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879974U - 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879974U
CN221879974U CN202322927177.3U CN202322927177U CN221879974U CN 221879974 U CN221879974 U CN 221879974U CN 202322927177 U CN202322927177 U CN 202322927177U CN 221879974 U CN221879974 U CN 221879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connecting component
assembly
rotating devi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271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卫东
毛维华
吕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271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879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879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879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其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用于转动连接转动装置所在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端用于滑动连接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重量小于第一部分的重量。本申请提供的转动装置的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部分转动连接,能够进一步增强转动装置对第一部分的限位,从而有效提升折叠式电子设备位于展平态时的跌落可靠性。

Description

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基于柔性屏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例如折叠手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目前,折叠式电子设备一般包括转动装置、两个壳体以及柔性屏。其中,两个壳体之间通过转动装置转动连接,柔性屏覆盖在转动装置和两个壳体上。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装置实现两个壳体的相对转动,进而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展平态与折叠态之间的任意切换。其中,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态又可分为屏幕内折形态和屏幕外折形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然而,屏幕外折形态的电子设备在位于展平态的情况下跌落时,两个壳体会受到外界冲击,使得两个壳体之间的连接处的间隙变小,从而导致设于两个壳体上的柔性屏在两个壳体的连接处拱起,柔性屏极易出现显示不良等问题,折叠式电子设备展平态的跌落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本申请,以下多个方面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其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用于转动连接转动装置所在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端用于滑动连接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
上述转动装置,通过将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部分转动连接,可以有效增强转动装置对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的限位强度,进而有效提升折叠式电子设备展平态的跌落可靠性。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部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部分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用于转动连接第一部分,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运动可以更为精准地限定第一连接组件沿设定轨迹运动。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连杆。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转动装置还包括主轴组件,主轴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轴,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还转动连接第一主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连接组件运动的稳定性。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包括弧形臂,第一主轴包括与弧形臂对应的弧形槽,弧形臂设于弧形槽内,并能够相对弧形槽滑动。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主轴组件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主轴,第二主轴与第一主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第三连接组件和第四连接组件,沿第一方向,第三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间隔设置。其中,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部分,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第四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还转动连接第二主轴,第四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滑动连接第一部分。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部分与第一连接组件转动连接,并与第四连接组件滑动连接;将第二部分与第二连接组件滑动连接,并与第三连接组件转动连接,可以确保第一部分所受的力和第二部分所受的力较为一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组件和第四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与主轴组件的长度之间的比值为0.1~0.5,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与主轴组件的长度之间的比值为0.1~0.5。
基于此,可以确保第一连接组件和第四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适中,以及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适中,不会因距离过远而削弱转动装置限位的强度,也不会因距离过近而导致第一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在运动时相互干涉。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该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上述第一方面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的转动装置。其中,第一部分的重量大于第二部分的重量,转动装置包括多个连接机构,多个连接机构连接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其中,多个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第一部分与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部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部分与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其中,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机构相较其他连接机构更为靠近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边缘。第一边缘位于折叠式电子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第一连接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部分,多个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部分,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部分相较其它连接部分更为靠近第一边缘。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转动装置在折叠式电子设备的边缘处对第一部分的限位强度,进而进一步增强折叠式电子设备的跌落可靠性。