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76841U - 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76841U CN221876841U CN202420483987.6U CN202420483987U CN221876841U CN 221876841 U CN221876841 U CN 221876841U CN 202420483987 U CN202420483987 U CN 202420483987U CN 221876841 U CN221876841 U CN 2218768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water
- inlet
- outlet
- reverse osmo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3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6004 Quartz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02 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12 desal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9 desinf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631 haemo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22 hemodialy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21 initial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82 microporous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公开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包括:进水管路、过滤管路、平衡器、反渗透膜系统、循环管路、消毒管路和第一分流管路;进水管路经过滤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平衡器出口、消毒管路出口连接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经循环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连接消毒管路入口;消毒管路入口至消毒管路出口间依次设有第一阀门、水箱、第一水泵和加热器;循环管路中设有外部用水侧的取水点,循环管路入口至取水点间的管道中接入第一分流管路的入口,第一分流管路的出口连接水箱入口。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可具备膜热消毒功能的制水设备,以保证制水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净水、电镀行业、医药行业用水、化妆品行业及制药行业等领域。目前一些制水设备的反渗透膜在使用时间久后,容易在浓水侧出口滋生微生物,并当微生物滋生蔓延后,就会逐渐污染负责为用水侧供水的纯水侧出口,难以满足用水侧(尤其是一些具有无菌需求的用水侧,如医院透析用水)的水质要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具备膜热消毒功能的制水设备,以对其中的反渗透膜相关组件进行杀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旨在提出一种可具备膜热消毒功能的制水设备,以保证制水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包括:进水管路、过滤管路、平衡器、反渗透膜系统、循环管路、消毒管路和第一分流管路;其中,进水管路经过滤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平衡器出口、消毒管路出口连接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经循环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连接消毒管路入口;消毒管路入口至消毒管路出口间依次设有第一阀门、水箱、第一水泵和加热器;反渗透膜系统中设置的反渗透膜为热消毒型膜;循环管路中设有外部用水侧的取水点,循环管路入口至取水点间的管道中接入第一分流管路的入口,第一分流管路的出口连接水箱入口,且第一分流管路中设有第二阀门。
可选的,所述循环管路中还设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设置在取水点至第一分流管路接入处间的管道中。
可选的,所述消毒管路中还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三阀门,且第一接口和第三阀门依次设置在加热器至消毒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
所述循环管路中还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一三通阀;第二接口设置在第二水泵至取水点间的管道中;第一三通阀设置在取水点至循环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且第一三通阀的入口与取水点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循环管路出口连接;
所述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还包括第二分流管路和第三分流管路;其中,第二分流管路的入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第二分流管路的出口连接水箱入口;第三分流管路连接在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且第三分流管路中设有第四阀门。
可选的,所述反渗透膜系统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其中,一级系统入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一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连接二级系统入口;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与二级系统入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五阀门;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二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
