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105856U - 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 - Google Patents
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105856U CN222105856U CN202420131630.1U CN202420131630U CN222105856U CN 222105856 U CN222105856 U CN 222105856U CN 202420131630 U CN202420131630 U CN 202420131630U CN 222105856 U CN222105856 U CN 2221058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liquid storage
- storage structure
- water pump
- replenish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其中,补水装置包括控制机构、第一水泵、储液结构以及进水管道,第一水泵用以抽取水源的水;储液结构用以管道连接清洁装置,储液结构的内腔设有第一液位检测器,第一液位检测器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用以检测储液结构内的液位;进水管道连接第一水泵的出水端和储液结构的进水端,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阀件。其中,进水管道连接有回水支管,回水支管上设有第二阀件,回水支管设于第一阀件与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之间;和/或,第一水泵设有变频器,变频器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以调节第一水泵的工作频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保障第一水泵的持续稳定运作,提高了补水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光伏电站通常需要配置光伏清洁系统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以避免灰尘堆积遮挡在光伏组件的表面上导致光伏组件产生热斑,保障光伏组件的稳定运作。
然而,光伏清洁系统通常可以利用补水装置从湖泊、水井等水源处抽取水向清洁装置进行供水,以使清洁装置的可以得到稳定的水流供给执行清洁任务,保障光伏清洁系统的清洁效果。
可是,直接从水源处抽水向清洁装置供水,需要利用功率较大的水泵以保障清洁装置与水源之间长距离供水的水压,而由于光伏电站的整体面积较大,清洁装置在清洁完一个区域后需要暂停清洁,待运输至下一区域后再重新启动进行清洁,使得清洁装置再整个清洁过程中需要反复地启停,在清洁装置暂停清洁作业时会导致水流在供水管道中反流增压,造成水泵憋压,使得水泵容易产生故障损坏,导致光伏清洁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降低了补水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旨在实现补水装置的反馈调节,保障第一水泵的持续稳定运作,避免第一水泵憋压,提高了补水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补水装置包括控制机构、第一水泵、储液结构以及进水管道,所述第一水泵用以抽取水源的水;所述储液结构用以管道连接清洁装置,所述储液结构的内腔设有第一液位检测器,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用以检测所述储液结构内的液位;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和所述储液结构的进水端,所述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阀件。其中,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有回水支管,所述回水支管上设有第二阀件,所述回水支管设于所述第一阀件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之间;和/或,所述第一水泵设有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水泵的工作频率。
可选地,所述补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液位检测器,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用以检测水源的液位。
可选地,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设于所述进水管道上,并设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一阀件之间,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用以检测水源内的水位。
可选地,所述储液结构的内腔设有第一液位检测器,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用以检测所述储液结构内的液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包括至少两个检测单元,至少两个所述检测单元沿所述储液结构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可选地,所述储液结构内设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设于所述储液结构的进水端。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道上还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流量计设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和第一阀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储液结构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结构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清洁装置,所述出水管道设有第二水泵。
