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177552U - 手持式锂电扳手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锂电扳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177552U CN222177552U CN202421009616.0U CN202421009616U CN222177552U CN 222177552 U CN222177552 U CN 222177552U CN 202421009616 U CN202421009616 U CN 202421009616U CN 222177552 U CN222177552 U CN 2221775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lithium battery
- mounting cavity
- sleeve
- threaded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手持式锂电扳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握把,握把上设置有锂电池和开关,壳体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螺栓套环,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壳体上滑动设置有对称布设的两个限位板,限位板的一端穿过壳体且设置有滚轮,壳体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带动两个限位板相向移动的驱动组件,安装腔内对称转动设置有套筒,套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穿过壳体且滑动套设有连接筒,连接筒的内壁与螺纹杆之间设置有弹簧,安装腔内设置有传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转动。操作步骤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手技术领域,具体为手持式锂电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而锂电扳手由于在拧螺栓或螺母时比较省力,效率比较高,同时便于携带而越来越受欢迎。
在公告号为CN219901954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锂电手持式电动扳手,包括壳体和防护单元;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上设置有按钮和锂电池,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驱动电机和PLC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侧面转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连接驱动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螺栓套筒。通过锁紧孔和螺栓方便对支杆和套筒的连接长度进行调整,通过磁铁使得固定块吸附在外部阻挡物上,从而使得支杆贴合在外部阻挡物上,通过U型座、套筒、支杆和固定块对壳体进行限位。
上述公开的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扳手对螺栓安装时,需要先使用限位单元对螺栓套筒进行限位,再使用防护单元贴合在外部阻挡物上,然后再控制驱动电机带动螺栓套筒转动。导致操作步骤比较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手持式锂电扳手,驱动组件带动两个限位板相向移动,同时驱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转动,操作步骤简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手持式锂电扳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握把,握把上设置有锂电池和开关,壳体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螺栓套环,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壳体上滑动设置有对称布设的两个限位板,限位板的一端穿过壳体且设置有滚轮,壳体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带动两个限位板相向移动的驱动组件,安装腔内对称转动设置有套筒,套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穿过壳体且滑动套设有连接筒,连接筒的内壁与螺纹杆之间设置有弹簧,安装腔内设置有传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轴电机,安装腔内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双轴电机固定设置于固定板上,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设置有丝杆,丝杆与对应的限位板螺纹连接,且两个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丝杆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轴,连接轴转动设置于安装腔内,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其中一个丝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连接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带轮,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与对应的第一带轮套设有同一皮带。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内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与对应的螺纹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安装腔内设置有带动两个限位板相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同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转动,套筒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启动双轴电机带动两个丝杆转动,两个丝杆带动两个限位板相向移动,两个限位板相向移动带动滚轮移动,使得滚轮滑动连接在螺栓套环的外周,从而对螺栓套筒进行限位稳固。丝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两个第一带轮转动,两个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带动对应的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带动套筒转动,套筒转动带动螺纹杆向壳体外部移动,螺纹杆带动连接筒向外移动,连接筒向外移动通过磁铁吸附在外部阻挡物上,避免对螺栓安装的过程中壳体发生旋转。从而实现了限位板对螺栓套环限位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使连接筒通过磁铁贴合在外部阻挡物上,操作步骤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驱动电机位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A处放大图。