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滑动连接。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机构,沿第一方向,第二连接机构与第一连接机构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五连接组件和第六连接组件。其中第五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部分,第五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六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第六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滑动连接第一部分。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转动装置包括主轴组件,第一连接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机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主轴组件上。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折叠式电子设备的跌落可靠性。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第一连接机构相对第一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轴线过主轴组件的中点,且垂直于第一方向。
通过将多个第一连接机构相对第一轴线对称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受力的均匀性,从而有效增强转动装置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限位强度,进而提升折叠式电子设备的跌落可靠性。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折叠式电子设备还包括穿轴柔性电路板,穿轴柔性电路板经由转动装置从第一部分延伸至第二部分,且穿轴柔性电路板与转动装置对应设置的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机构之间。从而进一步降低穿轴柔性电路板在跌落中损坏的风险,进一步提升折叠式电子设备的跌落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在展平态下的立体图;
图1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在折叠态下的立体图;
图1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在展平态下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一些技术方案中折叠手机中外折式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些技术方案中折叠手机中柔性屏拱起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在图4A中S2区域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以虚线示出了主轴组件;
图4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中转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以虚线示出了第二安装板和主轴组件;
图5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中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5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中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6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主轴转动连接的示意图一,其中,转动装置位于展开态;
图6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主轴转动连接的示意图二,其中,转动装置位于外折态;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的示意图;
图8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中第一连接机构的示例性布局方式一;
图8B根据图8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在转动装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中第一连接机构的示例性布局方式二;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中第一连接机构的示例性布局方式三;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中第一连接机构的示例性布局方式四;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中转动装置的示例性结构;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中转动装置的示例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第二”仅为方便区分部件进行的定义,并不代表实际的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提供一种转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转动装置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折叠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 computer)、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notebook)、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眼镜)等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以折叠式电子设备是折叠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除此之外,为了便于描述,将折叠手机被折叠后所处的状态定义为折叠态,将折叠手机被展平后所处的状态定义为展平态。
其中,折叠态可以包括屏幕内折形态(以下简称“内折态”)和屏幕外折形态(以下简称“外折态)。对于内折态而言,柔性屏位于折叠手机的内侧。也即,折叠手机处于内折态时,用户无法从折叠手机的外部观察到柔性屏的显示界面。对于外折态而言,柔性屏位于折叠手机的外侧,也即,折叠手机处于外折态时,用户可以从折叠手机的外部观察到柔性屏的显示界面。
另外,折叠手机可以是三折结构。其中,三折结构是指折叠手机包括三个壳体以及两个转动装置,相邻的两个壳体之间通过一个转动装置连接。其中,相邻的两个壳体可以通过内折或外折的方式相向转动,直至相邻的两个壳体之间的夹角大致呈0°,从而使得折叠手机位于内折态或外折态。相邻的两个壳体也可以相背转动,直至相邻的两个壳体之间的夹角大致呈180°,从而使得折叠手机位于展平态。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手机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例如,折叠手机也可以是两折结构,也即,折叠手机包括两个壳体以及连接在两个壳体之间的转动装置。两个壳体可以通过转动装置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折叠手机能够在折叠态(例如,上述的内折态或外折态)和展平态之间任意切换。
下面以折叠手机为三折结构,且一组相邻的两个壳体以外折的方式进行折叠,另一组相邻的两个壳体以内折的方式进行折叠作为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
具体地,图1A至图1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折叠手机1在展平态下的立体图,图1B为折叠手机1在折叠态下的立体图,图1C为折叠手机1在展平态下的爆炸图。
为了便于后续描述,在描述折叠手机1的具体结构之前,先结合图1A至图1C介绍折叠手机1的示例性方向。参考图1A至图1C,定义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如图1A至图1C所示,X轴方向为折叠手机1位于展开态时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为折叠手机1位于展开态时的厚度方向;Y轴方向是同时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相互垂直并非绝对的垂直,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导致的近似垂直(例如,两结构特征之间的夹角为89.9°)也在本申请中的相互垂直的范围之内。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后文对相互垂直的限定不作重复描述。
结合图1A至图1C,折叠手机1包括转动装置10、转动装置20、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第三壳体50、柔性屏60以及屏幕承托板70。
其中,沿X轴方向,转动装置10连接在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之间。转动装置20连接在第一壳体30和第三壳体50之间。柔性屏60固定在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上,并覆盖转动装置10、转动装置20、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第三壳体50。柔性屏60的内表面可以设置屏幕承托板70,以对柔性屏60提供支撑,避免柔性屏60悬空。示例性地,屏幕承托板70可以通过背胶80粘接在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上。
