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067009U - 一种自吸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吸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067009U CN222067009U CN202420329141.7U CN202420329141U CN222067009U CN 222067009 U CN222067009 U CN 222067009U CN 202420329141 U CN202420329141 U CN 202420329141U CN 222067009 U CN222067009 U CN 2220670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valve body
- water
- hole
-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成型有进水腔、出水腔和压缩腔,所述进水腔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出水腔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压缩腔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的第一孔体及连通所述出水腔的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上设有能使水从所述进水腔单向进入所述压缩腔的第一阀体,所述第二孔体的出水端设有能使水从所述压缩腔单向进入所述出水腔的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上设有能贴合于所述第二孔体的出水端的外沿并实现线密封的环形的密封唇。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结构紧凑,密封效果好,排污能力强,使用稳定可靠,同时工作噪声低,振动小,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涉及一种自吸泵。
背景技术
现有净水机的工况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市政水压的的净水机,一种是需要自主吸水无进水压力的净水机。前都可用市面上正常的隔膜增压泵就行,而后者因为没没进水压力,所以需要有很强的自吸能力(因无进水压力,需要在负压下吸水)、良好的排气性能(因无进水压力,需要把泵头吸入的空气及时排出,这样才不影响流量和噪音,噪音是水气混合后泵头入管路引起的振动)、良好的搞污能力。
目前各家净水厂为节省成本,往往会把前面的前置过滤去掉,这样就导致源水中的垃圾等进入的泵内,影响到单向阀的密封性,最后造成产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密封性能好、使用稳定、可靠的自吸泵。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泵,其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成型有进水腔10a、出水腔10b和压缩腔30,所述进水腔10a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101,所述出水腔10b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102,所述压缩腔30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10a的第一孔体301及连通所述出水腔10b的第二孔体302,所述第一孔体301上设有能使水从所述进水腔10a单向进入所述压缩腔30的第一阀体4,所述第二孔体302的出水端设有能使水从所述压缩腔30单向进入所述出水腔10b的第二阀体2,所述第二阀体2上设有能贴合于所述第二孔体302的出水端的外沿并实现线密封的环形的密封唇2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体2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阀体本体,所述第二阀体本体为片状并能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阀体本体的工作面上设有安装部21及所述密封唇22,所述出水腔10b的侧壁开设有容所述安装部21插入并实现安装的第二阀体安装孔303。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唇22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1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腔10b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孔303同轴的限位柱12,所述限位柱12与所述第二阀体2的背面接触并实现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孔303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阀体2的侧壁接触并实现径向限位的限位部3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体2的背面设有与所述安装部21同轴的凸台23,所述限位柱12与所述凸台23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腔30的内壁设有一凹孔并形成阀孔30a,所述阀孔30a的侧壁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孔体301开设在所述弧形面上,所述阀孔30a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阀体安装孔300,所述第一阀体4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孔300内,所述第一阀体4上设有贴合于所述弧形面并能产生弹性变形的弧形的密封面4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体301设置在所述进水腔的上端,所述第二孔体302设置在所述压缩腔的上端,所述出水孔102设置在所述出水腔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内成型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环形的挡水圈11,所述挡水圈11将所述腔室隔成内腔及外腔,所述内腔作为进水腔,所述外腔作为出水腔。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敞口端的中间板3,所述第一孔体301、所述第二孔体302及所述压缩腔开设在所述中间板3上。