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105487U - 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105487U
CN222105487U CN202420486187.XU CN202420486187U CN222105487U CN 222105487 U CN222105487 U CN 222105487U CN 202420486187 U CN202420486187 U CN 202420486187U CN 222105487 U CN222105487 U CN 222105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incubation
reaction
reaction contain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4861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先梦
张焕贵
朱海科
赵瑞杰
张胜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4861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105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105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105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第一搬运组件将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支撑部上;转动架带动支撑部由第一工位运动至第二工位将试剂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带动支撑部由第二工位运动至第三工位将样本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带动支撑部由第三工位运动至第四工位进行混匀处理;转动架带动支撑部运动至第一工位将混匀处理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上进行孵育处理。如此,反应容器在完成加试剂、加样本、混匀的过程中,无需抓取转移,减少了搬运组件的任务,减少使用器部件的数量,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使各器部件所需动作减少,既完成每个动作可用时间增加,从而降低对器部件性能的要求。

Description

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体外诊断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近十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虽然现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支持该技术的全自动设备还在不断成长之中。其中,测试通量决定了单位时间内仪器能够执行的测试数量,一直是各仪器厂商都尝试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关技术中,对于测试通量的提升是采用更多的器部件来更快完成任务,对应的会造成仪器成本的提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它能够在保证高测试通量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器部件的数量,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使各器部件所需动作减少,既完成每个动作可用时间增加,从而降低对器部件性能的要求。
一种孵育反应装置,所述孵育反应装置包括:
孵育盘,所述孵育盘用于对反应容器进行孵育处理;
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反应容器;所述转动架能独立于所述孵育盘转动,以带动所述支撑部绕所述孵育盘的周向转动,并能转动至至少四个工位,至少四个所述工位包括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与第四工位;
第一搬运组件,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将所述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能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的所述反应容器取走,及能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搬运至所述孵育盘上;
试剂分注组件,所述试剂分注组件能将试剂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
样本分注组件,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将样本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及
第一混匀机构,所述第一混匀机构能将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设为至少四个;各个所述支撑部等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关于孵育盘的中心的圆心角为第一圆心角,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工位的圆心角为第二圆心角,所述第二圆心角为所述第一圆心角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均能够支撑所述反应容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单元沿孵育盘径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二工位依次沿着孵育盘周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育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二搬运组件;所述转动架还能转动至第五工位;所述第二搬运组件能将所述反应容器从所述第五工位向外转移,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搬运组件将所述孵育盘的反应容器转移到所述第五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部转动至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将所述支撑部上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的所述反应容器搬运至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或者搬运至所述孵育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部转动至所述第三工位时,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够吸取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反应容器内部的预处理样本,并将预处理样本转移至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