因此,当向第一把横管200提供一个向外的拉力时,第一固定件430不会穿设于第一凹槽311,保证了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第一把横管200的长度方向来看,第一固定件430和偏心杆420能够分别通过与第一凹槽311以及第二凹槽312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稳定相连,进而使得第一把横管200不会发生晃动,也可以根据第一固定件430套设于偏心杆420的第三端421的旋进量以控制把横锁紧力的大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件430可以为法兰螺母,具有高强度特性以及良好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把横折叠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转轴600以及第二固定件700。其中,第二固定件700可以位于偏心杆420的一端,扳手500上开设有可供第一转轴600穿设的第三通孔521,且偏心轮410开设有第四通孔4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600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三通孔521、第二通孔211、第四通孔411以及第一通孔423,通过第二固定件700对第一转轴600进行限位,而第一转轴600能够与偏心机构400实现转动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固定件700可以为卡簧,且第二固定件700可以位于偏心杆420的第四端422。其中,第三通孔521可以开设于扳手500的第二端520。第一转轴600可以穿设于第三通孔521与扳手500相连,进而使得第一转轴600穿设于第二通孔211与第一把横管200相连,第一转轴600再穿设于第四通孔411与偏心轮410相连,最后使得第一转轴600穿设于第一通孔423与偏心杆420相连,第一转轴600伸出于偏心杆420的第四端422的部分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700进行限位固定。这样,第一转轴600、扳手500、第一把横管200、偏心轮410以及偏心杆420均实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偏心机构400采用一个偏心轮410用于精简结构,从而降低重量,节约成本。
继续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把横折叠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转轴800。其中,第二转轴800可以位于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的连接处,从而使得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可以通过第二转轴800实现转动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把横管200朝向第二把横管300的一端可以开设有第一贯通口220,相应地,第二把横管300与该第一贯通口220相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开设有第二贯通口320。这样,当第一把横管200插置于第二把横管300时,第一贯通口220与第二贯通口320相重合,第二转轴800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二贯通口320以及第一贯通口220,从而使得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相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把横管200能够通过第二转轴800进行转动,实现第一把横管200的折叠。
继续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把横折叠结构100还可以包括:装饰件230。其中,装饰件230可以盖设于第一把横管200上。可以理解的是,装饰件230能够用于改善把横折叠结构100整体的外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饰件230上可以开设有第三凹槽310,该第三凹槽310能够与扳手500的第二端520相配合,使得扳手500的第二端520能够卡合于第三凹槽310中。装饰件2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把横管200,从而使得装饰件230能够覆盖于偏心机构400上,进而使得装饰件230与第一把横管200形成较为完整的外观,减少把横折叠结构100对于外观的影响。
参考图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偏心机构400可以包括偏心杆420以及两个偏心轮410。其中,两个偏心轮410可以分别位于偏心杆420在径向方向上的两侧,且两个偏心轮410可以分别与偏心杆420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扳手500可以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端520,且两个第二端520可以分别位于偏心杆420在径向方向上的两侧。相应地,第一把横管200也可以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突出部210,且两个突出部210也可以分别位于偏心杆420在径向方向上的两侧。这样,第一转轴600可以先穿设于扳手500的其中一个第二端520,再穿过第一把横管200上的其中一个突出部210,接着穿设于第一个偏心轮410、偏心杆420以及第二个偏心轮410,进而穿过第一把横管200上的另一个突出部210,最后穿设于扳手500的另一个第二端520,对第一转轴600伸出于扳手500的第二端520的部分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700进行限位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偏心机构400采用两个偏心轮410用于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偏心轮410的数量可以为若干个,本申请在此对于偏心轮410的数量是不作限制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需要对把横折叠结构100进行折叠时,扳动扳手500的第一端510使得扳手500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的第一转轴600发生转动,带动偏心轮410发生圆周转动,由于偏心轮410的内圈为偏心状,因此偏心轮410除了进行圆周运动外还会在第一把横管200的轴向方向上发生位移。这样,在将扳手500的第一端510朝向扳手500的第二端520扳动的过程中,偏心轮410朝向第二把横管300进行移动,带动偏心杆420也朝向第二把横管300进行移动,第一固定件430与第二把横管300上的第二凹槽312松脱,使得第一把横管200脱离与第二把横管300的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把横管200可以弯折。相应地,扳动扳手500的第一端510使得扳手500回复至原位,即扳手500处于关闭状态。在将扳手500的第一端510朝向第二把横管300扳动的过程中,偏心轮410朝向第一把横管200进行移动,带动偏心杆420也朝向第一把横管200进行移动,第一固定件430与第二把横管300上的第二凹槽312拉紧,使得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一把横管200相连接,且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之间不会发生晃动,保证了把横折叠结构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把900,该车把9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把横折叠结构100。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把横折叠结构100为两个进行示例。两个把横折叠结构100可以通过第二把横管300呈对称设置,从而形成可供人员操作的车把900。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图中未示出),该车辆可以包括车体(图中未示出)以及上述的车把900。其中,车把900可以位于车体上,且车把900可以与车体相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辆可以为单车、电动滑板车等交通工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偏心机构400将第一把横管200与第二把横管300进行锁紧,使得锁紧力具有可靠性和可调节性,保证了把横折叠结构100的稳定性,不会发生晃动。本申请提供的把横折叠结构100的尺寸较小,可沉入车把900结构的内部,减少了产品外观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偏心轮410旋转产生的位移来控制第一固定件430和第二把横管300之间的松紧,既能保证把横折叠结构100尺寸小巧而不影响外观,又能确保锁紧力具有足够的大小。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把横折叠结构100从整体上看结构较为简单,减少了组装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售后维护方便。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在具体实现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等表示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第一把横管,每个所述第一把横管上均具有扳手,且所述扳手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
