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806563U -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806563U
CN221806563U CN202323619087.4U CN202323619087U CN221806563U CN 221806563 U CN221806563 U CN 221806563U CN 202323619087 U CN202323619087 U CN 202323619087U CN 221806563 U CN221806563 U CN 221806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il
winding
main body
stat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6190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细冬
张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fu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f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fu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f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6190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806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806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806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定子结构包括绕组组件,绕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定子主体以及线圈,定子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以及连接于两个端部的周侧部,线圈具有起始端和末位端,线圈沿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绕于周侧部而形成捆扎,并且,起始端和末位端均外露于捆扎的最外层。本申请提供的定子结构,其绕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定子主体和线圈,在缠绕于定子主体的周侧部时,线圈应是将起始端和末位端进行外露,从而使得整个线圈绕制呈捆扎,并沿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套设于周侧部上。如此,完成缠绕后的线圈的起始端和末位端均位于捆扎的最外层,便于后续工序的接线。

Description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定子结构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于定子铁芯上的线圈。通常,线圈是采用一根导线由内置外绕制于定子铁芯上,这也导致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在绕制完成后的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不利于后期接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提供一种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定子结构的线圈缠绕方式不利于后期接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结构,包括绕组组件,所述绕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定子主体以及线圈,所述定子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个端部的周侧部,所述线圈具有起始端和末位端,所述线圈沿所述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绕于所述周侧部而形成捆扎,并且,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均外露于所述捆扎的最外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定子结构,其绕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定子主体和线圈。在缠绕于定子主体的周侧部时,线圈应是将起始端和末位端进行外露,从而使得整个线圈绕制呈捆扎,并沿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套设于周侧部上。如此,完成缠绕后的线圈的起始端和末位端均位于捆扎的最外层,便于后续工序的接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主体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分别位于同一所述定子主体的两个所述端部一侧;
或者,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分别位于起始位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端部一侧以及位于末尾位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端部一侧,并且,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沿所述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呈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子主体的数量为奇数时,该线圈的起始端和末位端是相对设置的,这样,可使各绕组组件的总正极接线端和总负极接线端是位于定子结构相对两侧的,那么,便于后工序与外设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接线,以及适用于定子结构的相数较多的使用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主体的数量为偶数时,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分别位于起始位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端部一侧以及位于末尾位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端部一侧,并且,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沿所述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呈同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子主体的数量为偶数时,该线圈的起始端和末位端是同侧设置的,这样,可缩短后工序与外设电源的接线路径,以及,适用于定子结构的相数较少的使用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为扁平线圈,所述扁平线圈具有宽面,所述扁平线圈的所述宽面与所述周侧部相对应