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056271U - 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056271U CN222056271U CN202420450307.0U CN202420450307U CN222056271U CN 222056271 U CN222056271 U CN 222056271U CN 202420450307 U CN202420450307 U CN 202420450307U CN 222056271 U CN222056271 U CN 2220562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iliary
- adjustment
- pull
- horizontal bar
- train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包括两根对称布置的单杠立柱、通过调节套筒安装于两根立柱之间的单杠横杆,两根立柱中部分别安装有两根对称布置的连接杆,连接杆垂直于两根立柱所处平面;立柱前方设置有辅助U型杆,整体垂直于立柱布置,辅助U型杆的两侧杆分别插入两根连接杆内,并与两根连接杆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训练者的力量水平,调整前方辅助横杆的尺寸,以提供适当的助力,此助力效果可根据训练者的需要定制,通常可以提供约30%的额外助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运动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器械装置。
背景技术
引体向上(Pull-up)是一项广泛用于锻炼上半身肌肉的体育活动。传统的引体向上训练通常需要运动者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包括背部、手臂和肩部肌肉,将身体从悬挂位置提升到一个横杠或支架上。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完成引体向上训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开始锻炼或肌肉力量较弱的个体而言。根据全国大学男生引体向上数据来看,及格率只有30%,引体0个数量占到了20%。引体向上已经变成大学男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拦路虎,解决好引体向上的问题,同样也是在提升青年人体质健康问题,从而提升健康中国高质量的发展。
传统引体向上训练器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限制:
1、缺乏助力选项:传统引体向上器械通常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助力,因此,对于那些刚开始锻炼或力量较弱的个体来说,很难完成有效的训练,甚至是最容易放弃练习的项目。
2、难以个性化:现有的引体向上器械往往没有提供适应不同个体的方式。这可能导致一些人无法充分受益于这项锻炼。
3、潜在的受伤风险:由于缺乏助力选项,一些人可能在尝试引体向上时使用不正确的动作,从而增加了受伤的风险。若没有助力装置,训练者身体会摆动,摆动增大,有脱离单杆的风险。
4、跳跃上杆风险倍增:传统的引体向上器械,没有给上杆做了脚托支架,较高的杆子都需要跳跃上去,由于力量不够,心理上没有准备好等原因,脱手后划伤、撞伤、摔伤的人很多。
上述问题激发了对创新引体向上训练器械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使引体向上训练更具吸引力,更容易实现,同时确保训练者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用于解决传统引体向上训练器械存在的难度较大、不适用于力量较弱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特点是可以根据训练者的力量水平,调整前方辅助横杆的尺寸,以提供适当的助力。这个助力效果可根据训练者的需要定制,通常可以提供约30%的额外助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包括:
两根对称布置的单杠立柱;
单杠横杆,位于立柱上部,两端通过调节套筒安装于两根立柱之间,高度可调节;
两根对称布置的连接杆,分别安装于两根立柱中部,垂直于两根立柱所处平面;
辅助U型杆,设置于立柱前方,整体垂直于立柱布置,辅助U型杆的两侧杆分别插入两根连接杆内,并与两根连接杆连接。
还包括坐垫,坐垫通过两端设置的两根弹力绳悬挂于单杠横杆下方,每根弹力绳一端与坐垫连接,另一端套设于单杠横杆上。
还包括脚踏,其中一根单杠立柱底部内侧面设置有三角脚踏,用于辅助攀上单杠横杆。
所述单杠立柱上部设置有多个不同高度的调节孔Ⅰ,单杠横杆两端设置的调节套筒开设有通孔Ⅰ,通孔Ⅰ与不同高度的调节孔Ⅰ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单杠横杆的高度调节。
所述调节孔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个调节孔Ⅰ、第二个调节孔Ⅰ、第三个调节孔Ⅰ;
第一个调节孔Ⅰ的高度为190-215cm,优选为200cm;
第二个调节孔Ⅰ的高度为165-190cm,优选为180cm;
第三个调节孔Ⅰ的高度为145-170cm,优选为160cm。
所述辅助U型杆由前部的辅助横杆和两侧的两侧杆组成,训练者通过脚踩辅助横杆为引体向上提供额外助力。
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位置不同的调节孔Ⅱ,辅助U型杆的两侧杆上开设有通孔Ⅱ,通孔Ⅱ与不同位置的调节孔Ⅱ通过螺栓连接实现辅助横杆的前后位置调节。