的所述反应容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设有两个并沿所述孵育盘径向设置,支撑所述预处理样本反应容器的支撑单元位置靠近所述孵育盘,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位置远离所述孵育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育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一排废组件;当所述支撑部转动至所述第四工位时,所述第一排废组件能将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反应容器内部的预处理样本排废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设有两个并沿所述孵育盘径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废组件处理的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反应容器位置靠近所述孵育盘,所述第一混匀机构处理的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反应容器位置远离所述孵育盘;和/或所述排废处理和混匀处理能同时进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架与所述孵育盘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架包括环绕所述孵育盘的周向设置的转动环,各个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转动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育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孵育盘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孵育盘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动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包括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拿取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试剂分注组件能吸取所述试剂管理装置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吸取样本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反应容器中;所述第一混匀机构能将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将混匀处理后的所述反应容器搬运至所述孵育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拿取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试剂分注组件能吸取所述试剂管理装置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吸取反应容器中的预处理样本,所述反应容器位于第三工位,并且位于靠近所述孵育盘的一个支撑单元上;所述样本分注组件在第三工位能将预处理样本转移至另一个反应容器中,所述另一个反应容器位于径向远离所述孵育盘的另一个支撑单元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当所述第一搬运组件拿取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试剂分注组件能同时吸取所述试剂管理装置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同时吸取样本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反应容器中,所述第一混匀机构能同时将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第二搬运组件,所述第二搬运组件能将所述反应容器在所述转动架、所述孵育盘、所述磁分离清洗装置、所述测光排废装置之间转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孵育反应装置、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所述试剂管理装置、所述磁分离清洗装置、所述测光排废装置均设置于工作平台上;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搬运组件、所述试剂分注组件、所述样本分注组件、所述第一混匀机构、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所述试剂管理装置、所述磁分离清洗装置、所述测光排废装置及所述第二搬运组件相连。
上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在工作时,第一搬运组件将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支撑部上,完成反应容器的上料动作;转动架带动支撑部由第一工位运动至第二工位,试剂分注组件将试剂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带动支撑部由第二工位运动至第三工位,样本分注组件将样本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带动支撑部由第三工位运动至第四工位,第一混匀机构能将反应容器内的试剂与样本进行混匀处理;转动架带动支撑部运动至第一工位,第一搬运组件能将混匀处理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上,通过孵育盘对反应容器进行孵育处理。如此可见,通过孵育盘的外围设置转动架,实现反应容器在完成加试剂、加样本、混匀的过程中,无需抓取转移,减少了搬运组件的任务,从而能够在保证高测试通量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器部件的数量,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使各器部件所需动作减少,既完成每个动作可用时间增加,从而降低对器部件性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的孵育反应装置的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中的孵育反应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结构中的孵育反应装置的又一视角结构图。
10、孵育反应装置;11、孵育盘;12、转动架;121、支撑部;1211、支撑单元;122、转动环;13、第一搬运组件;14、试剂分注组件;15、样本分注组件;16、第一混匀机构;17、第一排废组件;18、第一驱动机构;19、第二驱动机构;A、第一工位;B、第二工位;C、第三工位;D、第四工位;E、第五工位;30、反应容器装载装置;40、试剂管理装置;50、磁分离清洗装置;60、测光排废装置;70、第二搬运组件;80、工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一直存在的矛盾是:一方面希望提升仪器的测试通量,以提供更高的检测效率,因此需要增加器部件以减少单个器部件的任务(实现器部件执行速度的提升),从而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期望仪器设计更加简洁,减少器部件以降低成本以及控制故障率。
