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857011U - 水泵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水泵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857011U CN221857011U CN202323297223.2U CN202323297223U CN221857011U CN 221857011 U CN221857011 U CN 221857011U CN 202323297223 U CN202323297223 U CN 202323297223U CN 221857011 U CN221857011 U CN 2218570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magnetic
- water pump
- housing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1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5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泵组件及空调器。水泵组件包括:驱动壳;驱动件,固定端设于驱动壳内;第一磁吸件,设于驱动壳内,并与驱动件的动作连接;泵壳,与驱动壳间隔设置;叶轮,包括主体和设于主体上的叶片,主体可脱离式地设于泵壳内;第二磁吸件,设于主体朝向第一磁吸件的端面上,并设于泵壳内;其中,在驱动件动作的条件下,叶轮能够在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的作用下转动,且主体与泵壳相接触;在驱动件停止的条件下,主体可与泵壳相脱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泵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可以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在现有技术中,水泵一般是一体化设计,也就是说,水泵的电机和泵体是连在一起,不便于拆装,导致不便于对水泵进行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泵组件及空调器,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泵不便于检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泵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驱动壳;驱动件,固定端设于所述驱动壳内;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驱动壳内,并与所述驱动件的动作连接;泵壳,与所述驱动壳间隔设置;叶轮,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叶片,所述主体可脱离式地设于所述泵壳内;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端面上,并设于所述泵壳内;其中,在所述驱动件动作的条件下,所述叶轮能够在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的作用下转动,且所述主体与所述泵壳相接触;在所述驱动件停止的条件下,所述主体可与所述泵壳相脱离。
由于驱动件固定端设于驱动壳内,所以,通过驱动壳支撑驱动件,并保护驱动件,由于第一磁吸件设于驱动壳内,并与驱动件的动作连接,所以,可通过驱动壳保护第一磁吸件,同时,驱动件的动作端可以带动第一磁吸件动作,由于泵壳与驱动壳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泵壳与驱动壳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当要对水泵组件进行检修时,不需要进行泵壳与驱动壳的拆装工作,以便于对水泵组件进行检修。
由于叶轮包括主体和设于主体上的叶片,主体可脱离式地设于泵壳内,所以,通过泵壳容纳叶轮,以保护叶轮,通过主体支撑第二磁吸件,由于第二磁吸件设于主体朝向第一磁吸件的端面上,并设于泵壳内,所以,通过主体支撑第一磁吸件,以保证第二磁吸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使得第一磁吸件产生的磁力可以作用到第二磁吸件上,由于第二磁吸件设于泵壳内,所以,通过泵壳容纳第二磁吸件,以保护第二磁吸件。
当需要抽水时,启动驱动件,驱动件的动作端带动第一磁吸件在驱动壳内转动,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一磁吸件带动第二磁吸件转动,第二磁吸件通过主体带动叶片转动,以进行抽水动作,此时,主体与泵壳相接触,通过泵壳为主体提供转动的支点。当不需要抽水时,停止驱动件,第一磁吸件不会在驱动壳内转动,第二磁吸件也不会在泵壳内转动,此时,离心力消失,在重力的作用下,主体可与泵壳相脱离。
由于磁体具有自动寻找磁阻最小路径的原理,在驱动件的动作端带动第一磁吸件转动的过程中,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一磁吸件带动第二磁吸件转动,在离心力和磁力共同作用下,使得第一磁吸件会自动的寻找第二磁吸件,使得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同轴,实现自动对中,降低了装配难度。
在抽水时,主体与泵壳相接触,在不需要抽水时,主体可与泵壳相脱离,也就是说,主体与泵壳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以实现主体与泵壳之间的无轴设计,避免水泵组件长期运行之后,杂质将轴卡死的问题,保证主体转动顺畅,延长了水泵组件的清洗周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驱动件动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主体同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泵壳和所述主体其中一个设有导向件,另一个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件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导向槽内;在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导向件、所述导向槽与所述主体同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条件下,所述导向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磁吸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泵壳包括: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端面上设有所述