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742678U - 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42678U
CN221742678U CN202420076583.5U CN202420076583U CN221742678U CN 221742678 U CN221742678 U CN 221742678U CN 202420076583 U CN202420076583 U CN 202420076583U CN 221742678 U CN221742678 U CN 221742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air
temperature
cooling system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765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军杰
史淑敏
范政航
李军文
朱容君
吴小忙
马白石
熊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4200765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42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42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42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包括设置在中段大巷一端的挡板,挡板上设有第一风管,第一风管的进风端伸出挡板,第一风管的出风端伸入掘进巷道,第一风管的进风端连接有压风机,第一风管上连接有降温子系统,降温子系统的出风口朝向掘进巷道的掘进面设置。将冷量以风的形式通向掘进面,同时在第一风管上设置降温子系统,利用降温子系统对第一风管传输的风进行降温,提高风的冷量,提高对掘进巷道以及掘进面的风冷降温效果,掘进巷道内空气的热量以及水蒸气同时排出,并且不引入喷水进行热交换,解决了现有的降温系统不能够在降温的同时保证湿度得到有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巷道掘进面降温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1469790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掘进巷道通风除尘降温系统,由隔热层、局部通风单元、供水单元、喷雾除尘降温单元组合构成。隔热层及其与掘进巷道围岩之间的空气层组成复合传热结构;局部通风单元包括压风风机、压风筒、抽风风机、抽风筒;供水单元包括低温进水管、电动阀门、供高温回水管;喷雾除尘降温单元包括竖向高温回水管、喷雾装置,雾化喷嘴向下喷出的水雾在掘进工作面上方形成水幕帘,局部通风单元的通风风流与水幕帘进行热湿交换。
然而由于开采深度大(据我国煤田地温观测资料统计,地温梯度为2-4℃/100m),岩层温度、井下涌水温度高、运输过程中的煤炭放热、开采出来的煤炭温度高、其在运输过程中对风流强烈加热以及机电设备散热等原因,使得掘进面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当采掘工作面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时,采用上述公开的掘进巷道通风除尘降温系统,往掘进面通风和喷水,可以实现降温的目的,但是喷水进行热交换,不利于降低掘进面的湿度,不能够在降温的同时保证湿度得到有效降低,湿度没有得到有效降低,不能够保证人体处于舒适健康的环境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降温系统不能够在降温的同时保证湿度得到有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包括设置在中段大巷一端的挡板,挡板上设有第一风管,第一风管的进风端伸出挡板,第一风管的出风端伸入掘进巷道,第一风管的进风端连接有压风机,第一风管上连接有降温子系统,降温子系统的出风口朝向掘进巷道的掘进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降温子系统包括制冷机和制冷末端,制冷机和制冷末端循环连接,第一风管的出风端与制冷末端上的进风口连接,制冷末端上的出风口连接有朝向掘进面的第二风管。
优选的,所述制冷机与制冷末端之间连接有高温回水管和低温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制冷机为螺杆式冷水机。
优选的,所述第二风管的出风端到掘进面的距离小于100m。
优选的,所述挡板为隔热材料制成的挡板。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中段大巷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第一风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制冷机和制冷末端的底部均设有可移动支架。
优选的,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支架本体与制冷机或制冷末端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系统当中,利用压风机和第一风管吸入中段大巷内的低温气体对掘进巷道以及掘进面进行吹风,将冷量以风的形式通向掘进面,实现风冷降温,同时在第一风管的出风端设置降温子系统,利用降温子系统对第一风管传输的风进行降温,提高风的冷量,提高对掘进巷道以及掘进面的风冷降温效果,掘进巷道内空气的热量以及水蒸气沿中段大巷的另一端排出,在空气降温的同时排出水蒸气,并且不引入喷水进行热交换,保证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得到有效降低。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系统当中,挡板为隔热材料制成的挡板,挡板的设置,避免了掘进巷道排出的热量到达第一风管的进风端,有效的保证了沿第一风管输出风的冷量,避免了沿第一风管输入的风受到掘进巷道排出的热量的干扰。