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697777U - 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97777U
CN221697777U CN202323670450.5U CN202323670450U CN221697777U CN 221697777 U CN221697777 U CN 221697777U CN 202323670450 U CN202323670450 U CN 202323670450U CN 221697777 U CN221697777 U CN 221697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ase
mounting seat
clamping unit
clamping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6704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国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ifc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if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if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ifc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6704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97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97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97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该夹持单元包括基座、安装座及夹持组件,安装座外套于基座,安装座相对于基座可转动。夹持组件与安装座连接,夹持组件具有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带有夹持组件的安装座,使得夹持单元可以将汽车配件稳固夹持,防止汽车配件掉落。通过转动安装座来改变夹持组件的方向和位置,可以衔接注塑成型与机械手抓取两个生产环节,进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小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汽车配件损伤风险。此外,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汽车配件从模具到打包流程中的手动操作,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设备整体生产效能。

Description

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汽车配件的生产过程为注塑设备为模具注塑,机械手将注塑冷却完成后的汽车配件直接抓取输送至集料斗。但在机械手抓取汽车配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汽车配件夹取不稳,中途脱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单元,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实现对汽车配件的稳固抓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单元,包括:
基座;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外套于所述基座,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所述基座可转动;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具有夹持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所述基座为柱状,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安装座均为多组,多个所述夹持组件和多个所述安装座一一对应,多个安装座沿所述基座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还包括枢转轴,所述枢转轴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枢转轴可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所述基座和所述枢转轴之间设有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爪相对于所述第二夹爪可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座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座体的位置可调,以调整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所述基座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所述固定槽的内底壁包括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固定槽的开口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固定槽的菜口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座体所述第一抵接面贴合,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二抵接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
多个夹持单元,每个所述夹持单元为上述的夹持单元,多个所述夹持单元层叠设置,多个所述夹持单元的安装座的转动轴线均共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包括上述的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带有夹持组件的安装座,使得夹持单元可以将汽车配件稳固夹持,防止汽车配件掉落。通过转动安装座来改变夹持组件的方向和位置,可以衔接注塑成型与机械手抓取两个生产环节,进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小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汽车配件损伤风险。此外,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汽车配件从模具到打包流程中的手动操作,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设备整体生产效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将多个夹持单元层叠设置,且使多个夹持单元的安装座的转动轴线均共线,这样多个夹持单元可以同时工作,从而在同一时间可以完成多件汽车配件的夹持作业。共线的转动轴线保证了各个夹持单元的运动同步,避免了因为运动不协调带来的潜在干涉和操作失误,从而提高了整个夹持装置的可靠性和工作精确度。此外,层叠设置的夹持单元可以减少设备占用的地面空间,使得生产线布局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通过整合具有多个层叠夹持单元的夹持装置,提升了处理汽车配件的能力,不仅加快了生产线的工作效率,还优化了整体的生产流程。共线的转动轴线设计确保了夹持装置中各个夹持单元的协调一致性,提高了成品率和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中枢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单元在对汽车配件进行夹持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夹持装置;
100、夹持单元;
110、基座;111、本体部;112、固定槽;113、第一抵接面;114、第二抵接面;
120、安装座;121、第一座体;122、第二座体;
130、夹持组件;131、第一夹爪;132、第二夹爪;133、夹持空间;
