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2010547U -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010547U
CN222010547U CN202420756035.7U CN202420756035U CN222010547U CN 222010547 U CN222010547 U CN 222010547U CN 202420756035 U CN202420756035 U CN 202420756035U CN 222010547 U CN222010547 U CN 222010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olute
heat pump
air outle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7560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Bangd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angd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angd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angd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7560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010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010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010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包括导流罩、离心风机、蜗面板及安装板;导流罩的进风口与蒸发器边缘密封连接;导流罩的出风口与离心风机的前盘间隙配合;离心风机通过电机连接;电机通过与电机安装架与竖直设置的安装板固定连接;蜗面板分别与导流罩、安装板密封连接或过渡配合,以围合成容纳离心风机的蜗腔;蜗面板设置有第一蜗舌及第二蜗舌将蜗腔分割出第一出风道及第二出风道。如此设置,当应用于空气源热泵机组时,能够将传统的背进前出的出风方式改变为背进侧出或背进下出,从而在保障出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热泵机组对安装环境中前后空间尺寸的要求,提高热泵机组对狭窄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源热泵或空调主机采用后进风前出风的方式对换热器进行换热,该种方式为了保障机组能够正常运行,在进行安装时均需要机组前后有足够的空间使机组进出风顺畅以保障出风量,不能满足狭窄空间的安装需求,尤其是小于机组整体长度的狭窄空间,导致传统空气源热泵或空调主机的安装位置受限。此外,部分安装场景为了整体美观还需要将空气源热泵或空调主机隐藏安装,传统空气源热泵或空调主机同样不容易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提供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应用于空气源热泵或空调主机时能够在满足出风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对安装空间的要求,提高空气源热泵或空调主机在不同安装场景的适应性。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使用该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的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包括导流罩、离心风机、蜗面板及安装板;所述导流罩的进风口呈矩形,以便于与蒸发器的边缘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导流罩的出风口为圆形,且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前盘间隙配合;所述离心风机通过电机与电机安装架连接;所述电机安装架与竖直设置的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用于与热泵机组主体架构固定连接;所述蜗面板分别与所述导流罩、所述安装板密封连接或过渡配合安装,以使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导流罩、所述安装板之间围合成容纳所述离心风机的蜗腔;所述蜗面板设置有第一蜗舌及第二蜗舌,在所述第一蜗舌迎风面与所述第二蜗舌背风面之间,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导流罩、所述安装板之间围合成与所述蜗腔连通的第一出风道,在所述第二蜗舌迎风面与所述蜗面板之间,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导流罩、所述安装板之间围合成与所述蜗腔连通的第二出风道,即所述第一蜗舌与所述第二蜗舌将所述蜗腔分割出第一出风道及第二出风道。如此设置,当应用于空气源热泵机组时,能够将传统的背进前出的出风方式改变为背进侧出或背进下出,从而在保障出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热泵机组对安装环境中前后空间尺寸的要求,提高热泵机组对狭窄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面板还包括第一风口固定板、第二风口固定板、第一柔性连接板及第二柔性连接板;所述第二蜗舌的背风板通过所述第一柔性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风口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蜗舌的迎风板通过所述第二柔性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风口固定板连接;所述导流罩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安装板开设有若干档位孔槽,且若干所述档位孔槽的高度和/或水平位置不同;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蜗舌高度和/或迎风角度的调节杠,所述调节杠穿过所述档位孔槽及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限位孔密封连接,或者过渡配合连接;所述调节杠设置在所述第二蜗舌的外侧,通过与不同位置的所述档位孔槽配合,调节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离心风机之间的距离和/或迎风角度。如此设置,能够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离心风机之间的距离和/或迎风角度,改变所述第二出风道的出风量,进而改变所述第一出风道的出风量,起到调节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之间出风量分配的作用。同时,还能通过蜗舌高度/迎风角度的调节,有效改善风机在不同运转速度下的噪音问题。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迎风板是指蜗舌迎向所述离心风机旋转方向的一侧面板;所述背风板则是指蜗舌非迎向所述离心风机旋转方向的一侧面板,迎风板和背风板连接构成蜗舌;所述迎风面是指迎风板面向所述蜗腔的一面,背风面是指背风板面向所述蜗腔的一面;迎风角度是指蜗舌迎风面与离心风机在蜗舌处的切线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档位孔槽整体呈阶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档位孔槽整体呈阶“V”字形,即从左至右向下的阶梯形档位孔槽与向上的档位孔槽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还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穿过离心风机所用电机的电源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柔性连接板为橡胶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蜗舌外侧还设置有蜗舌角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蜗舌的弯折角度;所述蜗舌角固定板设置有通孔用于穿过所述调节杠。