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012390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012390U CN222012390U CN202420072121.6U CN202420072121U CN222012390U CN 222012390 U CN222012390 U CN 222012390U CN 202420072121 U CN202420072121 U CN 202420072121U CN 222012390 U CN222012390 U CN 2220123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separation layer
- chamber
- air conditioner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2 strain hard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空调器油分离器的油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该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换热组件和阻挡件,压缩机包括排气口;油分离器包括:腔体和第一腔室,腔体内限定出容纳间室,腔体开设有与容纳间室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与排气口连通;换热组件与出口连通;第一腔室设置在容纳间室内,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进口连通,第一腔室的至少一侧壁为分离层,分离层用于将进口流入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阻挡件可移动设置在分离层处,用于增大或减小分离层的过流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压缩机不断排出制冷剂气体与润滑油的混和流体。然而,润滑油进入换热器中会增加换热的热阻,影响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压缩机中过量的润滑油被排出,也会造成压缩机内部部件之间润滑不足,磨损增加,影响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目前的空调器通常在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增加油分离器,将润滑油分离出来,回流至压缩机,保证压缩机正常润滑运行,从而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但是,由于压缩机的排气量会随着空调机的不同模式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经过油分离器的气流不稳定,导致油分离器中的油气分离效果差。
因此,如何提高油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用于解决现有的空调器的油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换热组件和阻挡件,压缩机包括排气口;油分离器包括:腔体,腔体内限定出容纳间室,腔体开设有与容纳间室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与排气口连通,换热组件与出口连通。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腔室,第一腔室设置在容纳间室内,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进口连通,第一腔室的至少一侧壁为分离层,分离层用于将进口流入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阻挡件可移动设置在分离层处,用于增大或减小分离层的过流面积。
根据以上的技术手段,在空调器运行的过程中,压缩机不断排出高压制冷剂气体与润滑油的混和流体,油气混合流体由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经过进口进入油分离器的容纳间室内,油气混合流体进入容纳间室后,再流入与进口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中设置的分离层可以将经过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为由润滑油组成的油体和有高压制冷剂组成的气体,油体回流至压缩机,气体由出口排出后流进换热组件,进行下一步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压缩机的排气量会随着空调机的不同模式而发生变化,造成油气混合流体经过油分离器时流速气流不稳定,分离层的分离效果较差,当油气混合流体的流速过快时,阻挡件可以过增大分离层的过流面积,从而降低油气混合流体流过分离层的流速。当油气混合流体的流速过慢时,阻挡件可以过减小分离层的过流面积,从而增加油气混合流体流过分离层的流速,使油气混合流体在经过分离层时的流速一直保持在设计流速的范围内,如此,可以提高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室包括:滑口,滑口将第一通道和容纳间室连通;阻挡件设置在滑口处,且能够在滑口配合,以向第一通道内滑动。
由于阻挡件可以在第一通道内沿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滑动,这样一来,当需要增大分离层的过流面积时,该阻挡件可以朝背离进口的方向滑动,增大第一通道与油气混合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分离层的过流面积,使油气混合流体达到设计流速。当需要减小分离层的过流面积时,阻挡件可以朝靠近进口的方向滑动,减小第一通道与油气混合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分离层的过流面积,使油气混合流体达到最佳流速。
如此,阻挡件可通过控制油气混合流体与分离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油气混合流体经过分离层的流速,提高了分离层的分离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室包括:环状侧壁,环状侧壁环绕形成第一通道、以及位于第一通道相对两侧且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环状侧壁为分离层;第一开口与进口连通;第二开口为滑口。
如此一来,将环状侧壁设置为分离层,可以使油气混合流体与分离层充分接触,使第一腔室内的油气混合流体可以从不同方向流过分离层,提高了分离层的分离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包括:阻挡部,阻挡部包括:环状曲面,环状曲面能够与环状侧壁贴合,以封堵分离层的过流孔。
如此,阻挡部与第一腔室贴合设置,可以使阻挡件在第一通道内沿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滑动,还可以避免第一腔体内的油气混合流体从阻挡部与第一腔室之间的缝隙处流出,造成油气混合流体分离不充分等后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阻挡部传动连接,以驱动阻挡部向第一通道内滑动。
这样一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阻挡部在第一腔体内滑动,方便控制分离层的过流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油分离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以及启停。
