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646541U -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46541U
CN221646541U CN202323306469.1U CN202323306469U CN221646541U CN 221646541 U CN221646541 U CN 221646541U CN 202323306469 U CN202323306469 U CN 202323306469U CN 221646541 U CN221646541 U CN 221646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reo garage
empty
safety device
vehicle
vertical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3064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水
王岩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 Road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u Road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u Road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u Road Park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3064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46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46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46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属于停车设备领域,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包括若干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包括防踩空踏步,所述防踩空踏步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外侧的地面上,防踩空踏步顶面平行于地面;防踩空踏步不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接触。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存取车时驾驶员从驾驶室下车时容易踩空的问题,具有安全、舒适、便利的优点。

Description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难成为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以其占地面积小、土地空间利用率高、布置灵活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技术中,如图1-3所示,典型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包括机架20、减速电机21、传动机构22、两牵引链条23、若干汽车吊篮24;通过减速电机21带动传动机构22,驱动间隔设置于牵引链条23上的多个汽车吊篮24随该牵引链条23一同在跑道形(环形)运行区域中循环运动,各汽车吊篮24上设有载车板3,当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时,其中一载车板3贴近地面,可以向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驶入车辆或驶出车辆,以达到存取车辆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存车时,车辆驶入贴近地面的汽车吊篮的载车板时,驾驶员从车辆中出来走出载车板时,由于驾驶室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比较大,容易踩空,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解决驾驶员从驾驶室下车时容易踩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包括若干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包括防踩空踏步,所述防踩空踏步 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外侧的地面上,防踩空踏步(1)顶面平行于地面;防踩空踏步不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辆驶入贴近地面的汽车吊篮的载车板时,驾驶员从车辆的驾驶室车辆中出来走出载车板时,由于防踩空踏步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外侧的地面上,驾驶员可以踩在防踩空踏步,然后从防踩空踏步步入地面。在取车时,也是先踩在防踩空踏步,然后进入驾驶室,防止驾驶员踩空,比较安全、舒适、便利。防踩空踏步不与所述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接触,不干涉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循环运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当垂直循环立体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停放的车辆车头超前时,防踩空踏步 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左侧的地面上;
当垂直循环立体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停放的车辆车头超后时,防踩空踏步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右侧的地面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踩空踏步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的顶面。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防踩空踏步不易干涉载车板的循环升降。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踩空踏步为升降踏板。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防踩空踏步高度可根据需要调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踩空踏步包括升降装置、顶板,顶板安装在升降装置顶端,顶板的顶面平行与地面,升降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或与地面相连,当顶板在升降装置作用下运行到最高位置时,顶板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的顶面。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剪叉、顶框架、底框架、垂直于两剪叉的铰接轴、两垂直于铰接轴的第一直线收缩装置、平行于铰接轴的边轴,两剪叉的交叉处通过铰接轴相连;各剪叉顶端的左端与顶框架铰接,各剪叉顶端的右端在顶框架上自由滑动,各剪叉底端的左端与底框架铰接,各剪叉底端的右端在底框架上自由滑动;各剪叉底端的右端之间通过边轴相连;各第一直线收缩装置左端与铰接轴的中部铰接,右端与边轴铰接;顶板安装在顶框架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顶框架的各靠近剪叉架侧设有顶滑槽,各剪叉顶端的右端连接有可在距其最近的顶滑槽内滑动的顶滑轮;底框架的各靠近剪叉架侧设有底滑槽,各剪叉底端的右端连接有可在距其最近的底滑槽内滑动的底滑轮。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直线收缩装置为液压油缸、液压气缸、电推杆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还包括线路,第一直线收缩装置通过线路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防踩空踏步可在载车板的循环升降时降低,在驾驶员上车或下车时升起,防踩空踏步可以靠近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位置最低的载车板设置且不易干涉载车板的循环升降。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为垂直支撑升降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垂直支撑升降装置包括若干垂直向设置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顶端与顶板相连,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底端与地面接触,
