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61990U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61990U CN221861990U CN202323440860.0U CN202323440860U CN221861990U CN 221861990 U CN221861990 U CN 221861990U CN 202323440860 U CN202323440860 U CN 202323440860U CN 221861990 U CN221861990 U CN 2218619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onnector
- connection
- module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title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title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100)包括:外壳(110);绝缘模块(120),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具有不同电气功能的多个连接端子(130),其彼此间隔开地安装在所述绝缘模块内;和导电的互连构件(140),其安装在所述绝缘模块上,并被布置和构造成将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电互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连接器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在连接器壳体内实现端子之间的电互连的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电缆连接器之类的电连接器通常用于在多种电子元件或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家用电器、工业设备、数据中心的电源架、服务器等。电连接器通常包括设置在壳体内以实现这种电连接的连接端子,如信号端子、电源端子、接地端子等。
在一些应用中,可能需要在一些连接端子之间建立电互接而实现特定回路。但在常规技术中,同一连接器壳体内安装的各个端子之间是彼此隔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或难以进行电连接,无法满足需要二者在连接器壳体内进行稳定电气连接的一些应用场合。目前,通常将与需要电互接的端子对应的不同电缆焊接在一些,如在电缆进入连接器插孔之前的位置处,将已经剥皮的电缆的线芯焊接在一起。这种焊接互连方式,对于小线径电缆的叠加可能还是可行的,但在将大线径电缆叠加在一起时,将大大影响产品尺寸(如高度),可能无法正确组装连接器,且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来安装连接器。此外,这种方式将会降低焊接处电缆的柔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和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出了本公开。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外壳;绝缘模块,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具有不同电气功能的多个连接端子,其彼此间隔开地安装在所述绝缘模块内;和导电的互连构件,其安装在所述绝缘模块上,并被布置和构造成将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电互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互连构件被布置和构造成电互连彼此相邻定位的连接端子,或者在由所述互连构件电互连的连接端子之间定位有一个或更多个连接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贯穿该模块本体的多个安装孔,在每个安装孔中安装有一个连接端子,所述模块本体形成有多个插槽,每个插槽与对应的一个安装孔连通,并且所述互连构件适于部分地插入到对应的至少两个插槽中,以电接触安装在与所述至少两个插槽连通的安装孔中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一部分,以通向对应的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互连构件适于可拆卸地定位在所述插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端子具有细长的端子本体,并且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入的卡槽,并且所述互连构件的一部分适于接合在所述卡槽中,以阻止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端子模块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具有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卡槽的凸缘,所述互连构件适于在与所述卡槽接合时抵靠在所述凸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电绝缘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适于部分地插入到对应的所述插槽中并接合对应的连接端子的所述卡槽,以阻止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端子模块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互连构件包括连接本体和至少两个卡接部,所述连接本体适于安装在所述插槽中,每个卡接部适于穿过对应的所述插槽以接合到所述卡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卡接部从所述连接本体一体地延伸,或者至少一个卡接部是能够从所述连接本体分离的并适于在接合到对应的卡槽中时电接触所述连接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互连构件具有扁平轮廓,并且所述卡接部包括叉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互连构件还包括器件保持部,该器件保持部在与所述卡接部相反的一侧从所述连接本体延伸,并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被保持在所述器件保持部上并被配置成监测所述电连接器的电学或热学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连接端子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在本公开的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电连接器;以及,适于与所述电连接器配合连接的配对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是电缆连接器,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是适于连接电缆的线端连接器或适于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板端连接器。