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507928U - 一种二合一电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合一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507928U
CN221507928U CN202322893172.3U CN202322893172U CN221507928U CN 221507928 U CN221507928 U CN 221507928U CN 202322893172 U CN202322893172 U CN 202322893172U CN 221507928 U CN221507928 U CN 221507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inductor
magnetic cor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931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庆
程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Yunlu June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Yunlu Jun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Yunlu June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Yunlu Jun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931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507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507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507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合一电感,包括底板、第三磁芯、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其中,第一电感包括第一磁芯、第一磁柱和第一线圈;第一磁芯与底板连接;第一磁柱一端与第一磁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磁芯连接;第一线圈套设在第一磁柱的外部。第二电感包括第二磁芯、第二磁柱和第二线圈;第二磁柱一端与第二磁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磁芯连接;第二线圈套设在第二磁柱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磁芯将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竖向组合,两个电感通过同一底板贴装在电路板上,减少了两个电感安装时在电路板上占据空间和贴装面积,提高了电路板表面的利用率,同时,二合一电感组装生产时工序简单,操作步骤少,提高了电感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二合一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合一电感。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可由电导材料盘绕磁芯制成,典型的如铜线,也可把磁芯去掉或者用铁磁性材料代替。电感元件能够贴装在PCB板等电路板上,电感元件的贴装面积为电感元件贴装在电路板上所占据的电路板面积。一个电感元件贴装于电路板上时,在该贴装区域内难以贴装其他电子元器件。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增加,同等体积内需要用到的电感元件越来越多,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独立电感分别贴装在电路板上,但这种处理方式所占据的贴装面积过大,在电感元件的贴装区域内无法再贴装其他电子元器件,导致电路板利用率降低。如何降低电感元件在电路板上的贴装占板面积,在有限的电路板面积上布设更多电感元件已成为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二合一电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合一电感,包括:
底板;
第三磁芯;
第一电感:其包括第一磁芯、第一磁柱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磁柱一端与所述第一磁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磁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磁柱的外部;
第二电感:其包括第二磁芯、第二磁柱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磁柱一端与所述第二磁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磁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磁柱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还包括第一引出线,所述第一引出线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另一端经所述底板穿出;
所述第二电感还包括第二引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另一端经所述底板穿出。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包括两个第一磁柱和两个第一线圈,两个第一磁柱平行排列,两个第一线圈相互连接且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磁柱的外部;
所述第二电感包括两个第二磁柱和两个第二线圈,两个第二磁柱平行排列,两个第二线圈相互连接且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二磁柱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线圈均连接有一条第一引出线,两条第一引出线均经所述底板穿出;每个第二线圈均连接有一条第二引出线,两条第二引出线均经所述底板穿出。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引出线的出线方向相反,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径向方向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出线包括顺次弯折的第一横向引线和第一竖向引线;所述第一横向引线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引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竖向引线经所述底板穿出;
