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107984U - 电子设备挂件和电子设备配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挂件和电子设备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107984U
CN222107984U CN202420283287.2U CN202420283287U CN222107984U CN 222107984 U CN222107984 U CN 222107984U CN 202420283287 U CN202420283287 U CN 202420283287U CN 222107984 U CN222107984 U CN 222107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electronic device
hanging
functional ho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2832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2832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107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107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107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挂件包括:限位部和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可悬挂在用户颈部;所述悬挂部还可限位连接于所述限位部,并形成第一功能孔,所述悬挂部可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孔套设在用户的腕部。所述电子设备挂件实现了让用户直接将所述电子设备挂件通过所述悬挂部悬挂在自身颈部,或通过所述悬挂部卷曲形成的第一功能孔将所述悬挂部套设在手部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挂件和电子设备配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挂件和一种电子设备配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设备挂绳一般通过将一个柔性绳体连接在电子设备上,然后用户能够将柔性绳体挂在脖子上。为了能够让电子设备挂绳能够挂在用户的脖子上,柔性绳体的长度一般较长。如果用户想通过电子设备挂绳将电子设备挂在手上,由于柔性绳体较长的原因,用户需要将柔性绳体缠绕多圈后才能绑在手上,因此存在不便。如果电子设备挂绳想要实现便于用户将电子设备挂在手上的技术效果,则往往需要缩短柔性绳体的长度,但这样又会造成电子设备挂绳无法挂在用户脖子上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方便用户将电子设备挂绳挂在脖子上或手上,是一个当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方便用户将电子设备挂绳挂在脖子上或手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挂件和一种电子设备配件。所述电子设备挂件和所述电子设备配件通过可调整形态的悬挂部配合限位部使用,可实现方便用户将该电子设备配件挂在脖子上或手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挂件包括:限位部和悬挂部;所述悬挂部,可悬挂在用户颈部;所述悬挂部还可限位连接于所述限位部,并形成第一功能孔,所述悬挂部可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孔套设在用户的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开设有第二功能孔,当所述悬挂部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并形成所述第一功能孔时,所述悬挂部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部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当所述悬挂部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并形成所述第一功能孔时,所述限位凸起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限位部开设有第二功能孔时;所述悬挂部具有可环绕用户颈部设置的第一绳体子部和第二绳体子部,所述第一绳体子部和所述第二绳体子部可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绳体子部和/或所述第二绳体子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绳体子部上的所述限位凸起背离所述第二绳体子部突出设置,所述第二绳体子部上的所述限位凸起背离所述第一绳体子部突出设置;或者,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的厚度方向突出设置;或者,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的厚度方向突出设置在所述悬挂部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卡紧孔和辅助安装孔,所述悬挂部可通过所述辅助安装孔安设于所述卡紧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背离所述悬挂部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三功能孔,所述悬挂部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功能孔和所述第三功能孔,或者所述悬挂部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功能孔和所述第二功能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挂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背离所述悬挂部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连接部圆心的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电子设备挂件还包括:环形连接件,至少部分所述环形连接件嵌设于所述环形凹槽,所述电子设备挂件通过所述环形连接件与所述外部器件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连接件朝向所述环形连接件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与所述外部器件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配件,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所述电子设备挂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环形结构;电子设备保护壳,开设有摄像头避让孔;所述连接部环设于所述摄像头避让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具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用于将所述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并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与所述电子设备配件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电子设备配件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限位部和悬挂部。所述悬挂部例如开设有第四功能孔,并且所述悬挂部可通过所述第四功能孔悬挂在用户颈部。所述限位部开设有第二功能孔;所述悬挂部可穿设于所述第二功能孔并形成第一功能孔,所述悬挂部可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孔捆绑在用户的腕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子设备配件通过设置单一的悬挂部,并使所述悬挂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形成不同形态,从而实现了让所述悬挂部可以方便佩戴于用户颈部或手腕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挂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述的限位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所示的电子设备挂件相对电子设备保护壳旋转至一定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图2a所示的电子设备挂件相对电子设备保护壳旋转至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a所示的电子设备挂件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配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配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a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挂件在XY