如此,当需要增大分离层的过流面积时,控制器可启动驱动件驱动阻挡部朝向背离进口的方向滑动,当需要减小分离层的过流面积时,控制器可启动驱动件驱动阻挡部朝向靠近进口的方向滑动,由此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件的启动以及驱动方向,进而控制分流层的过流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油分离器还包括:气体流速检测装置,气体流速检测装置设置在分离层的出风侧,用于检测气体流速;控制器还与气体流速检测装置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气体流速检测装置检测的气体流速,控制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以增大或减小分离层的过流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气体流速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分离层出风侧的气体流速,由于控制器与气体流速检测装置电连接,如此,气体流速检测装置会将测得的数据(即气体流速值)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的气体流速值超过预设范围值时,可启动驱动件驱动阻挡部朝向背离进口的方向滑动,从而增大分离层的过流面积,进而降低油气混合流体流过分离层的流速,而当检测到气体流速值小于预设范围值时,可启动驱动件驱动阻挡部朝靠近进口的方向滑动,从而减小分离层的过流面积,进而增大油气混合流体流过分离层的流速。
如此,通过气体流速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气体在分离层出风口的流速,使油气混合流体在经过分离层时保持在设计流速内,提高了分离层的分离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进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上方;出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下方。
这样一来,当油气混合流体经过分离层的分离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分离层后逸散在容纳间室内,由于气体温度较低,逸散的气体不断向下流动,将出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下方,不但可以加速气体的排出,还可以避免气体在容纳间室内聚集,造成气体与油体再次混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还包括:回油口;腔体上还开设有与容纳间室连通的出油口,出油口设置在出口的下方,且出油口与回油口连通。
如此,当油气混合流体经过分离层的分离时,油体在经过与分离层的撞击后,由于粘性会附着到分离层上,并逐渐积聚成较大油滴,油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或沿筒体内壁流到油分离器底部,通过出油口经回油口流入压缩机内,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的压缩机和四通阀之间安装有气液分离器和油分离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的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未设有四通阀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油分离器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第一腔室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第一腔室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第一通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第一腔室内部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8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阻挡件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驱动装置设置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器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气体流速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出口第一布置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出口第二布置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出油口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空调器即空气调节器,是一种可以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循环空气等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管式空调器(以下简称空调器100),该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压缩机10和换热组件。
可选的,该压缩机10可以为容积型压缩机,示例性的,该容积型压缩机可以为活塞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和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该压缩机10还可以为速度型压缩机,该速度型压缩机可以为离心式压缩机,该速度型压缩机还可以为轴流式压缩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该换热组件可以包括:四通阀20、室外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以及室内换热器50。
示例性的,参照图1,四通阀20可以具有第一端口A、第二端口B、第三端口C和第四端口D,压缩机10可以具有回气口、回油口和排气口(图中未示出)。其中,回气口用于流回气态冷媒,排气口用于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回油口用于流回润滑油。
压缩机10的回气口可以与四通阀的第一端口A连接,压缩机10的排气口可以与四通阀的第二端口B连接,四通阀的第三端口C可以与室外换热器30的一端连接,该室外换热器3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节流装置40与室内换热器50的一端连接,且室内换热器50的另一端可以与四通阀的第四端口D连接。
其中,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压缩机10、四通阀20和室外换热器30可以是室外机的一部分,对应室内换热器50可以是室内机的一部分。节流装置40可以是毛细管结构,也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结构,该节流装置40可以安装于室外机中,也可以安装于室内机中,还可以在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中安装节流装置40,只需使节流装置40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位于室内换热器50和室外换热器30之间即可。
