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207655U - 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207655U
CN222207655U CN202420897480.5U CN202420897480U CN222207655U CN 222207655 U CN222207655 U CN 222207655U CN 202420897480 U CN202420897480 U CN 202420897480U CN 222207655 U CN222207655 U CN 222207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shaped support
solid angle
plate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8974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un Decoration Materials Fo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un Decoration Materials Fo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un Decoration Materials Fo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un Decoration Materials Fo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8974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207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207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207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包括互为直角分布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还包括抬升板、第一L形支座以及第二L形支座;抬升板平行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并且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处在不同的平面高度;第一L形支座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抬升板,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第二L形支座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抬升板,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第二连接板。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不但能固定连接两个呈直角对接的型材,还能避免两个直角对接的型材在拐角处出现缺口,有效避免影响两个型材直角对接后的美观性和结构强度,并且可以有助于简化型材的连接安装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角码是常用的五金件,通常应用于门窗、家具、幕墙等的配件,是作为工业制造的配套产品、半成品以及生产过程所用工具等,常见的角码为具有两个角码臂的片状结构,通常用来固定型材,建筑领域中的框架搭建或工业领域中的支撑结构搭建经常需要在两个型材之间的拐角处装配角码,让两个相互垂直对接的型材得以相互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现有的常规应用中,当框架的搭建过程需要两个型材相互呈直角对接时,常见的做法是一般会在型材的端部倾斜切掉一部分,让两个型材的端部分别形成一个斜面,由于端部具有斜面,两个相互呈直角对接的型材便可以在拐角处通过斜面相互拼合对接,这种结构既能实现两个型材的互为直角对接,还具有明显的美观性,这种对接方式也常见应用于室内的装饰吊顶结构当中。相应地,为了配合该种对接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角码结构一般设为扁平的片状结构,角码的两个连接臂分别套接在两个相互垂直对接的型材内,待两个型材的斜面相互拼合后,角码的拐角部分可以刚好落入两个型材的斜面拼合位置上,最后通过螺丝把角码的连接臂固定连接在型材上,两个相互对接的型材便可以完全固定连接。
然而在实际的框架搭建中,框架内部往往还需要一定数量的主骨和副骨相互连接,主骨和副骨这两种型材数量相对较多,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主骨与副骨相互直角对接,如果仍然按照上述以往的方式对各个主骨和副骨的端部加工成倾斜面,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如图5和图6所示,未切出斜面的主骨和副骨端部由于仍然保留平口的形状,故这两种型材直接通过现有的扁平状角码构成直角对接,两个型材的端部都会受到角码的拐角部分阻碍,位移受到限制,两个型材的端部便因此而无法相互拼合,在相互对接的拐角处出现一个明显的缺口,一方面影响美观性,另一方面还会影响两个型材连接后的结构强度。此外,如图7所示,副骨除了需要垂直连接在主骨的端部外,为了加强型材框架的结构强度,往往还需要把多个排列的副骨垂直连接在主骨的两端之间,传统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螺丝或焊接的方式把各个副骨的端部固定连接于主骨,这种连接方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把各个副骨逐一地连接于主骨,尤其在高空搭建型材框架时容易发生副骨掉落的情况,致使型材的连接安装过程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不但能固定连接两个呈直角对接的型材,还能避免两个直角对接的型材在拐角处出现缺口,有效避免影响两个型材直角对接后的美观性和结构强度,并且可以有助于简化型材的连接安装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包括互为直角分布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还包括抬升板、第一L形支座以及第二L形支座;
所述抬升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并且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处在不同的平面高度;
所述第一L形支座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所述抬升板,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二L形支座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所述抬升板,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所述抬升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L形支座以及第二L形支座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L形支座和第二L形支座自身的拐角形成有第一倒圆角。
所述第一L形支座和第二L形支座与所述抬升板的对接处分别形成有第二倒圆角。
所述抬升板和第一L形支座在第一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所述抬升板和第二L形支座在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在远离于所述抬升板的一端形成有弧形端。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
所述螺丝孔为十字形螺丝孔。
还包括至少两个焊接槽;
各个所述焊接槽分别沿着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开设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包括主骨和副骨,还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立体角码,所述立体角码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插入于所述主骨和副骨的滑槽内;