可选的,所述一级系统中设有第一高压泵和第一反渗透膜,且第一高压泵设置在一级系统入口至第一反渗透膜间的管道中;所述二级系统中设有第二高压泵和第二反渗透膜,且第二高压泵设置在二级系统入口至第二反渗透膜间的管道中。
可选的,所述一级系统入口与所述二级系统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六阀门;所述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至循环管路入口间的管道中还设有第二三通阀,且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入口,二级系统入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入口,第二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循环管路入口。
可选的,所述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还与平衡器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七阀门;所述二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与平衡器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八阀门。可选的,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一排水管路;
和/或,所述水箱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
和/或,所述平衡器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三排水管路;
和/或,所述取水点至的循环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还连接有第四排水管路。
可选的,所述过滤管路中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路中还设有第三水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一种可具备膜热消毒功能的制水设备,通过高温热水循环流动的方式,能够对反渗透膜系统进行膜热消毒处理,有效杀灭微生物,确保制备出的纯水质量符合要求。并且方案考虑到对反渗透膜系统纯水和浓水侧出口的热消毒处理,能够全面清洁系统,防止微生物污染和滋生,提升制水设备的卫生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如用于区分相同或同类元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参照图1,该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包括进水管路、过滤管路、平衡器、反渗透膜系统、循环管路、消毒管路和第一分流管路;其中,进水管路经过滤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平衡器出口、消毒管路出口连接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经循环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连接消毒管路入口;消毒管路入口至消毒管路出口间依次设有第一阀门F1、水箱、第一水泵B1和加热器;反渗透膜系统中设置的反渗透膜为热消毒型膜;循环管路中设有外部用水侧的取水点,循环管路入口至取水点间的管道中接入第一分流管路的入口,第一分流管路的出口连接水箱入口,且第一分流管路中设有第二阀门F2。
本实施例中,由进水管路引进的原水(如自来水),通过过滤管路进入平衡器中,以去除悬浮颗粒和大颗粒污染物。
平衡器也称为水平衡器或水力平衡器(或称缓冲水箱),是一种用于调节管路水压和水流的装置。平衡器的作用是对管路系统中的水流起缓冲作用,以平衡水流和水压,确保不同分支或设备间的水流量均匀分配,避免因管路系统不平衡而导致的水压不稳定或水流不均匀的问题。
平衡器出口与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管道连接,因此经平衡器流出的水流会进入到反渗透膜系统中,并由反渗透膜系统做进一步的过滤和分离,从而产生纯水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反渗透膜系统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对溶液的分离和浓缩的设备。在反渗透膜系统中,浓水侧出口和纯水侧出口分别是两个关键的出口位置。其中,浓水侧出口是指从反渗透膜系统中流出的浓缩溶液的出口,这个出口用于排出被反渗透膜过滤后浓缩的溶液,浓水侧出口的浓度通常比原水的浓度要高;纯水侧出口是指从反渗透膜系统中流出的被反渗透膜过滤后的纯水的出口,这个出口用于排出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后的纯水,纯水侧出口的溶质浓度通常比原水的低很多。
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且循环管路中设有外部用水侧的取水点,外部用水侧可以按需通过取水点取出循环管路中流动的纯水,而循环管路中未被取出的纯水(即多余的纯水)则会顺势流回平衡器中,以此构成用水循环。
可选的,外部用水侧是指系统之外的用水环境或用水设施,这可以是指生活、工业、商业或其他领域中的各种对水使用有低含菌量要求的场景,如家庭、厂房、办公室、学校、医院、公共场所等。以使用场景为医院为例,则外部用水侧可以是医院血液透析科室、透析中心等使用的透析设备。
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连接消毒管路入口,而消毒管路出口又连接到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其中,消毒管路入口至消毒管路出口间依次设有第一阀门F1、水箱、第一水泵B1和加热器,相当于水箱入口通过第一阀门F1与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管道连接。
同时,循环管路入口至取水点间的管道中接入第一分流管路的入口,第一分流管路的出口连接水箱入口,且第一分流管路中设有第二阀门F2。
当需要启用消毒管路对反渗透膜系统进行膜热消毒时,可以先打开第二阀门F2,使反渗透膜系统流出的纯水可以进入到消毒管路的水箱中,使水箱补满水。然后再打开第一阀门F1,使反渗透膜系统流出的浓水可以向水箱流动。此时启动第一水泵B1和加热器,通过第一水泵B1将水箱中的水抽向加热器中(水箱出口连接第一水泵B1入口、第一水泵B1入口连接加热器入口),并通过加热器将之加热成热水,再通过消毒管路的余下管道流(即加热器至消毒管路出口间的管道)向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同时反渗透膜系统又持续向消毒管路供水,从而使热水在消毒管路和反渗透膜系统间循环流动。
