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994355U -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994355U
CN221994355U CN202323558972.6U CN202323558972U CN221994355U CN 221994355 U CN221994355 U CN 221994355U CN 202323558972 U CN202323558972 U CN 202323558972U CN 221994355 U CN221994355 U CN 221994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ear side
retaining plate
front sid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5589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ad Electric Jiangy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ad Electric Jiangy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ad Electric Jiangy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ad Electric Jiangy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5589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994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994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994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的触头盒,每组触头盒均包括基座、两个动触头座和分别位于基座的四角处静触头、接线装置,两个动触头座分别位于基座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和内部右侧中间位置,基座的横截面呈方形,基座的四角处均设有倒角,每个倒角远离基座横向对称线的一侧均开设有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缺口;每个接线装置均包括弹片和两个抵块,每个弹片分别与两个抵块相抵,每个弹片均与其对应的静触头相抵。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多个转换开关并排安装空间不足的情况下的接线问题,也能使同层点外部连线转换为内部连线,具有提高连线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申请号为“2023222780363”的中国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转换开关的快速接线结构,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的触头盒,每组触头盒均包括基座和两组沿基座的纵向对称线左右对称放置的静触头、动触头座、接线装置,每组接线装置均包括两个弹片和四个抵块,两个弹片、四个抵块和两组静触头均沿基座的横向对称线对称放置,每个弹片分别与两个抵块相抵,每个弹片均与一组静触头相抵。
但是,多个转换开关并排进行安装接线时,每个转换开关的线都需要经过该转换开关的两侧进行布线,线会阻挡螺丝刀按动抵块工作,操作人员不方便推动抵块,而且,在转换开关的使用中,通常电流的大小均是固定的,转换开关进行切换后,另一侧的电路即是断开的,有时为了使部分两侧的电路相连通,经常在外部使用连接线连接,但是,在外侧接线路时,使得线路增加,变的更加复杂,并且,多个转换开关并排进线接线时,每个开关侧边距离有限,螺丝刀无法进入侧边锁紧螺丝,压住导线线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用于解决多个转换开关并排安装空间不足的情况下的接线问题,也能使同层点外部连线转换为内部连线,具有方便连线、使外面的线路连接变为内部连接、提高连线的美观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的触头盒、位于最上方触头盒顶部的面板、穿插在面板和若干触头盒内部的转轴、固定位于转轴顶部的手柄,每组所述触头盒均包括基座、两个动触头座和分别位于基座的四角处的静触头、接线装置,两个所述动触头座分别位于基座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和内部右侧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基座的四角处均设有倒角,每个所述倒角远离基座横向对称线的一侧均开设有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缺口;
每个所述接线装置均包括弹片和两个抵块,每个所述弹片分别与两个抵块相抵,每个所述弹片均与其对应的静触头相抵;
每个所述倒角处开设有两个插槽,每个所述插槽内均插接有两个抵块,每个所述直角三角形的缺口处均开设有两个第一穿孔,每个所述弹片与静触头相抵处均位于其对应的两个第一穿孔处。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的:所述位于左前侧的弹片的横截面均呈“Ω”形,该弹片呈倾斜放置,且该弹片的开口处面向右前方,该弹片的前侧与后侧均向右前方设有折弯边,该弹片的左侧后中间位置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贯穿弹片的前侧以及后侧三分之一,所述穿槽将弹片的前侧以及后侧三分之一分为上端与下端两部分,该弹片的前侧的左侧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抵块相抵。