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图8a所示的电子设备挂件在限位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a所示的电子设备挂件在YZ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挂件在XY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a所示的电子设备配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图2a所示的电子设备配件在另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b所示的电子设备配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c为图12b所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在摄像头避让孔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d为图12a所示的电子设备配件在电子设备保护壳处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电子设备配件;12、电子设备保护壳;14、电子设备挂件;142、连接部;144、悬挂部;1442、第一绳体子部;1444、第二绳体子部;146、第四功能孔;148、第三功能孔;141、限位部;143、第二功能孔;145、限位凸起;1432、卡紧孔;1434、辅助安装孔;122、摄像头避让孔;147、第五功能孔;124、环形卡槽;16、连接件;162、突出部;149、第一功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一端”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它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挂件14。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包括:限位部141和悬挂部144。所述悬挂部144还可限位连接于所述限位部141,并形成第一功能孔149,所述悬挂部144可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孔149套设在用户的腕部。
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具有相互连接的限位部141和悬挂部144。所述悬挂部144例如开设有第四功能孔146,并且所述悬挂部144可通过所述第四功能孔146悬挂在用户颈部。所述限位部141开设有第二功能孔143;所述悬挂部144可穿设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并形成第一功能孔149,所述悬挂部144可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孔149捆绑在用户的腕部。所述悬挂部144例如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悬挂部144可分为如图8a所示的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分别以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141,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未与所述限位部141连接的自由端可通过捆绑或加设磁吸结构、卡接结构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的自由端连接时,则可形成所述第四功能孔146。
所述电子设备配件10通过设置可悬挂在用户颈部并可卷曲形成所述第一功能孔149的所述悬挂部144,实现了让用户直接将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悬挂在自身颈部,或手部的技术效果。具体地,所述悬挂部144可例如开设有第四功能孔146,用户可通过所述第四功能孔146直接将所述悬挂部144挂在自身的颈部,或者通过让所述悬挂部144限位连接于所述限位部141,并卷曲形成如图2的第一功能孔149,从而,用户可将所述悬挂部144绑在手腕上或者直接将手穿入有所述悬挂部144形成的第一功能孔149,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配件10及其容置的电子设备悬挂在手上。
具体地,所述悬挂部144为实现反复卷曲、收张等形变,可例如由硅胶、TPE(合成橡胶,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U(热塑性聚氨酯橡胶、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PV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和橡胶等软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2b,所述限位部141开设有第二功能孔143。当所述悬挂部144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141并形成所述第一功能孔149时,所述悬挂部144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由此,所述悬挂部144可通过插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的形式实现卷曲,并限定其形态或位置,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功能孔149。
进一步地,参见图2a,所述悬挂部144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145。当所述悬挂部144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141并形成所述第一功能孔149时,所述限位凸起145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141。所述限位凸起145例如为钩状结构,所述限位部141例如开设有孔、槽或在形态上具有可固定所述钩状结构的外形,从而使得所述钩状结构卡接所述限位部141,并由此实现所述限位部141对所述悬挂部144的限位连接。另外,当所述限位凸起145为简单凸起结构时,所述限位部141例如开设有如图2b所示的第二功能孔143,所述悬挂部144穿设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并且所述限位凸起145卡接所述限位部141,并由此实现所述悬挂部144与所述限位部141的限位连接。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8a,当所述限位部141开设有第二功能孔143时,所述悬挂部144具有可环绕用户颈部设置的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第二绳体子部1444,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可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所述限位凸起14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45设置于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或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上。其中,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上的所述限位凸起145背离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突出设置,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上的所述限位凸起145背离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突出设置。
如图9所示,当所述悬挂部144穿设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内时,所述限位凸起145能够卡接所述限位部141。通过设置所述限位凸起145,可使得当所述悬挂部144穿设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时,进一步限定所述悬挂部144相对所述限位部141的位置,防止所述悬挂部144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中脱出。具体地,参见图8a和图8b,所述第二功能孔143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厚度方向Z开设。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上的所述限位凸起145背离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突出设置,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上的所述限位凸起145背离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突出设置,例如为图8a中,所述限位凸起145成对设置,每对所述限位凸起145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宽度方向X相互远离地突出设置于所述悬挂部144的两侧。由于所述悬挂部144有沿宽度方向X向两侧扩张的趋势,因此,当所述悬挂部144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后,所述限位凸起145会抵接在所述第二功能孔143的侧壁,并通过摩擦力限定其与所述限位部141的相对位置,从而防止所述悬挂部144自身脱离所述第二功能孔143。
