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778809U - 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78809U
CN221778809U CN202420084589.7U CN202420084589U CN221778809U CN 221778809 U CN221778809 U CN 221778809U CN 202420084589 U CN202420084589 U CN 202420084589U CN 221778809 U CN221778809 U CN 221778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rtise
shaped
keel
tenon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845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冶赛尔
陶小明
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a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a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a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na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845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78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78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78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该竖直龙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三角形卯槽和第一条形卯槽,第二端设有第二三角形卯槽和第二条形卯槽,当其运用到房屋框架结构时,其第一端的两个侧面上的三角形卯槽和条形卯槽能够与水平龙骨中相应的三角形榫头和条形榫头进行榫卯连接,其第二端的两个侧面上的勾形卯槽和条形卯槽也能够与水平龙骨的勾形榫头和三角形榫头进行榫卯连接,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另外,竖直龙骨的第一端、第二端的同一侧面上均设置了两个不同形状的榫卯结构,连接强度较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应急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面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往往需要快速搭建应急房,以提供应急处置场所。然而,目前的应急房大多都是通过螺栓、螺母的形式进行安装的,无论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不便。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应急房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
在本申请提出一种竖直龙骨,运用于房屋框架结构,所述竖直龙骨包括依次围合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竖直龙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有第一三角形卯槽和第一条形卯槽,所述第一条形卯槽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
所述第三侧面在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有第二三角形卯槽和第二条形卯槽,所述第二条形卯槽位于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设有第一勾形卯槽和第三条形卯槽,所述第三条形卯槽位于所述第一勾形卯槽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所述第三侧面在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设有第二勾形卯槽和第四条形卯槽,所述第四条形卯槽位于所述第二勾形卯槽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勾形卯槽、所述第三条形卯槽、所述第二勾形卯槽和所述第四条形卯槽均向第二端方向贯穿至第二端的端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和所述第一勾形卯槽贯穿至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和所述第二勾形卯槽贯穿至所述第四侧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条形卯槽靠近所述第四侧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第四条形卯槽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设有第二卡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形卯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卯槽连通,所述第三条形卯槽和所述第四条形卯槽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竖直龙骨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竖直龙骨的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竖直龙骨的长度方向一致。