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646193U -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46193U
CN221646193U CN202420072197.9U CN202420072197U CN221646193U CN 221646193 U CN221646193 U CN 221646193U CN 202420072197 U CN202420072197 U CN 202420072197U CN 221646193 U CN221646193 U CN 221646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late
plate
roof
fixedly connected
green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721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汉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No2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No2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No2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No2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721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46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46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46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屋面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包括:承梁板,所述承梁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屋面板,所述屋面板的外壁两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排水减速机构,所述排水减速机构包括有倾斜安装在屋面板底端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减速机构,利用倾斜板的转动作用,加之第一滤板对雨水二次过滤的作用,可减缓在降雨量较大的天气时,雨水通过屋面板上流下的速度,降低了雨水对屋面板下方地面的冲击力,避免对屋面板下方的地面造成较大面积的冲击损坏,从而提升了屋面板下方周围地面行人行走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屋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通过对屋面的设计,从而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在公开号为CN216949017U的中国专利中,提到了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屋面主体,所述屋面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凸起条等距均匀分布,两个所述凸起条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滤孔,所述挡板和屋面主体之间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与屋面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凸起条的底端设置有接引管;通过设置的挡板和凸起条来便于使用,设置的挡板上安装有太阳能板,从而使太阳能存储后用于日常使用,且均匀分布的挡板使得雨水能够流到挡板上,通过挡板上的滤孔使得雨水渗入,而落叶等即可被挡板拦截,从而使雨水经过滤网过滤后进行存储,从而充分利用雨水;
上述专利虽通过挡板上的滤孔使得雨水渗入,而落叶等即可被挡板拦截,从而使雨水经过滤网过滤后进行存储,便于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而在降雨量较大的天气时,雨水通过屋面上的斜坡进行落在,由于斜坡设置的屋面底部并未有对雨水进行阻挡的部件,使得雨水通过屋面底部落下的覆盖面积较大,对屋面下方地面的冲击力较大,易对屋面下方的地面造成较大面积的冲击损坏,影响屋面周围地面行人行走的效率,为此,提出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
承梁板,所述承梁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屋面板,所述屋面板的外壁两侧固定安装有隔板;
排水减速机构,所述排水减速机构包括有倾斜安装在屋面板底端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且所述转动轴的顶端转动贯穿延伸至第二滤板的顶部外侧,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块和多个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动板,多个所述转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清理毛刷,多个所述第二转动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转动块,多个所述第二转动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倾斜板,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叶轮,且所述驱动叶轮位于排水管的内部。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利用倾斜板的转动作用,加之第一滤板对雨水二次过滤的作用,可减缓在降雨量较大的天气时,雨水通过屋面板上流下的速度,降低了雨水对屋面板下方地面的冲击力,避免对屋面板下方的地面造成较大面积的冲击损坏,从而提升了屋面板下方周围地面行人行走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上均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轴通过转动槽与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的顶端通过转动槽转动贯穿延伸至第二滤板的顶部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上均开设有多个过滤孔,且所述第二滤板是用于对泥土进行过滤,所述第一滤板是用于对流下的水进行减缓流速。
优选的,多个所述清理毛刷的底端与第二滤板的顶部为滑动贴合设置,所述倾斜板上开设有多个网孔。
依据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在转动轴进行转动时,可带动转动板进行转动,即可带动其底部的多个清理毛刷对第二滤板上方附着的泥土进行转动清理,并对其进行转动打散,避免较大颗粒的泥土附着在第二滤板的上方,从而提升了第二滤板对雨水进行减缓过滤的使用效果;
通过倾斜板上开设多个网孔作用,可使流至排水管内部的雨水,避免在倾斜板的外壁形成堆积现象,可使雨水进行循序流下,进一步地减缓了雨水的下落速度。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转动块均位于排水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滤板通过过滤孔与排水管的内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排水减速机构,利用倾斜板的转动作用,加之第一滤板对雨水二次过滤的作用,可减缓在降雨量较大的天气时,雨水通过屋面板上流下的速度,降低了雨水对屋面板下方地面的冲击力,避免对屋面板下方的地面造成较大面积的冲击损坏,从而提升了屋面板下方周围地面行人行走的效率;
且在转动轴进行转动时,可带动转动板进行转动,即可带动其底部的多个清理毛刷对第二滤板上方附着的泥土进行转动清理,并对其进行转动打散,避免较大颗粒的泥土附着在第二滤板的上方,从而提升了第二滤板对雨水进行减缓过滤的使用效果;
通过倾斜板上开设多个网孔作用,可使流至排水管内部的雨水,避免在倾斜板的外壁形成堆积现象,可使雨水进行循序流下,进一步地减缓了雨水的下落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承梁板;2、屋面板;3、隔板;4、挡板;401、排水管;402、第一滤板;403、转动轴;404、第一转动块;405、转动板;406、第二滤板;407、第二转动块;408、倾斜板;409、驱动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包括:
承梁板1,承梁板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屋面板2,屋面板2的外壁两侧固定安装有隔板3;排水减速机构,排水减速机构包括有倾斜安装在屋面板2底端的挡板4,挡板4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401,排水管40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滤板406和第一滤板402,第一滤板40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03,且转动轴403的顶端转动贯穿延伸至第二滤板406的顶部外侧,转动轴403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块404和多个第二转动块407,第一转动块40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动板405,多个转动板405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清理毛刷,多个第二转动块40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转动块407,多个第二转动块40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倾斜板408,转动轴4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叶轮409,且驱动叶轮409位于排水管401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具体详述,第二滤板406和第一滤板402上均开设有转动槽,转动轴403通过转动槽与第二滤板406和第一滤板402转动连接,且转动轴403的顶端通过转动槽转动贯穿延伸至第二滤板406的顶部外侧,第二滤板406和第一滤板402上均开设有多个过滤孔,且第二滤板406是用于对泥土进行过滤,第一滤板402是用于对流下的水进行减缓流速,多个清理毛刷的底端与第二滤板406的顶部为滑动贴合设置,倾斜板408上开设有多个网孔,多个第二转动块407均位于排水管401的内部,第二滤板406通过过滤孔与排水管401的内部连通;
由上可知,屋面板2在下雨天气进行使用时,雨水通过屋面板2上进行下流,再流至屋面板2的底部时,雨水与屋面板2上的泥水混合物通过第二滤板406上的过滤孔过滤至排水管401的内部,依据水流冲击的作用,流至排水管401内部的雨水可对驱动叶轮409进行水流冲击,依据水流冲击的作用,可带动驱动叶轮409进行转动,在驱动叶轮409转动时,带动转动轴403进行转动,继而带动其外壁的多个第二转动块407和多个倾斜板408进行转动,依据倾斜板408的转动,可对流至排水管401内部的水流进行减缓速度,而流至排水管401内部的水通过第一滤板402上的过滤孔流至屋面板2的下方,即可对雨水进行二次减缓,通过此结构的设置,利用倾斜板408的转动作用,加之第一滤板402对雨水二次过滤的作用,可减缓在降雨量较大的天气时,雨水通过屋面板2上流下的速度,降低了雨水对屋面板2下方地面的冲击力,避免对屋面板2下方的地面造成较大面积的冲击损坏,从而提升了屋面板2下方周围地面行人行走的效率;
在转动轴403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其上方的第一转动块404和其外壁的多个转动板405进行转动,转动板405转动时,即可带动其底部的多个清理毛刷对第二滤板406上方附着的泥土进行转动清理,并对其进行转动打散,避免较大颗粒的泥土附着在第二滤板406的上方,从而提升了第二滤板406对雨水进行减缓过滤的使用效果;
通过倾斜板408上开设多个网孔作用,可使流至排水管401内部的雨水,避免在倾斜板408的外壁形成堆积现象,可使雨水进行循序流下,进一步地减缓了雨水的下落速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梁板(1),所述承梁板(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屋面板(2),所述屋面板(2)的外壁两侧固定安装有隔板(3);
排水减速机构,所述排水减速机构包括有倾斜安装在屋面板(2)底端的挡板(4),所述挡板(4)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401),所述排水管(40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滤板(406)和第一滤板(402),所述第一滤板(40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03),且所述转动轴(403)的顶端转动贯穿延伸至第二滤板(406)的顶部外侧,所述转动轴(403)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块(404)和多个第二转动块(407),所述第一转动块(40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动板(405),多个所述转动板(405)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清理毛刷,多个所述第二转动块(40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转动块(407),多个所述第二转动块(40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倾斜板(408),所述转动轴(4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叶轮(409),且所述驱动叶轮(409)位于排水管(40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板(406)和第一滤板(402)上均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轴(403)通过转动槽与第二滤板(406)和第一滤板(402)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403)的顶端通过转动槽转动贯穿延伸至第二滤板(406)的顶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板(406)和第一滤板(402)上均开设有多个过滤孔,且所述第二滤板(406)是用于对泥土进行过滤,所述第一滤板(402)是用于对流下的水进行减缓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清理毛刷的底端与第二滤板(406)的顶部为滑动贴合设置,所述倾斜板(408)上开设有多个网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转动块(407)均位于排水管(40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板(406)通过过滤孔与排水管(401)的内部连通。
CN202420072197.9U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Active CN221646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72197.9U CN221646193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72197.9U CN221646193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46193U true CN221646193U (zh) 2024-09-03

Family

ID=92509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72197.9U Active CN221646193U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46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99051U (zh) 一种环保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
CN214995341U (zh) 一种建筑节能式房屋
CN118481308A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结构及方法
CN219261550U (zh) 一种太阳能绿色建筑
CN217998262U (zh) 绿色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CN221646193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15368074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幕墙
CN113731059A (zh) 一种循环自动净化的建筑环保除尘装置
CN111794453A (zh) 一种绿色节能拼装式屋面
CN218234054U (zh) 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
CN208347152U (zh) 一种智能生态节能建筑系统
CN215594361U (zh) 一种节能减耗的绿色建筑结构
CN211499915U (zh) 一种具有碲化镉玻璃发电功能的环保型轻钢别墅
CN214220304U (zh) 一种节能房屋建筑排水装置
CN212271425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12714507U (zh) 一种城市高架桥便捷排水装置
CN115095087A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16587396U (zh) 一种建筑设计屋面结构防水结构
CN211745663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
CN221589767U (zh) 一种建筑用环保节水装置
CN208633627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旋转车库
CN21759536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节能的洗沙装置
CN221372690U (zh) 一种节能型建筑屋顶结构
CN202081452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7652182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