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080806U -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080806U
CN222080806U CN202420954030.5U CN202420954030U CN222080806U CN 222080806 U CN222080806 U CN 222080806U CN 202420954030 U CN202420954030 U CN 202420954030U CN 222080806 U CN222080806 U CN 222080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tie rod
road
suspension system
vibration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9540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夫
杨坤
陆海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pp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pp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p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pp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9540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080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080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080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越野房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设置于底盘大梁与上装地板之间,包含四个气囊、四个减振、四个拉杆。本实用新型将刚性连接更换为气囊减振柔性连接,通过四个气囊和四个减振,可以有效吸收不同工况下路面带来的振动和扭动,同时每个气囊都配有高度阀,可以实时监测底盘与上装相对摆动的位置状态,并调整气囊以使上装尽可能达到水平状态,可大大提升乘客乘坐舒适性。增加刚性拉杆,当房车行驶在起伏颠簸路面或大坡度驻车时,四个拉杆能够限制上装的极限运动位置,确保上装与底盘不产生过大位移,避免因为重心变化发生侧倾,保证整车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越野房车领域,涉及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具体涉及越野房车底盘与上装减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越野房车底盘与上装主要有两种连接结构,一种是底盘与上装前、后直接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另一种是底盘与上装前、后设置三点式浮动平衡悬挂,仅在中部位置通过螺栓刚性连接。第一种方案成本极低,但存在的问题是即使振幅很小的路面激励都能传递到上装,底盘扭动也很容易传递到上装,没有减振装置,乘坐体验很差,还容易对房车内的家具、用电设备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第二种方案成本较第一种高,由于前、后为三点式浮动平衡悬挂,当房车在越野路况行驶时,通过三点式浮动平衡悬挂能够吸收部分底盘扭动,但其中部位置仍然采用刚性连接,路面激励仍能通过底盘传递到上装,乘员仍能感受到路面颠簸,影响乘坐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通过合理设计底盘与上装之间的减振连接结构,将现有方案中刚性连接的部位替换为气囊连接,同时在气囊附近位置增加阻尼减振器,以吸收越野路况底盘带来的扭动。另外在中部位置增加了横向、纵向的刚性拉杆,从结构上保证了上装在制动、转向、单轮悬空和侧倾等工况下的极限运动位置,提高整车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设置于底盘大梁与上装地板之间,包含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左前减振、右前减振、左后减振、右后减振、前横拉杆、后横拉杆、左纵拉杆、右纵拉杆;所述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分别安装于底盘大梁两个横梁的前后方向,其顶部分别与对应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左前减振、右前减振、左后减振、右后减振分别对应安装于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附近位置,其一端与底盘大梁对应气囊一侧横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斜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前横拉杆、后横拉杆一端与底盘大梁一侧横梁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横梁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左纵拉杆一端与底盘大梁左侧横梁连接,另一端与同侧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右纵拉杆一端与底盘大梁右侧连接,另一端与同侧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前减振、右前减振、左后减振、右后减振均为阻尼减振器。
优选地,所述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均配有高度阀,车身高度不随载荷增减而变化,弹簧刚度可设计得较低,乘坐舒适性好。
优选地,所述前横拉杆、后横拉杆、左纵拉杆、右纵拉杆为刚性拉杆。
优选地,所述前横拉杆与后横拉杆的倾斜角度相反;即前横拉杆左端与底盘大梁连接,右端与上装地板连接,后横拉杆右端与底盘大梁连接,左端与上装地板连接,或者前后反过来设置。前后横拉杆方向相反能够防止上装地板往一侧侧翻。
优选地,所述左前减振、右前减振、左后减振、右后减振的两端位于同一竖直面,减振效果最优。
优选地,所述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分别位于悬挂系统的前后部位,所述前横拉杆、后横拉杆、左纵拉杆、右纵拉杆位于悬挂系统的中间部位。
优选地,所述底盘大梁两个横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左纵拉杆一端与连接杆左侧连接,另一端与同侧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右纵拉杆一端与连接杆右侧连接,另一端与同侧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底部均通过固定板与底盘大梁连接;由于底盘大梁较窄、气囊与之安装不便,因此在大梁上预先安装一固定板,方便与气囊固定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刚性连接更换为气囊减振柔性连接,通过四个气囊和四个减振,可以有效吸收不同工况下路面带来的振动和扭动,同时每个气囊都配有高度阀,可以实时监测底盘与上装相对摆动的位置状态,并调整气囊以使上装尽可能达到水平状态,可大大提升乘客乘坐舒适性。增加刚性拉杆,当房车行驶在起伏颠簸路面或大坡度驻车时,四个拉杆能够限制上装的极限运动位置,确保上装与底盘不产生过大位移,避免因为重心变化发生侧倾,保证整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盘大梁;2、上装地板;3、左前气囊;4、右前气囊;5、左后气囊;6、右后气囊;7、左前减振;8、右前减振;9、左后减振;10、右后减振;11、前横拉杆;12、后横拉杆;13、左纵拉杆;14、右纵拉杆;15、气囊高度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设置于底盘大梁与上装地板之间,包含左前气囊3、右前气囊4、左后气囊5、右后气囊6、左前减振7、右前减振8、左后减振9、右后减振10、前横拉杆11、后横拉杆12、左纵拉杆13、右纵拉杆14。
左前气囊3、右前气囊4分别安装于底盘大梁1两个侧梁前方(图示中左侧代表前),左后气囊5、右后气囊6分别安装于底盘大梁1两个侧梁后方,四个气囊均配有高度阀15,并且其顶端均与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
