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47028U - 触点型微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触点型微动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47028U CN221447028U CN202323572385.2U CN202323572385U CN221447028U CN 221447028 U CN221447028 U CN 221447028U CN 202323572385 U CN202323572385 U CN 202323572385U CN 221447028 U CN221447028 U CN 2214470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movable block
- supporting piece
- abutting portion
- type micr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2 electric spa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型微动开关,其包括固定底座和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的活动块,活动块可相对固定底座沿第一方向滑动;固定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位于第一支撑件上,第二触点位于第二支撑件上,且第一支撑件为弹性件;第一支撑件与活动块之间通过连动结构连接,当活动块沿第一方向滑动时,通过该连动结构可驱动第一支撑件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支撑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对于上述结构的微动开关,两导电连接触点采用的是非滑动式的点接触方式,触点间不会因为频繁的滑动接触而产生电弧火花,大幅减少了电弧产生的可能性,减少了因电弧引发的安全隐患,从而显著提高了开关的耐电弧性能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点型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微动开关的设计与应用广泛存在于各种电子和电气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微动开关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电路的快速连接和断开,而其工作机制通常依赖于机械动作来控制电路的导通和断开。
传统的微动开关通常包括滑动接触结构,如夹块和金属片。当用户需要实现开关的导通时,会通过按压开关触头来使夹块下滑,从而与金属片形成滑动接触。相应地,要断开开关时,则需要将夹块从金属片上滑出。这种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简单性和成本效率,但也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和不足。
一方面,由于夹块和金属片之间是通过滑动接触来完成导通与断开,这种机制在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电弧火花。电弧不仅会对开关的触点造成损伤,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时。
另一方面,对于需要承受大电流的应用场景,如电动汽车,传统的微动开关设计可能并不适宜。在这些应用中,电流的大幅变化和高频率的开关动作要求开关具有更高的耐电弧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传统微动开关在结构和材料上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微动开关虽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表现良好,但在高电流环境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中,其性能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改进触点结构来避免开关触发过程中产生电弧和磨损的触点型微动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型微动开关,其包括固定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可相对所述固定底座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位于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触点位于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弹性件,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可弹性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活动块之间通过连动结构连接,当所述活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通过该连动结构可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抵接或分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较佳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较佳地,所述连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抵顶部和设置在所述活动块上的第二抵顶部,借助于所述活动块的滑动,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可互相抵接或错位,当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第二抵顶部抵接时,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离;当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第二抵顶部错位时,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接触。
较佳地,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一通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活动端位于所述通槽中,所述通槽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开口部,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开口部所在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可互相接触或分离;
所述第一抵顶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抵顶部包括位于所述通槽内壁上的第二凸起。
较佳地,所述第一抵顶部位于靠近所述通槽的顶部的一端,当所述活动块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当所述活动块被触发而向靠近所述固定底座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相错,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
较佳地,所述第一抵顶部位于靠近所述通槽的底部的一端,当所述活动块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相错,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当所述活动块被触发而向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错位,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
较佳地,所述第二抵顶部包括凸起的平面段和弧形段,所述平面段和所述弧形段相切,当所述第二抵顶部通过所述平面段与所述第一抵顶部抵接,所述第一抵顶部经由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二抵顶部分离。