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自吸泵,将排出阀设计成圆环密封,将传统的面密封方式调整为线密封的方式,减少了垃圾通过密封区域的时间和面积,提高了密封可靠性,避免失效,使用效果好;对阀体进行结构优化,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设置限位柱,对排出阀实现轴向限位固定,装配方便,且连接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脱落,可靠性好;设置限位部,能实现排出阀的快速准确装配,同时能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偏转,密封可靠性好;对进水阀进行结构优化,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且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将各进水腔、压缩腔、出水腔的出水位置都设置于上端,能及时有效地排出内部空气,出水效率高,同时能避免空气积累及管路振动,工作噪声低;采用环形的挡水圈形成进水腔和出水腔,提高了出水腔的体积,其能在有限的体积下,将排出腔的体积占有率最大化,通过增大容积达到储能消除能量,降低管路振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结构紧凑,密封效果好,排污能力强,使用稳定可靠,同时工作噪声低,振动小,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中间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B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中间板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压缩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第二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第二阀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的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阅图1-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泵,其包括泵体,在泵体内成型有进水腔10a、出水腔10b和压缩腔30,进水腔10a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101,用于进水,出水腔10b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102,用于出水,压缩腔30的底面开设有连通进水腔10a的第一孔体301及连通出水腔10b的第二孔体302,其中,在第一孔体301上设有第一阀体4,该第一阀体为单向阀,其能使水从进水腔10a单向进入压缩腔30内,其实现压缩腔30的进水,在第二孔体302的出水端设有第二阀体2,该第二阀体2为单向阀,其能使水从压缩腔30单向进入出水腔10b,实现压缩腔30的出水,在第二阀体2上设有密封唇22,该密封唇22为环形,本实施例中,为圆环形,且内径略大于第二孔体的直径,其能贴合于第二孔体302的出水端的外沿,且实现线接触,并实现线密封,其能减少了水源中的垃圾(杂质、颗粒等)通过密封区域的时间和面积,从而减小密封失效的可能,提高密封可靠。
本申请中的第一阀体4和第二阀体2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的由橡胶或硅胶制成,具体的,参阅图13和图14,第二阀体2包括第二阀体本体,该第二阀体本体为长方形的片(扁)状,其能产生弹性变形,在该第二阀体本体的工作面(用于密封的面)上设有安装部21及密封唇22,该安装部21为圆柱形,其与密封唇的轴线相互平行,同时,在出水腔10b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阀体安装孔303,该第二阀体安装孔303能容安装部21插入,进而实现第二阀体的安装固定;为了提高其安装可靠性,在出水腔10b内设有限位柱12,该限位柱12为柱形,其与第二阀体安装孔303同轴,该限位柱12与第二阀体2的背面接触,进而实现对第二阀体的轴向固定,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阀体2的背面设有一凸台23,其与安装部21同轴,限位柱12的端部与该凸台23的端面接触,该凸台的高度较小,用于增大该处的厚度,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避免其受限位柱12的挤压而造成密封唇变形,大大提高了密封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每个压缩腔内的第二孔体为两个,且以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孔303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同时,每个第二阀体上的密封唇22也为两个,其对称设置在安装部21的两侧,该结构能提高第二阀体的平衡性,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在在第二阀体安装孔303的一侧或两侧设有限位部32,该限位部32为条形,其与第二阀体2的侧壁接触,进而能实现对第二阀体的径向限位,避免其径向转动,提高密封可靠性和稳定性;工作时,密封唇贴合于第二孔体的出水端的边沿,起到密封作用,当压缩腔的水受压时,水第二孔体进入并对第二阀体产生压力,由于第二阀体具有弹性,推动第二阀体变形,并使密封唇脱离,进而起到单向道通的作用。
参阅图12,在每个压缩腔30的内壁设有一个凹孔,该凹孔形成阀孔30a,该阀孔30a的侧壁为弧形面,第一孔体301开设在弧形面上,该第一孔体301为多个,且以凹孔的中心等角度设置,阀孔30a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阀体安装孔300,第一阀体安装孔300为通孔,其贯穿至进水腔内,第一阀体4安装在该第一阀体安装孔300内,参阅图15,第一阀体4由弹性材料制成,其能产生弹性变形,本实施例中,由橡胶制成,其包括有圆柱形的安装杆41,在安装杆的侧壁设有一个环形卡槽,该安装杆插入在第一阀体安装孔300内,并通过环形卡槽实现轴向固定,同时,其为过盈配合,能实现对该第一阀体安装孔的密封,在该安装柱的端部设有一弧形的密封面42,该密封面42的弧度与凹孔的弧形面的弧度相同,且能贴合于弧形面上,该密封面能产生弹性变形,并实现对第一孔体301的单向密封,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本申请中,第一孔体301设置在进水腔的上端,第二孔体302设置在所述腔的上端,出水孔102设置在出水腔的上端,其能快速及时得排出各腔室内的空气,避免空气积累而影响出水效率,同时避免管路震动。
本申请中,在泵体内成型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设有环形的挡水圈11,该挡水圈11将第一腔室隔成内腔及外腔,本申请中,挡水圈11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中心,内腔为外腔内,该内腔作为进水腔用于进水,外腔作为出水腔,用于出水,将外腔作为出水腔,提高了出水腔的体积,其能在有限的体积下,将排出腔的体积占有率最大化,通过增大容积达到储能消除能量,降低管路振动的效果;压缩腔设置在第二腔室内,该压缩腔为多个且绕进水腔的轴线周向均布。
本申请中,泵体包括壳体1和中间板3,也称隔膜室,第一腔室开设在壳体1上,其一端敞口,同时进水口、出水口及挡水圈11均设置在该壳体上,中间板3固定在壳体1的敞口端,进而使第一腔室形成密封腔,同时,挡水圈与中间板3之间密封并形成内腔和外腔,具体的,在第一腔室的边沿与中间板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72,在挡水圈11的端部与中间板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71,本实施例中,在挡水圈11的端部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环形凹槽110,该环形凹槽能与中间板的端面接触,进而实现密封,为了提高密封可靠性,且便于整体装配,在中间板3的内端面,即朝向第一腔室一端,设有与该环形凹槽对应的环形凸起,其宽度小于或等于环形凹槽的宽度,该环形凸起能卡入环形凸起内,并对环形凹槽内的密封圈进行挤压,进而实现密封,其能提高装配精度,同时提高密封效果;第二腔室设置在中间板3上,其设置在背向第一腔室的一端,该第二腔室分割成多个压缩腔,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第一阀体安装孔及第二阀体安装孔均设置在该中间板3上,在中间板3的端部设置有流体室支架5,该流体室支架5用于与电机连接,在该流体室支架5上开设有与各压缩腔对应的孔体,在流体室支架5上设置有膜片6,在膜片6上设置有与各压缩腔对应的隔膜,并使压缩腔形成密封腔,通过隔膜的鼓动,能形成正压或负压,配合第一孔体上的进水阀(单向阀)及第二孔体上的出水阀(单向阀),实现水流输送。