而进行绕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扁平线圈的宽面贴合于周侧部进行绕制,可增加扁平线圈与定子主体的贴合度,同时,扁平线圈的散热性能好、填充系数高,以及还可减小线圈的轴向长度以及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组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绕组组件围合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周侧部在所述环形结构的径向截面平面内的截面形状呈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绕组组件的定子主体排列地更加紧凑,从而可设置数量更多且排列更加紧密的绕组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主体的两个所述端部沿所述环形结构的轴向相对设置,所述定子主体包括沿所述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子块,并且,各所述子块的截面轮廓的尺寸沿所述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依次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子主体的两个端部沿环形结构的轴向相对设置时,该定子结构为盘式定子结构,适用于盘式电机。定子主体的各子块沿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层叠设置,并且,各子块的截面轮廓的尺寸沿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依次增加,那么,单个子块的涡流流耗相较于整块的定子主体的涡流流耗更小,因此,各子块组合形成的定子主体的涡流流耗也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限位各所述绕组组件形成所述环形结构,所述定子结构还包括注胶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注胶件连接于各所述绕组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胶件可填充各绕组组件与支架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提升各绕组组件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上和所述第二骨架上均设置有供所述绕组组件安装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架分为相对设置的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便于对绕组组件进行固定,以及,还可通过骨架上设置安装孔,以实现预安装绕组组件时起到相应初定位的作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轮毂电机,包括转子结构以及上述所述的定子结构,所述转子结构相对所述定子结构绕轴转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轮毂电机。
可以理解地是,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结构的绕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结构的定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结构的绕组组件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结构的定子主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结构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定子结构;
10、绕组组件;11、定子主体;12、线圈;11a、端部;11b、周侧部;12a、起始端;12b、末位端;12c、宽面;111、子块;
20、支架;21、第一骨架;22、第二骨架;
30、注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请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结构100,包括绕组组件10。绕组组件10包括至少一个定子主体11以及线圈12,定子主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11a以及连接于两个端部11a的周侧部11b,线圈12具有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线圈12沿定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绕于周侧部11b而形成捆扎,并且,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均外露于捆扎的最外层。
可以理解地,定子主体11是用于供线圈12绕制的载体,并且,根据使用需求可以调整定子主体11的数量。例如,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一个,一条完整的线圈12则绕于当前的定子主体11上;或者,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两个,一条完整的线圈12则依次绕于两个定子主体11上,以此类推,定子主体11的数量增加,线圈12也同样需绕于对应的各定子主体11上,并且,各定子主体11上的线圈12始终是一条完整的。
定子主体11的端部11a是指定子主体11用于朝向转子结构的端部11a。当转子结构包括磁体时,定子主体11的端部11a是与转子结构的磁体进行适配的。
示例地,当定子主体11应用于盘式电机时,定子主体11的端部11a是在各绕组组件10围合形成的环形结构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此时,端部11a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此时,转子结构可选择性地设置其中一个或两个端部11a上。
示例地,当定子主体11应用于径式电机时,定子主体11的端部11a是在各绕组组件10围合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上的内周侧和外周侧,此时,两个端部11a呈同心圆设置,那么,转子结构可选择被套设于环形结构内进行设置,即,位于环形结构的内周侧;也可选择套设于环形结构外进行设置,即,位于环形结构的外周侧。
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指定子主体11的侧壁,该侧壁用于供线圈12绕制。
线圈12的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是指线圈12的两个自由端,也是线圈12用于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进行电性连接的相对两端。
定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是指定子主体11的其中一个端部11a至另一个端部11a的方向。
线圈12沿定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绕于周侧部11b而形成捆扎。这里,捆扎是指线圈12在定子主体11上一圈一圈所绕制形成的,线圈12绕制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先在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上绕制一层后,再绕制第二层,直至绕制形成多层;或者,也可以是在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的一个区域绕制多层,然后继续至相邻的区域继续绕制相同的层数,直至整个周侧部11b均被绕制覆盖。
