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773354U - 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73354U
CN221773354U CN202420085746.6U CN202420085746U CN221773354U CN 221773354 U CN221773354 U CN 221773354U CN 202420085746 U CN202420085746 U CN 202420085746U CN 221773354 U CN221773354 U CN 221773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ottom plate
rotation
rod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857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国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Fanmeisi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Fanmeisi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Fanmeisi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Fanmeisi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857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73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73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73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侧设置于支撑板,且底板的底端一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向轮,并且底板远离转向轮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定向轮,所述支撑板的顶侧设置有调节机构,且底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倾斜机构,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均开设于支撑板顶侧内部的滑槽,且滑槽两端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管,并且调节管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通过底板、转向轮、定向轮、支撑板、滑杆和档杆的设计,通过能直接由机械臂将加工完成品放到滑杆上,可免去人工搬运的方式,通过调节管的移动使得滑杆之间间距产生变化,进而可根据弯管的长度尺寸进行调节,加大兼容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弯管机完成品的取出叠放和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背景技术
弯管在现如今社会有很大的应用范围,特别是U型管在桌椅生产中都有应用。
在U型管制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用双弯管机对直管进行弯管工作,产品在弯管和冲孔、冲切加工完成后,由机械臂取出,放置在一个固定架上,需要人工取出搬到运输车上,存在人力和效率的浪费,因此现场需要一种能直接由机械臂将加工完成品放到车架上,放满后直接推走的物料运输车。
提出了一种双弯机下料车,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弯机下料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产品在弯管和冲孔、冲切加工完成后,由机械臂取出,放置在一个固定架上,需要人工取出搬到运输车上,存在人力和效率的浪费,因此现场需要一种能直接由机械臂将加工完成品放到车架上,放满后直接推走的物料运输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侧设置于支撑板,且底板的底端一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向轮,并且底板远离转向轮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定向轮,所述支撑板的顶侧设置有调节机构,且底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倾斜机构;
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均开设于支撑板顶侧内部的滑槽,且滑槽两端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管,并且调节管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而且滑杆一端顶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档杆,且滑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螺纹杆,并且调节管相对应一端内部与正反螺纹杆的两端螺纹连接,而且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且正反螺纹杆位于安装盒内部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蜗轮,并且蜗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而且蜗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倾斜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板顶端一侧的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端与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并且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而且安装板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底端与底板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螺杆的外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套,而且移动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且推动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并且支撑板一端底侧开设有限位槽,而且转动座的顶端与限位槽内部之间卡和滑动连接,且转动座与限位槽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旋钮。
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板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且转动把手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并且按压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而且插块与转动把手之间卡和固定连接,且支撑板的一端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安装槽与按压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收缩杆,而且收缩杆的外侧壁上套接有伸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端顶侧设置有升降组件,且升降组件包括安装管,并且安装管的底端对称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而且安装管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且升降杆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孔,并且限位孔与安装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旋钮。
优选的,所述移动套与螺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旋钮。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正反螺纹杆的中心区域外侧壁与安装盒内部之间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其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底板、转向轮、定向轮、支撑板、滑杆和档杆的设计,通过能直接由机械臂将加工完成品放到滑杆上,放满后直接推走装置车,可免去人工搬运的方式,通过转动转动把手带动蜗杆的转动,从而使得多个蜗杆的转动,蜗轮的转动带动正反螺纹杆的转动,正反螺纹杆的转动带动调节管的移动,进而通过调节管的移动使得滑杆之间间距产生变化,进而可根据弯管的长度尺寸进行调节,加大兼容通用性,通过按压板对收缩杆进行挤压,此时伸缩弹簧收缩,进而使得插块与转动把手之间脱离,从而实现快速对转动把手固定和接触限制的效果,通过转动螺杆带动移动套的移动,移动套的移动带动推动杆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推动杆与转动座之间转动,此时转动座在限位槽内部滑动,从而使得支撑板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弯管在滑杆上利用重力原理,使得弯管叠放整齐有序,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
