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09821U - 一种隐框单元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隐框单元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609821U CN221609821U CN202420153009.5U CN202420153009U CN221609821U CN 221609821 U CN221609821 U CN 221609821U CN 202420153009 U CN202420153009 U CN 202420153009U CN 221609821 U CN221609821 U CN 2216098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window
- side wall
- auxiliary frame
- frame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oor And Window Frames Mounted To Open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隐框单元窗,包括顶副框、底副框及窗扇,所述窗扇包括与顶副框卡接连接的顶横梁、与底副框卡接连接的底横梁,所述顶横梁、底横梁的两侧固定连接边立柱,所述顶横梁、底横梁、边立柱的外侧壁与玻璃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横梁的外侧壁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玻璃垫块,所述玻璃垫块与玻璃板的底部抵接连接,所述底副框的内侧壁固定设置第一内挡板,底副框的外侧壁固定设置第一外挡板,所述顶副框的外侧壁固定设置第二外挡板,顶副框的内侧壁设置第二内挡板,所述第二内挡板与顶副框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通过本结构,降低了窗扇的安装难度,简化了安装程序,提高安装效率,保障了整窗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窗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隐框单元窗。
背景技术
建筑用窗是建筑装饰材料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筑用窗领域的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窗户材料上已经逐渐由铝型材窗取代传统钢窗,从窗户的结构形式上也逐渐出现对隐框窗的需求。隐框窗是指从建筑物外侧观察不到窗扇框架的窗户,由于隐框窗的框架隐藏在窗户玻璃后方所以其整体表现较为整齐平滑,且在结构安全性能、采光性能、通风换气功能、隔热保温性能、室内外防噪音功能、防尘、防沙、防虫功能、启闭灵活性能、装饰功能、防盗安全功能、清洁及更换的便捷性能、遮阳功能、观景视野等方面都得到更大的提升。
目前的隐框窗由窗框和窗扇构成,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在工厂分别组装窗框及窗扇,到安装现场安装窗框后才能安装固定玻璃、五金配件及开启扇等部件。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8826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隐框上悬窗,包括铝合金合边框与中间竖档组框,包含开启窗玻璃板块和固定玻璃板块,以及由转接型材与隐框横梁组框的开启窗窗框,开启窗窗框从室内侧插在窗框内,开启窗玻璃板块与隐形开启扇粘结,隐形开启扇的后端与转接型材和横梁之间置胶条,隐形开启扇的侧面与转接型材之间置胶条,隐形开启扇和固定玻璃板块分别遮挡隐框横梁前端的上部和下部。这种结构应用到具体安装过程中时,施工现场涉及的工序较多,安装效率低,成品的质量受施工现场条件及安装工人技术水平影响大,无法保障整窗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
因此,研发更便于安装的隐框单元窗是建筑用窗技术领域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隐框单元窗,旨在解决现有隐框窗的安装效率低,其成品的质量受施工现场条件及安装工人技术水平影响大,无法保障整窗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隐框单元窗,包括顶副框、底副框及窗板块,所述窗板块包括与顶副框卡接连接的顶横梁、与底副框卡接连接的底横梁,所述顶横梁、底横梁的两侧固定连接边立柱,所述顶横梁、底横梁、边立柱的外侧壁与玻璃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横梁的外侧壁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玻璃垫块,所述玻璃垫块与玻璃板的底部抵接连接,所述底副框的内侧壁固定设置第一内挡板,底副框的外侧壁固定设置第一外挡板,所述顶副框的外侧壁固定设置第二外挡板,顶副框的内侧壁设置第二内挡板,所述第二内挡板与顶副框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顶副框的内侧壁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卡接连接板,所述卡接连接板上设置卡接连接槽,所述第二内挡板的顶部内侧壁设置有与卡接连接槽相匹配的凸条。
可选的,所述底副框的外侧壁的内侧设置第一连接件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顶副框的第二外挡板及卡接连接板的内侧壁设置第二连接件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条。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二凸条。
可选的,所述边立柱与底横梁的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一凸条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边立柱与顶横梁的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二凸条匹配的第二凹槽。
