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707870U - 一种光学引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引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07870U
CN221707870U CN202420190774.4U CN202420190774U CN221707870U CN 221707870 U CN221707870 U CN 221707870U CN 202420190774 U CN202420190774 U CN 202420190774U CN 221707870 U CN221707870 U CN 221707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ort
cavity
mounting
moun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907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愛甲禛久
王立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907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07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07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07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引擎,涉及投影设备技术领域,能够提高投影设备的成像质量。光学引擎包括壳体、数字微镜器件、棱镜组件以及安装架。壳体具有安装腔,且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和出射口。数字微镜器件设置于安装口处,用于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安装架位于安装腔内的部分形成有容纳腔,棱镜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安装架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通光口和出光口。安装架具有吸光面,吸光面位于容纳腔内,且用于吸收照射至吸光面上的光线。其中,有效光束通过通光口进入容纳腔,经棱镜组件折射后,依次通过出光口和出射口射出。无效光束通过通光口进入容纳腔,经棱镜组件折射后,照射至吸光面上。本申请用于投影显示。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引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引擎。
背景技术
投影系统包括投影设备和投影屏幕,投影设备能够在投影屏幕上投射画面,以实现视频播放等功能。投影设备主要包括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投影设备、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设备以及液晶覆硅(LiquidCrystal on Silicon,LCOS)投影设备等。其中,DLP投影设备具有体积小、投射画面对比度高等优点,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DLP投影设备包括光学引擎和投影镜头,光学引擎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束进行图像信号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至投影屏幕上,以实现画面显示。其中,光学引擎包括壳体、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和棱镜组件。壳体上设有安装口和出射口,棱镜组件位于壳体内,DMD设置于安装口处,且DMD在光线的照射下可向壳体内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有效光束经棱镜组件折射后可通过出射口射出,进而通过投影镜头投射至投影屏幕上,以实现画面显示;无效光束经棱镜组件折射后会照射在壳体上,进而转化为热能。
但是,部分无效光束会在壳体和棱镜组件之间经过多次反射后通过出射口射出,进而伴随着有效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至投影屏幕上,导致投影设备的成像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引擎,能够提高投影设备的成像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引擎,该光学引擎包括壳体、数字微镜器件、棱镜组件以及安装架。
壳体具有安装腔,且壳体上设有安装口和出射口,安装口和出射口与安装腔连通。数字微镜器件设置于安装口处,用于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棱镜组件设置于安装腔内。安装架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内,且位于安装腔内的部分形成有容纳腔,棱镜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安装架上设有通光口和出光口,通光口和出光口与容纳腔连通。安装架具有吸光面,吸光面位于容纳腔内,吸光面用于吸收照射至吸光面上的光线。其中,有效光束通过通光口进入容纳腔,经棱镜组件折射后,依次通过出光口和出射口射出。无效光束通过通光口进入容纳腔,经棱镜组件折射后,照射至吸光面上。
在本申请中,安装架能够对无效光束进行阻挡,且安装架上的吸光面能够吸收无效光束。这样的话,能够减少从出射口射出的无效光束,使得投射至投影屏幕上的无效光束减少,从而提高投影设备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包括受光部和阻挡部,且受光部和阻挡部位于安装腔内。出光口设置于受光部上,且吸光面至少部分位于受光部上。阻挡部设置于受光部靠近安装口的一侧,且阻挡部与受光部围成容纳腔。阻挡部远离受光部的一端围成通光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上还设有避让孔,且避让孔与安装腔连通。安装架还包括散热部,散热部穿设于避让孔内,且封闭避让孔。散热部与受光部连接,且散热部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孔的孔壁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沿避让孔的周向延伸。散热部包括第一密封板和散热件,第一密封板与受光部连接,散热件与第一密封板连接,且散热件位于第一密封板远离受光部的一侧。第一密封板插设于密封槽内,用于封堵避让孔。散热件至少部分位于壳体外,用于与壳体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还包括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与第一密封板连接,且第二密封板和散热件位于第一密封板的同侧。第二密封板位于散热件的周侧,且第二密封板与避让孔的孔壁接触,以封闭第一密封板与避让孔的孔壁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引擎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位于密封槽内。密封件与第一密封板以及密封槽的槽壁接触,以封闭第一密封板和密封槽的槽壁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形成具有开口的安装腔,盖体与盒体可拆卸连接,且覆盖开口。其中,盖体和盒体围成避让孔。密封槽位于盒体上,且密封槽的两端沿避让孔的周向贯穿盒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上还设有进光口,进光口与容纳腔连通。