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90524U - 换气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换气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990524U CN221990524U CN202323478208.8U CN202323478208U CN221990524U CN 221990524 U CN221990524 U CN 221990524U CN 202323478208 U CN202323478208 U CN 202323478208U CN 221990524 U CN221990524 U CN 2219905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box body
- air
- cavity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结构,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盒体内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以及在所述第二盒体内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和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所述活塞缸体,并通过将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形成换气腔,并通过将所述活塞缸体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不伸出所述第二凹槽,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在开模后发生变形的几率大大下降,从而有效的提升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强度以及连接后的精度和连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换气结构及具有该换气结构的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其中一种类型的空气压缩机为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其工作原理是依靠活塞往复运动使气体增压和输送气体的压缩机,又称“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或“往复式压缩机”。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主要由工作腔、传动部件、机身及辅助部件组成。工作腔直接用来压缩气体,由气缸、气缸套、气阀、填料、活塞及活塞杆组成。活塞由活塞杆带动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活塞两侧的工作腔容积大小轮流作相反变化,容积减小一侧气体因压力增高通过气阀排出,容积增大一侧因气压减小通过气阀吸进气体,传动部件用以实现往复运动,有曲轴连杆、偏心滑块、斜盘等,其中以曲轴连杆机构使用最普遍,它由十字头、连杆和曲轴等组成。
现有的活塞式的空气压缩机在换气过程中,进气时,由于换气盒与活塞缸上分别设置多个螺柱进行锁螺丝连接导致换气盒内空间不足会造成较大的进气噪音,影响使用,与此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活塞杆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高速往复运动会导致活塞与气缸套之间快速摩擦和气体在活塞腔内高速运动导致活塞部分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活塞部分极易产生高温,以及活塞杆的快速运动也会造成明显的振动产生较大的噪音。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技术中,申请人在公开号为CN116608112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了一种将端盖焊接盖设于所述换气盒的开口端并配合换气盒形成换气腔的换气结构和包括该换气结构的空气压缩机,尽管该换气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在采用开模工艺制备该换气盒时,沿气缸的运动方向,由于盒体的结构相对较长,导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该换气盒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和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升焊接质量和良率的换气结构及具有该换气结构的空气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结构,包括气缸本体,所述气缸本体包括:
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隔设有进气腔和出气腔;
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活塞缸体,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换气腔,且所述活塞缸体与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通过密封阀片连接,其中,所述活塞缸体不伸出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通过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盒体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腔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缸体的端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定位柱,所述密封阀片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对应所述定位柱设有相适配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阀片包括第一密封挡片和第二密封挡片,所述安装槽设有贯穿所述活塞缸体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密封挡片设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挡片设于所述出气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之间,进气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片开启,所述第二密封挡片关闭,出气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片关闭,所述第二密封挡片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腔内设有分流塞,所述第一密封挡片设于所述分流塞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体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换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出气腔连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还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盒体内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以及在所述第二盒体内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和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所述活塞缸体,并通过将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形成换气腔,并通过将所述活塞缸体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不伸出所述第二凹槽,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在开模后发生变形的几率大大下降,从而有效的提升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强度以及连接后的精度和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盒体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盒体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盒体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分流塞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阀片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盒体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阀片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气缸本体100,第一盒体10,第一凹槽11,进气腔12,出气腔13,第一连接孔14,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第二进气口17,第二出气口18,第二盒体20,第二凹槽21,活塞缸体22,第二连接孔23,安装槽24,定位柱25,第一进气口26,第一出气口27,换气腔30,密封阀片40,定位孔41,第一密封挡片42,第二密封挡片43,分流塞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结构,所述气缸本体100包括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所述第一盒体10和所述第二盒体20连接形成有换气腔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体10具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内隔设有进气腔12和出气腔13,所述第二盒体20具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21内设有活塞缸体22,所述第一盒体10与所述第二盒体20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凹槽21共同形成所述换气腔30,从而使得所述活塞缸体22内置于所述换气腔30内,使得所述活塞缸体22内高速往复运动的活塞(未表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高效的在所述换气腔30内的气体的抽放作用下被散发,提升所述活塞的散热效率,同时,通过将所述活塞缸体22以外的所述第二凹槽21的区域充分利用,从而合理有效的增加了所述换气腔30的空间,使得在抽气时,能够增加气体的缓冲空间,从而降低噪音,改善使用环境的噪音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缸体22与所述进气腔12和所述出气腔13通过密封阀片40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活塞与所述进气腔12和所述出气腔13之间能够有效的进行密封,提升换气的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缸体22不伸出所述第二凹槽21,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盒体10和所述第二盒体20沿所述活塞的运动方向的长度可以有效的进行控制,并在开模生产制备所述第一盒体10和所述第二盒体20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降低所述第一盒体10和所述第二盒体20发生变形的风险,提升所述第一盒体10和所述第二盒体20的良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盒体10与所述第二盒体20通过焊接相连,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盒体10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盒体20的端面可以是采用超声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体10设有第一连接孔14,所述第二盒体20设有第二连接孔23,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3通过固定件(未表示)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14或所述第二连接孔23为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23或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为螺纹孔,通过所述固定件对所述第一连接孔14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3进行锁接,能够在焊接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第一盒体10和所述第二盒体20之间的连接强度,与此同时,还能够相对于贯穿式的螺柱连接方式有效的缩短所述固定件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腔12与所述第一凹槽11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5。
