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39455U - 水磨砂轮 - Google Patents
水磨砂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39455U CN221539455U CN202323470906.3U CN202323470906U CN221539455U CN 221539455 U CN221539455 U CN 221539455U CN 202323470906 U CN202323470906 U CN 202323470906U CN 221539455 U CN221539455 U CN 2215394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nding wheel
- base
- groove
- fixing
- bas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磨砂轮,包括:砂轮本体、砂轮底座以及固定件。砂轮底座与砂轮本体沿砂轮本体的轴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砂轮本体的端部表面处与砂轮底座接触;固定件设有固定孔,砂轮底座穿设于固定孔,且固定孔的孔壁与砂轮底座的外表面相抵;其中,砂轮本体的中心轴线、砂轮底座的中心轴线以及固定件的中心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的水磨砂轮能够提高对砂轮本体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磨砂轮。
背景技术
水磨砂轮是一种具有高效、高速、广泛用途的磨削工具,通过高速磨削,可以快速去除工件表面的杂质和划痕,提高工件的光洁度和精度,还可以快速加工磨削一定量金属厚度,达到产品要求尺寸,在金属加工、表面处理工件修复和模具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水磨砂轮的砂轮本体较软,容易爆裂,因此,传统的水磨砂轮要在砂轮本体的表面上做固定加强筋,然后用砂轮固定圈套在加强筋上,卡住加强筋,防止砂轮本体甩脱或焊裂。在使用水磨砂轮进行磨削时,为了避免加工工件与固定套圈以及加强筋发生干涉,通常会导致强砂轮本体的利用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磨砂轮,能够提高对砂轮本体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包括:砂轮本体;砂轮底座,所述砂轮底座与所述砂轮本体沿所述砂轮本体的轴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砂轮本体的端部表面处与所述砂轮底座接触;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孔,所述砂轮底座穿设于所述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的孔壁与所述砂轮底座的外表面相抵;其中,所述砂轮本体的中心轴线、所述砂轮底座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固定件的中心轴线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砂轮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砂轮本体沿其轴向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保持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以及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位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砂轮底座的轴向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在沿所述底座主体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面均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均与所述砂轮底座的轴向呈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面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面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相互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面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面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相互远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连接槽具有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三槽壁,所述第二槽壁设置在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砂轮本体的轴向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在沿所述砂轮本体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三槽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壁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抵,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抵,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第三连接面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三槽壁均与所述砂轮本体的轴向呈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槽壁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槽壁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槽壁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槽壁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相互远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连接部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底座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连接槽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砂轮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砂轮本体沿其轴向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接部均穿设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固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固定孔连通,且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砂轮底座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底座主体的周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的槽壁相抵,所述固定孔的孔壁与所述底座主体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底座主体的径向凸出于所述底座主体,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固定件的径向凹陷于所述固定孔的孔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所述固定件还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固定孔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在上述的水磨砂轮中,由于砂轮底座与砂轮本体沿砂轮本体的轴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砂轮本体的端部表面处与砂轮底座接触,因此能够通过砂轮底座对砂轮本体在周向上起到固定作用,避免砂轮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爆裂,又由于砂轮底座穿设于固定件的固定孔内,且固定孔的孔壁与砂轮底座的外表面相抵,因此,能够通过固定件对砂轮底座的周向进行固定,避免砂轮底座爆裂,以此来进一步地提高砂轮本体的结构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当固定件对砂轮本体进行固定时,固定件与砂轮底座接触,而不会直接与砂轮本体进行接触,因此,在使用上述的水磨砂轮进行磨削时,既能够避免固定件与加工工件发生干涉,同时还能够提高砂轮本体的利用率。