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58712U - 一种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58712U CN221858712U CN202322983589.9U CN202322983589U CN221858712U CN 221858712 U CN221858712 U CN 221858712U CN 202322983589 U CN202322983589 U CN 202322983589U CN 221858712 U CN221858712 U CN 2218587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ondary side
- air
- channel
- heat exchange
- exchange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760 body temper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具有换热芯体、一次侧风道和二次侧风道,所述一次侧风道和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换热芯体处交汇并能够换热,所述二次侧风道依次经过二次侧进风口、所述换热芯体的二次侧通道、冷凝器和二次侧出风口,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的风道腔具有连通外部的外部通道;所述外部通道与二次侧通道并联设置,以使外部风体可选地经过所述外部通道或所述二次侧通道向所述冷凝器供风。在换热芯体的二次侧通道处并联设置了外部通道,以使得外部风体可以直接通过外部通道进入到冷凝器的进风侧,避开了换热芯体,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阻,有效地降低风机工作功率,进而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设备领域,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包含有换热芯体、蒸发器、接水盘、喷淋装置、旁通风阀等。
经过实用新型人长期实践发现: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机组运行无水模式,若此时干球温度高于机房回风温度,换热芯体进行负换热,且按照原有的气流组织室外风需要经过换热芯体,阻力较大,外风机能耗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空调设备整体风阻比较大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设备整体风阻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具有换热芯体、一次侧风道和二次侧风道,所述一次侧风道和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换热芯体处交汇使得所述一次侧风道和所述二次侧风道中的风体能够进行换热,所述二次侧风道依次经过二次侧进风口、所述换热芯体的二次侧通道、冷凝器和二次侧出风口,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的风道腔具有连通外部的外部通道;所述外部通道与二次侧通道相对独立设置,以使外部风体可选地经过所述外部通道或所述二次侧通道向所述冷凝器。
在上述空调设备中,在使用时,当一次侧风道无需借用室外风体冷却时,如室外风温度高于一次侧风道的一次侧进风口风体温度时,此时可以使外部风体不再经过二次侧通道,即不再经过换热芯体,以使得直接通过外部通道进入到冷凝器的进风侧,以使得对冷凝器吸收热量。在上述空调设备中,在换热芯体的二次侧通道处并联设置了外部通道,以使得外部风体可以直接通过外部通道进入到冷凝器的进风侧,避开了换热芯体,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阻,有效地降低风机工作功率,进而降低能耗。而当需要借助外部风体先对一次侧风道中风体进行吸热时,此时可以使外部风体经过二次侧通道,而不再经过外部通道,以满足冷却需求。综上所述,该空调设备能够有效地解决空调设备整体风阻比较大的问题。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的腔体设置有连通外部的旁通口,所述旁通口构成所述外部通道。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侧风道的二次侧进风口设置有封闭门,所述旁通口设置有旁通阀。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器的出风侧设置有二次侧风机。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封闭门为推拉门或卷帘门;所述封闭门能够调节所述二次侧进风口开闭程度。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侧风机设置于所述二次侧出风口。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部通道一端连通于所述二次侧进风口与所述二次侧通道之间的二次侧进风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冷凝器与换热芯体之间的风道腔;所述外部通道设置有风道阀,所述二次侧进风腔与所述二次侧通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通道阀。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一次侧风道依次经过一次侧进风口、所述换热芯体的一次侧通道、蒸发器以及一次侧风机,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凝器位于同一机械制冷系统。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侧风道向上流动,所述换热芯体的二次侧通道出口设置有用于向通道内喷洒冷却液体的喷淋装置;所述冷凝器进风侧正对所述换热芯体的二次侧出口设置。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部通道出口位于所述喷淋装置的上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流换热芯体的风道流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换热芯体1、一次侧风道2、二次侧风道3、冷凝器4、二次侧进风口5、二次侧出风口6、外部通道7、旁通阀8、二次侧风机9、封闭门10、二次侧进风腔11、一次侧进风口12、蒸发器13、一次侧风机14、喷淋装置15、进口段41、中间段42、出口段4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可以有效地解决空调设备整体风阻比较大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具体的是一种空调设备。具体的,该空调主要包括换热芯体1、一次侧风道2和二次侧风道3。