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蜗舌的弯折角度是指蜗舌迎风板与背风板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采用蜗舌角固定板来提高第二蜗舌的刚度,能够降低制作第二蜗舌的钣金的厚度,以节省用料,节约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或第二出风道内设置有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穿过所述蜗面板并与所述蜗面板密封连接或过渡配合连接;
所述散热片用于连接热泵机组中的发热部件对其散热,及梳理出风道内的风场,减小出风道内空气流动时产生的涡流,进而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蜗舌的迎风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二蜗舌的背风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还设置有集流器;所述集流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前盘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器为平滑的曲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舌为平舌;所述第二蜗舌为深舌。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离心风机的出风噪音。扩宽本申请风机组件离心风机的低噪音转速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导流罩之间,及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形状与所述蜗面板的边缘形状相对应;所述密封件的材质为橡胶、塑料、毛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面板及所述导流罩为钣金弯折而成。
上述提供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当应用于空气源热泵机组时,能够将传统的背进前出的出风方式改变为背进侧出或背进下出,从而在保障出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热泵机组对安装环境中前后空间尺寸的要求,提高热泵机组对狭窄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一种双出风空气源热泵,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架、第一出风格栅及第二出风格栅;
所述支撑架设置于热泵的侧面与热泵壳体固定连接,以支撑和固定热泵壳体;所述第一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出风道连通,以起到防尘防雨及排出所述第一出风道内空气的作用;所述第二出风格栅设置于热泵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出风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外侧且与热泵壳体卡扣连接,以便于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格栅及第二出风格栅与热泵壳体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为设置有若干出风孔格的板材,整体呈多孔格的板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道的上侧,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电器盒内的发热电子元器件贴合连接,以对发热电子元器件散热。
上述提供的空气源热泵,能够将传统的背进前出的出风方式改变为背进侧出或背进下出,从而在保障出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热泵机组对安装环境中前后空间尺寸的要求,提高热泵机组对狭窄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主机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主机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源热泵主机面板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罩与离心风机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罩与离心风机间隙配合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集流器的导流罩与离心风机间隙配合组装后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导流罩;110.出风口;120.限位孔;130.集流器;
200.离心风机;210.电机安装架;300.蜗面板;310.第一蜗舌;320.第二蜗舌;331.第一风口固定板;332.第二风口固定板;341.第一柔性连接板;342.第二柔性连接板;350.蜗舌角固定板;360.调节杠;400.散热片;510.支撑架;520.第一出风格栅;530.第二出风格栅;600.安装板;610.档位孔槽;620.过线孔;700.面板;80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文件中,下面讨论的图1-6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的各种实施例只用于说明,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参考附图,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免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的主题。而且,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定义。因此,所述术语可能会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向或用法而不同。因此,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必须基于本文中所作的描述来理解。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如图1图2所示,包括导流罩100、离心风机200、蜗面板300及安装板600。导流罩100的进风口呈矩形,以便于与蒸发器800的边缘形成密封连接。如图4图5所示,导流罩100的出风口110为圆形,且与离心风机200的前盘间隙配合。如图1图3所示,离心风机200通过电机与电机安装架210连接。电机安装架210与竖直设置的安装板600固定连接,安装板600用于与热泵机组主体架构固定连接。如图1图2所示,蜗面板300分别与导流罩100、安装板600密封连接或过渡配合安装,以使蜗面板300与导流罩100、安装板600之间围合成容纳离心风机200的蜗腔。