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83912U - 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983912U CN221983912U CN202420526303.6U CN202420526303U CN221983912U CN 221983912 U CN221983912 U CN 221983912U CN 202420526303 U CN202420526303 U CN 202420526303U CN 221983912 U CN221983912 U CN 2219839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block
- surface positioning
- bottom plate
- pressing plate
- flywheel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中部靠上位置的定心组件;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及第三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设置在底板上左上角;所述第二压紧组件设置在底板上下端;所述第三压紧组件设置在底板上右端;设置在底板上端的两个浮支组件;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面定位块、第二面定位块、第三面定位块、第四面定位块、第五面定位块、第六面定位块、第七面定位块、第八面定位块、第九面定位块、第十面定位块和第十一面定位块;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定位销组件。本夹具通过调整底板上各部件的位置以及追加较少的简单部件,就能够适应多种类似飞轮壳产品的车削加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卡车噪音大、振动大一直困扰着制造厂商,其主要来源于发动机,而飞轮壳产品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装配精度。用于重型卡车发动机上自带底盘的飞轮壳产品,属于中大型产品,其回转部位的加工精度至关重要,它是飞轮壳产品的基准,决定着飞轮壳产品的档次,使用普通精度飞轮壳的发动机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噪音大、寿命低等缺陷,是制作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现有的飞轮壳产品加工夹具技术,在加工时,夹具上的零部件都是固定的,不能移动或变换组合,每个夹具只能适应一种飞轮壳产品加工,不能兼具不同飞轮壳产品使用,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夹具,每次更换产品时都需要更换夹具,辅助工时多,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缺少灵活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加工夹具精度低、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此夹具在数控立车上使用,定位合理、支撑稳固、压紧均衡等特点,使得飞轮壳产品在车削过程中没有振动、非常稳定,进而获得了很高的加工精度,提高了飞轮壳产品的档次。另外本夹具通过调整底板上各部件的位置以及追加较少的简单部件,就能够适应多种类似飞轮壳产品的车削加工。一副夹具能够用于多种飞轮壳产品,这就明显降低了产品的夹具成本,分摊到单件上,也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获得了高性价比。通过本夹具的应用,实现了高精度和低成本,大大提高了飞轮壳产品的竞争力。这样的夹具方案可以应用到大多数立车上,可以被广泛地应用,更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提到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夹具内主要包含稳固的支撑、均衡的压紧等功能,同时能够兼容多种类似飞轮壳产品,直接安装在数控立车上使用,具备了可靠性和经济性,提高了飞轮壳产品的加工精度和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夹具中,面定位组件使用了大接触面定位块,多点随型定位,使得面定位可靠稳定,车削过程更加稳定,由于采用多点分散定位,保证了整体夹具的开放性,利于切削液及切屑的及时有效排出。
浮支组件,此类飞轮壳产品由于自带底盘,所以只能从底盘的对侧,也就是大止口侧车削,因此面定位时只能用底盘的底面,但是底面不是完整的加工面,有近四分之一的部分是毛坯面,一般情况下由于此处无法用面定位块进行面定位,底部空虚,就会严重影响飞轮壳产品加工尺寸的保证,为此增加了浮支组件,采用粗杆细牙螺纹,头部滚花处理,便于手动操作,使用六角法兰面螺母备紧,有效地避免了切削过程中浮动支撑杆的松动,多处合理设置浮支组件,底面毛坯面得到了有效且稳定的支撑,为高精度飞轮壳产品的车削加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及第三压紧组件,在飞轮壳产品的周边合理设置了压紧点,不仅均衡压紧,而且合理选择毛坯面压紧。另外飞轮壳产品偏大,中间部位的通孔虽然有底部的面定位块支撑,但是离周边的压紧点较远,车削过程中会发生细微的振动,这个振动就影响了中间通孔的加工精度,本夹具最关键的就是在中间部位增加了辅助压紧,有效解决了车削蹦纹及尺寸不稳定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包括:底板;
设置在底板中部靠上位置的定心组件;
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及第三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设置在底板上左上角;所述第二压紧组件设置在底板上下端;所述第三压紧组件设置在底板上右端;
