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963970U -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963970U CN221963970U CN202322543595.2U CN202322543595U CN221963970U CN 221963970 U CN221963970 U CN 221963970U CN 202322543595 U CN202322543595 U CN 202322543595U CN 221963970 U CN221963970 U CN 221963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gitudinal
- transverse
- airbag
- chamber
- ai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包括靠背支撑结构、坐垫支撑结构和肛周清洁组件,靠背支撑结构包括纵向多室气囊和用于为纵向多室气囊充放气的第一充放气组件,纵向多室气囊具有卧位调节倾斜面;坐垫支撑结构包括与纵向多室气囊的低侧相连接的横向多室气囊和用于为横向多室气囊充放气的第二充放气组件,横向多室气囊在充气状态下中部凹陷形成有凹槽式排便位,横向多室气囊向外延伸形成有腿部支撑结构;肛周清洁组件安装在坐垫支撑结构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气和放气实现有形和无形排便器的塑造,较常规排便盆更容易实现放置、撤离、排便体位的维持、污物处理以及后期收纳,可满足卧床病人的多种排便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
背景技术
卧床通常是指因患病或伤残而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部分或完全需要人帮助的一种现象。目前卧床病人在卧床期间排便多使用排便盆并需要照顾人员协助进行,传统的排便盆在使用过程中常存在以下缺陷:
1.因患者体重过重、肢体活动度受限或配合度低等因素,排便盆在放置和撤出时难度增加;
2.在排便盆放置或撤出过程中,皮肤可能受到损伤,同时也存在倾洒的可能;
3.由于常规排便盆材质较硬,在排便长时间压迫时也可能造成皮肤损伤;
4.在卧位情况下使用排便盆的排便姿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排便的难度,同时舒适度较差。
因此,基于以上缺陷,设计一种能够突破有形排便盆的界定,通过气囊的使用将排便盆做有形和无形的转化,满足卧床病人的多种排便需求的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充气和放气实现有形和无形排便器的塑造,能够满足卧床病人的多种排便需求的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包括:
靠背支撑结构,其包括对应人体背部位置的纵向多室气囊和用于为纵向多室气囊充放气的第一充放气组件,所述纵向多室气囊具有随其充气量改变而实现不同卧位角度调节的卧位调节倾斜面;
坐垫支撑结构,其包括与纵向多室气囊的低侧相连接并对应人体臀部位置的横向多室气囊和用于为横向多室气囊充放气的第二充放气组件,所述横向多室气囊在充气状态下中部凹陷形成有凹槽式排便位,所述横向多室气囊远离纵向多室气囊的远端延伸形成两个对应人体腿部位置的腿部支撑结构;
肛周清洁组件,其安装在坐垫支撑结构上,其包括设置在凹槽式排便位内的出水管和若干个分布在出水管上的出水孔。
优选的,所述纵向多室气囊以中线为界分为左右两个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包括至少两层按规则排列的纵向柱形气囊,所述纵向多室气囊中相邻的纵向柱形气囊彼此之间紧密贴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中相邻的纵向柱形气囊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孔上设置有单向阀,位于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最内层的纵向柱形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孔,位于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最外层的纵向柱形气囊上设置有第一放气孔。
进一步优选的,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纵向柱形气囊在充气状态下上端呈倾斜状,以构成卧位调节倾斜面。
进一步优选的,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纵向柱形气囊中同一排的纵向柱形气囊膨起高度相同,同一列的纵向柱形气囊膨起高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放气组件包括:
纵向充气总管,其设置在纵向多室气囊内部并沿纵向多室气囊的中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纵向充气总管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充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一充气支管;
纵向充气嘴,其设置在纵向多室气囊的侧面,所述纵向充气嘴通过连接管与纵向充气总管相连;
纵向放气总管,其上设置有与第一放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一放气支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向多室气囊包括至少两层按规则排列的横向柱形气囊,所述横向多室气囊中相邻的横向柱形气囊彼此之间紧密贴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向多室气囊中相邻的横向柱形气囊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孔上设置有单向阀,位于所述横向多室气囊一侧最外层的横向柱形气囊上设置有第二充气孔,位于所述横向多室气囊另一侧最外层的横向柱形气囊上设置有第二放气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充放气组件包括:
