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061737U - 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061737U
CN222061737U CN202420280256.1U CN202420280256U CN222061737U CN 222061737 U CN222061737 U CN 222061737U CN 202420280256 U CN202420280256 U CN 202420280256U CN 222061737 U CN222061737 U CN 222061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adiator
headlight
radiator mount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2802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润泽
韩晓旭
苏海明
张晓文
管赟
尹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2802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061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061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061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包括设有散热器安装部的框架本体,以及固装部和前灯支架;框架本体包括首尾相连的上边框、内侧边框、下边框和外侧边框;固装部设于内侧边框上,用于将散热器安装框架安装到前机舱纵梁上;前灯支架设于外侧边框上,用于安装汽车前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设置框架本体用于安装散热器,同时在框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固装部和前灯支架,不仅可将整个散热器安装框架固装到前机舱纵梁上,而且为汽车前灯的安装提供了安装基础,实现了多个支架的集成式设置,从而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安装散热器和汽车前灯的集成式安装结构。

Description

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安装框架。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其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现有的前机舱中,为了安装散热器需要配置散热器安装框架,为了安装汽车前灯需要配置前灯支架;这些支架大多采用铝合金型材,构件数量多,在焊接组装过程中容易造成装配精度不足等问题;而且铝合金材质的支架也存在重量较大的问题。
由于前机舱内的空间有限,散热器安装框架的结构形式复杂,框架体积较大;散热器安装框架和前灯支架的装配过程中,它们与前机舱纵梁的连接位置无法保证安装精度,装配拆解困难,浪费人力及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散热器安装框架,以提供一种可同时安装散热器和汽车前灯的集成式安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散热器安装框架,包括设有散热器安装部的框架本体,以及固装部和前灯支架;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首尾相连的上边框、内侧边框、下边框和外侧边框;所述固装部设于所述内侧边框上,用于将所述散热器安装框架安装到前机舱纵梁上;所述前灯支架设于所述外侧边框上,用于安装汽车前灯。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上边框上的第一连接孔,以及设于所述下边框上的插装孔;散热器顶部的安装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底部的堵塞插设于所述插装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安装框架采用塑料材质,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供散热器装入的一侧,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另一侧成型有位于各边框边部的翻边;所述翻边形成对装入所述框架本体中的所述散热器边部的遮挡。
进一步的,所述固装部包括设于所述内侧边框顶部的上连接板,以及设于所述内侧边框中部的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的顶部,所述下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顶部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内侧边框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侧部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下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底部的第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边框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下连接板的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前灯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外侧边框上的架体,设于所述架体顶部的上连接台,以及由所述架体中部向着远离所述外侧边框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下连接臂;所述上连接台上以及所述下连接臂的端部均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汽车前灯的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台上以及所述下连接臂的端部均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汽车前灯的定位孔;和/或,所述前灯支架上成型有型腔,且所述型腔内设有加强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设置框架本体用于安装散热器,同时在框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固装部和前灯支架,不仅可将整个散热器安装框架固装到前机舱纵梁上,而且为汽车前灯的安装提供了安装基础,实现了多个支架的集成式设置,从而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安装散热器和汽车前灯的集成式安装结构。