蜗面板300设置有第一蜗舌310及第二蜗舌320,在第一蜗舌310迎风面与第二蜗舌320背风面之间,蜗面板300与导流罩100、安装板600之间围合成与蜗腔连通的第一出风道,在第二蜗舌320迎风面与蜗面板300之间,蜗面板300与导流罩100、安装板600之间围合成与蜗腔连通的第二出风道,即第一蜗舌310与第二蜗舌320将蜗腔分割出第一出风道及第二出风道。如此设置,当应用于空气源热泵机组时,能够将传统的背进前出的出风方式改变为背进侧出或背进下出,从而在保障出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热泵机组对安装环境中前后空间尺寸的要求,提高热泵机组对狭窄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蜗面板300还包括第一风口固定板331、第二风口固定板332、第一柔性连接板341及第二柔性连接板342。第二蜗舌320的背风板通过第一柔性连接板341与第一风口固定板331连接,第二蜗舌320的迎风板通过第二柔性连接板342与第二风口固定板332连接。如图4所示,导流罩100开设有限位孔120。如图3所示,安装板600开设有若干档位孔槽610,且若干档位孔槽610的高度和/或水平位置不同。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二蜗舌320高度和/或迎风角度的调节杠360,调节杠360穿过档位孔槽610及限位孔120,并与限位孔120密封连接,或者过渡配合连接。调节杠360设置在第二蜗舌320的外侧,通过与不同位置的档位孔槽610配合,调节第二蜗舌320与离心风机200之间的距离和/或迎风角度。如此设置,能够通过调节第二蜗舌320与离心风机200之间的距离和/或迎风角度,改变第二出风道的出风量,进而改变第一出风道的出风量,起到调节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之间出风量分配的作用。同时,还能通过蜗舌高度/迎风角度的调节,有效改善风机在不同运转速度下的噪音问题。在该实施例中,迎风板是指蜗舌迎向离心风机200旋转方向的一侧面板700。背风板则是指蜗舌非迎向离心风机200旋转方向的一侧面板700,迎风板和背风板连接构成蜗舌。迎风面是指迎风板面向蜗腔的一面,背风面是指背风板面向蜗腔的一面。迎风角度是指蜗舌迎风面与离心风机200在蜗舌处的切线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档位孔槽610整体呈阶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档位孔槽610整体呈阶“V”字形(图中未画出),即从左至右向下的阶梯形档位孔槽610与向上的档位孔槽610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板600还开设有过线孔620,过线孔620用于穿过离心风机200所用电机的电源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柔性连接板341和第二柔性连接板342为橡胶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二蜗舌320外侧还设置有蜗舌角固定板350,用于固定第二蜗舌320的弯折角度。蜗舌角固定板350设置有通孔用于穿过调节杠360。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蜗舌320的弯折角度是指蜗舌迎风板与背风板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采用蜗舌角固定板350来提高第二蜗舌320的刚度,能够降低制作第二蜗舌320的钣金的厚度,以节省用料,节约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出风道和/或第二出风道内设置有散热片400。
散热片400穿过蜗面板300并与蜗面板300密封连接或过渡配合连接。
散热片400用于连接热泵机组中的发热部件对其散热,及梳理出风道内的风场,减小出风道内空气流动时产生的涡流,进而降低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散热片400设置在第一蜗舌310的迎风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400设置在第二蜗舌320的背风板上(图中未画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流罩100还设置有集流器130。集流器130的出风口110与离心风机200的前盘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集流器130为平滑的曲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蜗舌310为平舌。第二蜗舌320为深舌。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离心风机200的出风噪音。扩宽本申请风机组件离心风机200的低噪音转速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蜗面板300与导流罩100之间,及蜗面板300与安装板60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图中未画出)。密封件的形状与蜗面板300的边缘形状相对应。密封件的材质为橡胶、塑料、毛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蜗面板300及导流罩100为钣金弯折而成。
上述提供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当应用于空气源热泵机组时,能够将传统的背进前出的出风方式改变为背进侧出或背进下出,从而在保障出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热泵机组对安装环境中前后空间尺寸的要求,提高热泵机组对狭窄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一种双出风空气源热泵,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还包括支撑架510、第一出风格栅520及第二出风格栅530。
支撑架510设置于热泵的侧面与热泵壳体固定连接,以支撑和固定热泵壳体。第一出风格栅520设置于支撑架510的外侧与第一出风道连通,以起到防尘防雨及排出第一出风道内空气的作用。第二出风格栅530设置于热泵的底面与第二出风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面板700。面板700设置于安装板600的外侧且与热泵壳体卡扣连接,以便于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格栅520及第二出风格栅530与热泵壳体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510为设置有若干出风孔格的板材,整体呈多孔格的板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电器盒,电器盒设置在第一出风道的上侧,散热片400与电器盒内的发热电子元器件贴合连接,以对发热电子元器件散热。
上述提供的空气源热泵,能够将传统的背进前出的出风方式改变为背进侧出或背进下出,从而在保障出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热泵机组对安装环境中前后空间尺寸的要求,提高热泵机组对狭窄安装环境的适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罩、离心风机、蜗面板及安装板;
所述导流罩的进风口呈矩形,以便于与蒸发器的边缘形成密封连接;
所述导流罩的出风口为圆形,且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前盘间隙配合;
所述离心风机通过电机与电机安装架连接;
所述电机安装架与竖直设置的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用于与热泵机组主体架构固定连接;
所述蜗面板分别与所述导流罩、所述安装板密封连接或过渡配合安装,以使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导流罩、所述安装板之间围合成容纳所述离心风机的蜗腔;