或者,
第二直线收缩装置底端与底面板相连,底面板放置在地面上或与地面相连。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还包括线路,第二直线收缩装置通过线路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防踩空踏步可在载车板的循环升降时降低,在驾驶员上车或下车时升起,防踩空踏步可以靠近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位置最低的载车板设置且不易干涉载车板的循环升降。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直线收缩装置为液压油缸、液压气缸、电推杆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通过若干电动升降螺杆与顶板相连。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电动升降螺杆通过线路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防踩空踏步可在载车板的循环升降时降低,在驾驶员上车或下车时升起,防踩空踏步可以靠近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位置最低的载车板设置且不易干涉载车板的循环升降。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为手动升降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通过若干升降螺母与顶板相连。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踩空踏步为固定高度踏板。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造价较低。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踩空踏步为呈立方体状,其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的顶面。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踩空踏步包括顶面平行于地面的顶板、若干立柱,顶板与各立柱相连,立柱放置在地面上或固定在地面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外侧的地面上设有地坑,防踩空踏步(1) 设置在地坑内。采用这一技术方案不易干涉载车板的循环升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防踩空踏步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所示防踩空踏步的后视图。
图8是图4所示防踩空踏步的左视图。
图9是图4所示防踩空踏步的正视图。
图10是图4所示防踩空踏步的俯视图。
图11是图4所示防踩空踏步的左视图。
图12是采用图4所示防踩空踏步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3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2所示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的左视图。
图16是图15的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防踩空踏步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防踩空踏步的后视图。
图19是防踩空踏步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0是防踩空踏步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防踩空踏步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3是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4是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5是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防踩空踏步-1;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机架20减速电机-21;传动机构-22;牵引链条-23;汽车吊篮-24;
载车板-3;
顶板-4;
升降装置-5;剪叉-51;顶框架-52;底框架-53;铰接轴-54;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边轴-56;顶滑槽-57;顶滑轮-58;底滑槽-59;底滑轮-510;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底面板-512;支架-513;升降螺母-514;升降螺杆-515;立柱-516;导向杆-517;
地面-6;
地坑-7;
车辆-8;驾驶室车门-8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包括若干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 3,其特征在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包括防踩空踏步1,所述防踩空踏步1 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外侧的地面上,防踩空踏步1顶面平行于地面;防踩空踏步1不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接触。
如图4-14所示,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包括若干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3,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包括防踩空踏步1,定义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3停放的车辆车头超前,防踩空踏步1 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8的驾驶室位置左侧的地面6上。防踩空踏步1顶面平行于地面。入库时,车辆是头超前开进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
所述防踩空踏步1包括升降装置5、顶板4,顶板4安装在升降装置5顶端,顶板4的顶面平行与地面,升降装置5设置在地面上或与地面相连,当顶板4在升降装置5作用下运行到最高位置时,顶板4的顶面低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位置最低的载车板3的顶面。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位置最低的载车板3的底部贴近地面6。
所述升降装置5为剪叉51式升降装置。
具体的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两剪叉51、顶框架52、底框架53、垂直于两剪叉51的铰接轴54、两垂直于铰接轴54的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平行于铰接轴54的边轴56,两剪叉51的交叉处通过铰接轴54相连;各剪叉51顶端的左端与顶框架52铰接,各剪叉51顶端的右端在顶框架52上自由滑动,各剪叉51底端的左端与底框架53铰接,各剪叉51底端的右端在底框架53上自由滑动;各剪叉51与顶框架52铰接端、各剪叉51与底顶框架52铰接端位于铰接轴54左侧。各剪叉51底端的右之间通过边轴56相连;各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左端与铰接轴54的中部铰接,右端与边轴56铰接;顶板4安装在顶框架52上。