横向充气总管,其设置在横向多室气囊内部,所述横向充气总管上设置有与第二充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二充气支管;
横向充气嘴,其设置在横向多室气囊的侧面,所述横向充气嘴通过连接管与横向充气总管相连;
横向放气总管,其上设置有与第二放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二放气支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纵向放气总管、横向放气总管最终汇聚一起与放气总管相连,所述放气总管与放气嘴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腿部支撑结构远离横向多室气囊的一侧形成有弧形坡面。
所述凹槽式排便位的外周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装配一次性排便袋的排便袋装配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便袋装配结构可以但不限于是子母贴。
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通过连接水管与储水袋相连,所述连接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凹槽式排便位内壁上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凹槽式排便位内适配卡装有外接壳内,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外接壳的内壁上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纵向多室气囊、和/或所述横向多室气囊的最上层还设有防滑气囊层,所述防滑气囊层包括至少一层按规则排列的条形气囊,同单数或同双数的条形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条形气囊的充气孔与纵向充气总管或横向充气总管相连,所述条形气囊的放气孔与放气总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满足多种卧床病人的排便需求,通过充气和放气实现有形和无形不同形态的排便器的塑造,较常规排便盆更容易实现放置、撤离、排便体位的维持、污物处理以及后期收纳。
2.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排列方式下多室气囊来塑形排便器及延伸部位,通过充气和放气来改变其形态,使其达到在放气状态下,患者仰卧位侧翻身实现放置,在充气状态下,塑形成排便器形态,满足卧床病人的多种排便需求。
3.本实用新型中,患者后背部分的纵向多室气囊具有随其充气量改变而改变不同卧位角度的卧位调节倾斜面,采用不同充气程度,可实现不同角度的卧位,便于患者排便姿势的维持,提高排便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配合一次性排便袋的使用以及排便袋特殊抽拉式的设计,实现不改变体位情况下快速撤离含有污物的排便袋,避免倾洒。
5.本实用新型上配备有肛周清洁组件,利用压缩充气泵实现冲水,便于便体分解与收集,以及肛周的清洁,也可用于卧床病人日常会阴及肛周清洁护理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拆除储水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沿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1中沿B-B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图2另一个角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沿C-C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沿D-D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另一个角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肛周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4中外接壳和肛周清洁组件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靠背支撑结构在充气状态下气体流向图。
图中:1.纵向多室气囊;2.横向多室气囊;3.凹槽式排便位;4.腿部支撑结构;5.纵向柱形气囊;6.纵向充气嘴;7.横向柱形气囊;8.横向充气嘴;9.放气嘴;10.子母贴;11.出水管;12.出水孔;13.连接水管;14.储水袋;15.连接阀;16.外接壳;17.条形气囊;18.第一连接孔;19.纵向充气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包括靠背支撑结构、坐垫支撑结构、腿部支撑结构和肛周清洁组件。其中:靠背支撑结构,其包括对应人体背部位置的纵向多室气囊1和用于为纵向多室气囊1充放气的第一充放气组件,所述纵向多室气囊1具有随其充气量改变而实现不同卧位角度调节的卧位调节倾斜面;坐垫支撑结构,其包括与纵向多室气囊1的低侧相连接并对应人体臀部位置的横向多室气囊2和用于为横向多室气囊2充放气的第二充放气组件,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在充气状态下中部凹陷形成有凹槽式排便位3,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远离纵向多室气囊1的远端延伸形成两个对应人体腿部位置的腿部支撑结构4;肛周清洁组件,其安装在坐垫支撑结构上,其包括设置在凹槽式排便位3内的出水管11和若干个分布在出水管11上的出水孔12。
本实施例中,如图1-11所示,本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包括一体连接的靠背支撑结构、坐垫支撑结构和腿部支撑结构,分别对应支撑人体的背部、臀部和腿部,横向多室气囊2在充气状态下中部凹陷形成有用于安装一次性排便袋的凹槽式排便位3,用于盛接患者的排泄物。其中:
靠背支撑结构包括对应人体背部位置的纵向多室气囊1和第一充放气组件,纵向多室气囊1包括至少两层按矩阵纵向规则排列的纵向柱形气囊5;
坐垫支撑结构包括与纵向多室气囊1的低侧相连接并对应人体臀部位置的横向多室气囊2和第二充放气组件,横向多室气囊2包括至少两层按矩阵横向规则排列的横向柱形气囊7;