所述蜗面板设置有第一蜗舌及第二蜗舌,在所述第一蜗舌迎风面与所述第二蜗舌背风面之间,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导流罩、所述安装板之间围合成与所述蜗腔连通的第一出风道,在所述第二蜗舌迎风面与所述蜗面板之间,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导流罩、所述安装板之间围合成与所述蜗腔连通的第二出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面板还包括第一风口固定板、第二风口固定板、第一柔性连接板及第二柔性连接板;
所述第二蜗舌的背风板通过所述第一柔性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风口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蜗舌的迎风板通过所述第二柔性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风口固定板连接;
所述导流罩开设有限位孔;
所述安装板开设有若干档位孔槽,且若干所述档位孔槽的高度和/或水平位置不同;
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蜗舌高度和/或迎风角度的调节杠,所述调节杠穿过所述档位孔槽及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限位孔密封连接,或者过渡配合连接;
所述调节杠设置在所述第二蜗舌的外侧,通过与不同位置的所述档位孔槽配合,调节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离心风机之间的距离和/或迎风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蜗舌外侧还设置有蜗舌角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蜗舌的弯折角度;
所述蜗舌角固定板设置有通孔用于穿过所述调节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或第二出风道内设置有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穿过所述蜗面板并与所述蜗面板密封连接或过渡配合连接;
所述散热片用于连接热泵机组中的发热部件对其散热,及梳理出风道内的风场,减小出风道内空气流动时产生的涡流,进而降低噪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罩还设置有集流器;
所述集流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前盘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蜗舌为平舌;
所述第二蜗舌为深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导流罩之间,及所述蜗面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的形状与所述蜗面板的边缘形状相对应;
所述密封件的材质为橡胶、塑料、毛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一种双出风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出风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架、第一出风格栅及第二出风格栅;
所述支撑架设置于热泵的侧面与热泵壳体固定连接,以支撑和固定热泵壳体;
所述第一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出风道连通,以起到防尘防雨及排出所述第一出风道内空气的作用;
所述第二出风格栅设置于热泵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出风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出风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面板;
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外侧且与热泵壳体卡扣连接,以便于拆卸。
CN202420756035.7U 2024-04-11 2024-04-11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Active CN222010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756035.7U CN222010547U (zh) 2024-04-11 2024-04-11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756035.7U CN222010547U (zh) 2024-04-11 2024-04-11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010547U true CN222010547U (zh) 2024-11-15

Family

ID=93426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756035.7U Active CN222010547U (zh) 2024-04-11 2024-04-11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010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38925C2 (ru) Внутренний блок кондиционера воздуха
CN100410589C (zh) 空调室外机
CN222010547U (zh) 一种双出风热泵风机组件及双出风空气源热泵
WO2023207289A1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的室外机壳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17876206U (zh) 除湿机
WO2024041055A1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113007885A (zh) 空调器
CN110906525A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CN217685731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室外鞍桥壳安装结构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13872910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0864590U (zh) 一种辅助散热式一体机
CN213810895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220029U (zh) 一种基于空调一体机的导风结构及其空调一体机
CN215372702U (zh) 空调器
CN115789873A (zh) 空调器
CN221299541U (zh) 一种拼接式吹风模组
CN221222864U (zh) 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20669585U (zh) 空调器
CN222378261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850272U (zh) 一种安全的食品加工机
CN222617078U (zh) 一种空调外机电控装置散热结构
CN221403367U (zh) 一种新型换气模组
CN221403366U (zh) 一种线性吊顶电器
CN21955066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2378225U (zh) 室内机及暖通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