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080776U - 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 Google Patents

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080776U
CN222080776U CN202420423995.1U CN202420423995U CN222080776U CN 222080776 U CN222080776 U CN 222080776U CN 202420423995 U CN202420423995 U CN 202420423995U CN 222080776 U CN222080776 U CN 222080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ne
connecting portion
bearing
planet carrier
drive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4239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玉艳
傅徐磊
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ibao Auto Steering 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ibao Auto Steering 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ibao Auto Steering 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ibao Auto Steering 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4239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080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080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080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行星滚柱式转向器,涉及汽车在转向技术领域,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同步带、转向螺母、滚柱组件以及丝杆,所述主动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端外周壁,所述从动轮、转向螺母、滚柱组件、丝杆由外向内依次套设,所述同步带绕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周壁。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行星架转动,行星架使滚柱组件转动,从而带动丝杠移动,滚柱组件的承载能力比梯形丝杠大,传动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可实现平稳传动。

Description

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后轮转向器主要采用梯形丝杠式助力转向,在设计中,作为核心部件的梯形丝杠螺母、轴承、带轮,皮带之间的配合方式,对系统的出力特性非常重要。在此结构中,电机经由皮带通过齿啮合带动从动带轮转动,梯形丝杠上设有螺母,螺母可与从动带轮同步转动,从而使梯形丝杠进行轴向移动,并最终通过拉杆、转向节、轮毂、轮胎等机械机构实现汽车的转向功能。梯形螺母丝杆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存在传动效率低的缺陷,在一些重载条件下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克服至少一个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同步带、转向螺母、滚柱组件以及丝杆,所述主动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端外周壁,所述从动轮、转向螺母、滚柱组件、丝杆由外向内依次套设,所述同步带绕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周壁。
可选的,所述滚柱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滚柱,所述滚柱分别与丝杆、转向螺母螺纹配合,所述滚柱沿丝杆周向呈行星分布。
可选的,所述滚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和第三连接部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与转向螺母螺纹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一花键和第二花键,所述第二行星架一端设有与第三连接部自由端配合的内孔,第二行星架另一端与第二花键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架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自由端配合的内孔,第一行星架另一端与第一花键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行星架和第一花键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行星架和第二花键之间设有第二轴承。
可选的,所述第一花键一端抵靠第一行星架,第一花键另一端与从动轮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花键一端抵靠第二行星架,第二花键另一端与从动轮另一侧固定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主壳体和与主壳体连接的尾壳体,所述第二花键和尾壳体之间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花键远离从动轮的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外周壁套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抵靠主壳体内周壁。
可选的,所述第二花键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三轴承的滚针相抵靠。
可选的,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延伸部靠近第一花键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块,延伸部远离第一花键一端的外周壁与锁紧螺母螺纹配合,所述第四轴承位于锁紧螺母和第一凸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四轴承一侧与主壳体之间设有垫片,所述第四轴承与锁紧圈之间也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行星架转动,行星架使滚柱组件转动,带动丝杠轴向移动,与梯形丝杠相比,滚柱组件的承力能力较大,其传动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可实现平稳传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的滚柱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的第一花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的第二花键的示意图。
各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机;2、主动轮;3、从动轮;4、同步带;5、转向螺母;6、滚柱;601、第一连接部;602、第二连接部;603、第三连接部;7、丝杆;8、第一行星架;9、第二行星架;10、第一花键;1001、延伸部;1002、第一凸块;11、第二花键;1101、第二凸块;12、主壳体;13、尾壳体;14、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16、第三轴承;17、第四轴承;18、锁紧螺母;19、垫片;20、锁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包括电机1、主动轮2、从动轮3、同步带4、转向螺母5、滚柱组件以及丝杆7,所述主动轮2套设在电机1的输出端外周壁,所述从动轮3、转向螺母5、滚柱组件、丝杆7由外向内依次套设,所述同步带4绕设在主动轮2和从动轮3外周壁。电机1带动主动轮2转动,主动轮2通过同步带4带动从动轮3转动,从动轮带动行星架使滚柱组件转动,滚柱组件承力能力较大,其传动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可实现平稳传动。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滚柱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滚柱6,所述滚柱6分别与丝杆7、转向螺母5螺纹配合,所述滚柱6沿丝杆7周向呈行星分布。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滚柱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01、第二连接部602和第三连接部603,所述第一连接部601的直径和第三连接部603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602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601和第三连接部603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部602与丝杆7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601和第三连接部603均与转向螺母5螺纹连接。第一连接部601、第二连接部602、第三连接部603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601外周壁、第二连接部602外周壁、第三连接部603外周壁均设有螺纹。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行星架8、第二行星架9、第一花键10和第二花键11,所述第二行星架9一端设有与第三连接部603自由端配合的内孔,第二行星架9另一端与第二花键11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架8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601自由端配合的内孔,第一行星架8另一端与第一花键10配合。第三连接部603的自由端为第三连接部603远离第一连接部601的一端,第一连接部601的自由端为第一连接部601远离第三连接部603的一端,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防止滚柱6发生轴向移动。第一连接部601自由端和第三连接部603自由端的外周壁均为光杆,便于分别与第一行星架8、第二行星架9抵靠配合。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行星架8和第一花键10之间设有第一轴承14,第二行星架9和第二花键11之间设有第二轴承15。第一行星架8和第一花键10将第一轴承14夹持在中间,第二行星架9和第二花键11将第二轴承15夹持在中间,第一轴承14套设在第一行星架8外周壁,第二轴承15套设在第二行星架9外周壁。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花键10一端抵靠第一行星架8,第一花键10另一端与从动轮3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花键11一端抵靠第二行星架9,第二花键11另一端与从动轮3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花键10和第二花键11分别加工有通孔,带轮两侧端面加工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将第一花键10和第二花键11分别与从动轮3连接固定,防止从动轮3轴向移动;或者从动轮3两侧均设有凹槽,第二花键11靠近从动轮3的一端加工有凸块,与凹槽过盈连接,第一花键10靠近从动轮的一端也设有凹槽,第一花键凹槽与从动轮凹槽之间通过平键过盈连接,使第一花键和第二花键随从动轮转动。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还包括主壳体12和与主壳体12连接的尾壳体13,所述第二花键11和尾壳体13之间设有第三轴承16,所述第一花键10远离从动轮3的一端设有延伸部1001,所述延伸部1001外周壁套设有第四轴承17,所述第四轴承17抵靠主壳体12内周壁。第二花键11与从动轮3同步转动。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所述第二花键11设有第二凸块1101,所述第二凸块1101与第三轴承16的滚针相抵靠。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还包括锁紧螺母18,所述延伸部1001靠近第一花键10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块1002,延伸部1001远离第一花键10一端的外周壁与锁紧螺母18螺纹配合,所述第四轴承17位于锁紧螺母18和第一凸块1002之间。第一凸块1002和锁紧螺母18将第四轴承17夹持在中间。锁紧螺母18可用限位环代替,限位环铆接在延伸部1001上。第三轴承16为平面轴承,第四轴承17为角接触球轴承,起轴向限位,承载轴向力的作用。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四轴承17一侧与主壳体12之间设有垫片19,所述第四轴承17另一侧与主壳体12之间设有锁紧圈20,所述第四轴承17与锁紧圈20之间也设有垫片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同步带、转向螺母、滚柱组件以及丝杆,所述主动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端外周壁,所述从动轮、转向螺母、滚柱组件、丝杆由外向内依次套设,所述同步带绕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周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滚柱,所述滚柱分别与丝杆、转向螺母螺纹配合,所述滚柱沿丝杆周向呈行星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和第三连接部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与转向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一花键和第二花键,所述第二行星架一端设有与第三连接部自由端配合的内孔,第二行星架另一端与第二花键配合,所述第一行星架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自由端配合的内孔,第一行星架另一端与第一花键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第一花键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行星架和第二花键之间设有第二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键一端抵靠第一行星架,第一花键另一端与从动轮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花键一端抵靠第二行星架,第二花键另一端与从动轮另一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壳体和与主壳体连接的尾壳体,所述第二花键和尾壳体之间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花键远离从动轮的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外周壁套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抵靠主壳体内周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花键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三轴承的滚针相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延伸部靠近第一花键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块,延伸部远离第一花键一端的外周壁与锁紧螺母螺纹配合,所述第四轴承位于锁紧螺母和第一凸块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星滚柱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轴承一侧与主壳体之间设有垫片,所述第四轴承另一侧与主壳体之间设有锁紧圈,所述第四轴承与锁紧圈之间也设有垫片。
CN202420423995.1U 2024-03-05 2024-03-05 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Active CN222080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23995.1U CN222080776U (zh) 2024-03-05 2024-03-05 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23995.1U CN222080776U (zh) 2024-03-05 2024-03-05 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080776U true CN222080776U (zh) 2024-11-29

