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87061U - 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987061U CN221987061U CN202420144075.6U CN202420144075U CN221987061U CN 221987061 U CN221987061 U CN 221987061U CN 202420144075 U CN202420144075 U CN 202420144075U CN 221987061 U CN221987061 U CN 221987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le
- ring
- sealing
- inner plug
- se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涉及食品包装领域。该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包括盖体、可在拉力作用下形变的内塞环和封口膜,盖体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内塞环与盖体一体成型且设置于盖体内,内塞环沿着盖体的顶部朝着底部方向延伸,内塞环的外壁与盖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瓶体的瓶口部插入的环形安装腔,封口膜连接至内塞环的底部用于在瓶体内产生气体时顶起封口膜,封口膜拉动内塞环使使内塞环变形,变形的内塞环与瓶口部形成供气体流出的排气通道。该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可实现对瓶体内多余气体进行及时的排气泄压,提升了包装瓶的安全性,并且其结构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
背景技术
瓶盖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现有瓶盖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瓶内饮品的密封,防止变质,根据不同的功用,有不同形状、不同操作方法的瓶盖,例如:矿泉水瓶盖是圆形且通过拧的方式进行打开;易拉罐瓶盖是环状且通过拉的方式进行打开;肉罐头瓶盖没有固定形状且通过拉的方式进行打开;啤酒瓶的瓶盖通过撬的方式进行打开。
瓶盖是食品与饮包装重要的一环,也是消费者最先与产品接触的地方。瓶盖具有保持内容物产品密闭性能,还具有防盗开启及安全性方面的功能,因此广泛的应用在瓶装产品上,所以瓶盖为食品,饮业,酒,化工业,制药业的上游产业,是瓶容器包装之关键性产品。瓶盖的发展早期是使用软木材质,马口铁皇冠盖及旋开盖,至今续开发出铝质的长颈铝盖,碳酸饮铝盖,热充填铝盖,注射液铝盖,药盖,掀开式环盖,安全钮爪盖及塑胶瓶盖等产品。
在针对旋开盖而言,目前常见的是塑料瓶盖,其通过瓶盖内的内螺纹与瓶体的瓶口部的外螺纹实现螺纹连接且对瓶内饮品进行密封。然而现有很多的饮料为含气饮料(例如可乐雪碧等)或者产气饮料(例如含有益生菌的产品),其中,含气饮料在贮存或运输震荡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不同,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气体溢出产生胀瓶现象,造成包装瓶受压变形,可能出现爆炸。产气饮料在保存过程中,在外界适宜条件下会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一定的气体,气体若不及时排出,会增加瓶体的压力,使瓶体膨胀甚至爆炸。
但是目前的瓶盖很少具有排气和泄压的功能,即便有排气泄压功能的瓶盖通常其结构复杂。针对相关技术中瓶盖难以实现排气泄压的问题,特提出本实用新型,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其利用盖体内的内塞环和连接至内塞环底部的封口膜实现在瓶体内产生气体时顶起封口膜,封口膜的形变会拉动内塞环使环形安装腔打开形成排气通道,当内外气压平衡时,封口膜复位,再次实现对瓶体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包括盖体、可在拉力作用下形变的内塞环和封口膜,所述盖体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内塞环与所述盖体一体成型且设置于所述盖体内,所述内塞环沿着所述盖体的顶部朝着底部方向延伸,所述内塞环的外壁与所述盖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瓶体的瓶口部插入的环形安装腔,所述封口膜连接至所述内塞环的底部用于在所述瓶体内产生气体时顶起所述封口膜,所述封口膜拉动所述内塞环使所述内塞环变形,变形的所述内塞环与所述瓶口部形成供气体流出的排气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塞环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沿着径向方向向内凸出的内壁凸台,所述内壁凸台的下表面与所述内塞环位于所述内壁凸台下方的内壁之间形成封口安装环,所述封口膜密封连接于所述封口安装环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口膜包括依次重叠连接的PET外层、Al中间层和PE内层,所述PE内层的边缘与所述封口安装环热熔密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口膜包括Al层和涂覆于所述Al层的胶层,所述胶层的边缘与所述封口安装环热熔密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塞环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沿着径向方向向外凸出的外壁凸台,所述外壁凸台位于所述环形安装腔内,所述外壁凸台用于抵靠并密封所述瓶口部的内表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口膜的厚度为20μm-100μ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安装腔的间隙距离为0.5mm-2.5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塞环包括特征(1)-特征(3)中的至少一种:
特征(1):所述内塞环的厚度为0.5mm-2mm;
