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759814U - 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及孵育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及孵育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759814U CN221759814U CN202323658871.6U CN202323658871U CN221759814U CN 221759814 U CN221759814 U CN 221759814U CN 202323658871 U CN202323658871 U CN 202323658871U CN 221759814 U CN221759814 U CN 2217598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cubation
- groove
- chip
- tank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534 incub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0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06 fil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18 DNA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64 cross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设有可拆卸的挡板,挡板遮盖取放芯口并于孵育槽形成第一孵育池。因此该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将取放芯口设置于侧面,有利于适应不同电极的拿取。同时,提供了一种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该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增设有用于容纳电极的孵化组件,该孵化组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孵育池。待孵育完成后,从第二孵育池取出孵化组件,电极随着孵化组件一同离开第二孵育池,同样减小了电极损伤的风险,并使取出电极的过程更加简便。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孵育槽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芯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及孵育槽装置。
背景技术
芯片孵育槽是一个专为芯片提供适宜环境以促进其正常发育和成熟的设备。它模拟了芯片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条件,确保芯片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工作。
目前实验室中常采用的芯片孵育池的外形为带有两排正方形孔洞的长方体,长方体下表面附着特殊粘合剂,撕去表面衬纸后,可紧密粘贴在载玻片上,上表面可用封口膜密封,每一单独的孔洞进行孵育操作。但是现有的芯片孵育槽的开口朝上,孵育槽只有顶部可以放取电极,且在长时间孵育后,电极易卡在小槽内,难以取出。同时由于电极微小,采用镊子从开口夹出时容易损伤电极。尤其是面对片状结构的芯片或者电极时,夹取难度和损坏的风险都显著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孵育槽装置上孵育槽的排列过于紧密,因此覆盖封口膜后孵育液在封口膜的吸附下相互污染。另外,过于紧密的排列也无法满足在同一孵育槽装置上实现不同芯片孵育的效果。孵育过程中不同槽内的孵化液易交叉污染。在取出电极时,揭开封口膜会使得所有孵育槽与外界接触。
因此,对于本技术领域的相关人员来讲,如何提供一种易于放取电极的孵育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通过将取芯口设在孵育槽侧边,便于保护电极完整性及取出电极,而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通过增设有可拆卸孵化组件实现电极的便捷式取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包括第一槽座;
所述第一槽座设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内陷形成有若干孵育槽;
所述孵育槽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方向形成有池口,在其中一侧边形成有取放芯口;
所述取放芯口所在的方向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可拆卸于所述第一槽座,并遮盖所述取放芯口,与所述孵育槽形成第一孵育池。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座设有用于所述挡板限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凹陷方向与所述孵育槽相同,并靠近所述取放芯口,所述第一限位槽设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一底面,所述孵育槽设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的竖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底面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座上设有卡合部,所述挡板的两端卡合连接于所述卡合部。
优选地,所述孵育槽呈线性排列形成孵育槽列,所述卡合部设在所述孵育槽列的两端,所述挡板限位于所述卡合部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且所述挡板连接若干所述孵育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包括第二槽座和孵化组件;
所述第二槽座上设有若干第二孵育池;
所述孵化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孵育池,所述孵化组件设有主体部和把手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用于放置芯片的容纳槽,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孵育池相适配并安装于所述第二孵育池内,所述把手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
优选地,所述孵化组件包括第一孵化件和第二孵化件,所述第一孵化件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孵化件包括第二主体以及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卡合,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并形成所述主体部;所述把手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孵化件和所述第二孵化件。
优选地,所述孵化组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相对所述底板弯折,并与所述底板形成与所述第二孵育池相适配的所述主体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槽座上设有与所述把手部相适配的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上设有若干滤液孔。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孵育槽装置,包括基座和若干孵育槽体;