导向件或所述导向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主体的边沿上设有防漏件,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防漏件设于所述避让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叶轮之间,所述水泵组件还包括:过滤件,设于所述进液口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一体成型、栓接或粘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的形状均为环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件包括:定子,设于所述驱动壳内;转子,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定子内;驱动轴,一端与所述转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吸件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同轴设置。
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和所述的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的驱动壳设于所述外壳外,所述水泵组件的泵壳设于所述外壳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些实施例的水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泵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水泵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水泵组件的泵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泵壳的爆炸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水泵组件布置示意图。
附图中:
驱动壳10,第二壳体101,第二开口1011,第三开口1012,第二盖板102,底板103;
驱动件20,定子201,转子202,驱动轴203,第一轴承204,支撑件205,第二轴承206,连接件207;
第一磁吸件30;
泵壳40,导向槽401,第一壳体402,第一开口4021,进液口4022,出液口4023,第一盖板403,避让槽4031;
叶轮50,主体501,叶片502,导向件503,防漏件504;
第二磁吸件60;
过滤件70;
外壳80;
排水管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泵组件及空调器,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泵不便于检修的技术问题。
图1为一些实施例的水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水泵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水泵组件的爆炸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的水泵组件包括:驱动壳10、驱动件20、第一磁吸件30、泵壳40、叶轮50和第二磁吸件60。驱动件20固定端设于驱动壳10内。第一磁吸件30设于驱动壳10内,并与驱动件20的动作连接。泵壳40与驱动壳10间隔设置。叶轮50包括主体501和设于主体501上的叶片502,主体501可脱离式地设于泵壳40内。第二磁吸件60设于主体501朝向第一磁吸件30的端面上,并设于泵壳40内。其中,在驱动件20动作的条件下,叶轮50能够在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的作用下转动,且主体501与泵壳40相接触。在驱动件20停止的条件下,主体501可与泵壳40相脱离。
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均为永磁体。
第二磁吸件60和叶片502分别设于主体501相背的两侧。
叶片502的数目为多个。
叶片502的形状可以为圆弧形或直线形。
由于驱动件20固定端设于驱动壳10内,所以,通过驱动壳10支撑驱动件20,并保护驱动件20,由于第一磁吸件30设于驱动壳10内,并与驱动件20的动作连接,所以,可通过驱动壳10保护第一磁吸件30,同时,驱动件20的动作端可以带动第一磁吸件30动作,由于泵壳40与驱动壳10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泵壳40与驱动壳10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当要对水泵组件进行检修时,不需要进行泵壳40与驱动壳10的拆装工作,以便于对水泵组件进行检修。
由于叶轮50包括主体501和设于主体501上的叶片502,主体501可脱离式地设于泵壳40内,所以,通过泵壳40容纳叶轮50,以保护叶轮50,通过主体501支撑第二磁吸件60,由于第二磁吸件60设于主体501朝向第一磁吸件30的端面上,并设于泵壳40内,所以,通过主体501支撑第一磁吸件30,以保证第二磁吸件60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使得第一磁吸件30产生的磁力可以作用到第二磁吸件60上,由于第二磁吸件60设于泵壳40内,所以,通过泵壳40容纳第二磁吸件60,以保护第二磁吸件60。
当需要抽水时,启动驱动件20,驱动件20的动作端带动第一磁吸件30在驱动壳10内转动,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一磁吸件30带动第二磁吸件60转动,第二磁吸件60通过主体501带动叶片502转动,以进行抽水动作,此时,主体501与泵壳40相接触,通过泵壳40为主体501提供转动的支点。当不需要抽水时,停止驱动件20,第一磁吸件30不会在驱动壳10内转动,第二磁吸件60也不会在泵壳40内转动,此时,离心力消失,在重力的作用下,主体501可与泵壳40相脱离。
由于磁体具有自动寻找磁阻最小路径的原理,在驱动件20的动作端带动第一磁吸件30转动的过程中,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一磁吸件30带动第二磁吸件60转动,在离心力和磁力共同作用下,使得第一磁吸件30会自动的寻找第二磁吸件60,使得第一磁吸件30与第二磁吸件60同轴,实现自动对中,降低了装配难度。