基于以上原因,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在保证高测试通量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器部件的数量,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使各器部件所需动作减少,既完成每个动作可用时间增加,从而降低对器部件性能的要求。
参阅图1至图4,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的结构图,图2至图4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结构中的孵育反应装置10的三个不同视角结构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孵育反应装置10,孵育反应装置10包括:孵育盘11、转动架12、第一搬运组件13、试剂分注组件14、样本分注组件15及第一混匀机构16。孵育盘11用于对反应容器进行孵育处理。转动架12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121,支撑部121用于支撑反应容器。转动架12能独立于孵育盘11转动,以带动支撑部121绕孵育盘11的周向转动,并能转动至至少四个工位。至少四个工位包括第一工位A、第二工位B、第三工位C与第四工位D。具体而言,第一工位A、第三工位C、第四工位D与第二工位B依次沿着孵育盘11周向设置。第一搬运组件13能将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A的支撑部121上,能将位于第一工位A的支撑部121上的反应容器取走,及能将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11上。试剂分注组件14能将试剂注入到位于第二工位B的反应容器中。样本分注组件15能将样本注入到位于第三工位C的反应容器中或从位于第三工位C的反应容器中吸取样本。第一混匀机构16能将位于第四工位D的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
上述的孵育反应装置10,在工作时,第一搬运组件13将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A的支撑部121上,完成反应容器的上料动作;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一工位A运动至第二工位B,试剂分注组件14将试剂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二工位B运动至第三工位C,样本分注组件15将样本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三工位C运动至第四工位D,第一混匀机构16能将反应容器内的试剂与样本进行混匀处理;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运动至第一工位A,第一搬运组件13能将混匀处理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11上,通过孵育盘11对反应容器进行孵育处理。如此可见,通过孵育盘11的外围设置转动架12,实现反应容器在完成加试剂、加样本、混匀的过程中,无需抓取转移,减少了搬运组件的任务,从而能够在保证高测试通量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器部件的数量,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使各器部件所需动作减少,既完成每个动作可用时间增加,从而降低对器部件性能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21不限于为一个,而是设置为多个,即例如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数量,既可以是大于工位的数量,又可以是小于工位的数量,还可以是与工位的数量相同。在转动架12转动调整自身位置过程中,存在至少两个支撑部121分别与至少两个工位位置对应,从而能实现至少两个工艺步骤的同步开展,这样便能提高测试通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21设为至少四个。各个支撑部121等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支撑部121关于孵育盘11的中心的圆心角为第一圆心角,任意相邻两个工位的圆心角为第二圆心角,第二圆心角为第一圆心角的整数倍。
具体而言,支撑部121的数量与工位的数量相同,且各个支撑部121与各个工位位置对应。如此,在转动架12转动过程中,能实现各个支撑部121分别位于各个工位,这样当其中一个支撑部121在第一工位A进行拿取反应容器时,另一个支撑部121在第二工位B进行试剂的注入,又一个支撑部121在第三工位C进行样本的注入,再一个支撑部121在第四工位D进行混匀处理。进而能同步实现拿取反应容器、加试剂、加样本、混匀,这样在相同执行速度下,可以实现更高的测试通量。
其中,工位不限于为四个,还可以是五个、六个、七个、八个或更多数量。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工位例如设置为五个,其中四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A、第二工位B、第三工位C与第四工位D,另一个工位为第五工位E。各个工位等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工位关于孵育盘11的中心的圆心角为72°。此外,支撑部121相应设为五个,相邻两个支撑部121关于孵育盘11的中心的圆心角为72°。第五工位E的具体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例如转移功能,具体而言,通过第二搬运组件70将反应容器从第五工位E向外转移,或者通过第二搬运组件70将孵育盘11的反应容器转移到第五工位E的支撑部121上。
相关技术中的预处理流程由于比常规流程增加了一个反应容器的使用以及处理的流程,因此往往导致要么增加额外器件、要么器件降速、要么器件提升性能的矛盾。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每个支撑部121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1211。每个支撑单元1211均能够支撑反应容器。具体而言,当支撑部121转动至第一工位A时,第一搬运组件13能将支撑部121上的其中一个支撑单元1211上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另一个支撑单元1211上或者搬运至孵育盘11上;当支撑部121转动至第三工位C时,样本分注组件15可以向第一个支撑单元1211上的反应容器注入样本,能够吸取支撑单元1211上的反应容器内部的预处理样本,并将预处理样本转移至另一个支撑单元1211上的反应容器内。本实施例中的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预稀释处理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如此,孵育反应装置10常规流程的基础上,还能实现预处理流程,进一步提升装置的产品性能。此外,在预处理流程上,无需额外增加器部件,具体例如通过转运架上的外圈支撑单元1211即可支持,既无需对器部件性能带来额外要求,又避免了装置成本上升,同时工作效率较高。