图中:1、锂电池;2、握把;3、开关;4、壳体;5、固定板;6、双轴电机;7、丝杆;8、限位板;9、第一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连接轴;12、第一带轮;13、皮带;14、第二带轮;15、套筒;16、螺纹杆;17、弹簧;18、连接筒;19、安装座;20、螺栓套环;21、滑动板;22、滑动槽;23、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手持式锂电扳手,包括壳体4,壳体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握把2,握把2的底部安装有锂电池1,锂电池1为整个装置进行供电。握把2的一侧安装有开关3。壳体4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安装座19,安装座19上安装有螺栓套环20。如图2所示,壳体4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穿过壳体4且与安装座19固定配合安装。
壳体4上滑动安装有对称布设的两个限位板8,两个限位板8水平布设,限位板8的一端穿过壳体4且安装有滚轮,滚轮与螺栓套环20滑动配合。壳体4内开设有安装腔,壳体4的一侧开设有对称布设的两个限位孔,两个限位孔均与安装腔的内部连通,限位板8穿设在对应的限位孔内,且限位板8与对应的限位孔滑动配合安装。限位板8的一侧位于安装腔内,限位板8的另一侧位于壳体4的外部,限位板8位于壳体4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滚轮。
安装腔内安装有带动两个限位板8相向移动的驱动组件。安装腔内转动安装有一上一下对称布设的两个套筒15,两个套筒15内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一端穿过壳体4且滑动套设有连接筒18,螺纹杆16与壳体4螺纹配合安装。螺纹杆16水平布设,且螺纹杆16的一侧位于安装腔内,螺纹杆16的另一侧位于壳体4的外部,螺纹杆16位于壳体4外部的一端滑动套设有连接筒18,连接筒18远离螺纹杆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磁铁。
连接筒18内安装有弹簧17,弹簧17的一端与连接筒18的内壁固定配合安装,弹簧17的另一端与螺纹杆16的端面固定配合安装。安装腔内安装有传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15转动。
驱动组件包括双轴电机6,安装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双轴电机6固定安装在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板5对双轴电机6起到支撑作用。双轴电机6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丝杆7,丝杆7穿过对应的限位板8并与对应的限位板8螺纹配合安装,且两个丝杆7的螺纹旋向相反,丝杆7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15转动。
传动组件包括连接轴11,连接轴11转动安装在安装腔的内壁,连接轴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0,其中一个丝杆7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9,第一锥齿轮9与第二锥齿轮10啮合连接。连接轴11上还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带轮12,套筒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14,第二带轮14与对应的第一带轮12套设有同一皮带13。
安装腔内对称开设有滑动槽22,滑动槽22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21,螺纹杆16位于安装腔内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动板21固定配合安装。
锂电池1与开关3电性连接,开关3分别与驱动电机23和双轴电机6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锂电扳手的工作原理如下:
对螺栓进行安装时,将合适的螺栓套环20安装在安装座19上,将螺栓套环20卡接套设在对应的螺栓上,并且根据扳手在外部装置上使用的位置,在螺栓套环20的旋转方向上选择合适的外部阻挡物。然后通过开关3启动双轴电机6带动两个丝杆7转动,两个丝杆7带动两个限位板8相向移动,两个限位板8相向移动带动滚轮移动,使得滚轮滑动连接在螺栓套环20的外周,从而对螺栓套环20进行限位稳固。
丝杆7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9转动,第一锥齿轮9带动第二锥齿轮10转动,第二锥齿轮10带动连接轴11转动,连接轴11带动两个第一带轮12转动,两个第一带轮12通过皮带13带动对应的第二带轮14转动,第二带轮14带动套筒15转动,套筒15转动带动螺纹杆16向左移动,螺纹杆16向左移动时带动滑动板21移动,滑动板21移动沿滑动槽22滑动,从而对螺纹杆16向左移动起到稳固和导向的作用。
螺纹杆16同时带动连接筒18向左移动,连接筒18向左移动通过磁铁吸附在外部阻挡物上,当螺栓套环20的扭力过大带动壳体4转动时,壳体4通过螺纹杆16和连接筒18把扭力施加在外部阻挡物上,避免壳体4发生旋转,从而有效避免壳体4通过握把2带动工作人员的手部转动,并对工作人员的手部进行保护,防止发生安全隐患。