所述立体角码的抬升板高出于所述主骨的滑槽以避让所述主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与现有的扁平状角码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互为直角分布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增设了一个抬升板,抬升板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同时,也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处在不同的平面高度上,改变了角码以往的扁平状的结构,并且还增设了第一L形支座以及第二L形支座,让第一L形支座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所述抬升板,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同样地,第二L形支座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所述抬升板,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如此便可以使所述抬升板稳固抬升一定高度,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相隔一定的高度差,相当于把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对接拐角拱起一定高度,让原本扁平状的角码变为立体状,故用于型材的连接时,立体角码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插入主骨和副骨的滑槽内,使主骨与副骨可以通过立体角码预先构成连接,由于立体角码的拐角处为抬升一定高度的抬升板,故主骨与副骨相互直角对接时,立体角码的拐角便可以避让主骨或副骨,第一连接板插入主骨滑槽的过程中,主骨便不会受到立体角码拐角的阻碍,立体角码拐角可以继续随第一连接板进入主骨并且与主骨相互重叠,如此便可以顺利实现两个型材端部的相互拼合,避免两个直角对接的型材在拐角处出现缺口,因此有效避免影响两个型材直角对接后的美观性和结构强度。除此之外,由于立体角码的拐角可以避让主骨,不再受到立体角码拐角的限制后,与第二连接板相互插接的副骨便可以随第一连接板继续沿着主骨的滑槽方向移动,因此当需要在主骨的两端之间连接多个副骨时,只要预先在各个副骨上插接本实施例的立体角码,随后再把各个立体角码的第一连接板依次插入主骨的滑槽内,多个副骨便可以简易快速地初步连接在主骨上,最后只要通过螺丝或焊接的方式便可以把多个副骨完全固定在主骨上,安装过程明显更加简易,有助于简化型材的连接安装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型材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型材连接后的状态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两个型材通过角码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两个型材通过角码连接后的状态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主骨与副骨通过角码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主骨与副骨通过角码连接后的状态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多个副骨连接主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立体角码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立体角码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立体角码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状态图;
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副骨连接主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结构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抬升板,4、第一L形支座,5、第二L形支座,6、第一倒圆角,7、第二倒圆角,8、弧形端,9、螺丝孔,10、焊接槽;
100、主骨,200、副骨,300、立体角码,40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8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结构包括互为直角分布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此外该结构还包括抬升板3、第一L形支座4以及第二L形支座5。抬升板3平行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并且抬升板3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处在不同的平面高度。第一L形支座4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抬升板3,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同理,第二L形支座5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抬升板3,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改良型立体角码与现有的扁平状角码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互为直角分布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增设了一个抬升板3,抬升板3平行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同时,也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处在不同的平面高度上,改变了传统角码以往的扁平状的结构,并且还增设了第一L形支座4以及第二L形支座5,让第一L形支座4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抬升板3,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同样地,第二L形支座5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抬升板3,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如此便可以使抬升板3稳固抬升一定高度,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固定相隔一定的高度差,相当于把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的对接拐角拱起一定高度,让原本扁平状的角码变为立体状,让角码的拐角拱起,故用于型材的连接时,如图11和图13所示,立体角码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插入主骨100和副骨200的滑槽400内,使主骨100与副骨200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角码300预先构成连接,由于立体角码300的拐角处为抬升一定高度的抬升板3,故主骨100与副骨200相互直角对接时,立体角码300的拐角便可以避让主骨100或副骨200,第一连接板1插入主骨100滑槽的过程中,主骨100便不会受到立体角码拐角的阻碍,立体角码300的拐角可以继续随第一连接板1进入主骨100并且与主骨100相互重叠,如此便可以顺利实现两个型材端部的相互拼合,避免两个直角对接的型材在拐角处出现缺口,因此有效避免影响两个型材直角对接后的美观性和结构强度。除此之外,如图14所示,由于立体角码300的拐角可以避让主骨100,不再受到立体角码拐角的限制后,与第二连接板2相互插接的副骨200便可以随第一连接板1继续沿着主骨100的滑槽400方向移动,因此当需要在主骨100的两端之间连接多个副骨200时,只要预先在各个副骨200上插接本实施例的立体角码300,随后再把各个立体角码300的第一连接板1依次插入主骨100的滑槽400内,多个副骨200便可以简易快速地初步连接在主骨100上,最后只要通过螺丝或焊接的方式便可以把多个副骨200完全固定在主骨100上,安装过程明显更加简易,有助于简化型材的连接安装过程。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抬升板3与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一L形支座4以及第二L形支座5通过钣金件一体成型,如此便可以方便角码的批量制造,也可以确保立体角码的结构强度。此外,第一L形支座4和第二L形支座5自身的拐角形成有第一倒圆角6,并且第一L形支座4和第二L形支座5与抬升板3的对接处分别形成有第二倒圆角7,同样可以有利于加强立体角码的整体结构强度。
另外,抬升板3和第一L形支座4在第一连接板1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板1,同样地,抬升板3和第二L形支座5在第二连接板2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板2,该结构可以使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具有更好的回弹性,让型材连接后可以具备更好的抗冲击能力。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在远离于抬升板3的一端形成有弧形端8,以便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更加顺畅地插入型材的滑槽内。
更为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上分别排列开设有多个螺丝孔9,以便于通过打螺丝的方式把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固定在型材上。可选地,如图15所示,螺丝孔9为十字形螺丝孔,如此便可以更加方便螺丝的安装。可选地,如图16所示,还包括至少两个焊接槽10,各个焊接槽10分别沿着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长度方向开设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上,因此可以更加便于通过焊接的方式把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固定在型材上。