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底部龙骨,用于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竖直龙骨匹配,所述底部龙骨的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所述第一条形卯槽对应的第一三角形榫头、第一条形榫头,所述底部龙骨的另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所述第二条形卯槽对应的第二三角形榫头、第二条形榫头。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顶部龙骨,用于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竖直龙骨匹配,所述顶部龙骨的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勾形卯槽、所述第三条形卯槽对应的第一勾形榫头、第三条形榫头,所述顶部龙骨的另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勾形卯槽、所述第四条形卯槽对应的第二勾形榫头、第四条形榫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条形榫头和所述第四条形榫头的端部均为斜面,相邻的两个顶部龙骨中的第三条形榫头端部的斜面和第四条形榫头端部的斜面重合。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房屋框架结构,包括四个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竖直龙骨;以及
四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部龙骨,所述四个底部龙骨首尾围合连接,且相邻两个底部龙骨与所述竖直龙骨的第一端连接;任一所述底部龙骨的第一三角形榫头、第一条形榫头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三角形卯槽、第一条形卯槽适配,任一所述底部龙骨的第二三角形榫头、第二条形卯槽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三角形卯槽、第二条形卯槽适配;
四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顶部龙骨,所述四个顶部龙骨首尾围合连接,且相邻两个顶部龙骨与所述竖直龙骨的第二端连接;任一所述顶部龙骨的第一勾形榫头、第三条形榫头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勾形卯槽、第三条形卯槽适配,任一所述顶部龙骨的第二勾形榫头、第四条形榫头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勾形卯槽、第四条形卯槽适配。
本申请中的竖直龙骨其第一端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了一个三角形卯槽和一个条形卯槽,其第二端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了一个勾形卯槽和一个条形卯槽,当其运用到房屋框架结构时,其第一端的两个侧面上的三角形卯槽和条形卯槽能够与水平龙骨中相应的三角形榫头和条形榫头进行榫卯连接,其第二端的两个侧面上的勾形卯槽和条形卯槽也能够与水平龙骨的勾形榫头和三角形榫头进行榫卯连接,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另外,竖直龙骨的第一端、第二端的同一侧面上均设置了两个不同形状的榫卯结构,连接强度较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竖直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竖直龙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底部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顶部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顶部龙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房屋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竖直龙骨,110-第一三角形卯槽,111-第一条形卯槽,120-第二三角形卯槽,121-第二条形卯槽,130-第一勾形卯槽,131-第三条形卯槽,140-第二勾形卯槽,141-第四条形卯槽,150-第三侧面,151-第二滑槽,160-第二侧面,161-第一滑槽,170-第一端,171-第二端,180-第四侧面,181-第一侧面,200-底部龙骨,210-第一三角形榫头,211-第一条形榫头,220-第二三角形榫头,221-第二条形榫头,230-第三滑槽,240-第五滑槽,300-顶部龙骨,310-第一勾形榫头,311-第三条形榫头,320-第二勾形榫头,321-第四条形榫头,330-第四滑槽,340-第六滑槽。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竖直龙骨100,运用于房屋框架结构,该竖直龙骨100包括依次围合连接的第一侧面181、第二侧面160、第三侧面150及第四侧面180,所述竖直龙骨100具有第一端170和第二端171,所述第二侧面160在所述第一端170的位置设有第一三角形卯槽110和第一条形卯槽111,所述第一条形卯槽111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110和所述第三侧面150之间;
所述第三侧面150在所述第一端170的位置设有第二三角形卯槽120和第二条形卯槽121,所述第二条形卯槽121位于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120和所述第二侧面160之间;
所述第二侧面160在所述第二端171的位置设有第一勾形卯槽130和第三条形卯槽131,所述第三条形卯槽131位于所述第一勾形卯槽130和所述第三侧面150之间;所述第三侧面150在所述第二端171的位置设有第二勾形卯槽140和第四条形卯槽141,所述第四条形卯槽141位于所述第二勾形卯槽140和所述第二侧面160之间。