在抽水时,主体501与泵壳40相接触,在不需要抽水时,主体501可与泵壳40相脱离,也就是说,主体501与泵壳40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以实现主体501与泵壳40之间的无轴设计,避免水泵组件长期运行之后,杂质将轴卡死的问题,保证主体501转动顺畅,延长了水泵组件的清洗周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不需要抽水时,停止驱动件20,第一磁吸件30不会在驱动壳10内转动,第二磁吸件60也不会在泵壳40内转动,此时,离心力消失,若叶轮50和第二磁吸件60的重力大于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之间的磁力,在重力的作用下,主体501与泵壳40相脱离,若叶轮50和第二磁吸件60的重力小于等于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之间的磁力,在磁力的作用下,主体501与泵壳40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发挥驱动件20的功率,第一磁吸件30朝向第二磁吸件60的端面为第一平面,第二磁吸件60朝向第二磁吸件30的端面为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所选择的磁性材料的不同,会规定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之间的最大间距为L0max,在将驱动壳10和泵壳40装配到外壳80上时,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之间的间距为L0,L0小于L0max。其中,8mm≤L0max≤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水泵组件可以正常运行,在驱动件20动作的条件下,第一磁吸件30、第二磁吸件60和主体501同轴,减少因为对中不良造成的水泵组件不能运行、水泵组件内部部件不同心运行产生的异常噪音等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60朝向主体501的端面为第三平面,也就是说,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位于第二磁吸件60相背的两侧,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第三平面与主体501同轴,并与主体501的中心轴线垂直,以保证第二磁吸件60与主体601同轴,减少因为对中不良造成的水泵组件不能运行、水泵组件内部部件不同心运行产生的异常噪音等问题,保证水泵组件可以正常运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4为图1中水泵组件的泵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泵壳的爆炸图。结合图2、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磁吸件30与第二磁吸件60的自动对中,泵壳40和主体501其中一个设有导向件503,另一个开设有导向槽401,导向件503可转动式地设于导向槽40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驱动件20的动作端带动第一磁吸件30转动的过程中,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一磁吸件30带动第二磁吸件60转动,在离心力和磁力共同作用下,同时,通过导向件503进行导向,以使导向件503进入导向槽401内,使得第一磁吸件30会自动的寻找第二磁吸件60,使得第一磁吸件30与第二磁吸件60同轴,实现自动对中,降低了装配难度,同时,导向槽401的槽壁可以对导向件503进行限位,可以避免导向件403跑偏,进一步地保证第一磁吸件30、第二磁吸件60和主体501同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水泵组件可以正常运行,在导向件503设于导向槽401内时,导向件503、导向槽401与主体501同轴,减少因为对中不良造成的水泵不能运行、水泵组件内部部件不同心运行产生的异常噪音等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501可以设有导向件503,泵壳40可以开设有导向槽401,导向件503可转动式地设于导向槽401内。当然,在其它一些是实施例中,泵壳40可以设有导向件503,主体501可以开设有导向槽401,导向件503可转动式地设于导向槽40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导向件503可以进行导向,在导向件503设于主体501上的条件下,导向件503穿设于第二磁吸件60,也就是说,导向件503的长度大于第二磁吸件60的厚度,以使导向件503可以进入导向槽40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向件503设于主体501上的条件下,导向件503背离主体501的端部可以为半球状或锥台状,以便于导向件503进入导向槽401内,同时,便于导向件503在导向槽401内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向件503设于主体501上的条件下,导向槽401的形状与导向件503背离主体501的端部的形状相匹配,导向槽401的尺寸与导向件503背离主体501的端部的尺寸相匹配,以便于导向件503进入导向槽401内,同时,也便于导向件503在导向槽401内转动,而且,可以使得导向槽401的槽壁可以对导向件503进行限位,可以避免导向件403跑偏,进一步地保证第一磁吸件30、第二磁吸件60和主体501同轴。
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容纳叶轮50和第二磁吸件60,泵壳40包括:第一壳体402和第一盖板403。第一壳体402朝向第一磁吸件30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开口4021。第一盖板403盖设于第一开口4021上,并与第一壳体402连接,第一盖板403朝向第一磁吸件30的端面上设有导向件503或导向槽4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磁吸件60安装于叶轮50的主体501朝向第一磁吸件30的端面上后,再将叶轮50穿过第一开口4021进入第一壳体402内,将第一盖板403盖设于第一开口4021上,并与第一壳体402连接,以封闭第一壳体402,可以避免叶轮50和第二磁吸件60暴露,充分的保护叶轮50和第二磁吸件60。
结合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502在第一壳体402转动的过程中,会搅动第一壳体402内的液体,为了避免液体到达第二磁吸件60,影响第二磁吸件60的磁性,主体501的边沿上设有防漏件504,以实现密封,保证第二磁吸件60的磁性。其中,第二磁吸件60设于防漏件504内,且第二磁吸件60的面积小于防漏件504的面积,以使防漏件504可以容纳第二磁吸件60。