其中,反渗透膜系统中设置的反渗透膜为热消毒型膜,优选为耐高温的热消毒型卫生级反渗透膜。这样反渗透膜系统就可以具备承受高温消毒的能力。
通过这样实现热水循环流动,可以实现对反渗透膜系统的膜热消毒处理(消毒温度可达85℃),并顺带对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浓水侧出口(尤其是浓水侧出口)进行热消毒处理,从而达到有效的杀菌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可具备膜热消毒功能的制水设备,通过高温热水循环流动的方式,能够对反渗透膜系统进行膜热消毒处理,有效杀灭微生物,确保制备出的纯水质量符合要求。并且方案考虑到对反渗透膜系统纯水和浓水侧出口的热消毒处理,能够全面清洁系统,防止微生物污染和滋生,提升制水设备的卫生水平。
而且,通过将包括水箱、第一水泵、加热器等部件的消毒管路集成到制水设备中,实现了热消毒和主机设备一体化设计,减小了安装时间、简化了操作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2,所述循环管路中还设有第二水泵B2,且第二水泵B2设置在取水点至第一分流管路接入处间的管道中。
本实施例中,第二水泵B2负责增强循环管路入口至循环管路出口间的水流的流速和供水压力,这样不仅便于取水点取水,还可以避免因水流流速过慢,而引发循环管路中滋生微生物,从而有助于维护设备的卫生水平和纯水质量。
当然,当需要对反渗透膜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时,则可以暂时关停第二水泵B2。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2,所述消毒管路中还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三阀门F3,且第一接口和第三阀门F3依次设置在加热器至消毒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
所述循环管路中还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一三通阀S1;第二接口设置在第二水泵B2至取水点间的管道中;第一三通阀S1设置在取水点至循环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且第一三通阀S1的入口与取水点管道连接、第一三通阀S1的第一出口与循环管路出口管道连接;
所述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还包括第二分流管路和第三分流管路;其中,第二分流管路的入口连接第一三通阀S1的第二出口,第二分流管路的出口连接水箱入口;第三分流管路连接在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且第三分流管路中设有第四阀门F4。
本实施例中,制水设备除了支持对反渗透膜系统进行消毒外,还支持对循环管路进行消毒。
可选的,当制水设备正常供水时,使第一阀门F1、第二阀门F2和第四阀门F4关闭,且第一三通阀S1的导通状态为第一三通阀S1入口至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关闭),从而使第一分流管路、第二分流管路和第三分流管路禁用,此时水流就会在反渗透膜系统-循环管路-平衡器间循环流动(进水管路可通过过滤管路持续向平衡器补水)。
可选的,当需要对循环管路进行消毒时,先打开第二阀门F2(并使第一阀门F1、第三阀门F3和第四阀门F4关闭),使反渗透膜系统流出的纯水可以进入到消毒管路的水箱中,使水箱补满水。而后打开第四阀门F4,以启用第三分流管路,以及切换第一三通阀S1的流向,使第一三通阀S1的导通状态为第一三通阀S1入口至第二出口,从而启用第二分流管路。此时在消毒管路中加热的热水就会在加热器-第三分流管路-循环管路-第二分流管路-水箱-第一水泵B1-加热器间循环流动,从而对循环管路进行热消毒。
可选的,当需要对反渗透膜系统进行消毒时,先打开第二阀门F2(并使第一阀门F1、第三阀门F3和第四阀门F4关闭),使反渗透膜系统流出的纯水可以进入到消毒管路的水箱中,使水箱补满水。而后打开第一阀门F1和第三阀门F3(第一三通阀S1的导通状态为第一三通阀S1入口至第一出口),使反渗透膜系统流出的浓水可以向水箱流动。此时启动第一水泵B1,通过第一水泵B1将水箱中的水抽向加热器中,将之加热成热水,再通过消毒管路的余下管道流向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同时反渗透膜系统又持续向消毒管路供水,从而使热水在消毒管路和反渗透膜系统间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对反渗透膜系统的膜热消毒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实现对整个消毒管路和反渗透膜系统的全面消毒。通过循环流动的热水,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确保水质的卫生安全性。
而且方案中使用了多个阀门和分流管路,提供了灵活的控制和流动调节,可以根据需要切换水流的流向,调整消毒过程的具体设置,使操作更为灵活方便。
并且使用循环流动的热水进行消毒,可以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热水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了制水设备的经济效益。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述反渗透膜系统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其中,一级系统入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一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连接二级系统入口;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与二级系统入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五阀门F5;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二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