如图1、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竖直龙骨100大致呈长方体的形状,具有四个侧面和两个端面,在图1所示方位中,位于下方的一端为第一端170,位于上方的一端为第二端171。在图1所示方位中,位于左侧的侧面为第二侧面160,位于右侧的侧面为第三侧面150,从第三侧面150开始逆时针旋转依次为第四侧面180和第一侧面181,各个相邻侧面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
本申请中的竖直龙骨100其第一端170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了一个三角形卯槽和一个条形卯槽,其第二端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了一个勾形卯槽和一个条形卯槽,当其运用到房屋框架结构时,其第一端的两个侧面上的三角形卯槽和条形卯槽能够与水平龙骨中相应的三角形榫头和条形榫头进行榫卯连接,其第二端的两个侧面上的勾形卯槽和条形卯槽也能够与水平龙骨的勾形榫头和三角形榫头进行榫卯连接,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另外,竖直龙骨的第一端、第二端的同一侧面上均设置了两个不同形状的榫卯结构,连接强度较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勾形卯槽130、所述第三条形卯槽131、所述第二勾形卯槽140和所述第四条形卯槽141均向第二端171方向贯穿至第二端171的端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竖直龙骨100的第一端170运用于房屋框架结构后一般位于下方,并与水平龙骨榫卯连接,竖直龙骨100的第二端171位于上方,并与上方的水平龙骨榫卯连接,如图3、图4所示,图3示出了一种与竖直龙骨100的第一端170榫卯连接的底部龙骨200,图4所示了一种与竖直龙骨100第二端171榫卯连接的顶部龙骨300。其中,竖直龙骨100和下方的底部龙骨200连接后各自的位置已经固定,为了便于安装上方的顶部龙骨300,将第一勾形卯槽130和第三条形卯槽131均向第二端171方向贯穿至第二端171的端面,并将第二勾形卯槽140和第四条形卯槽141均向第二端171方向贯穿至第二端171的端面,从而在安装上方的顶部龙骨300时,可以直接从第二端171的端面向第一端170的方向插入,安装更加便捷。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110和所述第一勾形卯槽130贯穿至所述第一侧面181;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120和所述第二勾形卯槽140贯穿至所述第四侧面180。其中,将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110和所述第一勾形卯槽130贯穿至所述第一侧面181,可以允许底部龙骨200和顶部龙骨300中对应的三角形榫头和勾形榫头具有较大的厚度,从而提高连接强度;同样,将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120和所述第二勾形卯槽140贯穿至所述第四侧面180,也可以允许底部龙骨200和顶部龙骨300中对应的三角形榫头和勾形榫头具有较大的厚度,也可以提高连接强度。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条形卯槽131靠近所述第四侧面180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端170方向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四条形卯槽141靠近所述第一侧面181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端170方向设有第二卡槽。
其中,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竖直龙骨100的第二端171用于和顶部龙骨300连接,竖直龙骨100的第二端171在第二侧面160和第三侧面150分别设有第三条形卯槽131和第四条形卯槽141,如图3所示,顶部龙骨3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条形榫头311和第四条形榫头321,安装时,第三条形榫头311设于第三条形卯槽131内,第四条形榫头321设于第四条形卯槽141内,为了进一步增加连接的牢固程度,可以在第三条形卯槽131中设置第一卡槽,在第四条形卯槽141设置第二卡槽,从而可以在第三条形榫头311的末端设置第一卡头(图4中未示出),在第四条形榫头321的末端设置第二卡头(图4中未示出),其中,第一卡头的方向与第三条形榫头311的方向垂直,第二卡头的方向与第四条形榫头321的方向垂直,当顶部龙骨300安装在竖直龙骨100上后,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均朝向底部龙骨200。第三条形卯槽131从第二侧面160向第四侧面180延伸,在其末端向第一端170继续延伸形成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头适配。同样,第四条形卯槽141从第四侧面180向第二侧面160延伸,在其末端向第一端170继续延伸形成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头适配。在安装时,顶部龙骨300的第三条形榫头311伸入至第三条形卯槽131内,同时第一卡头伸入至第一卡槽内,形成卡接结构,更加牢固;同样,顶部龙骨300的第四条形榫头321伸入至第四条形卯槽141,同时第二卡头伸入至第二卡槽内,形成卡接结构,更加牢固。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条形卯槽111和所述第二条形卯槽121连通,所述第三条形卯槽131和所述第四条形卯槽141连通。