其中,支撑单元1211设有两个并沿孵育盘11径向设置,支撑预处理样本反应容器的支撑单元1211位置靠近孵育盘11,另一个支撑单元1211位置远离孵育盘11。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孵育反应装置10还包括第一排废组件17。当支撑部121转动至例如第四工位D或其它工位时,第一排废组件17能将另一个支撑单元1211上的反应容器内部的预处理样本排废处理。如此,孵育反应装置10还具有排废功能,无需抓取转移,减少了搬运组件的任务,从而能够在保证高测试通量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器部件的数量,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使各器部件所需动作减少,既完成每个动作可用时间增加,从而降低对器部件性能的要求。此外,能同步实现拿取反应容器、加试剂、加样本、混匀及排废,这样在相同执行速度下,可以实现更高的测试通量。具体而言,支撑单元121设有两个并沿孵育盘1211径向设置,第一排废组件17处理的支撑单元121上的反应容器位置靠近孵育盘1211,第一混匀机构16处理的另一个支撑单元121上的反应容器位置远离孵育盘1211。此外,排废处理和混匀处理既可以是同时进行,又可以是各自独立进行,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每个支撑部121而言,当支撑部121转动至第一工位A时,第一搬运组件13能分别访问支撑部121的各个支撑单元1211,也即能实现将反应容器搬运至各个支撑单元1211,也能将各个支撑单元1211的反应容器取走与搬运至孵育盘11,及能实现反应容器在各个支撑单元1211之间的转移位置;当支撑部121转动至第二工位B时,试剂分注组件14能分别访问支撑部121的各个支撑单元1211,也即能根据实际需求将试剂注入到任一个支撑单元1211的反应容器中;当支撑部121转动至第三工位C时,样本分注组件15能分别访问支撑部121的各个支撑单元1211,也即能根据实际需求将样本注入到任一个支撑单元1211的反应容器中或从支撑单元1211的反应容器中吸取预处理样本;当支撑部121转动至第四工位D时,第一混匀机构16能访问其中一个支撑单元1211,对位于其中一个支撑单元1211的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第一排废组件17能访问另一个支撑单元1211,对位于另一个支撑单元1211的反应容器进行排废处理。
为了能便于支撑部121的各个支撑单元1211能分别被第一搬运组件13、试剂分注组件14、样本分注组件15、第一排废组件17访问,第一搬运组件13、样本分注组件15、、第一排废组件17、试剂分注组件14沿着孵育盘旋转路径周向设置。可选地,第一搬运组件13、试剂分注组件14、样本分注组件15各自独立设置,例如均包括摆臂机构,即水平转动调整位置,运动路径为弧形线,还包括与摆臂机构相连的升降机构,通过升降运动靠近或远离反应容器。此外,第一搬运组件13还包括与升降机构相连的抓手,抓手可以是采用各种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抓取或松开反应容器即可。试剂分注组件14还包括与升降机构相连的试剂针,试剂针在升降机构与摆臂机构的作用下运动至反应容器内部进行加注试剂。样本分注组件15还包括与升降机构相连的样本针,样本针在升降机构与摆臂机构的作用下运动至反应容器内部进行加注样本。
其中,可选地,支撑部121的各个支撑单元1211为沿孵育盘11的径向方向布置。当每个支撑部121的支撑单元1211设为两个时,各个支撑部121的靠近于孵育盘11的中心位置的支撑单元1211组合形成内圈,各个支撑单元1211的远离于孵育盘11的中心位置的支撑单元1211组合形成外圈。当外圈用来预处理流程时,内圈用来做进一步处理流程;当内圈用来预处理流程时,外圈用来做进一步流程。
作为一些可选的方案,第一搬运组件13、试剂分注组件14、样本分注组件15也不限于包括摆臂机构,还可以是包括沿X轴和/或Y轴运动的移动机构,从而能实现沿X轴和/或Y轴运动灵活调整位置。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架12与孵育盘11同轴设置。转动架12包括环绕孵育盘11的周向设置的转动环122,各个支撑部121设置于转动环122上。可选地,支撑单元1211包括但不限于固定座、定位凹部、插孔等等,只要能定位及支撑反应容器即可。
请参阅图1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孵育反应装置1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8与第二驱动机构19。第一驱动机构18与孵育盘11相连,用于驱动孵育盘11转动;第二驱动机构19与转动架12相连,用于驱动转动架12转动。
可选地,第一驱动机构18与第二驱动机构19各自根据实际需求独立设置,只要满足于驱动各自相连的盘体转动即可,包括但不限于为电机,或其它动力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混匀机构16包括但不限于偏心转动机构、同心转动机构、超声混匀机构、振动混匀机构、反复吸排混匀机构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匀机构16具体例如设置为偏心转动机构,偏心转动机构设置于支撑部121的下方,第一混匀机构16还包括与偏心转动机构相连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能升起偏心转动机构,使得偏心转动机构的偏心转动部托住反应容器,并带动反应容器转动,从而实现反应容器内部的样本与试剂的混匀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废组件17包括升降机构及与升降机构相连的吸取针。升降机构驱动吸取针伸入到位于第四工位D的反应容器内部,吸取针用于吸取反应容器内部的废液。如此,当反应容器移动至与第四工位D时,升降机构驱动吸取针进入到反应容器内部,通过吸取针吸取反应容器内部的废液,将反应容器内部的废液排出;待反应容器内部的废液排出后,升降机构带动吸取针上升运动,从反应容器内部取出,并准备对下一个反应容器进行排液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孵育反应装置10还包括加热机构。加热机构用于对孵育盘11加热处理,根据实际需求对孵育盘11加热至预设温度,从而实现对反应容器进行孵育处理。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体外诊断分析系统,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孵育反应装置10。
上述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在工作时,第一搬运组件13将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A的支撑部121上,完成反应容器的上料动作;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一工位A运动至第二工位B,试剂分注组件14将试剂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二工位B运动至第三工位C,样本分注组件15将样本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三工位C运动至第四工位D,第一混匀机构16能将反应容器内的试剂与样本进行混匀处理;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运动至第一工位A,第一搬运组件13能将混匀处理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11上,通过孵育盘11对反应容器进行孵育处理。如此可见,通过孵育盘11的外围设置转动架12,实现反应容器在完成加试剂、加样本、混匀的过程中,无需抓取转移,减少了搬运组件的任务,从而能够在保证高测试通量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器部件的数量,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使各器部件所需动作减少,既完成每个动作可用时间增加,从而降低对器部件性能的要求。