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可以通过转动装置10相对转动,第一壳体30和第三壳体50可以通过转动装置20相对转动,柔性屏60也随之运动并呈现展平状态或弯曲状态,进而使得折叠手机1可以在展平态和折叠态之间任意切换。
当折叠手机1处于展平态(例如,图1A所示的展平态)时,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中,相邻的两个壳体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为180°,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沿X轴方向并列排布,柔性屏60呈类似“一”字形展平,并能够进行全屏显示,从而使得折叠手机1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
当折叠手机1处于折叠态(例如,图1B所示的折叠态)时,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中,相邻的两个壳体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为0°,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沿Z轴方向层叠设置,柔性屏60也相应弯折,从而使得折叠手机1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其中,柔性屏60与第一壳体30和第三壳体50对应的部分(例如图1B所示的柔性屏60a)位于折叠手机1的内侧,柔性屏60与第二壳体40对应设置的部分(例如图1B所示的柔性屏60b)位于折叠手机1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采用了外折的方式进行折叠,相应地,转动装置10为外折式转动装置。第一壳体30和第三壳体50采用了内折的方式进行折叠,相应地,转动装置20为内折式转动装置。
继续参阅图1A,沿X轴方向,外折式转动装置10可以将折叠手机1分为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且第一部分11的重量大于第二部分12的重量。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包括第一壳体30、第三壳体50以及连接在第一壳体30和第三壳体50之间的转动装置20,第二部分12包括第二壳体40。
可以理解,上述图1A仅示意性地示出了折叠手机1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包含的一些结构部件,这些结构部件的实际构造和位置不受图1A的限制,并且相对于图1A所示出的结构部件,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还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结构部件。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为两折结构,第一部分1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30,不包括第三壳体50和转动装置20,第二部分12包括第二壳体40。
如前所述,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外折形态的折叠手机在位于展平态的情况下跌落时,其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会受到外界冲击,从而使得第一部分的第一壳体和第二部分的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处的间隙变小,进而导致柔性屏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拱起,以下结合外折式转动装置的示例性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图2示出了一些技术方案中折叠手机1a中外折式转动装置10a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转动装置10a包括第一连接机构100a和主轴组件200a。其中,连接机构100a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10a、第二连接组件120a、第一安装板130a和第二安装板140a。
其中,第一连接组件110a的一端与主轴组件200a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30a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30a与第一部分11a的第一壳体30a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转动装置10a与第一壳体30a的连接。第二连接组件120a的一端与主轴组件200a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40a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40a与第二壳体40a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转动装置10a与第二部分12a的第二壳体40a的连接。
由于第一连接组件110a与第一安装板130a、第二连接组件120a与第二安装板140a之间均为滑动连接,因此,转动装置10a对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40a沿X轴方向的限位较弱,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40a极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沿X轴方向的相对位移,从而导致柔性屏60a拱起,造成柔性屏60a的损伤。
例如,图3示出了一些技术方案中折叠手机1a中柔性屏60a拱起的示意图。参考图3,当位于展平态的折叠手机1a沿X轴正方向(图3中A方向所示)跌落至地面2时,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安装板130a会相对第一连接组件110a沿X轴正方向滑动,第二安装板140a会相对第二连接组件120a沿X轴负方向滑动。其中,由于第一部分11a的整体重量较大,因此,在惯性的作用下,第一部分11a的第一安装板130a会相对第一连接组件110a产生较大的沿X轴正方向的相对位移,从而使得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40a之间的连接处的间隙明显变小,进而导致柔性屏60a与转动装置10a对应设置的部分(例如,图3中S1区域所示)大幅度上拱,柔性屏60a的局部应力增大,极易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折叠手机的外折式转动装置,相对于上述外折式转动装置10a,本申请提供的外折式转动装置中的第一连接组件与折叠手机的第一部分转动连接,能够进一步增强转动装置对第一部分的第一壳体沿X轴方向的限位,从而减小第一壳体在外力冲击下产生的沿X轴方向的位移,降低了折叠手机在展平态跌落时柔性屏拱起的风险,进而有效提升了折叠手机位于展平态时的跌落可靠性,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技术方案。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在图4A中S2区域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以虚线示出了主轴组件200。图4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中转动装置10的立体图,其中以虚线示出了第二安装板140和主轴组件200。
结合图4A至图4C,折叠手机1包括转动装置10、转动装置20、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第三壳体50、柔性屏60以及屏幕承托板70。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通过转动装置10转动连接,第一壳体30和第三壳体50通过转动装置20转动连接。柔性屏60以及屏幕承托板70沿Z轴方向自上而下层叠设于转动装置10、转动装置20、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之上。其中,折叠手机1中各部件的功能可以参考上文描述,在此不作赘述。以下着重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装置10的结构,以及转动装置10与第一部分11的第一壳体30、第二部分12的第二壳体40之间的安装方式。
继续参考图4A至图4C,转动装置10包括第一连接机构100。第一连接机构100包括第一连接部分101。第一连接部分101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
其中,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11与第一部分1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部分11的转动轴线可以平行于沿Y轴方向(作为第一方向的示例)。示例性地,第一部分11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板130。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11可以与第一部分11的第一安装板130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30与第一部分11的第一壳体30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第二端112与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一端12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二端122与第二部分12滑动连接。其中,第二部分12的滑动方向可以为X轴方向。示例性地,第二部分12可以包括第二安装板140。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二端122可以与第二安装板140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40与第二部分12的第二壳体40固定连接。
