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623683U - 车辆透光部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透光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23683U
CN221623683U CN202323659581.3U CN202323659581U CN221623683U CN 221623683 U CN221623683 U CN 221623683U CN 202323659581 U CN202323659581 U CN 202323659581U CN 221623683 U CN221623683 U CN 221623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ttern
layer
hollowed
light transmi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6595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升
赵平
高庆振
刘南方
高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6595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23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23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23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透光部件,包括外观层,所述外观层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外观层上形成有镂空图案,所述镂空图案被透光材料填充,以形成可透光图案,所述可透光图案具有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透光部件,可透光图案与外观层的外表面齐平,可以避免其被磕碰掉落,且表面易清洁。

Description

车辆透光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透光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行业的发展,对车辆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辆部件上通常会设有特定图案,以起到指示、美观等作用,图案通常设置为可透光,以实现酷炫的视觉效果。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车辆部件的最外层(例如真木层)上镂空,然后从外表面向镂空部嵌入透明层,透明层凸出真木层,且其上雕刻有凹凸不平的图案,当车辆部件内侧的发光组件发光时,会使图案发光,以起到指示、美观等作用。
但是,现有的图案凸出于车辆部件的外表面,在使用时,容易被磕碰而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透光部件,其可透光图案与车辆透光部件的外表面平齐,避免被磕碰掉落。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透光部件,包括外观层,所述外观层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外观层上形成有镂空图案,所述镂空图案被透光材料填充,以形成可透光图案,所述可透光图案具有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图案具有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将所述外观层分割为孤岛部和外观层本体,所述孤岛部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桥用于连接所述孤岛部和所述外观层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桥具有第三外表面,所述第三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不共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孤岛部的边缘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桥,且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桥沿所述孤岛部的周圈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可透光材料覆盖所述连接桥的外表面,以隐藏所述连接桥。
进一步地,所述外观层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外观层的图案区域,所述镂空图案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凹槽被所述透光材料填充,以形成图案基底,所述可透光图案和所述图案基底形成为一体,所述可透光图案沿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于所述图案基底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观层包括装饰层和可透光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固定在所述装饰层的内侧,所述连接桥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层包括多个透光区域,每个透光区域内均设有镂空图案,每个镂空图案内均填充有可透光图案,各透光区域的各可透光图案可分别独自发光。
进一步地,任意两相邻的透光区域之间设有不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和所述不透光区域通过双色注塑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各可透光图案具有不同的样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透光部件,透光材料填充满外观层的镂空图案,以形成可透光图案,可透光图案的第二外表面与外观层的第一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可以避免被磕碰掉落,且表面易清洁;镂空图案由精雕机器雕刻而成,线宽均匀,通过注塑填充镂空图案,表面度平整均匀;通过连接桥使孤岛部与外观层本体相连,避免孤岛部掉落,从而形成具有封闭区域的可透光图案;外观层包括装饰层和可透光的基底层,连接桥形成在基底层上,以实现透光,避免连接桥遮挡该处的光,使可透光图案在连接桥的位置也可发光,改善发光效果;且可使连接桥隐藏在可透光图案内侧,使部件更美观;基底层具有多个透光区域,以形成多个可透光图案,各可透光图案的光被不透光区域阻挡,从而可实现分别独自发光且不会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车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辆透光部件上有图案“L”;
