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463922U -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463922U
CN221463922U CN202322581347.7U CN202322581347U CN221463922U CN 221463922 U CN221463922 U CN 221463922U CN 202322581347 U CN202322581347 U CN 202322581347U CN 221463922 U CN221463922 U CN 221463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housing
side plate
plate
electric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13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义
杨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813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463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463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463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对电气部件控制盒的设置位置进行了优化,在确保调湿装置紧凑的同时,使检修操作更加简便。所述调湿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调湿单元以及电气部件控制盒,调湿装置的壳体具有:位于壳体的上下方向两侧的顶板和底板;位于壳体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第一方向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开设有供空气进出调湿装置的风口;以及位于壳体的垂直于上下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两侧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特征是,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在风口所在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任意一个上的位于风口的第二方向一侧的端部,并且电气部件控制盒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靠近壳体的顶板和底板设置。

Description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家用通风系统的推广使用,新风机、全热换热器等空气调节设备被广泛地安装在用户家中使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室内空气的湿度也有特定的要求。为此,越来越多的用户家中也开始选择使用具有对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的功能的空气调节设备(下面,也称为“调湿装置”)。
在其中具有加湿组件或除湿组件的调湿装置中,通常都具有电气部件控制盒,在该电气部件控制盒中,对在其上安装有构成电气控制回路的电阻器、电容器、集成电路等电气部件的控制电路板进行收容,并通过插接线与控制电路板上的接线端连接,实现对调湿装置中的各构成部件(典型地是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等调湿单元)的控制。
现有的电气部件控制盒常见地设置在调湿装置的壳体内部,但是因电气部件控制盒不得不占据着壳体内部空间的一部分,使得壳体内部的布局无法进一步紧凑化,也使得调湿装置在整体上变得大型化。
另外,在发生故障需要对电气部件控制盒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必须打开调湿装置的壳体机盖对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排线进行操作,并将电气部件控制盒从调湿装置的壳体内部取出,检修繁琐且耗时。
另外,也可以想到将电气部件控制盒从调湿装置的内部空间转移到外部空间,例如设置于调湿装置的与风口相邻一侧的侧面(壳体侧面),但是调湿装置通常安装在天花板顶部,检修人员仍必须手持工具伸入局限的天花板顶部的空间来松开电气部件控制盒的固定,并操作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排线,检修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在所述调湿装置中,通过对电气部件控制盒的设置位置进行了优化,在确保调湿装置紧凑的同时,使检修操作更加简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湿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调湿单元以及电气部件控制盒,所述调湿装置的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上下方向两侧的顶板和底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第一方向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供空气进出所述调湿装置的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壳体的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两侧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特征是,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在所述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任意一个上的位于所述风口的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端部,并且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上下方向的两端部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设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在所述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任意一个上的位于所述风口的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端部,因此,与现有技术设置在调湿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情形或是设置于调湿装置的与风口相邻一侧的侧面(壳体侧面)的情形相比,能使需要收纳在电气部件控制盒内的电气部件较多地贴侧边设置,避免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中任意一个上的配管接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风口对检修人员的检修造成障碍,利于维修。
此外,由于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设置,因此,能利用调湿装置的高度,在整个高度范围内设置电气部件,从而确保调湿装置的紧凑。
其中,作为一个实例,所述调湿装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进风口,并在所述第二侧板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位于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端部。
优选的是,在与所述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邻的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配管接头,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在所述风口的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靠近所述配管接头所在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配管接头例如是所述调湿单元的用于与外部配管连接的配管连接部。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使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检修口与设置于调湿装置内的调湿单元的检修口相邻甚至是紧靠,从而在天花板上设置检修口时,只需要将天花板检修口设置在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检修口和调湿单元的检修口下方即可,检修人员在检修操作时无需在调湿单元和电气部件控制盒各自的检修口之间来回操作,大幅提高了检修效率。
优选的是,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以如下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设置:
(i)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可以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均不超过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
