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75238U - 电池座及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电池座及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75238U CN221475238U CN202323237656.9U CN202323237656U CN221475238U CN 221475238 U CN221475238 U CN 221475238U CN 202323237656 U CN202323237656 U CN 202323237656U CN 221475238 U CN221475238 U CN 2214752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transmission frame
- piece
- trigger
- battery ho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座及机器人,电池座包括座体、卡锁件、传动架及触发件。座体设有腔室,座体设有连通于腔室的取放口。至少两个卡锁件沿座体的相对两侧设置。卡锁件相对座体具有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卡锁件在锁定位置相对在解锁位置更大程度地深入腔室内。传动架活动连接于座体,传动架的活动端与至少两个卡锁件之间形成在传动架沿预定方向活动时能够致使卡锁件自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触发件活动连接于座体。触发件与传动架另外的活动端之间形成触发件能够致使传动架沿预定方向活动的传递配合。有效防止电池模块因仅受单侧锁定而在腔室内发生晃动或意外地从腔室内脱离。在提高电池模块稳定性的同时能避免带来复杂的接触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座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可移动机器人等智能移动装置由于功能实现的需要,无法在固定位置与市电电源保持连接,因而需要配备电池等储能部件。部分无法自行移动的机器人,由于经常需要在不同地点间转移,也同样地配备了储能部件。为对储能部件提供可靠的保护,机器人内一般设置有腔室,腔室用于容置储能部件。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储能部件的容量逐渐提升,导致储能部件的体积及重量也随之增大。尽管腔室能为储能部件提供充足的容纳空间,但由于储能部件质量的增加,储能部件惯性的加大导致其容易在腔室中发生晃动或可能从腔室中意外脱离。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储能部件容易在腔室中发生晃动或可能从腔室中意外脱离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座及机器人。
一种电池座,包括:
座体,设有腔室;所述座体还设有连通于所述腔室的取放口;
卡锁件,至少两个所述卡锁件沿所述座体的相对两侧设置;所述卡锁件相对所述座体具有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所述卡锁件在所述锁定位置相对在所述解锁位置更大程度地深入所述腔室内;
传动架,活动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传动架的若干活动端与至少两个所述卡锁件之间形成在所述传动架沿预定方向活动时能够致使所述卡锁件自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及
触发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触发件与所述传动架另外的活动端之间形成所述触发件能够致使所述传动架沿所述预定方向活动的传递配合。
上述电池座,电池模块从取放口进出腔室。电池模块的外周设置有限位结构。在电池模块进入腔室前,卡锁件处于锁定位置,触发件动作并带动传动架沿预定方向活动,传动架沿预定方向相对座体活动时,使若干卡锁件从锁定位置活动至解锁位置,让电池模块能够通过腔室的任意横截面然后安装到位。在卡锁件复位至锁定位置后,卡锁件与电池模块的限位结构配合,限制电池模块退出腔室。由于卡锁件为至少两个,且座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卡锁件,若干卡锁件从不同角度对电池模块形成锁定,从而能可靠地将电池模块限制于腔室内,有效防止电池模块因仅受单侧锁定而在腔室内发生晃动或意外地从腔室内脱离。同时,由于触发件的动作能够带动座体两侧的卡锁件同时退出腔室,从而在提高电池模块稳定性的同时能避免带来复杂的接触操作,有利于保证电池座的使用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传动架的若干活动端与至少两个所述卡锁件之间形成在所述传动架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时能够致使所述卡锁件自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所述触发件与所述传动架另外的活动端之间形成所述触发件能够致使所述传动架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的传递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架的其中一个活动端与所述卡锁件形成传递配合,所述传动架的另外一个活动端与所述触发件形成传递配合,所述传动架相对于所述座体的转动轴心处于两个活动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架包括撬杆及连杆;所述座体的两侧外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撬杆;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撬杆,所述撬杆与至少一个所述卡锁件之间形成能够致使所述卡锁件自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连杆之间形成所述触发件能够致使所述撬杆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