优选的:每个所述抵块均为方形块体,每个所述抵块与弹片的相抵处均设有倒直角,每个所述抵块的倒直角处均设有第一倒圆角,每个所述弹片与两个抵块相抵处均向弹片内侧折有半圆形弧,每个所述抵块的第一倒圆角处均位于其对应的弹片的半圆形弧内,每个所述抵块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设有挡块,每个所述挡块均与抵块一体成型,每个所述挡块位于弹片处均设有与第一倒圆角同圆心的第二倒圆角。
优选的:每个所述抵块远离弹片且靠近基座缺口处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每个所述抵块的第一卡槽的台阶处与基座相抵,每个所述抵块远离弹片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卡槽;
每个所述抵块远离弹片与第一卡槽的一侧均固定设有滑块,每个所述插槽内均设有滑槽,每个所述滑块均位于其对应的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位于基座前侧左侧的静触头包括第一抵板,所述第一抵板呈竖直纵向放置,所述第一抵板用于与动触头座相抵,所述第一抵板的前侧部向右设有第二抵板,所述第二抵板的前侧部与其对应的弹片的后侧的折弯边相抵,所述第二抵板的右侧部向前设有第三抵板,所述第三抵板的前侧部向左前方设有第四抵板,所述第三抵板与第四抵板所形成的夹角为117°,所述第四抵板的左后侧与其对应的弹片的前侧的折弯边相抵。
优选的:位于前侧的两个静触头之间、后侧的两个静触头之间均设有导片,所述前侧的导片与后侧的导片沿基座的横向中心轴线镜像对称放置,所述位于后侧的导片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后侧的导片的左侧与左后侧的静触头的第三抵板的右侧部相抵,所述后侧的导片的右侧与右后侧的静触头的第三抵板的左侧部相抵。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内部前侧与内部后侧均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位于前侧的第三卡槽的前侧和位于后侧的第三卡槽的后侧均开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导片与凹槽位置相对应处均向凹槽内部折有半圆形凸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基座的四角处均设有倒角,每个倒角远离基座横向对称线的一侧均开设有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缺口的设置,能够起到方便通过侧边插入连接线,以及通过侧边按下抵块的效果;
2.通过两个导片的设置,能够起到使外面的线路连接变为内部连接,方便连线的效果。
3.通过基座的四角处均设有倒角,每个倒角远离基座横向对称线的一侧均开设有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缺口的设置,多个转换开关并排进线接线时,通过侧边插入连接线,解决开关之间侧边距离有限导致螺丝刀无法进入侧边锁紧螺丝压住导线线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触头盒的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单个触头盒的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触头盒去除两个导片后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左前方的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左前方的抵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左前方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触头盒;2、静触头;3、接线装置;4、导片;5、面板;6、转轴;7、手柄;111、基座;112、动触头座;113、倒角;114、缺口;115、第三卡槽;116、凹槽;211、第一抵板;212、第二抵板;213、第三抵板;214、第四抵板;311、弹片;312、抵块;313、折弯边;314、倒直角;315、第一倒圆角;316、半圆形弧;317、挡块;319、第二倒圆角;320、第一卡槽;321、第二卡槽;322、滑块;411、半圆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如图1-7所示,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的触头盒1,位于最上方触头盒1顶部的面板5、穿插在面板5和若干触头盒1内部的转轴6、固定位于转轴6顶部的手柄7,每组触头盒1均包括基座111、两个动触头座112和分别位于基座111的四角处静触头2、接线装置3,两个动触头座112分别位于基座111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和内部右侧中间位置。
基座111的横截面呈方形,基座111的四角处均设有倒角113,每个倒角113远离基座111横向对称线的一侧均开设有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缺口114,每个倒角113处开设有两个插槽,每个直角三角形的缺口114处均开设有两个第一穿孔。
每个接线装置3均包括弹片311和两个抵块312,每个插槽内均插接有两个抵块312,每个弹片311分别与两个抵块312相抵,每个弹片311均与其对应的静触头2相抵,每个弹片311与静触头2相抵处均位于其对应的两个第一穿孔处,两个第一穿孔内插接有连接线,连接线位于其对应的弹片311与静触头2之间。
其中,四个接线装置3分别沿基座111的横向的中心对称线与纵向的中心对称线镜像对称放置。