接着通过开关3启动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带动安装座19转动,安装座19带动螺栓套环20转动,螺栓套环20带动螺栓转动,从而完成对螺栓的安装,在对螺栓安装的过程中,壳体4推动螺栓套环20向左移动,螺栓套环20带动螺栓转动的同时,螺栓也会向左移动,由于连接筒18内安装有弹簧17,因此,壳体4带动螺纹杆16向左移动时会压缩弹簧17,从而连接筒18不会阻碍螺纹杆16向左移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手持式锂电扳手,包括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握把(2),握把(2)上设置有锂电池(1)和开关(3),壳体(4)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安装座(19),安装座(19)上设置有螺栓套环(20),壳体(4)内设置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与安装座(19)固定连接,壳体(4)上滑动设置有对称布设的两个限位板(8),限位板(8)的一端穿过壳体(4)且设置有滚轮,壳体(4)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带动两个限位板(8)相向移动的驱动组件,安装腔内对称转动设置有套筒(15),套筒(15)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一端穿过壳体(4)且滑动套设有连接筒(18),连接筒(18)的内壁与螺纹杆(16)之间设置有弹簧(17),安装腔内设置有传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1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锂电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轴电机(6),安装腔内固定设置有固定板(5),双轴电机(6)固定设置于固定板(5)上,双轴电机(6)的输出端均固定设置有丝杆(7),丝杆(7)与对应的限位板(8)螺纹连接,且两个丝杆(7)的螺纹旋向相反,丝杆(7)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套筒(15)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锂电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轴(11),连接轴(11)转动设置于安装腔内,连接轴(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0),其中一个丝杆(7)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9),第一锥齿轮(9)与第二锥齿轮(10)啮合连接,连接轴(11)上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带轮(12),套筒(1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14),第二带轮(14)与对应的第一带轮(12)套设有同一皮带(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锂电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对称开设有滑动槽(22),滑动槽(22)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板(21),滑动板(21)与对应的螺纹杆(1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锂电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18)远离螺纹杆(1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磁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009616.0U CN222177552U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手持式锂电扳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009616.0U CN222177552U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手持式锂电扳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177552U true CN222177552U (zh) | 2024-12-17 |
Family
ID=9383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009616.0U Active CN222177552U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手持式锂电扳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177552U (zh) |
-
2024
- 2024-05-11 CN CN202421009616.0U patent/CN2221775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2177552U (zh) | 手持式锂电扳手 | |
CN210132438U (zh) | 一种握合式扳手 | |
CN102501209A (zh) | 一种直流电动扳手 | |
CN215202067U (zh) | 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激光器自动装配系统 | |
WO2019068226A1 (zh) | 一种汽车拧螺丝的工具 | |
CN211490506U (zh) | 一种固定效率高的螺栓加工治具 | |
CN203843783U (zh) | 一种预紧装置 | |
CN220882154U (zh) | 一种便于更换套筒的电动扳手 | |
CN108890575B (zh) | 一种电网紧固工具 | |
CN221291095U (zh) | 一种直角电动扳手 | |
CN112496726A (zh) | 一种工地用手持式螺帽预紧设备 | |
CN222177598U (zh) | 一种多功能快速螺栓紧固装置 | |
CN215433441U (zh) | 一种电动棘轮开口扳手 | |
CN215510790U (zh) | 一种拧螺母装置 | |
CN221436339U (zh) | 一种轮爪螺母张紧装置 | |
CN206717746U (zh) | 一种能控制拧紧力矩的电动直型螺丝刀 | |
CN219901954U (zh) | 锂电手持式电动扳手 | |
CN219967778U (zh) | 凹槽处螺纹扳手 | |
CN115284206B (zh) | 一种手持式高安全性锂电扳手 | |
TWI626125B (zh) | Impact tool | |
GB2146563A (en) | Drive reversing device | |
CN212735832U (zh) | 一种具有辅助定位机构的电动扳手 | |
CN221474987U (zh) | 电动扳手 | |
CN222755322U (zh) | 一种智能化小型电动扭力扳手 | |
CN221495853U (zh) | 一种轻巧便捷的电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