所述第二引出线包括顺次弯折的第二横向引线和第二竖向引线;所述第二横向引线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竖向引线经所述底板穿出。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引线和所述第二竖向引线均沿所述第一线圈的侧面延伸至所述底板并经所述底板穿出。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三磁芯之间、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三磁芯之间均设置有绝缘板。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均由单层扁形线体螺旋绕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柱和所述第二磁柱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磁芯将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组合在一起,在保留两个电感的功能的同时减小了两个电感的整体体积;两个电感通过同一底板贴装在电路板上,有效减少两个电感安装时在电路板上占据空间和贴装面积,提高了电路板表面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二合一电感组装生产时工序简单,操作步骤少,相比于生产两个独立的实体电感,无需重复两次相同的电感组装工序,有效减少了生产时间和人工成本,提高了电感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二合一电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安装线圈的二合一电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未安装线圈与绝缘板的二合一电感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6为绝缘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底板;
2、第三磁芯;
3、第一电感;31、第一磁芯;32、第一磁柱;33、第一线圈;34、第一引出线;341、第一横向引线;342、第一竖向引线;
4、第二电感;41、第二磁芯;42、第二磁柱;43、第二线圈;44、第二引出线;441、第二横向引线;442、第二竖向引线;
5、绝缘板;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二合一电感的一个示意性施例中,该二合一电感包括底板1、第三磁芯2、第一电感3和第二电感4。
其中,底板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用于固定第一电感3和第二电感4,以及用于与PCB板连接。二合一电感在PCB板上安装时,底板1与PCB板贴合。
第三磁芯2为椭圆形磁芯。
第一电感3包括第一磁芯31、第一磁柱32和第一线圈33。其中,第一磁芯31为椭圆形磁芯,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一磁柱32为圆柱体,一端与第一磁芯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磁芯2连接。第一磁芯31与第三磁芯2形状、尺寸均相同,两者平行且间隔设置,中间通过第一磁柱32连接。第一线圈33套设在第一磁柱32的外部,由单层扁形线体螺旋绕制而成,绕制完成后每个第一线圈33均包括两个引出端。
第二电感4包括第二磁芯41、第二磁柱42和第二线圈43。其中,第二磁芯41为椭圆形磁芯。第二磁柱42为圆柱体,一端与第二磁芯41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磁芯2连接。第二磁芯41与第三磁芯2形状、尺寸均相同,两者平行且间隔设置,中间通过第二磁柱42连接。第二线圈43套设在第二磁柱42的外部,由单层扁形线体螺旋绕制而成,绕制完成后每个第二线圈43均包括两个引出端。
第一电感3中的第一磁柱32和第二电感4中的第二磁柱42相互同轴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感3和第二电感4之间通过第三磁芯2竖向连接,并通过底板1贴装在PCB板等电路板上,有效减小了两个电感的贴装面积。并且将两个独立的实体电感合并为一个实体电感后,组装生产时,工序简单,操作步骤少,相比于生产两个独立的实体电感,无需重复两次相同的电感组装工序,有效减少了生产时间和人工成本,提高了电感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感3还包括两条第一引出线34,两条第一引出线3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线圈33的两个引出端连接,另一端均经底板1穿出。
第二电感4还包括两条第二引出线44,两条第二引出线4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线圈43的两个引出端连接,另一端均经底板1穿出。
进一步地,两条第一引出线34与第一电感3一体成型,两条第二引出线44与第二电感4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感3包括两个第一磁柱32和两个第一线圈33,两个第一磁柱32平行且间隔排列在第一磁芯31和第三磁芯2之间,两个第一线圈33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磁柱32的外部,且两个第一线圈33由同一单层扁形线体在两个第一磁柱32上螺旋连饶而成,其中一个第一线圈33的一个引出端与另一第一线圈33的一个引出端相互连接。
第二电感4包括两个第二磁柱42和两个第二线圈43,两个第二磁柱42平行且间隔排列在第二磁芯41和第三磁芯2之间,两个第二线圈43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二磁柱42的外部,且两个第二线圈43由同一单层扁形线体在两个第二磁柱42上螺旋连饶而成,其中一个第一线圈33的一个引出端与另一第一线圈33的一个引出端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线圈33均连接有一条第一引出线34,两条第一引出线34均经底板1穿出。每个第二线圈43均连接有一条第二引出线44,两条第二引出线44均经底板1穿出。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出线34和第二引出线44的出线方向相反,排列设置在第一线圈33径向方向的两侧,相对于单边出线的出线方式,提高了二合一电感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出线34包括顺次弯折的第一横向引线341和第一竖向引线342;第一横向引线341和第一竖向引线342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第一横向引线341与第一线圈33的一个引出端连接,第一竖向引线342竖直向下沿第一线圈33的侧面延伸至底板1并经底板1穿出。
第二引出线44包括顺次弯折的第二横向引线441和第二竖向引线442;第二横向引线441和第二竖向引线442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第二横向引线441与第二线圈43的引出端连接,第二竖向引线442竖直向下沿第二线圈43下方的第一线圈33的侧面延伸至底板1并经底板1穿出。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33与第一磁芯31之间、第一线圈33与第三磁芯2之间、第二线圈43与第二磁芯41之间以及第二线圈43与第三磁芯2之间均设置有椭圆形绝缘板5。绝缘板5为具有绝缘作用的GPO板,每个绝缘板5上均开设有圆形通孔51。第一磁柱32贯穿第一线圈33与第一磁芯31之间,以及第一线圈33与第三磁芯2之间的绝缘板5;第二磁柱42贯穿第二线圈43与第二磁芯41之间,以及第二线圈43与第三磁芯2之间的绝缘板5。绝缘板5安装后,第一线圈33与第一磁芯31之间的绝缘板5与第一磁芯31接触连接,第一线圈33与第三磁芯2之间的绝缘板5与第三磁芯2接触连接,第二线圈43与第二磁芯41之间与第二磁芯41接触连接,第二线圈43与第三磁芯2之间的绝缘板5与第三磁芯2接触连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第三磁芯;