(ii)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也可以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任一端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齐平,而未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齐平的另一端部不超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底板或所述顶板;
(iii)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还可以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齐平。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电气部件控制盒不会超出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因此,能实现调湿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不仅有利于在狭小的天花板顶部的空间内安装,提升安装的自由度,而且在装箱运输时有利于捆绑包装。除此之外,在发生故障需要对电气部件控制盒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只需简单地针对电气部件控制盒松开位于正面的紧固构件,便能对电气控制盒内部的电气部件进行检修,而无需手持工具伸入局限的天花板顶部的空间来松开位于调湿装置的壳体侧面的紧固构件,也无需打开调湿装置的壳体机盖将电气部件控制盒从调湿装置的壳体内部取出,提高检修操作的便利性,增加检修效率,并能减少紧固构件(螺丝)等小零件掉落在调湿装置内部或是天花板顶部的手够不到的地方的可能,降低安全隐患。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具有安装底板和罩壳,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通过所述安装底板外置设置在所述调湿装置的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所述一端部,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罩壳的所述第二方向两侧设置有翻边,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翻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缘齐平。
替代地,也可以在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罩壳上下方向两侧设置翻边,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罩壳的设置于上下方向两侧的所述翻边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齐平。在此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罩壳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缘齐平。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先将安装底板固定于壳体的进风侧板,然后将控制电路板固定于安装底板,用罩壳将控制电路板罩住,并利用翻边使用紧固构件将罩壳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例如,进风侧板)固定,由此,通过双重固定将电气部件控制盒牢固固定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降低控制电路板因振动而从调湿装置的壳体掉落的风险。
另外,优选的是,位于所述罩壳的与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所述侧边缘齐平一侧的翻边具有避让用于将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固定于所述调湿装置的紧固构件的避让孔。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能使安装空间较为局促的靠近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例如,进风侧板)的侧边缘一侧的紧固构件在安装拆卸时少受周围的干扰。
另外,优选的是,位于所述罩壳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所述侧边缘一侧的翻边具有葫芦孔,紧固构件穿过所述葫芦孔将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定位固定于所述调湿装置的所述进风侧板。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能利用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例如,进风侧板)的所述侧边缘一侧的翻边上的葫芦孔,对电气部件控制盒相对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固定进行定位。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拆卸所述安装底板的手持部。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使用手持部扶住该安装底板,防止安装底板在安装拆卸时掉落。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成位于所述罩壳的与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例如,进风侧板)的所述侧边缘齐平一侧的翻边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均不超过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或是其中任一端部或是两端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或所述底板齐平。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电气部件控制盒不会超出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因此,能避免调湿装置变得大型化。
本实用新型另外还提供一种调湿系统,包括:前面描述的调湿装置;以及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内部设有送风扇,所述送风装
置的出风口通过风管与所述调湿装置的进风口连接。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使具有前面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在整体上紧凑,并且能使其检修操作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一个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安装有对控制电路板进行收容的电气部件控制盒。
图2是从另一个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调湿装置中的电气部件控制盒的罩壳取下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调湿装置中的电气部件控制盒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0调湿装置;
110壳体;
111第二侧板(出风侧板);
112第一侧板(进风侧板);
112a侧边缘;
113L第三侧板(左侧板);
113R第四侧板(右侧板);
114U顶板;
114D底板;
IN进风口;
OUT出风口;
P1配管接头;
210安装底板;
211手持部;
220控制电路板; 230罩壳;
231翻边;
231a避让孔;
231b葫芦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100、更具体来说电气部件控制盒200在调湿装置100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100的立体结构图,其中安装有对控制电路板220进行收容的电气部件控制盒200,图2是从另一个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100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将图1所示的调湿装置100中的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罩壳230取下后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图1所示的调湿装置100中的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的调湿系统包括调湿装置100和送风装置(未图示),
其中,所述调湿装置100如图1、图2所示具有壳体110、设置在壳体110内的调湿单元(未图示)以及电气部件控制盒200,所述送风装置在内部设有送风扇,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通过风管与所述调湿装置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调湿装置100通常与所述送风装置一起安装在室内的天花板顶部的空间,具有利用设置于所述调湿装置100的壳体110内的调湿单元对经过调湿装置100并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的调湿功能。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调湿装置100的壳体110具有:位于壳体的上下方向两侧的顶板114U和底板114D;位于壳体110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又称“第一方向”)两侧的进风侧板112和出风侧板111;以及位于壳体110的垂直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第一方向)的左右方向(又称“第二方向”)两侧的左侧板113L和右侧板113R。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前”、“后”、