在此基础上的所述限位凸起145如图8a所示成对并沿所述宽度方向X设置,因此,当所述悬挂部144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后,所述限位凸起145会以如图9和图10所示的方式卡在所述限位部141的一侧,从而起到进一步防止所述悬挂部144脱离所述第二功能孔143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X和厚度方向Z以图8a所示的坐标系和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所处的状态为准,并结合其他附图对所述电子设备配件10的结构进行说明。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45在图8a中也不必沿长度方向Y完全对称。
此外地,本实施例还包括另一种所述限位凸起145的设置方式,即当所述限位部141开设有第二功能孔143时,所述限位凸起145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厚度方向Z突出设置;或者,所述限位凸起145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45分别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厚度方向突出设置在所述悬挂部144两侧。通过此种设置方式,所述限位凸起145仍可以起到限定所述悬挂部144相对所述限位部141的位置的作用,只是,在此种情况下,所述限位凸起145在厚度方向Z和长度方向Y形成的YZ平面上相对所述悬挂部144向外突出,并卡接所述限位部141。具体地,由于为了实现通过所述限位凸起145卡接所述限位部141的技术效果,在如图8a所示的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完全伸展时的情况下,所述限位凸起145与其所在的悬挂部144沿所述厚度方向Z的总厚度应大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相应区域的沿所述长度方向Y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不论所述限位凸起145的突出方向为何,所述限位凸起145的数量均可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45可例如以如图8a所示的方式,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长度方向Y排列设置。在此情况下,当所述限位凸起145成对设置时,所述限位凸起145至少有两对(设置至少两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所述第一功能孔149大小的多级调节,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的腕部尺寸存在差异的需求),即4个;当所述限位凸起145无需成对设置时,所述限位凸起145至少有2个(设置至少两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所述第一功能孔149大小的多级调节,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的腕部尺寸存在差异的需求)。通过沿所述长度方向Y排列设置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45,可以使所述悬挂部144沿所述长度方向Y的不同位置限定在所述限位部141处,从而,所述悬挂部144形成的第一功能孔149可以有不同的孔径大小,以匹配不同用户的手腕大小。此外地,因所述限位凸起145沿所述长度方向Y排列设置,故所述悬挂部144在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后,如图9所示,所述悬挂部144在所述限位部141两侧均存在所述限位凸起145,因此,所述限位凸起145可双方向地限定所述悬挂部144相对所述限位部141的位置。
进一步地,参见图8b,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具有相互连通的卡紧孔1432和辅助安装孔1434。所述悬挂部144可穿设于所述辅助安装孔1434,并且所述悬挂部144可限位穿设于所述卡紧孔1432。
所述悬挂部144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的一种方式是,首先所述悬挂部144受到用户的挤压,相应地所述悬挂部144形成的所述第四功能孔146会变小,甚至在相应的受力区域消失,从而将所述第四功能孔146分为断开的两部分。然后,由于所述悬挂部144通过软胶材质可实现弹性形变,用户可将所述悬挂部144旋转,从而将所述悬挂部144沿所述宽度方向X设置的结构旋转至厚度方向Z,例如将沿所述宽度方向X突出设置的所述限位凸起145旋转至沿厚度方向Z突出。进一步地,例如所述辅助安装孔1434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长度方向Y的长度L大于所述卡紧孔1432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宽度方向X的宽度W。进而由于所述辅助安装孔1434的长度L大于所述卡紧孔1432的宽度W,因此所述悬挂部144通过所述辅助安装孔1434更容易穿入至所述第二功能孔143中。当所述悬挂部144穿入所述辅助安装孔1434后,可旋转回其原先所处方向,例如将所述限位凸起145旋转回至所述宽度方向X;因此,所述悬挂部144随后可穿设在所述卡紧孔1432,并通过摩擦力或所述限位凸起145限定其与所述限位部141的相对位置。
或者,在另一种所述悬挂部144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的方式中,所述辅助安装孔1434为形变辅助区使用。所述卡紧孔1432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长度方向Y延伸设置,所述形变辅助区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宽度方向X设置,所述悬挂部144可限位穿设于所述卡紧孔1432。所述限位部141例如同样为软胶材质,或者其他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塑料材质。用户可将所述卡紧孔1432沿所述宽度方向X进行拉伸,从而增加所述卡紧孔1432的宽度W,并使所述悬挂部144直接穿入所述卡紧孔1432。由于设置有与所述卡紧孔1432连通的所述辅助安装孔1434,则可以使所述卡紧孔1432更容易沿所述宽度方向X进行拉伸,从而使所述悬挂部144更容易直接穿入所述卡紧孔1432。
进一步地,参见图2a,所述限位部141背离所述悬挂部144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三功能孔148。所述悬挂部144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和所述第三功能孔148,或者所述悬挂部144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功能孔148和所述第二功能孔143。
结合前述的实施方式,所述悬挂部144可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在此基础上,所述悬挂部144还可穿入所述第三功能孔148。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子设备配件10通过让所述悬挂部144同时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和所述第三功能孔148,使得所述悬挂部144受到一定的弯折,并因此相对所述限位部141具有更好的限位效果,即所述悬挂部144更不易与所述限位部141发生相对位移。在所述悬挂部144穿入所述第三功能孔148和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后,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状态和所述限位凸起145相对所述限位部141的卡接例如图9至图11所示。而且如图2a所示,当所述悬挂部144穿过所述第三功能孔148后,可以收纳在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远离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的一侧。具体地,如果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在以如图2a所示的形式连接在电子设备保护壳12上,则通过所述悬挂部144依次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和所述第三功能孔148的方式,可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一侧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顺利连接,从而防止所述悬挂部144妨碍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的连接。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还包括连接部142。所述连接部142连接所述限位部141,并且所述连接部142和所述限位部141之间形成第三功能孔148。所述悬挂部144可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三功能孔148和所述第二功能孔143,所述连接部142用于连接外部器件。其中所述外部器件例如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2,或者为电子设备。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例如开设有可容置电子设备的容置槽。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等。用户通过所述第四功能孔146将所述悬挂部144佩戴在自身颈部,相应地,容置电子设备的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垂落于用户的颈部下方。或者当用户需要手持电子设备时,可以通过将手指插入所述第三功能孔148,从而握持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和其中的电子设备。