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40、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50、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60及第二搬运组件70。第一搬运组件13能拿取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A的支撑部121上;试剂分注组件14能吸取试剂管理装置40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第二工位B的反应容器中;样本分注组件14能吸取样本并注入到位于第三工位C的反应容器中;第一混匀机构16能将位于第四工位D的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第一搬运组件13能将混匀处理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11上。
此外,第二搬运组件70能用于负责反应容器在孵育盘11、磁分离清洗装置50、测光排废装置60之间的转移。具体而言,第二搬运组件70还能负责反应容器在孵育盘11、转动架12的第五工位E、磁分离清洗装置50、测光排废装置60及抛杯位置之间的转移。
其中,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液路装置。液路装置分别与样本分注组件15、试剂分注组件14及磁分离清洗组件连接,液路装置控制样本分注组件15吸排样本以及清洗样本分注组件15,控制试剂分注组件14吸排试剂以及清洗试剂分注组件14,液路装置还用于向磁分离清洗装置50注入或排出清洗液。
可选地,第二搬运组件70的具体结构组成既可以与第一搬运组件13的具体结构组成相同,又可以不同于第一搬运组件13的具体结构组成,只要能实现反应容器进行转移即可,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40、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50、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60。第一搬运组件13能拿取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A的支撑部121上;试剂分注组件能吸取试剂管理装置40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第二工位B的反应容器中;样本分注组件15能吸取反应容器中的预处理样本,反应容器位于第三工位C,并且位于靠近孵育盘11的一个支撑单元1211上;样本分注组件15在第三工位C能将预处理样本转移至另一个反应容器中,另一个反应容器位于径向远离孵育盘11的另一个支撑单元12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40、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50、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60;当第一搬运组件13拿取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A的支撑部121上时,试剂分注组件14能同时吸取试剂管理装置40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第二工位B的反应容器中,样本分注组件15能同时吸取样本并注入到位于第三工位C的反应容器中,第一混匀机构16能同时将位于第四工位D的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底物加注装置与第二混匀机构。底物加注装置、第二混匀机构均与磁分离清洗装置50相连,底物加注装置用于在磁分离清洗完毕的反应容器中加注发光底物,第二混匀机构用于对加注发光底物的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如此,为了增加待测物检测时的发光值,在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中添加发光底物,发光底物附着于待测物上,能够增加待测物的发光值,保证样本检测的准确性。具体而言,当反应容器在磁分离清洗装置50中完成磁分离清洗操作后,通过底物加注装置向反应容器中加注发光底物,并通过第二混匀机构对加注发光底物的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这样无需如相关技术中需要将磁分离清洗完毕的反应容器转移到其它位置进行发光底物的添加与混匀处理,即省略掉了反应容器的转移步骤,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测试通量。
请参阅图1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物加注装置与液路装置连接,液路装置还能提供动力,以控制底物加注装置将发光底物加注到反应容器内部,并能控制发光底物的加注量。可选地,底物加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及底物加注针。升降机构与底物加注针连接。当磁分离清洗完毕后的反应容器运动至底物加注工位时,升降机构驱动底物加注针升降运动,使底物加注针进入到反应容器内部,并将发光底物加注到反应容器的内部。在发光底物加注完毕后,一方面,通过第二混匀机构对加注发光底物的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另一方面,升降机构同步驱动底物加注针反向运动,使底物加注针离开反应容器,以备对下一个反应容器的加注底物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分离清洗装置50设有可转动的多个放置部,放置部用于支撑反应容器,第二混匀机构分别与各个放置部相连,用于驱动各个放置部转动,从而带动各个放置部上的反应容器转动,从而实现各个反应容器的非接触式混匀处理。
当然,第二混匀机构也可以是采用其它方式来实现反应容器内部的发光底物的混匀操作,例如,通过插针对反应容器内部的液体反复吸吐来实现混匀;再例如,在反应容器内部放置磁体,通过磁性力作用于磁珠带动磁珠在反应容器内部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反应容器内部的发光底物的混匀操作;又例如采用超声混匀的方式实现反应容器内部液体的混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分离清洗装置50只要满足于对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杂质进行清洗,以去除反应容器中的杂质,使得反应容器中只存在待测物即可,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各种类型的磁分离清洗装置50,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磁分离清洗装置50包括磁分离盘与升降机构。其中,磁分离盘包括绕轴心旋转的第一托盘、外壳及磁铁阵列。外壳的顶面上设有供第二搬运组件70取放反应容器的开口,反应容器放入第一托盘后,由第一托盘带动在各个磁分离清洗工位间转移,完成清洗后再向外取出。转移过程中,升降机构可将清洗排废针伸入反应容器,在液路装置的驱动下实现清洗液的注入与排出。具体地,外壳上还设有底物注入位置,发光底物可在磁分离清洗装置50内注入完成清洗的反应容器。第二混匀机构设置于磁分离盘下方,可对注入发光底物的反应容器进行非接触混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光排废装置60包括可旋转的测光盘与固定的测光件及第二排废组件。