1.通过底板、转向轮、定向轮、支撑板、滑杆和档杆的设计,通过能直接由机械臂将加工完成品放到滑杆上,放满后直接推走装置车,可免去人工搬运的方式,通过转动转动把手带动蜗杆的转动,从而使得多个蜗杆的转动,蜗轮的转动带动正反螺纹杆的转动,正反螺纹杆的转动带动调节管的移动,进而通过调节管的移动使得滑杆之间间距产生变化,进而可根据弯管的长度尺寸进行调节,加大兼容通用性,通过按压按压板,从而使得按压板对收缩杆进行挤压,此时伸缩弹簧收缩,进而使得插块与转动把手之间脱离,从而实现快速对转动把手固定和接触限制的效果,且通过转动把手被固定,进而使得调节好的蜗杆不易偏移;
2.通过转动螺杆带动移动套的移动,移动套的移动带动推动杆的上下移动,此时支撑柱与支撑板之间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推动杆与转动座之间转动,此时转动座在限位槽内部滑动,从而使得支撑板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弯管在滑杆上利用重力原理,使得弯管叠放整齐有序,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通过支撑板的角度可调节效果,从而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增加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倾斜机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01、支撑板;102、转向轮;103、定向轮;2、调节机构;201、滑槽;203、调节管;204、滑杆;205、档杆;206、正反螺纹杆;207、安装盒;208、蜗轮;209、蜗杆;210、连接杆;211、转动把手;212、按压板;213、插块;214、安装槽;215、收缩杆;216、伸缩弹簧;3、倾斜机构;301、支撑柱;302、安装板;303、螺杆;304、移动套;305、推动杆;306、转动座;307、限位槽;308、第一固定旋钮;309、第二固定旋钮;310、支撑杆;4、升降组件;401、安装管;402、升降杆;403、限位孔;404、第三固定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侧设置于支撑板101,且底板1的底端一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向轮102,并且底板1远离转向轮102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定向轮103,支撑板101的顶侧设置有调节机构2,且底板1与支撑板101之间设置有倾斜机构3;
其中,调节机构2包括均开设于支撑板101顶侧内部的滑槽201,且滑槽201两端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管203,并且调节管203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204,而且滑杆204一端顶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档杆205,且滑槽2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螺纹杆206,并且调节管203相对应一端内部与正反螺纹杆206的两端螺纹连接,而且滑槽2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207,正反螺纹杆206的中心区域外侧壁与安装盒207内部之间转动连接,且正反螺纹杆206位于安装盒207内部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蜗轮208,并且蜗轮208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209,而且蜗杆209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0,通过底板1、转向轮102、定向轮103、支撑板101、滑杆204和档杆205的设计,通过能直接由机械臂将加工完成品放到滑杆204上,放满后直接推走装置车,可免去人工搬运的方式,推走后更换一台空车到原位即可,不影响自动化的继续生产,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通过档杆205的设计,从而避免弯管的掉落,正反螺纹杆206的转动带动调节管203的移动,进而通过调节管203的移动使得滑杆204之间间距产生变化,进而可根据弯管的长度尺寸进行调节,加大兼容通用性,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
蜗杆209的一端贯穿支撑板101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211,且转动把手211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212,并且按压板21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213,而且插块213与转动把手211之间卡和固定连接,且支撑板101的一端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214,并且安装槽214与按压板21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收缩杆215,而且收缩杆215的外侧壁上套接有伸缩弹簧216,通过伸缩弹簧216的复位性,从而使得插块213与转动把手211之间卡和固定,从而实现快速对转动把手211固定和接触限制的效果,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且通过转动把手211被固定,进而使得调节好的蜗杆209不易偏移。
倾斜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端一侧的支撑柱301,且支撑柱301的顶端与支撑板101之间转动连接,并且支撑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02,而且安装板302远离支撑柱301的一端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303,且螺杆303的底端与底板1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螺杆303的外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套304,而且移动套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305,且推动杆30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306,并且支撑板101一端底侧开设有限位槽307,而且转动座306的顶端与限位槽307内部之间卡和滑动连接,且转动座306与限位槽30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旋钮308,从而使得支撑板101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弯管在滑杆204上利用重力原理,使得弯管叠放整齐有序,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通过支撑板101的角度可调节效果,从而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增加实用性,移动套304与螺杆30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旋钮309,当支撑板101角度调节完成后通过拧紧第一固定旋钮308和第二固定旋钮309,进而使得支撑板101角度被固定,底板1与安装板30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10,通过支撑杆310的设计,从而使得安装板302固定更加稳定。
底板1的一端顶侧设置有升降组件4,且升降组件4包括安装管401,并且安装管401的底端对称与底板1之间固定连接,而且安装管401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402,且升降杆402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孔403,并且限位孔403与安装管4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旋钮404,通过上移升降杆402,并通过第三固定旋钮404将限位孔403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升降杆402满足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双弯机下料车之前,需要先检查装置整体情况,确定能够进行正常工作,根据图1-图5所示,通过底板1、转向轮102、定向轮103、支撑板101、滑杆204和档杆205的设计,通过能直接由机械臂将加工完成品放到滑杆204上,放满后直接推走装置车,可免去人工搬运的方式,推走后更换一台空车到原位即可,不影响自动化的继续生产,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通过档杆205的设计,从而避免弯管的掉落,通过转动转动把手211带动蜗杆209的转动,且通过多个连接杆210的设计,从而使得多个蜗杆209的转动,蜗杆209的转动带动蜗轮208的转动,蜗轮208的转动带动正反螺纹杆206的转动,正反螺纹杆206的转动带动调节管203的移动,进而通过调节管203的移动使得滑杆204之间间距产生变化,进而可根据弯管的长度尺寸进行调节,加大兼容通用性,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通过按压按压板212,从而使得按压板212对收缩杆215进行挤压,此时伸缩弹簧216收缩,进而使得插块213与转动把手211之间脱离,再通过伸缩弹簧216的复位性,从而使得插块213与转动把手211之间卡和固定,从而实现快速对转动把手211固定和接触限制的效果,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且通过转动把手211被固定,进而使得调节好的蜗杆209不易偏移;