图2B为图2A的A-A剖视图;
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镂空图案为“锁”;
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从外侧向内侧视角的爆炸图;
图3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从内侧向外侧视角的爆炸图;
图3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的具有镂空图案和连接桥的外观层的截面图;
图3E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的截面图;
图4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的外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B-B剖视图;
图4C为图4A的C-C剖视图;
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的外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10内部的仪表板11、门板12和中控台13等车辆透光部件上通常设有可发光的图案,以起到指示和美观等作用。
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透光部件,包括外观层110,外观层110上形成有镂空图案111,外观层110的镂空图案内填充有透光材料(例如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等),以形成可透光图案120,外观层110具有第一外表面110a,可透光图案120具有第二外表面120a,第一外表面110a和第二外表面120a处于同一平面。也就是说,透光材料填充满外观层110的镂空图案111,以使可透光图案120的第二外表面120a与外观层110的第一外表面110a齐平,从而使可透光图案120不会凸出于外观层110的外表面。外观层110的内侧还可设有光源(图中未示出),用于向外发射光,外观层110可以设置为不透光或半透光(只需使外观层110的发光亮度低于可透光图案120即可),这样当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外观层110内侧后,可透光图案120的发光亮度高于外观层110的其余部分,从而显现出发光的图案效果,一方面可以起到指示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车辆透光部件更美观。
外观层110的内侧还可设有触摸传感器(例如设于发光层内侧),以实现触摸效果,例如当乘员触摸可透光图案120时,可触发触摸传感器,以实现自动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图1A中显示的可透光图案120为字符图案“L”,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图案的具体形式,其也可以为其他字符图案(例如“M”、“N”等)或其他图案(例如风扇、锁等)。
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作得到:
首先,利用0.3mm-1mm的铣刀在由不透光材料(例如真木、金属、不透光塑料等等)或者半透光材料等制成的外观层110上精雕出镂空图案111,然后再将精雕后的外观层110放入模具中,然后向模具内注入透光材料,使透光材料填满镂空图案111,以形成可透光图案120,这样可透光图案120的第二外表面120a会与外观层110的第一外表面110a在同一平面。注塑完成后,可在外观层110的外表面喷漆,然后将导光体、光源、触摸传感器、后盖等依次装配在外观层110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透光材料填充满外观层110的镂空图案111,以形成可透光图案120,可透光图案120的第二外表面120a与外观层110的第一外表面110a处于同一平面,可以避免被磕碰掉落,且表面易清洁;镂空图案111由精雕机器雕刻而成,线宽均匀,通过注塑填充镂空图案111,表面度平整均匀。
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上的镂空图案111为半封闭图案,其不具有封闭区域,因此,其可以直接在外观层110上进行镂空,而对于有封闭区域的镂空图案111,例如字符“A”、“B”等,其均有封闭区域(例如“A”的顶部,“B”的两个半圆部),封闭区域会在外观层110上形成孤岛部,使外观层110被分割成孤岛部(即被封闭区域包围的部分)和外观层本体,若直接在外观层110上雕刻镂空图案111,那么孤岛部会与外观层本体脱离连接,使得孤岛部掉落,无法雕刻出具有封闭区域的镂空图案111。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A、图3B、图3C、图3D和图3E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透光部件,其包括外观层110和可透光图案120,可透光图案120为锁的形状,外观层110上设有镂空图案111,可透光图案120填充在镂空图案111中,且其第二外表面与外观层的第一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镂空图案111会使外观层110形成两个孤岛部112和113,孤岛部112和113的边缘均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桥114,用于连接孤岛部112和113与外观层110的其余部分(即外观层本体),避免孤岛部112和113掉落;透光材料填充在镂空图案中,以形成可透光图案120,且可透光图案120与外观层110的外表面齐平。由于孤岛部112和113的边缘均设有连接桥114,通过连接桥114可以使孤岛部112和113与外观层110的其余部分连接,避免其掉落。也就是说,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连接孤岛部和外观层本体的连接桥114。
连接桥114具有第三外表面114a,第三外表面114a与第一外表面110a不共面,且第三外表面114a位于第一外表面110a的内侧,从而使连接桥114不凸出于第一外表面110a之外,而是位于镂空图案111内。也就是说,连接桥114的厚度小于外观层110的厚度,以使连接桥114位于镂空图案111中,且距外观层110的第一外表面110a有一段距离,这样,透光材料填充镂空图案111后,可透光图案120可覆盖连接桥114,以实现连接桥114的隐藏,即从车辆透光部件的外侧无法看到连接桥114,只能看到可透光图案120,从而使车辆透光部件更美观。