第一电感:其包括第一磁芯、第一磁柱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磁柱一端与所述第一磁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磁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磁柱的外部;
第二电感:其包括第二磁芯、第二磁柱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磁柱一端与所述第二磁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磁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磁柱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还包括第一引出线,所述第一引出线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另一端经所述底板穿出;所述第二电感还包括第二引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另一端经所述底板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包括两个第一磁柱和两个第一线圈,两个第一磁柱平行排列,两个第一线圈相互连接且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磁柱的外部;
所述第二电感包括两个第二磁柱和两个第二线圈,两个第二磁柱平行排列,两个第二线圈相互连接且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二磁柱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线圈均连接有一条第一引出线,两条第一引出线均经所述底板穿出;每个第二线圈均连接有一条第二引出线,两条第二引出线均经所述底板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线和所述第二引出线的出线方向相反,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径向方向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线包括顺次弯折的第一横向引线和第一竖向引线;所述第一横向引线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引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竖向引线经所述底板穿出;
所述第二引出线包括顺次弯折的第二横向引线和第二竖向引线;所述第二横向引线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竖向引线经所述底板穿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引线和所述第二竖向引线均沿所述第一线圈的侧面延伸至所述底板并经所述底板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三磁芯之间、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磁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三磁芯之间均设置有绝缘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均由单层扁形线体螺旋绕制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柱和所述第二磁柱同轴设置。
CN202322893172.3U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二合一电感 Active CN221507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93172.3U CN221507928U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二合一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93172.3U CN221507928U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二合一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507928U true CN221507928U (zh) 2024-08-09

Family

ID=92127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93172.3U Active CN221507928U (zh) 2023-10-26 2023-10-26 一种二合一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507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9877B (zh) 磁电装置
CN102428527B (zh) 表面安装磁性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21507928U (zh) 一种二合一电感
CN201829300U (zh) 小体积平面共模电感
CN101740199A (zh) 磁性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
CN217468145U (zh) 一种电感磁芯及具有该磁芯的电感
CN210606923U (zh) 一种大电流低高度线圈
CN214672169U (zh) 一种电感器
CN215644034U (zh) 一种电感元件
CN211125336U (zh) 一种适用于lcl滤波电路的环形立绕电感器
CN207097625U (zh) 一种高频ah系列电感结构
CN209785686U (zh) 大功率三相共模电感及电子设备
CN219738709U (zh) 一种大电流低感量高叠加斩波电感
CN112216488A (zh) 扁线插脚电感
CN222580940U (zh) 一种有利于节省装配占空的电感器
CN215377178U (zh) 一种大电流高频空芯电感
CN207834083U (zh) 一种立绕式电抗器
CN218896534U (zh) 一种大电流共模电感与差模电感磁集成电感器的结构
CN208093336U (zh) 一种贴片式电感线圈
CN221507880U (zh) 一种组合电感
CN209947576U (zh) 一种微型表面贴装纳米非晶的共模电感
CN220290604U (zh) 一种电感连接结构
CN211699966U (zh) 一种并列式大电流电感
CN111489886A (zh) 变压线圈结构
CN222168113U (zh) 一种大功率共模扼流圈及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