基于上述,再次结合图8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还实施有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结构包括主骨100和副骨200,以及包括上述本实施例的改良型立体角码300,立体角码300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插入于主骨100和副骨200的滑槽400内;立体角码300的抬升板3高出于主骨100的滑槽400以避让主骨100。本实施例的型材连接结构可以使抬升板3稳固抬升一定高度,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固定相隔一定的高度差,相当于把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的对接拐角拱起一定高度,让原本扁平状的角码变为立体状,让角码的拐角拱起,故用于型材的连接时,立体角码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插入主骨100和副骨200的滑槽400内,使主骨100与副骨200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角码300预先构成连接,由于立体角码300的拐角处为抬升一定高度的抬升板3,故主骨100与副骨200相互直角对接时,立体角码300的拐角便可以避让主骨100或副骨200,第一连接板1插入主骨100滑槽的过程中,主骨100便不会受到立体角码拐角的阻碍,立体角码300的拐角可以继续随第一连接板1进入主骨100并且与主骨100相互重叠,如此便可以顺利实现两个型材端部的相互拼合,避免两个直角对接的型材在拐角处出现缺口,因此有效避免影响两个型材直角对接后的美观性和结构强度。除此之外,由于立体角码300的拐角可以避让主骨100,不再受到立体角码拐角的限制后,与第二连接板2相互插接的副骨200便可以随第一连接板1继续沿着主骨100的滑槽400方向移动,因此当需要在主骨100的两端之间连接多个副骨200时,只要预先在各个副骨200上插接本实施例的立体角码300,随后再把各个立体角码300的第一连接板1依次插入主骨100的滑槽400内,多个副骨200便可以简易快速地初步连接在主骨100上,最后只要通过螺丝或焊接的方式便可以把多个副骨200完全固定在主骨100上,安装过程明显更加简易,有助于简化型材的连接安装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包括互为直角分布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抬升板(3)、第一L形支座(4)以及第二L形支座(5);
所述抬升板(3)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并且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处在不同的平面高度;
所述第一L形支座(4)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所述抬升板(3),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
所述第二L形支座(5)的其中一个转角面垂直连接于所述抬升板(3),另一个转角面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板(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一L形支座(4)以及第二L形支座(5)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形支座(4)和第二L形支座(5)自身的拐角形成有第一倒圆角(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形支座(4)和第二L形支座(5)与所述抬升板(3)的对接处分别形成有第二倒圆角(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板(3)和第一L形支座(4)在第一连接板(1)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
所述抬升板(3)和第二L形支座(5)在第二连接板(2)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在远离于所述抬升板(3)的一端形成有弧形端(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上分别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孔(9)为十字形螺丝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焊接槽(10);
各个所述焊接槽(10)分别沿着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长度方向开设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上。
10.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包括主骨(100)和副骨(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改良型立体角码(300),所述立体角码(300)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插入于所述主骨(100)和副骨(200)的滑槽(400)内;
所述立体角码(300)的抬升板(3)高出于所述主骨(100)的滑槽(400)以避让所述主骨(100)。
CN202420897480.5U 2024-04-26 2024-04-26 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Active CN222207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897480.5U CN222207655U (zh) 2024-04-26 2024-04-26 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897480.5U CN222207655U (zh) 2024-04-26 2024-04-26 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207655U true CN222207655U (zh) 2024-12-20

Family

ID=9386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897480.5U Active CN222207655U (zh) 2024-04-26 2024-04-26 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207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61334C (en) A joint frame for the frames of doors and windows
US6131888A (en) Method and connectors for construction of PVC gate structures
CN1434998A (zh) 用于配电盘壳体的支承框架
GB2281086A (en) Structural truss
US10900220B2 (en) Concrete weldment
DE212014000238U1 (de) Struktur mit einem hohlen, rohrförmigen Element mit Nuten
AU2017222476A1 (en) Structure with hollow or partially hollow structural elements, with modular and improved system of joints
CN222207655U (zh) 一种改良型立体角码以及型材连接结构
JPH10152893A (ja) 通し柱用接合具
KR20220162937A (ko) 무볼트 앵글 조립체
KR101448604B1 (ko) 모듈러 건축물용 모듈 유닛
KR101440045B1 (ko) 가구 하부프레임
JP2019523353A (ja) 改良された型枠アセンブリ
WO1992017674A1 (en) Lintel block construction
CA2406698C (en) Gate bracket
CN217682628U (zh) 一种型材连接件及型材连接结构
JP2000319993A (ja) 建築用接合具とこれを用いた接合構造
KR200360596Y1 (ko) 조립식 사다리
CN220060156U (zh) 一种弹片角码
KR101440043B1 (ko) 가구 하부프레임
CN219081397U (zh) 角码及使用该角码的门窗面板框
CN219878080U (zh) 一种洗碗机的门框结构及洗碗机
CN216414805U (zh) 机柜框架结构
KR101440041B1 (ko) 가구 하부프레임
CN213206213U (zh) 一种直角形异型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