每个孤岛部的边缘的连接桥114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当连接桥114为多个时,其可沿孤岛部的周圈均匀设置。连接桥114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要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即可,例如,连接桥114的宽度可以为0.1mm以上,厚度可以为0.1mm以上。
在图3C所示的车辆透光部件上,孤岛部112的边缘设有两个连接桥114,其分布在孤岛部112的边缘的两侧,孤岛部113的边缘设有三个连接桥114,其沿孤岛部113的周圈均匀设置。
如图3C、图3D和图3E所示,外观层110的内侧设有凹槽115,凹槽115位于图案区域(即镂空图案111所在区域),镂空图案111与凹槽115连通,由于镂空图案111是通过铣刀从外观层110的外表面向内表面精雕形成的,通过设置凹槽115,可以减小镂空图案111的厚度,从而减少镂空图案111的精雕时间。透光材料可通过注塑充满凹槽115和镂空图案111,充满镂空图案111的透光材料形成可透光图案120,充满凹槽115的透光材料则形成图案基底121,可透光图案120和图案基底121形成为一体。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也可包括光源,其设于外观层110的内侧,用于发光,光源发出的光透过可透光图案120(或图案基底121和可透光图案120),使可透光图案120发光。外观层110的内侧也可设有触摸传感器(例如设于发光层内侧),以实现触摸效果,例如当乘员触摸可透光图案120时,可触发触摸传感器,以实现自动控制。
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可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得到:
首先,由不透光材料或半透光材料等制成外观层110,然后从外观层110的内侧在图案区域挖出凹槽115,使得图案区域部分的厚度为0.3mm以上(例如0.6mm),然后再利用0.3mm-1mm的铣刀从外观层110的外侧在图案区域精雕出镂空图案111,同时留出连接桥114(即连接桥114处不雕透),然后将雕好后的外观层110放入模具中,注入透光材料以进行注塑,使透光材料充满凹槽115和镂空图案111,以得到图案基底121和可透光图案120,可透光图案120与外观层110的外表面平齐,且覆盖连接桥114。第二次注塑完成后,可在外观层110的外表面喷漆,然后将导光体、光源、触摸传感器、后盖等依次装配在外观层110的内侧。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图3A-3E中示出的锁形状外,可透光图案120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封闭区域的形状,例如字母“A”、“B”、“P”、风扇形状等等。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孤岛部112和113的边缘均设有连接桥114,通过连接桥114使孤岛部112和113与外观层本体相连,避免孤岛部112和113掉落,从而形成具有封闭区域的可透光图案120,且可透光图案120的第二外表面120a与外观层110的第一外表面110a齐平;可透光图案120覆盖连接桥114,以实现连接桥114的隐藏,使车辆透光部件更美观。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外观层由不可透光材料或半透光材料等制成,连接桥114也不可透光或者会半透光(即发光亮度较低),因此连接桥114会遮挡部分光,使得可透光图案120与连接桥114相对应的位置处无法发光或发光亮度不够,影响其发光效果;且连接桥114的发光亮度相较于可透光图案120的发光亮度较低,其虽然被可透光图案120覆盖,但是也可能从部件的外侧看到连接桥114,影响部件的美观。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A、图4B和图4C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透光部件,其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的区别在于:外观层110包括两层,即装饰层130和基底层140,基底层140固定在装饰层130的内侧,基底层140由透光材料形成,以使其可透光,装饰层130用于提供第一外表面110a,其可由不透光材料或半透光材料等形成,以使光线穿过装饰层后显现的亮度低于光线穿过基底层140后的亮度,镂空图案111形成在装饰层130和基底层140上且为字符“B”,连接桥114则形成在基底层140上,可透光图案120填充在镂空图案111中,并覆盖连接桥114,由于连接桥114也由基底层140的透光材料形成,因此光可从连接桥114透过并到达可透光图案120,然后再从可透光图案120透过,使可透光图案120所有位置均可发光,从而改善发光效果。且由于连接桥114和可透光图案120均由透光材料形成,两者的发光亮度相同或相近,因此可透光图案120覆盖连接桥114后,从部件的外侧看不出连接桥114结构,进一步实现连接桥114的隐藏,使部件更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5也形成在基底层140上。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字符“B”外,第三实施例的可透光图案120也可以为其他任何合适的具有封闭区域的图案。
第三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可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得到:
首先,通过不透光材料或半透光材料等制成装饰层130,然后将装饰层130放置在模具中,注入透光材料,以在装饰层130内侧形成基底层140,从而形成外观层110,然后从外观层110的基底层140的内侧开设凹槽115,以减薄图案区域的厚度,使其剩余厚度在0.3mm以上,然后利用0.3mm-1mm的铣刀从装饰层130的外侧向内精雕出镂空图案111,并在基底层140留下连接桥114,即除连接桥114外,基底层140和装饰层130的镂空图案111部分均雕透;雕刻完成后,再将外观层110放置在模具中,然后从凹槽115处注入透光材料,使其填充凹槽115和镂空图案111,形成图案基底121和可透光图案120,可透光图案120将覆盖连接桥114。注塑完成后,可在外观层110的外表面喷漆,然后将导光体、光源、触摸传感器、后盖等依次装配在外观层110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外观层110包括装饰层130和可透光的基底层140,连接桥114形成在基底层140上,以实现透光,避免连接桥114遮挡该处的光,使可透光图案120在连接桥114的位置也可发光,改善发光效果;且可使连接桥114隐藏在可透光图案120内侧,使部件更美观。