的传递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于一所述撬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撬杆,两个所述撬杆分别处于所述座体的两侧;及/或,所述触发件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连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设有插槽;所述卡锁件滑动插设于所述插槽并滑动设置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座体,或,所述触发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座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卡锁件与所述座体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向所述卡锁件传递沿所述解锁位置指向所述锁定位置方向的第一复位弹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座还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架的压块;所述压块靠近于所述卡锁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沿从所述压块指向所述卡锁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斜面朝靠近于所述座体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卡锁件设有第二斜面,沿从所述卡锁件指向所述压块的方向,所述第二斜面朝远离于所述座体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包括主箱及连接于所述主箱的侧盖;所述腔室设置于所述主箱;所述压块滑动容置于由所述侧盖与所述主箱所围蔽形成的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座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压块与所述座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向所述压块传递沿所述压块指向所述卡锁件方向的第二复位弹性力。
一种机器人,包括电池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壳,所述电池座至少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触发件之间形成传递配合;或,所述触发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外壳,所述触发件远离于所述传动架的端面外露于所述外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机器人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器人在另一角度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机器人的局部示意图,外壳已隐藏。
图4为图3所示的机器人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机器人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池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电池座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电池座的A处放大图。
图9为图6所示的电池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电池座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电池座在另一角度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机器人;20、电池座;30、座体;31、腔室;32、取放口;33、插槽;34、主箱;35、侧筒;36、支筒;37、支撑盖;38、侧盖;381、第二腰型孔;39、挡片;40、卡锁件;42、紧固件;43、内斜面;44、第二斜面;45、第一弹性件;50、传动架;51、撬杆;511、第一腰型孔;52、连杆;53、第一销轴件;54、第二销轴件;60、触发件;70、压块;71、第一斜面;73、外筒部;80、顶升组件;81、顶杆;82、第三弹性件;101、基板;102、外壳;103、按钮;900a/900b、电池模块;901、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地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地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器人100用于实现预定的功能。具体地,机器人100可以是用于实现移动、运载、夹取、飞行、清洁、检测或其他预定的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器人100为轮足机器人100,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移动,以适应不同的路面状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及图3所示,机器人100利用可插拔的电池模块900a作为供电电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器人100包括电池座20,电池座20用于装入可插拔的电池模块900a。进一步地,机器人100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座20,因而机器人100能够装载有至少两个可插拔的电池模块900a,在其中一个电池模块900a电量较低时,可从电池座20取出该电池模块900a进行充电,而另外一电池模块900a可保留于另一电池座20内并为机器人100的用电器件提供电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及图3所示,至少两个电池座20并排设置。