通过转动螺杆303带动移动套304的移动,移动套304的移动带动推动杆305的上下移动,此时支撑柱301与支撑板101之间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推动杆305与转动座306之间转动,此时转动座306在限位槽307内部滑动,从而使得支撑板101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弯管在滑杆204上利用重力原理,使得弯管叠放整齐有序,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通过支撑板101的角度可调节效果,从而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增加实用性,当支撑板101角度调节完成后通过拧紧第一固定旋钮308和第二固定旋钮309,进而使得支撑板101角度被固定,通过支撑杆310的设计,从而使得安装板302固定更加稳定。
通过上移升降杆402,并通过第三固定旋钮404将限位孔403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升降杆402满足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给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带来便捷。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侧设置于支撑板(101),且底板(1)的底端一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向轮(102),并且底板(1)远离转向轮(102)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定向轮(10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支撑板(101)的顶侧设置有调节机构(2),且底板(1)与支撑板(101)之间设置有倾斜机构(3);
其中,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均开设于支撑板(101)顶侧内部的滑槽(201),且滑槽(201)两端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管(203),并且调节管(203)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204),而且滑杆(204)一端顶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档杆(205),且滑槽(2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螺纹杆(206),并且调节管(203)相对应一端内部与正反螺纹杆(206)的两端螺纹连接,而且滑槽(2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207),且正反螺纹杆(206)位于安装盒(207)内部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蜗轮(208),并且蜗轮(208)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209),而且蜗杆(209)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端一侧的支撑柱(301),且支撑柱(301)的顶端与支撑板(101)之间转动连接,并且支撑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02),而且安装板(302)远离支撑柱(301)的一端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303),且螺杆(303)的底端与底板(1)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螺杆(303)的外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套(304),而且移动套(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305),且推动杆(30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306),并且支撑板(101)一端底侧开设有限位槽(307),而且转动座(306)的顶端与限位槽(307)内部之间卡和滑动连接,且转动座(306)与限位槽(30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旋钮(3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209)的一端贯穿支撑板(101)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211),且转动把手(211)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212),并且按压板(21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213),而且插块(213)与转动把手(211)之间卡和固定连接,且支撑板(101)的一端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槽(214),并且安装槽(214)与按压板(21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收缩杆(215),而且收缩杆(215)的外侧壁上套接有伸缩弹簧(2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端顶侧设置有升降组件(4),且升降组件(4)包括安装管(401),并且安装管(401)的底端对称与底板(1)之间固定连接,而且安装管(401)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402),且升降杆(402)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孔(403),并且限位孔(403)与安装管(4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旋钮(40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套(304)与螺杆(30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旋钮(30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安装板(30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弯机下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螺纹杆(206)的中心区域外侧壁与安装盒(207)内部之间转动连接。
CN202420085746.6U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Active CN221773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85746.6U CN221773354U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85746.6U CN221773354U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73354U true CN221773354U (zh) 2024-09-27

Family

ID=92833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85746.6U Active CN221773354U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73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42071U (zh) 双模弯管机
CN214932948U (zh) 一种仓储物流货物用码垛装置
CN220200542U (zh) 一种料卷翻转机
CN221773354U (zh) 一种双弯机下料车
CN210586551U (zh) 一种多功能滚弯机
CN106276172A (zh) 一种组合式管材翻板架
CN208341891U (zh) 一种管件定长切割辅助装置
CN220560142U (zh) 一种卷板机调节装置
CN210819791U (zh) 用于塑料管材的切割夹紧装置
CN108480489B (zh) 一种设有更换装置的可调式汽车零件成型模具架
CN210755826U (zh) 一种激光切管机
CN205463775U (zh) 带角度旋转可调的内壁辊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予弯成型机
CN218144501U (zh) 一种双向吸板机用辅助定位组件
CN220112032U (zh) 一种圆柱电池网式板栅制造设备
CN219746540U (zh) 一种金属管生产切割装置
CN112027584A (zh) 一种防掉落的自动化上料装置
CN214815284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外防护管切割装置
CN215590784U (zh) 一种混凝土电杆生产用转运装置
CN217920349U (zh) 板材码垛装置
CN221416603U (zh) 一种板材放置架
CN220992421U (zh) 一种高效率箱包板材折弯成型装置
CN222659778U (zh) 一种连续上下料的铜片自动折边机
CN219408266U (zh) 一种型材自动化码垛一体化设备
CN217991795U (zh) 一种圆管倒角机用进料装置
CN221848305U (zh) 一种小管径弯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