上述转动装置10,通过将第一连接组件110与第一部分11转动连接,可以有效增强转动装置10对第一壳体30沿X轴方向的限位强度。因此,当折叠手机1在展平态跌落时,第一壳体30不会因第一部分11的惯性作用而产生大幅度位移,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之间连接处的间隙产生明显改变,进而降低了柔性屏60拱起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折叠手机1展平态的跌落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继续介绍转动装置10中第一连接机构100中各部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式。
图5A和图5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100中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立体图,图5B为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爆炸图。参考图5A和图5B并结合图4B和图4C,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10包括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14。
其中,第一连接件113的第一端1131与第一安装板13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113的第二端1132与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一端114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二端1141与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一端121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图5A和图5B示出的第一连接件113的第一端1131即图4B和图4C示出的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11。图5A和图5B示出的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二端1142即图4B和图4C示出的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第二端112。
上述转动装置10,通过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14的运动可以更为精准地限定第一连接组件110沿设定轨迹运动,从而确保展开态与外折态下的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能够位于特定的位置,避免柔性屏60受到挤压或者拉扯,使得折叠手机1能够正常展平或折叠。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3与第二连接件114可以分别为连杆。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销轴实现第一连接件113与第一安装板130之间的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销轴实现第一连接件113的第二端1132与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一端1141之间的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二端1142可以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安装部1143。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一端121可以开设有与安装部1143的形状相适配的安装腔123。安装部1143设于安装腔123内,并且可以沿安装腔123的内表面滑动,从而实现第二连接件114与第二连接组件120的转动连接。
继续参阅图4B和图4C并结合图5A和图5B,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还可以包括主轴组件200。主轴组件200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轴210。第二连接件114与第二连接组件120的连接处可以位于第一主轴210的内部,且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一端121与第一主轴210转动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机构100运动的稳定性,进而确保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能够更加稳定地转动。
可以理解,上述图4C仅以虚线示出了主轴组件200的部分结构,并不代表主轴组件200的全部长度。例如后文图8A至图13中所示,主轴组件200的两端部可以沿Y轴方向分别延伸至折叠手机1的两边缘处。
图6A和图6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一端121与第一主轴210转动连接的示意图。其中,图6A中转动装置10位于展开态,此时,第一安装板130和第二安装板140之间的夹角大致为180°。图6B中转动装置10位于外折态,此时,第一安装板130和第二安装板140之间的夹角大致为0°。
参考图6A和图6B并结合图5A和图5B,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一端121包括弧形臂1211。第一主轴210包括与弧形臂1211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槽201。弧形臂1211设于弧形槽201内,并能够相对弧形槽201滑动,从而实现第二连接组件120与第一主轴210的转动连接,以便于转动装置10能够在展开态(例如,图6A所示的展开态)与外折态(例如,图6B所示的外折态)之间任意切换。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弧形臂1211可以用于与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二端1142(即,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第二端112)转动连接。例如,上述安装腔123可以开设于第一端121的弧形臂1211上,通过安装腔123与安装部1143的配合来实现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二端1142与弧形臂1211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连接件114的第二端1142与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一端121之间的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二端122可以与第二安装板140滑动连接,以便于确保展开态与外折态下的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能够位于特定的位置,进而实现折叠手机1展平或折叠的功能。
示例性地,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120与第二安装板140滑动连接的示意图。参考图7并结合图6A和图6B,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二端122上设有滑块1221。第二安装板140上开设有与滑块1221对应的滑槽141。滑块1221设于滑槽141中,并能够相对滑槽141沿X轴方向(图7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二端122与第二安装板140之间的滑动连接。
或者,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二端122上开设有滑槽。第二安装板140上设有滑块。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任何能够使得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第二端122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40的连接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继续参阅图4C并结合图4B,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分102。第二连接部分102与第一连接部分101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以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安装板130和第二安装板14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提升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分102包括第三连接组件150和第四连接组件160。第三连接组件150、第四连接组件160与第一连接组件110、第二连接组件120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三连接组件150的第一端151与第二安装板140转动连接。第三连接组件150的第二端152与第四连接组件160的第一端161转动连接。