基于此,在压缩机10的带动下,冷媒能够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循环流动,并产生可逆的相变,且冷媒产生相变的同时能够通过室内换热器释放或者吸收热量。
例如,冷媒在室外机中能够通过室外换热器30与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换热,从而释放热量并加热周围空气(或者吸收热量冷却附近的空气)。冷媒在室内机中能够通过室内换热器50与周围空气换热,从而吸收热量以冷却周围空气(或者释放热量加热附近的空气)。
通过四通阀20的设置,可以使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在热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之间灵活调整,从而使空调器100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
当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或者除湿工况时,以图1中所示的实线箭头为例,可以调节四通阀20以使第二端口B和第三端口C导通,并使第四端口D和第一端口A导通。
如此,通过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冷媒可以由排气口经四通阀20的第二端口B和第三端口C流向室外换热器30,以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0处可以液化并释放热量,以加热室外换热器30附近的空气。
随后,在节流装置40的作用下,经过节流装置40并流入室内换热器50处的液态冷媒压力减小,以使液态冷媒在室内换热器50处可以吸收热量并汽化,从而在室外换热器30和室内换热器50之间进行热量的交换转移并冷却室内换热器50附近的空气。汽化后由室内换热器50流出的冷媒可以依次流经四通阀20的第四端口D和第一端口A,然后气态冷媒通过回气口可以被吸入压缩机10并被压缩,从而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
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工况时,以图1中所示的虚线箭头为例,可以调节四通阀20以使第二端口B和第四端口D导通,并使第三端口C和第一端口A导通。
如此,通过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可以由排气口经四通阀20的第二端口B和第四端口D流向室内换热器50,以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内换热器50处可以液化并释放热量,以加热室内换热器50附近的空气。
随后,在节流装置40的作用下,经过节流装置40并流入室外换热器30处的液态冷媒压力减小,以使液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0处可以吸收热量并汽化,从而在室外换热器30和室内换热器50之间进行热量的交换转移并冷却室外换热器30周围的空气。汽化后的冷媒可以依次流经四通阀20的第三端口C和第一端口A,然后气态冷媒通过回气口可以被吸入压缩机10并被压缩,从而实现冷媒的循环流动。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压缩机和四通阀之间安装有气液分离器和油分离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为了避免由压缩机10的回气口吸入压缩机10的气态冷媒中掺杂有液态冷媒或者杂质,如图2所示,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气液分离器60,气液分离器60可以安装于四通阀20的第一端口A和压缩机10的回气口之间,以使第一端口A可以通过气液分离器60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连接并导通。如此,混合有液态冷媒或者润滑油等杂质的气态冷媒通过气液分离器60流向压缩机10的回气口时,气液分离器60可以分离出非气态的杂质(如液态冷媒、液态润滑油或者其他杂质),以避免上述杂质进入压缩机10内影响压缩机10的稳定运行。
继续参照图2,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油分离器70,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四通阀20的第二端口B之间也可以通过油分离器70连接并导通。如此,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中混合的润滑油在流经油分离器70的过程中可以被分离,从而避免润滑油伴随冷媒在流经室外换热器30和室内换热器50时附着于两者的内壁上,以使室内换热器50和室外换热器30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设置四通阀。图3示出了图1中的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未设有四通阀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以将压缩机10的排气口通过室外换热器30与节流装置40的一端连通,且压缩机10的回气口可以依次通过气液分离器60和室内换热器50连通节流装置40的另一端。如此,冷媒可以在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室内换热器50、气液分离器60和压缩机10之间循环流动,此时,室外换热器30可以用于加热附近的空气,且室内换热器50可以用于冷却附近的空气,以使空调器100以制冷工况或者除湿工况运行(即单冷模式空调)。
在空调器100运行的过程中,压缩机10不断排出制冷剂(也即,冷媒)与润滑油的混和流体。然而,润滑油进入换热器(室外换热器30或室内换热器50)中会增加换热的热阻,影响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此外,压缩机10中过量的润滑油被排出,也会造成压缩机10内部部件之间润滑不足,磨损增加,影响了压缩机1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基于此,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油分离器70包括:腔体71,腔体71内限定出容纳间室711,腔体71开设有与容纳间室711连通的进口712和出口713,进口712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换热组件与出口713连通。示例性的,四通阀20的第一端口A可以与出口713连通。
如图4所示,油分离器70还包括:第一腔室72和阻挡件73。第一腔室72设置在容纳间室711内,第一腔室72内与进口712连通,第一腔室72的至少一侧壁为分离层721,分离层721用于将进口712流入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阻挡件73可移动设置在分离层721处,用于增大或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
