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87805U - 一种墙板提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板提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87805U CN221587805U CN202323027938.6U CN202323027938U CN221587805U CN 221587805 U CN221587805 U CN 221587805U CN 202323027938 U CN202323027938 U CN 202323027938U CN 221587805 U CN221587805 U CN 2215878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board
- support
- bracket
- horizontal
- elev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板提升机,属于墙板提升技术领域,该墙板提升机包括水平支架、竖直支架、斜撑支架以及提升机构,所述水平支架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墙板提升机的底部,用于为整个墙板提升机提供支撑;所述水平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竖直支架,所述竖直支架用于提供提升高度支撑;所述水平支架与所述竖直支架之间设置有所述斜撑支架,所述斜撑支架用于在所述水平支架与所述竖直支架之间提供斜撑,进一步保证该提升机的稳定性;所述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靠近所述斜撑支架的一侧,所述提升机构用于为该墙板提升机提供提升动力;能够解决现有的墙板提升机容易造成钢丝绳断裂、钢丝绳脱槽、架体不稳定、配重不足、墙板掉落物体打击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墙板提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墙板提升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与日俱增,现代化工业建筑追求高层高、高跨度化建设,这对徐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墙板提升机是一种用于搬运和安装建筑墙板或其他大型板材的机械设备。它在建筑和施工行业中广泛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墙板提升机的机械设计包括结构、材料、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方面。这些设计因素需要考虑设备的负载能力、稳定性、操作效率以及安全性等因素。墙板提升机通常由内燃机或电动机提供动力。电动机常用于室内施工,而内燃机适用于户外和没有电力供应的场合。动力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提升机的载荷需求和工作环境。提升机构是墙板提升机的核心部分,通常使用绳索、链条或液压系统,以提升和降低墙板。这些机构需要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操作。墙板提升机通常配备控制系统,可用于操纵和调整设备的高度和位置。控制系统可能包括遥控器、按钮或触摸屏,以提供操作者对设备的精确控制。安全是墙板提升机设计中的重要方面。安全特性可能包括紧急停机按钮、限位开关、防坠落装置、防侧倾装置以及紧急救援系统等,以确保操作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现有的墙板提升机容易造成钢丝绳断裂、钢丝绳脱槽、架体不稳定、配重不足、墙板掉落物体打击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板提升机,能够解决现有的墙板提升机容易造成钢丝绳断裂、钢丝绳脱槽、架体不稳定、配重不足、墙板掉落物体打击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板提升机,其中,包括水平支架、竖直支架、斜撑支架以及提升机构,所述水平支架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墙板提升机的底部,用于为整个墙板提升机提供支撑;所述水平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竖直支架,所述竖直支架用于提供提升高度支撑;所述水平支架与所述竖直支架之间设置有所述斜撑支架,所述斜撑支架用于在所述水平支架与所述竖直支架之间提供斜撑,进一步保证该提升机的稳定性;所述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靠近所述斜撑支架的一侧,所述提升机构用于为该墙板提升机提供提升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墙板提升机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设置所述水平支架,为该墙板提升机提供支撑,保证其运行稳定性;通过设置所述竖直支架,提供提升高度,保证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所述斜撑支架,避免所述水平支架和所述竖直支架在提升过程中造成的架体不稳定、配重不足的问题,保证墙板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所述提升机构,将墙板进行提升,同时避免钢丝绳断裂、钢丝绳脱槽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板提升机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其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架靠近所述斜撑支架的一侧,所述卷扬机用于提供墙板提升的动力。
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卷扬机,提供墙板提升的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架远离所述竖直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放置所述卷扬机。
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所述水平支架远离所述竖直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将卷扬机固定在一侧,提供配重的同时,保证该墙板提升机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穿绳轮。
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穿绳轮,保证所述墙板提升的准确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卷扬机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穿绳轮与另一侧墙板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用于将所述墙板固定提升。