主轴组件200还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主轴220,第二主轴220与第一主轴210固定连接。第四连接组件160的第一端161还转动连接第二主轴220。第四连接组件160的第二端162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30。
上述转动装置10,通过将第一安装板130与第一连接组件110转动连接,并与第四连接组件160滑动连接;将第二安装板140与第二连接组件120滑动连接,并与第三连接组件150转动连接,可以确保第一安装板130所受的力和第二安装板140所受的力较为一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安装板130和第二安装板14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组件150的结构形式可以与上述第一连接组件110的结构形式相同;第四连接组件160的结构形式可以与上述第二连接组件120的结构形式相同。相应地,第三连接组件150转动连接第四连接组件160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与上述第一连接组件11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组件120的实现方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图5A和图5B及其相关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第三连接组件150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40的实现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一连接组件110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30的实现方式相同;第四连接组件160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30的实现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二连接组件120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40的实现方式相同;第四连接组件160转动连接第二主轴220的实现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二连接组件120转动连接第一主轴210的实现方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图6A至图7及其相关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继续参阅图4C,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Y轴方向,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四连接组件160之间的距离与主轴组件200的长度之间的比值为0.1~0.5,例如,0.1,0.2,0.3等。第二连接组件120和第三连接组件150之间的距离与主轴组件200的长度之间的比值为0.1~0.5,例如,0.1,0.2,0.3等。
基于此,可以确保第一连接组件110和第四连接组件160之间的距离适中,以及第二连接组件120和第三连接组件150之间的距离适中,不会因距离过远而削弱第一连接机构100中第一安装板130和第二安装板140的安装稳定性,也不会因距离过近而导致第一连接组件110、第四连接组件160,以及第二连接组件120、第三连接组件150在运动时相互干涉。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中的第一连接机构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机构100沿着Y轴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机构100实现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有效增强转动装置10对第一壳体30沿X轴方向的限位,进而进一步提升折叠手机1的跌落可靠性。
例如,转动装置10中的第一连接机构1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下面将以转动装置10包括四个第一连接机构100为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几种第一连接机构100在折叠手机1中的布局方案。
图8A和图8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中第一连接机构100的示例性布局方式一,其中,图8A为折叠手机1的俯视图,图8B为折叠手机1在转动装置10处的局部放大图。参阅图8A和图8B,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包括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其中,沿Y轴方向,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依次间隔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柔性屏(未图示)自身结构的影响,其边缘处与转动装置10、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弱,更易发生变形。
为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Y轴方向,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机构相较其他连接机构更为靠近折叠手机1的第一边缘S3,且该第一连接机构中的第一连接部分相较其它连接部分更为靠近折叠手机1的第一边缘S3。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转动装置10在折叠手机1的边缘处对第一壳体30沿X轴方向的限位强度,进而有效避免第一壳体30产生沿X轴方向的位移导致柔性屏在其边缘处拱起。
例如图8B所示,沿Y轴方向,连接机构100-1(作为上述第一连接机构的示例)相较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更为靠近折叠手机1的第一边缘S3;并且,连接机构100-1的第一连接部分101-1相较第二连接部分102-1(作为上述其它连接部分的示例)更为靠近折叠手机1的第一边缘S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其他连接机构是指与该第一连接机构在物理上相互独立的连接机构。其他连接部分是指该第一连接机构中与该第一连接部分在物理上相互独立的连接部分。
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连接机构(例如图8B中所示的连接机构100-2、100-3、100-4)所包括的部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形式与第一连接机构(例如图8B中所示的连接机构100-1)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他连接机构也可以有其它形式(例如,后文图13所示的连接机构100-4),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继续参阅图8B,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可以相对第一轴线L1对称设置。其中,第一轴线L1过主轴组件200的中点P且垂直于Y轴方向。
可以理解,连接机构100-1中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1、第二连接组件120-1、第一安装板130-1、第二安装板140-1、第三连接组件150-1和第四连接组件160-1)的布局形式,与连接机构100-4中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4、第二连接组件120-4、第一安装板130-4、第二安装板140-4、第三连接组件150-4和第四连接组件160-4)的布局形式相对第一轴线L1对称。
也就是说,将连接机构100-1相对第一轴线L1作镜像,镜像之后的连接机构100-1与连接机构100-4完全重合。
第二连接机构100-2中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2、第二连接组件120-2、第一安装板130-2、第二安装板140-2、第三连接组件150-2和第四连接组件160-2)的布局形式,与连接机构100-3中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3、第二连接组件120-3、第一安装板130-3、第二安装板140-3、第三连接组件150-3和第四连接组件160-3)的布局形式相对第一轴线L1对称。
也就是说,将连接机构100-2相对第一轴线L1作镜像,镜像之后的连接机构100-2与连接机构100-3完全重合。
通过将多个第一连接机构(例如,上述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相对第一轴线L1对称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受力的均匀性,从而有效增强转动装置10对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的限位强度,避免跌落导致柔性屏60失效的问题,进而提升折叠手机1的跌落可靠性。
可以理解,图8A和图8B仅示意性地示出了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连接机构100-4对称设置的布局形式,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连接机构100-4还可以有其他类型的对称布局形式。