其中,光线可通过进光口进入容纳腔,经棱镜组件折射后,由通光口射出,并照射至数字微镜器件上,以使数字微镜器件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引擎还还包括遮挡件,遮挡件设置于安装腔内,且遮挡件位于安装架靠近安装口的一侧。遮挡件与安装架连接,且遮挡件覆盖通光口。遮挡件上设有透光口,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依次通过透光口和通光口进入容纳腔。其中,透光口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通光口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参考面与透光口所处的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件包括挡板、固定板以及连接板。透光口设置于挡板上。固定板设置于挡板靠近安装架的一侧,且固定板与安装架连接。固定板位于挡板的周侧。沿垂直于透光口所处的平面的方向,连接板位于挡板和固定板之间,且连接板与挡板以及固定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元件、盒体以及数字微镜器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引擎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组件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架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组件和安装架的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组件和安装架的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引擎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架和遮挡件的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挡件的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和遮挡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0-投影设备;100-光学引擎;200-投影镜头;1-壳体;11-安装腔;12-入射口;13-出射口;14-光通道;141-进口端;142-出口端;15-安装口;16-避让孔;161-密封槽;17-盒体;171-开口;18-盖体;19-定位柱;2-光学元件;3-数字微镜器件;4-棱镜组件;41-第一棱镜;42-第二棱镜;5-安装架;51-容纳腔;52-通光口;53-出光口;54-吸光面;55-进光口;56-受光部;57-阻挡部;58-散热部;581-第一密封板;582-散热件;5821-支撑板;5822-散热片;583-第二密封板;6-遮挡件;61-透光口;62-挡板;63-固定板;64-连接板;65-定位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申请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例如,“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同向”包括绝对同向和近似同向,其中近似同向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投影系统是一种将图像或视频信号通过光学元件放大并投射到特定表面,以实现大屏幕显示的设备组合,主要包括投影设备和投影屏幕。其中,投影设备能够在投影屏幕上投射画面,以实现视频播放等功能。投影设备可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而划分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投影设备、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设备以及液晶覆硅(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投影设备等。其中,DLP投影设备凭借体积小巧轻便、对比度高、色彩均匀等优点,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广泛应用。DLP投影设备包括光学引擎和投影镜头,光学引擎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束进行图像信号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至投影屏幕上,以实现画面显示。
其中,光学引擎包括壳体、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和棱镜组件。壳体上设有安装口和出射口,棱镜组件位于壳体内,DMD设置于安装口处,且DMD在光线的照射下可向壳体内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有效光束经棱镜组件折射后可通过出射口射出,进而通过投影镜头投射至投影屏幕上,以实现画面显示。无效光束经棱镜组件折射后会照射在壳体上,进而转化为热能。
但是,部分无效光束会在壳体和棱镜组件之间经过多次反射后通过出射口射出,进而伴随着有效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至投影屏幕上,导致投影设备的成像质量较差。
基于此,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1000的结构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1000,能够提高投影设备1000的成像质量较差。
示例性地,该投影设备1000为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设备1000,且包括光学引擎100、光源和投影镜头200。其中,光学引擎100可以为单芯片式光学引擎。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射出的光线可进入光学引擎100内,光学引擎100能够对光线进行图像信号调制,且调制后的光束可通过投影镜头200投射至投影屏幕上,以实现画面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光源既可以是LED光源,也可以是激光光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下面以光源为激光光源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1的结构图。光学引擎100包括壳体1,壳体1具有安装腔11,且壳体1上设有入射口12和出射口13。入射口12和出射口13均与安装腔11连通,光源射出的光线可通过入射口12进入安装腔11内,并通过出射口13射出。
其中,壳体1既可以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也可以由塑料制备而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1的结构图。壳体1还可以具有光通道14,且光通道14与安装腔11(如图2所示)相互独立设置。也就是说,光通道14位于安装腔11的外侧。
其中,参见图3和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1的结构图。光通道14具有进口端141和出口端142。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射出的光线可通过进口端141进入光通道14,并通过出口端142射出,进而通过入射口12进入安装腔11内。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元件2、盒体17以及数字微镜器件3的结构图。光学引擎100还可以包括光学元件2,光学元件2至少部分位于光通道14(如图3所示)内,且光学元件2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将光源射出的光线由进口端141导向出口端142,并通过入射口12进入安装腔11内。