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系统当中,制冷机和制冷末端均安装在可移动支架上,由于制冷机和制冷末端的体积较大,移动不方便,可移动支架的设置便于移动制冷机和制冷末端的位置,当掘进面推进前移后,通过可移动支架将制冷机和制冷末端跟随掘进面前移,保证与制冷末端连接的第二风管的出风端到掘进面的距离小于100m,提高了降温系统移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中段大巷、2挡板、3压风机、4第一风管、5掘进巷道、6制冷末端、7高温回水管、8低温进水管、9制冷机、10掘进面、11第二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包括设置在中段大巷1一端的挡板2,挡板2上设有第一风管4,第一风管4的进风端伸出挡板2,第一风管4的出风端伸入掘进巷道5,第一风管4的进风端连接有压风机3,第一风管4上连接有降温子系统,降温子系统的出风口朝向掘进巷道5的掘进面10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系统当中,利用压风机3和第一风管4吸入中段大巷1内的低温气体对掘进巷道5以及掘进面10进行吹风,将冷量以风的形式通向掘进面10,实现风冷降温,同时在第一风管4的出风端设置降温子系统,利用降温子系统对第一风管4传输的风进行降温,提高风的冷量,提高对掘进巷道5以及掘进面10的风冷降温效果,掘进巷道内空气的热量以及水蒸气沿中段大巷的另一端排出,在空气降温的同时排出水蒸气,并且不引入喷水进行热交换,保证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得到有效降低。解决了现有的降温系统不能够在降温的同时保证湿度得到有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降温子系统包括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制冷机9上的冷媒出口与制冷末端6的冷媒进口连接,制冷机9上的冷媒进口与制冷末端6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一风管4的出风端与制冷末端6上的进风口连接,制冷末端6上的出风口朝向掘进巷道5的掘进面10设置,制冷末端6上的出风口连接有第二风管11。制冷机9产生的冷量以冷冻水的形式流出,冷冻水作为制冷末端6降温的冷源。制冷机9产生的冷冻水沿制冷末端6的冷媒进口进入制冷末端6,冷冻水吸收风中的热量后,冷冻水沿制冷末端6的冷媒出口回到制冷机9当中吸收制冷机9产生的冷量,通过制冷末端6进一步降温提高冷量的风沿第二风管11输出。优选的制冷机9放置在中段大巷1当中,避免了将制冷机9放置在掘进巷道5当中时,掘进巷道5当中的温度影响制冷机9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制冷机9与制冷末端6之间连接有高温回水管7和低温进水管8。制冷机9产生冷量,冷量进入制冷末端6,冷量通过高温回水管7和低温进水管8在制冷机9与制冷末端6之间进行循环,并在循环的过程中与第一风管4的输出风进行热交换,优选的,所述制冷末端6为换热器。所述制冷机9上的冷媒进口与制冷末端6的冷媒出口之间通过高温回水管7连接,所述制冷机9上的冷媒出口与制冷末端6的冷媒进口之间通过低温进水管8连接,通过高温回水管7和低温进水管8实现冷冻水在制冷末端6上的循环流动。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制冷机9为螺杆式冷水机。螺杆式冷水机主要是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冷冻配件、电控系统组成,其中压缩机采用螺杆式压缩机,由蒸发器出来的状态为气体的冷媒;经压缩机绝热压缩以后,变成高温高压状态,被压缩后的气体冷媒,在冷凝器中,等压冷却冷凝,气体冷媒经冷凝后变化成液态冷媒,再经节流阀膨胀到低压,变成气液混合物。其中低温低压下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重新变成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管道重新进入压缩机,开始新的循环产生冷量,为冷冻水降温,冷冻水进入制冷末端6当中循环,与第一风管4输出风进行热交换,降低输出风的温度。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第二风管11的出风端到掘进面10的距离小于100m。第二风管11的出风端到掘进面10的距离小于100m是为了防止因距离太远导致第二风管11的出风端出来的风对掘进面14达不到很好的降温效果。
实施例6,在实施例2~5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挡板2为隔热材料制成的挡板。挡板2的设置,避免了掘进巷道5排出的热量到达第一风管4的进风端,有效的保证了沿第一风管4输出风的冷量,避免了沿第一风管4输入的风受到掘进巷道5排出的热量的干扰。
实施例7,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挡板2与中段大巷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挡板2与中段大巷1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更换挡板2以及挪动挡板2的位置,提高挡板2使用的便捷性。
实施例8,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挡板2与第一风管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避免了掘进巷道5排出的热量沿挡板2与第一风管4的连接处渗入的情况,避免了沿第一风管4输入的风受到掘进巷道5排出的热量的干扰。
实施例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的底部均设有可移动支架。由于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体积较大,移动不方便,可移动支架的设置便于移动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的位置,当掘进面10推进前移后,通过可移动支架将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调节位置,保证与制冷末端6连接的第二风管11的出风端到掘进面10的距离小于100m,提高了降温系统移动的便捷性。