根据以上的技术手段,在空调器100运行的过程中,压缩机10不断排出高压制冷剂气体与润滑油的混和流体,油气混合流体由压缩机10排气口排出,经过进口712进入油分离器70的容纳间室711内,油气混合流体进入容纳间室711后,再流入与进口712连通的第一腔室72,第一腔室72中设置的分离层721可以将经过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为由润滑油组成的油体和由高压制冷剂组成的气体,油体回流至压缩机10,气体由出口713排出后流进换热组件,进行下一步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压缩机10的排气量会随着空调机的不同模式而发生变化,造成油气混合流体经过油分离器时流速气流不稳定,分离层721的分离效果较差,当油气混合流体的流速过快时,阻挡件73可以过增大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从而降低油气混合流体流过分离层721的流速;当油气混合流体的流速过慢时,阻挡件73可以过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从而增加油气混合流体流过分离层721的流速,使油气混合流体在经过分离层721时的流速一直保持在设计流速的范围内,如此,可以提高油分离器70的分离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设计中,如图4和图5所示,油分离器70的第一腔室72内内设置有第一通道722,第一通道722与进口712连通,第一腔室72的至少一侧壁为分离层721,分离层721用于将进口712流入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阻挡件73可移动设置在分离层721处,用于增大或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
如此一来,油气混合流体进入与进口712连通的第一通道722后,第一腔室72中设置的分离层721可以将经过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为、由润滑油组成的油体和由高压制冷剂组成的气体,该油体回流至压缩机10,在容纳间室711的气体由出口713排出后流进换热组件,且阻挡件73可以在第一通道722内移动,实现增大或减小分离层721过流面积的目的,使油气混合流体在经过分离层721时的流速一直保持在设计流速的范围内,如此,可以提高油分离器70的分离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73滑动设置在第一通道722内,如图5所示,第一腔室72包括:滑口723,滑口723将第一通道722和容纳间室711连通;阻挡件73设置在滑口723处,且能够在滑口723配合,以向第一通道722内滑动。
这样一来,阻挡件73可以在第一通道722内沿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滑动,当需要增大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时,阻挡件73可以朝背离进口712的方向滑动,增大第一通道722与油气混合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使油气混合流体达到设计流速;当需要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时,阻挡件73可以朝靠近进口712的方向滑动,减小第一通道722与油气混合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使油气混合流体达到设计流速。
如此,阻挡件73可通过控制油气混合流体与分离层721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油气混合流体经过分离层721时的流速,提高了分离层721的分离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与进口712轴线方向垂直,第一通道722一端与进口712连通,第一通道722另一端设置为滑口723,且阻挡件73与滑口723配合设置,阻挡件73可沿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在第一通道722内滑动。
如此一来,当油气混合流体从进口712进入第一通道722后,经过第一腔室72的分离层721分离为气体和油体,气体从出口713排出,油体会附着在分离层721上,附着在分离层721上的油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或沿着腔体71的内壁流到容纳间室711的底部,由于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与进口712的轴线方向垂直,可以加速分离层721上附着的油体滴落到容纳间室711的底部,还可以避免油体长时间附着在分离层721上,影响分离层721的分离效果。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5所示,该滑口723设置在第一腔室72的下侧,即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与进口712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一通道722一端与进口712连通,第一通道722另一端设置为滑口723,滑口723将第一通道722与容纳间室711连通,阻挡件73与滑口723配合设置,且阻挡件73可以沿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在第一通道722内滑动。
如此,当油气混合流体从进口712进入第一通道722后,由于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与进口712的轴线方向平行,油气混合流体沿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快速流动,第一通道72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滑口723配合的阻挡件73,油气混合流体由于阻挡件73的阻挡逸散在第一通道722内,随后油气混合流体可以均匀的经过第一腔室72的分离层721分离为气体和油体,避免油气混合流体集中在分离层721的部分区域经过,造成分离层721的分离效果较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腔室72包括:环状侧壁724,环状侧壁724环绕形成第一通道722、以及位于第一通道722相对两侧且与第一通道722连通的第一开口725和第二开口726,该环状侧壁724即可以为该分离层721;第一开口725与进口712连通;第二开口726即可以为滑口723。
如此一来,当油气混合流体在第一通道722内时,将环状侧壁724设置为分离层721,可以使油气混合流体与分离层721充分接触,使第一腔室72内的油气混合流体可以从不同方向流过分离层721,提高了分离层721的分离效率。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第一腔室内部结构图,图9为图8沿A-A方向的剖面图,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环状侧壁724可以设置为正四边形,即四块侧壁环绕形成第一通道722,且四块侧壁中任意两块相邻侧壁相互连接,环状侧壁724设置为分离层721。
另外,环状侧壁724还可以设置为五边形、六边形或椭圆形等任意形状,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4和图9所示,环状侧壁724可以设置为正四边形,即四块侧壁环绕形成第一通道722,且四块侧壁中任意两块相邻侧壁相互连接,至少一块侧壁设置为分离层721,其余侧壁可以选用为非透气材料,用于阻挡油气混合流体逸散至容纳间室711内。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环状侧壁724的四块侧壁均可以设置为分离层721。该环状侧壁还可以有三块侧壁设置为分离层721,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这样一来,可以根据压缩机10排气量的大小来选择将需要的环状侧壁724设置为分离层721,避免分离层721材料的浪费,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阻挡件73包括:阻挡部731,阻挡部731包括:环状曲面7311,环状曲面7311能够与环状侧壁724贴合,以封堵分离层721的过流孔。