进一步地,机器人100包括基板101。电池座20安装于基板101。基板101对多个电池座20起到支撑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器人100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电池模块900b,固定的电池模块900b也可为机器人100的用电器件提供电源,从而能提高机器人100的电池容量。进一步地,可插拔的电池模块900a的电量可转移至固定的电池模块900b中,固定的电池模块900b还可以用于动能回收时的电量存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设置的电池模块900b安装于基板101上。进一步地,固定设置的电池模块900b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座20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机器人100还包括外壳102,外壳102用于提供包围防护作用。电池座20至少部分地容置于外壳102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座20的端口与外壳102的表面齐平设置,以方便取放电池模块900a,以及对电池模块900a起到较佳的防护作用。
结合图6至图1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座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至图8所示,电池座20包括:座体30、卡锁件40、传动架50及触发件60。座体30设有腔室31,座体30还设有连通于腔室31的取放口32。至少两个卡锁件40沿座体30的相对两侧设置。卡锁件40相对座体30具有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卡锁件40在锁定位置相对在解锁位置更大程度地深入腔室31内。传动架50活动连接于座体30,传动架50的若干活动端与至少两个卡锁件40之间形成在传动架50沿预定方向活动时能够致使卡锁件40自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触发件60活动连接于座体30。触发件60与传动架50另外的活动端之间形成触发件60能够致使传动架50沿预定方向活动的传递配合。
具体地,电池模块900a从取放口32进出腔室31。电池模块900a的外周设置有限位结构。在电池模块900a进入腔室31前,卡锁件40处于锁定位置,触发件60动作并带动传动架50沿预定方向活动,传动架50沿预定方向相对座体30活动时,使若干卡锁件40从锁定位置活动至解锁位置,让电池模块900a能够通过腔室31的任意横截面然后安装到位。在卡锁件40复位至锁定位置后,卡锁件40与电池模块900a的限位结构配合,限制电池模块900a退出腔室31。由于卡锁件40为至少两个,且座体3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卡锁件40,若干卡锁件40从不同角度对电池模块900a形成锁定,从而能可靠地将电池模块900a限制于腔室31内,有效防止电池模块900a因仅受单侧锁定而在腔室31内发生晃动或意外地从腔室31内脱离。同时,由于触发件60的动作能够带动座体30两侧的卡锁件40同时退出腔室31,从而在提高电池模块900a稳定性的同时能避免带来复杂的接触操作,有利于保证电池座20的使用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所示,电池模块900a限位结构为侧凹槽901。卡锁件40通过插设于侧凹槽901内时,通过抵持侧凹槽901的内表面,从而能限制电池模块900a沿退出腔室31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模块900a限位结构为侧凸块。电池模块900a安装到位后,卡锁件40抵接于侧凸块背离于腔室31底侧的表面,从而能限制电池模块900a沿退出腔室31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11所示,座体30设有插槽33。卡锁件40滑动插设于插槽33并滑动设置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具体地,插槽33的内壁面限定出了卡锁件40的活动范围,对卡锁件40起到滑动导向作用,使卡锁件40通过在插槽33滑动而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及图7所示,座体30呈半开放结构,卡锁件40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腔室31的深度方向,从而使卡锁件40在较小的滑动距离下,能对电池模块900a产生较大的水平限制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10所示,座体30包括主箱34及连接于主箱34外侧的侧筒35,主箱34形成了腔室31的边界。插槽33延伸通过主箱34及侧筒35,侧筒35的长度方向与腔室31的深度方向相垂直设置。具体地,由于侧筒35的长度方向与腔室31的内壁面相垂直,从而使卡锁件40具有充足的活动范围,让卡锁件40在解锁位置时能完全退出腔室31,从而能更方便地将电池模块900a取出,同时降低了主箱34的壁厚要求,从而有助于节省座体30的用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10所示,电池座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5。第一弹性件45连接于卡锁件40与座体30之间,第一弹性件45向卡锁件40传递沿解锁位置指向锁定位置方向的第一复位弹性力。具体地,由于第一复位弹性力的方向与沿解锁位置指向锁定位置的方向同向,从而第一弹性件45能自动地使卡锁件40复位至锁定位置。在将电池模块900a放置入腔室31后,通过释放触发件60,卡锁件40失去了传动架50传递过来的驱动力后受第一复位弹性力的作用而移动至锁定位置,从而自动地与电池模块900a的限位结构形成配合,自动地将电池模块900a限制于腔室31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9所示,电池座20还包括挡片39,挡片39连接于侧筒35的外侧。第一弹性件45弹性抵持于挡片39于卡锁件40之间。卡锁件40背离于腔室31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45抵接。因此,第一弹性件45可使卡锁件40自动地沿深入腔室31的方向移动至锁定位置。更具体地,挡片39通过紧固件42连接于主箱34。