结合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影响主体501在第一壳体402内转动,第一盖板403上开设有避让槽4031,防漏件504设于避让槽4031内,以减小摩擦,保证主体501在第一壳体402内转动顺畅,同时,可以减小防漏件504与第一盖板402的磨损,以保证防漏件504与第一盖板40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主体501与第二磁吸件60连接的稳定性,主体501与第二磁吸件60一体成型、栓接或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体501与第二磁吸件60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时,需要在主体501朝向第一磁吸件30的端面上打胶,通过防漏件504可以避免胶水由主体501朝向第一磁吸件30的端面上流走,以便于主体501与第二磁吸件60的粘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小了胶水的用量,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保证主体501与第二磁吸件60连接的稳定性,防漏件504上设有压紧件(图中未示出),压紧件压设于第二磁吸件60背离主体501的端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体501与第二磁吸件60为一体成型时,主体501与第二磁吸件60可以为注塑一体成型,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结合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水泵组件的抽水,第一壳体402上开设有进液口4022和出液口4023,出液口4023位于进液口4022和叶轮50之间,叶片502在第一壳体402内转动,把液体沿出液口4023排出,液体排出后,在进液口4022形成低压区,又吸引新的液体从进液口4022进入第一壳体402内。只要叶片502在继续转动,就如此往复导不停的吸液和排液。
结合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对进入第一壳体402内的液体进行过滤,水泵组件还包括:过滤件70。过滤件70设于进液口4022内,在液体通过进液口4022进入第一壳体402内的过程中,过滤件70对液体进行过滤,以减少进入第一壳体402内的杂质,保证叶轮50可以在第一壳体502内顺畅的转动。其中,过滤件70可以为过滤网。
结合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可以实现自动对中,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的形状均为环形,也就是说,第一磁吸件30和第二磁吸件60的中心处的磁阻最小,即磁力最大,在磁力的作用下,第一磁吸件30带动第二磁吸件60转动,在离心力和磁力共同作用下,使得第一磁吸件30会自动的寻找第二磁吸件60,使得第一磁吸件30与第二磁吸件60同轴,降低了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保证可以实现自动对中,第一磁吸件30的直径和第二磁吸件60的直径相匹配,使得第一磁吸件30的磁力可以充分的作用到第二磁吸件60上,在离心力和磁力共同作用下,使得第一磁吸件30会自动的寻找第二磁吸件60,使得第一磁吸件30与第二磁吸件60同轴,降低了装配难度。
结合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驱动磁吸件30转动,驱动件20包括:定子201、转子202和驱动轴203。定子201设于驱动壳10内,通过驱动壳10支撑和容纳定子201,以保证定子201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保护定子201。转子202可转动式地设于定子201内,在定子201通电后,定子201会产生磁场,以驱动转子202在定子201内转动。驱动轴203一端与转子20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磁吸件30连接,转子202带动驱动轴203转动,驱动轴203带动第一磁吸件30转动。其中,驱动轴203与第一磁吸件30同轴设置,以保证驱动轴203带动第一磁吸件30转动的稳定性,减少因为对中不良造成的水泵组件不能运行、水泵组件内部部件不同心运行产生的异常噪音等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转子202在定子内转动的稳定性,驱动件20还包括:第一轴承204、支撑件205和第二轴承206。第一轴承204设于驱动壳10内,并与驱动壳10连接,通过驱动壳10支撑第一轴承204。支撑件205设于驱动壳10内,并与驱动壳10连接,通过驱动壳10支撑支撑件205。第二轴承206设于支撑件204上,通过支撑204支撑第二轴承206。其中,转子202设于支撑件205和第一轴承204之间,转子202的一端可转动式地设于第一轴承204内,另一端与驱动轴203连接,驱动轴203穿设于第二轴承206和支撑件205与第一磁吸件3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定子201通电后,定子201会产生磁场,以驱动转子202通过第一轴承204和第二轴承206在定子201内转动,转子202带动驱动轴203转动,驱动轴203带动第一磁吸件3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转轴203与第一磁吸件30连接,驱动件20还包括:连接件207。连接件207与驱动轴203连接,第一磁吸件30设于连接件207内,以实现第一磁吸件30与驱动轴203的连接。
结合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容纳驱动件20和第一磁吸件30,驱动壳10包括:第二壳体101、第二盖板102和底板103。第二壳体101背离第二磁吸件60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开口1011,第二壳体101朝向第二磁吸件60的端部开设有第三开口1012。第二盖板102盖设于第二开口1011上,并与第二壳体101连接。底板103盖设于第三开口1012上,并与第二壳体10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底板103盖设于第三开口1012上,并与第二壳体101连接,将第一磁吸件30与驱动件20的动作端连接后,将驱动件20穿过第二开口1011进入第二壳体101内,将第二盖板102盖设于第二开口1011上,并与第二壳体101连接,以封闭第二壳体101,可以避免驱动件20和第一磁吸件30暴露,充分的保护驱动件20和第一磁吸件30。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采用了所述水泵组件,该水泵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顶板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6为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水泵组件布置示意图。结合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外壳80。水泵组件的驱动壳10设于外壳80外,水泵组件的泵壳40设于外壳80内,通过外壳80分隔驱动壳10和泵壳40,也就是说,泵壳40与驱动壳10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当要对水泵组件进行检修时,不需要进行泵壳40与驱动壳10的拆装工作,以便于对水泵组件进行检修。