本实施例中,一级系统的入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接收进水管路中的水。一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连接二级系统的入口,将经过一级处理的水输送到二级处理阶段。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作为整个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即最后输出的纯净水。二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则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将经过膜处理后的浓水排出系统。
这样,一级系统负责初始的水处理,将水传递到二级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净化,确保了反渗透膜系统在处理水质时的高效性和净化效果。
当制水设备正常供水时,使第五阀门F5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对反渗透膜系统进行膜热消毒时,使第五阀门F5处于打开状态,使得热水可以通过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进行流动(即进入到一级系统的热水,会同时从一级系统的纯、浓水侧出口流出,并进入到二级系统中),以对其进行消毒。
而且通过在反渗透膜系统中内置多级子系统,不仅增强了反渗透膜系统的净水能力,而且当任一套子系统故障时,还能继续使用其他子系统单独制水,防止出现缺水现象,增加了整个制水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述一级系统中设有第一高压泵G1和第一反渗透膜,且第一高压泵G1设置在一级系统入口至第一反渗透膜间的管道中;所述二级系统中设有第二高压泵G2和第二反渗透膜,且第二高压泵G2设置在二级系统入口至第二反渗透膜间的管道中。
本实施例中,一级系统中设有第一高压泵G1和第一反渗透膜。第一高压泵G1被设置在一级系统入口至第一反渗透膜间的管道中,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压力将进水推动通过第一反渗透膜,实现水的初步处理和净化。
二级系统中设有第二高压泵G2和第二反渗透膜。第二高压泵G2设置在二级系统入口至第二反渗透膜间的管道中,其作用是为经过一级系统处理后的水提供进一步的压力,将水推动通过第二反渗透膜,实现更彻底的净化和处理。
通过在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中分别设置高压泵和反渗透膜,反渗透膜系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水的处理和净化,确保水质的卓越品质。高压泵提供了必要的压力以推动水通过反渗透膜,而反渗透膜则起到过滤和分离杂质的作用,从而实现水的高效净化和脱盐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述反渗透膜系统一级系统入口与所述二级系统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六阀门F6;所述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至循环管路入口间的管道中还设有第二三通阀S2,且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S2的第一入口,二级系统入口连接第二三通阀S2的第二入口,第二三通阀S2的出口连接循环管路入口。
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系统中设有第六阀门F6,第六阀门F6设置在一级系统入口和二级系统入口之间的管道中。通过控制第六阀门F6的打开和关闭,可以控制反渗透膜系统的进水流向是否需要绕开一级系统直接进入二级系统中,即若一级系统可正常工作时,则使第六阀门F6关闭;若一级系统故障时,则打开第六阀门F6,使反渗透膜系统的进水直接进入二级系统中进行处理。
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至循环管路入口的管道中,设有第二三通阀S2。且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S2的第一入口,二级系统入口连接第二三通阀S2的第二入口,而第二三通阀S2的出口则连接循环管路入口。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S2的导通状态,可以控制一级系统提供的纯水的流向,决定是继续供应给二级系统处理,还是直接送入循环管路中。其中,若二级系统可正常工作时,则使第二三通阀S2的导通状态为第一入口至第二三通阀S2出口,使循环管路只接收二级系统提供的纯水;若二级系统故障时,则使第二三通阀S2的导通状态为第二入口至第二三通阀S2出口,使一级系统提供的纯水绕开二级系统,直接送入循环管路中。
通过以上设计的反渗透膜系统结构,可以实现对进水流向和纯水流向的灵活控制,保证系统在一级系统或二级系统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正常运作,确保水质处理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述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与平衡器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七阀门F7;所述二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与平衡器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八阀门F8。
本实施例中,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还与平衡器入口管道连接,并且管道中设有第七阀门F7;二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还与平衡器入口管道连接,并且管道中设有第八阀门F8。
可选的,在一级系统正常使用并净水时,则打开第七阀门F7,使净水过程中产生的浓水可以流回到平衡器中循环利用;在二级系统正常使用并净水时,则打开第八阀门F8,使净水过程中产生的浓水可以流回到平衡器中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选的,在需要对反渗透膜系统进行膜热消毒处理时,则使第七阀门F7和第八阀门F8关闭,以使热水进入到反渗透膜系统后,回流到消毒管路中,确保系统得到有效的循环消毒处理。
可选的,第一阀门F1、第二阀门F2、第三阀门F3、第四阀门F4、第五阀门F5、第六阀门F6、第七阀门F7和/或第八阀门F8,可以是手动开关阀,也可以是电动阀,优选为电动阀。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4,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一排水管路P1;