此外,将框架本体设置为方框状,其四个边框可很好地将散热器的四周边缘包裹起来,对散热器形成保护;将固装部设置在内侧边框上,将前灯支架设置在外侧边框上,不仅实现了前灯支架在散热器安装框架上的集成设置,而且固装部和前灯支架的布置位置与散热器安装框架在前机舱内的设置位置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上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与散热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各部件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与散热器、前机舱纵梁以及汽车前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架本体;10、上边框;11、下边框;12、内侧边框;13、外侧边框;100、翻边;
20、安装台;200、第一连接孔;21、插装孔;
3、前灯支架;30、架体;300、第二连接孔;301、定位孔;31、上连接台;32、下连接臂;33、型腔;330、加强筋;
40、上连接板;401、第一安装孔;402、第二安装孔;41、下连接板;403、第三安装孔;42、支撑板;420、加强板;
5、散热器;50、堵塞;51、安装架;510、第一穿装孔;
6、汽车前灯;60、灯体;61、灯架;610、第二穿装孔;7、前机舱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申明,若出现“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车辆为例,在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亦称高度方向)、左右方向(亦称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亦称长度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具体在附图中所示的,X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前”,反之为“后”。Y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左”,反之为“右”。Z方向为车辆的上下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上”,反之为“下”。“内、外”是以相应部件的轮廓为基准定义的,例如以车辆轮廓为基准定义的“内”和“外”,以车辆轮廓的靠近车辆中部的一侧为“内”,反之则为“外”。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甲、乙、丙、丁”等限定用语,其也仅是为了区分不同位置、归属或用途等的同类特征,以达到避免歧义、混淆的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散热器安装框架,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安装散热器5和汽车前灯6的集成式安装结构;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整体而言,该散热器安装框架包括设有散热器安装部的框架本体1,以及固装部和前灯支架3。其中,框架本体1包括首尾相连的上边框10、内侧边框12、下边框11和外侧边框13;固装部设于内侧边框12上,用于将散热器安装框架安装到前机舱纵梁7上;前灯支架3设于外侧边框13上,用于安装汽车前灯6。
将框架本体1设置为方框状,其四个边框可很好地将散热器5的四周边缘包裹起来,对散热器5形成保护;将固装部设置在内侧边框12上,将前灯支架3设置在外侧边框13上,不仅实现了前灯支架3在散热器安装框架上的集成设置,而且固装部和前灯支架3的布置位置与前机舱内散热器安装框架的设置位置相适应。在实际应用时,前机舱内设置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散热器安装框架,两个散热器安装框架分布设于两前机舱纵梁7的外侧,并分别安装一个小尺寸的空调用散热器5;车辆前端两侧的两个汽车前灯6则分别固装到对应侧的散热器安装框架上。
如图2并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安装部包括设于上边框10上的第一连接孔200,以及设于下边框11上的插装孔21;散热器5顶部的安装架51与第一连接孔200连接,底部的堵塞50插设于插装孔21中。
通过在上边框10上设置第一连接孔200,散热器5顶部的安装架51可利用螺栓螺接固定到第一连接孔200上;针对散热器5底部设突出的堵塞50的情况,在下边框11上设置插装孔21,将堵塞50插设于插装孔21内,则可实现散热器5底部的固定。本实施例的堵塞50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插装孔21当然也对应设置两个,这样散热器5和框架本体1之间形成三点连接固定,保障了散热器5在框架本体1上的安装牢固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边框10上成型有凸起的安装台20,上述的第一连接孔200开设于安装台20上,安装架51搭设于该安装台20上,螺栓穿过安装架51上的第一穿装孔510螺接于第一连接孔200内。安装台20的设置,利于提升第一连接孔200所在部位的结构强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孔200处、以及下述的第二连接孔300处均嵌设有拉铆螺母,拉铆螺母的螺纹孔构成第一连接孔200或第二连接孔300。采用拉铆螺母的方式可避免在散热器安装框架上加工螺纹,并保障了螺接质量,有利于散热器安装框架的构造加工。
当然,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可选用结构强度符合要求的各种材质加工制造;不过,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采用塑料材质,并一体成型。散热器安装框架整体采用塑料材质,解决了采用铝合金型材焊接加工散热器安装框架时存在的构件数量多、焊接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从根本上避免了铝合金型材焊接造成精度不足的问题;并且简化了散热器安装框架的整体结构,保证散热器安装框架的结构精度和质量。具体来说,现有采用铝型材焊接的框架总成,一般型材的截面面积为20mm*20mm,厚度为2mm,焊接在一起后,以选用6082型铝合金材质为例,材质密度为2700kg/m3,则散热器安装框架的重量会达到5.872kg。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利于塑料一体成型,以选择PA6-GF40塑料材质为例,材质密度为1400kg/m3,则前机舱左右两侧的两个散热器安装框架的总重量也仅为4.402kg左右,总重量减轻了1.47kg,实现了减重的效果。由于选择更为轻质的材料,框架整体重量减小,在装配拆卸过程中也更加便捷,易于操作。