结合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80内设有接水盘(图中未示出),泵壳40的进液口4022与接水盘连通,以抽取接水盘上的冷凝水。
结合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排水管90。排水管90与泵壳40的出液口4023连通,以将接水盘上的冷凝水排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壳;
驱动件,固定端设于所述驱动壳内;
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驱动壳内,并与所述驱动件的动作连接;
泵壳,与所述驱动壳间隔设置;
叶轮,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叶片,所述主体可脱离式地设于所述泵壳内;
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端面上,并设于所述泵壳内;
其中,在所述驱动件动作的条件下,所述叶轮能够在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的作用下转动,且所述主体与所述泵壳相接触;在所述驱动件停止的条件下,所述主体可与所述泵壳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件动作的条件下,所述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主体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和所述主体其中一个设有导向件,另一个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件可转动式地设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导向件、所述导向槽与所述主体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条件下,所述导向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磁吸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包括:
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开口;
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端面上设有所述导向件或所述导向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边沿上设有防漏件,所述第一盖板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防漏件设于所述避让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叶轮之间,所述水泵组件还包括:
过滤件,设于所述进液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一体成型、栓接或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的形状均为环形。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的驱动壳设于所述外壳外,所述水泵组件的泵壳设于所述外壳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97223.2U CN221857011U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水泵组件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97223.2U CN221857011U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水泵组件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857011U true CN221857011U (zh) | 2024-10-18 |
Family
ID=93041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97223.2U Active CN221857011U (zh) | 2023-12-05 | 2023-12-05 | 水泵组件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857011U (zh) |
-
2023
- 2023-12-05 CN CN202323297223.2U patent/CN2218570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32274B (zh) | 洗碗机及类似家用电器的具有叶片式叶轮的离心排水泵 | |
JP4274230B2 (ja) | ポンプ | |
JP2008075608A (ja) | ポンプおよび流体供給装置 | |
CN107524616B (zh) | 电动风机和具有其的电动吸尘器 | |
CN221857011U (zh) | 水泵组件及空调器 | |
US20100322773A1 (en) | Impeller of a suction-enforced type and fan-motor having the same | |
CN113494465A (zh) | 一种干湿两用的吸尘器电机以及吸尘器 | |
CN101153607B (zh) | 散热系统的水泵装置 | |
CN113586463A (zh) | 一种离心式管道泵 | |
CN209781234U (zh) | 一种微型水泵 | |
CN110680229B (zh) | 电动风机和搭载其的电动吸尘器 | |
JP2000227086A (ja) | 自吸式ポンプ | |
CN222668466U (zh) | 一种大风量微型鼓风机扇叶 | |
JPH0583389U (ja) | マグネットポンプ | |
JP2008088930A (ja) | 密閉型圧縮機 | |
CN113027804B (zh) | 一种口环组件及使用口环组件的水泵 | |
JP4600854B2 (ja) | ドレン排水ポンプ | |
JP4702064B2 (ja) | 自吸式ポンプ | |
CN215566837U (zh) | 一种高效水泵叶轮 | |
CN221921442U (zh) | 一种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叶轮的离心泵 | |
CN201092965Y (zh) | 加工机械用冷却抽水泵浦结构 | |
CN217602948U (zh) | 一种冷凝泵用泵体、冷凝泵及家用电器 | |
JP3849526B2 (ja) | 超薄型ポンプ | |
JP2923740B2 (ja) | 給水ポンプ | |
CN210889477U (zh) | 水泵的泵体、水泵及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