示例性地,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中第一连接机构100的示例性布局方式二。参考图9,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00-1和连接机构100-2相对第二轴线L2对称设置。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相对第三轴线L3对称设置。其中,第一轴线L1和第二轴线L2可以相对第一轴线L1对称设置,且分别垂直于Y轴方向。
可以理解,连接机构100-1中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1、第二连接组件120-1、第一安装板130-1、第二安装板140-1、第三连接组件150-1和第四连接组件160-1)的布局形式,与连接机构100-2中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2、第二连接组件120-2、第一安装板130-2、第二安装板140-2、第三连接组件150-2和第四连接组件160-2)的布局形式相对第二轴线L2对称。
也就是说,将连接机构100-1相对第二轴线L2作镜像,镜像之后的连接机构100-1与连接机构100-2完全重合。
连接机构100-3中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3、第二连接组件120-3、第一安装板130-3、第二安装板140-3、第三连接组件150-3和第四连接组件160-3)的布局形式,与连接机构100-4中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4、第二连接组件120-4、第一安装板130-4、第二安装板140-4、第三连接组件150-4和第四连接组件160-4)的布局形式相对第三轴线L3对称。
也就是说,将连接机构100-3相对第三轴线L3作镜像,镜像之后的连接机构100-3与连接机构100-4完全重合。
通过将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相对第二轴线L2对称设置,将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相对第三轴线L3对称设置,同样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受力的均匀性,从而有效增强转动装置10对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的限位强度,解决跌落导致柔性屏60失效的问题,进而提升折叠手机1的跌落可靠性。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中第一连接机构100的示例性布局方式三。参考图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中的各部件的布局形式可以相同。也就是说,将连接机构100-1沿Y轴方向进行多次平移,可以使得多次平移后的连接机构100-1分别与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完全重合。
这样,就可以采用同一套生产模具来制作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中的各个部件,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继续参阅图10,在其中一些实现方式中,沿Y轴方向,连接机构100-1和第一轴线L1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机构100-4和第一轴线L1之间的距离相等;连接机构100-2和第一轴线L1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机构100-3和第一轴线L1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受力的均匀性。
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连接机构100-4与第一轴线L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不完全相等。例如,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中第一连接机构100的示例性布局方式四。参考图11,沿Y轴方向,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设于第一轴线L1的左侧,连接机构100-3设于与第一轴线L1对应的位置,连接机构100-4设于第一轴线L1的右侧。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连接机构100-4与第一轴线L1之间的距离均不相等。
可以理解,上述转动装置10中的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的结构形式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本领域人员可以进行其他变形。
例如,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00-1、100-2、100-3、100-4均包括第一连接组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1、110-2、110-3、110-4)、第二连接组件(例如,第二连接组件120-1、120-2、120-3、120-4)、第三连接组件(例如,第三连接组件150-1、150-2、150-3、150-4)和第四连接组件(例如,第四连接组件160-1、160-2、160-3、160-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00-1、100-2、100-3、100-4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而不包括第三连接组件和第四连接组件。
示例性地,图12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中转动装置10的示例性结构。参考图12,转动装置10包括沿Y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
其中,连接机构100-3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10-3和第二连接组件120-3。连接机构100-1、100-2和100-4均包括第一连接组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1、110-2、110-4),第二连接组件(例如,第二连接组件120-1、120-2、120-4),第三连接组件(例如,第三连接组件150-1、150-2、150-4)和第四连接组件(例如,第四连接组件160-1、160-2、160-4)。
又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00-1、100-2、100-3、100-4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第三连接组件和第四连接组件,而不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示例性地,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手机1中转动装置10的示例性结构。参考图13,转动装置10包括沿Y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
其中,连接机构100-4(作为第二连接机构的示例)包括第三连接组件150-4(作为第五连接组件的示例)和第四连接组件160-4(作为第六连接组件的示例)。其中,第三连接组件150-4与第二安装板140-4转动连接。第四连接组件160-4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30-4。
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和连接机构100-3都包括第一连接组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110-1、110-2、110-3),第二连接组件(例如,第二连接组件120-1、120-2、120-3),第三连接组件(例如,第三连接组件150-1、150-2、150-3)和第四连接组件(例如,第四连接组件160-1、160-2、160-3)。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机构的结构形式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在其他一些应用场景中,折叠手机1的转动装置10包括多个连接机构(例如,上述连接机构100-1、100-2、100-3、100-4)时,连接机构的结构方案可以任意拆分或重组,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任何能够提升折叠手机1的跌落可靠性的效果的连接机构的结构形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以连接在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之间的外折式转动装置10作为示例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转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在第一壳体30和第三壳体50之间的转动装置20也可以为外折式转动装置。外折式转动装置20的结构与上述连接在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之间的外折式转动装置10的结构实质相同,只需对安装方位进行相应变化即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继续参阅图8A至图13,折叠手机1还可以包括穿轴柔性电路板(flexible circuitboard,FPC)90,以下简称穿轴FPC90。穿轴FPC90沿X轴方向穿过转动装置10,并且穿轴FPC9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中,以便于连接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中的电子元器件(例如,电路板、芯片等),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穿轴FPC90可以设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机构(例如,连接机构100-1、连接机构100-2、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之间,从而进一步降低穿轴FPC90在跌落中损坏的风险,进一步提升折叠手机1的跌落可靠性。