测光盘上设有至少三个测试部,每个测试部均用于放置反应容器。当其中一个测试部的反应容器转动至与测光件对应的位置时,另一个测试部的反应容器转动至与第二排废组件相对应的位置,有一个测试部转动至与上下料位置处。如此,能同时对反应容器进行测光处理、排废处理及上下料动作,从而能提高测试通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包括用于放置反应容器的料仓、滑道及供杯转盘。料仓通过滑道与供杯转盘相连。料仓内有顶起装置将反应容器顶入滑道。反应容器经滑道落入供杯转盘的空置杯位,由供杯转盘转动至第一搬运组件13的可抓取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搬运组件13、试剂分注组件14、样本分注组件15、第一混匀机构16、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试剂管理装置40、磁分离清洗装置50、测光排废装置60及第二搬运组件70相连,在控制器下相互协调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精准地控制第一搬运组件13、第二搬运组件70、试剂分注组件14、样本分注组件15、第一混匀机构16的工作,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位置感应器,位置感应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根据位置感应器感应转动架12的支撑部121的运动位置,并将支撑部121的位置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工作。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工作平台80。孵育反应装置10、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试剂管理装置40、磁分离清洗装置50、测光排废装置60及第二搬运组件70均设置于工作平台80上。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例如,当样本浓度过高需要对样本进行稀释时,即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时,针对同一个样本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初始步骤,包括:第一搬运组件13将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A的外圈的支撑单元1211上,完成反应容器的上料动作;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一工位A运动至第二工位B,试剂分注组件14将试剂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二工位B运动至第三工位C,样本分注组件15将样本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三工位C运动至第四工位D,第一混匀机构16能将反应容器内的试剂与样本进行混匀,实现对反应容器中样本的预稀释处理;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运动至第一工位A。
步骤S200、对于第一工位A,第一搬运组件13将预稀释处理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内圈的支撑单元1211上;第一搬运组件13从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中搬运新的反应容器至支撑部121上外圈支撑单元1211上;
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一工位A运动至第二工位B,试剂分注组件14将试剂注入到外圈的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二工位B运动至第三工位C,样本分注组件15吸取内圈反应容器内部的样本并注入到外圈的反应容器内,即将步骤S100中完成的预稀释样本吸取到新的反应容器中;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三工位C运动至第四工位D,第一混匀机构16将外圈反应容器内的试剂与样本进行混匀处理,第一排废组件17将内圈反应容器中的预稀释样本进行排废处理;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运动至第一工位A。
步骤S300、对于第一工位A,第一搬运组件13将支撑部121上外圈支撑单元1211上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11上,从而在孵育盘11中对混合完毕的反应容器进行孵育处理;第一搬运组件13从反应容器装载装置30中搬运另一个新的反应容器至支撑部121上外圈支撑单元1211上,进而开始新一轮的加试剂、加样本及混匀;第一搬运组件13将内圈支撑单元1211上的反应容器搬运至第一抛杯位(图中未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上述方法更容易理解,步骤S100至步骤S300主要是以孵育盘11上的其中一个支撑部121为参照详细阐述反应容器的处理流程。由于孵育盘11上的支撑部121不止一个,因此,在其中一个支撑部121带动反应容器进行各种处理工作时,其余支撑部121能同步带动其他反应容器进行各种处理工作,从而大大提高测试通量。
步骤S400、第二搬运组件70能将孵育盘11处理后的反应容器转移至磁分离清洗装置50中,通过磁分离清洗装置50进行清洗处理后,向反应容器中加注发光底物及进行混匀处理。第二搬运组件70还能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装置50转移至测光排废装置60中,通过测光排废装置60对反应容器进行测光处理,以及将测光处理后的反应容器内部的废液向外排出。第二搬运组件70将排废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第二抛杯位(图中未显示),一个样本的检测流程完成。
当然,上述步骤S100与步骤S200中,其中步骤S100可以替换为步骤:通过孵育盘对反应容器进行预处理;相应地,步骤S200中,对于第一工位A,第一搬运组件13将孵育盘处理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内圈的支撑单元1211上,而并不是将预稀释处理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内圈的支撑单元1211上。S200中的其余步骤,及步骤S300与步骤S400保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方法,在结构上无需额外增加部件,通过合理设置转运环内外圈孔位即可实现,无需对器件性能和空间带来额外要求,同时又避免了仪器成本上升。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例如,针对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的样本,同一个样本在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的工作流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初始步骤,包括:第一搬运组件13将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A外圈的支撑单元1211上,完成反应容器的上料动作;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一工位A运动至第二工位B,试剂分注组件14将试剂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二工位B运动至第三工位C,样本分注组件15将样本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三工位C运动至第四工位D,第一混匀机构16能将反应容器内的试剂与样本进行混匀;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运动至第一工位A。