如图2并结合图4所示,相对于框架本体1供散热器5装入的一侧,在框架本体1的另一侧成型有位于各边框边部的翻边100;翻边100形成对装入框架本体1中的散热器5边部的遮挡。通过在上边框10、内侧边框12、下边框11和外侧边框13等各边框的边部设置翻边100,使边框类似于包边的形式包覆在散热器5的外部,可更好地形成对散热器5的保护。
对于固装部的具体设置形式,当然有多种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固装部包括设于内侧边框12顶部的上连接板40,以及设于内侧边框12中部的下连接板41;上连接板40用于连接前机舱纵梁7的顶部,下连接板41用于连接前机舱纵梁7的底部。采用上下布置的上连接板40和下连接板41,可夹持于前机舱纵梁7的上下,同时内侧边框12抵接于前机舱纵梁7的侧部,在散热器安装框架和前机舱纵梁7之间形成三个部位的连接,可有效提升散热器安装框架和前机舱纵梁7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上连接板40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前机舱纵梁7顶部的第一安装孔401,在内侧边框1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前机舱纵梁7侧部的第二安装孔402,在下连接板4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前机舱纵梁7底部的第三安装孔403。采用安装孔的方式,通过穿设于安装孔中的螺栓螺接到前机舱纵梁7上,完成安装操作,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性能可靠、便于操作安装等优势。
为提升固装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优选在内侧边框12的下部设置支撑板42,该支撑板42用于支撑下连接板41。在内侧边框12上设置支撑板42,并使支撑板42连接下连接板41,实现对下连接板41的支撑,可提高固装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另外,还可在支撑板42底部设置加强板420,加强板420相对于支撑板42弯折,同时加强板420也连接在内侧边框12上,可进一步提升支撑板42和内侧边框12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对于前灯支架3的具体结构形式,可根据汽车前灯6的安装需要合理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并结合图5所示,前灯支架3包括连接于外侧边框13上的架体30,设于架体30顶部的上连接台31,以及由架体30中部向着远离外侧边框13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下连接臂32;上连接台31上以及下连接臂32的端部均设有用于连接汽车前灯6的第二连接孔300。采用架体30的形式,通过在架体30顶部设置上连接台31,在架体30中部设置下连接臂32,可适应汽车前灯6的灯架61的结构分布情况,实现灯架61和上连接台31以及下连接臂32的连接。具体安装汽车前灯6时,汽车前灯6的灯体60固定在灯架61上,灯架61的两个分支分别搭设到上连接台31和下连接臂32的端部,利用穿设于灯架61上第二穿装孔610中的螺栓螺接到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00内即可。
基于上述的设置情况,还可在上连接台31上以及下连接臂32的端部均设置用于定位汽车前灯6的定位孔301。通过在第二连接孔300的旁边设置定位孔301,可实现汽车前灯6安装时的定位,从而提升汽车前灯6的安装精度及安装操作的便捷性。
另外,本实施例的前灯支架3上还成型有型腔33,而且型腔33内设有加强筋330。在前灯支架3上设置型腔33,可降低前灯支架3的整体重量,而通过在型腔33内设置加强筋330,则可保障前灯支架3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使汽车前灯6的安装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330可采用如图中所示的网格状布置形式,以充分发挥加强筋330的结构加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设置框架本体1用于安装散热器5,同时在框架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固装部和前灯支架3,不仅可将整个散热器安装框架固装到前机舱纵梁7上,而且为汽车前灯6的安装提供了安装基础,实现了多个支架的集成式设置,从而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安装散热器5和汽车前灯6的集成式安装结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散热器安装框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可同时实现散热器5和汽车前灯6的安装固定;通过集成化安装来减轻支架结构的重量及成本,达到车辆轻量化的目标。
而且,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框架结构简洁轻巧,选用塑料材质,预估比铝合金框架结构减少25%的重量,使框架整体易于装配,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可稳固地装配到前机舱纵梁7上,保证了散热器安装框架的安装精度符合要求,且框架的装配拆卸过程更加便捷,操作更加简单,节省了人力物力,并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上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不仅适用于普通车型,也可应用于跑车等高端车型;在具体布置时,在前机舱的左右两侧各布置一个散热器安装框架,与对应侧的前机舱纵梁7固连;两侧的散热器5和汽车前灯6则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散热器安装框架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有散热器安装部的框架本体(1),以及固装部和前灯支架(3);
所述框架本体(1)包括首尾相连的上边框(10)、内侧边框(12)、下边框(11)和外侧边框(13);
所述固装部设于所述内侧边框(12)上,用于将所述散热器安装框架安装到前机舱纵梁(7)上;所述前灯支架(3)设于所述外侧边框(13)上,用于安装汽车前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上边框(10)上的第一连接孔(200),以及设于所述下边框(11)上的插装孔(21);