可选地,所述补水装置设有至少两个储液结构,所述进水管道设有至少两个进水支管,一所述进水支管连接一所述储液结构的进水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清洁系统,所述光伏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装置和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为以上所述的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与所述清洁装置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电站,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清洁系统,所述光伏清洁系统为上述的光伏清洁系统,所述光伏清洁系统用以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储液结构使第一水泵先抽取水存储在储液结构中,再从储液结构向清洁装置供水,可以避免清洁装置的反复启停对连接第一水泵的进水管道的水压造成影响,有利于更好地避免第一水泵憋压,并且可以无需采用功率较大的第一水泵保障补水装置与清洁装置之间的长距离供水,有利于更好地降低补水装置的维护成本。而通过在储液结构内设置第一液位检测器,可以利用第一液位检测器对储液结构内的水位进行监测,并根据储液结构内的水位情况进行补水装置的反馈调节。通过在进水管道上设置回水支管,并在回水支管上设置第二阀件,可以在第一液位检测器检测储液结构内的水位较低需要补水时关闭第二阀件,保障储液结构的快速注水,而在第一液位检测器检测储液结构内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时,可以使第一液位检测器向控制机构反馈即将满水信号,此时可以打开第二阀件,使回水支管分流进水管道的水进行分流泄压,避免储液结构内注满水后使进水管道内液流受阻水压增大而导致第一水泵发生憋压,保障第一水泵的正常运作;或者,通过设置变频器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可以在第一液位检测器检测储液结构内的水位较低需要补水时调控变频器,使第一水泵以较高的的工作频率运作保障储液结构的快速注水,而在第一液位检测器检测储液结构内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时,可以使第一液位检测器向控制机构反馈即将满水信号,使控制机构控制变频器调节第一水泵的工作频率,使第一水泵可以在此时以较为缓慢的工作频率运作,降低第一水泵输出端的出水压力,从而避免第一水泵憋压保障第一水泵稳定运作。进而在第一液位检测器对储液结构内液位的检测反馈,以及回水支管或者变频器的调控作用下,可以很好地根据储液结构的水位情况反馈调整进水管道的液流方向或者第一水泵的工作频率,从而避免第一水泵在储液结构水位较高时憋压,使得第一水泵可以在补水装置运作过程中持续运作,防止第一水泵的频繁启停,保障第一水泵的稳定运作,提高了补水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补水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补水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补水装置 | 50 | 进水管道 |
10 | 第一水泵 | 51 | 流量计 |
11 | 变频器 | 53 | 回水支管 |
30 | 储液结构 | 531 | 第二阀件 |
31 | 浮球阀 | 55 | 第二液位检测器 |
33 | 第一液位检测器 | 57 | 第一阀件 |
35 | 出水管道 | 200 | 水源 |
351 | 第二水泵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光伏清洁系统通常可以利用补水装置从湖泊、水井等水源处抽取水向清洁装置进行供水,以使清洁装置的可以得到稳定的水流供给执行清洁任务,保障光伏清洁系统的清洁效果。可是,直接从水源处抽水向清洁装置供水,需要利用功率较大的水泵以保障清洁装置与水源之间长距离供水的水压,而由于光伏电站的整体面积较大,清洁装置在清洁完一个区域后需要暂停清洁,待运输至下一区域后再重新启动进行清洁,使得清洁装置再整个清洁过程中需要反复地启停,在清洁装置暂停清洁作业时会导致水流在供水管道中反流增压,造成水泵憋压,使得水泵容易产生故障损坏,导致光伏清洁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降低了补水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补水装置100。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补水装置100包括控制机构、第一水泵10、储液结构30以及进水管道50,第一水泵10用以抽取水源200的水;储液结构30用以管道连接清洁装置,储液结构的内腔设有第一液位检测器,第一液位检测器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用以检测所述储液结构内的液位;进水管道50连接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和储液结构30的进水端,进水管道50上设有第一阀件。其中,进水管道50连接有回水支管53,所述回水支管上设有第二阀件,回水支管53设于第一阀件与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之间;和/或,第一水泵10设有变频器11,变频器11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以调节第一水泵10的工作频率。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电站可以安装在工商业厂房屋顶或者开阔的山区等环境中,以保障光伏组件可以在遮挡较少的环境中更好地接收转化光能。