辅助横杆通过连接杆上设置的调节孔Ⅱ实现三档位置调节,具体为:
第一档为辅助横杆相距立柱的距离为66-75cm,优选为70cm;
第二档为辅助横杆相距立柱的距离为76-85cm,优选为80cm;
第三档为辅助横杆相距立柱的距离为86-95cm,优选为9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提供助力选择:通过引入可伸缩式横杆和脚踏设计,本实用新型为不同力量水平的训练者提供了选择。那些无法完成传统引体向上的人现在可以使用这个器械来轻松完成锻炼。
个性化训练:训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腿部长度和力量水平定制训练。通过调整助力横杆的位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锻炼水平逐渐提高难度。
安全和有效:脚踏设计和助力效果调节确保训练者在引体向上过程中能够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受伤风险。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更有效的锻炼,以增加上半身肌肉力量。
总之,本实用新型为引体向上训练提供了一种创新和有益的解决方案,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一体育活动的好处,无论他们的力量水平如何。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器械装置示意图。
图2为设有坐垫的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器械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中:单杠立柱(1)、单杠横杆(2)、连接杆(3)、辅助U型杆(4)、调节套筒(5)、脚踏(6)、坐垫(7)、辅助横杆(8)、弹力绳(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式辅助U型杆4,安装在单杠前方,可根据训练者的身高和腿部长度进行前后调整,以提供个性化的训练。训练者在进行引体向上时可以将双脚踩在辅助横杆8上。这种设计使得腿部肌肉能够提供额外的助力,减轻上半身肌肉的负担。这有助于训练者在完成引体向上时维持正确的姿势。
辅助U型杆的原理:前方的辅助横杆8提供了一个可以让训练者放置脚部的位置,通过腿部的推力帮助身体向上。
辅助U型杆为何能不影响锻炼效果:辅助横杆8虽然提供了助力,但是它不会承担所有的重量。训练者必须使用胸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来完成引体向上,因此核心的锻炼效果并不会受到影响。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可调节的坐垫7:
坐垫7装置通过弹力绳9与主结构相连接,在做引体向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弹力绳9伸缩辅助训练者完成引体动作,同时也可以根据训练者的需要调节高度和弹力。
坐垫的助力原理:坐垫通过提供一个支点,让训练者能够使用腿部力量辅助身体上升。这样可以减轻上肢的负担,使得初学者或者力量较弱的训练者也能进行引体向上的训练。
坐垫为何能不影响锻炼效果:尽管坐垫提供了助力,但它并不会完全承担身体的重量。这意味着上肢和背部的肌肉仍需发力以完成动作,从而保证了锻炼效果。
这种训练器械允许用户调整助力程度,从而为不同的训练水平提供了个性化的锻炼。初学者可以使用更多的助力来帮助他们适应动作,而更有经验的训练者可以减少助力,提高训练难度。这样的设计使得这个设备非常适合各种水平的用户,可以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自己的力量和技能。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训练者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1、将装置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并确保它稳固可靠。
2、调整单杠横杆2的高度,以确保单杠横杆适合训练者的身高。
3、踩在前方辅助横杆8上,根据个人需求调整辅助横杆8的前后位置,以确保辅助横杆8适合腿部长度。
4、开始进行引体向上训练,腿部提供额外助力,使训练更轻松。
本实用新型适用人群的高度范围:156cm~200cm。具体实例如下:
表1辅助横杆的尺寸不同对同一身高的训练者的训练效果的影响
可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依据不同身体训练者,上肢力量大小和腿部长短来调整训练器械架,使其能够达到约为省力30%的效果,这样是能够让训练者产生最大训练兴趣和成就感、满足感的训练效果,并能够达到持续训练的目的。由表1记载可知,过简单和过难的训练,都可能会造成训练者的不可持续,无法更好的在训练时段内,提升引体线上的水平。根据实际测试,一名175cm,体重75kg的训练者,在持续练习20天后,引体向上水平,相照以前增加了5个。如持续练习,效果会更加显著。
由下表可看到,对于同一身高的训练者,还可以根据腿部长度调节辅助横杆的尺寸,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通过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引体向上训练器械存在的难度和不适用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使更多人能够从这项体育活动中受益。
Claims (8)