顶框架52的各靠近剪叉51架侧设有顶滑槽57,各剪叉51顶端的右端连接有可在距其最近的顶滑槽57内滑动的顶滑轮58;底框架53的各靠近剪叉51架侧设有底滑槽59,各剪叉51底端的右端连接有可在距其最近的底滑槽59内滑动的底滑轮510。
当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3停放的车辆车头超前,车辆驶入贴近地面的汽车吊篮的载车板时,驾驶员从车辆中出来走出载车板时,由于防踩空踏步1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位置最低的载车板3左侧的地面上且防踩空踏步1靠近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左侧面中部的后方,防踩空踏步1就位于驾驶室的左侧。驾驶员可以先踩在防踩空踏步1,然后从防踩空踏步1步入地面。在取车时,也是先踩在防踩空踏步1,然后进入驾驶室,防止驾驶员踩空,比较安全。防踩空踏步1不与所述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3接触,不干涉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3循环运动。
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为液压油缸。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为液压气缸。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为电推杆。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还包括线路,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通过线路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相连。防踩空踏步1可在载车板的循环升降时降低,在驾驶员上车或下车时升降,防踩空踏步1可以紧贴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设置且不易干涉载车板的循环升降。
实施例4。如图17-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垂直支撑升降装置5包括四个垂直向设置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顶端与顶板4相连,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底端与底面板512相连,底面板512固定在地面上。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为液压油缸。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在于:底面板放置在地面上,其优点是可以移动。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为液压气缸。
实施例6。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在于: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底端与地面固定。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为电推杆。
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还包括线路,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通过线路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的控制系统相连。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防踩空踏步1可在载车板的循环升降时降低,在驾驶员上车或下车时升降,防踩空踏步1可以紧贴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设置且不易干涉载车板的循环升降。
实施例7。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为手动升降装置。具体的,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支架513,支架513上通过六个升降螺母514与顶板4相连。
实施例8。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为垂直支撑升降装置5。具体的,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支架513,支架513上通过一个升降螺杆515与顶板4相连。
实施例9。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防踩空踏步1为固定高度踏板。所述防踩空踏步1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的顶面。具体的,所述防踩空踏步1包括顶面平行于地面的顶板4、四个立柱516,顶板4与各立柱516相连,立柱516固定在地面上。顶板4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的顶面。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造价较低。
实施例10。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述防踩空踏步1为固定高度踏板。具体的,所述防踩空踏步1为呈立方体状,其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的顶面。所述防踩空踏步1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的顶面。采用这一技术方案,造价较低,也方便移动。
实施例11。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外侧的地面6上设有地坑7,防踩空踏步1设置在地坑7内。顶板4的顶面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位置最低的载车板3的顶面平齐。
实施例12。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不同在于:垂直循环立体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3停放的车辆车头超后,防踩空踏步1 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右侧的地面上。入库时,车辆是头超后倒进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包括若干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 (3),其特征在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包括防踩空踏步(1),所述防踩空踏步(1) 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外侧的地面上,防踩空踏步(1)顶面平行于地面;防踩空踏步(1)不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垂直循环立体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3)停放的车辆车头超前时,防踩空踏步(1) 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左侧的地面上;