而在光伏电站长时间运作后,环境中的尘埃、异物等容易堆积在光伏组件的表面上,导致光伏组件受到遮挡而影响光伏组件的光能接收转化。故而,在光伏电站的维护过程中,通常可以利用清洁水枪、清洁机器人等清洁装置定期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保障光伏电站的稳定可靠运作。此时,为实现清洁装置的稳定供水,可以在光伏电站安装的环境中铺设输送水的管道,并在光伏电站附近的湖泊或者水井等水源200处利用水泵等抽水装置从水源中抽取水,通过利用管道输送水至清洁装置中进行清洁作业,保障光伏清洁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本申请中,可以在光伏电站附近的湖泊或者水井等水源200处设置补水装置100,利用补水装置100的第一水泵10从水源200处进行抽水,再将水暂存在储液结构30中,该储液结构30可以为安装在水源200附近的水箱、储水罐等具有一定储存容量的密闭容器,通过设置管路连通储液结构30和清洁装置,可以稳定地利用补水装置100的储液结构30对清洁装置进行供水,并在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及时地利用第一水泵10从水源200处抽取水进行补充,稳定实现清洁装置的持续运作。进而,在储液结构30的作用下,可以使补水装置100利用第一水泵10先将水抽取存储在储液结构30中,再利用储液结构30中存储输送至清洁装置进行清洁作业,可以实现补水装置100的多级供水方式,使得第一水泵10无需采用价格高昂的大功率水泵以保障水源200直接向清洁装置供水所需的水压;并且在储液结构30的作用下,清洁装置暂停作业时可以使管道内的水反流至储液结构30中,减少进水管道中水压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避免清洁装置暂停工作而造成第一水泵10憋压,有效降低第一水泵10的故障率,进一步降低了补水装置100的维护成本,使得补水装置100更加稳定可靠。
通常,单位时间内第一水泵10抽入储液结构30内的水量会大于储液结构30供给清洁装置的水量,以保障储液结构30对清洁装置的稳定供水,而如此设置,通常需要在储液结构30内水位即将达到满载临界时停止第一水泵10运作,再等储液结构30内的水消耗至即将达到最低水位时重新启动第一水泵10进行抽水,避免储水结构满载时第一水泵10持续运作而导致第一水泵10出水受阻产生憋压损坏第一水泵10。但是,在清洁过程中如此频繁地启动和关停第一水泵10,对第一水泵10的使用耐久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故而,进水管道5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阀件57,该第一阀件57可以通过调控阀门控制进水管道50流向储液结构30进水端的管段的开闭,进而在光伏清洁系统开始运作或者储液结构30内水位较低需要补水时可以开启第一阀件57,使第一水泵10可以稳定向储液结构30进行供水;而在无需应用光伏清洁系统时,可以控制第一阀件57关闭进水管道50,隔断水流进入储液结构30,有利于避免补水装置100停止运作时第一水泵10误启动而导致储液结构30内满载涨破,提高补水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在储液结构30的内腔中设置第一液位检测器33,可以利用第一液位检测器33可以稳定地监测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变化,并使第一液位检测器33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以使补水装置100可以根据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情况反馈信号至控制机构调控补水装置100进水管道50的流量或者调控第一水泵10,保障补水装置100的稳定持续供水。
通过在第一阀件57与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之间设置回水支管53,该回水支管53可以将进水管道50内的部分水流引流回水源200处或者引流至另一储存容器中暂存。回水支管5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阀件531,在储液结构30正常补充存储水时,第二阀件531保持关闭状态,可以隔断回水支管53与进水管道50之间的连通,使得第一水泵10抽取的水可以通过进水管道50快速供给到储液结构30中,以保障储液结构30的补水效率,而在第一液位检测器33检测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时可以向控制机构发送即将满水信号,使控制机构在此时警示用户打开第二阀件531,或者使第二阀件531采用电控阀件设置,并使第二阀件531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使得控制机构此时可以调控第二阀件531开启,使得在储液结构30内液位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可以连通回水支管53和进水管道50进行分流泄压,从而避免储液结构30内满水后导致进水管道50内水压过高而使第一水泵10憋压,使得第一水泵10可以在清洁装置清洁过程中保持稳定功率持续运作,防止第一水泵10的频繁启停。而在第二阀件531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时,可以利用第一液位检测器33针对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实时反馈调控第二阀件531的阀门开度,实现对进水管道50流向储液结构30的水量以及流向回水支管53的水量的控制,有利于使储液结构30在清洁过程中的出水水量和进水水量保持一致,使储液结构30内腔处于较为恒定的水位,保障光伏清洁系统的稳定运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第一水泵10的控制电路中设置变频器11,该变频器11可以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用以对第一水泵10的工作频率进行调控,调节第一水泵10出水端的水量和水压。