所述基座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孵育槽体连接的限位部,所述孵育槽体安装于不同所述限位部后,相邻所述孵育槽体之间形成有间隔槽;所述孵育槽至少选自以上任一所述的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或以上任一所述的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中的一种。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设有可拆卸的挡板,挡板遮盖取放芯口并与孵育槽形成第一孵育池。因此该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将取放芯口设置于侧面,有利于适应不同电极的拿取,拿取电极时的可操作空间大,因此有效减小电极损伤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该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增设有用于容纳电极的孵化组件,该孵化组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孵育池。待孵育完成后,从第二孵育池取出孵化组件,电极随着孵化组件一同离开第二孵育池,同样减小了电极损伤的风险,并使取出电极的过程更加简便。
(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孵育槽装置,该孵育槽装置至少包括上述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或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中的一种,因此具有便于拿取电极的特点。除此以外,该孵育槽装置在相邻孵育槽体之间还形成有间隔槽,有效避免相邻的孵育池之间污染,同时也为拿取电极提供了进一步操作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孵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另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孵化组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孵育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孵育槽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槽座、11 第一表面、12 孵育槽、121 池口、122 取放芯口、123 第二底面、13 第一限位槽、131 第一底面、14 卡合部;
2 挡板;
3 第二槽座、31 第二孵育池、32 安装部;
4 孵化组件、41 主体部、42 把手部、43 第一孵化件、44 第二孵化件、431 第一主体、432 第一连接部、441 第二主体、442 第二连接部、451 底板、452 折叠部、453 第三连接部、46 滤液孔;
5 基座、51 限位部、511 限位件、52 间隔槽;
6 孵育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中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的爆炸示意图。该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能有效避免电极卡住损坏的问题。
具体的,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包括第一槽座1,第一槽座1的其中一个面为第一表面11,第一表面11内陷形成有若干孵育槽12。孵育槽12在第一表面11所在的方向处形成有池口121。特别的,孵育槽12还设有取放芯口122,取放芯口122位于孵育槽12的其中一个侧边处。如图1所示,池口121位于孵育槽12的上方,取放芯口122位于孵育槽12的侧边。进一步地的,取放芯口122所在的方向设有挡板2,挡板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槽座1,并遮盖取放芯口122,与孵育槽12形成第一孵育池。当挡板2安装于第一槽座1时,第一孵育池除了池口121外各侧壁和底部均呈密闭结构,防止孵育液漏出。在本实施例中,孵育池的槽壁采用具有弹性的PU材质,有效增加密封性,确保孵育过程的正常进行。
使用时,将电极放入孵育槽12内,并将挡板2安装于第一槽座1,形成第一孵育池,再向第一孵育池中加入孵育液,随后将封口膜与第一表面11连接,通过封口膜对池口121进行密封,而后放到合适的环境中进行芯片孵育。待孵育完成后,拆卸挡板2,从取放芯口122取出电极,随后可对挡板2以及孵育槽12进行清洗。
该可拆卸芯片孵育槽体6与常规的孵育槽体相比,在孵育槽12的侧壁处开设有取放芯口122,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从取放芯口122或者从池口121拿取完成孵育后的电极以及芯片,增加了拿取电极的可操作空间,使拿取电极的过程更加方便,有效减少了电极卡住无法取出以及损伤电极的发生概率。
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孵育池的密闭性,第一槽座1还可以设有第一限位槽13。第一限位槽13靠近取放芯口122,用于限位挡板2。其中,第一限位槽13向第一槽座1的下方凹陷,第一限位槽13设有与第一表面11平行且相对的第一底面131,孵育槽1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表面11相对且平行的第二底面123。第二底面123的竖直高度大于第一底面131的高度,即第一限位槽13相对孵育槽12进一步凹陷。第一限位槽13确保挡板2能够覆盖至取放芯口122的下端,进一步增加了第一孵育池的密封性,防止孵育液漏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座1上还可以设有卡合部14,挡板2的两端通过卡合部14固定连接于第一槽座1。具体可以是第一槽座1设有凹陷的卡合部14,挡板2卡合连接于卡合部14中,也可以是第一槽座1设有凸起的卡合部14,挡板2卡合连接于凸起的卡合部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座1设有凹陷的卡合部14。进一步的,孵育槽12呈线性排列形成孵育槽列,卡合部14设在孵育槽列的两端,挡板2的两端卡合连接于卡合部14,底部限位于第一限位槽13。挡板2连接若干孵育槽12,并遮盖该孵育槽列所有的取放芯口122。
当然,此处并非是对挡板2与孵育槽12的关系做唯一的限定。在某些实施例中,挡板2也可以一一遮盖孵育槽12的取放芯口122。例如,相邻的孵育槽12之间设有分隔部,挡板2的其中一端与分隔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槽座1本体或者分隔部连接,同时底部限位于第一限位槽13,从而实现挡板2与单一孵育槽12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优选采用石墨烯电极,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它种类的电极。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该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将取放芯口122设置于侧面,有利于适应不同电极的拿取,拿取电极时的可操作空间大,因此有效减小电极损伤的风险。
实施例二
图2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的爆炸示意图,图3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孵化组件4爆炸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具有便于拿取电极的功能。
