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108385U - 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108385U
CN222108385U CN202420106230.5U CN202420106230U CN222108385U CN 222108385 U CN222108385 U CN 222108385U CN 202420106230 U CN202420106230 U CN 202420106230U CN 222108385 U CN222108385 U CN 222108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late
channel
heat sour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062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锐锋
刘金山
姚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hengji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engji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engji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engji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062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108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108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108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是针对解决现有特别是同类产品在中间热源处缺少上下液冷板结构设计,多层组合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而设计。其要点是该结构的热源设置于上下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之间的中间,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分别设有冷却剂,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一盖板,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内一侧通过所述热源一侧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内一侧连接相通。该结构的液冷板采用标准化,多层叠加,灵活方便,适合大批量推广。

Description

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散热器,是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液冷散热器的液冷散热工作原理是通过冷却剂流过加工在其板内的流道槽将排布在液冷冷板表面的高功率电子元件所散发的热量带走,进而实现整个装备的散热。此类液冷散热器作为液冷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液冷冷板的散热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散热系统工作性能的好坏。常规液冷散热器的液冷板根据热源模块位置,功率大小设计,或者热源模块布置在液冷板一侧导致液冷板尺寸很大,或者多个液冷板组合布置,导致成本增加。另一些液冷散热器的单个热源模块布置在液冷板上,由于热源模块只是一面与液冷板导热接触,且热量需要通过液冷板主体金属材质传导到液冷板内部流道槽内的冷却剂上,液冷板主体金属具有线性导热局限性,随着热源模块与液冷板的尺寸占比逐渐变小,热无效区逐渐增大,导致单一的增大液冷板的尺寸已经不能满足逐渐增大的热源模块的热功率。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820854775.9,授权公告日2018.12.14,实用新型名称“多层流道的液冷板”;该液冷板包括板体,板体在厚度方向设置两层以上的流道,且板体上流道相互连通,最上层的流道为主流道,主流道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最下层的板体的流道为若干个小型槽构成的多个微形流道区域。但上述产品和同类产品的功率较高,成本较高,循环流动散热效果较差,特别是在中间热源处缺少上下液冷板结构设计,多层组合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的功率较高,成本较高,循环流动散热效果较差,特别是在中间热源处缺少上下液冷板结构设计,多层组合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和热源;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热源设置于上下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之间的中间,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分别设有冷却剂,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一盖板,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内一侧通过所述热源一侧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内一侧连接相通。从而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通过在热源模块上下面上同时布置液冷板,且上下面的液冷板通过连接管连通,形成一条液冷循环系统。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不仅降低了传导热阻,及热源模块的结温,满足了更大热功率的热源模块的散热需求,而且使结构尺寸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大;同时,使液冷板标准化,多层叠加,灵活方便,适合大批量推广。
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一侧外径第一槽道主体设有进液口,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一侧外径第二槽道主体设有出液口。上述出液口和进液口处分别设有出液管和进液管,出液管和进液管分别一体化焊接于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和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
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液口与第二液冷板的出液口设置于同一侧端角处,连接管设置于斜对角对应另一侧端角处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
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中流道槽分别设有串联单向流道或并联并行流道。上述流道槽结构内部采用单一结构槽道或埋管形成。
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中流道槽处串联单向流道或并联并行流道内分别设有第一翅片或紊流装置。
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顶部,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底部分别设有第二翅片。
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底部设有另一所述热源,另一所述热源的底部设有另一液冷板,另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之间设有另一所述连接管,所述另一所述连接管处的液冷板设有堵塞,并热源、连接管、液冷板依次连接呈多个液冷板组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成本较低,结构形式多样,热量传导速度快,散热效果好,生产、安装、组合方便;其适合作为中间热源处上下设置液冷板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使用,及同类产品的进一步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装配后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作了A-A剖视。
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第一液冷板,101、第一盖板,102、第一槽道主体,103、第一流道槽区域,2、第二液冷板,201、第二盖板,202、第二槽道主体,203、第二流道槽区域,3、连接管,4、进液口,5、出液口,6、热源。
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4所示, 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包括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连接管3、进液口4和出液口5;所述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由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组合,或者由多个液冷板组合;所述第一液冷板1与第二液冷板2通过连接管3连通,形成一条液冷循环系统,所述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的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2分别布置在热源6的上下面上,与热源6的上下面导热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板1由第一盖板101、第一槽道主体102、进液口4一体化焊接而成,且内部形成第一流道槽区域103;所述第二液冷板2由第二盖板201,第二槽道主体202,出液口5一体化焊接而成,且内部形成第二流道槽区域203;所述第一流道槽区域103与第二流道槽区域203根据实际散热需求设计定制化流道槽满足散热要求;流道槽可以是串联单向流道,也可以是并联并行流道;流道槽结构内部可以是单一结构槽道,也可以是埋管形成,进一步地在流道槽中放置内翅片或者各种紊流装置,以满足散热要求,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内冷却剂通过进液口4流入到第一液冷板流道区域103的流道槽内,带走热源6的热量,再通过连通管3流入第二液冷板流道区域203的流道槽内,带走热源6的热量,然后通过出液口5流出液冷板,往复循环。
以上内容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实用新型做显而易见的改进或替换,如,改变热源设置大小,或采用更大的并伸出上下液冷板的热源,或是最上层和最下层增加热源设置(上述热源主要用于液冷板处热源的进一步地传导,热源可以为传动件,也可以为需散热的设备部件本身),或者是液冷板外径及中间处热源根据需要增加部分翅片等散热片,亦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包括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和热源(6);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6)设置于上下设置的第一液冷板(1)与第二液冷板(2)之间的中间,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分别设有冷却剂,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一盖板(101),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二盖板(201);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内一侧通过所述热源一侧的连接管(3)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内一侧连接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一侧外径第一槽道主体设有进液口(4),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一侧外径第二槽道主体设有出液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进液口(4)与第二液冷板(2)的出液口(5)设置于同一侧端角处,连接管(3)设置于斜对角对应另一侧端角处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及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中流道槽分别设有串联单向流道或并联并行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及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中流道槽处串联单向流道或并联并行流道内分别设有第一翅片或紊流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顶部,及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底部分别设有第二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的底部设有另一所述热源(6),另一所述热源的底部设有另一液冷板,另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之间设有另一所述连接管(3),所述另一所述连接管处的液冷板设有堵塞,并热源、连接管、液冷板依次连接呈多个液冷板组合设置。
CN202420106230.5U 2024-01-16 2024-01-16 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Active CN222108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06230.5U CN222108385U (zh) 2024-01-16 2024-01-16 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06230.5U CN222108385U (zh) 2024-01-16 2024-01-16 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108385U true CN222108385U (zh) 2024-12-03