同时,由于砂轮本体的中心轴线、砂轮底座的中心轴线以及固定件的中心轴线重合,当上述的水磨砂轮安装至磨削设备上时,能够保证砂轮主体与磨削设备的转动轴的同轴度,提高磨削精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磨砂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砂轮底座与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砂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砂轮本体;110-连接槽;111-第一槽壁;112-第二槽壁;113-第三槽壁;
200-砂轮底座;210-底座主体;220-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面;222-第二连接面;223-第三连接面;230-固定部;
300-固定件;310-固定孔;320-固定槽;330-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水磨砂轮,包括:砂轮本体100、砂轮底座200以及固定件300。
具体地,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沿砂轮本体100的轴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砂轮本体100的端部表面处与砂轮底座200接触;固定件300设有固定孔310,砂轮底座200穿设于固定孔310,且固定孔310的孔壁与砂轮底座200的外表面相抵;其中,砂轮本体100的中心轴线、砂轮底座200的中心轴线以及固定件300的中心轴线重合。
更具体地,在上述的实施中,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通过浇筑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固定件300为固定套圈。
在上述的水磨砂轮中,由于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沿砂轮本体100的轴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砂轮本体100的端部表面处与砂轮底座200接触,因此能够通过砂轮底座200对砂轮本体100在周向上起到固定作用,避免砂轮本体100在使用过程中爆裂,又由于砂轮底座200穿设于固定件300的固定孔310内,且固定孔310的孔壁与砂轮底座200的外表面相抵,因此,能够通过固定件300对砂轮底座200的周向进行固定,避免砂轮底座200爆裂,以此来进一步地提高砂轮本体100的结构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当固定件300对砂轮本体100进行固定时,固定件300与砂轮底座200接触,而不会直接与砂轮本体100进行接触,因此,在使用上述的水磨砂轮进行磨削时,既能够避免固定件300与加工工件发生干涉,同时还能够提高砂轮本体100的利用率。同时,由于砂轮本体100的中心轴线、砂轮底座200的中心轴线以及固定件300的中心轴线重合,当上述的水磨砂轮安装至磨削设备上时,能够保证砂轮主体与磨削设备的转动轴的同轴度,提高磨削精度。
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砂轮底座200包括底座主体210以及连接部220,连接部220固定连接在底座主体210上,砂轮本体100沿其轴向的一端设有连接槽110,连接部220穿设于连接槽110内,且连接部220的形状与连接槽110的形状保持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连接部220固定连接在底座主体210上,砂轮本体100沿其轴向的一端设有连接槽110,连接部220穿设于连接槽110内,因此,当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进行连接时,能够将连接部220安装于连接槽110内,以此来对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的连接进行定位,同时,由于连接部220的形状与连接槽110的形状保持一致,因此,当连接部220安装于连接槽110内时,能够使得连接部220的表面与连接槽110的各槽壁相抵,从而提高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提高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的同轴度。
参照图3以及图4所示,连接部220具有第一连接面221、第二连接面222以及第三连接面223,第二连接面222位于连接部220沿砂轮底座200的轴向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在沿底座主体210的周向方向上,第一连接面221与第三连接面223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面222的两侧,第一连接面221、第二连接面222以及第三连接面223均与连接槽110的槽壁相抵。
可以理解的是,在沿底座主体210的周向方向上,由于第一连接面221与第三连接面223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面222的两侧,且第一连接面221以及第三连接面223均与连接槽110的槽壁相抵,因此,当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进行连接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面221与第二连接面222来限制砂轮本体100绕其轴向转动,以此来提高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的连接稳定性,又由于第二连接面222位于连接部220沿砂轮底座200的轴向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且第二连接面222与连接槽110的槽壁相抵,因此,在对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进行连接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面222与连接槽110的槽壁相抵来对砂轮本体100在轴向上进行定位,以确定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是否连接到位。
参照图4所示,第一连接面221与第三连接面223均与砂轮底座200的轴向呈角度设置,且第一连接面221靠近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面223靠近底座主体210的一端相互靠近,第一连接面221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面223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相互远离。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连接面221靠近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面223靠近底座主体210的一端相互靠近,第一连接面221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面223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相互远离,因此,第一连接面221与第三连接面223之间的距离沿底座主体210的轴向向远离底座主体210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当连接部220穿设于连接槽110内时,第一连接面221与第三连接面223能够避免连接部220沿砂轮本体100的轴向与连接槽110脱离,以此来提高连接部220与连接槽11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5以及图6所示,连接槽110具有第一槽壁111、第二槽壁112以及第三槽壁113,第二槽壁112设置在连接槽110沿砂轮本体100的轴向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在沿砂轮本体100的周向方向上,第一槽壁111与第三槽壁113分别设置在第二槽壁112的两侧;