其中一次侧风道2,指的是一次侧风体流过的路径,是一次侧风体流经由壳体围合所形成的通道,也可以是称为室内风风道,一端进风口能够从室内导入风体,另一端出风口能够向室内导入风体。而其中的二次侧风道3,指的是二次侧风体流过的路径,是二次侧风体流经由壳体围合所形成的通道,也可以是称为室外风风道,一端进风口能够从室外导入风体,另一端出风口能够向室外导入风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下文中“一次侧”字段也可以替换为室内,上下文中“二次侧”字段也可以替换为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次侧风道2和二次侧风道3在换热芯体1处交汇,且所述一次侧风道内的风体与所述二次侧风道内的风体能够在所述换热芯体内部换热,且彼此气体一般不会在换热芯体1处混合,而主要是热量进行交换,且一般通过导热壁进行交换。因此换热芯体1内部一般包括两个彼此之间通过导热壁分隔的导风通道,其中一个导风通道为对应于一次侧风道2的一次侧通道,另一个导风通道对应于二次侧风道3的二次侧通道。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换热芯体1内部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较为简单的,在一个块体内壁形成一个腔体,如壳腔等,该腔体内布置一个或多个导热管,各个导热管管腔归属于同一个导风通道,而导热管与腔体内壁之间空腔归属于另一个导风通道。为了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可以采用交叉流换热芯体1或逆流换热芯体1。其中交叉流换热芯体1,换热效率较低,体积大,导致全年的自然冷却时间受限。而逆流换热芯体1平均温差更大,换热效率高,相同的换热量下所需芯体尺寸更小,可减小机组尺寸,降低成本。如图2所示,所述逆流换热芯体的一次侧通道()和二次侧通道分别包括进口段41、中间段42和出口段43,所述逆流换热芯体的一次侧通道和二次侧通道内分别形成有若干流道,一次侧通道和二次侧通道内的风体沿着形成的各流道流动,一次侧通道内的若干流道并排设置,且二次侧通道内的若干流道也并排设置,各流道可以通过隔板形成,也可以通过工艺压褶形成,其中,其一次侧通道的风体和二次侧通道的风体主要是在中间段42进行换热,当然,也可以在进口段41和出口段43进行换热,所述逆流换热芯体的一次侧通道和二次侧通道的中间段42的风体气流方向相反且平行,并且,由于中间段42中两侧的风体相互平行且气流方向相反进行换热,使得两侧通道的风体的风阻较小且能够与换热壁面进行充分的接触,使得逆流换热芯体的换热效率相对于其他换热芯体的换热效率更高。
并且,所述换热芯体为由若干六边形板块层叠形成的六边体,如图2所示,所述六边体包括依次邻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所述一次侧通道的进口段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一次侧通道的出口段设于第四侧面,所述二次侧通道的进口段设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二次侧通道的出口段设于第六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次侧风道2依次经过有一次侧进风口12、换热芯体1的一次侧通道、蒸发器13和一次侧出风口,当然也可以不经过蒸发器13,以仅仅通过换热芯体1或再结合其他方式对一次侧风道2的风体进行冷却。即一次侧进风口12、换热芯体1的一次侧通道、蒸发器13和一次侧出风口的中通风腔体分别构成了一次侧风道2的一部分,使得风体从一次侧风道2一端流到另一端过程中,会依次经过一次侧进风口12、换热芯体1的一次侧通道、蒸发器13和一次侧出风口。其中蒸发器13是应用于机械制冷系统中的结构,具有吸热的效果,即对经过的风体进行降温,这使得降温后的风体能够一次侧出风口流出。因为一次侧为室内侧,在应用时,室内风从一次侧进风口12进入到该一次侧风道2中;在流经换热芯体1时,在换热芯体1的二次侧通道流通有低温流体时,此时一次侧风道2中的风在一次侧通道中,可以被换热芯体1进行初步降温;然后流入到蒸发器13处,工作状态下的蒸发器13能够对一次侧风道2中的风体降温,然后从一次侧出风口排回至室内中。一般需要来说,需要对应的设置一次侧风机14,以加速风体流速,可以在一次侧进风口12、一次侧出风口以及一次侧风道2其他路段中一处或多处设置有一次侧风机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二次侧风道3一般依次经过有二次侧进风口5、换热芯体1的二次侧通道、冷凝器4和二次侧出风口6。即二次侧进风口5、换热芯体1的二次侧通道、冷凝器4和二次侧出风口6的中腔体分别构成了二次侧风道3一部分,使得风体从二次侧风道3一端流到另一端过程中,会依次经过二次侧进风口5、换热芯体1的二次侧通道、冷凝器4和二次侧出风口6。其中冷凝器4是应用于机械制冷系统中的结构,具有放热的效果,即对经过的风体进行加热。一般需要来说,需要对应的设置二次侧风机9,以加速风体流速,可以在二次侧进风口5、二次侧出风口6以及二次侧风道3其他路段中一处或多处设置有二次侧风机9。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二次侧风道3在冷凝器4与换热芯体1之间的风道腔具有连通外部的外部通道7;而外部通道7与二次侧通道形成并联设置,以使外部风体可选地经过外部通道7或二次侧通道向冷凝器4供风。即外部风体,可以是通过上述外部通道7向冷凝器4供风,或者是通过换热芯体1的二次侧通道向冷凝器4供风。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含外部通道7和二次侧通道可以同时向冷凝器4提供风体,且可以进一步的能够调节彼此进风比例。其中外部通道7可以是一个通道口,也可以是在流体方向具有较大延伸路径的通道。