特征(2):所述内塞环的延伸长度为0.1mm-10mm;
特征(3):所述内塞环的材质为HDPE。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包括特征(4)-特征(7)中的至少一种:
特征(4):所述盖体的外壁竖直设置有多个防滑定位凸棱;
特征(5):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瓶口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特征(6):所述盖体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瓶口部外表面的外侧封和用于密封所述瓶口部顶面的顶封,所述顶封位于所述外侧封和所述内塞环之间;
特征(7):所述盖体的底部还设置有防盗环,所述防盗环位于所述防滑定位凸棱的下方,所述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盖体的底部边缘通过多个连接点相连,所述防盗环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卡住所述瓶口部的防盗定位凸起。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瓶,其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所述包装瓶包括瓶体和位于瓶体开口处的瓶口部,所述瓶口部插入所述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的所述环形安装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利用盖体内的内塞环和连接至内塞环底部的封口膜实现在瓶体内产生气体时顶起封口膜,封口膜的形变会拉动内塞环的末端向内且向上移动,变形的内塞环与瓶口部形成供气体流出的排气通道,当内外气压平衡时,封口膜和内塞环复位,再次实现对瓶体的密封。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的实现对瓶体内的多余气体进行及时的排气泄压,有效避免了瓶体压力增加、瓶体膨胀等情况的发生,提升了包装瓶的安全性,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可实现自动排气泄压,无需人工操作,并且其结构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省略了封口膜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在内外气压平衡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在内外气压不平衡时封口膜被顶起且排气通道打开时的剖视图。
图标:300-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10-盖体;311-环形安装腔;312-排气通道;313-防滑定位凸棱;314-内螺纹;315-外侧封;316-顶封;317-防盗环;318-连接点;319-防盗定位凸起;320-内塞环;321-外壁凸台;322-内壁凸台;323-封口安装环;330-封口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其包括盖体310、可在拉力作用下形变的内塞环320和封口膜330,盖体310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内塞环320与盖体310一体成型且设置于盖体310内,内塞环320沿着盖体310的顶部朝着底部方向延伸,内塞环320的外壁与盖体310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瓶体(图未示)的瓶口部(图未示)插入的环形安装腔311,封口膜330连接至内塞环320的底部用于在瓶体内产生气体时顶起封口膜330,封口膜330拉动内塞环320使内塞环320变形,变形的内塞环与瓶口部形成供气体流出的排气通道312。
本实施例中利用封口膜330对内塞环320围成的开口进行密封,封口膜330在受到瓶体内气体压力的挤压时,会向上凸出鼓起,此时,封口膜330可以拉动内塞环320产生微小的移动从而打开环形安装腔311内的密封,从而形成排气通道312,供瓶体内的气体排出,进而实现排气和泄压。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将详细介绍盖体310、内塞环320和封口膜330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
(1)盖体310的具体结构如下:
本实施例的盖体310的结构与常规的瓶盖结构类似,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常规瓶盖的设计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对瓶体进行连接和密封即可。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盖体310的外壁竖直设置有多个防滑定位凸棱313;防滑定位凸棱313的设置便于增加消费者与瓶盖接触位置的摩擦力,从而便于开启瓶盖。
盖体31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瓶口部的外螺纹(图未示)匹配的内螺纹314;内螺纹314和外螺纹经螺纹连接,可以实现很好的将瓶体和瓶盖装配,从而实现对瓶体内储存的产品进行密封。同时还可以实现盖体310在沿着内螺纹314向上转动时可以使盖体310与瓶体分离以实现打开瓶体的瓶口部,盖体310在沿着内螺纹314向下转动时可以使盖体310与瓶体螺纹连接以实现闭合瓶体的瓶口部,从而对瓶体内的未饮用完的产品再次进行密封。
请参阅图4,为了加强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盖体310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用于密封瓶口部外表面的外侧封315和用于密封瓶口部顶面的顶封316,顶封316位于外侧封315和内塞环320之间;其中,外侧封315和顶封316均为从盖体310的顶部内侧向下凸出的结构,顶封316的凸出高度小于外侧封315的凸出高度,通过外侧封315和顶封316的设置,使得瓶体的瓶口部的外侧和顶部都得以密封,密封效果更佳。