1.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根对称布置的单杠立柱(1);
单杠横杆(2),位于立柱(1)上部,两端通过调节套筒(5)安装于两根立柱(1)之间,高度可调节;
两根对称布置的连接杆(3),分别安装于两根立柱(1)中部,垂直于两根立柱(1)所处平面;
辅助U型杆(4),设置于立柱(1)前方,整体垂直于立柱(1)布置,辅助U型杆(4)的两侧杆分别插入两根连接杆(3)内,并与两根连接杆(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坐垫(7),坐垫(7)通过两端设置的两根弹力绳(9)悬挂于单杠横杆(2)下方,每根弹力绳(9)一端与坐垫(7)连接,另一端套设于单杠横杆(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杠立柱(1)上部设置有多个不同高度的调节孔Ⅰ,单杠横杆(2)两端设置的调节套筒开设有通孔Ⅰ,通孔Ⅰ与不同高度的调节孔Ⅰ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单杠横杆(2)的高度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个调节孔Ⅰ、第二个调节孔Ⅰ、第三个调节孔Ⅰ;
第一个调节孔Ⅰ的高度为190-215cm;
第二个调节孔Ⅰ的高度为165-190cm;
第三个调节孔Ⅰ的高度为145-17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U型杆(4)由前部的辅助横杆(8)和两侧的两侧杆组成,训练者通过脚踩辅助横杆(8)为引体向上提供额外助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上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位置不同的调节孔Ⅱ,辅助U型杆(4)的两侧杆上开设有通孔Ⅱ,通孔Ⅱ与不同位置的调节孔Ⅱ通过螺栓连接实现辅助横杆(8)的前后位置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横杆(8)通过连接杆(3)上设置的调节孔Ⅱ实现三档位置调节,具体为:
第一档为辅助横杆相距立柱(1)的距离为66-75cm;
第二档为辅助横杆相距立柱(1)的距离为76-85cm;
第三档为辅助横杆相距立柱(1)的距离为86-9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6),其中一根单杠立柱(1)底部内侧面设置有三角脚踏,用于辅助攀上单杠横杆(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50307.0U CN222056271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50307.0U CN222056271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056271U true CN222056271U (zh) | 2024-11-26 |
Family
ID=9355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450307.0U Active CN222056271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056271U (zh) |
-
2024
- 2024-03-08 CN CN202420450307.0U patent/CN2220562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35926A (en) | Weight lifting type exercising device | |
CN207221201U (zh) | 一种多功能背部训练器 | |
CN205287434U (zh) | 跑步机举重床框式综合训练器 | |
CN111135532A (zh) | 一种辅助练习横叉一字马的运动器械 | |
CN210963751U (zh) | 一种腰背贴合的仰卧起坐健身器材 | |
CN103720572A (zh) | 一种肢体助力阻力锻炼仪 | |
CN202909370U (zh) | 一种装有可调节靠枕的腹肌锻炼器 | |
US3810614A (en) | Training device for swimmers | |
CN222056271U (zh) | 一种可调节助力式引体向上训练器械装置 | |
CN203663051U (zh) | 一种肢体助力阻力锻炼仪 | |
CN213313173U (zh) | 一种用于同时训练上下肢力量的力量训练器 | |
CN206198572U (zh) | 一种腰腹运动训练器械 | |
CN211635053U (zh) | 综合训练器及龙门综合训练器 | |
CN108042976A (zh) | 太极下肢稳定性辅助练习器 | |
TW201729872A (zh) | 蹲立健身器 | |
CN107224704A (zh) | 一种带有肘部扶手的小腿及背部锻炼器械 | |
US20080234109A1 (en) | Climber | |
CN211585142U (zh) | 一种蛙泳教练机 | |
CN206152201U (zh) | 一种健身训练器械 | |
CN203458748U (zh) | 一种腰腹力量锻炼器械 | |
CN106492415B (zh) | 游泳训练器械 | |
CN209630535U (zh) | 一种神经内科家庭康复训练装置 | |
CN203777583U (zh) | 多功能健身机调整结构 | |
CN206325161U (zh) | 游泳训练器械 | |
CN202199032U (zh) | 带有仰卧起坐功能的跑步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