如图5A和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透光部件,其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基底层140包括多个透光区域141,任意两个相邻的透光区域141之间均设有不透光区域142,以通过不透光区域142将相邻的两透光区域141隔开,以阻止一个透光区域141的光穿过而照射至相邻的另一个透光区域141,从而避免相邻的透光区域141的光相互干扰;每个透光区域141内均设有镂空图案111,镂空图案111内填充有可透光图案120,从而形成多个可透光图案120。各可透光图案120可分别独自发光,从而实现不同的发光效果,由于各透光区域141之间的光不会相互干扰,因此各可透光图案120的光也不会相互干扰。
每个透光区域141的可透光图案120的形成方法可参照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例如对于无封闭区域的镂空图案111,可参照第一实施例,对于有封闭区域的镂空图案111,可参照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每个透光区域141中的可透光图案120的样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5B中所示的车辆透光部件剖视图中,基底层140包括两个透光区域141和三个不透光区域142,两个透光区域141内各形成有一个镂空图案111,其内填充有可透光图案120,其中一个图案为风扇,另外一个图案为用于显示档位信息的多条横线,在使用时,两可透光图案120可以分别发光,例如,风扇发光,同时另一个图案的一条或多条横线可以发光,风扇发光说明风扇已启动,发光的横线的数量代表风扇的档位,发光的横线的数量越多,风扇的档位越高,速度也就越快。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层140可由不透光材料和透光材料通过双色注塑而形成,其中,不透光材料形成不透光区域142,透光材料形成透光区域141。
可以理解的是,为实现各可透光图案120的独立发光,每个透光区域141的内侧均需设置一个光源。每个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实现不同的发光效果。
第四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可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得到:
先通过不透光材料制成装饰层130,然后将装饰层130放置在模具中,依次注入透光材料和不透光材料,以通过双色注塑在装饰层130内侧形成基底层140,使基底层140包括多个透光区域141,然后从基底层140的各透光区域141内侧均开设凹槽115,以减薄其厚度,使其剩余厚度在0.3mm以上,然后利用0.3mm-1mm的铣刀从装饰层130的外侧向内精雕出各透光区域141的镂空图案111,若镂空图案111有封闭区域,则在基底层140留下连接桥114;雕刻完成后,再将外观层110放置在模具中,然后从各凹槽115处注入透光材料,使其填充各凹槽115和各镂空图案111,形成各图案基底121和各可透光图案120。注塑完成后,可在外观层110的外表面喷漆,然后将导光体、光源、触摸传感器、后盖等依次装配在外观层110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车辆透光部件,基底层140具有多个透光区域141,以形成多个可透光图案120,各可透光图案120的光被不透光区域142阻挡,从而可实现分别独自发光且不会相互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例如实用新型概念等)已经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本专利文件的说明书中描述和/或在图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以举例的方式提出,并不打算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如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和/或图中所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体现的实用新型概念的元素的结构和/或安排仅是说明性的。尽管在本专利文件中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示例性实施例和替代性实施例的主题事项的等同物、修改、变化等是可能的,并被认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所有这些主题事项(例如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都旨在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还应注意的是,在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和/或安排中(例如在概念、设计、结构、装置、形式、装配、构造、手段、功能、系统、过程/方法、步骤、过程/方法步骤的顺序、操作、操作条件、性能、材料、组成、组合等方面)可以做出各种/其他修改、变化、替代、等同、改变、遗漏等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些主题(例如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都旨在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打算局限于本专利文件的说明书和/或图中所描述的主题(如细节、结构、功能、材料、行为、步骤、顺序、系统、结果等)。考虑到本专利文件的权利要求将被适当地解释为涵盖本实用新型主题的完整范围(例如包括任何和所有这样的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应理解本专利文件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提供示范性实施例的主题的描述,而不是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常规技术(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修改、变化、组合、等价物中实施和/或集成的技术),或者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用技术(现在和/或未来),具有执行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和过程/操作和/或图中说明的能力。