可选的,所述中立柱与底横梁的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一凸条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中立柱与顶横梁的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二凸条匹配的第二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上均设置有螺栓孔。
可选的,所述边立柱的外侧壁底部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玻璃垫块,所述玻璃垫块与玻璃板的侧壁抵接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中立柱,所述中立柱相互卡接连接连接的第一中立柱和第二中立柱,所述第一中立柱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一对接合板,所述第二中立柱的一侧设置有与接合板匹配的凸接板。
可选的,所述顶副框的顶面固定连接顶披水板,所述底副框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披水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隐框单元窗,可以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顶副框及底副框安装至建筑主体洞口的顶面及底面。与此同时,可以在工厂完成窗板块的拼装及玻璃板块的粘贴固定,每个单元件拼装完成后运送至施工场所完成安装。将装配完成的窗板块装配到顶副框、底副框内时,先将第二内挡板拆下,将窗板块的顶横梁部位先置于顶横梁内,然后将窗板块的角度摆正,再将窗窗板块轻轻放下,使得窗板块的底横梁卡接于底副框第一内挡板、第一外挡板内;在安装的收尾阶段安装上第二内挡板,同时在边立柱与建筑主体洞口侧壁缝隙内打入黏胶,完成窗板块的进一步固定。由于底副框与顶副框对窗板块的卡接固定,同时边立柱与洞口主体粘贴固定,不仅保障了窗板块固定的牢固度,还降低了窗板块的安装难度,使隐框单元窗的安装程序简化,能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减少成品的质量受施工现场条件及安装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而保障整窗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
另外,通过第一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滑槽内沿底副框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连接件滑槽内沿顶副框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并通过第二连接件限位作用进一步限制顶横梁在顶副框的宽度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一连接件限制底横梁在底副框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再者,通过可相互卡接的中立柱设置于两块玻璃板相邻侧,就能在建筑主体洞口过宽、需要几块玻璃板构建窗板块的情况下,满足窗板块整体强度,同时最大限度括宽窗板块的视野。另外该情况下每个窗板块部分可以生产一个安装一个,无需全部生产完成并运送到安装场地再统一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隐框单元窗的中段剖切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隐框单元窗的顶副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隐框单元窗的边立柱段剖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隐框单元窗的边立柱剖切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隐框单元窗的中立柱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隐框单元窗,包括顶副框01、底副框03及窗扇05,所述窗扇05包括与顶副框01卡接连接的顶横梁051、与底副框03卡接连接的底横梁052,所述顶横梁051、底横梁052的两侧固定连接边立柱053(该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顶横梁051、底横梁052、边立柱053的外侧壁与玻璃板07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结构胶粘贴固定),所述底横梁052的外侧壁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托板054,所述托板054上设置玻璃垫块055,所述玻璃垫块055与玻璃板07的底部抵接连接,托板通过玻璃垫块为玻璃板提供承托力,减少玻璃板因自身重力影响结构胶的粘贴固定强度。所述底副框03的内侧壁固定设置第一内挡板031,底副框03的外侧壁固定设置第一外挡板032,所述顶副框01的外侧壁固定设置第二外挡板011,顶副框01的内侧壁设置第二内挡板012,所述第二内挡板012与顶副框01通过螺丝091可拆卸连接。
具体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顶副框及底副框安装至建筑主体Z洞口的顶面及底面,该安装过程可通过螺丝固定和耐候胶密封。与此同时,可以在工厂完成窗板块的拼装及玻璃板块的粘贴固定,每个单元件拼装完成后运送至施工场所完成安装。将装配完成的窗板块装配到顶副框、底副框内时,先将第二内挡板拆下,将窗板块的顶横梁部位先置于顶横梁内,然后将窗板块的角度摆正,再将窗板块轻轻放下,使得窗板块的底横梁卡接于底副框第一内挡板、第一外挡板内;在安装的收尾阶段安装上第二内挡板,同时在边立柱与建筑主体洞口侧壁缝隙内打入黏胶,完成窗板块的密封。由于底副框与顶副框对窗扇的卡接固定,同时边立柱与洞口主体粘贴固定,不仅保障了窗扇固定的牢固度,还降低了窗扇的安装难度,使隐框单元窗的安装程序简化,能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减少成品的质量受施工现场条件及安装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而保障整窗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