捆扎的最外层是指线圈12完成绕制后所形成的捆扎的外表面。
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均外露于捆扎的最外层是指线圈12的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始终位于捆扎的最外层。需要说明地是,由于捆扎绕制,线圈12具有多层,那么,可以保证的是,在自然顺次的逐层绕制情况下,末位端12b是始终处于捆扎的最外层,因此,这里主要实现的让起始端12a处于捆扎的最外层。
那么,线圈12在绕于定子主体11之前,先进行预绕制,即利用与定子主体11的外形结构相同的绕制对象作为预绕制的载体,在保持线圈12的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始终位于捆扎的最外层的前提下,将线圈12逐一地绕于绕制对象上,在完成绕制后,再将完成绕制的线圈12取下,并套设在对应的定子主体11上。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12套设在对应的定子主体11上之前,线圈12可以完成全部的绕制后再整体套设于定子主体11上;线圈12也可以仅完成部分绕制就套设于定子主体上,然后在定子主体11上继续完成后续的绕制。
具体地,线圈12的绕制方法如下:选择一个模具,该模具的外形轮廓与定子主体11的外形轮廓相同,并且,模具的周侧部的尺寸大于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的尺寸,且,模具的周侧部的尺寸被设定为等于线圈12在定子主体11上的绕制后的外尺寸,这样,线圈12绕制后的捆扎更加贴合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且捆扎从模具上取下也便于套设于定子主体11。
或者,将线圈12直接绕于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上,即,将起始端12a位于卷绕层的最外层,使得起始端12a外露,然后其余的线圈12继续绕于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上。
或者,将线圈12进行“空绕”,也即,将起始端12a位于卷绕层的最外层,其余线圈逐层地向内层叠,然后再将当前卷绕后的线圈12套设于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上,然后其余的线圈12继续绕于定子主体11的的周侧部11b上。
以上几种线圈12的绕制方式,可以只在起始的一圈或起始的一个定子主体11上进行上述绕制,其他部分的绕圈12可正常的从内到外绕制,也可以继续由外至内的绕制后续的定子主体11。
本申请提供的定子结构100,其绕组组件10包括至少一个定子主体11和线圈12。在缠绕于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时,线圈12应是将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进行外露,从而使得整个线圈12绕制呈捆扎,并沿定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套设于周侧部11b上。如此,完成缠绕后的线圈12的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均位于捆扎的最外层,便于后续工序的接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奇数时,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分别位于同一定子主体11的两个端部11a一侧;
或者,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分别位于起始位的定子主体11的端部11a一侧以及位于末尾位的定子主体11的端部11a一侧,并且,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沿定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呈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地,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奇数,那么,当前绕组组件10的定子主体11的数量可为一个、三个或五个等,那么,线圈12可在对应的定子主体11上进行逐一绕制。
示例地,当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一个时,线圈12的起始端12a则位于该定子主体11的其中一个端部11a处,在完成绕制后,线圈12的末位端12b则位于该定子主体11的另一端部11a处。
示例地,当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三个时,线圈12的起始端12a则位于位置第一的定子主体11的其中一个端部11a处,在完成当前的定子主体11绕制后,线圈12的末位端12b则位于位置第一的定子主体11的另一端部11a处,为了方便理解,这里,限定线圈12是由位置第一的定子主体11的前端部11a至后端部11a逐一绕制的;那么,对于位置第二的定子主体11,线圈12则是从位置第二的定子主体11的后端部11a至前端部11a逐一绕制的;以及,对于位置第三的定子主体11,线圈12则是从位置第三的定子主体11的前端部11a至后端部11a逐一绕制的;最后,线圈12的起始端12a位于位置第一的定子主体11的前端部11a处,以及,线圈12的末位端12b位于位置第三的定子主体11的后端部11a处。
如此,当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奇数时,该线圈12的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是位于定子主体11沿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这样,可使各绕组组件10的总正极接线端和总负极接线端是位于定子结构100相对两侧的,那么,便于后工序与外设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接线,以及适用于定子结构100的相数较多的使用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偶数时,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分别位于起始位的定子主体11的端部11a一侧以及位于末尾位的定子主体11的端部11a一侧,并且,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沿定子主体11的厚度方向呈同侧设置。
可以理解地,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偶数,那么,当前绕组组件10的定子主体11的数量可为二个、四个或六个等,那么,线圈12可在对应的定子主体11上进行逐一绕制。
示例地,当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两个时,线圈12的起始端12a则位于位置第一的定子主体11的其中一个端部11a处,在完成当前的定子主体11绕制后,线圈12的末位端12b则位于位置第一的定子主体11的另一端部11a处,为了方便理解,这里,限定线圈12是由位置第一的定子主体11的前端部11a至后端部11a逐一绕制的;那么,对于位置第二的定子主体11,线圈12则是从位置第二的定子主体11的后端部11a至前端部11a逐一绕制的;最后,线圈12的起始端12a位于位置第一的定子主体11的前端部11a处,以及,线圈12的末位端12b位于位置第二的定子主体11的前端部11a处。