其中,阻挡部731与环状侧壁724配合设置,即阻挡件73可以设置为五边形、六边形或椭圆形等任意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此,阻挡部731与第一腔室72贴合设置,可以使阻挡件73在第一通道722内沿第一通道722的延伸方向滑动,还可以避免第一腔体71内的油气混合流体从阻挡部731与第一腔室72之间的缝隙处流出,造成油气混合流体分离不充分等后果。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阻挡部731内部可以设置为空腔,即阻挡部731的外壁面与第一腔室72贴合设置。
如此,可以减少阻挡部731的用料,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阻挡件73还包括:驱动装置732,驱动装置732与阻挡部731传动连接,以驱动阻挡部731向第一通道722内滑动。
驱动装置732可以设置在容纳间室711内,且驱动装置732一侧与腔体71内壁面连接,驱动装置732的输出轴与阻挡件73连接。
其中,驱动装置732可以为液压气缸、马达或电机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这样一来,驱动装置732可以驱动阻挡部731在第一腔体71内滑动,实现自动化控制阻挡部731,提高了阻挡件73增大或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的便利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油分离器70还包括:控制器80,控制器80与驱动装置732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732的驱动方向以及启停。
如此,当需要增大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时,控制器80可启动驱动件驱动阻挡部731朝向背离进口712的方向滑动,当需要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时,控制器80可启动驱动件驱动阻挡部731朝向靠近进口712的方向滑动,由此实现控制器80对阻挡件73的控制,提高了阻挡件73增大或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的便利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又如图12所示,油分离器70还包括:气体流速检测装置90,气体流速检测装置90设置在分离层721的出风侧,用于检测气体流速;控制器80还与控制器80电连接,控制器80用于根据气体流速检测装置90检测的气体流速,控制驱动装置732的驱动方向,以增大或减小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气体流速检测装置90可以检测分离层721出风侧的气体流速,当检测到气体流速超过设计流速的范围时,气体流速检测装置90会将测得的数据反馈至控制器80,控制器80可启动驱动件驱动阻挡部731朝向背离进口712的方向滑动,从而增大分离层721的过流面积,进而降低油气混合流体流过分离层721的流速,当检测到气体流速小于设计流速的范围时,与上述同理,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如此,通过气体流速检测装置90实时监测气体在分离层721出风口的流速,使油气混合流体在经过分离层721时保持设计流速,提高了分离层721的分离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4和图13所示,气体流速检测装置90还可以包括气体流速感应器91和数据处理器92,气体流速感应器91和数据处理器92电连接,腔体71上开设有通孔,气体流速感应器91可以通过通孔进入容纳间室711内,且气体流速感应器91在容纳间室711内位于分离层721的出风侧,用于检测分离层721出风侧的气体流速,数据处理器92可以设置在腔体71外侧,用于处理气体流速感应器91检测到的流速数据,且数据处理器92与控制器80电连接,数据处理器92可将处理后的流速数据反馈至控制器80。
可以理解的是,将数据处理器92设置在腔体71外侧,可以避免数据处理器92受到油气混合流体的影响,提高气体流速检测装置9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进口712设置在第一腔室72的上方;出口713设置在第一腔室72的下方。
这样一来,当油气混合流体经过分离层721的分离后,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分离层721后逸散在容纳间室711内,由于气体温度较低,逸散的气体不断向下流动,将出口713设置在第一腔室72的下方,不但可以加速气体的排出,还可以避免气体在容纳间室711内聚集,造成气体与油体再次混合。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15所示,出口713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72下方腔体71的侧壁上,且出口713的底部高于腔体71的底壁。
如此,当油气混合流体经过分离层721的分离后,气体可以通过出口713排出容纳间室711,附着在分离层721上的油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在腔体71的底壁上,出口713的底部高于腔体71的底壁,可以避免滴落在底壁上的油体从出口713流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6所示,压缩机10还包括:回油口;腔体71上还开设有与容纳间室711连通的出油口714,出油口714设置在出口713的下方,且出油口714与回油口连通。
其中,出油口714可以设置在腔体71的侧壁或底壁上,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此,当油气混合流体经过分离层721的分离时,油体在经过与分离层721的撞击后,由于粘性会附着到分离层721上,并逐渐积聚成较大油滴,油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或沿筒体内壁流到油分离器70底部,通过出油口714经回油口流入压缩机10内,保证压缩机10的正常运行。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包括:排气口;
油分离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限定出容纳间室,所述腔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间室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换热组件,与所述出口连通;
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
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容纳间室内,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至少一侧壁为分离层,所述分离层用于将所述进口流入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
阻挡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分离层处,用于增大或减小所述分离层的过流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包括:
滑口,所述滑口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容纳间室连通;
所述阻挡件设置在所述滑口处,且能够与所述滑口配合,以向所述第一通道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包括:
环状侧壁,所述环状侧壁环绕形成所述第一通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环状侧壁为所述分离层;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滑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
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包括:环状曲面,所述环状曲面能够与所述环状侧壁贴合,以封堵所述分离层的过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还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阻挡部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阻挡部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以及启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
气体流速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流速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分离层的出风侧,用于检测气体流速;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气体流速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气体流速检测装置检测的气体流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以增大或减小所述分离层的过流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回油口;
所述腔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间室连通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出口的下方,且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限定出容纳间室,所述腔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间室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换热组件,与所述出口连通;
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
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容纳间室内,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至少一侧壁为分离层,所述分离层用于将所述进口流入的油气混合流体分离;
阻挡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分离层处,用于增大或减小所述分离层的过流面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72121.6U CN222012390U (zh) | 2024-01-11 | 2024-01-11 | 一种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72121.6U CN222012390U (zh) | 2024-01-11 | 2024-01-11 | 一种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012390U true CN222012390U (zh) | 2024-11-15 |
Family
ID=9342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072121.6U Active CN222012390U (zh) | 2024-01-11 | 2024-01-11 | 一种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012390U (zh) |
-
2024
- 2024-01-11 CN CN202420072121.6U patent/CN2220123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12075B1 (en) | Refrigeration device | |
CN109631380B (zh) | 空调室外机组及空调器 | |
CN112797493A (zh) |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080034550A (ko) | 수냉식 공기조화기 | |
CN105627612B (zh) | 室外机冷媒管路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 | |
CN104613668A (zh) |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597582U (zh) | 房间温度调节装置 | |
CN103925655B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
CN205641301U (zh) | 一种热泵型空调系统 | |
CN105674434A (zh) |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 |
CN112963332B (zh) | 一种空压机的润滑油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2012390U (zh) | 一种空调器 | |
EP1666813A1 (en) |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to distribute oil uniformly | |
CN109163479A (zh) | 一种自动回油燃气热泵系统 | |
EP2908062B1 (en)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KR101526339B1 (ko) | 수냉식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215930208U (zh) | 辅热式冷水机 | |
CN216924598U (zh) | 可调节式蒸发冷却器结构和空调机组 | |
CN210118909U (zh) | 空气处理设备 | |
CN117469849A (zh) | 冷凝器及空调设备 | |
CN219014685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11076438B (zh) | 一种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827275B (zh) | 空气处理设备 | |
CN219640371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7178216U (zh) | 油槽系统、压缩机系统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