值得说明的是,该黏胶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耐候密封胶,用以提高单元窗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同时,该玻璃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中空玻璃板或其次功能特性的透明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副框01的内侧壁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卡接连接板013,所述卡接连接板013上设置卡接连接槽014,所述第二内挡板012的顶部内侧壁设置有与卡接连接槽014相匹配的凸条015。通过卡接连接槽与凸条的卡接连接能够快速将第二内挡板安装至顶副框的内侧壁上,也更方便其后续的螺丝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副框03的外侧壁的内侧设置第一连接件滑槽033,所述第一连接件滑槽03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034,所述顶副框01的第二外挡板011及卡接连接板013的内侧壁设置第二连接件滑槽016,所述第二连接件滑槽016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017。第一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滑槽内沿底副框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连接件滑槽内沿顶副框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并通过第二连接件限位作用进一步限制顶横梁在顶副框的宽度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一连接件限制底横梁在底副框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具体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034包括第一滑动板035,所述第一滑动板035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条036。通过第一凸条限制底横梁在底副框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所述第二连接件017包括第二滑动板018,所述第二滑动板018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二凸条019。通过第二凸条限制顶横梁在顶副框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立柱053与底横梁052的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一凸条036匹配的第一凹槽056,所述边立柱053与顶横梁051的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二凸条019匹配的第二凹槽057。通过第一凸条与第一凹槽的卡接匹配、第二凸条鱼第二凹槽的卡接匹配,在窗扇安装时就能将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移动到边立柱对应的位置,进而进一步增强顶横梁、底横梁对窗扇的限位作用。
具体的,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板035、第二滑动板018上均设置有螺栓孔,定好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的位置后,可在螺栓孔内打入化学螺栓09,化学螺栓穿过螺栓孔并穿透顶副框、底副框与建筑主体固定,在固定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的同时,还能固定顶副框和底副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立柱053的外侧壁底部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承接板058,所述承接板058上设置有玻璃垫块055,所述玻璃垫块055与玻璃板07的侧壁进行抵接连接。通过边立柱的外侧壁一玻璃板第一次固定连接、承接板与玻璃板的侧壁抵接连接,增强了玻璃板与边立柱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进一步提高整窗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隐框单元窗还包括中立柱08,所述中立柱08包括相互卡接连接连接的第一中立柱081和第二中立柱082,所述第一中立柱08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一对接合板083,所述第二中立柱082的一侧设置有与接合板匹配的凸接板084。中立柱主要应用于建筑主体洞口过宽,需要几块玻璃板构建窗扇的情况,此时通过可相互卡接的中立柱设置于两块玻璃板相邻侧就能在满足窗板块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括宽窗板块的视野。
具体的,接合板的内侧设置胶条卡接槽085,所述胶条卡接槽085内卡接连接EPDM胶条071。通过EPDM胶条可以实现接合板与凸接板的过盈配合,能同时增加第一中立柱与第二中立柱的接合强度及缝隙的防水性。
其他卡接连接部件间也可设置不同形状的EPDM胶条,以增加单元窗的密闭性。
同时,接合板083的外侧板顶端及第二中立柱的外侧壁顶端均设置密封板卡接槽086,两个密封板卡接槽分别卡接连接一个密封板087,密封板087的外侧与玻璃板的侧壁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密封板的内侧卡接连接EPDM胶条。以此增加玻璃板间缝隙的防水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副框01的顶面固定连接顶披水板019,所述底副框03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披水板037。顶副框与顶披水板及主体通过黏胶固定、底副框与底披水板及主体通过黏胶固定。