设置在底板上端的两个浮支组件;
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面定位块、第二面定位块、第三面定位块、第四面定位块、第五面定位块、第六面定位块、第七面定位块、第八面定位块、第九面定位块、第十面定位块和第十一面定位块;所述第一面定位块和第二面定位块位于第二压紧组件及第三压紧组件之间;所述第三面定位块、第六面定位块及第十一面定位块分别位于在第二压紧组件、第一压紧组件及第三压紧组件前;所述第八面定位块和第九面定位块分别位于两个浮支组件前;所述第四面定位块、第五面定位块和第十面定位块分别位于定心组件周围;所述第七面定位块位于第一压紧组件和第八面定位块之间或第七面定位块位于远离第一压紧组件的浮支组件侧面;
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定位销组件;其中一个定位销组件位于第二压紧组件背离第二面定位块一侧;另一个定位销组件位于第十面定位块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面定位块和第七面定位块分别有多种不同高度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分别包括压板底座、六角法兰面螺栓及第一压板;所述压板底座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压板底座上穿设六角法兰面螺栓;所述六角法兰面螺栓上端设置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外端内部旋置六角头螺栓,其六角头部与压板底座的上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压紧组件包括:压板底座、六角法兰面螺栓及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
所述压板底座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压板底座上穿设六角法兰面螺栓;所述六角法兰面螺栓上端设置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外端内部旋置六角头螺栓,其六角头部与压板底座的上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定心组件包括:定心圆盘,所述定心圆盘通过多个内六角螺栓设置在底板中部靠上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端设置长面定位块。
进一步的,两个浮支组件分别位于长面定位块两端中部或两个浮支组件分别位于长面定位块两端且靠近底板边缘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三个粗限位杆;所述三个粗限位杆位置根据加工不同的飞轮壳产品进行适应性调整,且所述粗限位杆分别与1号飞轮壳产品、2号飞轮壳产品、3号飞轮壳产品、4号飞轮壳产品或5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周向设置多个吊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同一套加工夹具,适当调整其中个别部件,即可适用于所有带底盘飞轮壳产品的加工,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根据不同飞轮壳产品的部件,进行个别零件的简单调整,操作简便,稳定可靠,产品精度高,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广泛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未装入1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装入1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1号飞轮壳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装入2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未装入2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2号飞轮壳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装入3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未装入3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3号飞轮壳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装入4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未装入4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4号飞轮壳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装入5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的未装入5号飞轮壳产品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5号飞轮壳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吊环;3、定心组件;4、安装孔;5、第一面定位块;6、第二面定位块;7、定位销组件;8、粗限位杆;9、定位圆柱面;10、第三面定位块;11、第一压紧组件;12、第二压紧组件;13、第三压紧组件;14、第四面定位块;15、平垫;16、浮支组件;17、浮动支撑杆;18、六角法兰面螺母;19、定位孔;20、第六面定位块;21、第五面定位块;22、第七面定位块;23、第八面定位块;24、第九面定位块;25、第十面定位块;26、第十一面定位块;27、长面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1