如图1-4所示,第一条形榫头211和第二条形榫头221分别伸入至第一条形榫槽111和第二条形榫槽121中,将第一条形榫槽111和第二条形榫槽121设置为连通,则允许第一条形榫头211和第二条形榫头221相互抵接,形成相互支撑、抵接的结构;同样,第三条形榫头311和第四条形榫头321分别伸入至第三条形榫槽131和第四条形榫槽141中,将第三条形榫槽131和第四条形榫槽141设置为连通,则允许第三条形榫头311和第四条形榫头321相互抵接,形成相互支撑、抵接的结构,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竖直龙骨100的第二侧面160上均设有第一滑槽161,所述竖直龙骨100的第三侧面150上设有第二滑槽151,所述第一滑槽161和所述第二滑槽151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竖直龙骨100的长度方向一致。本申请实施例中,房屋框架结构包括侧板,在竖直龙骨100的第二侧面160上设置第一滑槽161,在第三侧面150上设置第二滑槽151,从侧板的两端可以分别设于相邻两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一滑槽161和第二滑槽151内,安装拆卸均较为方便。
本申请中的竖直龙骨100其第一端170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了一个三角形卯槽和一个条形卯槽,其第二端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了一个勾形卯槽和一个条形卯槽,当其运用到房屋框架结构时,其第一端的两个侧面上的三角形卯槽和条形卯槽能够与水平龙骨中相应的三角形榫头和条形榫头进行榫卯连接,其第二端的两个侧面上的勾形卯槽和条形卯槽也能够与水平龙骨的勾形榫头和三角形榫头进行榫卯连接,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另外,竖直龙骨的第一端、第二端的同一侧面上均设置了两个不同形状的榫卯结构,连接强度较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底部龙骨200,所述底部龙骨200的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110、所述第一条形卯槽111对应的第一三角形榫头210、第一条形榫头211,所述底部龙骨200的另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120、所述第二条形卯槽121对应的第二三角形榫头220、第二条形榫头221。
其中,底部龙骨200用于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竖直龙骨100匹配,其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底部龙骨200保持一致,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底部龙骨200,与竖直龙骨100匹配,故而能够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竖直龙骨100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如图3-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所述底部龙骨200中围合在内的侧面上均设有第三滑槽230,各所述底部龙骨200上的第三滑槽230的延伸方向,与各所述底部龙骨200的长度方向一致。
任一组相对的底部龙骨200和顶部龙骨300中,所述底部龙骨200中与所述顶部龙骨300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五滑槽240,所述顶部龙骨300中与所述底部龙骨200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六滑槽340,所述第五滑槽240的延伸方向与该底部龙骨200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六滑槽340的延伸方向与该顶部龙骨300的长度方向一致。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顶部龙骨,所述顶部龙骨300的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勾形卯槽130、所述第三条形卯槽131对应的第一勾形榫头310、第三条形榫头311,所述顶部龙骨300的另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勾形卯槽140、所述第四条形卯槽141对应的第二勾形榫头320、第四条形榫头321。
其中,顶部龙骨300用于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竖直龙骨100匹配,其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顶部龙骨300保持一致,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顶部龙骨300,与竖直龙骨100匹配,故而能够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竖直龙骨100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如图4、图5、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条形榫头和所述第四条形榫头的端部均为斜面,相邻的两个顶部龙骨中的第三条形榫头端部的斜面和第四条形榫头端部的斜面重合。第三条形榫头311和第四条形榫头321均为斜面,且相互抵接,形成相互支撑、抵接的结构,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3-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所述顶部龙骨300围合在内的侧面上均设有第四滑槽330,各所述顶部龙骨300上的第四滑槽330的延伸方向,与各所述顶部龙骨300的长度方向一致。
任一组相对的底部龙骨200和顶部龙骨300中,所述底部龙骨200中与所述顶部龙骨300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五滑槽240,所述顶部龙骨300中与所述底部龙骨200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六滑槽340,所述第五滑槽240的延伸方向与该底部龙骨200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六滑槽340的延伸方向与该顶部龙骨300的长度方向一致。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房屋框架结构,如图1-6所示,该房屋框架结构包括上述竖直龙骨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竖直龙骨,以及