具体而言,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5分别连接在所述进气腔12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面,从而有效的提升所述进气腔12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腔13与所述第一凹槽11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6。
具体而言,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16分别连接在所述出气腔13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面,从而有效的提升所述出气腔13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进气腔12的外侧与所述出气腔13的外侧连接,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所述出气腔13与所述进气腔12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缸体22的端面设有安装槽24,所述安装槽24内设有定位柱25,所述密封阀片40设于所述安装槽24内并对应所述定位柱25设有相适配的定位孔41。
通过设置所述定位柱25能够对所述密封阀片40进行快速的定位,以便于将所述密封阀片40快速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4内。
请参阅图9、图10,为安装槽24内没有设有定位柱25,安装槽24内没有设置定位孔41的实施例。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阀片40包括第一密封挡片42和第二密封挡片43,所述安装槽24设有贯穿所述活塞缸体22的第一进气口26和第一出气口27,所述第一密封挡片42设于所述进气腔12与所述第一进气口26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挡片43设于所述出气腔13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7之间。
进气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片42开启,所述第二密封挡片43关闭,出气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片42关闭,所述第二密封挡片43开启。
具体而言,进气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片42在所述第一进气口26的让位作用下能够在将气体输送至所述活塞缸体22内,所述第二密封挡片43则在所述第一出气口27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一出气口27密封。
出气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片42在进气腔12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一进气口26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挡片43则是在所述出气腔13的让位下将所述活塞缸体22内的气体向所述出气腔13进行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腔12内设有分流塞50,所述第一密封挡片42设于所述分流塞50与所述第一进气口26之间,通过设置所述分流塞50能够使得所述气体更加稳定经所述进气腔12向所述活塞缸体22内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体10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其中,所述第二进气口17与所述换气腔30连通,以增加所述气体进入所述换气盒内的缓冲空间,进一步降低所述气体在快速进入所述换气腔30内时所产生的噪音,所述第二出气口18与所述出气腔13连通,用于将压缩的所述气体向外排出。
进一步的,本实用还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阐述清晰,分别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于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简要起见,仅在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于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本体,所述气缸本体包括:
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隔设有进气腔和出气腔;
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活塞缸体,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换气腔,且所述活塞缸体与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通过密封阀片连接,其中,所述活塞缸体不伸出所述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通过焊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盒体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固定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腔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体的端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定位柱,所述密封阀片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对应所述定位柱设有相适配的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阀片包括第一密封挡片和第二密封挡片,所述安装槽设有贯穿所述活塞缸体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密封挡片设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挡片设于所述出气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之间,进气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片开启,所述第二密封挡片关闭,出气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片关闭,所述第二密封挡片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内设有分流塞,所述第一密封挡片设于所述分流塞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换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出气腔连通。
10.一种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方案所述的一种换气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78208.8U CN221990524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换气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78208.8U CN221990524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换气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990524U true CN221990524U (zh) | 2024-11-12 |
Family
ID=93371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78208.8U Active CN221990524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换气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990524U (zh) |
-
2023
- 2023-12-20 CN CN202323478208.8U patent/CN2219905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88212A (en) | Cylinder head of hermetic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 |
KR100402460B1 (ko) | 밀폐형 압축기의 헤드커버 구조 | |
US5149254A (en) |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having a contoured piston | |
CN110242534B (zh) | 一种新能源有油二级活塞式空压机 | |
CN221990524U (zh) | 换气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 |
CN220227130U (zh) | 换气结构及空气压缩机 | |
CN220204087U (zh) | 冷却结构及二级无油空气压缩机 | |
US20030198565A1 (en) | Cylinder assembly and hermetic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 |
CN117662427A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 | |
CN211370677U (zh) | 气缸盖组件及空气压缩机 | |
US20070264137A1 (en) | Hermetic compressor | |
CN115263723A (zh) | 缸体、空气压缩机和商用车 | |
CN107559176B (zh) |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219317151U (zh) | 一种制氧机用真空压缩机阀室气缸及散热气路结构 | |
CN222976994U (zh) | 一种空气压缩设备用空气压缩单元 | |
CN222141463U (zh) | 压缩机和冰箱 | |
CN221800009U (zh) | 空气压缩机 | |
CN218206991U (zh) | 一种往复空气压缩机集成式缸头 | |
CN219827059U (zh) | 一种制氧用的空气压缩机 | |
CN219242160U (zh) | 一种空压机连体缸盖 | |
CN222950034U (zh) | 新型二级压缩空压机 | |
CN220452151U (zh) | 空气压缩有油机用呼吸阀 | |
CN110985336A (zh) | 一种无油线性压缩机汽缸及阀组结构 | |
CN216342686U (zh) | 一种便于装配的内进气装置 | |
US20090095572A1 (en) | Oil Valve Assembly of Linear Compress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