其中外部风体可选地经过外部通道7或二次侧通道向冷凝器4供风,具体如何可选地实现上述方案,可以通过控制加速风体的风机实现,也可以通过阀门开闭实现。如当选择外部风体经过外部通道7时,那么可以对应的开启对应外部通道7的风机,而关闭对应于二次侧通道的风机;而当选择外部风体经过二次侧通道时,那么可以对应的关闭对应外部通道7的风机,而打开对应于二次侧通道的风机。又或者,如当选择外部风体经过外部通道7时,那么可以对应的开启对应外部通道7的风阀,而关闭对应于二次侧通道的风阀;而当选择外部风体经过二次侧通道时,那么可以对应的关闭对应外部通道7的风阀,而打开对应于二次侧通道的风阀。后一种状态,其中加速风体流动的风机可以设置在冷凝器4的出风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空调设备中,在使用时,当一次侧风道2无需借用室外风体冷却时,如室外风温度高于一次侧风道2的一次侧进风口12风体温度时,此时可以使外部风体不再经过二次侧通道,即不再经过换热芯体1,以使得直接通过外部通道7进入到冷凝器4的进风侧,以使得对冷凝器4吸收热量。在上述空调设备中,在换热芯体1的二次侧通道处并联设置了外部通道7,以使得外部风体可以直接通过外部通道7进入到冷凝器4的进风侧,避开了换热芯体1,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阻,有效地降低风机工作功率,进而降低能耗。而当需要借助外部风体先对一次侧风道2中风体进行吸热时,此时可以使外部风体经过二次侧通道,而不再经过外部通道7,以满足冷却需求。综上所述,该空调设备能够有效地解决空调设备整体风阻比较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二次侧风道3在冷凝器4与所述换热芯体1之间的腔体设置有连通外部的旁通口,旁通口构成外部通道7。即直接在冷凝器4与所述换热芯体1之间的腔体开设口部,以作为旁通口。而旁通口是否开启可以通过风阀实现,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于旁通口处的风机是否开启来实现。其中旁通口大小和形状并不要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对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旁通口直接贯通至内外两侧,以直接连通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其中二次侧风道3的二次进风口设置有封闭门10,并使其中的旁通口设置有旁通阀8。在使用时,当需要外部风体经过二次侧通道时,此时封闭门10打开,而旁通阀8关闭,使得风体无法通过旁通口;而当需要外部风体不经过二次侧通道时,此时封闭门10关闭,而旁通阀8打开,使得外部风体可以通过旁通口进入到上述腔体中。此处封闭门10和旁通阀8即可以认为是风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上述的冷凝器4的出风侧设置有二次侧风机9,当然也可以是分别在二次侧风道3的二次侧进风口5以及旁通口处设置有二次侧风机9。而在设置有上述封闭门10以及旁通阀8时,此时可以仅仅在冷凝器4的出风侧设置有二次侧风机9,以在封闭门10关闭、旁通阀8打开时,二次侧风机9抽取的风体来自于旁通口;而在旁通阀8关闭、封闭门10打开时,此时二次侧风机9抽取的风体来自于二次侧进风口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上述封闭门10为推拉门或卷帘门;其中的封闭门10能够调节二次侧进风口5开闭程度,如可以使二次侧进风口5保持在全开或者半开的状态,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开启状态,通过开闭程度的变化,影响通风流量。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封闭门10关闭时,并不要求完全关闭,可以是完全关闭,也可以是存在漏风间隙,如当要求关闭时,只需相比二次侧进风口5来说,至少满足经过冷凝器4的风体绝大部分来自旁通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上述二次侧风机9设置于二次侧出风口6,可以减少风机的使用,同时利于布置二次侧风机9。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上述外部通道7一端连通于二次侧进风口5与二次侧通道之间的二次侧进风腔11,另一端连通于二次侧风道3在冷凝器4与换热芯体1之间的风道腔;而上述外部通道7设置有风道阀,二次侧进风腔11与所述二次侧通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通道阀。以使得经过二次侧通道的风以及外部通道7的风体均是来自于二次侧进风口5。共用进风口,方便控制风体走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一次侧风道2依次经过一次侧进风口12、换热芯体1的一次侧通道、蒸发器13以及一次侧风机14,其中蒸发器13以及其中冷凝器4位于同一机械制冷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其中的二次侧风道3向上流动,而其中的换热芯体1的二次侧通道出口设置有用于向通道内喷洒冷却液体的喷淋装置15;其中冷凝器4进风侧正对所述换热芯体1的二次侧出口设置,以主要保证二次侧出口流出的风体直接流向冷凝器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外部通道7出口位于所述喷淋装置15的上侧,以避免外部风体经过喷淋装置15。