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32576U - 贻贝自动收集船 - Google Patents
贻贝自动收集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32576U CN221532576U CN202323590488.1U CN202323590488U CN221532576U CN 221532576 U CN221532576 U CN 221532576U CN 202323590488 U CN202323590488 U CN 202323590488U CN 221532576 U CN221532576 U CN 2215325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collecting
- ship
- automatic collection
- muss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贻贝自动收集船,其属于黑贻贝防治技术领域,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中端设置有收集架,且收集架的底端连接有须式收集带,所述收集架包括板架,所述板架与船体中端为一体固定连接,且板架的顶端设置有扣板,所述扣板的顶面贴合有顶板,且顶板的底部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的底部设置有刮板架,且刮板架的一端贴合有输送带。该收集船,通过收集架与板架底端采用倾斜式结构,在船体行进过程中,可通过输送辊带动输送带向上传输,配合收集架的倾斜夹角,在船行进过程中形成对的水体内浮游幼虫捕捞和收集,且与刮板架贴合,可自动将输送带收集的幼虫或杂物刮下,形成收集自动化,使用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贻贝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贻贝自动收集船。
背景技术
近几年,美洲黑贻贝幼体通过养殖池塘换水,自外界自然海水流入,密布于养殖池塘、池壁、闸门和底部,一是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和有机碎屑等营养物质,与养殖贝类争食,抑制了养殖贝类的生长发育,并影响水产品质量,甚至缺乏饵料消瘦死亡;造成池塘里单胞藻浓度低、水质清澈透明,容易滋生浒苔大量繁殖而产生二次危害。二是缩小了养殖生物的栖息地面积,可覆盖养殖贝类滩面造成其窒息死亡;三是在池塘过度繁殖后,因缺饵料或环境突变死亡后腐烂,造成底部缺氧、有毒物质大量产生,对池塘养殖生物产生危害,甚至死亡,为了防止美洲黑贻贝在池塘内部大面积繁衍,养殖人员需要对池塘内部进行周期性的贻贝浮游幼虫的捕捉,将黑贻贝扼杀在幼体期,因此我们提出贻贝自动收集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贻贝自动收集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贻贝自动收集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中端设置有收集架,且收集架的底端连接有须式收集带,所述收集架包括板架,所述板架与船体中端为一体固定连接,且板架的顶端设置有扣板,所述扣板的顶面贴合有顶板,且顶板的底部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的底部设置有刮板架,且刮板架的一端贴合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两端连接有输送辊,且输送辊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板架的底部两端分布有收集架。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架与板架底端为固定连接,且顶板通过扣板与板架构成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口沿着板架内壁四周开设,且刮板架与板架之间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架一端与输送带顶端一侧相贴合,且输送带通过输送辊与收集架构成传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包括船架,且船架的顶面两侧分布有把手,所述船架的顶面一端开设有货槽,所述货槽的一侧与收集口相连通,且货槽的中部连接有中杆,所述船架的顶面另一端连接有发动机。
进一步的,所述中杆沿着船架整体中端贯,且船架和货槽与中杆之间均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与船架顶面两侧为固定连接,且货槽沿着船架顶面一端内框四周开设。
进一步的,所述须式收集带包括收集层,所述收集层与输送带四周外壁连接,且收集层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凹槽,所述收集层的一侧四周连接有倒须,且倒须的顶端延伸有须钩。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层沿着输送带四周外壁均匀贴合,且凹槽沿着收集层一侧外壁等距开设。
进一步的,所述倒须沿着收集层一侧表面等距排布,且倒须顶端延伸的须钩之间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收集船,通过收集架与板架底端采用倾斜式结构,在船体行进过程中,可通过输送辊带动输送带向上传输,配合收集架的倾斜夹角,在船行进过程中形成对的水体内浮游幼虫捕捞和收集,且与刮板架贴合,可自动将输送带收集的幼虫或杂物刮下,形成收集自动化,使用方便快捷;
为了提升此船在使用中的结构稳定,通过船架中端的中杆结构为整体船架中心提供结构支撑,而货槽则开设于船架顶端内部并保持与收集口连通,可对收集的贻贝浮游幼虫和水质杂物进行收集和临时储备,便于后续一次性处理;