具体的,结合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包括第二槽座3和孵化组件4,第二槽座3上设有若干第二孵育池31,第二孵育池31由第二槽座3的表面凹陷形成具有单侧开口的槽体。孵化组件4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孵育池31。孵化组件4设有主体部41和把手部42,其中主体部41与第二孵育池31相适配,形成有用于放置芯片的容纳槽。使用时,孵化组件4的主体部41放入第二孵育池31中,且在容纳槽内放置电极,随后用封口膜密封第二孵育池31,即可放入适当环境中进行芯片孵育。需要说明的是,把手部42与主体部41连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把手部42将主体部41从第二孵育池31中取出。随着主体部41的取出,电极也远离第二孵育池31。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拿取电极,孵化组件4还可以包括拼合连接的第一孵化件43和第二孵化件44。如图3所示,第一孵化件43设有第一主体431以及与第一主体43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32,第二孵化件44设有第二主体441以及与第二主体44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42,第一主体431通过第一连接部432和第二连接部442连接于第二主体441,并形成主体部41;把手部42分别连接于第一孵化件43和第二孵化件4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32和第二连接部442采用凸块和凹槽卡合的方式连接。使第一主体431和第二主体441组合形成容纳槽。当然,此处并非是对第一孵化件43和第二孵化件44的连接方式做唯一的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孵化件43和第二孵化件44分别连接有把手部42。在本实施例中,把手部42整体呈“L”形。待孵化组件4安装于第二孵育池31时,把手部42由第二槽座3的顶部延伸至第二槽座3的侧边。
孵化组件4拼合完成放入放入第二孵育池31中,且在容纳槽内放置电极,随后进行孵育。孵育完成后,通过把手部42将孵化组件4从第二孵育池31中取出,拆卸孵化组件4,取出电极。孵化组件4的设置便于从第二孵育池31中取出电极,有效避免电极损伤。
进一步的,孵化组件4还可以设有若干滤水孔,在取出孵化组件4的同时将孵育液排出至第二孵育池31中。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优选采用石墨烯电极,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它种类的电极。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该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通过增设孵化组件4实现电极的易于拿取,同样减小了电极损伤的风险,并使取出电极的过程更加简便。
实施例三
图4提供了本实施例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提供了本实施例中孵化组件4的展开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构思与实施例2类似,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孵化组件4。
结合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孵化组件4一体成型,包括底板451以及连接于底板451的折叠部452,折叠部452相对底板451弯折,并与底板451形成与第二孵育池31相适配的主体部41。具体的,第二槽座3包括若干第二孵育池31,第二孵育池31整体呈长方体状,孵化组件4的底板451与第二孵育池31的底部相适配,为正方形。底板451的侧边均连接有与第二孵育池31的侧壁相适配的折叠部452。当折叠部452相对底板451弯折,且相邻折叠部452相抵接时,折叠部452和底板451围形成主体部41,并环绕形成有容纳槽。
进一步的,折叠部452还可以设有凸起的第三连接部453。在本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折叠部452处的第三连接部453朝同一侧凸起,待孵化组件4完成拼合后,每两个相邻折叠部452的第三连接部453形成把手部42。即,在本实施例中,完成拼合后的孵化组件4对角形成有把手部42。该把手部42可用于从第二孵育池31中提出孵化组件4。
同时,第二槽座3上还可以设有与把手部42相适配的安装部32,安装部32可以是与把手部42适配的槽体也可以是其它固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32是凹陷的槽体,把手部42限位于安装部32处,实现孵化组件4的安装,保持使用过程中主体部41的完整性。
类似的,主体部41上也可以设有滤液孔46,在取出孵化组件4的同时将孵育液排出至第二孵育池31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未设有滤液孔46。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优选采用石墨烯电极,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它种类的电极。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该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通过增设孵化组件4实现电极的易于拿取,同样减小了电极损伤的风险,并使取出电极的过程更加简便。
实施例四
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一种孵育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和爆炸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孵育槽装置,包括基座5和若干孵育槽体6,基座5设有若干用于与孵育槽体6连接的限位部51,孵育槽体6安装于不同限位部51后,相邻孵育槽体6之间形成有间隔槽52;孵育槽12至少选自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或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中的一种。
其中,间隔槽52有效隔绝相邻孵育槽体6,避免孵育槽体6之间互相污染,使同一孵育槽装置可以同时进行不同电极、不同孵育液及不同孵育时间等需求的孵育操作。除此以外,孵育槽体6可拆卸连接于基座5,使用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安装在基座5上的孵育槽体6的种类,增加了该孵育槽装置的通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孵育槽装置包括实施例1的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以及实施例2、实施例3的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
本实施例的基座5包括三个限位部51,限位部51分别设有若干用于与孵育槽体6连接的限位件511,限位件511为圆柱结构,孵育槽体6通过限位件511固定于基座5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别的实施例中,限位件511还可以是其它用于连接的结构,如锁固结构、扣合结构等等。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并非是对限位部51的数量进行限定,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基座5上限位部51的数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槽座(1);
所述第一槽座(1)设有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一表面(11)内陷形成有若干孵育槽(12);
所述孵育槽(12)在所述第一表面(11)所在的方向形成有池口(121),在其中一侧边形成有取放芯口(122);