当需要加工1号飞轮壳产品时,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周向设置多个安装孔4;多个安装孔4分别与工作台上的T型槽位置对应;底板1通过安装孔的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底板1上周向设置多个吊环2;所述底板1上端设置长面定位块27;
设置在底板1中部靠上位置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定心组件3;所述定心组件3的底部能定位在工作台上的中心孔中;所述定心组件3包括:定心圆盘,所述定心圆盘通过多个内六角螺栓设置在底板1中部靠上位置。
设置在底板1上的两个定位销组件7;其中一个定位销组件7位于第二压紧组件12背离第二面定位块6一侧;另一个定位销组件7位于第十面定位块25一端。
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压紧组件11、第二压紧组件12及第三压紧组件13;所述第一压紧组件11设置在底板1上左上角;所述第二压紧组件12设置在底板1上下端;所述第三压紧组件13设置在底板1上右端;
设置在底板1上端的两个浮支组件16;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面定位块5、第二面定位块6、第三面定位块10、第四面定位块14、第五面定位块21、第六面定位块20、第七面定位块22、第八面定位块23、第九面定位块24、第十面定位块25和第十一面定位块26;所述第一面定位块5和第二面定位块6位于第二压紧组件12及第三压紧组件13之间;所述第三面定位块10、第六面定位块20及第十一面定位块26分别位于在第二压紧组件12、第一压紧组件11及第三压紧组件13前;所述第八面定位块23和第九面定位块24分别位于两个浮支组件16前;所述第四面定位块14、第五面定位块21和第十面定位块25分别位于定心组件3周围;所述第七面定位块22位于第一压紧组件11和第八面定位块23之间;
所述第六面定位块20和第七面定位块22分别有多种不同高度尺寸,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飞轮壳产品。所述第八面定位块23、第九面定位块24上分别设置螺纹孔;当产品装入夹具内后,使用内六角螺钉穿过平垫15和产品的孔,将内六角螺钉拧入对应第八面定位块23、第九面定位块24上的螺纹孔内,实现对产品表面的固定。
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三个粗限位杆8;所述三个粗限位杆8位置根据加工不同的飞轮壳产品进行适应性调整,且所述粗限位杆8分别与1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相适应;所述粗限位杆8距离1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距离为2mm~4mm。
所述第一压紧组件11设置在底板1左端靠上位置;所述第六面定位块设置在第一压紧组件11前。所述第一压紧组件11、第二压紧组件12及第三压紧组件13分别包括压板底座、六角法兰面螺栓及第一压板;所述压板底座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压板底座上穿设六角法兰面螺栓;所述六角法兰面螺栓上端设置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外端内部旋置六角头螺栓,其六角头部与压板底座的上面相接触。
两个浮支组件16分别对应长面定位块27两端且靠近底板1边缘位置的两个角。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当需要加工2号飞轮壳产品时,跟加工1号飞轮壳产品结构相近,需要将夹具在1号飞轮壳产品夹具状态的基础上做简单调整:1、将三个粗限位杆8按附图5所示位置重新安装;即将右上角的粗限位杆8向底板1外侧稍移;将左上角的粗限位杆8向靠近第七面定位块22侧面移动;底板1上下端的粗限位杆8向底板1中心位置稍移;使得调整后的三个粗限位杆8分别与2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相适应,所述粗限位杆8距离2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距离为2mm~4mm;2、调整第六面定位块及第七面定位块的高度,所述第六面定位块20及第七面定位块22替换为高尺寸的面定位块。
实施例3
如图7-9所示,跟加工1号飞轮壳产品结构相近,当需要加工3号飞轮壳产品时,需要将夹具在1号飞轮壳产品夹具状态的基础上做简单调整:1、将三个粗限位杆8按附图8所示位置重新安装;即将右上角的粗限位杆8向底板1内侧稍移;将左上角的粗限位杆8向第七面定位块22靠近底板中心位置的一角移动;底板1上下端的粗限位杆8向底板1中心位置稍移;使得调整后的三个粗限位杆8能与3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相适应,所述粗限位杆8距离3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距离为2mm~4mm。2、将第六面定位块及第七面定位块更换为高尺寸。3、所述第三压紧组件包括:压板底座、六角法兰面螺栓及第二压板;所述压板底座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压板底座上穿设六角法兰面螺栓;所述六角法兰面螺栓上端设置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外端内部旋置六角头螺栓,其六角头部与压板底座的上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压板长度大于第一压板长度;4、将两个浮支组件16按附图8所示位置重新安装,即将两个浮支组件16项底板1中部位置挪动安装,使得两个浮支组件16对应长面定位块27两端中部。