示例性地,光学元件2包括透镜、平面镜和凹面镜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透镜的数量、平面镜的数量以及凹面镜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光学元件2包括两个透镜和两个平面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壳体1上还设有安装口15,且安装口15与安装腔11连通。其中,安装口15可以与出射口13相对设置。
在此基础上,参见图5,光学引擎100还可以包括数字微镜器件3(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DMD),DMD设置于安装口15处,且DMD用于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
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射出的光线可通过入射口12进入安装腔11,进而照射在DMD上,以使DMD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
示例性地,DMD包括多个微镜,每个微镜均可以在on状态和off状态之间切换。在投影设备1000工作的过程中,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在DMD上,处于on状态的微镜能够反射出on光,而处于off状态的微镜能够反射出off光。
其中,处于on状态的微镜反射出的on光能够汇聚成用于成像的有效光束,有效光束可通过出射口13射出,并进入投影镜头200内,进而通过投影镜头200投射至屏幕上,以实现画面显示。而处于off状态的微镜反射出的off光能够汇聚成无效光束,无效光束可照射至壳体1上,进而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引擎100的剖视图。光学引擎100还可以包括棱镜组件4,棱镜组件4设置于安装腔11内。在这种情况下,由入射口12(如图5所示)进入安装腔11内的光线,可进入棱镜组件4内,并且在经过棱镜组件4折射后,照射至DMD上,以使DMD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组件4的结构图。棱镜组件4包括第一棱镜41和第二棱镜42,第一棱镜41和第二棱镜42相互贴合,且沿着有效光束的传播方向,第二棱镜42位于第一棱镜41和出射口13(如图2所示)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由入射口12进入安装腔11内的光线,可进入第一棱镜41,并在第一棱镜41和第二棱镜42相互贴合的表面处发生全反射,进而从第一棱镜41中射出,并照射至DMD上,以使DMD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
其中,有效光束可依次经过第一棱镜41和第二棱镜42折射后,射向出射口13,并通过出射口13射出。无效光束可依次经过第一棱镜41和第二棱镜42折射后,射向壳体1靠近安装腔11的表面上,进而转化为热能被壳体1所吸收。
为了提高壳体1对无效光束的吸收效果,可对壳体1靠近安装腔11的表面进行黑色处理,例如,在壳体1靠近安装腔11的表面上涂敷哑光黑漆或类似涂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光学引擎100还包括安装架5,安装架5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11内,且位于安装腔11内的部分形成有容纳腔51。
其中,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架5的结构图。安装架5上设有通光口52和出光口53,且通光口52和出光口53均与容纳腔51连通。
在此基础上,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组件4和安装架5的结构图。棱镜组件4设置于容纳腔51内。其中,棱镜组件4可通过光敏胶(UV胶)粘接在安装架5上,以提高棱镜组件4安装的可靠性。
在这种情况下,DMD投射的有效光束可通过通光口52进入容纳腔51,在经过棱镜组件4折射后,依次通过出光口53(如图8所示)和出射口13(如图2所示)射出。DMD投射的无效光束可通过通光口52进入容纳腔51,且在经过棱镜组件4折射后,照射至安装架5靠近容纳腔51的表面上,进而转化为热能被安装架5所吸收。
可以理解的是,通光口52可以与安装口15(如图5所示)相对设置,这样的话,便于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通过通光口52进入容纳腔51内。另外,出光口53也可以与出射口13(如图2所示)相对设置,这样的话,便于有效光束依次通过出光口53和出射口13射出。
参见图8,为了提高安装架5对无效光束的吸收效率,还可以在安装架5上设置吸光面54。其中,吸光面54位于容纳腔51内,且吸光面54用于吸收照射至吸光面54上的光线。
在此基础上,无效光束可通过通光口52进入容纳腔51,且在经棱镜组件4(如图9所示)折射后,照射至吸光面54上,从而被吸光面54吸收。
需要说明的是,可对安装架5的表面进行黑色处理,以获得吸光面54。例如,在安装架5的表面上涂敷哑光黑漆或类似涂料,从而获得吸光面54。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架5靠近容纳腔51的表面既可以全部被吸光面54所覆盖,也可以仅有一部分被吸光面54所覆盖,还可以是安装架5的所有表面均被吸光面54所覆盖。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架5能够对无效光束进行阻挡和吸收,这样的话,能够减少从出射口13射出的无效光束,使得投射至投影屏幕上的无效光束减少,从而提高投影设备1000的成像质量。
其中,参见图8,安装架5上还可以设置进光口55,且进光口55与容纳腔51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光线可通过进光口55进入容纳腔51内,且在经过棱镜组件4折射后,由通光口52射出,并照射至DMD上。
示例性地,进光口55与入射口12(如图2所示)相对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射出的光线可通过进口端141进入光通道14,且由出口端142射出,并依次通过入射口12和进光口55进入容纳腔51,进而在经过棱镜组件4折射后,由通光口52射出,并照射至DMD上,以使DMD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
以这种方式设置,壳体1和安装架5能够将光源和棱镜组件4之间的光路与DMD和投影镜头200之间的光路分隔开,从而避免两个光路之间相互产生不利影响。这样的话,能够进一步提高投影设备1000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安装架5包括受光部56和阻挡部57,且受光部56和阻挡部57位于安装腔11(如图2所示)内。
其中,阻挡部57设置于受光部56靠近安装口15(如图5所示)的一侧,阻挡部57与受光部56围成容纳腔51,且阻挡部57远离受光部56的一端围成通光口52。在这种情况下,进光口55可以设置在阻挡部57上。
可以理解的是,出光口53既可以设置在受光部56上,也可以设置在阻挡部57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出光口53设置在受光部56上。这样的话,能够使出光口53与通光口52相对,便于由通光口52进入容纳腔51内的有效光束,通过出光口53射出。
