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47616U - 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47616U CN221447616U CN202421532866.2U CN202421532866U CN221447616U CN 221447616 U CN221447616 U CN 221447616U CN 202421532866 U CN202421532866 U CN 202421532866U CN 221447616 U CN221447616 U CN 221447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controller
- socket
- upper cover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包括:底板,上盖,位于底板上,上盖包括顶面以及与底板垂直的侧面,上盖的顶面具有至少一个插接口,上盖还包括从侧面延伸至插接口的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插接口的插接方向具有预设的夹角;电路板,位于底板与上盖所围成的空腔中,插接口垂直于电路板,插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将插接口设置在上盖的顶面,使得插接口与电路板相垂直,可以有效减少接插件对插时插接不到位造成的接触不良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引导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的广泛批量投产,其组装问题随之而来;由于AGV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功能,其控制器对应的接口也十分繁多,使得很多控制器上的接插件选用侧插式,但侧插结构易松动且容易插接不到位,导致接触不良等问题。进一步地,由于电路分布限制,部分端子会排布在电路板的内侧而非边缘,其不便于使用侧插式设计。
为了使设备装配更加便捷,减少插接时的干涉、插接不到位等问题,亟需设计一种控制器以满足上述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器,以解决现有的插接易松动、插接不牢靠等问题,提供稳固牢靠的控制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底板,上盖,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上盖包括顶面以及与所述底板垂直的侧面,所述上盖的顶面具有至少一个插接口,所述上盖还包括从所述侧面延伸至所述插接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接口的插接方向具有预设的夹角;电路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上盖所围成的空腔中,所述插接口垂直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插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插接口在与所述凹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插头的弹性卡扣相卡合。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接口的插接方向的夹角为90度。
可选地,所述插接口包括排针,所述插头包括排针卡槽,所述排针卡槽与所述插接口中的排针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插头连接,所述插头的弹性卡扣的下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口断开连接时松开所述弹性卡扣。
可选地,所述插接口的侧面还包括凸棱,所述插头具有与所述凸棱相对应的缺口。
可选地,所述插接口包括矩形、圆角矩形、圆形、椭圆形、腰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底板为矩形,所述上盖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插接口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的边长小于所述插接口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的边长。
可选地,所述插接口包括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插接口的尺寸不同,所述第一插接口和所述第二插接口并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上盖的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上盖的第二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一侧,所述第二插接口的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凸棱位于与所述第二插接口相邻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接口的凸棱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通过将插接口设置在上盖的顶面,使得插接口与电路板相垂直,可以有效减少接插件(插头与插接口)对插时插接不到位造成的接触不良。为了保证插接的牢靠,插接口还设置有与插头上的弹性卡扣相匹配的凸起。进一步地,该控制器的上盖还设置有从侧面延伸至插接口的凹槽,该凹槽与插接口的凸起以及插头的弹性卡扣相对设置,通过该凹槽提供预留空间以便于插头的插拔操作,优选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插接口的插接方向具有预设的夹角。该控制器具有牢靠的连接结构,以及良好的抗摔性能,其装配插接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器截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器中与插接口相对应的插头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器的插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应当理解,在描述结构时,当将一个部件、一个模块称为位于另一部件、另一个模块“之前”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部件、另一个模块电路的前端并与之相接,或者在其与另一部件、另一个模块之间还包含其它的部件或模块。并且,如果部分模块还可根据需要调整其位置及邻接关系。
如果为了描述直接位于另一部件、另一个模块之前的情形,本文将采用“直接在……之前”或“在……之前并与之邻接”的表述方式。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模块的具体电路组成、元器件型号、数量和连接关系,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可以各种形式呈现,以下将描述其中一些示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器的示意图,该控制器包括底板100、上盖200和电路板(图中不可见),其中,底板100例如为圆角矩形的板状,进一步地,底板100例如为铝制板;上盖200例如包括顶面以及与顶面相接的四面环绕的侧面,上盖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203和第四侧面204。上盖200例如为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上盖200与底板100之间例如通过螺栓相连,上盖200与底板100组合形成空腔,电路板位于该空腔中,电路板例如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100上,进一步地,该控制器上盖200的顶面还设置有第一插接口210和第二插接口220,两个插接口垂直于电路板并与电路板电连接,第一插接口210和第二插接口220并排设置,为了避免混淆,第一插接口210和第二插接口220采用不同的尺寸,具体地,第一插接口210和第二插接口220均为圆角矩形,第一插接口210在平行于第一侧面201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插接口220在平行于第一侧面201方向的尺寸。上盖200还设置有第一凹槽230和第二凹槽240,第一凹槽230例如从第一侧面201延伸至第一插接口210,第二凹槽240例如从第二侧面202延伸至第二插接口220,第一凹槽23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插接口210的插接方向具有预设的夹角,通过第一凹槽230提供的预留空间以便于进行插拔操作。进一步地,第一凹槽23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插接口210的插接方向相垂直,第二凹槽240也与第一凹槽230相类似,第二凹槽240与第二插接口220相对应。具体地,第一凹槽230与第二凹槽240共线,两者的截面尺寸相同。以下以第一插接口210和第一插头300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插接口210在第一凹槽230一侧设置有凸起211,在与第二插接口220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凸棱212,该控制器还包括与第一插接口210相对应的第一插头300,第一插头300具有与凸起211相对应的弹性卡扣310,第一插头300插入到一定深度时,弹性卡扣310与凸起211发生对插形变,并会发出清脆的咔哒声,则代表第一插头300与第一插接口210已完成正确的完整对插。
第二插接口220也具有用于卡合的凸起(图中不可见),其凸起位于朝向第二凹槽240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二插接口220在朝向第二凹槽240的一侧还设置有凸棱212,即第二插接口220的凸起和凸棱212位于同一侧,而第一插接口210的凸起211和凸棱212位于相对的两侧,以此可便于区分,避免混淆和插错。第二插接口220与第一插接口210相类似,相应地,第二插头400也与第一插头300相类似,不再赘述。