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侧视透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后视透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沿图5中的A-A’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透视截面图,其中电连接器的外壳和绝缘模块的一部分被切除以露出连接端子和互连构件;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另一透视截面图,其中电连接器的外壳和绝缘模块的一部分被切除以露出连接端子和互连构件;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电连接器的外壳被移除以露出安装在绝缘模块中的互连构件;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与互连构件的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互连构件的结构的透视图;以及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互连构件的结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由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阐述本公开的总体构思,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此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说明,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它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诸如“前”、“后”、“上”、“下”、“顶”、“底”“左”、“右”、“上部”和“下部”、“内”、“外”等方向性术语是根据附图进行限定的,但是部件的形状和位置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可以按照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且并不意图限制和/或约束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种”以及“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在本公开中,“包括”、“包含”、“具有”和类似术语用于列举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所述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多种不同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项目的多个组合或多个相关联的项目中的任一个项目。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其可以在多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电/信号连接。例如,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可以用在配电系统中以将用电设备电连接至供电单元。作为示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可以用在数据中心或服务器的机柜、电源架等中,如用在满足业界规范的机柜(如(OCP)ORv3机架)中以进行电源管理,电源或供电单元(PSU)通过电连接器向各个电气设备或功能单元供电。
图1和图2分别图示了示例性的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适于相互配合连接的电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200。电连接器100可以是适于连接多根电缆1的多插针/插孔连接器,例如用于(OCP)ORv2电源架的五针输入连接器或用于(OCP)ORv3电源架的七针交流输入连接器,但本公开不限于此。配对连接器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板端连接器,其适于经由端子202安装(如焊接)在电路板2上,并且可以固定至机柜或电源架3。或者,配对连接器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适于连接另外的电缆4的线端连接器20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整体上具有大致扁平轮廓,具有与配对连接器200对接的配合端和相反的电缆连接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外壳110、至少部分设置或固定在外壳110内的绝缘模块120和至少部分地安装在绝缘模块120内的多个连接端子130。外壳110限定连接器的外观,可以是单个壳体,或者如图1-7所示,外壳110可以包括可以相互可拆卸地组装和固定在一起的两个壳体1101和1102,以便于在其中组装和拆卸绝缘模块和连接端子。外壳110在电缆连接端可以形成有电缆引入口111(参见图4),可以经由电缆引入口111将电缆1引入连接器中并与安装在绝缘模块120中的连接端子130电接触。绝缘模块120也可以被称为端子安装模块或基座,其由诸如塑胶之类的绝缘材料制成(如模制)。
在外壳110或端子模块120上可以设置有锁定构件,其可以包括相反地定位的卡扣102和释放部103,卡扣102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的对应结构接合,以将电连接器100和配对连接器锁定在一起,而通过按压释放部103,可以使卡扣102偏转以释放或解锁这种接合,以便于将电连接器100从配对连接器分离。
连接端子130也称为电接触件,其在绝缘模块120中彼此物理地间隔开,例如在附图中在Y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电连接器的“多个连接端子”是具有彼此不同电气功能的端子(例如,用于实现不同电气功能的电连接/信号连接),例如,对于七针/孔交流输入连接器,将有三个输入端子、三个返回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在常规技术中,电连接器中的这些连接端子通常是不互连的或是电隔离的,而在一些应用中,用户要求互连或短接连接器的几个插针或插孔以而实现特定回路,为此常规技术通常在连接器外将与需要互连的插针或插孔对应的电缆相互连接(如焊接),但这会导致大的连接器尺寸、不稳定的电缆连接等问题。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电连接器100的外壳110内设置了互连构件140,互连构件140可以由诸如铜或铜合金之类的导电材料制成,并且被构造成具有适于电互连多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的形状。互连构件140可以安装在绝缘模块120上,无需增大连接器的尺寸(如高度或厚度),减小连接器安装空间,也无需附加的剥线、焊接电缆线芯等工序。作为示例,互连构件140可以电互连彼此相邻定位的连接端子130,或者在由互连构件140电互连的连接端子130之间定位有一个或更多个连接端子,这可以根据端子互连的需要来设计和选择合适的互连构件。例如,如图6-10和图12-13所示,在图示的7个连接端子中,从图中左侧开始的第4个端子和第6个端子被互连构件140电连接,或者从图中左侧开始的第4、第6、第7个端子可以被互连构件140电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一些应用中,连接端子的互连可以增加导电横截面积,从而提高端子载流能力。在其他应用中,这种互连可以用来实现对电连接器的电学或热学性能的监测,如下所述。