所述取放芯口(122)所在的方向设有挡板(2),所述挡板(2)连接可拆卸于所述第一槽座(1),并遮盖所述取放芯口(122),与所述孵育槽(12)形成第一孵育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座(1)设有用于所述挡板(2)限位的第一限位槽(13),所述第一限位槽(13)的凹陷方向与所述孵育槽(12)相同,并靠近所述取放芯口(122),所述第一限位槽(13)设有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对的第一底面(131),所述孵育槽(12)设有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对的第二底面(123),所述第二底面(123)的竖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底面(131)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座(1)上设有卡合部(14),所述挡板(2)的两端卡合连接于所述卡合部(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槽(12)呈线性排列形成孵育槽列,所述卡合部(14)设在所述孵育槽列的两端,所述挡板(2)限位于所述卡合部(14)和所述第一限位槽(13),且所述挡板(2)连接若干所述孵育槽(12)。
5.一种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槽座(3)和孵化组件(4);所述第二槽座(3)上设有若干第二孵育池(31);
所述孵化组件(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孵育池(31),所述孵化组件(4)设有主体部(41)和把手部(42),所述主体部(41)形成有用于放置芯片的容纳槽,所述主体部(41)和所述第二孵育池(31)相适配并安装于所述第二孵育池(31)内,所述把手部(42)连接于所述主体部(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组件(4)包括第一孵化件(43)和第二孵化件(44),所述第一孵化件(43)包括第一主体(431)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体(43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32),所述第二孵化件(44)包括第二主体(441)以及与所述第二主体(44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4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43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42)的卡合,所述第一主体(431)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441),并形成所述主体部(41);所述把手部(4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孵化件(43)和所述第二孵化件(4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组件(4)包括底板(451)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451)的折叠部(452),所述折叠部(452)相对所述底板(451)弯折,并与所述底板(451)形成与所述第二孵育池(31)相适配的所述主体部(4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座(3)上设有与所述把手部(42)相适配的安装部(3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41)上设有若干滤液孔(46)。
10.一种孵育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5)和若干孵育槽体(6);
所述基座(5)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孵育槽体(6)连接的限位部(51),所述孵育槽体(6)安装于不同所述限位部(51)后,相邻所述孵育槽体(6)之间形成有间隔槽(52);所述孵育槽(12)至少选自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或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58871.6U CN221759814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及孵育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58871.6U CN221759814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及孵育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759814U true CN221759814U (zh) | 2024-09-24 |
Family
ID=92787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58871.6U Active CN221759814U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及孵育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759814U (zh)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323658871.6U patent/CN2217598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21884B2 (ja) | 試験プレート | |
US4599314A (en) | Multiple vessel specimen tray with lid for releasably adhering vessel covers | |
JP6086728B2 (ja) | 蓋付きディープウェルプレートシステム | |
EP0902084A2 (en) | Multi-well culture dish assembly | |
CN216333046U (zh) | 一种贴膜器、支架及膜组件 | |
CN221759814U (zh) | 一种可拆卸式芯片孵育槽体、取放式芯片孵育槽体及孵育槽装置 | |
TWI631990B (zh) | Culture container | |
JP5108015B2 (ja) | 機能蓋付危険軽減高処理量電気せん孔器 | |
CN214916260U (zh) | 一种玻片装载装置 | |
CN215963631U (zh) | 一种蛋白免疫印迹孵育用试管 | |
CN210102375U (zh) | 一种吸头收纳盒 | |
JP2004298191A (ja) | 培養皿アセンブリ | |
CN221918121U (zh) | 一种培养插板 | |
CN116159807A (zh) | 一种脑片清洗装置 | |
CN214781891U (zh) | 一种新型细胞培养容器 | |
CN212025306U (zh) | 一种培养皿存放盒 | |
CN210376381U (zh) | 一种多功能抗体孵育盒 | |
CN214286015U (zh) | 一种具有洁净收纳空间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 | |
CN208478307U (zh) | 料盒 | |
CN216639522U (zh) | 一种脱细胞骨基质实验用96孔培养板 | |
CN212083024U (zh) | 染缸固定支架 | |
CN221310750U (zh) | 一种试管架 | |
CN218742119U (zh) | 一种磁珠专用试剂管架盒 | |
CN216826298U (zh) | 一种可快速装吸头的新型吸头盒 | |
CN211122543U (zh) | 手工孵育显色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