在补水装置100启动运作时,第一水泵10可以先保持以稳定的工作频率运作抽取水向储液结构30补充,而随着储液结构30内腔水位的升高,当第一液位检测器33检测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时可以向控制机构发送即将满水信号,使得控制机构可以控制变频器,使变频器11可以在此时降低第一水泵10的工作频率降低出水水压,使得第一水泵10此时的出水端水压不足以将水供入储液结构30,从而可以很好地避免第一水泵10憋压,使得第一水泵10可以在清洁装置清洁过程中保持稳定功率持续运作,防止第一水泵10的频繁启停,保障补水装置100的稳定运作。而利用第一液位检测器33实时对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可以使第一液位检测器33针对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实时反馈调控变频器的变幅,进而实现对第一水泵10工作频率的调控,有利于使储液结构30在清洁过程中的出水水量和进水水量保持一致,使储液结构30内腔处于较为恒定的水位,保障光伏清洁系统的稳定运作。
其中,补水装置100可以仅通过在进水管道50上设置回水支管53进行分流泄压,保障第一水泵10在清洁装置运作时的持续运作和防止憋压;或者,可以仅通过设置变频器11根据流量计51调控第一水泵10的工作频率,保障第一水泵10在清洁装置运作时的持续运作和防止憋压;又或者,可以在补水装置100上同时设置回水支管53和变频器11,此时变频器11可以作为系统的备用部件,使得在补水装置100启用回水支管53进行分流泄压失效时可以利用变频器11保障第一水泵10的持续稳定运作,有效提高了补水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第一液位检测器33可以在检测储液结构30超过一定的高度并维持第二时间时向控制机构发出储液结构过载信号,该预设第二时间大于预设第一时间,此时可以是由于储液结构30的出水量较少,导致经过调控进水管道供水储液结构30内的水量后储液结构30的进水量还是大于出水量;或者可以是清洁装置暂时停止作业而导致储液结构30的出水端关闭,此时保持补水装置100持续供水会涨破储液结构30,进而在控制机构收到储液结构30过载信号时可以发出警示提醒用户关闭第一阀件57,或者在第一阀件57为电控阀件,并使第一阀件57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时,可以使控制机构调控第一阀件57关闭,隔绝第一水泵10向储液结构供水,保障补水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储液结构30使第一水泵10先抽取水存储在储液结构30中,再从储液结构30向清洁装置供水,可以避免清洁装置的反复启停对连接第一水泵10的进水管道50的水压造成影响,有利于更好地避免第一水泵10憋压,并且可以无需采用功率较大的第一水泵10保障补水装置100与清洁装置之间的长距离供水,有利于更好地降低补水装置100的维护成本。而通过在储液结构30内设置第一液位检测器33,可以利用第一液位检测器33对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进行监测,并根据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情况进行补水装置100的反馈调节。通过在进水管道50上设置回水支管53,并在回水支管53上设置第二阀件531,可以在第一液位检测器33检测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较低需要补水时关闭第二阀件531,保障储液结构30的快速注水,而在第一液位检测器33检测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时,可以使第一液位检测器33向控制机构反馈即将满水信号,此时可以打开第二阀件531,使回水支管53分流进水管道的水进行分流泄压,避免储液结构30内注满水后使进水管道50内液流受阻水压增大而导致第一水泵10发生憋压,保障第一水泵10的正常运作;或者,通过设置变频器11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可以在第一液位检测器33检测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较低需要补水时调控变频器,使第一水泵10以较高的的工作频率运作保障储液结构30的快速注水,而在第一液位检测器33检测储液结构30内水位超过一定高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时,可以使第一液位检测器33向控制机构反馈即将满水信号,使控制机构控制变频器11调节第一水泵10的工作频率,使第一水泵10可以在此时以较为缓慢的工作频率运作,降低第一水泵10输出端的出水压力,从而避免第一水泵10憋压保障第一水泵10稳定运作。进而在第一液位检测器33对储液结构30内液位的检测反馈,以及回水支管53或者变频器11的调控作用下,可以很好地根据储液结构30的水位情况反馈调整进水管道50的液流方向或者第一水泵10的工作频率,从而避免第一水泵10在储液结构30水位较高时憋压,使得第一水泵10可以在补水装置100运作过程中持续运作,防止第一水泵10的频繁启停,保障第一水泵10的稳定运作,提高了补水装置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补水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液位检测器55,第二液位检测器55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用以检测水源200的液位。
在本实施例中,补水装置100可以在水源200中设置第二液位检测器55,该第二液位检测器55可以设置在距离第一水泵10进水端一定高度的位置,进而,当水源200中的水位高过第二液位检测器55所在高度位置时,水源200中的水漫过第二液位检测器55可以触发第二液位检测器55,使得补水装置100可以识别当前水源200的水量较多,此时可以使控制机构稳定启动第一水泵10进行抽水;而当水源200中的水位低于第二液位检测器55所在的高度位置时,补水装置100未接收第二液位检测器55的触发信号,表明此时水源200中的水位距离第一水泵10进水端较近,水源200中此时的水量较少,无法很好地供给第一水泵10抽取,有利于警示用户此时水源200中的水量较少,并反馈控制机构停止启动补水装置100,避免第一水泵10空转而有一定几率造成第一水泵10损坏。在第二液位检测器55的作用下,补水装置100可以根据第二液位检测器55的触发情况识别确认水源200此时的水位是否满足抽取需求,以使第一水泵10可以稳定地抽取水源200中的水供给到储液结构30中,保障补水装置100的稳定运作。