盖体310的底部还设置有防盗环317,防盗环317位于防滑定位凸棱313的下方。在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的生产过程中,防盗环317的顶部与盖体310的底部边缘通过多个连接点318相连,防盗环317与盖体310是一体成型的,然后进行间断的环切刀进行环切,从而在防盗环317和盖体310的连接位置处形成多个连接点318,多个连接点318的设置可以保证防盗环317和盖体310的连接,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判断该产品是否是完整的或是被打开过。其中,防盗环317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卡住瓶口部的防盗定位凸起319。对应的,瓶口部的外螺纹的下方设置有一圈连续的防盗挡圈,防盗挡圈凸出于瓶口部的外表面,防盗挡圈和瓶口部的底部凸起之间围成一圈定位凹槽,防盗定位凸起319嵌设于定位凹槽内且能够在定位凹槽内转动。在转动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时,盖体310会在内螺纹314和外螺纹的配合下向上运动,而防盗定位凸起319只能在定位凹槽内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当转动力大于现盖体310与防盗环317的多个连接点318的连接力时,盖体310与防盗环317的分离,实现打开盖体310,并且防盗环317保留在瓶体的定位凹槽内。
(2)内塞环320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内塞环320用于实现对瓶口部的密封,同时还能实现在内压大于外压时,其能被封口膜330拉伸变形从而使密封状态变为可排气泄压的状态。
具体来说,对瓶口部的密封是利用外壁凸台321来实现的,外壁凸台321设置于内塞环320靠近底部的位置,并且沿着内塞环320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外壁凸台321位于环形安装腔311内,外壁凸台321用于抵靠并密封瓶口部的内表面。外壁凸台321为弧形结构,瓶口部与外壁凸台321接触时可实现对其进行挤压,加强对瓶口部内侧的密封效果。
内塞环320与封口膜330的连接是利用内壁凸台322来实现的,内壁凸台322设置于靠近底部的位置,并且沿着内塞环320的径向方向向内凸出,内壁凸台322的下表面与内塞环320位于内壁凸台322下方的内壁之间形成封口安装环323,封口膜330密封连接于封口安装环323处。内壁凸台322的设置可以为封口膜330的连接提供空间,并且可以实现对封口膜330的侧面边缘和顶部均进行热熔连接,连接效果和连接强度更佳,可以保证封口膜330在内压大于外压时被顶起,从而带动内塞环320运动。此外,内壁凸台322的设置还可以为封口膜330的边缘提供一个支撑力,避免封口膜330的边缘出现破裂的情况。
为了实现内塞环320被封口膜330拉动变形,本实施例中,还限定了内塞环320的厚度为0.5mm-2mm;内塞环320的延伸长度为0.1mm-10mm。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内塞环32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5mm、0.6mm、0.7mm、0.8mm、0.9mm、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mm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内塞环320的延伸长度例如可以为0.1mm、0.5mm、0.8mm、1mm、1.2mm、1.5mm、1.8mm、2mm、2.5mm、3mm、3.5mm、4mm、4.5mm、5mm、5.5mm、6mm、6.5mm、7mm、7.5mm、8mm、8.5mm、9mm、9.5mm、10mm、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进一步地,内塞环320的材质为HDPE,HDPE即高密度聚乙烯,其属环保材质,薄膜对水蒸气和空气的渗透性小、吸水性低,因此可以很好的视线对瓶口部的密封,同时也便于与封口膜330进行密封连接。其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其能够在保证密封性的基础上,在外力(例如内外压)作用下易于变形,在外力消失后,又可以复位。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封口膜330鼓起实现拉动内塞环320时,内塞环320的变化幅度是很小的,只需要形成一个很小的间隙即可作为排气通道312供瓶体内的多余气体排出。
内塞环320的外壁与盖体310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安装腔311的间隙距离为0.5mm-2.5mm,环形安装腔311的尺寸是与瓶体的瓶口部的厚度对应的,便于瓶口部插入环形安装腔311内。
(3)封口膜330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封口膜330为薄膜结构,其能够在内压大于外压的情况下被顶起而发生鼓包的情况,即封口膜330从平面结构变为弧形结构,呈现两边低中间高的结构。由于封口膜330的边缘与内塞环320的封口安装环323密封连接,因此在封口膜330被顶起的过程中,其可以带动内塞环320发生轻微的变形(如图5所示),进而使环形安装腔311打开一个间隙形成排气通道312,瓶体内多余的气体可以从排气通道312排出,达到排气泄压的目的。
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封口膜330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的靠近内塞环320的底部,这样才便于封口膜330拉动内塞环320。如果将封口膜330设置于内塞环320的顶部或中部等位置,其难以实现对内塞环320的拉动使其变形,进而难以实现打开环形安装腔311形成排气通道312进行排气泄压。
其中,封口膜330的薄膜结构是多层包覆的复合结构,封口膜330的选择有多种,例如常规的牛奶或酸奶等乳制品的封口膜33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PE)、聚乙烯醇(PVOH)、聚丙烯(PP)、聚乙烯酸酯(EVA)、聚酯(PET)、铝箔等。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封口膜330包括依次重叠连接的PET外层、Al中间层和PE内层,PET外层、Al中间层和PE内层的连接可以通过常规的压合技术进行连接,PE内层的边缘与封口安装环323热熔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多层薄膜复合的形式,可以实现封口膜330具有较强的强度,不易破损,同时限定封口膜330的厚度为20μm-100μm,实现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在瓶体内多余气体的压力下发生形变且带动内塞环320进行变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封口膜330还可以包括Al层和涂覆于Al层的胶层,胶层的边缘与封口安装环323热熔密封连接。