腿部支撑结构4作为坐垫支撑结构2的延伸部位数量有两个,对称成型在横向多室气囊2远离纵向多室气囊1的远端;
本气囊排便器利用不同排列方式下多室气囊(纵向多室气囊1、横向多室气囊2)来塑形排便器及延伸部位,通过充气和放气来改变其形态,实现有形和无形排便器的塑造,使其达到放气状态下,患者仰卧位侧翻身实现放置,然后充气状态下,塑形成排便器形态;患者后背部分的纵向多室气囊1具有随其充气量改变而改变不同卧位角度的卧位调节倾斜面,采用不同充气程度,可实现不同角度的卧位,便于患者排便姿势的维持;并且本气囊排便器配合一次性排便袋的使用以及排便袋特殊抽拉式的设计,实现不改变体位情况下快速撤离含有污物的排便袋,避免倾洒;本气囊排便器上配备有肛周清洁组件,利用压缩充气泵实现冲水,便于便体分解与收集,以及肛周的清洁,也可用于卧床病人日常会阴及肛周清洁护理使用。
本气囊排便器通过多室气囊的使用将排便盆做有形和无形的转化,能够满足卧床病人的多种排便需求。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纵向多室气囊1以中线为界分为左右两个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包括至少两层按规则排列的纵向柱形气囊5,所述纵向多室气囊1中相邻的纵向柱形气囊5彼此之间紧密贴合,以本实施例为例,纵向多室气囊1包括上下两层按矩阵纵向规则排列的纵向柱形气囊5,相邻的所述纵向柱形气囊5之间紧密贴合,当纵向多室气囊1充气膨起时用于抬高背部,整体呈直角梯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中相邻的纵向柱形气囊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18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孔18上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可以但不限于是单向瓣膜,可以防止空气反流,位于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最内层的纵向柱形气囊5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孔,位于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最外层的纵向柱形气囊5上设置有第一放气孔。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纵向柱形气囊5在充气状态下上端呈倾斜状,以构成卧位调节倾斜面,使得当纵向多室气囊充气膨起时,整体呈直角梯形结构,抬高背部有助于提高排便的舒适度。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纵向柱形气囊5中同一横排的纵向柱形气囊膨起高度相同,同一竖列的纵向柱形气囊膨起高度逐渐降低,使得当纵向多室气囊充气膨起时,整体呈直角梯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第一充放气组件包括:
纵向充气总管19,其设置在纵向多室气囊1内部并沿纵向多室气囊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纵向充气总管19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充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一充气支管;
纵向充气嘴6,其设置在纵向多室气囊1的侧面,所述纵向充气嘴6通过连接管与纵向充气总管19相连;
纵向放气总管,其上设置有与第一放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一放气支管。
以本实施例为例,在纵向多室气囊的两侧均设有纵向充气嘴6,纵向充气嘴6优选的位于纵向多室气囊下层的中间部位,纵向充气嘴6通过连接管与纵向充气总管19相连,当需要充气时,将纵向充气嘴6连接充气泵,可通过纵向充气嘴6向纵向充气总管19充气,之后纵向充气总管19再通过各个第一充气支管向各个位于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最内层的纵向柱形气囊5上的第一充气孔充气(气体流向参见图16中的箭头指向),由于相邻的纵向柱形气囊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18相连,第一连接孔18上设置有单向瓣膜,可以防止空气反流,在纵向多室气囊被充气时,位于外层的纵向柱形气囊5较位于内层的纵向柱形气囊5先充气,实现纵向多室气囊两侧先膨起中部后膨起的效果,此种膨起方式使得纵向多室气囊在充气膨起过程中,病人体位变化更加稳定。另外,纵向多室气囊上还设有第一放气孔,第一放气孔通过第一放气支管与纵向放气总管相连,纵向放气总管与放气嘴9相连,用于纵向多室气囊的放气。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包括至少两层按规则排列的横向柱形气囊7,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中相邻的横向柱形气囊7彼此之间紧密贴合。以本实施例为例,横向多室气囊2包括上下两层按矩阵横向规则排列的横向柱形气囊7,相邻的所述横向柱形气囊7彼此之间紧密贴合,当横向多室气囊2充气膨起时用于抬高臀部,并成型出凹槽式排便位3用于排便。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中相邻的横向柱形气囊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孔上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可以但不限于是单向瓣膜,可以防止空气反流,位于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一侧最外层的横向柱形气囊7上设置有第二充气孔,位于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另一侧最外层的横向柱形气囊7上设置有第二放气孔。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第二充放气组件包括:
横向充气总管,其设置在横向多室气囊2内部,所述横向充气总管上设置有与第二充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二充气支管;