当垂直循环立体各可垂直升降的载车板(3)停放的车辆车头超后时,防踩空踏步(1)设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右侧的地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踩空踏步(1)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的顶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踩空踏步(1)为升降踏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踩空踏步(1)包括升降装置(5)、顶板(4),顶板(4)安装在升降装置(5)顶端,顶板(4)的顶面平行与地面,升降装置(5)设置在地面上或与地面相连,当顶板(4)在升降装置(5)作用下运行到最高位置时,顶板(4)的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的顶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为剪叉(51)式升降装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两剪叉(51)、顶框架(52)、底框架(53)、垂直于两剪叉(51)的铰接轴(54)、两垂直于铰接轴(54)的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平行于铰接轴(54)的边轴(56),两剪叉(51)的交叉处通过铰接轴(54)相连;各剪叉(51)顶端的左端与顶框架(52)铰接,各剪叉(51)顶端的右端在顶框架(52)上自由滑动,各剪叉(51)底端的左端与底框架(53)铰接,各剪叉(51)底端的右端在底框架(53)上自由滑动;各剪叉(51)底端的右端之间通过边轴(56)相连;各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左端与铰接轴(54)的中部铰接,右端与边轴(56)铰接;顶板(4)安装在顶框架(5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框架(52)的各靠近剪叉(51)架侧设有顶滑槽(57),各剪叉(51)顶端的右端连接有可在距其最近的顶滑槽(57)内滑动的顶滑轮(58);底框架(53)的各靠近剪叉(51)架侧设有底滑槽(59),各剪叉(51)底端的右端连接有可在距其最近的底滑槽(59)内滑动的底滑轮(51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为液压油缸、液压气缸、电推杆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还包括线路,第一直线收缩装置(55)通过线路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相连。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为垂直支撑升降装置(5)。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升降装置(5)包括若干垂直向设置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顶端与顶板(4)相连,各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底端与地面接触,
或者,
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底端与底面板(512)相连,底面板放置在地面上或与地面相连。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还包括线路,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通过线路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的控制系统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收缩装置(511)为液压油缸、液压气缸、电推杆中的一种。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支架(513),支架(513)上通过若干电动升降螺杆(515)与顶板(4)相连。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升降螺杆(515)通过线路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2)的控制系统相连。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为手动升降装置。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支架(513),支架(513)上通过若干升降螺母(514)与顶板(4)相连。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踩空踏步(1)为固定高度踏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踩空踏步(1)为呈立方体状,其顶面不高于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贴近地面的载车板(3)的顶面。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踩空踏步(1)包括顶面平行于地面的顶板(4)、若干立柱(516),顶板(4)与各立柱(516)相连,立柱(516)放置在地面上或固定在地面上。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停止状态下最底位置的载车板(3) 上的车辆驾驶室位置外侧的地面(6)上设有地坑(7),防踩空踏步(1) 设置在地坑(7)内。
CN202323306469.1U 2023-12-06 2023-12-06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Active CN221646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306469.1U CN221646541U (zh) 2023-12-06 2023-12-06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306469.1U CN221646541U (zh) 2023-12-06 2023-12-06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46541U true CN221646541U (zh) 2024-09-03

Family

ID=92514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306469.1U Active CN221646541U (zh) 2023-12-06 2023-12-06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46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7683C (zh) 悬臂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US6733226B1 (en) Vehicle moving apparatus
CN221646541U (zh)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人员出入车辆防踩空安全装置
CN114837481B (zh) 一种重列式升降横移停车装置
CN1086013C (zh) 升降式立体停车装置以及升降式自行多列立体停车设备
CN214422175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智能化升降台
CN107826087B (zh) 一种智能泊车摆渡机器人
CN115071860A (zh) 一种双限位结构的自收纳的顶升式agv小车
CN210264096U (zh) 一种无线充电车辆位置调整机构及其立体车库
CN209457468U (zh) 一种agv小车引导式组合车库
CN110805329A (zh) 侧方位立体停车装置
CN110847663A (zh) 带有同步旋转托架的立体车库及其泊车方法
CN112112463B (zh) 一种用于医院停车场的升降停车装置
CN212867059U (zh) 一种侧向进出式立体车库
CN211776210U (zh) 一种独立便捷式双层侧方停车库
CN222759483U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209870353U (zh) 一种移车装置
CN217205642U (zh) 一种侧向立体停车库
CN108979230B (zh) 一种旋转平移式停车装置及其停车方法
CN113482421A (zh) 一种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停车板车轮定位机构
CN209261295U (zh) 一种可旋转双层立体停车库
CN207944753U (zh) 位于地下车位上的双层立体车库
EP4417462A1 (en) Battery swap platform and battery charging and swapping station
CN114541840B (zh) 一种侧向立体停车库的车辆存取方法
CN219826354U (zh) 一种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