也即是,本实施例中封口膜330的材质选择或结构选择有多种,只要能够实现在一定气压下能够形变鼓起且能够有一定的强度拉动内塞环320即可。
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的工作原理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利用内塞环320与盖体3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环形安装腔311,瓶体的瓶口部插入环形安装腔311内实现安装和密封,而内塞环320底部连接的封口膜330可以在瓶体内产生气体时被顶起,封口膜330的形变会拉动内塞环320产生微小的移动从而打开环形安装腔311内的密封形成排气通道312,供瓶体内的气体排出,进而实现排气和泄压。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结构简单,只需要设置可在瓶体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时可发生一定形变的封口膜330,利用该封口膜330拉动内塞环320,即可实现排气泄压,其排气泄压原理简单,工艺上易于实现,并且封口膜330的材质选择有多种,使用范围广。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瓶,其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此外,包装瓶还包括瓶体和位于瓶体开口处的瓶口部,瓶口部插入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的环形安装腔311内。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瓶体的结构与现有瓶体大致相同,其瓶口部也与现有瓶体的瓶口部大致相同,具体来说,瓶口部上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可以与盖体310内壁上的内螺纹314匹配,实现对盖体310和瓶口部的螺纹连接,也便于盖体310在沿着内螺纹314进行转动时,可以实现开启或闭合该盖体310。对应的,瓶口部还设置有防盗挡圈和底部凸起,防盗挡圈和底部凸起之间围成一圈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用于容纳防盗环317,使得防盗环317能够在定位凹槽内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当转动力大于现盖体310与防盗环317的多个连接点318的连接力时,盖体310与防盗环317的分离,实现打开盖体310,并且防盗环317保留在瓶体的定位凹槽内。
本实施例在常规的瓶体结构的基础上,以第一实施例中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作为瓶体的密封结构,其不仅仅能够实现基础的密封作用,还可以在瓶体内产气时实现排气泄压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瓶尤其适用于对含气饮料或产气饮料进行包装,当然也适用于其他常规饮品或常规食品的包装。
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的上部设置一保护盖(图未示),保护盖的设置可以避免包装瓶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封口膜330在尖锐的外物撞击下发生破裂的情况,提高了包装瓶的整体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利用盖体310内的内塞环320和连接至内塞环320底部的封口膜330实现在瓶体内产生气体时顶起封口膜330,封口膜330的形变会拉动内塞环320的末端向内且向上移动,从而使环形安装腔311打开一个小的间隙,该间隙即为变形的内塞环320与瓶口部形成供气体流出的排气通道312,当内外气压平衡时,封口膜330和内塞环320复位,再次实现对瓶体的密封。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的实现对瓶体内的多余气体进行及时的排气泄压,有效避免了瓶体压力增加、瓶体膨胀等情况的发生,提升了包装瓶的安全性,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300可实现自动排气泄压,无需人工操作,并且其结构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盖体、可在拉力作用下形变的内塞环和封口膜,所述盖体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内塞环与所述盖体一体成型且设置于所述盖体内,所述内塞环沿着所述盖体的顶部朝着底部方向延伸,所述内塞环的外壁与所述盖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瓶体的瓶口部插入的环形安装腔,所述封口膜连接至所述内塞环的底部用于在所述瓶体内产生气体时顶起所述封口膜,所述封口膜拉动所述内塞环使所述内塞环变形,变形的所述内塞环与所述瓶口部形成供气体流出的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环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沿着径向方向向内凸出的内壁凸台,所述内壁凸台的下表面与所述内塞环位于所述内壁凸台下方的内壁之间形成封口安装环,所述封口膜密封连接于所述封口安装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膜包括依次重叠连接的PET外层、Al中间层和PE内层,所述PE内层的边缘与所述封口安装环热熔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膜包括Al层和涂覆于所述Al层的胶层,所述胶层的边缘与所述封口安装环热熔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环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沿着径向方向向外凸出的外壁凸台,所述外壁凸台位于所述环形安装腔内,所述外壁凸台用于抵靠并密封所述瓶口部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膜的厚度为20μm-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安装腔的间隙距离为0.5mm-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塞环的厚度为0.5mm-2mm;