需要说明的是,吸光面54可设置为至少部分位于受光部56上。也就是说,吸光面54既可以全部位于受光部56上,也可以一部分位于受光部56上,另一部分位于阻挡部57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受光部56和阻挡部57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相互独立的两个构件,并通过粘接、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受光部56和阻挡部57一体成型。这样的话,有利于提高安装架5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安装架5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安装架5还包括散热部58,且散热部58与受光部56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受光部56能够将热量传递给散热部58,并通过散热部58将热量散发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壳体1上还设有避让孔16,且避让孔16与安装腔11连通。其中,散热部58穿设于避让孔16内,且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外,用于与壳体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以这种方式设置,在投影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安装架5在吸收无效光束之后,可通过受光部56将热量传递给散热部58,进而通过散热部58与壳体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将热量释放至壳体1外。这样的话,能够提高光学引擎100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架5可由金属材料或其他导热材料制成,例如,安装架5由铝制成。这样的话,有利于热量在安装架5内进行传导,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学引擎100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组件4和安装架5的结构图。散热部58包括第一密封板581。第一密封板581与受光部56连接,且用于封堵避让孔16(如图6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板581能够阻挡灰尘等杂质通过避让孔16进入安装腔11内,从而降低灰尘等杂质对光学引擎100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参见图6,为了提高第一密封板581对避让孔16的封堵效果,还可以在避让孔16的孔壁上设置密封槽161,并将第一密封板581(如图10所示)插设于密封槽161内。这样的话,能够进一步降低灰尘等杂质通过避让孔16进入安装腔11内的风险。
其中,密封槽161可设置为沿避让孔16的周向延伸。并且,密封槽161既可以环绕避让孔16一圈设置,也可以环绕避让孔16一部分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散热部58还可以包括散热件582,散热件582与第一密封板581连接,且散热件582位于第一密封板581远离受光部56的一侧。散热件582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如图2所示)外,且散热件582用于与壳体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这样一来,安装架5在吸收无效光束之后,可通过受光部56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密封件,并通过第一密封件将热量传递给散热件582,进而通过散热件582与壳体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将热量释放至壳体1外。
其中,散热件582可以包括支撑板5821和多个散热片5822,支撑板5821与第一密封板581相对设置,且支撑板5821与第一密封板581。每个散热片5822与支撑板5821连接,且位于支撑板5821背离第一密封板581的一侧。
示例性地,多个散热片5822沿平行于支撑板5821背离第一密封板581的表面的直线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一来,相邻的两个散热片5822之间能够形成散热通道,空气可进入散热通道内与散热片5822进行热交换。这样的话,能够增大散热件58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件582的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两个散热片5822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散热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散热片5822在垂直于支撑板5821背离第一密封板581的表面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根据散热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0,散热部58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板583。第二密封板583与第一密封板581连接,且第二密封板583和散热件582位于第一密封板581的同侧。
其中,第二密封板583位于散热件582的周侧,且第二密封板583与避让孔16(如图6所示)的孔壁接触,以封闭第一密封板581与避让孔16的孔壁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这样的话,能够进一步降低灰尘等杂质通过避让孔16进入安装腔11内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板583既可以环绕散热件582一圈设置,也可以环绕散热件582一部分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光学引擎100还可以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位于密封槽161内,且密封件与第一密封板581以及密封槽161的槽壁接触,以封闭第一密封板581和密封槽161的槽壁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
以这种方式设置,密封件能够对第一密封板581和密封槽161的槽壁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进行密封,从而进一步降低灰尘等杂质通过避让孔16进入安装腔11内的风险。
其中,密封件既可以为片状泡棉或片状橡胶,也可以为涂敷于第一密封板581上或涂敷于密封槽161的槽壁上的树脂层。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壳体1包括盒体17和盖体18。盒体17形成具有开口171的安装腔11,盖体18与盒体17可拆卸连接,且盖体18覆盖开口171。也就是说,盒体17和盖体18围成安装腔11。
可以理解的是,实现盖体18与盒体17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盖体18可通过卡接、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与盒体17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避让孔16既可以设置在盖体18上,也可以设置在盒体17上,还可以一部分设置在盖体18上、另一部分设置在盒体17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1的结构图。盖体18和盒体17围成避让孔16。也就是说,避让孔16的一部分孔壁位于盖体18上,另一部分孔壁位于盒体17上。