步骤S200、对于第一工位A,第一搬运组件13将位于第一工位A外圈的支撑单元1211上已经混匀好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11上。
步骤S300、第二搬运组件70将孵育盘11处理后的反应容器转移至第五工位E外圈的支撑单元1211上,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五工位E运动至第二工位B,试剂分注组件14将另一种试剂注入到反应容器内;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由第二工位B运动至第四工位D, 第一混匀机构16能将反应容器内的试剂与样本再次进行混匀;转动架12带动支撑部121运动至第一工位A,第一搬运组件13将位于第一工位A外圈的支撑单元1211上已经混匀好的反应容器搬运至孵育盘11上。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0可以根据具体检测需要进行,例如化学发光两步法。对于一些检测样本,可以不包含该步骤。
步骤S400、第二搬运组件70将孵育盘11处理后的反应容器转移至磁分离清洗装置50中,通过磁分离清洗装置50进行清洗处理后,向反应容器中加注发光底物及进行混匀处理。第二搬运组件70还能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装置50转移至测光排废装置60中,通过测光排废装置60对反应容器进行测光处理,以及将测光处理后的反应容器内部的废液向外排出。第二搬运组件70将排废后的反应容器搬运至第二抛杯位(图中未显示),一个样本的检测流程完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反应装置包括:
孵育盘,所述孵育盘用于对反应容器进行孵育处理;
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反应容器;所述转动架能独立于所述孵育盘转动,以带动所述支撑部绕所述孵育盘的周向转动,并能转动至至少四个工位,至少四个所述工位包括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与第四工位;
第一搬运组件,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将所述反应容器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能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的所述反应容器取走,及能将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搬运至所述孵育盘上;
试剂分注组件,所述试剂分注组件能将试剂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
样本分注组件,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将样本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及
第一混匀机构,所述第一混匀机构能将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为至少四个;各个所述支撑部等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关于孵育盘的中心的圆心角为第一圆心角,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工位的圆心角为第二圆心角,所述第二圆心角为所述第一圆心角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均能够支撑所述反应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单元沿孵育盘径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二工位依次沿着孵育盘周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二搬运组件;所述转动架还能转动至第五工位;所述第二搬运组件能将所述反应容器从所述第五工位向外转移,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搬运组件将所述孵育盘的反应容器转移到所述第五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部转动至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将所述支撑部上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的所述反应容器搬运至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或者搬运至所述孵育盘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部转动至所述第三工位时,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够吸取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反应容器内部的预处理样本,并将预处理样本转移至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的所述反应容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设有两个并沿所述孵育盘径向设置,支撑所述预处理样本反应容器的支撑单元位置靠近所述孵育盘,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位置远离所述孵育盘。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一排废组件;当所述支撑部转动至所述第四工位时,所述第一排废组件能将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反应容器内部的预处理样本排废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设有两个并沿所述孵育盘径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废组件处理的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反应容器位置靠近所述孵育盘,所述第一混匀机构处理的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上的反应容器位置远离所述孵育盘;和/或所述排废处理和混匀处理能同时进行。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与所述孵育盘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架包括环绕所述孵育盘的周向设置的转动环,各个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转动环上。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孵育盘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孵育盘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动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架转动。