“左”、“右”、“上”、“下”均以附图所标注的方位进行定义,
因此,为方便和清楚起见,第一方向表示的就是附图中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表示的就是附图中的左右方向。
在图1、图2中,进风侧板112是位于壳体110的前方并开设有供空气进入调湿装置100的进风口I N的侧板(又称“第一侧板”),出风侧板111是位于壳体110的后方并开设有供空气从调湿装置100流出并进入室内的出风口OUT的侧板(又称“第二侧板”),进风口I N和出风口OUT又可统称为供空气进出调湿装置110的风口。
作为一例,调湿单元(未图示)在与风口(例如,图1、图2中的进风口I N)所在的进风侧板112和出风侧板111(例如,进风侧板112)相邻的左侧板113L和右侧板113R中的任意一个(例如,图1、图3中的右侧板113R)上设置有配管接头P1,而设置有所述配管接头P1的侧板(例如,右侧板113R)是用于对调湿单元进行维修的一侧的板。所述配管接头P1例如可以是所述调湿单元的用于与未图示的外部配管连接的配管连接部。左侧板113L和右侧板113R又称为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是对调湿装置100中的各构成部件(典型地是加湿组件、除湿组件等调湿单元)进行控制的部件,如图3所示,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具有安装底板210、控制电路板220和罩壳230。如图3所示,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通过所述安装底板210外置设置在所述调湿装置100的壳体110的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例如,设置在所述进风口I N所在的进风侧板112(即,第一侧板)上的位于所述进风口I N的左右方向一侧(在图1、图2中,例如为右侧)的端部。
优选的是,如图3、图4所示,在安装底板21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拆卸所述安装底板210的手持部211。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罩壳230左右方向两侧设置有翻边231,位于左右方向一侧(在图1、图2中,例如为右侧)的翻边231在左右方向上与壳体110的进风侧板112的侧边缘112a齐平。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两端部靠近壳体110的顶板114U和底板114D设置。作为“靠近”的一个示例,可以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均不超过壳体110的顶板114U和底板114D。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任一端部(上端部或下端部)或是两端部(上端部和下端部)与壳体110的顶板114U和/或底板114D齐平,而未与壳体110的顶板114U或底板114D齐平的另一端部(下端部或上端部)不超过壳体110的底板114D或顶板114U。
另外,在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罩壳230设置有翻边231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成位于左右方向一侧(在图1、图2中,例如为右侧)的翻边231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均不超过壳体110的顶板114U和底板114D,或是其中任一端部或是两端部与壳体110的顶板114U和/或底板114D齐平。
在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罩壳230设置有翻边231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位于左右方向一侧(在图1中,例如为右侧)的翻边231具有避让紧固构件的避让孔231a,而如图2所示,位于左右方向另一侧(在图2中,例如为左侧)、即远离壳体110的进风侧板112的侧边缘112a一侧的翻边231设置有葫芦孔231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湿装置100或者说电气部件控制盒200在调湿装置100上的安装位置,由于电气部件控制盒200设置在风口(例如,进风口I N)所在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例如,进风侧板112)上的位于风口(例如,进风口I N))的左右方向一侧(例如,右侧)的端部,因此,与现有技术设置在调湿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情形或是设置于调湿装置的与风口相邻一侧的侧面(壳体侧面)的情形相比,能使需要收纳在电气部件控制盒200内的电气部件较多地贴侧边设置,避免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中任意一个(例如右侧板113R)上的配管接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风口(例如进风口I N)对检修人员的检修造成障碍,利于维修。此外,由于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靠近所述壳体的顶板114U和底板114D设置,因此,能利用调湿装置100的高度,在整个高度范围内设置电气部件,从而确保调湿装置100的紧凑。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想到其它的优点和修改。因此,在其更宽泛的上来说,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和所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总体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做出修改。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以电气部件控制盒200设置在所述进风口I N所在的进风侧板112上的位于所述进风口I N的右侧端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进风口I N所在的进风侧板112上的位于所述进风口IN的左侧端部。
除此之外,电气部件控制盒200也不局限于设置在所述进风口I N所在的进风侧板112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出风口OUT所在的出风侧板111上。即,本实用新型中,电气部件控制盒200可以设置在风口(进风口I N和出风口OUT)所在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出风侧板111和进风侧板112)中的任意一个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以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罩壳230的左右方向两侧设置有翻边23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罩壳230的上下方向两侧设置翻边,或是在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200的罩壳230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翻边。在上下方向两侧设置有翻边的情况下,设置成位于上下方向两侧的翻边在高度方向上均不超过壳体的顶板114U和底板114D,或是位于上下方向两侧的翻边在高度方向上的任一个或是两个与壳体110的顶板114U和/或底板114D齐平,而未与壳体110的顶板114U或底板114D齐平的另一个不超过壳体110的底板114D或顶板114U。另外,在上下方向两侧设置有翻边的情况下,罩壳230的位于左右方向一侧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与壳体110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侧边缘(例如,进风侧板112的侧边缘112a)齐平。

Claims (13)

1.一种调湿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调湿单元以及电气部件控制盒,
所述调湿装置的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上下方向两侧的顶板和底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第一方向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供空气进出所述调湿装置的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壳体的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两侧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在所述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任意一个上的位于所述风口的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端部,并且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上下方向的两端部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邻的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配管接头,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在所述风口的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靠近所述配管接头所在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管接头是所述调湿单元的用于与外部配管连接的配管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湿装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进风口,并在所述第二侧板开设有出风口,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的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位于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以如下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设置:
(i)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均不超过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
(ii)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任一端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齐平,而未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齐平的另一端部不超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底板或所述顶板;
(iii)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齐平。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具有安装底板和罩壳,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通过所述安装底板外置设置在所述调湿装置的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所述一端部,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罩壳的所述第二方向两侧设置有翻边,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翻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缘齐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罩壳的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侧边缘齐平一侧的翻边具有避让用于将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固定于所述调湿装置的紧固构件的避让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罩壳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侧边缘一侧的翻边具有葫芦孔,紧固构件穿过所述葫芦孔将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定位固定于所述调湿装置的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拆卸所述安装底板的手持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成位于所述罩壳的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侧边缘齐平一侧的翻边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均不超过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或是其中任一端部或是两端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或所述底板齐平。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具有安装底板和罩壳,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通过所述安装底板外置设置在所述调湿装置的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所述一端部,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罩壳的上下方向两侧设置有翻边,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罩壳的设置于上下方向两侧的所述翻边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齐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设置成所述电气部件控制盒的所述罩壳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缘齐平。
13.一种调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湿装置;以及
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内部设有送风扇,
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通过风管与所述调湿装置的进风口连接。
CN202322581347.7U 2023-09-22 2023-09-22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Active CN221463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1347.7U CN221463922U (zh) 2023-09-22 2023-09-22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1347.7U CN221463922U (zh) 2023-09-22 2023-09-22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463922U true CN221463922U (zh) 2024-08-02

Family

ID=92352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1347.7U Active CN221463922U (zh) 2023-09-22 2023-09-22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463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9138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5300660B2 (ja)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JP3985834B2 (ja) 電装品アセンブリ、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3259719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07052786A1 (ja) 電装品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2238850A (zh) 服务器组合
JP2575429B2 (ja) 空気冷却式電気機器の室内排気装置
JP200227699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21463922U (zh)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EP0791789B1 (en) Discrete type air conditioner
JP315965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29206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9828976U (zh) 一种风管机吊顶安装结构
JP712190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21098835U (zh)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WO2020107800A1 (zh) 整体式空调器
JP2002206770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1233102U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JP517418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86297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H10205812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98416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20471762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JP659338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21463923U (zh)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