通过顶披水板、底披水板能有效提高单元窗与主体连接部的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隐框单元窗,包括顶副框、底副框及窗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板块包括与顶副框卡接连接的顶横梁、与底副框卡接连接的底横梁,所述顶横梁、底横梁的两侧固定连接边立柱,所述顶横梁、底横梁、边立柱、的外侧壁与玻璃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横梁的外侧壁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玻璃垫块,所述玻璃垫块与玻璃板的底部抵接连接,所述底副框的内侧壁固定设置第一内挡板,底副框的外侧壁固定设置第一外挡板,所述顶副框的外侧壁固定设置第二外挡板,顶副框的内侧壁设置第二内挡板,所述第二内挡板与顶副框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副框的内侧壁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卡接连接板,所述卡接连接板上设置卡接连接槽,所述第二内挡板的顶部内侧壁设置有与卡接连接槽相匹配的凸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副框的外侧壁的内侧设置第一连接件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顶副框的第二外挡板及卡接连接板的内侧壁设置第二连接件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第二凸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立柱与底横梁的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一凸条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边立柱与顶横梁的连接部设置有与第二凸条匹配的第二凹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上均设置有螺栓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立柱的外侧壁底部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玻璃垫块,所述玻璃垫块与玻璃板的侧壁抵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立柱,所述中立柱相互卡接连接连接的第一中立柱和第二中立柱,所述第一中立柱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一对接合板,所述第二中立柱的一侧设置有与接合板匹配的凸接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单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副框的顶面固定连接顶披水板,所述底副框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披水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53009.5U CN221609821U (zh) | 2024-01-22 | 2024-01-22 | 一种隐框单元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153009.5U CN221609821U (zh) | 2024-01-22 | 2024-01-22 | 一种隐框单元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609821U true CN221609821U (zh) | 2024-08-27 |
Family
ID=92442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153009.5U Active CN221609821U (zh) | 2024-01-22 | 2024-01-22 | 一种隐框单元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609821U (zh) |
-
2024
- 2024-01-22 CN CN202420153009.5U patent/CN2216098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29847U (zh) | 框扇平齐式隔热隐框幕墙窗 | |
RU179800U1 (ru) | Светопрозрачный модуль заводской сборки для остеклен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 |
CN211647813U (zh) | 一种玻璃幕墙窗结构 | |
CN221609821U (zh) | 一种隐框单元窗 | |
CN220133210U (zh) | 一种单元装配式幕墙窗系统 | |
CN214035284U (zh) | 一种洞口半隐框窗扇安装结构 | |
CN215632638U (zh) | 一种门窗安全护栏及使用该护栏的窗结构 | |
CN110409681B (zh) | 一种幕墙窗的建造方法 | |
CN211714305U (zh) | 一种组合式建筑幕墙 | |
CN206667544U (zh) | 玻璃幕墙 | |
CN112523640A (zh) | 一种新型推拉窗 | |
CN112377037A (zh) | 一种带有格挡的窗框结构及装配方法 | |
CN213174357U (zh) | 一种单元幕墙暗藏开启系统 | |
CN222716753U (zh) | 一种半隐框平开窗玻璃装配结构 | |
CN217354065U (zh) | 一种框扇齐平纤细铝包木被动窗 | |
CN222686494U (zh) | 一种半隐框平开窗玻璃竖向无护边连接结构 | |
CN220704940U (zh) | 一种分级导水采光顶开启窗 | |
CN213510182U (zh) | 一种用于幕墙的轴承式悬窗结构 | |
CN211229077U (zh) | 构件式半隐框玻璃幕墙 | |
CN219638675U (zh) |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房屋装饰门窗 | |
CN216429364U (zh) | 一种带有中梃的门窗结构 | |
CN216788153U (zh) | 一种框扇齐平实木外开窗 | |
CN118564165A (zh) | 一种高性能半隐框平开窗 | |
CN221896449U (zh) | 一种扣合式模块化铝塑铝复合型材 | |
CN219316783U (zh) | 一种隐藏式幕墙开启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