此外,在补水装置100运作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第二液位检测器55的触发信号,当监测第二液位检测器55未触发时可以判定此时水源200中的水下降到了第二液位检测器55下方,此时可以使控制机构及时关停第一水泵10进入待机状态,并向用户发出水源200缺水警示,避免第一水泵10继续抽水而导致水位下降到第一水泵10进水端下方后引起第一水泵10空转,保障补水装置100的稳定运作。然后,当重新监测到第二液位检测器55的触发信号时,此时表明水源200中的水位恢复到了第二液位检测器55的上方,可以等待一定的时间使水源200中的水恢复到一定的水量后使控制机构重新启动第一水泵10继续作业。但是,在一次清洁装置的清洁过程中,补水装置100多次监测到第二液位检测器55的触发信号消失后可以判定水源200的水量补给不足,可以直接关停补水装置100,并向用户指示水源200水量严重不足,使用户保障水源200的水量足够完成清洁作业后再手动重启,进一步提高补水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液位检测器55设于进水管道50上,并设于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和第一阀件57之间,第二液位检测器55用以检测水源200内的水位。
在本实施例中,补水装置100可以将第二液位检测器55安装在水源200的内壁上,或者,由于进水管道50的部分管段沉设在水源200内,可以将第二液位检测器55设置在进水管道50沉设在水源200中的部分管段的外壁上,使得第二液位检测器55可以稳定地监控水源200水位,保障补水装置100的稳定运作。通过将第二液位检测器55设置在进水管道50上,可以使第二液位检测器55与进水管道50装配形成一个整体,便于补水装置100的整体拆装,减少用户对补水装置100零部件的现场装配,进一步提高了补水装置100的装配便利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位检测器33包括至少两个检测单元,至少两个检测单元沿储液结构30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位检测器33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检测单元,通过将至少两个检测单元沿储液结构30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储液结构30的内腔壁上,该检测单元可以为与水接触时导通响应的水位检测装置,使得储液结构30内腔的水位下降至最靠近内腔底壁的检测单元下方时可以使第一液位检测器33均未与水接触,使得补水装置100此时未接收储液结构30内的液位信号而识别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较低,进而可以向第一水泵10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第一水泵10启动抽取水源200的水。而当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上升至最靠近内腔顶壁的检测单元所在高度时,该处的检测单元被触发可以提示储液结构30即将满载,可以使控制器在该处检测单元被触发后等待第一预设时间后响应补水装置100的泄压控制,进而控制第二阀件开启使回水支管53与进水管道50连通实现分流泄压,或者可以使变频器11调控第一水泵10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一水泵10的出水压力实现泄压,避免第一水泵10憋压而造成损坏,进一步保障补水装置100的稳定自动化运作,提高了补水装置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结构30内设有浮球阀31,所述浮球阀31设于所述储液结构30的进水端。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结构30内腔中可以设置有浮球阀31,并使浮球阀31设置在储液结构的进水端处,该浮球阀31可以利用浮球通过连杆与阀门连接,该浮球具有一定的浮力可以漂浮在储液结构30内腔的水面上,使得浮球可以跟随储液结构30内腔的水位变化而升降移动,进而使浮球阀31的阀门随浮球的升降移动被带动实现浮球阀31的阀门开度调节。在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下降时,浮球随水位下降可以带动阀门逐渐打开,使得阀门的开度逐渐增大,便于水流快速流经储液结构30的进水端供入储液结构30的内腔中;而在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上升时,浮球随水位上升可以带动阀门逐渐关闭,使得阀门的开度逐渐减小,便于储液结构30内水量即将满载时可以降低补水速率,有利于在储液结构30内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封闭储液结构30的进水端,避免储液结构30被涨破或者在储液结构30的进水端出现水流溢出,进一步提高储液结构3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浮球阀31的作用下,可以更便捷地通过储液结构30内的水位变化调控浮球阀31的阀门开度,进一步提高补水装置100的操作便利性和实用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水管道50上设有流量计51,流量计51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流量计51设于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和第一阀件57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水管道50连接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和第一阀件57的管段之间设置流量计51,该流