其中,第一槽壁111与第一连接面221相抵,第二槽壁112与第二连接面222相抵,第三槽壁113与第三连接面223相抵。
可以理解的是,在沿砂轮本体100的周向上,由于第一槽壁111与第三槽壁113分别设置在第二槽壁112的两侧,且第一槽壁111与第一连接面221相抵,第三槽壁113与第三连接面223相抵,因此,当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进行连接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面221与第一槽壁111相抵,以及第二连接面222与第二槽壁112相抵来限制砂轮本体100绕其轴向转动,以此来提高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的连接稳定性,又由于第二槽壁112设置在连接槽110沿砂轮本体100的轴向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且第二槽壁112与第二连接面222相抵,因此,在对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进行连接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面222与第二槽壁112的相抵来对砂轮本体100在轴向上进行定位,以确定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是否连接到位。
参照图6所示,第一槽壁111与第三槽壁113均与砂轮本体100的轴向呈角度设置,且第一槽壁111靠近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与第三槽壁113靠近底座主体210的一端相互靠近,第一槽壁111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与第三槽壁113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相互远离。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槽壁111靠近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与第三槽壁113靠近底座主体210的一端相互靠近,第一槽壁111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与第三槽壁113远离底座主体210的一端相互远离,因此,第一槽壁111与第三槽壁113之间的距离沿砂轮本体100的轴向向靠近底座主体210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当连接部220穿设于连接槽110内时,第一槽壁111与第三槽壁113能够避免连接部220沿砂轮本体100的轴向与连接槽110脱离,以此来提高连接部220与连接槽11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2以及图5所示,连接部220有多个,多个连接部220沿底座主体21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底座主体210上,连接槽110有多个,多个连接槽110沿砂轮本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砂轮本体100沿其轴向的一端,每个连接部220均穿设于一个连接槽110内。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连接部220以及连接槽110均有多个,且多个连接部220沿底座主体21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底座主体210上,个连接槽110沿砂轮本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砂轮本体100沿其轴向的一端,每个连接部220均穿设于一个连接槽110内,因此,当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连接时,能够通过多个连接部220与多个连接槽110来提高砂轮底座200与砂轮本体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地对砂轮本体100沿其径向的移动起到限制作用,当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进行浇筑固定时,能够保证砂轮本体100与砂轮底座200之间的同轴度。
参照图4所示,固定孔310的孔壁上开设有固定槽320,固定槽320与固定孔310连通,且固定槽320沿固定件300的周向延伸设置,砂轮底座200还包括固定部230,固定部230沿底座主体210的周向固定在底座主体210上,固定部230与固定槽320的槽壁相抵,固定孔310的孔壁与底座主体210相抵。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固定槽320沿固定件300的周向延伸设置,且固定部230沿底座主体210的周向固定在底座主体210上,固定部230与固定槽320的槽壁相抵,固定孔310的孔壁与底座主体210相抵,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230与固定槽320的槽壁相抵来增加砂轮底座200与限定件之间连接的摩擦力,以此来提高砂轮底座200与限定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4所示,固定部230沿底座主体210的径向凸出于底座主体210,固定槽320沿固定件300的径向凹陷于固定孔310的孔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固定部230沿底座主体210的径向凸出于底座主体210,固定槽320沿固定件300的径向凹陷于固定孔310的孔壁,因此能够使得固定件300与砂轮底座200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便能够使得砂轮底座200与固定件300的连接处能够卡接于固定件300上,以此来提高砂轮底座200与固定件300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为砂轮底座200与固定件300的连接起到定位作用,以提高砂轮底座200与固定件300之间的同轴度。
参照图2以及图4所示,固定件300还设有多个连接孔330,多个连接孔330沿固定件30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连接孔330的中心轴线均与固定孔310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件300用于将上述的水磨砂轮与磨削设备的转动轴进行连接,由于固定件300还设有多个连接孔330,多个连接孔330沿固定件300的周向间隔设置,因此,能够通过紧固件(未示出)穿设于多个连接孔330来将固定件300连接在磨削设备的转动轴上,从而将水磨砂轮与磨削设备的转动轴进行连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连接孔330的中心轴线均与固定孔310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因此,当固定件300连接在磨削设备的转动轴上时,能够保证固定件300与磨削设备的转动轴的同轴度,从而保证上述的水磨砂轮与磨削设备的转动轴同轴度,以此来提高磨削精度。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砂轮本体;
砂轮底座,所述砂轮底座与所述砂轮本体沿所述砂轮本体的轴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砂轮本体的端部表面处与所述砂轮底座接触;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孔,所述砂轮底座穿设于所述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的孔壁与所述砂轮底座的外表面相抵;