第二把横管,两个所述第一把横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把横管的两端,且每个所述第一把横管均与所述第二把横管转动相连;
偏心机构,每个所述第一把横管上设有所述偏心机构,所述偏心机构与所述扳手的所述第二端相连,且所述偏心机构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把横管,所述偏心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把横管固定配合;
所述扳手在开启状态时用于带动所述偏心机构转动,以使所述偏心机构脱离于所述第二把横管,实现所述第一把横管与所述第二把横管的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机构包括:偏心轮以及偏心杆;
所述偏心杆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偏心轮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偏心轮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偏心杆相连;
所述第一把横管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偏心轮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把横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
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偏心杆远离所述偏心轮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把横管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横管上开设有凹槽;
所述扳手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件卡合于所述凹槽中,以使所述偏心机构与所述第二把横管固定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还包括:第一转轴以及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偏心杆的一端,所述扳手上开设有可供所述第一转轴穿设的第三通孔,且所述偏心轮开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转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以及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对所述第一转轴进行限位,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偏心机构转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还包括:第二转轴;
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把横管与所述第二把横管的连接处,以使所述第一把横管与所述第二把横管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还包括:装饰件;
所述装饰件盖设于所述第一把横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机构包括偏心杆以及两个偏心轮;
两个所述偏心轮位于所述偏心杆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偏心轮分别与所述偏心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端,且两个所述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偏心杆在径向方向上的两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把;
所述车把位于所述车体上,且所述车把与所述车体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38848.6U CN222224340U (zh) | 2024-05-23 | 2024-05-23 | 一种车把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38848.6U CN222224340U (zh) | 2024-05-23 | 2024-05-23 | 一种车把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224340U true CN222224340U (zh) | 2024-12-24 |
Family
ID=93907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138848.6U Active CN222224340U (zh) | 2024-05-23 | 2024-05-23 | 一种车把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224340U (zh) |
-
2024
- 2024-05-23 CN CN202421138848.6U patent/CN2222243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40063U (zh) | 可折叠车架及可折叠两轮车 | |
CN102514607B (zh) | 折叠式婴儿车 | |
TW200523142A (en) | Axle assembly for mounting a wheel to a vehicle | |
TW200405872A (en) | Foldable bicycle | |
CN222224340U (zh) | 一种车把以及车辆 | |
JP7305235B2 (ja) | 折り畳み可能な自転車 | |
CN108545129A (zh) | 自行车及其线控定位结构 | |
CN215513978U (zh) | 角度调节结构、仪表可调支架及助力自行车仪表 | |
CN200981619Y (zh) | 自锁式折叠车把 | |
CN201769969U (zh) | 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定位器结构 | |
CN101020489A (zh) | 自锁式折叠车把 | |
CN214524235U (zh) | 电动车把立管折叠器 | |
CN208411926U (zh) | 一种可变功能防盗自行车 | |
CN2671940Y (zh) | 折叠自行车的隐藏式折叠结构 | |
CN100478246C (zh) | 折叠式脚踏车 | |
CN2446034Y (zh) | 可折叠的避震式自行车 | |
US6941835B2 (en) | Overturning and folding device for handlebar | |
CN2748364Y (zh) | 折叠式自行车架 | |
CN208530774U (zh) | 一种可提携式折叠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滑板车 | |
CN212605625U (zh) | 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 | |
CN222496544U (zh) | 前叉折叠结构及折叠车 | |
JP2005161930A (ja) | 折畳み自転車 | |
CN217533123U (zh) | 一种快拆调角把立锁紧结构及便携车 | |
JP2585950Y2 (ja) | 折り畳み自転車用フレーム体 | |
CN112158289B (zh) | 六连杆纵向折叠车架及应用其的倒三轮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