如图1-9所示,绝缘模块120包括模块本体121,在模块本体121中形成有多个安装孔122,安装孔122例如沿第一方向(如图中X方向)贯穿模块本体122,在每个安装孔122中安装一个连接端子130。在一些示例中,绝缘模块120还可以包括多个套管123,每个套管123从模块本体121延伸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与相应的安装孔122对齐的插孔1231,使得每个连接端子13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对应的套管123的插孔1231中,套管123可以保护连接端子130,避免连接端子直接外露而受损。在组装之后,套管123可以从外壳110露出,以与配对连接器对接,使得配对连接器的端子插入插孔1231中以与对应的连接端子130电接触。例如,在套管123的外表面上可以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引导肋1232,以用于引导电连接器100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合连接。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模块本体121还形成有多个插槽124,每个插槽124与对应的一个安装孔122连通,而互连构件140适于部分地插入到对应的至少两个插槽124中,以电接触安装在与这至少两个插槽124对应或连通的安装孔122中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130,从而无需在电连接器的外部焊接相应的电缆线芯。插槽124的数量可以与安装孔122或连接端子130的数量相同,以便根据需要将互连构件选择性地插入到相应的插槽中,以满足不同的互连应用需求。作为替换,也可以仅在与需要互连的连接端子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插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用在模块本体中形成插槽,而是在电连接器的外壳内、但在绝缘模块之外布置互连构件,例如互连构件可以以抵靠绝缘模块的外表面的方式安置(如卡接)在连接端子上,同样可以在无需直接焊接电缆的情况下在电连接器内互连或短接连接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124可以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如图中的Z方向)延伸穿过模块本体121的一部分,以通向对应的安装孔122。互连构件140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定位在插槽124中,以便于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地安装互连构件或者将互连构件定位在选定的插槽中,互连灵活性增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于互连构件与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定位在插槽中的互连构件可以接触连接端子的任何导电部分,如面接触端子的外表面或外周面。示例性地,每个连接端子130具有细长的端子本体131,如管状体,在管状的端子本体131中可以安装有弹性的夹持构件133,配对连接器的端子可以被插入并压接到夹持构件133中,以确保电连接器100与配对连接器之间的可靠的电连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6-11所示,在端子本体131的外周面上,例如在端子本体131的大致中间位置或腰部位置,可以形成有凹入的卡槽132,互连构件140的一部分适于接合在卡槽132中,这种接合可以具有端子止退作用或提供附加的端子保持力,用于阻止连接端子13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端子模块120的移动或从端子模块120脱离。
作为示例,如图6-11所示,端子本体131还可以具有位于卡槽132的一侧或相反两侧的凸缘135,凸缘135可以至少部分地限定卡槽132,凸缘135相对于端子本体的其他部分具有较大的外径,互连构件140适于在与卡槽132接合时抵靠在凸缘135上,以在互连构件140与连接端子130之间建立稳定可靠的电接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10所示,电连接器100还可以包括电绝缘的卡扣件150,卡扣件150也适于部分地插入到对应的插槽124中并接合对应的连接端子130的卡槽132,以阻止连接端子13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端子模块120的移动或从端子模块120脱离。因此,无需为互连构件设置单独的插槽,而是可以根据需要,在同一插槽中选择性地或可互换地安装卡扣件或互连构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互连构件的具体形式或构造不作特别限制,只要其能够在电连接器内电连接期望进行互连的连接端子。在如图6-13所示的实施例中,互连构件140包括连接本体141和至少两个卡接部142,连接本体141适于安装在绝缘模块120的插槽124中,而每个卡接部142适于穿过对应的插槽124定位,以接触连接端子130,如接合到连接端子130的卡槽132中。图6-12示出了具有两个卡接部142的互连构件,图13示出了具有三个卡接部142的互连构件,但卡接部的数量不限于此。如图6-9所示,在互连构件140跨接彼此不相邻或非连续布置的两个连接端子130的情况下,在两个卡接部142之间具有凹部,在该凹部中可以布置附加的卡扣件150’,附加的卡扣件150’接合被互连的两个连接端子130之间的连接端子的卡槽132,以阻止该连接端子13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端子模块120的移动或从端子模块120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些或全部卡接部142可以从连接本体141一体地延伸;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卡接部是能够从连接本体141分离的并适于在接合到对应的卡槽124中时电接触连接本体141,例如如图13所示,右侧的卡接部142与连接本体141是分离的,另外两个卡接部142与连接本体141成一体部件,该一体部件可以被独立地使用以连接两个连接端子,或者可以根据需要与分离的卡接部142组合使用,以连接三个连接端子;在其他实施例中,互连构件也可以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卡接部或多个子互连构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它们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来安装在对应的插槽中,以形成彼此电接触(例如,侧面抵接)的组合布置。
每个导电的卡接部或子互连构件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可以具有与绝缘卡扣件相似的构造或轮廓。从而,可以增加互连连接端子的灵活性。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互连构件140具有大致扁平轮廓,并且卡接部142可以包括具有开口的叉状部,该开口可以具有与待接触的连接端子130或其卡槽132的轮廓或形状对应或匹配的形状,如大致弧形形状或U形形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扩展互连构件的应用。例如,如图12和图13所示,互连构件140还可以还包括器件保持部143,器件保持部143从连接本体141的一侧(例如,与卡接部142相反的一侧)延伸,在器件保持部143上可以保持或安装(如焊接或粘附)附加的器件,如监测模块160,监测模块160可以用来监测电连接器的电学、热学、连接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或状态。监测模块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定位在电连接器的外壳内。作为示例,监测模块160可以包括用于检测连接端子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此外应注意,除非另外指明,本文中使用的措词“包括”、“包含”、“具有”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
外壳(110);
绝缘模块(120),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和
具有不同电气功能的多个连接端子(130),其彼此间隔开地安装在所述绝缘模块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导电的互连构件(140),其安装在所述绝缘模块上,并被布置和构造成将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电互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构件被布置和构造成电互连彼此相邻定位的连接端子,或者在由所述互连构件电互连的连接端子之间定位有一个或更多个连接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模块包括模块本体(121),所述模块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X)贯穿该模块本体的多个安装孔(122),在每个安装孔中安装有一个连接端子,