其中,所述砂轮本体的中心轴线、所述砂轮底座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固定件的中心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砂轮本体沿其轴向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以及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位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砂轮底座的轴向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在沿所述底座主体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面均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均与所述砂轮底座的轴向呈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面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面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相互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面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面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相互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具有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三槽壁,所述第二槽壁设置在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砂轮本体的轴向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在沿所述砂轮本体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三槽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壁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抵,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抵,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第三连接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三槽壁均与所述砂轮本体的轴向呈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槽壁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槽壁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槽壁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槽壁远离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相互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底座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连接槽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砂轮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砂轮本体沿其轴向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接部均穿设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固定孔连通,且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砂轮底座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底座主体的周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的槽壁相抵,所述固定孔的孔壁与所述底座主体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底座主体的径向凸出于所述底座主体,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固定件的径向凹陷于所述固定孔的孔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磨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连接孔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固定孔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70906.3U CN221539455U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水磨砂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70906.3U CN221539455U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水磨砂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39455U true CN221539455U (zh) | 2024-08-16 |
Family
ID=9222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70906.3U Active CN221539455U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水磨砂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39455U (zh) |
-
2023
- 2023-12-19 CN CN202323470906.3U patent/CN2215394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26117B (zh) | 一种精密轴承座的加工方法 | |
CN201760769U (zh) | 一种多方位偏心轮加工夹具 | |
KR101877422B1 (ko) | 진공펌프용 로터 가공을 위한 지그 | |
CN108788820B (zh) | 一种车削加工后盖壳体的工装 | |
CN204639960U (zh) | 一种改进结构的砂轮 | |
CN221539455U (zh) | 水磨砂轮 | |
CN111421465B (zh) | 一种异形零件夹具 | |
CN217045704U (zh) | 一种活顶尖壳体加工用深孔磨拨盘 | |
CN211332742U (zh) | 一种定位环镀铬外径圆度磨削加工的夹具 | |
CN211639552U (zh) | 一种复合砂轮 | |
CN204673341U (zh) | 非圆内轮廓多曲面快速对中夹具 | |
CN109192611B (zh) | 一种衔铁轴车削工装 | |
CN212885111U (zh) | 一种电机端盖车床加工夹具 | |
CN207139350U (zh) | 一种斜拉内撑式活塞专用夹具 | |
CN210649864U (zh) | 一种轴承套薄壁件外圆面磨削工装 | |
CN210615894U (zh) | 一种叶轮加工工装 | |
CN113458917A (zh) | 一种精确制导舵机外壳打磨夹具 | |
CN220094234U (zh) | 装夹结构以及铣磨装置 | |
CN107234475B (zh) | 机械加工精密硬车削轴承外圈专用夹具 | |
CN222386730U (zh) | 一种轴类零件外圆磨用传动工装 | |
CN205660533U (zh) | 轴中心孔研磨固定夹具 | |
CN219747136U (zh) | 不锈钢小电机薄臂机壳筒加工工装 | |
CN215392501U (zh) | 一种数控车床副主轴尾座 | |
CN222359992U (zh) | 磨削补偿器 | |
CN221517268U (zh) | 一种钢球冷镦模具研磨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