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718722U - 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 - Google Patents
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718722U CN221718722U CN202421032202.XU CN202421032202U CN221718722U CN 221718722 U CN221718722 U CN 221718722U CN 202421032202 U CN202421032202 U CN 202421032202U CN 221718722 U CN221718722 U CN 2217187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teering arm
- steering
- gear
- handle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具体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三个车轮和车把,三个车轮均活动安装在车架的底部,且车把活动安装在车架的顶部,车架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转向臂,第一转向臂的一端与车把通过铰座活动连接,第一转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座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向臂,其中两个车轮之间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安装在车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把对车架进行转向时,车把带动第一转向臂偏转,从而带动第二转向臂偏转,进而可以带动差速器工作,调节后侧其中一个车轮的转速,差速器可以通过内部的齿轮机构,使得车架后侧的两个车轮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旋转,保证车架在转弯时可以平稳行驶,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
背景技术
三轮车是一种三个车轮的车辆,通常由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组成。三轮车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运输、货运、出租、娱乐等多种用途,其中转向组件是三轮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轮车的整体不能超过规定的3.5米,在保持三轮车整体长度的同时,仅加长货箱会导致驾驶操作空间局促,从而造成人机工程舒适性变差。
经检索,公告号为CN2087461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转向组件及三轮车转向机构,通过设置了摇臂、转向拉杆以及转向臂,尤其对于转向拉杆,增加了方向把与驾驶员之间的距离,使得驾驶员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提升了驾驶员的使用体验和舒适度,此外,该转向组件中的摇臂受到驱动发生转动后,带动转向拉杆转动,转向拉杆再带动转向臂转动,同时摇臂以及转向臂仅相对车架旋转,保证车架不动,仅完成对车头部的转动,或者摇臂以及转向臂迫使车架同时旋转及平移,使得车架和车头部整体旋转及平移,从而实现了三轮车整体的转弯等操作。
上述转向机构在使用时,转向柱用于设置在摇臂与方向把之间,且转向柱用于带动摇臂移动,在转向时后侧的两个车轮将会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从而导致车辆转向不稳定,影响三轮车行驶的平稳性和操控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包括车架、三个车轮和车把,三个所述车轮均活动安装在车架的底部,且车把活动安装在车架的顶部,所述车架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转向臂,所述第一转向臂的一端与车把通过铰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臂的另一端通过铰座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向臂,其中两个车轮之间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安装在车架的底部,所述车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差速器,所述第二转向臂与转轴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万向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万向节一端,且万向节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臂通过铰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设有链条,且链条均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向臂远离第一转向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与差速器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向臂上设置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滑杆、两个缓冲弹簧、两个缓冲垫片和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固定安装在车架的底部,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向臂的底部,且滑块、两个缓冲弹簧和两个缓冲垫片均活动套设在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向臂的顶部通过铰座活动连接有减震器,且减震器的顶端与车架之间通过铰座活动连接。
可以看出,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减震器,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把对车架进行转向时,车把带动第一转向臂偏转,从而带动第二转向臂偏转,由于第二转向臂与差速器之间通过传动轴相连接,故第二转向臂可以带动差速器工作,调节后侧其中一个车轮的转速,差速器可以通过内部的齿轮机构,使得车架后侧的两个车轮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旋转,保证车架在转弯时可以平稳行驶,使用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转向臂可以带动滑块偏转,而滑块在滑杆上滑动,可以带动缓冲弹簧压缩,当缓冲弹簧回弹时可以带动第二转向臂恢复原位,同时缓冲垫片可以吸收缓冲弹簧形变产生震动,从而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方向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车架;2、车轮;3、车把;4、减震器;5、差速器;6、第一转向臂;7、第二转向臂;8、转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万向节;12、滑杆;13、缓冲弹簧;14、缓冲垫片;1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6,该实施例的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包括车架1、三个车轮2和车把3,三个车轮2均活动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且车把3活动安装在车架1的顶部,车架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转向臂6,第一转向臂6的一端与车把3通过铰座活动连接,第一转向臂6的另一端通过铰座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向臂7,其中两个车轮2之间设置有转轴8,且转轴8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车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差速器5,第二转向臂7与转轴8之间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和万向节11。