本实用新型自吸泵,将排出阀设计成圆环密封,将传统的面密封方式调整为线密封的方式,减少了垃圾通过密封区域的时间和面积,提高了密封可靠性,避免失效,使用效果好;对阀体进行结构优化,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设置限位柱,对排出阀实现轴向固定,装配方便,且连接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脱落,可靠性好;设置限位部,能实现排出阀的快速准确装配,同时能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偏转,密封可靠性好;对进水阀进行结构优化,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且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将各进水腔、压缩腔、出水腔的出水位置都设置于上端,能及时有效地排出内部空气,出水效率高,同时能避免空气积累及管路振动,工作噪声低;采用环形的挡水圈形成进水腔和出水腔,提高了出水腔的体积,其能在有限的体积下,将排出腔的体积占有率最大化,通过增大容积达到储能消除能量,降低管路振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吸泵,结构紧凑,密封效果好,排污能力强,使用稳定可靠,同时工作噪声低,振动小,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成型有进水腔、出水腔和压缩腔,所述进水腔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出水腔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压缩腔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的第一孔体及连通所述出水腔的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上设有能使水从所述进水腔单向进入所述压缩腔的第一阀体,所述第二孔体的出水端设有能使水从所述压缩腔单向进入所述出水腔的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上设有能贴合于所述第二孔体的出水端的外沿并实现线密封的环形的密封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阀体本体,所述第二阀体本体为片状并能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阀体本体的工作面上设有安装部及所述密封唇,所述出水腔的侧壁开设有容所述安装部插入并实现安装的第二阀体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孔同轴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阀体的背面接触并实现支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孔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阀体的侧壁接触并实现径向限位的限位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的背面设有与所述安装部同轴的凸台,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凸台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腔的内壁设有一凹孔并形成阀孔,所述阀孔的侧壁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孔体开设在所述弧形面上,所述阀孔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阀体安装孔,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孔内,所述第一阀体上设有贴合于所述弧形面并能产生弹性变形的弧形的密封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体设置在所述进水腔的上端,所述第二孔体设置在所述压缩腔的上端,所述出水孔设置在所述出水腔的上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成型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环形的挡水圈,所述挡水圈将所述腔室隔成内腔及外腔,所述内腔作为进水腔,所述外腔作为出水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敞口端的中间板,所述第一孔体、所述第二孔体及所述压缩腔开设在所述中间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329141.7U CN222067009U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一种自吸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329141.7U CN222067009U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一种自吸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067009U true CN222067009U (zh) | 2024-11-26 |
Family
ID=9354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329141.7U Active CN222067009U (zh) | 2024-02-22 | 2024-02-22 | 一种自吸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067009U (zh) |
-
2024
- 2024-02-22 CN CN202420329141.7U patent/CN2220670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2067009U (zh) | 一种自吸泵 | |
CN217652894U (zh) | 一种二比一高压气动隔膜泵 | |
CN216767702U (zh) |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气缸盖 | |
US3606597A (en) | Pump | |
CN108757409B (zh) | 隔膜组件、稳压泵及净水机 | |
CN111486085A (zh) | 一种隔膜增压泵 | |
CN219454157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2318262U (zh) | 一种隔膜增压泵 | |
CN221957775U (zh) | 一种隔膜泵的管路消振结构 | |
CN212337565U (zh) | 一种用于净水器的静音增压泵 | |
CN222936915U (zh) | 一种泵头消振结构 | |
CN212178234U (zh) | 一种膜片式脉动缓冲器 | |
CN214118454U (zh) | 一种泵的液力端 | |
CN212327954U (zh) | 一种防纯水回流的反渗透膜中心杆 | |
CN222377083U (zh) | 保压阀和车辆 | |
CN211935890U (zh) | 一种滤芯止水结构 | |
CN213064787U (zh) | 具有高强度皮膜组件的调压器 | |
CN222457716U (zh) | 隔膜液泵 | |
CN222558717U (zh) | 一种提高减震降噪功能的六腔隔膜增压泵/自吸泵 | |
CN209025832U (zh) | 高强度往复式液压隔膜泵用隔膜 | |
CN213808016U (zh) | 一种化学隔膜泵的膜片组件 | |
CN213928691U (zh) | 一种压缩机用排气阀 | |
CN222229710U (zh) | 净水装置及滤芯组件 | |
CN211901696U (zh) | 一种单向阀 | |
CN220432529U (zh) | 一种防堵塞的曝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