四个底部龙骨200,所述四个底部龙骨200首尾围合连接,且相邻两个底部龙骨200的两端所述竖直龙骨100的第一端170连接;任一所述底部龙骨200的第二三角形榫头220、第二条形卯槽121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三角形卯槽120、第二条形卯槽121适配;
四个顶部龙骨300,所述四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二端171首尾围合连接,且相邻两个顶部龙骨300的两端与所述竖直龙骨100的第二端171连接;任一所述顶部龙骨300的第一勾形榫头310、第三条形榫头311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勾形卯槽130、第三条形卯槽131适配,任一所述顶部龙骨300的第二勾形榫头320、第四条形榫头321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勾形卯槽140、第四条形卯槽141适配。
如图6所示,在一个房屋框架结构中包含四个竖直龙骨100,四个竖直龙骨100均竖直设置,第一端170均位于下方,第二端171均位于上方,在水平方向上,四个竖直龙骨100所组成的矩形框架即为该房屋框架结构的大致范围。
四个竖直龙骨100在安装时,各个竖直龙骨100的正方向略有不同,比如,如图6所示方位中,假设最左侧的竖直龙骨100为竖直龙骨C1,沿该房屋框架逆指针旋转,依次为竖直龙骨C2、竖直龙骨C3及竖直龙骨C4,那么竖直龙骨C1的第二侧面160是面向竖直龙骨C2的第三侧面150,竖直龙骨C1的第三侧面150则面向竖直龙骨C4的第二侧面160,而竖直龙骨C3的第二侧面160面向竖直龙骨C4的第三侧面150,竖直龙骨C3的第三侧面150则面向竖直龙骨C2的第二侧面160。
继续参照图6,在一个房屋框架结构中还包括四个底部龙骨200,其中,四个底部龙骨200分别设置在该房屋框架结构的底部,首尾连接,围合形成矩形,而且在围合时,各个底部龙骨200的两端均与相应竖直龙骨100的第二侧面160或第三侧面150相连接,任何一个底部龙骨200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二侧面160,及一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三侧面150连接。比如,在图6所示的方位中,位于最前方的底部龙骨A1的左端与竖直龙骨C1的第二侧面160连接,右端与竖直龙骨C2的第三侧面150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部龙骨200的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110、所述第一条形卯槽111对应的第一三角形榫头210、第一条形榫头211,另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120、所述第二条形卯槽121对应的第二三角形榫头220、第二条形榫头221。以底部龙骨A1为例,其左端设有第一三角形榫头210和第一条形榫头211,安装时,第一三角形榫头210设于竖直龙骨C1的第一三角形卯槽110内,第一条形榫头211设于竖直龙骨C1的第一条形卯槽111内;底部龙骨A1右端的第二三角形榫头220,设于竖直龙骨C2的第二三角形卯槽120内,第二条形榫头221设于竖直龙骨C2的第二条形卯槽121中。从而底部龙骨A1能够与竖直龙骨C1和竖直龙骨C2共同形成榫卯连接的结构。以此类推,底部龙骨A2能够与竖直龙骨C2和竖直龙骨C3共同形成榫卯连接的结构,底部龙骨A3能够与竖直龙骨C3和竖直龙骨C4共同形成榫卯连接的结构,底部龙骨A4能够与竖直龙骨C4和竖直龙骨C1共同形成榫卯连接的结构。
继续参照图6,在一个房屋框架结构中还包括四个顶部龙骨300,其中,四个顶部龙骨300分别设置在该房屋框架结构的顶部,首尾连接,围合形成矩形,而且在围合时,各个顶部龙骨300的两端均与相应竖直龙骨100的第二侧面160或第三侧面150相连接,即任何一个顶部龙骨30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二侧面160连接,而该顶部龙骨30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三侧面150连接。比如,在图6所示的方位中,位于最前方的顶部龙骨B1的左端与竖直龙骨C1的第二侧面160连接,右端与竖直龙骨C2的第三侧面150连接。
以顶部龙骨B1为例,其左端设有第一勾形榫头310和第三条形榫头311,安装时,第一勾形榫头310设于第一勾形卯槽130内,第三条形榫头311设于第三条形卯槽131内;顶部龙骨B1右端的第二勾形榫头320设于竖直龙骨C2的第二勾形卯槽140,第四条形榫头321设于竖直龙骨C2的第四条形卯槽141中。从而顶部龙骨B1能够与竖直龙骨C1和竖直龙骨C2共同形成榫卯连接的结构。以此类推,顶部龙骨B2能够与竖直龙骨C2和竖直龙骨C3共同形成榫卯连接的结构,顶部龙骨B3能够与竖直龙骨C3和竖直龙骨C4共同形成榫卯连接的结构,顶部龙骨B4能够与竖直龙骨C4和竖直龙骨C1共同形成榫卯连接的结构。
本申请通过设置四个竖直龙骨100、四个底部龙骨200和四个顶部龙骨300,四个底部龙骨200与四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一端170彼此榫卯连接,四个顶部龙骨300与四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二端171彼此榫卯连接,十二个龙骨榫卯连接形成房屋的框架结构,由于各个龙骨之间均是榫卯连接,故而拆卸和安装均较为便捷;另外,底部龙骨200的两端均设有一个三角形榫卯结构和一个条形的榫卯结构,对应的竖直龙骨100第一端170的第二侧面160和第三侧面150也均设有一个三角形榫卯结构和一个条形的榫卯结构,即任意底部龙骨200的任一端与竖直龙骨100连接时,均是通过两个不同形状的榫卯结构连接,故而连接更加牢固。同样,顶部龙骨300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勾形榫卯结构和一个条形榫卯结构,对应的竖直龙骨100第二端171的第二侧面160和第三侧面150也均设有一个勾形榫卯结构和一个条形榫卯结构,即任意顶部龙骨300的任一端与竖直龙骨100连接时,均是通过两个不同形状的榫卯结构连接,故而连接更加牢固另外。