图2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器的截面示意图,图2b则示出了图2a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b所示,在需要将第一插头300与第一插接口210进行分离时,操作人员的手指可沿图中右侧箭头所示,通过第一凹槽230伸向第一插头300的弹性卡扣310,从而松开弹性卡扣310与凸起211,进而实现第一插头300与第一插接口210的分离。类似地,第二插接口220与第二插头400的分离,操作人员可从第二凹槽240伸向第二插头400的弹性卡扣进行分离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a所示,该控制器包括第一插头300和第二插头400,其中,第一插头300与第一插接口210相对应,第二插头400与第二插接口220相对应,以第一插头300为例,第一插头300的中间区域具有与第一插接口210中的多个插针相对应的多个插针卡槽301,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固性,避免卡针弯折,第一插头300的边缘包括环绕插针卡槽301设置的外圈320,该外圈320的内壁与第一插接口210的边缘相接触以提供支撑,避免第一插头300与第一插接口210的连接受外力发生弯折。进一步地,如图3b所示,第一插头300在与弹性卡扣310相对的侧边还设置有缺口330,相应地,第一插接口210设置有与其对应的凸棱212,第一插头300与第一插接口210连接后,第一插接口210的凸棱212滑入至该缺口330中。由于第一插接口210为圆角矩形,其具有一定的对称性,通过设置凸棱212和缺口330的组合,可以有效避免插反,具有一定防呆作用。进一步地,第一插头300的弹性卡扣310和缺口330位于第一插头300相对的两侧,第二插头400的弹性卡扣和缺口位于第二插头400的同一侧,若两个插接口尺寸相同时,通过该设计也可避免两者混淆插错。
上述第一插接口210和第二插接口220例如可以为供电接口、数据传输接口、传感器接口等接口。当然地,虽然上述仅示出了包括两个插接口的控制器实施例,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设置单个插接口或更多插接口。该控制器例如为自动导引车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通过将插接口设置在上盖的顶面,使得插接口与电路板相垂直,可以有效减少接插件(插头与插接口)对插时插接不到位造成的接触不良。为了保证插接的牢靠,插接口还设置有与插头上的弹性卡扣相匹配的凸起。进一步地,该控制器的上盖还设置有从侧面延伸至插接口的凹槽,该凹槽与插接口的凸起以及插头的弹性卡扣相对设置,通过该凹槽提供预留空间以便于插头的插拔操作,优选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插接口的插接方向具有预设的夹角。该控制器具有牢靠的连接结构,以及良好的抗摔性能,其装配插接更加便捷。
在以上的描述中,对于各部件的位置组合、连接方式等技术细节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形成所需连接关系等。另外,为了具有同一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计出与以上描述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的结构。另外,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限定。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上盖,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上盖包括顶面以及与所述底板垂直的侧面,所述上盖的顶面具有至少一个插接口,所述上盖还包括从所述侧面延伸至所述插接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接口的插接方向具有预设的夹角;
电路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上盖所围成的空腔中,所述插接口垂直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插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在与所述凹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插头的弹性卡扣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接口的插接方向的夹角为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包括排针,所述插头包括排针卡槽,所述排针卡槽与所述插接口中的排针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插头连接,所述插头的弹性卡扣的下端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口断开连接时松开所述弹性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的侧面还包括凸棱,所述插头具有与所述凸棱相对应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包括矩形、圆角矩形、圆形、椭圆形、腰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矩形,所述上盖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插接口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的边长小于所述插接口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的边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包括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插接口的尺寸不同,所述第一插接口和所述第二插接口并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从所述上盖的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上盖的第二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一侧,所述第二插接口的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凸棱位于与所述第二插接口相邻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接口的凸棱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532866.2U CN221447616U (zh) | 2024-07-01 | 2024-07-01 | 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532866.2U CN221447616U (zh) | 2024-07-01 | 2024-07-01 | 控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47616U true CN221447616U (zh) | 2024-07-30 |
Family
ID=9205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532866.2U Active CN221447616U (zh) | 2024-07-01 | 2024-07-01 | 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47616U (zh) |
-
2024
- 2024-07-01 CN CN202421532866.2U patent/CN2214476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795929B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 |
US730344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050112952A1 (en) | Power jack connector | |
TW201431192A (zh) | 電連接器 | |
WO2018090675A2 (zh) |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 |
CN114122817A (zh) | 一种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 |
CN205911460U (zh) | 线对板的电连接器模块 | |
CN221447616U (zh) | 控制器 | |
CN209948225U (zh) | 具有防呆功能的连接器结构 | |
CN210838202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214153345U (zh) | 插接头、插接座、连接器和储能设备 | |
CN215989328U (zh) | 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 | |
CN215989327U (zh) | 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 | |
CN219998529U (zh) | 一种插接式大电流端子连接器 | |
CN2257623Y (zh) | 带固定装置的电连接器 | |
CN220042476U (zh) | 线对板插座连接器 | |
CN217062678U (zh) | 电连接器的公端、母端、电连接器及供电或耗电设备 | |
TWM502267U (zh) | 插頭連接器、插座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 |
CN222127019U (zh) | 一种连接器、电气元件 | |
CN218300137U (zh) | 可插接式汇流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CN219477064U (zh) | 电连接公头 | |
CN219739424U (zh) | 绝缘壳体与线端连接器 | |
CN220857084U (zh) | 稳定连接的电连接器 | |
CN221508576U (zh) | 插座结构 | |
CN220692351U (zh) | 改进的插入式6pin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