和/或,所述水箱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P2;
和/或,所述平衡器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三排水管路(图中未示出);
和/或,所述取水点至的循环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还连接有第四排水管路(图中未示出);
和/或,所述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还连接有第五排水管路(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制水设备设有第一排水管路P1、第二排水管路P2、第三排水管路、第四排水管路、第五排水管路中的至少一个。且排水管路中设有相应的阀门,通过阀门可以控制排水管路使用与否。
可选的,在设备每次开启制水之前,可以先进行设备自清洁,自清洁后产生的废水则可以通过排水管路排放,以保证设备洁净度和制水质量。
可选的,当设备消毒完成后,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排水管路快速排掉热水,使设备迅速降温,从而快速投入的制水工作中。
可选的,循环管路中还设有电导率仪(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水质是否超标。并当检测到水质超标时,可以通过第四排水管路自动排水,以确保设备的供水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4,所述过滤管路中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包括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设置过滤器包括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
可选的,过滤管路从入口到出口的管道中,依次设有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可选的,石英砂过滤器使用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可以去除较大颗粒的杂质、悬浮物和澄清水质。
可选的,在石英砂过滤器之后,设有活性炭过滤器,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色素等物质,改善水质的口感和气味。
可选的,在活性炭过滤器之后,设有软化过滤器,这样可以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减少水垢的产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提供更加纯净、软化的水质。
其中,精密过滤器位于过滤管路的末端,它采用了特殊的过滤膜或滤芯,具有较高的过滤精度,可以进一步去除微小颗粒、病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性污染物,提供更为纯净的水质。
可选的,精密过滤器可以是微孔滤膜过滤器、超滤器、纳滤器、陶瓷滤芯过滤器等。
这样的过滤管路设计,通过逐级的过滤器组合,能够将水中的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有效地去除,提供干净、安全的水源,保证设备制水的质量和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过滤器的选择和排列顺序可以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4,所述进水管路中还设有第三水泵B3,通过运作第三水泵B3,使原水以更高的速度和压力通过过滤管路,进而提高过滤管路的过滤效果,同时加强设备内部的水流压力,进而加强循环管路供水的流速和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制水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连接设备中各电控组件的控制端,并对各个电控组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和监测。
可选的,设备中的各电控组件可以是各电动阀、水泵、高压泵、加热器、三通阀等。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路、过滤管路、平衡器、反渗透膜系统、循环管路、消毒管路和第一分流管路;其中,进水管路经过滤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平衡器出口、消毒管路出口连接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经循环管路连接平衡器入口,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连接消毒管路入口;消毒管路入口至消毒管路出口间依次设有第一阀门、水箱、第一水泵和加热器;反渗透膜系统中设置的反渗透膜为热消毒型膜;循环管路中设有外部用水侧的取水点,循环管路入口至取水点间的管道中接入第一分流管路的入口,第一分流管路的出口连接水箱入口,且第一分流管路中设有第二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中还设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设置在取水点至第一分流管路接入处间的管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管路中还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三阀门,且第一接口和第三阀门依次设置在加热器至消毒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
所述循环管路中还设有第二接口和第一三通阀;第二接口设置在第二水泵至取水点间的管道中;第一三通阀设置在取水点至循环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且第一三通阀的入口与取水点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循环管路出口连接;