进一步地,结合图8及图11所示,卡锁件40靠近腔室31中心的一端设有内斜面43,沿从腔室31内表面指向腔室31中心的方向,内斜面43朝靠近腔室31底侧的方向倾斜设置。在电池模块900a置入腔室31的过程中,当电池模块900a抵顶到内斜面43使,电池模块900a对卡锁件40产生了顶推压力,该顶推压力的其中一个分力与第一复位弹性力的方向相反设置,当该分力大于第一复位弹性力时,则卡锁件40将压缩第一弹性件45并推到解锁位置,电池模块900a因而能顺利进入至腔室31内,且避免了对触发件60的操作,提高了电池座20使用的便捷性。
具体地,座体30两侧的卡锁件40的数量可以是相等设置,也可以是不相等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所示,传动架50转动连接于座体30。传动架50的若干活动端与至少两个卡锁件40之间形成在传动架50沿预定方向转动时能够致使卡锁件40自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触发件60与传动架50另外的活动端之间形成触发件60能够致使传动架50沿预定方向转动的传递配合。具体地,由于传动架50转动连接于座体30,当触发件60作用于传动架50的活动端时,可使传动架50相对座体30转动。传动架50其他的活动端在相对座体30转动的同时能够向卡锁件40形成传递作用,从而能与卡锁件40形成传递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触发件60通过下压传动架50而靠近的活动端向下摆动,此时,传动架50靠近于卡锁件40的活动端则向上摆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及图9所示,传动架50包括撬杆51及连杆52。座体30的两侧外分别转动连接有撬杆51。连杆52连接于撬杆51,撬杆51与至少一个卡锁件40之间形成能够致使卡锁件40自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触发件60与连杆52之间形成触发件60能够致使撬杆51沿预定方向转动的传递配合。具体地,由于座体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锁件40,通过在座体30的两侧外分别设置撬杆51,从而能利用撬杆51对不同的侧的卡锁件40分别传递驱动力,使卡锁件40自锁定位置退出至解锁位置。触发件60通过连杆52而与撬杆51形成传递配合,连杆52的长度及方向根据触发件60与撬杆51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杆52连接于撬杆51的端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撬杆51与连杆52分别由同一杆条经弯折而后形成,因而撬杆51与连杆52可以是一体化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及图9所示,传动架50的其中一个活动端与卡锁件40形成传递配合,传动架50的另外一个活动端与触发件60形成传递配合,传动架50相对于座体30的转动轴心处于两个活动端之间。具体地,相对于转动轴心处于两个活动端连线外侧的情况,传动架50的转动轴心处于两个活动端之间能有利于控制撬杆51的长度,及有利于减小对触发件60的活动幅度的要求。通过控制两个活动端相对于转动轴心的距离,能使触发件60与传动架50之间的作用力接近于传动架50与卡锁件40之间的传递作用力,避免用力不当而造成卡锁件40与传动架50之间的传动部位受损,及避免了由于杠杆问题而导致触发件60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带动传动架50转动。更具体地,转动轴心处于两个活动端连线外侧的情况,可理解为,传动架50其中一个活动端处于另一个活动端与转动轴心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所示,连杆52的一端连接于一撬杆51,连杆52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撬杆51,两个撬杆51分别处于座体30的两侧。具体地,触发件60与单个连杆52形成传递配合,并通过单个连杆52而带动两个撬杆51转动,从而能利于简化触发件60与连杆52之间的传递结构,同时能提高两个撬杆51活动的同步性,让座体30两侧的卡锁件40能同步退出腔室31,方便快速取出电池模块900a。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座体30两侧的撬杆51分别连接有单独的连杆52,连接于不同撬杆51的连接可以是沿轴向并排设置。由于一个连杆52的端部与另外一个连杆52的端部相邻设置,从而能使触发件60能够同时与两个连杆52接触,因而也能使两个撬杆51同步相对座体30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撬杆51与一个卡锁件40之间形成能够致使卡锁件40自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座体30的单侧设置多个卡锁件40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单个撬杆51带动处于座体30同一侧的多个卡锁件40自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所示,触发件60可以是通过抵接连接而与撬杆51形成传递配合,当触发件60相对座体30活动时,则触发件60能够抵顶连杆52,使连杆52及撬杆51相对座体30转动。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连杆52与触发件60之间形成嵌套关系,从而使触发件60能够带动连杆52及撬杆51转动。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架50还可以是滑动连接于座体30。触发件60作用于传动架50的一活动端后,使传动架50整体相对座体30滑动。