位于左前侧的弹片311的横截面均呈“Ω”形,该弹片311呈倾斜放置,且该弹片311的开口处面向右前方,该弹片311的前侧与后侧均向右前方设有折弯边313,该弹片311的左侧后中间位置开设有穿槽,穿槽贯穿弹片311的前侧以及后侧三分之一,穿槽将弹片311的前侧以及后侧三分之一分为上端与下端两部分,该弹片311的前侧的左侧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抵块312相抵。
每个抵块312均为方形块体,每个抵块312与弹片311的相抵处均设有倒直角314,每个抵块312的倒直角314处均设有第一倒圆角315,每个弹片311与两个抵块312相抵处均向弹片311内侧折有半圆形弧316,每个抵块312的第一倒圆角315处均位于其对应的弹片311的半圆形弧316内,每个抵块312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设有挡块317,每个挡块317均与抵块312一体成型,每个挡块317位于弹片311处均设有与第一倒圆角315同圆心的第二倒圆角319。每个抵块312远离弹片311且靠近基座111缺口114处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320,每个抵块312的第一卡槽320的台阶处与基座111相抵,每个抵块312远离弹片311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卡槽321;每个抵块312远离弹片311与第一卡槽320的一侧均固定设有滑块322,每个插槽内均设有滑槽,每个滑块322均位于其对应的滑槽内。
位于基座111前侧左侧的静触头2包括第一抵板211,第一抵板211呈竖直纵向放置,第一抵板211用于与动触头座112相抵,第一抵板211的前侧部向右设有第二抵板212,第二抵板212的前侧部与其对应的弹片311的后侧的折弯边313相抵,第二抵板212的右侧部向前设有第三抵板213,第三抵板213的前侧部向左前方设有第四抵板214,第三抵板213与第四抵板214所形成的夹角为117°,第四抵板214的左后侧与其对应的弹片311的前侧的折弯边313相抵。
位于前侧的两个静触头2之间、后侧的两个静触头2之间均设有导片4,前侧的导片4与后侧的导片4沿基座111的横向中心轴线镜像对称放置,位于后侧的导片4的横截面呈“U”形,后侧的导片4的左侧与左后侧的静触头2的第三抵板213的右侧部相抵,后侧的导片4的右侧与右后侧的静触头2的第三抵板213的左侧部相抵。基座111的内部前侧与内部后侧均开设有第三卡槽115,位于前侧的第三卡槽115的前侧和位于后侧的第三卡槽115的后侧均开设有凹槽116,每个导片4与凹槽116位置相对应处均向凹槽116内部折有半圆形凸起411。
具体实施过程:
步骤一:将连接线通过第一穿孔插入,连接线将其对应的弹片311的折弯边313顶起,折弯边313产生形变,当连接线插入第一穿孔内后,此时,弹片311的折弯边313反弹时的作用力将连接线压紧,此时,连接线被其对应的弹片311的折弯边313压至静触头2的第四抵板214处;
步骤二:工作时,需要再外部连线,使两侧的电路相连通,此时第三卡槽115内插入导片4,通过导片4的设置,使外面的线路连接变为内部连接,方便连线;
步骤三:需要拔出电线时,通过抵块312的第一卡槽320,将抵块312向基座111内推动,此时抵块312的第一倒圆角315处于其对应的弹片311的半圆形弧316处产生滑动,该弹片311产生弹性形变,此时,抽出电线,同时,取消抵住抵块312的力,该弹片311的折弯边313与其对应的静触头2的第四抵板214相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的触头盒(1)、位于最上方触头盒(1)顶部的面板(5)、穿插在面板(5)和若干触头盒(1)内部的转轴(6)、固定位于转轴(6)顶部的手柄(7),每组所述触头盒(1)均包括基座(111)、两个动触头座(112)和分别位于基座(111)的四角处的静触头(2)、接线装置(3),两个所述动触头座(112)分别位于基座(111)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和内部右侧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11)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基座(111)的四角处均设有倒角(113),每个所述倒角(113)远离基座(111)横向对称线的一侧均开设有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缺口(114);
每个所述接线装置(3)均包括弹片(311)和两个抵块(312),每个所述弹片(311)分别与两个抵块(312)相抵,每个所述弹片(311)均与其对应的静触头(2)相抵;
每个所述倒角(113)处开设有两个插槽,每个所述插槽内均插接有两个抵块(312),每个所述直角三角形的缺口(114)处均开设有两个第一穿孔,每个所述弹片(311)与静触头(2)相抵处均位于其对应的两个第一穿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前侧的弹片(311)的横截面均呈“Ω”形,该弹片(311)呈倾斜放置,且该弹片(311)的开口处面向右前方,该弹片(311)的前侧与后侧均向右前方设有折弯边(313),该弹片(311)的左侧后中间位置开设有穿槽,所述穿槽贯穿弹片(311)的前侧以及后侧三分之一,所述穿槽将弹片(311)的前侧以及后侧三分之一分为上端与下端两部分,该弹片(311)的前侧的左侧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抵块(312)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抵块(312)均为方形块体,每个所述抵块(312)与弹片(311)的相抵处均设有倒直角(314),每个所述抵块(312)的倒直角(314)处均设有第一倒圆角(315),每个所述弹片(311)与两个抵块(312)相抵处均向弹片(311)内侧折有半圆形弧(316),每个所述抵块(312)的第一倒圆角(315)处均位于其对应的弹片(311)的半圆形弧(316)内,每个所述抵块(312)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设有挡块(317),每个所述挡块(317)均与抵块(312)一体成型,每个所述挡块(317)位于弹片(311)处均设有与第一倒圆角(315)同圆心的第二倒圆角(3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抵块(312)远离弹片(311)且靠近基座(111)缺口处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320),每个所述抵块(312)的第一卡槽(320)的台阶处与基座(111)相抵,每个所述抵块(312)远离弹片(311)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卡槽(321);