散热器(5)顶部的安装架(51)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00)连接,底部的堵塞(50)插设于所述插装孔(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安装框架采用塑料材质,并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1)供散热器(5)装入的一侧,在所述框架本体(1)的另一侧成型有位于各边框边部的翻边(100);所述翻边(100)形成对装入所述框架本体(1)中的所述散热器(5)边部的遮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装部包括设于所述内侧边框(12)顶部的上连接板(40),以及设于所述内侧边框(12)中部的下连接板(41);
所述上连接板(40)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7)的顶部,所述下连接板(41)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7)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板(40)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7)顶部的第一安装孔(401),所述内侧边框(1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7)侧部的第二安装孔(402),所述下连接板(4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舱纵梁(7)底部的第三安装孔(40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边框(12)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下连接板(41)的支撑板(4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灯支架(3)包括连接于所述外侧边框(13)上的架体(30),设于所述架体(30)顶部的上连接台(31),以及由所述架体(30)中部向着远离所述外侧边框(13)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下连接臂(32);
所述上连接台(31)上以及所述下连接臂(32)的端部均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汽车前灯(6)的第二连接孔(3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台(31)上以及所述下连接臂(32)的端部均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汽车前灯(6)的定位孔(301);
和/或,所述前灯支架(3)上成型有型腔(33),且所述型腔(33)内设有加强筋(33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安装框架。
CN202420280256.1U 2024-02-05 2024-02-05 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 Active CN222061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0256.1U CN222061737U (zh) 2024-02-05 2024-02-05 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280256.1U CN222061737U (zh) 2024-02-05 2024-02-05 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061737U true CN222061737U (zh) 2024-11-26

Family

ID=93554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280256.1U Active CN222061737U (zh) 2024-02-05 2024-02-05 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061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318290Y2 (zh)
MXPA05006689A (es) Modulo de extremo frontal.
CN216833939U (zh) 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车身
US6789606B2 (en) Front construction of motor vehicle body and heat exchanger support frame used therefor
CN113370928A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中支架
CN222061737U (zh) 散热器安装框架及车辆
CN213472786U (zh) 车用支架总成及车辆
CN215073582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的电动汽车语音控制装置
KR20220152538A (ko) 전압 변환기와 온도 조절기를 고정시키기 위한 장치
CN210851957U (zh) Ptc加热器安装支架
CN222372831U (zh) 一种蓄电池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0374692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车架结构
CN208498616U (zh) 一种一体式汽车前端模块
CN222061867U (zh) 尾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2728091U (zh) 前端框架和车辆
CN219601171U (zh) 一种逆变电源的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3768718U (zh) 一种空滤器固定架
CN219622771U (zh) 一种汽车散热板的结构
CN222097451U (zh) 轻卡散热器组合式安装支架
CN212447335U (zh) 一种集成式支架总成及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CN220669234U (zh) 前灯总成及观光车
CN220447828U (zh) 保险杠加强支架及车辆
CN220096466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21194691U (zh) 机罩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074530U (zh) 车身前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