传动架50的其他活动端在相对座体30移动时能够向卡锁件40形成传递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至图9所示,座体30还包括连接于主箱34一侧的支筒36,第一销轴件53穿设于撬杆51后与支筒36连接,撬杆51绕第一销轴件53转动设置,从而使撬杆51能够相对座体30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所示,触发件60的下端面抵接于连杆52。具体地,通过向触发件60传递按压力,从而触发件60的下端面对连杆52产生顶推作用,从而能使撬杆51绕转动轴心相对座体30转动。在撬杆51起到杠杆作用下,触发件60对连杆52的下压力传递至卡锁件40,并使卡锁件40退出腔室31。更具体地,触发件60的下端面为触发件60靠近于腔室31底侧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及图6所示,触发件60滑动连接于座体30。具体地,在触发件60相对座体30滑动时,触发件60抵顶传动架50,从而形成能使传动架50转动的传递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触发件60向下抵顶连杆52,撬杆51靠近于连杆52的一端向下摆动,而撬杆51靠近于卡锁件40的一端则向上摆动。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件60转动连接于座体30。具体地,触发件60形成凸轮结构,在触发件60的一端相对座体30摆动时,触发件60该一端的一侧抵顶传动架50,从而形成能使传动架50转动的传递配合。更具体地,由于触发件60转动的弧度范围较小,因而触发件60的活动路径与直线段接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及图4所示,机器人100还包括活动插设于外壳102的按钮103,按钮103与触发件60之间形成传递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按压按钮103时,按钮103朝内抵顶触发件60,然后触发件60推顶传动架50。具体地,通过触发件60的设置,有利于减小按钮103的延伸长度,有利于电池座20的安装。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件60活动穿设于外壳102,触发件60远离于传动架50的端面外露于外壳102。具体地,由于触发件60直接外露于外壳102,从而能直接对触发件60进行操作,从而能避免了按钮103的使用,有利于简化机器人10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及图6所示,座体30还包括连接于主箱34的支撑盖37。支撑盖37与主箱34的外壁相配合而限定触发件60相对与座体30的滑动方向及滑动范围。具体地,支撑盖37通过紧固件42连接于主箱34。更具体地,紧固件42为螺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10所示,电池座20还包括活动连接于传动架50的压块70。压块70靠近于卡锁件40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71。沿从压块70指向卡锁件40的方向,第一斜面71朝靠近于座体30的方向倾斜设置。卡锁件40设有第二斜面44,沿从卡锁件40指向压块70的方向,第二斜面44朝远离于座体30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二斜面44与第一斜面71相抵接。具体地,当传动架50连接于压块70,并使压块70沿从压块70指向卡锁件4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斜面44与第一斜面71之间产生压力作用。在第二斜面44与第一斜面71相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斜面71对卡锁件40产生了背离于座体30的方向分力,该分力与从锁定位置指向解锁位置的方向同向,使卡锁件40从锁定位置移向解锁位置,从而形成了在传动架50沿预定方向活动时能够致使卡锁件40自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及图9所示,撬杆51靠近于压块70的一端设有第一腰型孔511,第一腰型孔5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撬杆51的长度方向。第二销轴件54连接于压块70,且第二销轴件54插设于第一腰型孔511。在撬杆51靠近于压块70的一端摆动时,撬杆51通过第一腰型孔511的内壁顶推第二销轴件54,从而使压块70相对座体30滑动。具体地,第二销轴件54的杆部在穿设第一腰型孔511后螺纹连接于压块70。第二销轴件54的端头部的外径大于第一腰型孔511的宽度。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座20在座体30的外侧设置牵引绳及边缘带槽的导轮,牵引绳张挂于导轮上,使牵引绳维持于位置的形态。牵引绳连接于卡锁件40,使牵引绳能够带动卡锁件40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传动件靠近于卡锁件40的活动端连接于牵引绳,并通过牵引绳带动卡锁件40移动,从而形成了在传动架50沿预定方向活动时能够致使卡锁件40自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更具体地,撬杆51相对靠近于压块7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牵引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10所示,座体30包括主箱34及连接于主箱34的侧盖38。腔室31设置于主箱34。压块70滑动容置于由侧盖38与主箱34所围蔽形成的空间。具体地,在侧盖38的内表面与主箱34的外表面的限定下,可使压块70沿预定的方向相对座体30滑动设置,并使第一斜面71与第二斜面44之间能准确对接。进一步地,结合图8及图9所示,压块70具有外筒部73,侧盖38设有第二腰型孔381,第二腰型孔38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压块70相对于座体30的滑动方向,外筒部73容置于第二腰型孔381中,从而提高了压块70的方向稳定性,让第一斜面71与第二斜面44更准确地对接。