最后为了让输送带在传动过程中的幼虫捕捞效果更好,通过采用尼龙纤维的收集层贴合于输送带外壁,其外部结构更稳定,让此收集传输过程可长期使用,且收集层表面分布的每组倒须之间间距较细微,配合倒须顶端延伸的须钩结构,可将输送带接触到的贻贝浮游幼虫更容易传输至船内部,让收集过程更稳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集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集架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集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集带中收集层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101、船架;102、把手;103、货槽;104、中杆;105、发动机;2、收集架;201、板架;202、扣板;203、顶板;204、收集口;205、刮板架;3、须式收集带;301、收集层;302、凹槽;303、倒须;304、须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包括船体1,船体1的中端设置有收集架2,且收集架2的底端连接有须式收集带3,船体1包括船架101,且船架101的顶面两侧分布有把手102,船架101的顶面一端开设有货槽103,货槽103的一侧与收集口204相连通,且货槽103的中部连接有中杆104,船架101的顶面另一端连接有发动机105;
为了提升此船在使用中的结构稳定,如图1所示,通过船架101中端的中杆104结构为整体船架101中心提供结构支撑,而货槽103则开设于船架101顶端内部并保持与收集口204连通,可对收集的贻贝浮游幼虫和水质杂物进行收集和临时储备,便于后续一次性处理。
如图2-3所示,收集架2包括板架201,板架201与船体1中端为一体固定连接,且板架201的顶端设置有扣板202,扣板202的顶面贴合有顶板203,且顶板203的底部设置有收集口204,收集口204的底部设置有刮板架205,且刮板架205的一端贴合有输送带206,输送带206的两端连接有输送辊207,且输送辊207的一端连接有电机208,板架201的底部两端分布有收集架209;
为了使此收集船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对贻贝幼虫的有效收集,如图2-3所示,此收集架209与板架201底端采用倾斜式结构,在船体1行进过程中,可通过输送辊207带动输送带206向上传输,配合收集架209的倾斜夹角,在船行进过程中形成对的水体内浮游幼虫捕捞和收集,且与刮板架205贴合,可自动将输送带206收集的幼虫或杂物刮下,形成收集自动化,使用方便快捷。
如图4-5所示,须式收集带3包括收集层301,收集层301与输送带206四周外壁连接,且收集层301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凹槽302,收集层301的一侧四周连接有倒须303,且倒须303的顶端延伸有须钩304;
最后为了让输送带206在传动过程中的幼虫捕捞效果更好,如图4-5所示,通过采用尼龙纤维的收集层301贴合于输送带206外壁,其外部结构更稳定,让此收集传输过程可长期使用,且收集层301表面分布的每组倒须303之间间距较细微,配合倒须303顶端延伸的须钩304结构,可将输送带206接触到的贻贝浮游幼虫更容易传输至船内部,让收集过程更稳定效率。
综上,该收集船在使用时,首先由工作人员控制发动机105启动,带动整个船架101在养殖池塘上移动,同时启动板架201一端的电机208,由电机208带动连接的输送辊207旋转,从而由输送辊207带动输送带206自下之上形成传动过程,在在船体1行进过程中,可通过输送辊207带动输送带206向上传输,配合收集架209的倾斜夹角,及传动过程中输送带206表面分布的倒须303和凹槽302,在船行进过程时形成对的水体内浮游幼虫捕捞和收集,其输送带206表面附着的浮游幼虫杂质随着传动过程与刮板架205贴合刮取,随着刮板落入连通的货槽103内,完成船使用过程中的自动收集,减少养殖池内浮游幼虫的数量。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贻贝自动收集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中端设置有收集架(2),且收集架(2)的底端连接有须式收集带(3),所述收集架(2)包括板架(201),所述板架(201)与船体(1)中端为一体固定连接,且板架(201)的顶端设置有扣板(202),所述扣板(202)的顶面贴合有顶板(203),且顶板(203)的底部设置有收集口(204),所述收集口(204)的底部设置有刮板架(205),且刮板架(205)的一端贴合有输送带(206),所述输送带(206)的两端连接有输送辊(207),且输送辊(207)的一端连接有电机(208),所述板架(201)的底部两端分布有收集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架(2)与板架(201)底端为固定连接,且顶板(203)通过扣板(202)与板架(201)构成可拆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口(204)沿着板架(201)内壁四周开设,且刮板架(205)与板架(201)之间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架(205)一端与输送带(206)顶端一侧相贴合,且输送带(206)通过输送辊(207)与收集架(2)构成传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包括船架(101),且船架(101)的顶面两侧分布有把手(102),所述船架(101)的顶面一端开设有货槽(103),所述货槽(103)的一侧与收集口(204)相连通,且货槽(103)的中部连接有中杆(104),所述船架(101)的顶面另一端连接有发动机(1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杆(104)沿着船架(101)整体中端贯,且船架(101)和货槽(103)与中杆(104)之间均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