和/或,所述内塞环的延伸长度为0.1mm-10mm;
和/或,所述内塞环的材质为HDPE。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外壁竖直设置有多个防滑定位凸棱;
和/或,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瓶口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和/或,所述盖体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瓶口部外表面的外侧封和用于密封所述瓶口部顶面的顶封,所述顶封位于所述外侧封和所述内塞环之间;
和/或,所述盖体的底部还设置有防盗环,所述防盗环位于所述防滑定位凸棱的下方,所述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盖体的底部边缘通过多个连接点相连,所述防盗环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卡住所述瓶口部的防盗定位凸起。
10.一种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所述包装瓶包括瓶体和位于瓶体开口处的瓶口部,所述瓶口部插入所述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的所述环形安装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44075.6U CN221987061U (zh) | 2024-01-19 | 2024-01-19 | 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44075.6U CN221987061U (zh) | 2024-01-19 | 2024-01-19 | 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987061U true CN221987061U (zh) | 2024-11-12 |
Family
ID=93339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144075.6U Active CN221987061U (zh) | 2024-01-19 | 2024-01-19 | 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987061U (zh) |
-
2024
- 2024-01-19 CN CN202420144075.6U patent/CN2219870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52818A (en) | Reusable beverage can closure | |
US8234843B2 (en) | Hot fill container and closure and associated method | |
US20080035646A1 (en) | Container | |
US7588155B2 (en) | Beverage container closure | |
US20080257849A1 (en) | Container with Securement for a Cap | |
US20060011633A1 (en) | Container and closure | |
CN101460368B (zh) | 储藏和饮用容器 | |
CN104159477A (zh) | 用于饮用饮料的容器 | |
US20080302752A1 (en) | Packaging Article | |
US20110100988A1 (en) | Sealed container | |
US20180370694A1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metal closure and closure for container | |
CN100569598C (zh) | 饮料容器 | |
US20080308554A1 (en) | Packaging Article | |
GB2412366A (en) | Closure with integral gas barrier | |
CN221987061U (zh) | 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密封瓶盖和包装瓶 | |
KR20180034527A (ko) | 용기 및 마개 | |
CN222005986U (zh) | 一种可排气泄压的双层封口储物瓶盖和包装瓶 | |
EP1874644B1 (en) | Beverage containers | |
CN222180434U (zh) | 一种可排气泄压的瓶盖及包装瓶 | |
WO2007091060A1 (en) | Packaging article | |
CN212606885U (zh) | 一种新型垫片的易开启瓶盖 | |
CN211732388U (zh) | 一种翻盖饮水盖 | |
RU2263617C2 (ru) | Повторно герметизируемая газонепроницаемая укупороч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 |
WO2005092730A1 (en) | Fitting caps to containers | |
US20060086687A1 (en) | Plastic container having crimp-on, pry-off crown finis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