更具体地,穿设于第一腰型孔511的第二销轴件54同时固定穿设于外筒部73内,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座20的紧凑性。更具体地,外筒部73设置于压块70背离于主箱34的一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侧盖38通过紧固件42连接于主箱34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座2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连接于压块70与座体30之间,第二弹性件向压块70传递沿压块70指向卡锁件40方向的第二复位弹性力。具体地,由于第二复位弹性力的方向与沿压块70指向卡锁件40的方向同向,从而第二弹性件能自动地使压块70远离卡锁件40,让第一斜面71与第二斜面44分离,为卡锁件40提供了复位至锁定位置的条件,让卡锁件40可以移向锁定位置。进一步地,为提高电池座20的紧凑性,第二弹性件容置于侧盖38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为压缩弹簧,且第二弹性件抵持于压块70与侧盖38背离于卡锁件40的内表面之间。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为拉力弹簧,且第二弹性件连接于压块70与侧盖38面向于卡锁件40的内表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所示,当电池模块900a在腔室31中容置到位后,电池模块900a的上端边缘与取放口32齐平。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电池模块900a在腔室31中容置到位后,电池模块900a的外端面与外壳102的表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及图5所示,电池座20还包括连接于座体30底侧的顶升组件80。当卡锁件40处于解锁位置时,顶升组件80用于对顶推电池模块900a的底端,从而使电池模块900a的上边缘相对取放口32抬升,或使电池模块900a的外端面相对外壳102凸出,从而方便将电池模块900a从电池座20取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及图5所示,顶升组件80包括顶杆81及第三弹性件82。顶杆81相对座体30具有压缩位置及释放位置。顶杆81在释放位置相对在压缩位置更大程度地深入腔室31。在释放位置时,顶杆81自座体30底部穿入腔室31并用于抵顶电池模块900a的内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压缩位置时,顶杆81完全退出腔室31,从而电池模块900a的内端面能够与腔室31的底面充分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弹性件82抵持于外壳102与顶杆81之间。具体地,通过电池模块900a对顶杆81的推顶,第三弹性件82弹性地压缩,在顶杆81到达压缩位置后,卡锁件40恢复至锁定位置,电池模块900a的位置受到限定,并使顶杆81保持压缩位置。在卡锁件40切换至解锁位置后,第三弹性件82的弹力则将电池模块900a向腔室31外部分顶出。
具体地,在顶升组件80对电池模块900a内端面的抵持下,电池模块900a能够与两侧的卡锁件40保持紧贴,从而能更好地防止电池模块900a在电池座20内发生晃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电池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设有腔室;所述座体还设有连通于所述腔室的取放口;
卡锁件,至少两个所述卡锁件沿所述座体的相对两侧设置;所述卡锁件相对所述座体具有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所述卡锁件在所述锁定位置相对在所述解锁位置更大程度地深入所述腔室内;
传动架,活动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传动架的若干活动端与至少两个所述卡锁件之间形成在所述传动架沿预定方向活动时能够致使所述卡锁件自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及
触发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触发件与所述传动架另外的活动端之间形成所述触发件能够致使所述传动架沿所述预定方向活动的传递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传动架的若干活动端与至少两个所述卡锁件之间形成在所述传动架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时能够致使所述卡锁件自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所述触发件与所述传动架另外的活动端之间形成所述触发件能够致使所述传动架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的传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架的其中一个活动端与所述卡锁件形成传递配合,所述传动架的另外一个活动端与所述触发件形成传递配合,所述传动架相对于所述座体的转动轴心处于两个活动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架包括撬杆及连杆;所述座体的两侧外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撬杆;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撬杆,所述撬杆与至少一个所述卡锁件之间形成能够致使所述卡锁件自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的传递配合;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连杆之间形成所述触发件能够致使所述撬杆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的传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