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022635U -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022635U
CN222022635U CN202420424256.4U CN202420424256U CN222022635U CN 222022635 U CN222022635 U CN 222022635U CN 202420424256 U CN202420424256 U CN 202420424256U CN 222022635 U CN222022635 U CN 222022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connecting pipe
resonance
helmholtz resonators
helmholtz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4242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思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4242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022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022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022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盖板和车辆,所述行李箱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设有亥姆霍兹共振器,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包括共振腔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共振腔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本体的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盖板,使得连接管中的气体在外部噪音作用下产生振动;利用共振腔与连接管连通,使得共振腔内的气体抵抗连接管内气体振动引起的体积变化,起到弹簧的作用。共振腔腔壁附近空气黏滞产生的摩擦提供了声阻,将部分气体振动时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起到吸声降噪的效果。由此,不需要在盖板本体上额外设置吸音棉,从而可以减轻行李箱盖板的重量,以及降低行李箱盖板的成本。

Description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行李箱区域大多会布置控制器、电机、功放等电器元件,由于控制器、电机和功放工作时的噪音较大,因此,需要对行李箱区域进行降噪设计。相关技术中,行李箱盖板多采用蜂窝板,蜂窝板本身的声学性能有限,通常还需要在蜂窝板上额外设置吸音棉。吸音棉的设置,导致行李箱盖板的重量较大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行李箱盖板,以减轻行李箱盖板的重量,降低行李箱盖板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设有亥姆霍兹共振器,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包括共振腔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共振腔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本体的外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可选地,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形成至少一个共振组,同一所述共振组中的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呈矩阵形式布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形成多个所述共振组,多个所述共振组呈矩阵形式布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形成多个共振组,同一所述共振组中的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共振组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盖板本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可选地,相邻两组所述共振组中,其中一组所述共振组中的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于另一组所述共振组中相邻两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盖板本体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第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盖板本体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设于所述固定板。
可选地,所述盖板本体吹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盖板,利用连接管与外部连通,使得连接管中的气体在外部噪音作用下产生振动;利用共振腔与连接管连通,使得共振腔内的气体抵抗连接管内气体振动引起的体积变化,起到弹簧的作用。共振腔腔壁附近空气黏滞产生的摩擦提供了声阻,将部分气体振动时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起到吸声降噪的效果。由此,不需要在盖板本体上额外设置吸音棉,从而可以减轻行李箱盖板的重量,以及降低行李箱盖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行李箱盖板;
1、盖板本体;11、固定板;111、亥姆霍兹共振器;1111、共振腔;1112、连接管;1113、共振组;112、第一表面;113、第二表面;12、活动板;
2、扣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10包括盖板本体1,盖板本体1设有亥姆霍兹共振器111。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包括共振腔1111和连接管1112,连接管1112的一端与共振腔1111连通,连接管1112的另一端与盖板本体1的外部连通。
其中,亥姆霍兹共振是指,由均匀空气流动使某一体积下的封闭空气产生振动的现象。当空气通过亥姆霍兹共振的开口进入或出去时,空腔内部会产生一个压力变化,从而导致空气振动。如果入射的声波频率与空腔内部振动频率相匹配,那么就会发生共振现象,即空腔内部振动幅度增大,并且消耗入射声波的能量,这样就实现了对特定频率声波的吸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10,利用连接管1112与外部连通,使得连接管1112中的气体在外部噪音作用下产生振动;利用共振腔1111与连接管1112连通,使得共振腔1111内的气体抵抗连接管1112内气体振动引起的体积变化,起到弹簧的作用。共振腔1111腔壁附近空气黏滞产生的摩擦提供了声阻,将部分气体振动时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起到吸声降噪的效果。由此,不需要在盖板本体1上额外设置吸音棉,从而可以减轻行李箱盖板10的重量,以及降低行李箱盖板10的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10具有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
可选地,如图1、如2和图4所示,亥姆霍兹共振器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相同形状和尺寸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可以对同一频率下的噪音起到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例如,对800Hz以下的噪音起到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以降低底盘传递到车内的轮胎噪声、车辆的传动系统噪声、电器元件噪声等。
通过将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的形状和尺寸设为相同,可以针对某一频率下的噪音起到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进一步提高行李箱盖板10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盖板本体1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多个连接管1112的另一端均贯穿第一表面112。
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第一表面112朝向噪音来源方向,从而缩短噪音向亥姆霍兹共振器111的传播距离,减少噪音向亥姆霍兹共振器111以外的区域传播,进一步提升行李箱盖板10的降噪的效果。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盖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其中,上下方向如图2所示。
例如,如图2所示,盖板本体1的下表面为第一表面112,盖板本体1的上表面为第二表面113,连接管1112的另一端朝下贯穿盖板本体1的下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行李箱盖板10在使用时,控制器、电机、功放等电器元件大多布置在行李箱盖板10的下侧,通过将连接管1112朝下贯穿盖板本体1的下表面,使得连接管1112的下端朝向控制器、电机、功放等电器元件。
可选地,共振腔1111的外周轮廓和连接管1112的外周轮廓均呈圆柱形。
通过对共振腔1111和连接管1112进行上述形状的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吸收控制器、电机、功放等电器元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提高行李箱盖板10的降噪效果。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降噪的噪音频率,设置共振腔1111和连接管1112的形状,使得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可以对其他频率的噪音,起到良好的吸声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形成至少一个共振组1113,同一共振组1113中的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呈矩阵形式布置。
例如,如图1所示,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形成多个共振组1113,同一共振组1113中的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呈矩阵形式布置。其中,前后方向与行李箱盖板10用于车辆时,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与行李箱盖板10用于车辆时,车辆的左右方向一致。
通过将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形成至少一个共振组1113,且共振组1113中的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呈矩阵形式布置,可以将同一频率下的噪音均匀分布至同一共振组1113中的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以更好的对该频率下的噪音起到吸声降噪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行李箱盖板10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如图1所示,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形成多个共振组1113,多个共振组1113呈矩阵形式布置。
例如,如图1所示,多个共振组1113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呈矩阵形式布置。
通过将多个共振组1113呈矩阵形式布置,可以将同一频率下的噪音均匀分布至多个共振组1113,以更好的对该频率下的噪音起到吸声降噪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行李箱盖板10的降噪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形成多个共振组1113,同一共振组1113中的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共振组1113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盖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例如,如图4所示,多个共振组1113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通过共振组1113中的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第一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第二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
通过将同一共振组1113中的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共振组1113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可以将同一频率下的噪音均匀分布至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以更好的对该频率下的噪音起到吸声降噪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行李箱盖板10的降噪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相邻两组共振组1113中,其中一组共振组1113中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在第二方向上设于另一组共振组1113中相邻两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之间。
例如,前后相邻的两个共振组1113中,位于左侧共振组1113中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11在左右方向上设于位于右侧的共振组1113中相邻两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之间。
由此,可以将同一频率下的噪音更均匀地分布至多个亥姆霍兹共振器111,以更好的对该频率下的噪音起到吸声降噪效果,进一步提高行李箱盖板10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盖板本体1包括固定板11和活动板12,活动板12与固定板11转动连接,亥姆霍兹共振器111设于固定板11。其中,活动板12与固定板11可以通过铰链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活动板12作为备胎盆的盖板使用。通过将活动板12相对固定板11转动可以开启和关闭备胎盆。控制器、电机、功放等电器元件通常设置在固定板11的下侧。
通过将亥姆霍兹共振器111设于固定板11,可以缩短控制器、电机、功放等电器元件产生的噪音向亥姆霍兹共振器111的传播距离,减少噪音向亥姆霍兹共振器111以外的区域传播,进一步提高行李箱盖板10的降噪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活动板12设有扣手2。
通过在活动板12设置扣手2,方便用户握持,以便用户转动活动板12,提高行李箱盖板10的使用便捷性。
可选地,盖板本体1吹塑成型。
盖板本体1吹塑成型,可以避免在进行盖板本体1的加工制造时,在盖板本体1上进行开孔等操作,从而保证盖板本体1高刚性的同时,减轻盖板本体1的重量,进一步减轻行李箱盖板10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行李箱盖板10。其中,车辆可以为纯电动车或油电混合动力车。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10具有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续航里程长和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10,不仅可以提高车辆对低频噪音的吸声能力,降低车辆的低频噪音,而且可以省去吸音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具体设计时,可以通过对共振腔1111和连接管1112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整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设有亥姆霍兹共振器,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包括共振腔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共振腔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本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盖板本体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设于所述固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形成至少一个共振组,同一所述共振组中的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呈矩阵形式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形成多个所述共振组,多个所述共振组呈矩阵形式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形成多个共振组,同一所述共振组中的多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共振组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盖板本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共振组中,其中一组所述共振组中的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于另一组所述共振组中相邻两个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第一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吹塑成型。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盖板。
CN202420424256.4U 2024-03-05 2024-03-05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Active CN222022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24256.4U CN222022635U (zh) 2024-03-05 2024-03-05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424256.4U CN222022635U (zh) 2024-03-05 2024-03-05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022635U true CN222022635U (zh) 2024-11-19