Family

ID=93618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06230.5U Active CN222108385U (zh) 2024-01-16 2024-01-16 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108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219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472489B2 (en) Heat exchanger
US20140151012A1 (en) Heat sink with staggered heat exchange elements
CN203859970U (zh) 一种散热用双层冷却板及电子元件散热装置
CN106332529A (zh) 一种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及微循环换热系统
CN100535400C (zh) 紧凑式机油冷却器
JP4013883B2 (ja) 熱交換器
KR20150075122A (ko) 열전소자가 구비된 열교환기
CN113594112B (zh) 一种双面芯片的叠层液冷散热模组结构
CN222108385U (zh) 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CN206210773U (zh) 散热器和散热器组件
CN211210270U (zh) 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102570775A (zh) 变流器双面水冷散热器
CN220044025U (zh) 一种热虹吸散热器
WO2017036292A1 (zh)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系统的换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20123320U (zh) 液冷散热器
CN201894036U (zh) 蜂窝状水冷散热器
CN111366020A (zh) 一种扩展水冷式热管散热器
CN21595500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
CN211702804U (zh)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JP4572911B2 (ja) 熱交換器
CN211698854U (zh) 高效导流换热水冷板散热装置
CN114786440A (zh) 一种集成型双面水冷散热模块
CN222279445U (zh) 多层结构换热器
CN221488168U (zh) 一种模式可控的高效双冷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