于一所述撬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撬杆,两个所述撬杆分别处于所述座体的两侧;及/或,所述触发件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插槽;所述卡锁件滑动插设于所述插槽并滑动设置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座体,或,所述触发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座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卡锁件与所述座体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向所述卡锁件传递沿所述解锁位置指向所述锁定位置方向的第一复位弹性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座还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架的压块;所述压块靠近于所述卡锁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沿从所述压块指向所述卡锁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斜面朝靠近于所述座体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卡锁件设有第二斜面,沿从所述卡锁件指向所述压块的方向,所述第二斜面朝远离于所述座体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主箱及连接于所述主箱的侧盖;所述腔室设置于所述主箱;所述压块滑动容置于由所述侧盖与所述主箱所围蔽形成的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座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压块与所述座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向所述压块传递沿所述压块指向所述卡锁件方向的第二复位弹性力。
12.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电池座至少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触发件之间形成传递配合;或,所述触发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外壳,所述触发件远离于所述传动架的端面外露于所述外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37656.9U CN221475238U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电池座及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37656.9U CN221475238U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电池座及机器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75238U true CN221475238U (zh) | 2024-08-06 |
Family
ID=92371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37656.9U Active CN221475238U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电池座及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75238U (zh) |
-
2023
- 2023-11-29 CN CN202323237656.9U patent/CN2214752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12572B2 (en) | Battery-powered hand-guided power tool | |
US6357533B1 (en) | Battery-powered hand-guided power tool | |
CN221475238U (zh) | 电池座及机器人 | |
CN213705142U (zh) | 锁止机构 | |
US20190326568A1 (en) | Battery forklift | |
CN211173483U (zh) | 电子挂锁 | |
KR102739333B1 (ko) | 도어 록 및 도어 록 제어 회로 | |
CN117681248A (zh) | 电池座及机器人 | |
CN212698735U (zh) | 清洁机器人 | |
CN212562852U (zh) | 一种机柜双控锁 | |
CN110107153A (zh) | 防止暴力强压把手转动开门的电子锁机构 | |
US11565769B2 (en) | 3-position battery latching system | |
CN113027235B (zh) | 一种锁舌模块及模组化锁具 | |
CN210195471U (zh) | 锁具 | |
CN109138652B (zh) | 电子设备的电池装置、电子设备及自行车 | |
CN110962964A (zh) | 智能锁、自行车辆和电动车 | |
CN212642398U (zh) | 购物车锁及具有它的购物车 | |
CN112012587A (zh) | 机柜双控锁 | |
CN113951762B (zh) | 清洁机器人 | |
JP2003232157A (ja) | 掛金装置 | |
CN222463262U (zh) | 电池盒安装装置 | |
CN220036396U (zh) | 锁具 | |
CN215869234U (zh) | 插入式断路器的助插拔机构 | |
CN216220761U (zh) | 一种储物柜 | |
CN113682225B (zh) | 一种工具箱锁、工具箱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