实施例4
如图10-12所示,当加工4号飞轮壳产品时,跟加工1号飞轮壳产品结构相近,需要将夹具在1号飞轮壳产品夹具状态的基础上做简单调整:1、将三个粗限位杆8按附图11所示位置重新安装;左上角的粗限位杆8向靠近第一压紧组件11位置移动;右上角的粗限位杆8向底板1外侧位置移动;下端的粗限位杆8向底板1底部稍微移动;保证移动后的三个粗限位杆8能与4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相适应,所述粗限位杆8距离4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距离为2mm~4mm;2、所述第一压紧组件11靠近底板1左上角边缘设置;所述第六面定位块20设置在第一压紧组件11前端;所述第七面定位块22向底板1上端面边缘位置移动设置;3、将第三压紧组件13按附图11所示,向底板1右端边缘位置移动重新安装,且第三压紧组件13上端更换为较长的第二压板。使得调整后的工件,更能对4号飞轮壳产品形成较好的压紧固定作用。
实施例5
如图13-15所示,当需要加工5号飞轮壳产品时,跟加工1号飞轮壳产品结构相近,需要将夹具在1号飞轮壳产品夹具状态的基础上做简单调整:1、将三个粗限位杆8按附图14所示位置重新安装;左上角的粗限位杆8向靠近第一压紧组件11位置稍移;右上角的粗限位杆8向靠近第三压紧组件13位置稍移;下端的粗限位杆8移动至底板1底端的定位销组件7外侧;保证移动后的三个粗限位杆8能与5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相适应;所述粗限位杆8距离5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距离为2mm~4mm;2、调整第七面定位块至底板1上端的定位销组件7侧面;3、将两个浮支组件16按附图14所示位置,向底板1内侧稍移,使得两个浮支组件16对应长面定位块27两端中部位置;重新安装。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首先通过夹具底板1上的吊环2,将夹具吊至数控立车的回转工作台上,此时定心组件3没有安装在夹具上,在夹具上此处只能看到一个通孔,移动夹具,目视夹具上的通孔和工作台上的中心孔对齐,之后将定心组件3插入夹具的通孔,并穿设到工作台上的中心孔内,由于定心组件3和工作台上的中心孔均有倒角,起到导向作用,安装简便,转动夹具,目视夹具底板1周边的安装孔4和工作台上的T型槽对齐,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夹具底板1,再通过定心组件3上的内六角螺栓紧固定心组件3,至此就完成了夹具的安装。之后用压缩空气吹净第一面定位块5、第二面定位块6、第三面定位块10、第四面定位块14、第五面定位块21、第六面定位块20、第七面定位块22、第八面定位块23、第九面定位块24、第十面定位块25和第十一面定位块26和两个定位销组件7上的定位圆柱面,确保无切屑、粉尘等杂物残留,吊装工件至夹具内,关注飞轮壳产品的外周在三个粗限位杆8限制的范围内,缓慢下落飞轮壳产品,观察飞轮壳产品上的定位孔19对准定位销组件7中的定位圆柱面9,缓慢下落飞轮壳产品直至大底面的加工面和第一面定位块5、第二面定位块6、第三面定位块10、第四面定位块14、第五面定位块21、第六面定位块20、第七面定位块22、第八面定位块23、第九面定位块24、第十面定位块25和第十一面定位块26的顶部的定位面贴合,通过手动晃动产品和塞尺确认各定位面是否完全贴合,如果发现有间隙,需要吊出产品,按照以上的步骤重新安装产品,直至确认各定位面完全贴合为止。旋转第一压紧组件11、第二压紧组件12及第三压紧组件13中的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至产品的毛坯面上,先预旋紧各个压紧组件上的六角法兰面螺栓,之后再逐个压紧,避免由于压紧不当,导致工件变形,进而影响到工件的尺寸精度。用两个内六角螺栓及平垫15穿设产品中间部位的已加工完成的孔,旋进第八面定位块23、第九面定位块24中,完成对产品的辅助压紧。转动工作台,让有浮支组件16的一侧靠近操作者侧,手动向上旋动浮支组件中的浮动支撑杆17,手动顶住产品底部的毛坯面即可,此时用扳手及时备紧浮支组件16中的六角法兰面螺母18,防止车削过程中由于振动导致浮动支撑杆的松动,而失去浮动支撑的作用。至此就完成了产品在夹具上的安装,可以进行调试工作了。产品车削完成后,先旋松六角法兰面螺母18,旋落浮动支撑杆17,旋出两个内六角螺栓及取出平垫15,撤去辅助压紧,旋松第一压紧组件11、第二压紧组件12、第三压紧组件13中的六角法兰面螺栓,转动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离开产品,留有足够的间隙,取出产品,此过程要轻拿轻放,避免加工面受到磕碰、划伤等损伤。再次安装产品时,重复以上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
设置在底板(1)中部靠上位置的定心组件(3);
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压紧组件(11)、第二压紧组件(12)及第三压紧组件(13);所述第一压紧组件(11)设置在底板(1)上左上角;所述第二压紧组件(12)设置在底板(1)上下端;所述第三压紧组件(13)设置在底板(1)上右端;
设置在底板(1)上端的两个浮支组件(16);
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面定位块(5)、第二面定位块(6)、第三面定位块(10)、第四面定位块(14)、第五面定位块(21)、第六面定位块(20)、第七面定位块(22)、第八面定位块(23)、第九面定位块(24)、第十面定位块(25)和第十一面定位块(26);所述第一面定位块(5)和第二面定位块(6)位于第二压紧组件(12)及第三压紧组件(13)之间;所述第三面定位块(10)、第六面定位块(20)及第十一面定位块(26)分别位于在第二压紧组件(12)、第一压紧组件(11)及第三压紧组件(13)前;所述第八面定位块(23)和第九面定位块(24)分别位于两个浮支组件(16)前;所述第四面定位块(14)、第五面定位块(21)和第十面定位块(25)分别位于定心组件(3)周围;所述第七面定位块(22)位于第一压紧组件(11)和第八面定位块(23)之间或第七面定位块(22)位于远离第一压紧组件(11)的浮支组件(16)侧面;