所有这些技术(例如以实施例、修改、变化、组合、等同物等方式实现的技术)都被认为是在本专利文件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观层,所述外观层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外观层上形成有镂空图案,所述镂空图案被透光材料填充,以形成可透光图案,所述可透光图案具有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图案具有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将所述外观层分为孤岛部和外观层本体,所述孤岛部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桥用于连接所述孤岛部和所述外观层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具有第三外表面,所述第三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不共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孤岛部的边缘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桥,且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桥沿所述孤岛部的周圈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透光材料覆盖所述连接桥的外表面,以隐藏所述连接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层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外观层的图案区域,所述镂空图案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凹槽被所述透光材料填充,以形成图案基底,所述可透光图案和所述图案基底形成为一体,所述可透光图案沿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落于所述图案基底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层包括装饰层和可透光的基底层,所述装饰层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基底层固定在所述装饰层的内侧,所述连接桥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包括多个透光区域,每个透光区域内均设有镂空图案,每个镂空图案内均填充有可透光图案,各透光区域的各可透光图案可分别独自发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相邻的透光区域之间设有不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和所述不透光区域通过双色注塑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透光部件,其特征在于,各可透光图案具有不同的样式。
CN202323659581.3U 2023-12-29 2023-12-29 车辆透光部件 Active CN221623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59581.3U CN221623683U (zh) 2023-12-29 2023-12-29 车辆透光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59581.3U CN221623683U (zh) 2023-12-29 2023-12-29 车辆透光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23683U true CN221623683U (zh) 2024-08-30

Family

ID=9249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659581.3U Active CN221623683U (zh) 2023-12-29 2023-12-29 车辆透光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23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5001B2 (en) Decorativ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method for actuating the same
CN104552750B (zh) 用于制造具有平面装饰元件的构件的方法和具有平面装饰元件的构件
EP2628638B1 (en) Automotive body element comprising a light source on its inner face
US20160062022A1 (en) Equipment part having luminous visible side
CN102066156A (zh) 包括清晰反向照亮的象形图案的机动车辆的装饰板
CZ2012489A3 (cs) Vychylovací clona tvarovaná laserem
US10207632B2 (en) Vehicle body element comprising a translucent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body
JP2008023922A (ja) 背光疑似象嵌加飾体
US2024032114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it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CN109131059B (zh) 一种表面具有氛围灯效果的内饰件及其生产工艺
CN221623683U (zh) 车辆透光部件
CN113103966A (zh) 修饰元件
CN113602208A (zh) 包括两个独立的背光区域的装饰元件
JP2017206139A (ja) 加飾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853068B1 (en) Vehicle lamp assembly
JP3972311B2 (ja) 金属調合成樹脂リ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524374B2 (ja) 道路の照明、信号の発信、又は、内部照明のための発光デバイス
CN203093154U (zh) 包括包覆在模制材料中的周边部分的编织元件和运输工具的装饰元件
JPH05238325A (ja) 発光装飾品
CN210345333U (zh) 一种使用镭射装饰板的汽车组合尾灯
CN105564336A (zh) 汽车内饰件
CN102225678A (zh) 多层内雕、内绘、内镶式机动车内饰的水晶雕刻外壳
US20240351516A1 (en) Trim element with partiallly reflective top layer
US20020108843A1 (en) Operating button transilluminated from its rear side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JP2024072930A (ja) パネル装置及びパネル部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