具体地,参见图12a,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还包括连接部142,所述连接部142连接于所述限位部141背离所述悬挂部144的一侧,所述连接部142用于连接外部器件。所述连接部142例如可转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通过将所述连接部142转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可以实现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相对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进行转动的技术效果。进而,如图3所示,让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相对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转动至图示位置时,所述悬挂部144形成的第一功能孔149还可以使所述悬挂部144作为指环使用。用户可将手指或手掌伸入所述第一功能孔149来握持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和其中的电子设备。另外,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10处于如图2a、3、4、6、7、11所示的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都可以作为电子设备支架使用,例如图6所示,所述悬挂部144形成第一功能孔149,并对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进行支撑;或者,当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相对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旋转至如图3所示的角度,并以如图7所示的方式实现对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的支撑。
此外地,当用户无需通过所述悬挂部144形成的第一功能孔149,将所述悬挂部144绑在自身的手腕时,用户也可将所述悬挂部144以例如图5所示的方式缠绕在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上,以收纳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并且如果所述悬挂部144足够长,则所述悬挂部144的一部分也可穿入所述第三功能孔148和/或所述第二功能孔143,从而起到更好的收纳固定作用。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12a,所述连接部142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部142朝向所述连接部142圆心的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还包括环形连接件16。至少部分所述环形连接件16嵌设于所述环形凹槽,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通过所述环形连接件16与所述外部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部器件可例如为图12b所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2。此外地,所述环形连接件16可例如部分嵌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并且所述环形连接件16部分嵌设于如图12c所示的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上的环形卡槽124。所述环形连接件16例如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142和/或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
再进一步地,参见图12d,所述环形连接件16沿径向的一侧具有突出部162。所述突出部162用于与所述外部器件卡接。具体地,所述外部器件例如为电子设备保护壳12,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具有环形卡槽124。所述突出部162嵌设于所述环形卡槽124,并且所述环形连接件16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此外地,所述突出部162也可设置为多个。通过在所述环形连接件16上设置多个突出部162,则会在所述多个突出部162之间形成间隔,所述环形连接件16并非以一整体环形嵌入所述环形卡槽124中,从而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通过所述环形连接件16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更加方便,并且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还可相对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实现拆装。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12a和图12b所示的电子设备配件10,所述电子设备配件10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以及如图12b所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2。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包括连接部142,所述连接部142为环形结构。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开设有摄像头避让孔122。所述连接部142通过所述环形结构围合成第五功能孔147,所述连接部142环设于所述摄像头避让孔122。
一些电子设备。例如部分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位置处会设置有相应的圆形台,因此与这类智能手机匹配使用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2会设置有圆形的摄像头避让孔122。而在所述摄像头避让孔122的周围可连接为环形结构的所述连接部142,并且所述第五功能孔147可避开所述摄像头避让孔122和相应的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当然,所述摄像头避让孔122不一定为圆形,也可为矩形、椭圆等其他形状,所述连接部142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但当所述连接部142设置为环形结构时,更便于在结构上实现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相对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实现转动连接。例如环形设置所述连接部142和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可通过环形设置的滑槽和凸起配合的方式实现相对转动。例如所述连接部142为环形结构,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具有环形卡槽124,所述环形卡槽124用于将所述连接部142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并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与所述电子设备配件10转动连接,这样当所述悬挂部144形成的所述第一功能孔149时,可以通过转动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来调整所述悬挂部144的支撑状态,例如电子设备配件10的竖屏支撑、横屏支撑等(参考图2a、3、4、6、7、11)。具体地,例如所述连接部142嵌设于如图12c所示的环形卡槽124并转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或者,所述连接部142上设置环形卡槽,而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上设置有相应的环形凸起,并将所述环形凸起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槽实现转动连接。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在技术特征不冲突、固定不矛盾、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前提下,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搭配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部(141)和悬挂部(144);
所述悬挂部(144),可悬挂在用户颈部;