Family

ID=93439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424256.4U Active CN222022635U (zh) 2024-03-05 2024-03-05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022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1685B2 (en) Sound absorbing structure built into luggage compartment of vehicle
JPH04225398A (ja) 空気伝送音を吸収する成形品
JP6079514B2 (ja) 自動車用フード
CN222022635U (zh)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CN115366815B (zh)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US20250095624A1 (en) Sound Absorption Sheet and Vehicle
KR20110048931A (ko) 연료 전지 차량용 흡기 소음장치
CN210898768U (zh) 一种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车辆
CN109660912B (zh) 车载音箱以及汽车
KR20130053988A (ko) 다중 동조 공명기
CN217074249U (zh) 一种吸音汽车前围及汽车
JP3738579B2 (ja) 通風可能な消音装置
JP4192548B2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の防音構造
CN221392930U (zh) 汽车空调箱和汽车
JP3882451B2 (ja) 防音型エンジンフード
JPH1162734A (ja) エンジンカバー一体エアクリーナケース
CN222254163U (zh) 空气滤清器支架、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CN217415467U (zh) 消声器以及车辆
CN222276816U (zh) 一种进气系统和车辆
JP3965808B2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
CN215097312U (zh) 仪表板杂物盒和车辆
CN218038567U (zh)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CN222651415U (zh) 吸音单元、吸音模组及吸油烟机
CN216269110U (zh) 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329658U (zh) 降噪装置、电机总成以及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