设置在底板(1)上的两个定位销组件(7);其中一个定位销组件(7)位于第二压紧组件(12)背离第二面定位块(6)一侧;另一个定位销组件(7)位于第十面定位块(25)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面定位块(20)和第七面定位块(22)分别有多种不同高度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组件(11)及第二压紧组件(12)分别包括压板底座、六角法兰面螺栓及第一压板;
所述压板底座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压板底座上穿设六角法兰面螺栓;所述六角法兰面螺栓上端设置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外端内部旋置六角头螺栓,其六角头部与压板底座的上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压紧组件(13)包括:压板底座、六角法兰面螺栓及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
所述压板底座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压板底座上穿设六角法兰面螺栓;所述六角法兰面螺栓上端设置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外端内部旋置六角头螺栓,其六角头部与压板底座的上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组件(3)包括:定心圆盘,所述定心圆盘通过多个内六角螺栓设置在底板(1)中部靠上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设置长面定位块(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浮支组件(16)分别位于长面定位块(27)两端中部或两个浮支组件(16)分别位于长面定位块(27)两端且靠近底板(1)边缘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三个粗限位杆(8);所述三个粗限位杆(8)位置根据加工不同的飞轮壳产品进行适应性调整,且所述粗限位杆(8)分别与1号飞轮壳产品、2号飞轮壳产品、3号飞轮壳产品、4号飞轮壳产品或5号飞轮壳产品的外周相适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周向设置多个吊环(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526303.6U CN221983912U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526303.6U CN221983912U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983912U true CN221983912U (zh) | 2024-11-12 |
Family
ID=93342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526303.6U Active CN221983912U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983912U (zh) |
-
2024
- 2024-03-19 CN CN202420526303.6U patent/CN2219839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49746U (zh) | 一种车桥桥壳旋转加工工装 | |
CN113579816B (zh) | 作动筒类零件高精度密封环槽加工装夹装置 | |
CN205394068U (zh) | 一种模块化系列化钻孔夹具 | |
CN221983912U (zh) | 一种兼容多种飞轮壳立车加工夹具 | |
CN214444646U (zh) | 一种加工变速箱壳体基准面的定位夹具 | |
CN101664831A (zh) | 齿轮孔自定心滚珠夹具 | |
CN213470372U (zh) | 一种加工固定底座多孔的固定装置 | |
CN216939498U (zh) | 一种周向孔钻孔装夹定位工装 | |
CN217071539U (zh) | 加工发动机连杆综合工序夹具 | |
CN213889060U (zh) | 一种偏心轴承车加工夹具装置 | |
CN201338127Y (zh) | 抽油机横梁支座底平面加工夹具 | |
CN221984496U (zh) | 一种适用于不同圆套型飞轮壳加工的夹具 | |
CN113714828A (zh) | 大型柴油机气缸盖在龙门铣床上的定位装置及装夹方法 | |
CN114161187A (zh) | 一种周向孔钻孔装夹定位工装 | |
CN222511553U (zh) | 一种直口快速装夹定位工装 | |
CN222404529U (zh) | 一种超硬零件精密制造装夹工装 | |
CN222471610U (zh) | 一种用于机匣车内孔工序的夹具定位装置 | |
CN217493444U (zh) | 一种v型块快速定位压紧机构 | |
CN222511689U (zh) | 一种针阀扁位加工工装 | |
CN221984458U (zh) | 便于调节的支撑压紧夹具 | |
CN205733991U (zh) | 一种小型圆柱体冲压零件快速夹紧机构 | |
CN220718473U (zh) | 四方调节螺母加工用夹具 | |
CN221290336U (zh) | 圆盘类零件在卧式加工中心加工用的装夹固定工装 | |
CN221270407U (zh) | 带有螺纹中心孔的圆柱零件外形轮廓数控铣削加工用夹具 | |
CN221019898U (zh) | 一种铣凸轮外形专用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