左前气囊3附近同一侧梁上安装有左前减振7,右前气囊4附近同一侧梁上安装有右前减振8,左后气囊5附近同一侧梁上安装有左后减振9,右后气囊6附近同一侧梁上安装有右后减振10。其中,左前减振7和右前减振8一端固定于对应侧梁顶部或侧部,另一端与其斜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左后减振9和右后减振10一端固定于对应侧梁顶部或侧部,另一端与其斜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
位于前后气囊之间设置有前横拉杆11、后横拉杆12、左纵拉杆13、右纵拉杆14,其中,前横拉杆11、后横拉杆12位于前后方,前横拉杆11左端与左侧的侧梁固定连接,右端与右侧的侧梁上方上装地板连接,后横拉杆12右端与右侧的侧梁固定连接,左端与左侧的侧梁上方上装地板连接;左纵拉杆13、右纵拉杆14位于前后横拉杆之间,底盘大梁两个测量之间安装有连接杆,左纵拉杆13后端与连接杆左侧固定连接,前端与其上方的上装地板固定连接,右纵拉杆14后端与连接杆右侧固定连接,前端与其上方的上装地板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
1、四个气囊作为上装地板与底盘大梁的主要支撑,实时参与承载上装地板重量。
2、四个减振主要针对车辆在XYZ向有加速度时参与减振,减少底盘传递到上装的振动和扭动。
3、四个拉杆主要功能为限制上装的极限运动位置,在XYZ向加速度过大时,确保上装与底盘不产生过大位移,避免因为重心变化发生侧倾,保证整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设置于底盘大梁与上装地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含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左前减振、右前减振、左后减振、右后减振、前横拉杆、后横拉杆、左纵拉杆、右纵拉杆;所述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分别安装于底盘大梁两个横梁的前后方向,其顶部分别与对应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左前减振、右前减振、左后减振、右后减振分别对应安装于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附近位置,其一端与底盘大梁对应气囊一侧横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斜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前横拉杆、后横拉杆一端与底盘大梁一侧横梁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横梁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左纵拉杆一端与底盘大梁左侧横梁连接,另一端与同侧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右纵拉杆一端与底盘大梁右侧连接,另一端与同侧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减振、右前减振、左后减振、右后减振均为阻尼减振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均配有高度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拉杆、后横拉杆、左纵拉杆、右纵拉杆为刚性拉杆。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拉杆与后横拉杆的倾斜角度相反;即前横拉杆左端与底盘大梁连接,右端与上装地板连接,后横拉杆右端与底盘大梁连接,左端与上装地板连接,或者前后反过来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减振、右前减振、左后减振、右后减振的两端位于同一竖直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分别位于悬挂系统的前后部位,所述前横拉杆、后横拉杆、左纵拉杆、右纵拉杆位于悬挂系统的中间部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大梁两个横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左纵拉杆一端与连接杆左侧连接,另一端与同侧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所述右纵拉杆一端与连接杆右侧连接,另一端与同侧上方的上装地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气囊、右前气囊、左后气囊、右后气囊底部均通过固定板与底盘大梁连接。
CN202420954030.5U 2024-05-06 2024-05-06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 Active CN222080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954030.5U CN222080806U (zh) 2024-05-06 2024-05-06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954030.5U CN222080806U (zh) 2024-05-06 2024-05-06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080806U true CN222080806U (zh) 2024-11-29

Family

ID=93591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954030.5U Active CN222080806U (zh) 2024-05-06 2024-05-06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080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050190A (ja) 車両構造
CN206406716U (zh) 汽车用整体桥式悬架结构
JP2005529022A (ja) 独立フロントホイールサスペンション、このようなフロントホイールサスペンションを装備した車、およびスプリングサスペンションを生産する方法
CN204567809U (zh) 驾驶室悬置总成
CN110143107B (zh)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CN202163506U (zh) 驾驶室悬置系统
CN222080806U (zh) 一种越野房车二级悬挂系统
CN202294136U (zh)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和汽车
US4451054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01172426Y (zh) 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
CN102320335A (zh) 驾驶室悬置系统
CN102923200A (zh) 重型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挂装置
CN212765565U (zh) 一种观光车的悬挂系统
CN210554003U (zh) 一种集成多连杆和横置板簧的后悬结构
CN114750559A (zh) 商用车全浮驾驶室前悬结构
CN203199062U (zh) 重型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挂装置
CN222591480U (zh)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CN217260289U (zh) 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
CN220391362U (zh)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CN2933932Y (zh) 汽车转向桥空气悬挂装置
CN222451879U (zh) 前悬后下摆臂结构
CN212267691U (zh) 尾座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CN222769216U (zh) 一种后悬架结构和车辆
JP3619472B2 (ja) 低床車用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12267733U (zh) 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