进一步的,第一齿轮9固定安装在转轴8上,第二齿轮10固定安装在万向节11一端,且万向节1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臂7通过铰座活动连接,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0之间设有链条,且链条均与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相啮合,第二转向臂7远离第一转向臂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与差速器5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转向臂7上设置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滑杆12、两个缓冲弹簧13、两个缓冲垫片14和滑块15,滑杆12固定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滑块15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向臂7的底部,且滑块15、两个缓冲弹簧13和两个缓冲垫片14均活动套设在滑杆12上,第二转向臂7的顶部通过铰座活动连接有减震器4,且减震器4的顶端与车架1之间通过铰座活动连接。
其中,第二转向臂7可以带动滑块15偏转,而滑块15在滑杆12上滑动,可以带动缓冲弹簧13压缩,当缓冲弹簧13回弹时可以带动第二转向臂7恢复原位,同时缓冲垫片14可以吸收缓冲弹簧13形变产生震动,从而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减震器4,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
通过车把3对车架1进行转向时,车把3带动第一转向臂6偏转,从而带动第二转向臂7偏转,由于第二转向臂7与差速器5之间通过传动轴相连接,故第二转向臂7可以带动差速器5工作,由于万向节11与第二转向臂7之间通过铰座活动连接,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之间通过链条相连接,故第二转向臂7可以带动万向节11偏转,调节后侧其中一个车轮2的转速,差速器5可以通过内部的齿轮机构,使得车架1后侧的两个车轮2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旋转,保证车架1在转弯时可以平稳行驶,使用效果好。
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且各电器的型号参数不作具体限定,使用常规设备即可定,本技术方案中,未提及到的电器控制元件由于属于现有技术,因而图中未进行示出,在此也不再进行叙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包括车架(1)、三个车轮(2)和车把(3),三个所述车轮(2)均活动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且车把(3)活动安装在车架(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一转向臂(6),所述第一转向臂(6)的一端与车把(3)通过铰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臂(6)的另一端通过铰座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向臂(7),其中两个车轮(2)之间设置有转轴(8),且转轴(8)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所述车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差速器(5),所述第二转向臂(7)与转轴(8)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和万向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9)固定安装在转轴(8)上,所述第二齿轮(10)固定安装在万向节(11)一端,且万向节(1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臂(7)通过铰座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0)之间设有链条,且链条均与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臂(7)远离第一转向臂(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与差速器(5)的端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臂(7)上设置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滑杆(12)、两个缓冲弹簧(13)、两个缓冲垫片(14)和滑块(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2)固定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所述滑块(15)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向臂(7)的底部,且滑块(15)、两个缓冲弹簧(13)和两个缓冲垫片(14)均活动套设在滑杆(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臂(7)的顶部通过铰座活动连接有减震器(4),且减震器(4)的顶端与车架(1)之间通过铰座活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032202.XU CN221718722U (zh) | 2024-05-13 | 2024-05-13 | 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032202.XU CN221718722U (zh) | 2024-05-13 | 2024-05-13 | 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718722U true CN221718722U (zh) | 2024-09-17 |
Family
ID=9267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032202.XU Active CN221718722U (zh) | 2024-05-13 | 2024-05-13 | 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718722U (zh) |
-
2024
- 2024-05-13 CN CN202421032202.XU patent/CN2217187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78212C (zh) |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 |
CN221718722U (zh) | 新型三轮车转向组件 | |
CN210027728U (zh) |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 |
JPH09109974A (ja) |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 |
CN221563324U (zh) | 一种折叠车架 | |
CN208585376U (zh) | 悬架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948364U (zh) | 一种减震车架及自行车或电动车 | |
CN201042485Y (zh) | 电动轮椅 | |
CN214875362U (zh) | 电动滑板车的减震结构 | |
CN110550134A (zh) | 一种前双轮带独立减振的转向装置 | |
CN210027727U (zh) |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机构 | |
CN215622491U (zh) | 一种滑板车的减震机构 | |
CN110052015B (zh) | 一种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 |
CN215361719U (zh) | 一种滑板车 | |
CN218055483U (zh) | 一种滑板车的单万向头弹簧钢片减震结构 | |
CN2319299Y (zh) | 摩托车轮轴转向装置 | |
CN217575478U (zh) | 一种三轮车的转向装置 | |
CN113942563B (zh) | 一种刚性传动式摆动转向装置 | |
CN221757281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花鼓 | |
CN102653296B (zh) | 电动车减震装置 | |
CN221418498U (zh) | 一种代步车转向轮机构及代步车 | |
CN222062177U (zh) | 儿童三轮车转弯防侧翻装置及其所用重心控制装置 | |
CN218258519U (zh) | 一种可左右摇摆的三轮车后叉 | |
CN201999134U (zh) | 电动车减震装置 | |
CN217864553U (zh) | 一种滑板车后轮减震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