如此,当定子主体11的数量为偶数时,该线圈12的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是同侧设置的,即,该线圈12的起始端12a和末位端12b是位于定子主体11沿厚度方向的同一侧的,这样,可使各绕组组件10的总正极接线端和总负极接线端是位于定子结构100的同一侧的,这样,可缩短后工序与外设电源的接线路径,以及,适用于定子结构100的相数较少的使用场景。
请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12为扁平线圈12,扁平线圈12具有宽面12c,扁平线圈12的宽面12c与周侧部11b相对应而进行绕制。
可以理解地,扁平线圈12的截面为矩形或近似矩形,扁平线圈12的宽面12c则对应于该矩形截面的长边,并且,在绕制过程中,扁平线圈12的宽面12c始终是朝向于周侧部11b或者已经完成绕制的扁平线圈12的宽面12c。
这里,相较于圆形线圈,遍平线圈12具有更大的表面积,更有利于散热,以及,扁平线圈12的填充系数(线圈12占据定子主体11的安装槽的槽面积的比例)通常比圆形线圈高,也即,在相同的安装槽尺寸下,扁平线圈12可以容纳更多的匝数,以提高定子线圈12的电气性能;同时,扁平线圈12的截面面积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线圈12的轴向长度,特别适用于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的尺寸有限的场景;再者,扁平线圈12的截面面积相对较大,还可减小线圈12的交流电阻,以降低绕组耗损。
如此,将扁平线圈12的宽面12c贴合于周侧部11b进行绕制,可增加扁平线圈12与定子主体11的贴合度,同时,扁平线圈12的散热性能好、填充系数高,以及还可减小线圈12的轴向长度以及损耗。
请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绕组组件10的数量为多个,各绕组组件10围合形成环形结构,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在环形结构的径向截面平面内的截面形状呈梯形。
可以理解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绕组组件10的数量可为多个,各绕组组件10围合形成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用以与转子结构相对应,并且,以驱动转子结构绕轴转动。
由于环形结构的内径与外径存在相应的差异,那么,各定子主体11的周侧部11b的截面形状呈梯形可使整个环形结构排列地更加紧密。
如此,各绕组组件10的定子主体11排列地更加紧凑,从而可设置数量更多且排列更加紧密的绕组组件10。
请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主体11的两个端部11a沿环形结构的轴向相对设置,定子主体11包括沿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子块111,并且,各子块111的截面轮廓的尺寸沿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依次增加。
可以理解地,当定子主体11的两个端部11a沿环形结构的轴向相对设置时,该定子结构100为盘式定子结构,适用于盘式电机。定子主体11包括沿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子块111,那么,各子块111的截面截取方向是垂直于环形结构的轴向方向,因此,各子块111的截面轮廓的尺寸沿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依次增加。
同时,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每个子块111的厚度。例如,每个子块111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其中任意一个或几个的子块111的厚度大于或小于其他子块111的厚度;或者,各子块111的厚度沿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进行递增设置、递减设置等。
同时,单个子块111的涡流流耗相较于整块的定子主体的涡流流耗更小,因此,各子块111组合形成的定子主体11的涡流流耗也更小。
请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结构100还包括支架20,支架20用于限位各绕组组件10形成环形结构,定子结构100还包括注胶件30,支架20通过注胶件30连接于各绕组组件10。
可以理解地,支架20用于对各绕组组件10进行固定,这里,支架20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定,以对各绕组组件10能够固定和限位为准。
示例地,如图6所示,支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骨架21和第二骨架22,在第一骨架21和第二骨架22上均设置有供绕组组件10安装的安装孔,即,通过第一骨架21和第二骨架22的夹持作用对各绕组组件10进行限位和固定。
可以理解地,当定子主体11应用于盘式电机时,第一骨架21和第二骨架22可沿环形结构的轴向相对设置;当定子主体11应用于径式电机时,第一骨架21和第二骨架22可沿环形结构的径向相对设置,即,此时第一骨架21和第二骨架22呈同心圆设置。
注胶件30在未固定各绕组组件10之前为流体,也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例如,其可为树脂、胶体等,在覆盖各绕组组件10一段时间之后,流体开始固化,以将具有间距或间隙的各绕组组件10连接形成一体,以进行固定连接。
示例地,注胶件30为环氧树脂,其固定过程如下:支架20对各绕组组件10进行预固定后,注胶件30将支架20与各绕组组件10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和连接,也将各绕组组件10之间的间距或间隙进行填充和连接。
其中,注胶件30还可为胶体。
通过注胶的方式将各绕组组件10进行固定,各绕组组件10之间的间距或间隙可被填充,以提升定子结构100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再者,注胶的厚度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得定子结构100的整体体积更小,并且,注胶件30对各绕组组件10还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可减小各绕组组件10因定子主体11或线圈12外露所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地提升定子结构100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此,注胶件30可填充各绕组组件10与支架2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提升各绕组组件10与支架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轮毂电机,包括转子结构以及上述的定子结构100,转子结构相对定子结构100绕轴转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轮毂电机。