例如图8A至图10所示,在其中一些实现方式中,穿轴FPC90可以位于连接机构100-2和连接机构100-3之间,并与第一轴线L1对应设置。
又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其中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穿轴FPC90也可以位于连接机构100-3和连接机构100-4之间。
以上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申请的描述将结合一些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申请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申请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本申请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申请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外侧”、“内侧”、“周向”、“径向”、“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贴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装置所在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端用于滑动连接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部分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用于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为连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还包括主轴组件,所述主轴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包括弧形臂,所述第一主轴包括与所述弧形臂对应的弧形槽,所述弧形臂设于所述弧形槽内,并能够相对所述弧形槽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一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第三连接组件和第四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四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用于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组件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轴,所述第四连接组件的第二端用于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
8.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重量,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多个连接机构,所述多个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其中,所述多个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滑动连接,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相较其他连接机构更为靠近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部分,所述多个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相较其它连接部分更为靠近所述第一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五连接组件、第六连接组件,其中:
所述第五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五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第六连接组件的第二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主轴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主轴组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相对第一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轴线过所述主轴组件的中点,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还包括穿轴柔性电路板,所述穿轴柔性电路板经由所述转动装置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穿轴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转动装置对应设置的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机构之间。
CN202322927177.3U 2023-10-30 2023-10-30 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221879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7177.3U CN221879974U (zh) 2023-10-30 2023-10-30 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7177.3U CN221879974U (zh) 2023-10-30 2023-10-30 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879974U true CN221879974U (zh) 2024-10-22

Family

ID=9310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27177.3U Active CN221879974U (zh) 2023-10-30 2023-10-30 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879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7026B2 (en) Rotat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US20240004430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43923B2 (en) Screen supporting device and fol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4449068A (zh)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09375705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770223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446164B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N113534893B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14688147B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N113404770A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7407739B2 (ja) 回動軸体及び電子機器
EP4210305B1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115013421A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1600979A (zh) 可弯折显示屏的支撑骨架及可弯折显示屏
CN111601484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4507123U (zh) 新型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JP5975173B2 (ja) 分割筐体の結合装置及び分割筐体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CN116517950A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WO2020135147A1 (zh) 移动终端
CN221879974U (zh) 转动装置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WO2023159348A1 (zh) 铰链及显示装置
CN109285458B (zh) 一种柔性屏幕的弯曲机构
CN116540834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TWI858923B (zh) 折疊電子裝置
CN220323819U (zh) 笔记本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