实施例10,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支架本体与制冷机9或制冷末端6可拆卸连接。万向轮的设置便于将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跟随掘进面10多角度前移,提高移动的便捷性。支架本体与制冷机9或制冷末端6可拆卸连接,例如支架本体与制冷机9或制冷末端6通过螺栓连接,当制冷机9或制冷末端6发生故障后,可以拆卸螺栓,更换另一个制冷机9或制冷末端6,实现可移动支架的重复使用。
实施例10实施时,启动压风机3、制冷末端6和制冷机9,压风机3将中段大巷1内的低温气体通过吸入第一风管4当中,制冷机9产生冷量,并且冷量通过高温回水管7和低温进水管8在制冷末端6内循环,当低温气体沿第一风管4输送到制冷末端6时,低温气体被进一步降温,低温气体的热量被制冷末端6交换,进一步降温的低温气体沿制冷末端6的出风端进入第二风管11,并沿着第二风管11吹向掘进面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中段大巷(1)一端的挡板(2),挡板(2)上设有第一风管(4),第一风管(4)的进风端伸出挡板(2),第一风管(4)的出风端伸入掘进巷道(5),第一风管(4)的进风端连接有压风机(3),第一风管(4)上连接有降温子系统,降温子系统的出风口朝向掘进巷道(5)的掘进面(10)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子系统包括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循环连接,第一风管(4)的出风端与制冷末端(6)上的进风口连接,制冷末端(6)上的出风口连接有朝向掘进面(10)的第二风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9)与制冷末端(6)之间连接有高温回水管(7)和低温进水管(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9)为螺杆式冷水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11)的出风端到掘进面(10)的距离小于100m。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为隔热材料制成的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与中段大巷(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与第一风管(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9)和制冷末端(6)的底部均设有可移动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支架本体与制冷机(9)或制冷末端(6)可拆卸连接。
CN202420076583.5U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Active CN221742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76583.5U CN221742678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76583.5U CN221742678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42678U true CN221742678U (zh) 2024-09-20

Family

ID=9273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76583.5U Active CN221742678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42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6193U (zh) 直接蒸发冷却器与蒸发式冷凝器相结合的冷水机组
CN110769646B (zh) 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节能高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5485800A (zh) 数据中心用自然冷却-机械制冷一体化空调系统
CN205678782U (zh) 节能型三维热管机柜空调器
CN201748559U (zh) 全热回收新风除湿机组
CN109209466A (zh) 一种盾构隧道施工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CN210858775U (zh) 一种用于特长隧道的混合式施工通风降温系统
CN103410549B (zh) 利用电厂余热为矿井通风降温的系统与方法
CN108168145A (zh) 一种吸附和蒸气压缩结合的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48583A (zh) 空气压缩机用溴化锂吸收式蒸发冷却除湿空调系统
CN112097353A (zh) 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09268055A (zh) 一种盾构机施工降温系统
CN105276735A (zh) 利用地铁隧道散热的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空调系统
WO2019119678A1 (zh) 一种基于co 2冷媒的跨临界循环轨道车辆空调系统
CN208763685U (zh) 一种盾构机施工降温系统
KR20170008135A (ko) 냉각탑 상부 일체형 냉동시스템
CN221742678U (zh) 一种巷道内高温掘进面降温系统
CN202747685U (zh) 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冷热水机组
CN109026121A (zh) 浅层冷能循环矿井降温除湿及废热利用系统
CN205678774U (zh) 高能效三维热管机柜空调器
CN112556024A (zh) 冷站结构及中央空调系统
CN214370620U (zh) 冷站结构及中央空调系统
CN211314269U (zh) 一种盾构机二次通风冷却的空气冷却装置
CN208101627U (zh) 压路机空调机构
CN111075495A (zh) 一种盾构机二次通风冷却的空气冷却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