每个所述抵块(312)远离弹片(311)与第一卡槽(320)的一侧均固定设有滑块(322),每个所述插槽内均设有滑槽,每个所述滑块(322)均位于其对应的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基座(111)前侧左侧的静触头(2)包括第一抵板(211),所述第一抵板(211)呈竖直纵向放置,所述第一抵板(211)用于与动触头座(112)相抵,所述第一抵板(211)的前侧部向右设有第二抵板(212),所述第二抵板(212)的前侧部与其对应的弹片(311)的后侧的折弯边(313)相抵,所述第二抵板(212)的右侧部向前设有第三抵板(213),所述第三抵板(213)的前侧部向左前方设有第四抵板(214),所述第三抵板(213)与第四抵板(214)所形成的夹角为117°,所述第四抵板(214)的左后侧与其对应的弹片(311)的前侧的折弯边(313)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位于前侧的两个静触头(2)之间、后侧的两个静触头(2)之间均设有导片(4),前侧的导片(4)与后侧的导片(4)沿基座(111)的横向中心轴线镜像对称放置,位于后侧的导片(4)的横截面呈“U”形,后侧的导片(4)的左侧与左后侧的静触头(2)的第三抵板(213)的右侧部相抵,后侧的导片(4)的右侧与右后侧的静触头(2)的第三抵板(213)的左侧部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1)的内部前侧与内部后侧均开设有第三卡槽(115),所述位于前侧的第三卡槽(115)的前侧和位于后侧的第三卡槽(115)的后侧均开设有凹槽(116),每个所述导片(4)与凹槽(116)位置相对应处均向凹槽(116)内部折有半圆形凸起(411)。
CN202323558972.6U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Active CN221994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558972.6U CN221994355U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558972.6U CN221994355U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994355U true CN221994355U (zh) 2024-11-12

Family

ID=9334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558972.6U Active CN221994355U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994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0705B2 (en) Safety door for a rotatable power supply socket
KR20240001436U (ko) 팬 연결 구조 및 매직 링크 팬
CN221994355U (zh) 一种侧边快插式转换开关
JP2568730Y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20080024046A1 (en) Positioning device adapted for positioning a detachable module in a housing
CN109917164B (zh) 电能表以及电能表表箱
CN103779704A (zh) 连接器结构以及电子装置
CN104124569B (zh) 一种usb接口结构
CN201130798Y (zh) 电连接器
US111962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a mounting member
CN111585100B (zh) 插座
CN214478065U (zh) 一种搭配方便的组合插座
CN220172456U (zh) 滑盖式面板的滑轨结构
CN219108009U (zh) 一种plc的分布式io扩展模块
JP5274988B2 (ja) 機器取付構造
CN222749792U (zh) 一种新型五孔插座
CN220672413U (zh) 一种应用于转换开关的快速接线结构
CN217882110U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配电柜的新型二次插件
CN218545493U (zh) 一种通用型滑道检测治具
CN220171990U (zh) 隔离开关的开关单元和隔离开关
CN218386083U (zh) 一种通用型插座底盒
CN222735404U (zh) 一种多合一控制器用异形铜排
CN217881993U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配电柜的带试验端子的二次插件
CN210607666U (zh) 一种防呆接线结构及空调
CN218242395U (zh) 一种插口防尘电脑扩展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