Family

ID=93600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423995.1U Active CN222080776U (zh) 2024-03-05 2024-03-05 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080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11921A1 (zh)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
US20130048394A1 (en) Driv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JP5782528B2 (ja) 電気自動車用差動ギヤの直動駆動方式の駆動モジュール
CN108412981B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差速器
JP2011102639A (ja) 電動機用減速機
CN101254745A (zh) 行星锥盘式自动变速电动轮毂
CN109973610B (zh) 一种线性致动器
CN116717570A (zh) 一种谐波减速器、机械臂及机器人
CN222080776U (zh) 行星滚柱式转向器
CN110843514B (zh) 一种具有离心式离合器的电动车变挡驱动轮毂
JP2006103392A (ja) ホイールモータ
CN209800671U (zh) 一种线性致动器
CN110106666B (zh) 一种减速离合一体式驱动系统
CN214838330U (zh) 一种基于双联齿轮的小型化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CN215970951U (zh) 一种桥箱一体式驱动桥
CN116085428A (zh) 一种具备自锁功能的反向双输出轴多级减速机
CN212033921U (zh) 通轴式轮毂电机
CN210318407U (zh) 一体式机器人关节结构
CN108390528A (zh) 一种多挡位自动变挡电动车用轮毂电机
CN211166281U (zh) 一种工程运输车和试验运输车对接拉紧装置
CN115234641A (zh) 减速器总成及驱动桥总成
CN114151512B (zh) 一种同轴双输出传动机构
CN113580848A (zh) 一种桥箱一体式驱动桥
CN217301457U (zh) 一种新型直角轮毂减速机
CN217207653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动力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