量计51可以对流经进水管道50的液体进行水量和流速监测,有利于利用流量计51更直观地观察了解补水装置100的进水情况,使得流量计51可以将获取的水压和流量信息反馈至控制机构中,进而利用控制机构更好地调控回水支管50上的第二阀件531的开度或者变频器的变幅,有利于更好地避免第一水泵10憋压,实现补水装置100的持续稳定供水,进一步提高了补水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储液结构30的进水端设置有随水位变化调控阀门开度的浮球阀31时,可以通过利用浮球阀31调控储液结构30进水端的进水量,使进水管道50内的水压和流速发生变化,进而使流量计51可以获取到进水管道50内的水压和流速变化,更好地反馈至控制机构调控回水支管53上的第二阀件531或者变频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浮球阀31与流量计51的联动控制,进一步提高补水装置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结构30设有出水管道35,出水管道35的一端连接于储液结构30的出水端,出水管道35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清洁装置,出水管道35设有第二水泵351。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结构30可以通过在出水端设置出水管道35与清洁装置连接,保障储液结构30对清洁装置的供水。而通常补水装置100与清洁装置的设置位置间隔较远,需要铺设较长的出水管道35保障补水装置100与清洁装置之间的供水。通过在出水管道35上设置第二水泵351,可以通过第二水泵351增大储液结构30的出水流速和水压,使得补水装置100可以更好地将储液结构30内的水供给到清洁装置上,保障清洁装置可以利用水量和水压较高的水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作业,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光伏清洁系统的清洁效果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补水装置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补水装置100设有至少两个储液结构30,进水管道50设有至少两个进水支管,一进水支管连接一储液结构30的进水端。
在本实施例中,补水装置100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储液结构30,以使补水装置100可以具有更大的储水容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大规模光伏电站的用水需求,还可以使光伏清洁系统设置多个清洁装置协同运作,提高光伏清洁系统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此时,补水装置100可以使进水管道50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水支管,使得从第一水泵10处抽取的水可以经过多个进水支管分别供给到多个储液结构30中,实现补水装置100对多个储液结构30同时供水的功能,使得补水装置100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进一步提高补水装置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而在每个补水支管上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阀件57,使得补水装置100可以分别独立控制任意一个储液结构30的供水,有利于在补水装置100仅利用部分储液结构30是可以关闭其他储液结构30的进水支管实现快速供水,保障补水装置100的补水效率,使补水装置100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清洁系统,该光伏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装置和补水装置100,该补水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光伏清洁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清洁系统,该光伏清洁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光伏电站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机构;
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用以抽取水源的水;
储液结构,所述储液结构用以管道连接清洁装置,所述储液结构的内腔设有第一液位检测器,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用以检测所述储液结构内的液位;以及
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和所述储液结构的进水端,所述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阀件;
其中,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有回水支管,所述回水支管上设有第二阀件,所述回水支管设于所述第一阀件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之间;和/或,所述第一水泵设有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水泵的工作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液位检测器,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并用以检测水源的液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设于所述进水管道上,并设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