所述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还包括第二分流管路和第三分流管路;其中,第二分流管路的入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第二分流管路的出口连接水箱入口;第三分流管路连接在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且第三分流管路中设有第四阀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系统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其中,一级系统入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入口,一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连接二级系统入口;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与二级系统入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五阀门;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纯水侧出口,二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作为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侧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系统中设有第一高压泵和第一反渗透膜,且第一高压泵设置在一级系统入口至第一反渗透膜间的管道中;所述二级系统中设有第二高压泵和第二反渗透膜,且第二高压泵设置在二级系统入口至第二反渗透膜间的管道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系统入口与所述二级系统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六阀门;所述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至循环管路入口间的管道中还设有第二三通阀,且二级系统的纯水侧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入口,二级系统入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入口,第二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循环管路入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还与平衡器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七阀门;所述二级系统的浓水侧出口与平衡器入口之间还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第八阀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一排水管路;
和/或,所述水箱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路;
和/或,所述平衡器的出口还连接有第三排水管路;
和/或,所述取水点至的循环管路出口间的管道中还连接有第四排水管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路中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中还设有第三水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83987.6U CN221876841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483987.6U CN221876841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76841U true CN221876841U (zh) | 2024-10-22 |
Family
ID=93110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483987.6U Active CN221876841U (zh) | 2024-03-08 | 2024-03-08 | 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76841U (zh) |
-
2024
- 2024-03-08 CN CN202420483987.6U patent/CN2218768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23027B2 (ja) | 医療用精製水の製造装置とその運転方法 | |
US20180265379A1 (en) | Water Purifi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 |
JP2009028602A (ja) | 医療用精製水製造装置及びナノ濾過膜の熱水消毒方法 | |
JP5923030B2 (ja) | 医療用精製水の製造装置とその運転方法 | |
CN109336305B (zh) | 一种延时停机型家用净水装置以及家用纯水机 | |
CN221876841U (zh) | 一种膜热消毒的制水设备 | |
KR101446127B1 (ko) | 수처리장치 | |
CN211226771U (zh) | 一种管道直饮水多回路循环杀菌系统及直饮水供水系统 | |
CN222605975U (zh) | 一种具有膜热消毒功能的制水设备 | |
CN204607789U (zh) | 一种具有消毒杀菌装置的净水设备 | |
JP6953070B2 (ja) | 医療用精製水の製造装置 | |
CN204779207U (zh) | 一种具有高温蒸汽消毒功能的水处理装置 | |
CN210176649U (zh) | 卫生级直饮水净化系统 | |
CN210176526U (zh) | 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 | |
CN221971425U (zh) | 多套制水设备并联的纯水供应系统 | |
CN104176872A (zh) | 一种新型自来水灭菌直饮机 | |
CN215592843U (zh) | 净水系统 | |
CN118179271A (zh) | 制水设备的消毒方法、制水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216303546U (zh) | 水路系统、净水系统、净水机及饮水机 | |
CN220283867U (zh) | 反渗透浓缩出液回收装置 | |
CN219670168U (zh) | 水路结构及包括该水路结构的净水设备 | |
CN218951065U (zh) | 一种净水系统及净饮机 | |
CN219128545U (zh) | 一种管道直饮水系统 | |
CN204381022U (zh) | 一种血液透析用制水设备清洗消毒装置 | |
CN216890140U (zh) | 净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