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具有换热芯体、一次侧风道和二次侧风道,所述一次侧风道和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换热芯体处交汇并使得所述一次侧风道和所述二次侧风道中的风体能够进行换热,所述二次侧风道依次经过二次侧进风口、所述换热芯体的二次侧通道、冷凝器和二次侧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的风道腔具有连通外部的外部通道;所述外部通道与二次侧通道相对独立设置,以使外部风体可选地经过所述外部通道或所述二次侧通道向所述冷凝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的腔体设置有连通外部的旁通口,所述旁通口构成所述外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风道的二次侧进风口设置有封闭门,所述旁通口设置有旁通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出风侧设置有二次侧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门为推拉门或卷帘门;所述封闭门能够调节所述二次侧进风口开闭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风机设置于所述二次侧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通道一端连通于所述二次侧进风口与所述二次侧通道之间的二次侧进风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二次侧风道在所述冷凝器与换热芯体之间的风道腔;所述外部通道设置有风道阀,所述二次侧进风腔与所述二次侧通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通道阀。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侧风道依次经过一次侧进风口、所述换热芯体的一次侧通道、蒸发器以及一次侧风机,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凝器位于同一机械制冷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风道向上流动,所述换热芯体的二次侧通道出口设置有用于向通道内喷洒冷却液体的喷淋装置;所述冷凝器进风侧正对所述换热芯体的二次侧出口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通道出口位于所述喷淋装置的上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83589.9U CN221858712U (zh) | 2023-11-03 | 2023-11-03 | 一种空调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83589.9U CN221858712U (zh) | 2023-11-03 | 2023-11-03 | 一种空调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58712U true CN221858712U (zh) | 2024-10-18 |
Family
ID=93038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83589.9U Active CN221858712U (zh) | 2023-11-03 | 2023-11-03 | 一种空调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58712U (zh) |
-
2023
- 2023-11-03 CN CN202322983589.9U patent/CN2218587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05298B (zh) | 一种带排风热泵热回收的多联式新风空调机组及换热方法 | |
CN103953988B (zh) | 压入管式逆流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 | |
WO2022037167A1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及机房散热系统 | |
CN205747179U (zh) | 一种并柜式冷热通道全封闭的列间空调 | |
CN106596158B (zh) | 一种能量回收型空调制冷设备焓差试验室 | |
CN102353112A (zh) | 填料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WO2025092904A1 (zh) | 一种空调设备 | |
CN211823022U (zh) | 一种数据中心全新风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系统 | |
CN106871395B (zh) |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 |
CN221444357U (zh) | 一种空调设备 | |
CN221858712U (zh) | 一种空调设备 | |
CN114396658A (zh) | 一种采用带旁通阀热回收装置的空调机 | |
CN211551913U (zh) | 基于氟泵系统与间接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机组 | |
CN202254036U (zh) | 一种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218627372U (zh) |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 |
CN111981661A (zh) | 一种纯逆流壁挂式显热交换新风机 | |
CN211451198U (zh) | 能量回收新风换气机组 | |
CN212029714U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屋 | |
CN214038734U (zh) | 温湿度调节系统、车站结构 | |
CN208967929U (zh) | 一种带新风的一体多联式高温空调机组 | |
CN117308205A (zh) | 一种空调设备 | |
CN209027057U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 |
CN209991593U (zh) | 主动式冷梁空调末端 | |
CN202303670U (zh) | 具有热能回收功能的高大空间空气处理装置 | |
CN221858731U (zh) | 一种空调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