140、枢转轴;141、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单元,需要说明的是,该夹持单元100应用于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中,在汽车配件注塑成型后,夹持单元100可以从注塑模具上获取汽车配件,由机械手从夹持单元100上取得汽车配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汽车配件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注塑模具可以同时生成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当夹持单元100从注塑模具上获取汽车配件时,注塑模具将第一工件推至夹持单元100,然后再将第二工件推至处于夹持单元100的第一工件上,从而完成汽车配件的装配。因此,夹持单元100可以高效地从注塑模具中获取成型好的汽车配件,并为机械手臂取件提供便利,确保汽车配件的顺利移交与后续的打包工作。
具体地,夹持单元100包括基座110、安装座120及夹持组件130,安装座120外套于基座110,安装座120相对于基座110可转动。夹持组件130与安装座120连接,夹持组件130具有夹持空间133。当夹持单元100工作时,安装座120转动至朝向注塑模具的一侧,使夹持组件130可以将汽车配件夹持至夹持空间133内,随后,安装座120可以转动至机械手的一侧,便于机械手从夹持单元100上抓取汽车配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单元100,通过在基座110上设置带有夹持组件130的安装座120,使得夹持单元100可以将汽车配件稳固夹持,防止汽车配件掉落。通过转动安装座120来改变夹持组件130的方向和位置,可以衔接注塑成型与机械手抓取两个生产环节,进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小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汽车配件损伤风险。此外,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汽车配件从模具到打包流程中的手动操作,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设备整体生产效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0为柱状,以便提供稳定的支撑和足够的安装空间。夹持组件130和安装座120均为多组,多个夹持组件130和多个安装座120一一对应,以此来实现多点夹持的功能。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并实现多方位的夹持能力,多个安装座120沿基座11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这样,以确保每个夹持组件130能够独立工作,同时也允许夹持单元100在同一时刻夹持多个汽车配件,提升了生产效率。
举例来说,夹持组件130和安装座120可以设计为四组,如图5所示,安装座120可以分别为安装座A、安装座B、安装座C和安装座D,其中,a为第一工件,b为第二工件,c为汽车配件。注塑模具分别可以注塑出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在第一次注塑时,安装座A转动到第一工件的位置,注塑模具将第一工件推送至安装座A,然后基座110沿W方向旋转,将安装座A旋转至第二工件处,进行第二次注塑,注塑模具将第二工件推送至位于安装座A的第一工件上,使第一工件可以和第二工件安装形成完整的汽车配件。同时,注塑模具将另一个第一工件推送至安装座D上,然后基座110继续旋转,将带有汽车配件的安装座A转动至机械手便捷取件的位置。在该位置,机械手可以从每个安装座A中取出对应的汽车配件,进行后续的搬运或打包操作。这样,可以使得夹持单元100在单次运转过程中,通过四个独立工作的夹持组件130,完成四个汽车配件的夹持工作。
通过此种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单元100不仅能够提升生产线的整体作业效率,而且能够减少因等待取件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加快产品从注塑成型到打包环节的转接速度,同时,由于采用了多组夹持组件130,还提升了设备的产能,具有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单元100还包括枢转轴140,枢转轴140穿设于基座110,以使基座110相对于枢转轴140可转动。枢转轴140与基座110的配合设计保证了基座110在转动时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同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力,确保了在夹持单元100在对夹持汽车配件时,基座110可以对安装座120实现精准对位。这样,基座110可以在不同的操作阶段转动至适宜的位置,以便夹持组件130可以按需夹持汽车配件或释放至机械手。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枢转轴140转动过程中与基座110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基座110与枢转轴140之间设置了轴承141。该轴承141可以承载基座110与枢转轴140之间的相对旋转动作,同时降低运动中的磨损,延长夹持单元100的稳定运作时间。
其中,轴承141被安装在枢转轴140上,且轴承141的壁面与基座110的内壁想接触,以支持基座110的转动负荷,并确保基座110在转动时的平稳性和精准度。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轴承141可以为球轴承、滚针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或者其他适合的轴承类型。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30包括第一夹爪131和第二夹爪132,第一夹爪131和第二夹爪132之间的空间为夹持空间133。为了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汽车配件,第一夹爪131可以相对于第二夹爪132进行移动,进而调整两个夹爪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尺寸的汽车配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30还包含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传感器用以检测第一夹爪131和第二夹爪132之间的实际距离,以及夹持时对汽车配件施加的压力,而控制单元则负责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来调整夹爪的位置和夹持力度,确保在整个夹持过程中,汽车配件不会因夹持力过小而脱落,或因夹持力过大而损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20包括第一座体121和第二座体122,第一座体121上设有第一夹爪131,第二座体122上设有第二夹爪132,第一座体121相对于第二座体122的位置可调,以调整第一夹爪131和所述第二夹爪132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21和第二座体122上集成有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以便实时监测并调整夹持状态。同时,为了配合传感器的反馈,一个或多个控制单元也可以被整合于安装座120中,用于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程序或操作者的指令,精确控制第一座体121相对于第二座体122的移动,从而实现精确控制夹持间距的目的。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0包括本体部111,所述本体部111上设有固定槽112,安装座120设于固定槽112内。这样,使得安装座120可以稳定地安装于基座110的本体部111之内,并且允许安装座120在有本体部111固定的限制下完成旋转或夹持的动作,从而促进夹持组件130进行有效的夹持操作。其中,固定槽112可以是在基座110本体部111上开设的凹槽或凹形结构,其尺寸和形状与安装座120相匹配,以实现安装座120的精确安置和稳固固定,以确保安装座120在夹持活动中的位置稳定,防止因振动或操作力而导致安装座120产生的位移或松动。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槽112的内底壁包括第一抵接面113和第二抵接面114,第一抵接面113与固定槽112的开口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114与所述固定槽112的槽口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第一抵接面113与第二抵接面114形成阶梯状,这样,两个抵接面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不同的高度水平,从而为不同的座体提供了相应的支撑平面。