14.一种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孵育反应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拿取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试剂分注组件能吸取所述试剂管理装置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吸取样本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反应容器中;所述第一混匀机构能将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将混匀处理后的所述反应容器搬运至所述孵育盘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所述第一搬运组件能拿取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试剂分注组件能吸取所述试剂管理装置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吸取反应容器中的预处理样本,所述反应容器位于第三工位,并且位于靠近所述孵育盘的一个支撑单元上;所述样本分注组件在第三工位能将预处理样本转移至另一个反应容器中,所述另一个反应容器位于径向远离所述孵育盘的另一个支撑单元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用于提供试剂的试剂管理装置、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装置、用于发光检测与排废的测光排废装置;当所述第一搬运组件拿取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的反应容器并搬运至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试剂分注组件能同时吸取所述试剂管理装置的试剂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中,所述样本分注组件能同时吸取样本并注入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反应容器中,所述第一混匀机构能同时将位于所述第四工位的所述反应容器进行混匀处理。
18.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第二搬运组件,所述第二搬运组件能将所述反应容器在所述转动架、所述孵育盘、所述磁分离清洗装置、所述测光排废装置之间转移。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孵育反应装置、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所述试剂管理装置、所述磁分离清洗装置、所述测光排废装置均设置于工作平台上;所述体外诊断分析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搬运组件、所述试剂分注组件、所述样本分注组件、所述第一混匀机构、所述反应容器装载装置、所述试剂管理装置、所述磁分离清洗装置、所述测光排废装置及所述第二搬运组件相连。
CN202420486187.XU 2024-03-13 2024-03-13 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Active CN222105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86187.XU CN222105487U (zh) 2024-03-13 2024-03-13 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86187.XU CN222105487U (zh) 2024-03-13 2024-03-13 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105487U true CN222105487U (zh) 2024-12-03

Family

ID=93620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486187.XU Active CN222105487U (zh) 2024-03-13 2024-03-13 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105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2844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1373265B (zh) 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分析方法
JP5706185B2 (ja)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EP3131651B1 (en) Reaction vessel handling apparatus,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ing same
CN112051406A (zh)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设备
CN109975562B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JP2002286726A (ja) デイスポーザブルな反応容器を用いる分析装置
JPH04164257A (ja) 自動前処理装置
CN109975569B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化学发光检测仪
CN217484340U (zh) 一种自动样本处理系统
CN113848341A (zh) 样本分析设备
CN118465291A (zh) 一种全自动高速免疫发光分析仪
JP2007271411A (ja) 分析装置
CN116087484B (zh) 紧凑型高效磁微粒免疫分析仪
JP3294991B2 (ja) デイスポーザブルな反応容器を用いる分析装置
CN222105487U (zh) 孵育反应装置及体外诊断分析系统
JP2015068701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99097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6519964A (zh) 自动分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22105481U (zh) 孵育装置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222105480U (zh) 孵育装置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14609398A (zh) 一种缓存机构及样本检测装置
JP588060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H1038892A (ja) 免疫分析装置用反応装置
CN221124015U (zh) 试剂加卸载装置和样本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