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钢丝绳,将所述墙板固定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固定墙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将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墙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为3-4个,依次固定在所述钢丝绳上,用于对所述墙板进行稳固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支架以及所述斜撑支架均为钢管,所述竖直支架以及所述斜撑支架的钢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支架与所述水平支架通过插接式固定,用于调节该墙板提升机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架的底部设置有4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用于方便将该墙板提升机移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墙板提升机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水平支架,为该墙板提升机提供支撑,保证其运行稳定性;通过设置所述竖直支架,提供提升高度,保证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所述斜撑支架,避免所述水平支架和所述竖直支架在提升过程中造成的架体不稳定、配重不足的问题,保证墙板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所述提升机构,将墙板进行提升,同时避免钢丝绳断裂、钢丝绳脱槽的问题。通过设置所述卷扬机,提供墙板提升的动力。通过在所述水平支架远离所述竖直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将卷扬机固定在一侧,提供配重的同时,保证该墙板提升机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穿绳轮,保证所述墙板提升的准确方向。通过设置钢丝绳,将所述墙板固定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墙板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墙板提升机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穿绳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水平支架;20、竖直支架;30、斜撑支架;40、提升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墙板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图中,包括水平支架10、竖直支架20、斜撑支架30以及提升机构40,水平支架10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墙板提升机的底部,用于为整个墙板提升机提供支撑;水平支架10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支架20,竖直支架20用于提供提升高度支撑;水平支架10与竖直支架20之间设置有斜撑支架30,斜撑支架30用于在水平支架10与竖直支架20之间提供斜撑,进一步保证该提升机的稳定性;提升机构40设置在水平支架10靠近斜撑支架30的一侧,提升机构40用于为该墙板提升机提供提升动力。
其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升机构40包括卷扬机,卷扬机固定在水平支架10靠近斜撑支架30的一侧,卷扬机用于提供墙板提升的动力。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平支架10远离竖直支架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用于放置卷扬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竖直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穿绳轮。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卷扬机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卷扬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穿绳轮与另一侧墙板固定连接,钢丝绳用于将墙板固定提升。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丝绳固定墙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卡扣用于将钢丝绳与墙板固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扣为3-4个,依次固定在钢丝绳上,用于对墙板进行稳固提升。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竖直支架20以及斜撑支架30均为钢管,竖直支架20以及斜撑支架30的钢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竖直支架20与水平支架10通过插接式固定,用于调节该墙板提升机的高度。
使用时,将水平支架10与竖直支架20组装完成,调节竖直支架20的高度,将提升机构40固定在水平支架10的一侧位置,将钢丝绳穿过穿绳轮与墙板固定,通过卷扬机对钢丝绳的缠绕对墙板进行提升。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平支架10的底部设置有4个万向轮,万向轮用于方便将该墙板提升机移动位置。
实施例一:
包括水平支架10、竖直支架20、斜撑支架30以及提升机构40,水平支架10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墙板提升机的底部,用于为整个墙板提升机提供支撑;水平支架10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支架20,竖直支架20用于提供提升高度支撑;水平支架10与竖直支架20之间设置有斜撑支架30,斜撑支架30用于在水平支架10与竖直支架20之间提供斜撑,进一步保证该提升机的稳定性;提升机构40设置在水平支架10靠近斜撑支架30的一侧,提升机构40用于为该墙板提升机提供提升动力。提升机构40包括卷扬机,卷扬机固定在水平支架10靠近斜撑支架30的一侧,卷扬机用于提供墙板提升的动力。水平支架10远离竖直支架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用于放置卷扬机。竖直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穿绳轮。卷扬机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卷扬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穿绳轮与另一侧墙板固定连接,钢丝绳用于将墙板固定提升。钢丝绳固定墙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卡扣用于将钢丝绳与墙板固定。卡扣为3个,依次固定在钢丝绳上,用于对墙板进行稳固提升。
实施例二:
包括水平支架10、竖直支架20、斜撑支架30以及提升机构40,水平支架10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墙板提升机的底部,用于为整个墙板提升机提供支撑;水平支架10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支架20,竖直支架20用于提供提升高度支撑;水平支架10与竖直支架20之间设置有斜撑支架30,斜撑支架30用于在水平支架10与竖直支架20之间提供斜撑,进一步保证该提升机的稳定性;提升机构40设置在水平支架10靠近斜撑支架30的一侧,提升机构40用于为该墙板提升机提供提升动力。提升机构40包括卷扬机,卷扬机固定在水平支架10靠近斜撑支架30的一侧,卷扬机用于提供墙板提升的动力。水平支架10远离竖直支架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用于放置卷扬机。竖直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穿绳轮。卷扬机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卷扬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穿绳轮与另一侧墙板固定连接,钢丝绳用于将墙板固定提升。钢丝绳固定墙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卡扣用于将钢丝绳与墙板固定。卡扣为4个,依次固定在钢丝绳上,用于对墙板进行稳固提升。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将水平支架10与竖直支架20组装完成,调节所述竖直支架20的高度,将提升机构40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架10的一侧位置,将钢丝绳穿过所述穿绳轮与墙板固定,通过卷扬机对钢丝绳的缠绕对墙板进行提升。
Claims (10)
1.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支架(10)、竖直支架(20)、斜撑支架(30)以及提升机构(40),所述水平支架(10)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墙板提升机的底部,用于为整个墙板提升机提供支撑;所述水平支架(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竖直支架(20),所述竖直支架(20)用于提供提升高度支撑;所述水平支架(10)与所述竖直支架(20)之间设置有所述斜撑支架(30),所述斜撑支架(30)用于在所述水平支架(10)与所述竖直支架(20)之间提供斜撑,进一步保证该提升机的稳定性;所述提升机构(40)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10)靠近所述斜撑支架(30)的一侧,所述提升机构(40)用于为该墙板提升机提供提升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40)包括卷扬机,所述卷扬机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架(10)靠近所述斜撑支架(30)的一侧,所述卷扬机用于提供墙板提升的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架(10)远离所述竖直支架(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放置所述卷扬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穿绳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穿绳轮与另一侧墙板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用于将所述墙板固定提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固定墙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将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墙板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3-4个,依次固定在所述钢丝绳上,用于对所述墙板进行稳固提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架(20)以及所述斜撑支架(30)均为钢管,所述竖直支架(20)以及所述斜撑支架(30)的钢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架(20)与所述水平支架(10)通过插接式固定,用于调节该墙板提升机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墙板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架(10)的底部设置有4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用于方便将该墙板提升机移动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27938.6U CN221587805U (zh) | 2023-11-09 | 2023-11-09 | 一种墙板提升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27938.6U CN221587805U (zh) | 2023-11-09 | 2023-11-09 | 一种墙板提升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87805U true CN221587805U (zh) | 2024-08-23 |
Family
ID=9240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27938.6U Active CN221587805U (zh) | 2023-11-09 | 2023-11-09 | 一种墙板提升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87805U (zh) |
-
2023
- 2023-11-09 CN CN202323027938.6U patent/CN2215878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04522B (zh) | 一种折叠天梁曳引式施工升降机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228743B (zh) | 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及其作业方法 | |
CN110670879A (zh) | 一种大型设备高层吊装方法 | |
CN202379620U (zh) | 起重升降及作业平台综合装备 | |
CN108756199A (zh) | 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装置 | |
CN221587805U (zh) | 一种墙板提升机 | |
JP2008222382A (ja) | 据付用昇降装置移動方法 | |
CN110577162A (zh) | 一种内爬式塔吊的爬升梁用的翻装方法及装置 | |
CN216711434U (zh) | 高扬程提升机 | |
CN215248971U (zh) | 一种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型超重机电设备吊运施工装置 | |
CN210559078U (zh) | 一种小型物料提升机 | |
CN212769534U (zh) | 一种可旋转简易吊装装置 | |
CN101672101A (zh) | 一种一驱动多吊点提升系统 | |
CN209816674U (zh) | 一种现浇箱梁箱室内预应力张拉千斤顶安装工具 | |
CN220555619U (zh) | 一种建筑物料提升机 | |
CN219990959U (zh) | 一种吊装设备 | |
CN101774512B (zh) | 内爬塔机的电动提升机构 | |
CN211081059U (zh) | 一种曲面外立面幕墙单元板块的吊装装置 | |
CN201567778U (zh) | 一驱动多吊点提升装置 | |
CN221680627U (zh) | 一种省力型材料起吊简易装置 | |
CN106241617B (zh) | 塔吊自行倒运支撑体系装置 | |
CN218453912U (zh) | 一种洁净空间用起重机 | |
CN221920291U (zh) | 一种爬模辅助安装装置 | |
CN217126756U (zh) | 一种用于室内管线安装的可移动式电动物料提升机 | |
CN205419582U (zh) | 一种楼层起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