第一座体121所述第一抵接面113贴合,第二座体122与所述第二抵接面114贴合,这样,保证了安装座120在固定槽112内的稳固性,以及可以在夹持单元100运作过程中提供了支持点,从而避免了夹持单元100因振动导致安装座120产生微动或松动,确保了夹持单元100结构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了夹持单元100操作的精准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夹持装置10,包括多个夹持单元100,每个夹持单元100为上述的夹持单元100,多个夹持单元100层叠设置,以空间有效的方式增加了夹持点的数量和生产线的夹持能力。为了确保多个夹持单元100的同步和协调运作,多个夹持单元100的安装座120的转动轴线均共线,即所有安装座120的转动轴线在空间中沿着同一直线排列,这种共线设置可以确保所有夹持单元100在操作时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这样,多个夹持单元100可以同时工作,从而在同一时间可以完成多件汽车配件的夹持作业。共线的转动轴线保证了各个夹持单元100的运动同步,避免了因为运动不协调带来的潜在干涉和操作失误,从而提高了整个夹持装置10的可靠性和工作精确度。此外,层叠设置的夹持单元100可以减少设备占用的地面空间,使得生产线布局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的夹持装置1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产设备通过整合具有多个层叠夹持单元100的夹持装置10,提升了处理汽车配件的能力,不仅加快了生产线的工作效率,还优化了整体的生产流程。共线的转动轴线设计确保了夹持装置10中各个夹持单元100的协调一致性,提高了成品率和生产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10);
安装座(120),所述安装座(120)外套于所述基座(110),所述安装座(120)相对于所述基座(110)可转动;
夹持组件(130),所述夹持组件(130)与所述安装座(120)连接,所述夹持组件(130)具有夹持空间(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0)为柱状,所述夹持组件(130)和所述安装座(120)均为多组,多个所述夹持组件(130)和多个所述安装座(120)一一对应,多个安装座(120)沿所述基座(11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转轴(140),所述枢转轴(140)穿设于所述基座(110),所述基座(110)相对于所述枢转轴(140)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0)和所述枢转轴(140)之间设有轴承(14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30)包括第一夹爪(131)和第二夹爪(132),所述第一夹爪(131)和所述第二夹爪(132)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夹持空间(133),所述第一夹爪(131)相对于所述第二夹爪(132)可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一夹爪(131)和所述第二夹爪(132)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20)包括第一座体(121)和第二座体(122),所述第一座体(121)上设有所述第一夹爪(131),所述第二座体(122)上设有第二夹爪(132),所述第一座体(121)相对于所述第二座体(122)的位置可调,以调整所述第一夹爪(131)和所述第二夹爪(132)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0)包括本体部(111),所述本体部(111)上设有固定槽(112),所述安装座(120)设于所述固定槽(1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2)的内底壁包括第一抵接面(113)和第二抵接面(114),所述第一抵接面(113)与所述固定槽(112)的开口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面(114)与所述固定槽(112)的槽口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座体(121)所述第一抵接面(113)贴合,所述第二座体(122)与所述第二抵接面(114)贴合。
9.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夹持单元(100),每个所述夹持单元(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单元(100),多个所述夹持单元(100)层叠设置,多个所述夹持单元(100)的安装座(120)的转动轴线均共线。
10.一种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装置(10)。
CN202323670450.5U 2023-12-29 2023-12-29 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Active CN221697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70450.5U CN221697777U (zh) 2023-12-29 2023-12-29 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70450.5U CN221697777U (zh) 2023-12-29 2023-12-29 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97777U true CN221697777U (zh) 2024-09-13

Family

ID=9265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670450.5U Active CN221697777U (zh) 2023-12-29 2023-12-29 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97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5566B (zh) 一种用于抓取工作的工业机器人
CN113664598A (zh) 自动上料机械臂
CN206296719U (zh) 具备调头装置的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CN113232024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软物抓取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CN111993405A (zh) 一种工业智能机器人的抓取设备及其抓取方法
CN221697777U (zh) 夹持单元、夹持装置及制造汽车配件的生产设备
CN110614700A (zh) 一种陶瓷加工用多功能转盘装置
CN108789474A (zh) 旋紧式机械手及上下料机器人
CN108000884A (zh) 智能机器人焊接装配自动化生产线工装模具伺服抓取机构
CN107263090A (zh) 一种自动安平水准仪自动装配系统
JP3392401B2 (ja) ゴムブッシュの外筒絞り加工を行う設備
CN218575657U (zh) 一种可变抓手的电液伺服机器人
CN118162863A (zh) 组装设备
CN112589513A (zh) 一种可变抓手的电液伺服机器人
KR101296537B1 (ko) 자동화 로봇용 클램핑 기구
CN212095668U (zh) 铸件机械臂自动打磨机
CN210967775U (zh) 一种胶圈转盘式组装机
CN207874890U (zh) 一种伺服式智能控制系统的抓取机构
CN215359548U (zh) 一种螺母全自动放入模具内成型的机构
CN208215391U (zh) 旋紧式机械手及上下料机器人
CN217344464U (zh) 一种金刚石液压机的铰链梁加工夹具
CN222494313U (zh) 一种机器人多抓手装置
CN110355957A (zh) 边料自动切除系统
CN214643642U (zh) 一种单轴机械手
CN110790001A (zh) 高效高精准锂电池盖帽搬运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