所述房屋框架结构还包括底板、顶板和侧板,所述底板设于各所述底部龙骨200的第三滑槽230内,所述顶板设于各所述顶部龙骨300的第四滑槽330内,在水平方向,每个侧板的两端分别设于相邻两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一滑槽161和第二滑槽151内,在竖直方向上,每个侧板的两端分别设于相对的第五滑槽240和第六滑槽340内。
如图6所示,四个底部龙骨200围合后,底部龙骨A1和底部龙骨A3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第三滑槽230,底部龙骨A2和底部龙骨A4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第三滑槽230。安装时,可以将底板周向的边缘设于各个底部龙骨200的第三滑槽230内,形成房屋框架结构的底,而且,安装拆卸均较为方便。
如图6所示,四个顶部龙骨200围合后,顶部龙骨B1和顶部龙骨B3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第四滑槽330,顶部龙骨B2和顶部龙骨B4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第四滑槽330。安装时,可以将顶板周向的边缘设于各个顶部龙骨300的第四滑槽330内,形成房屋框架结构的顶,而且,安装拆卸均较为方便。
如图3、图4、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对的两个底部龙骨200和顶部龙骨300中,相对的侧面即为侧板的上下两端所在位置,在相对的两个底部龙骨200和顶部龙骨300中相对的侧面上,如底部龙骨A2和顶部龙骨B2相对,那么则在底部龙骨A2的朝上的侧面设置第五滑槽240,在顶部龙骨300朝下的侧面设置第六滑槽340,从而,在竖直方向可以将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底部龙骨200的第五滑槽240和顶部龙骨300的第六滑槽340内,形成密封结构,而且,安装和拆卸也均较为方便。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四个底部龙骨200的长度可以均相同,此时四个顶部龙骨300的长度也均相同,且与四个底部龙骨200的长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四个底部龙骨200的长度可以是两两相同,比如相对的两个底部龙骨200的长度相同,此时,四个顶部龙骨300的长度也是两两相同,同样相对的两个顶部龙骨300的长度相同,且相对底部龙骨200和顶部龙骨300的长度也保持相同。
本申请通过设置四个竖直龙骨100、四个底部龙骨200和四个顶部龙骨300,四个底部龙骨200与四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一端170彼此榫卯连接,四个顶部龙骨300与四个竖直龙骨100的第二端171彼此榫卯连接,十二个龙骨榫卯连接形成房屋的框架结构,由于各个龙骨之间均是榫卯连接,故而拆卸和安装均较为便捷;另外,底部龙骨200的两端均设有一个三角形榫头结构和一个条形的榫头结构,对应的竖直龙骨100第一端170的第二侧面160和第三侧面150也均设有一个三角形卯槽结构和一个条形卯槽结构,即任意底部龙骨200的任一端与竖直龙骨100连接时,均是通过两个不同形状的榫卯结构连接,故而连接更加牢固。同样,顶部龙骨300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勾形榫头结构和一个条形榫头结构,对应的竖直龙骨100第二端171的第二侧面160和第三侧面150也均设有一个勾形卯槽结构和一个条形卯槽结构,即任意顶部龙骨300的任一端与竖直龙骨100连接时,均是通过两个不同形状的榫卯结构连接,故而连接更加牢固另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竖直龙骨,运用于房屋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龙骨包括依次围合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竖直龙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有第一三角形卯槽和第一条形卯槽,所述第一条形卯槽位于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
所述第三侧面在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有第二三角形卯槽和第二条形卯槽,所述第二条形卯槽位于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设有第一勾形卯槽和第三条形卯槽,所述第三条形卯槽位于所述第一勾形卯槽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所述第三侧面在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设有第二勾形卯槽和第四条形卯槽,所述第四条形卯槽位于所述第二勾形卯槽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形卯槽、所述第三条形卯槽、所述第二勾形卯槽和所述第四条形卯槽均向第二端方向贯穿至第二端的端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和所述第一勾形卯槽贯穿至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和所述第二勾形卯槽贯穿至所述第四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形卯槽靠近所述第四侧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第四条形卯槽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设有第二卡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卯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卯槽连通,所述第三条形卯槽和所述第四条形卯槽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龙骨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竖直龙骨的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竖直龙骨的长度方向一致。