可以理解地是,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组组件,所述绕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定子主体以及线圈,所述定子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个端部的周侧部,所述线圈具有起始端和末位端,所述线圈沿所述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绕于所述周侧部而形成捆扎,并且,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均外露于所述捆扎的最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主体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分别位于同一所述定子主体的两个所述端部一侧;
或者,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分别位于起始位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端部一侧以及位于末尾位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端部一侧,并且,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沿所述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呈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主体的数量为偶数时,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分别位于起始位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端部一侧以及位于末尾位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端部一侧,并且,所述起始端和所述末位端沿所述定子主体的厚度方向呈同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扁平线圈,所述扁平线圈具有宽面,所述扁平线圈的所述宽面与所述周侧部相对应而进行绕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绕组组件围合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定子主体的所述周侧部在所述环形结构的径向截面平面内的截面形状呈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主体的两个所述端部沿所述环形结构的轴向相对设置,所述定子主体包括沿所述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子块,并且,各所述子块的截面轮廓的尺寸沿所述环形结构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依次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限位各所述绕组组件形成所述环形结构,所述定子结构还包括注胶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注胶件连接于各所述绕组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上和所述第二骨架上均设置有供所述绕组组件安装的安装孔。
9.一种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结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结构,所述转子结构相对所述定子结构绕轴转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毂电机。
CN202323619087.4U 2023-12-27 2023-12-27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Active CN221806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19087.4U CN221806563U (zh) 2023-12-27 2023-12-27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19087.4U CN221806563U (zh) 2023-12-27 2023-12-27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806563U true CN221806563U (zh) 2024-10-01

Family

ID=9287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619087.4U Active CN221806563U (zh) 2023-12-27 2023-12-27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806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43718B2 (ja) 内転形永久磁石励磁横磁束電動機
JP5274738B2 (ja) 回転電気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454459B1 (en) Efficient laminated coreless gen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20511924A (ja) 単位磁石を含む磁石構造を備えるロータと、同心巻線を備えるステータと、を有する電磁モータまたは発電機
CN110829666B (zh) 马达定子结构及定子组件
JP5831775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US20150008779A1 (en) Disc-type electric machine with amorphous iron alloy axial magnetic circuit as well as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ator assembly
CN104113171A (zh) 一种无轭闭口槽多盘式永磁电机
JP2011254689A (ja) 絶縁部材、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140117790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6849437A (zh) 一种电枢绕组及径向磁场永磁无铁芯同步电机
CN103296792B (zh) 拥有非晶铁合金轴向磁路的盘式电机及其制造方法和定子组件
CN102355099A (zh) 多磁路盘式发电机
TWI673937B (zh) 軸向間隙型旋轉電機
JP5771958B2 (ja) ポンプ装置
CN107591908A (zh) 一种用于盘式电机的取向硅钢定子
CN221806563U (zh)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JP5181627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KR20210120081A (ko) 축 방향 자속 전기 기계
JP2009254025A (ja) 円筒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559676A (zh) 定子结构、轮毂电机及车辆
CN113872367A (zh) 一种轮毂电机
CN220754462U (zh) 一种轮毂电机结构
CN207503750U (zh) 共模电感及电子设备
JP5533474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