以这种方式设置,在进行安装架5的安装时,可先将盖体18从盒体17上拆卸下来,并将安装架5安装至盒体17或盖体18上,再将盖体18安装至盒体17上,从而完成安装架5的安装。在进行安装架5的拆卸时,可先将盖体18从盒体17上拆卸下来,再将安装架5从盒体17或盖体18上拆卸下来,从而完成安装架5的拆卸。这样的话,能够降低安装架5的拆装难度,从而提高安装架5的拆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槽161既可以设置在盒体17上,也可以设置在盖体18上,还可以一部分设置在盒体17上、另一部分设置在盖体18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密封槽161设置于盒体17上。其中,密封槽161的两端可设置为沿避让孔16的周向贯穿盒体17。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密封板583(如图10所示)可设置于散热件582靠近盖体18的一侧,且第二密封板583靠近盖体18的表面与盖体18贴合,以封闭第一密封板581(如图10所示)和盖体18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引擎100的剖视图。光学引擎100还包括遮挡件6,遮挡件6设置于安装腔11内。遮挡件6与安装架5连接,且遮挡件6位于安装架5靠近安装口15(如图6所示)的一侧,并覆盖通光口52(如图9所示)。
其中,参见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架5和遮挡件6的结构图。遮挡件6上设有透光口61。在这种情况下,DMD所投射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可依次通过透光口61和通光口52(如图9所示)进入容纳腔51内。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口61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通光口52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其中,参考面与透光口61所处的平面平行。也就是说,沿着垂直于透光口61所处的平面的方向观察,透光口61位于通光口52内。
以这种方式设置,遮挡件6能够对DMD反射的部分杂散光进行阻挡,以减少进入到容纳腔51内的杂散光,从而减少进入到投影画面中的杂散光,进而提高投影设备1000的成像质量。
示例性地,参见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挡件6的结构图。遮挡件6包括挡板62、固定板63以及连接板64。固定板63设置于挡板62靠近安装架5(如图13所示)的一侧,并与安装架5连接,且固定板63位于挡板62的周侧。沿垂直于透光口61所处的平面的方向,连接板64位于挡板62和固定板63之间,且连接板64与挡板62以及固定板63连接。
以这种方式设置,能够增大棱镜组件4与挡板62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大棱镜组件4与透光口61之间的间距,以降低棱镜组件4所反射的光线通过透光口61照射至DMD上的风险。这样一来,能够减小DMD的温升,从而降低DMD出现性能下降的风险。
其中,棱镜组件4与挡板62之间的间距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2mm。例如,棱镜组件4与DMD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以及0.5mm中的任意一者,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DMD射向遮挡件6的无效光束会相对于有效光束朝远离安装口15中心的方向倾斜。
基于此,为了减小遮挡件6对无效光束的阻挡,可将透光口61靠近无效光束的一侧的尺寸设置为大于透光口61靠近有效光束的一侧的尺寸。例如,将透光口61的中心设置为朝靠近无效光束的方向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体17和遮挡件6的结构图。遮挡件6上设有多个定位口65,壳体1上设有多个定位柱19,每个定位柱19对应一个定位口65,且定位柱19位于对应的定位口65内。
以这种方式设置,在光学引擎100组装的过程中,可先将遮挡件6安装至安装架5(如图13所示)上,然后将壳体1上的定位柱19穿设于遮挡件6上的定位口65内,进而将安装架5和遮挡件6安装至壳体1上。在此过程中,可利用定位口65和定位柱19对安装架5和壳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引导和定位,有利于降低光学引擎100的组装难度,提高光学引擎100的组装效率。
为了使安装架5和壳体1之间连接的更为牢靠,可采用螺钉连接、卡接、粘接等方式,将安装架5固定在壳体1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安装架5通过光敏胶(UV胶)粘接在壳体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光学引擎100还包括循环泵,循环泵具有进口和出口,液体可通过进口进入循环泵内,并通过出口排出。
在此基础上,安装架5上还设有冷却通道,且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泵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并与循环泵构成冷媒循环回路。
其中,冷媒循环回路中流动有制冷剂,用于对安装架5进行制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且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口和出射口,所述安装口和所述出射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数字微镜器件,所述数字微镜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处,用于投射有效光束和无效光束;
棱镜组件,所述棱镜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部分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棱镜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通光口和出光口,所述通光口和所述出光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安装架具有吸光面,所述吸光面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吸光面用于吸收照射至所述吸光面上的光线;
其中,所述有效光束通过所述通光口进入所述容纳腔,经所述棱镜组件折射后,依次通过所述出光口和所述出射口射出;所述无效光束通过所述通光口进入所述容纳腔,经所述棱镜组件折射后,照射至所述吸光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
受光部,所述受光部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出光口设置于所述受光部上,且所述吸光面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受光部上;以及,
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受光部靠近所述安装口的一侧,且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受光部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阻挡部远离所述受光部的一端围成所述通光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安装架还包括:
散热部,所述散热部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内,且与所述受光部连接;所述散热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用于与所述壳体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沿所述避让孔的周向延伸;
所述散热部包括:
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受光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插设于所述密封槽内,用于封堵所述避让孔;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第一密封板连接,且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板远离所述受光部的一侧;所述散热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用于与所述壳体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还包括:
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第一密封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板和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板的同侧;所述第二密封板位于所述散热件的周侧,且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接触,以封闭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板以及所述密封槽的槽壁接触,以封闭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密封槽的槽壁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形成具有开口的所述安装腔;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盖体覆盖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盖体和所述盒体围成所述避让孔;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盒体上,且所述密封槽的两端沿所述避让孔的周向贯穿所述盒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进光口,所述进光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其中,光线可通过所述进光口进入所述容纳腔,经所述棱镜组件折射后,由所述通光口射出,并照射至所述数字微镜器件上,以使所述数字微镜器件投射所述有效光束和所述无效光束。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安装口的一侧;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遮挡件覆盖所述通光口;所述遮挡件上设有透光口,所述有效光束和所述无效光束依次通过所述透光口和所述通光口进入所述容纳腔;
其中,所述透光口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光口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参考面与所述透光口所处的平面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包括:
挡板,所述透光口设置于所述挡板上;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挡板的周侧;以及,
连接板,沿垂直于所述透光口所处的平面的方向,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挡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挡板以及所述固定板连接。
CN202420190774.4U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光学引擎 Active CN221707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90774.4U CN221707870U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光学引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90774.4U CN221707870U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光学引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07870U true CN221707870U (zh) 2024-09-13

Family

ID=92655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90774.4U Active CN221707870U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光学引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078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2480B2 (en) Optical device, optical unit and projector
KR100530649B1 (ko) 프로젝터
US6844993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optical device
KR100491240B1 (ko) 광학 부품의 장착 구조체 및 프로젝터
CN100401184C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US7866828B2 (en)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6375328B2 (en) Optical modulation element and projector
US7922331B2 (en)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unit,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device, and projector
US7845804B2 (en)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20080094582A1 (en)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8182092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20050094105A1 (en) Optical device and rear projector
US6906840B1 (en) Optical modulator, optical device having the optical modulator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same
KR20060044779A (ko) 광변조 소자 유지체, 광학 장치 및 프로젝터
CN221707870U (zh) 一种光学引擎
US11543617B2 (en) Diffusion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US8205993B2 (en) Projection-typ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JP4366618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060808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3195254A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195253A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US20110181843A1 (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JP3079748U (ja) 投影装置における中空積分ロッドの熱源遮蔽装置
CN217386108U (zh) 投影设备
JP5002154B2 (ja)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