所述悬挂部(144)还可限位连接于所述限位部(141),并形成第一功能孔(149),所述悬挂部(144)可通过所述第一功能孔(149)套设在用户的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41)开设有第二功能孔(143),当所述悬挂部(144)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141)并形成所述第一功能孔(149)时,所述悬挂部(144)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144)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145),当所述悬挂部(144)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141)并形成所述第一功能孔(149)时,所述限位凸起(145)限位连接所述限位部(1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限位部(141)开设有第二功能孔(143)时;
所述悬挂部(144)具有可环绕用户颈部设置的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第二绳体子部(1444),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可穿入所述第二功能孔(143),所述限位凸起(14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45)设置于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和/或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上,其中,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上的所述限位凸起(145)背离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突出设置,所述第二绳体子部(1444)上的所述限位凸起(145)背离所述第一绳体子部(1442)突出设置;
或者,所述限位凸起(145)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厚度方向突出设置;
或者,所述限位凸起(145)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45)分别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厚度方向突出设置在所述悬挂部(144)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145)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45)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包括相互连通的卡紧孔(1432)和辅助安装孔(1434),所述悬挂部(144)可通过所述辅助安装孔(1434)安设于所述卡紧孔(143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141)背离所述悬挂部(144)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三功能孔(148),所述悬挂部(144)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功能孔(143)和所述第三功能孔(148),或者所述悬挂部(144)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功能孔(148)和所述第二功能孔(143)。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142),所述连接部(142)连接于所述限位部(141)背离所述悬挂部(144)的一侧,所述连接部(142)用于连接外部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42)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部(142)朝向所述连接部(142)圆心的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还包括:
环形连接件(16),至少部分所述环形连接件(16)嵌设于所述环形凹槽,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通过所述环形连接件(16)与所述外部器件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件(16)朝向所述环形连接件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突出部(162),所述突出部(162)用于与所述外部器件卡接。
11.一种电子设备配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挂件(14),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包括连接部(142),所述连接部(142)为环形结构;
电子设备保护壳(12),开设有摄像头避让孔(122);所述连接部(142)环设于所述摄像头避让孔(1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具有环形卡槽(124),所述环形卡槽(124)用于将所述连接部(142)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12)并使所述电子设备挂件(14)与所述电子设备配件(10)转动连接。
CN202420283287.2U 2024-02-05 2024-02-05 电子设备挂件和电子设备配件 Active CN222107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3287.2U CN222107984U (zh) 2024-02-05 2024-02-05 电子设备挂件和电子设备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3287.2U CN222107984U (zh) 2024-02-05 2024-02-05 电子设备挂件和电子设备配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107984U true CN222107984U (zh) 2024-12-03

Family

ID=93627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283287.2U Active CN222107984U (zh) 2024-02-05 2024-02-05 电子设备挂件和电子设备配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107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1567B2 (en) Stick-on security ring for a hand held device
EP3503512B1 (en) Device cover for accessory attachment
US8616422B2 (en) Cantilevered snap fit case
US9660682B2 (en) Apparatus for hold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366383B2 (en) Hold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WO2007046892A1 (en) Apparatus for hold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integrated cable holder
US20170180524A1 (en) Detachable Retainer Straps
US20100276315A1 (en) Universal Ear-Bud Holder
WO2009014714A2 (en) Lanyard assembly for audio device
US12362527B2 (en) Cases for mobile devices incorporating a cord extending from the cas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10728372B2 (en) Holder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790868B1 (en) Clip for mobile device
US11392171B2 (en) Holder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5073994A2 (en) Secure storage device for wireless headsets
CN222107984U (zh) 电子设备挂件和电子设备配件
JP2013215460A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ケース
US2016024973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rrying and supporting a media tablet
WO2014107453A1 (en) Lanyard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s devices
US12348258B2 (en) Phone case assembly
KR20130073420A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겸 코드 정리기
KR200274175Y1 (ko) 이동통신기기 부착용 손목밴드
CN113844371B (zh) 用于移动电子装置的保持器
KR100563152B1 (ko) 휴대용 통신기기의 지지구조
CN213602432U (zh) 无线充电器和安装平台
CN222321578U (zh) 电子设备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