7.一种底部龙骨,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竖直龙骨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龙骨的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三角形卯槽、所述第一条形卯槽对应的第一三角形榫头、第一条形榫头,所述底部龙骨的另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三角形卯槽、所述第二条形卯槽对应的第二三角形榫头、第二条形榫头。
8.一种顶部龙骨,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竖直龙骨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龙骨的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勾形卯槽、所述第三条形卯槽对应的第一勾形榫头、第三条形榫头,所述顶部龙骨的另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勾形卯槽、所述第四条形卯槽对应的第二勾形榫头、第四条形榫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形榫头和所述第四条形榫头的端部均为斜面,相邻的两个顶部龙骨中的第三条形榫头端部的斜面和第四条形榫头端部的斜面重合。
10.一种房屋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竖直龙骨;以及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个底部龙骨,所述四个底部龙骨首尾围合连接,且相邻两个底部龙骨与所述竖直龙骨的第一端连接;任一所述底部龙骨的第一三角形榫头、第一条形榫头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三角形卯槽、第一条形卯槽适配,任一所述底部龙骨的第二三角形榫头、第二条形卯槽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三角形卯槽、第二条形卯槽适配;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个顶部龙骨,所述四个顶部龙骨首尾围合连接,且相邻两个顶部龙骨与所述竖直龙骨的第二端连接;任一所述顶部龙骨的第一勾形榫头、第三条形榫头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勾形卯槽、第三条形卯槽适配,任一所述顶部龙骨的第二勾形榫头、第四条形榫头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勾形卯槽、第四条形卯槽适配。
CN202420084589.7U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Active CN221778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84589.7U CN221778809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84589.7U CN221778809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78809U true CN221778809U (zh) 2024-09-27

Family

ID=9283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84589.7U Active CN221778809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78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778809U (zh) 一种竖直龙骨、底部龙骨、顶部龙骨及房屋框架结构
CN207784663U (zh) 一种连接面板的拼装梁及具有该拼装梁的组装柜
CN216553028U (zh) 合金模板内部结构
CN111005527A (zh) 一种快速拼装地板及其锁扣块
CN215949066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角码
CN210827979U (zh) 一种防褪色防腐蚀的铝单板幕墙
CN214272773U (zh) 一种工字型通用板材衔接型材
CN221032168U (zh) 一种提高力学性能的隔热型材结构
CN204112531U (zh) 一种轻质保温墙板的连接件
CN217388621U (zh) 角码及包括角码的光伏组件
CN118422815B (zh) 一种快装式吊顶龙骨
CN216865991U (zh) 一种建筑模板连接件
CN211523890U (zh) 一种t字型板材衔接件
CN2415191Y (zh) 一种杆件交叉连接的固定装置
CN215166783U (zh) 一种折叠房屋用侧墙板
CN216973911U (zh) 一种蜂窝板快装结构
CN210828478U (zh) 一种顶梁组件和集装箱房屋
JPS5844726Y2 (ja) 建物用外壁パネルの出角部構造
CN217711284U (zh) 一种幕墙面板的干字型挂件
CN215564102U (zh) 一种定位件
CN219204425U (zh) 新型光伏组件边框装配用钢角码
CN217759321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件
CN216475884U (zh) 冲口折弯型角铝接头及角铝桁架
CN216516417U (zh) 一种连接件、龙骨及其骨架结构
CN210767492U (zh) 一种稳定性良好的装配式建筑用板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