02)与船架(101)顶面两侧为固定连接,且货槽(103)沿着船架(101)顶面一端内框四周开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须式收集带(3)包括收集层(301),所述收集层(301)与输送带(206)四周外壁连接,且收集层(301)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凹槽(302),所述收集层(301)的一侧四周连接有倒须(303),且倒须(303)的顶端延伸有须钩(3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层(301)沿着输送带(206)四周外壁均匀贴合,且凹槽(302)沿着收集层(301)一侧外壁等距开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贻贝自动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须(303)沿着收集层(301)一侧表面等距排布,且倒须(303)顶端延伸的须钩(304)之间为一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90488.1U CN221532576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贻贝自动收集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90488.1U CN221532576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贻贝自动收集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32576U true CN221532576U (zh) | 2024-08-16 |
Family
ID=92250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590488.1U Active CN221532576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贻贝自动收集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32576U (zh) |
-
2023
- 2023-12-27 CN CN202323590488.1U patent/CN2215325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stagna et al. | Manual for growing the hard clam Mercenaria | |
WO2022094909A1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用悬浮物清理设备 | |
US20170127656A1 (en) | Algae Farm | |
CN211770859U (zh) | 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
Persoone et al. | Mass culture of algae: a bottleneck in the nursery culturing of molluscs | |
CN206879849U (zh) | 一种海水鱼类养殖循环设备 | |
CN110384065A (zh) | 一种立体式水产养殖系统 | |
CN107114283A (zh) | 一种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 |
NO20100465A1 (no) | Anvendelse av tank- og bulkskip for ombygning til oppdrettsanlegg for fisk og skalldyr | |
CN107494384B (zh) | 鲟鱼的养殖装置 | |
CN221532576U (zh) | 贻贝自动收集船 | |
CN204670123U (zh) | 一种智能鱼卵孵化装置 | |
Beard et al. | Techniqu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juvenile lobsters (Homarus gammarus (L.)) | |
CN210987731U (zh) | 一种虾苗养殖虾卵分离装置 | |
JP2001103860A (ja) | 肉食性巻き貝の養殖方法および装置 | |
GB2349786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ring and collection of aquatic organisms | |
CN110269017A (zh) | 一种淡水珍珠无害化养殖方法 | |
CN217958379U (zh) | 虾苗循环养殖系统 | |
Sorgeloos et al. | Production and use of Artemia in aquaculture | |
CN110786282A (zh) | 一种水产养殖多功能喂食装置 | |
CN205547174U (zh) | 一种鱼肉预处理装置 | |
CN214593693U (zh) | 一种饵料养殖桶 | |
CN116138193A (zh) | 一种生态型网箱养殖方法 | |
Garcia et al. | A collecting gear for naturally-spawned milkfish (Chanos chanos Forsskal) eggs in circular floating net cages | |
Wisley | Experiments on rearing the barnacle Elminius modestus Darwin to the settling stage in the laborator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