所述模块本体形成有多个插槽(124),每个插槽与对应的一个安装孔连通,并且
所述互连构件适于部分地插入到对应的至少两个插槽中,以电接触安装在与所述至少两个插槽连通的安装孔中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Z)延伸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一部分,以通向对应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构件适于可拆卸地定位在所述插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端子具有细长的端子本体(131),并且所述端子本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入的卡槽(132),并且
所述互连构件的一部分适于接合在所述卡槽中,以阻止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端子模块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具有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卡槽的凸缘(135),所述互连构件适于在与所述卡槽接合时抵靠在所述凸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电绝缘的卡扣件(150),所述卡扣件适于部分地插入到对应的所述插槽中并接合对应的连接端子的所述卡槽,以阻止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端子模块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构件包括连接本体(141)和至少两个卡接部(142),所述连接本体适于安装在所述插槽中,每个卡接部适于穿过对应的所述插槽以接合到所述卡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卡接部从所述连接本体一体地延伸,或者至少一个卡接部是能够从所述连接本体分离的并适于在接合到对应的卡槽中时电接触所述连接本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构件具有扁平轮廓,并且所述卡接部包括叉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构件还包括器件保持部(143),该器件保持部在与所述卡接部相反的一侧从所述连接本体(141)延伸,并且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监测模块(160),所述监测模块被保持在所述器件保持部上并被配置成监测所述电连接器的电学或热学性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连接端子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4.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组件包括:
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以及
适于与所述电连接器配合连接的配对连接器(2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是电缆连接器,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是适于连接电缆的线端连接器或适于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板端连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40860.0U CN221861990U (zh) | 2023-12-15 | 2023-12-15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40860.0U CN221861990U (zh) | 2023-12-15 | 2023-12-15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61990U true CN221861990U (zh) | 2024-10-18 |
Family
ID=93053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40860.0U Active CN221861990U (zh) | 2023-12-15 | 2023-12-15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61990U (zh) |
-
2023
- 2023-12-15 CN CN202323440860.0U patent/CN2218619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37767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US798849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 |
KR0118212Y1 (ko) | 접지식 전기 커넥터 | |
US705989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backshell | |
US6464542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mall profile | |
US7824187B1 (en) | High density connector | |
JP3269920B2 (ja) | コネクタ | |
US7762846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back shell | |
US8267722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 |
JP4029212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 |
EP222690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tact spacing member | |
JP2008544465A (ja) | 電気相互接続システム | |
US6176743B1 (en) | Electrical adapter | |
US9551483B1 (en) | Multiple cable disconnect | |
EP2491627B1 (en) | Housing base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2009164105A (ja) | 第1コネクタ、第2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 |
CN112952423B (zh) |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06148720U (zh) |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 |
KR101562810B1 (ko) | 평판 케이블 커넥터 | |
CN221861990U (zh)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US20110300761A1 (en) | Electrical adapter | |
US6830487B2 (en) | Pin jack for a digital switching cross-connect module | |
JP200027719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装置 | |
CN114156683A (zh) | 与对接连接器、特别是印制电路板连接器接触的模块化连接器 | |
CN219760029U (zh) | 接线端子及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