横向充气嘴8,其设置在横向多室气囊2的侧面,所述横向充气嘴8通过连接管与横向充气总管相连;
横向放气总管,其上设置有与第二放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二放气支管。
以本实施例为例,在横向多室气囊2的两侧均设有横向充气嘴8,横向充气嘴8优选的位于横向多室气囊下层的中间部位,横向充气嘴8通过连接管与横向充气总管相连,当需要充气时,将横向充气嘴8连接充气泵,可通过横向充气嘴8向横向充气总管充气,之后横向充气总管再通过各个第二充气支管向各个第二充气孔充气,由于相邻的横向柱形气囊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孔相连,第二连接孔上设置有单向瓣膜,可以防止空气反流,在横向多室气囊被充气时,横向柱形气囊7依次充气,实现横向多室气囊的膨起。另外,横向多室气囊上还设有第二放气孔,第二放气孔通过第二放气支管与横向放气总管相连,横向放气总管与放气嘴9相连,用于横向多室气囊的放气。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纵向放气总管、横向放气总管最终汇聚一起与放气嘴9相连,放气嘴9作为优选的位于腿部支撑结构4的内侧面。本气囊排便器可满足卧床病人的多种排便需求,通过充气和放气实现不同形态的塑造,充气时可实现排便体位的维持,便于污物处理,放气时更容易实现放置、撤离以及后期收纳操作。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腿部支撑结构4远离横向多室气囊的一侧形成有弧形坡面,使腿部舒适的放置在腿部支撑结构4上。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凹槽式排便位3的外周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装配一次性排便袋的排便袋装配结构。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排便袋装配结构可以但不限于是子母贴10或TPR粘胶,以本实施例为例,TPR粘胶位于凹槽式排便位外周,一次性排便袋特别是带有特殊抽拉式设计的排便袋的外圈可通过TPR粘胶粘贴在凹槽式排便位3上,用于盛接排泄物,可以随时替换排便袋,并可在不改变体位情况下快速撤离含有污物的排便袋,抽拉封口,避免倾洒。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出水管11的进水端通过连接水管13与储水袋14相连,所述连接水管13上设有控制阀15。凹槽式排便位内配有多个隐藏冲水头(出水孔12),与可拆卸冲水袋(储水袋14)相连接,还可将冲水袋配合压缩充气泵使用实现按压冲水,便于便体分解与收集,以及肛周的清洁,也可用于卧床病人日常会阴及肛周清洁护理使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坐垫支撑结构2上设有供连接水管穿过的穿孔。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坐垫支撑结构2上设有供连接水管穿过的穿孔。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纵向多室气囊、和/或所述横向多室气囊的最上层还设有防滑气囊层,以本实施例为例,纵向多室气囊和横向多室气囊的最上层都设有防滑气囊层,所述防滑气囊层包括至少一层按矩阵规则排列的条形气囊17,同单数或同双数的条形气囊17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位于纵向多室气囊上方的条形气囊的充气孔与纵向充气总管相连,位于横向多室气囊上方的条形气囊的充气孔与横向充气总管相连,条形气囊的放气孔与放气总管相连,当向防滑气囊层充气时,上层气囊分单双数间隔膨起,即有些条形气囊膨起有些不膨起,有助于增加摩擦力。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出水管11固定安装在凹槽式排便位3的内壁上部。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凹槽式排便位内适配卡装有外接壳16内,所述出水管11固定安装在外接壳16的内壁上部,肛周清洁组件可随外接壳装配在凹槽式排便位内也可随外接壳自凹槽式排便位内拆下,可实现肛周清洁组件与气囊排便器的可拆卸地安装,提高使用的实用性。
本气囊排便器的使用,可满足卧床病人的多种排便需求,通过充气和放气实现有形和无形排便器的塑造,较常规排便盆更容易实现放置、撤离、排便体位的维持、污物处理以及后期收纳;单人即可实现卧床病人的排便护理需求,可操作性强;并且其生产、使用、维护成本相对低廉价,实用性强,可推广性强,产品转化后适用于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家庭护理中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支撑结构,其包括对应人体背部位置的纵向多室气囊(1)和用于为纵向多室气囊(1)充放气的第一充放气组件,所述纵向多室气囊(1)具有随其充气量改变而实现不同卧位角度调节的卧位调节倾斜面;
坐垫支撑结构,其包括与纵向多室气囊(1)的低侧相连接并对应人体臀部位置的横向多室气囊(2)和用于为横向多室气囊(2)充放气的第二充放气组件,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在充气状态下中部凹陷形成有凹槽式排便位(3),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远离纵向多室气囊(1)的远端延伸形成两个对应人体腿部位置的腿部支撑结构(4);
肛周清洁组件,其安装在坐垫支撑结构上,其包括设置在凹槽式排便位(3)内的出水管(11)和若干个分布在出水管(11)上的出水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多室气囊(1)以中线为界分为左右两个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包括至少两层按规则排列的纵向柱形气囊(5),所述纵向多室气囊(1)中相邻的纵向柱形气囊(5)彼此之间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中相邻的纵向柱形气囊(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孔(18)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孔(18)上设置有单向阀,位于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最内层的纵向柱形气囊(5)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孔,位于所述纵向多室气囊模块最外层的纵向柱形气囊(5)上设置有第一放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纵向柱形气囊(5)在充气状态下上端呈倾斜状,以构成卧位调节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气组件包括:
纵向充气总管(19),其设置在纵向多室气囊(1)内部并沿纵向多室气囊(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纵向充气总管(19)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充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一充气支管;
纵向充气嘴(6),其设置在纵向多室气囊(1)的侧面,所述纵向充气嘴(6)通过连接管与纵向充气总管(19)相连;
纵向放气总管,其上设置有与第一放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一放气支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包括至少两层按规则排列的横向柱形气囊(7),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中相邻的横向柱形气囊(7)彼此之间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中相邻的横向柱形气囊(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孔上设置有单向阀,位于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一侧最外层的横向柱形气囊(7)上设置有第二充气孔,位于所述横向多室气囊(2)另一侧最外层的横向柱形气囊(7)上设置有第二放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放气组件包括:
横向充气总管,其设置在横向多室气囊(2)内部,所述横向充气总管上设置有与第二充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二充气支管;
横向充气嘴(8),其设置在横向多室气囊(2)的侧面,所述横向充气嘴(8)通过连接管与横向充气总管相连;
横向放气总管,其上设置有与第二放气孔一一对接的第二放气支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式排便位(3)的外周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装配一次性排便袋的排便袋装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1)的进水端通过连接水管(13)与储水袋(14)相连,所述连接水管(13)上设有控制阀(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43595.2U CN221963970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43595.2U CN221963970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963970U true CN221963970U (zh) | 2024-11-08 |
Family
ID=93331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43595.2U Active CN221963970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963970U (zh) |
-
2023
- 2023-09-19 CN CN202322543595.2U patent/CN2219639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963970U (zh) |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 | |
CN201618053U (zh) | 一种翻身枕垫 | |
CN117045447A (zh) | 一种可调节体位气囊排便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3046701U (zh) | 上口连接有防漏环形管状气囊的护理床或轮椅的坐便器 | |
CN201899637U (zh) | 卧式气囊型大便器 | |
CN211610424U (zh) | 一种带有翻身功能的老年护理床 | |
CN209734392U (zh) | 护理充气垫 | |
CN211433851U (zh) | 一种护理床用便盆 | |
CN215193225U (zh) | 一种行动不便患者排泄物接收装置 | |
CN211300796U (zh) | 一种充气式便盆支撑座及便盆 | |
CN114392073B (zh) | 一种充气型定时翻身垫 | |
CN208864692U (zh) | 一种充气式护理便盆 | |
CN106511003A (zh) | 卧床病人用护理床 | |
CN211326364U (zh) | 一种接便器 | |
CN215459496U (zh) | 一种可收折的如厕装置 | |
CN220275117U (zh) | 一种充气式卧位洗头装置 | |
CN216652738U (zh) | 用于卧床患者的防压疮充气式接便器 | |
CN222110375U (zh) | 一种适用于卧床病人排便的充气床垫 | |
CN211634041U (zh) | 用于泌尿外科术后康复的翻身体位垫 | |
CN220158628U (zh) | 一种方便清洗的柔性便盆 | |
CN217645477U (zh) | 多功能充气式卧床患者专用接便器 | |
CN215425645U (zh) | 一种电动便捷式气垫翻身垫 | |
CN215132067U (zh) | 一种医疗护理垫 | |
CN213157261U (zh) | 一种护理用便捷式便盆 | |
CN214511561U (zh) | 一种产科实用多功能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