一阀件之间,所述第二液位检测器用以检测水源内的水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检测器包括至少两个检测单元,至少两个所述检测单元沿所述储液结构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结构内设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设于所述储液结构的进水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上还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流量计设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和第一阀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结构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结构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管道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清洁装置,所述出水管道设有第二水泵。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设有至少两个储液结构,所述进水管道设有至少两个进水支管,一所述进水支管连接一所述储液结构的进水端。
9.一种光伏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装置和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与所述清洁装置管道连接。
10.一种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清洁系统,所述光伏清洁系统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清洁系统,所述光伏清洁系统用以对光伏组件进行清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31630.1U CN222105856U (zh) | 2024-01-18 | 2024-01-18 | 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31630.1U CN222105856U (zh) | 2024-01-18 | 2024-01-18 | 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105856U true CN222105856U (zh) | 2024-12-03 |
Family
ID=93616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131630.1U Active CN222105856U (zh) | 2024-01-18 | 2024-01-18 | 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105856U (zh) |
-
2024
- 2024-01-18 CN CN202420131630.1U patent/CN2221058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901744A (en) |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a water source with limited flow capability | |
KR101392847B1 (ko) | 수격방지설비 겸용 가압펌프 | |
CN209976799U (zh) | 一种自吸泵补水装置 | |
CN222105856U (zh) | 补水装置、光伏清洁系统和光伏电站 | |
CN105674231A (zh) | 利用蒸汽压力的自动供水式蒸汽发生器 | |
US20050161520A1 (en) | Heating system,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ting system and use thereof | |
CN207379010U (zh) | 智能控温系统 | |
KR0129809B1 (ko) | 대기압을 이용한 급수장치 | |
JPH0913443A (ja) | ビル貯水槽給水制御装置 | |
CN216202553U (zh) | 调相机除盐水系统计测量用水的回收装置 | |
CN102080397A (zh) | 一种自吸式变频给水设备 | |
CN213655097U (zh) | 水池自动补水控制装置 | |
CN218060543U (zh) | 一种恒压供水管线中潜水泵的实时保护系统 | |
JP4101950B2 (ja) | 真空式下水道の自動管理式吸気装置 | |
CN221218994U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湿法脱硫装置工艺水系统压力供水设备 | |
CN222276786U (zh) | 一种回水池自动补水的柴油机冷却水系统 | |
CN219646617U (zh) | 高压细水雾自动补水冷却装置 | |
CN111577227A (zh) | 一种油田水源井与供注水站联动控制方法 | |
CN216142097U (zh) | 具有直接出水与水塔出水的简易型供水装置 | |
CN221610199U (zh) | 一种引水可靠的吸入式泵站智能引水设备 | |
CN115853060A (zh) | 一种远距离高位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195117U (zh) | 调相机除盐水系统的补水装置 | |
CN209603227U (zh) | 一种用于新型气动给水泵机械密封冲洗水系统的供水装置 | |
CN221071044U (zh) | 应用于硫酸铵生产的自动补液系统 | |
CN221036131U (zh) | 一种用于一体式蒸发冷水机组冷源站的定压补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