较佳地,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触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一抵顶部,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抵顶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抵顶部。
较佳地,所述活动块上还设置有一触发导杆,所述触发导杆用于带动所述活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较佳地,还包括将所述活动块和所述固定底座封装在一起的壳体,所述触发导杆凸出于所述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公开的微动开关,两导电连接触点采用的是非滑动式的点接触方式,触点间不会因为频繁的滑动接触而产生电弧火花,大幅减少了电弧产生的可能性,减少了因电弧引发的安全隐患,从而显著提高了开关的耐电弧性能和使用寿命,更为可靠和安全,使得微动开关尤其适用于高电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动开关的封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微动开关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开关触点布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沿图2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微动开关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点型微动开关,以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本实施例中微动开关的发明构思是,将现有技术中滑动接触的导电连接结构变为点接触结构,以消除因滑动接触产生的电火花和磨损。
具体地,如图2至图5,该微动开关包括固定底座1和设置在固定底座1上的活动块2,活动块2可相对固定底座1沿第一方向F1滑动,以图中2所示,第一方向F1为上下方向。
固定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如图5),第一触点J1位于第一支撑件10上,第二触点J2位于第二支撑件11上,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支撑件11相对设置,且第一支撑件10为弹性件,以使得第一支撑件10可弹性靠近或远离第二支撑件11。当第一支撑件10靠近第二支撑件11时,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接触,从而使得电路导通,第一支撑件10远离第二支撑件11时,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分离,从而使得电路断开。
第一支撑件10与活动块2之间通过连动结构连接,当活动块2沿第一方向F1滑动时,通过该连动结构可驱动第一支撑件10沿第二方向F2靠近或远离第二支撑件11,以使得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抵接或分离,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相交。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由于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采用的是非滑动式的点接触方式,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之间不会因为频繁的滑动接触而产生电弧火花。这种结构大幅减少了电弧产生的可能性,从而显著提高了开关的耐电弧性能和使用寿命。这一特性尤其适用于高电流环境,如电动汽车,其中对开关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极高。
其次,传统微动开关在高电流条件下容易产生电弧,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安全事故。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微动开关由于采用了更为稳定的触点连接方式,减少了因电弧引发的安全隐患,使得开关在各种应用环境中,尤其是高电流和高安全要求的环境中,更为可靠和安全。
另外,由于减少了开关触发过程中的电弧和机械磨损,对维护需求也相应减少。这意味着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用户可以享受到更低的维护成本和更少的维护时间,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成本效益。
具体地,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垂直。在图2中,第一方向F1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F2为水平方向。当然,随着固定底座1整体在空间位置的翻转,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的具体方位也会发生变化,但只要确保二者垂直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6至图8,连动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0上的第一抵顶部100和设置在活动块2上的第二抵顶部200,借助于活动块2的滑动,第一抵顶部100和第二抵顶部200可互相抵接或错位。当第一抵顶部100与所第二抵顶部200抵接时,第一支撑件10远离第二支撑件11,以使得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分离。当第一抵顶部100与所第二抵顶部200错位时,第一支撑件10靠近第二支撑件11,以使得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当活动块2沿第一方向F1滑动时,带动第二抵顶部200移动,改变第一抵顶部100和第二抵顶部200的相对状态,也即从抵接变为相错或从相错变为抵接,从而在第二方向F2上改变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支撑件11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之间的状态位。以第一方向F1为竖直方向为例,当活动块2滑动时,第一触点J1将从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触点J2,这样,当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接触或分离时,二者之间仅有静摩擦力,而不会产生滑动摩擦力,避免因摩擦而产生电弧。
具体地,如图2,及图6至图8,活动块2上设置有一通槽20,第一支撑件10的活动端位于通槽20中,通槽20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通槽20连通的开口部21,第二支撑件11设置于开口部21所在位置,以使得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可互相接触或分离。
第一抵顶部100包括位于第一支撑件10上的第一凸起,第二抵顶部200包括位于通槽20内壁上的第二凸起。
具体地,如图7,第一抵顶部100位于靠近通槽20的顶部的一端,当活动块2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抵顶部100与第二抵顶部200抵接,以使得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分离;当活动块2被触发而向靠近固定底座1的方向滑动时,第一抵顶部100与第二抵顶部200相错,以使得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接触。本实施例中,由于自然状态时,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分离,因此微动开关为常开型开关。
另外,如图8,第一抵顶部100位于靠近通槽20的底部的一端,当活动块2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抵顶部100与第二抵顶部200相错,以使得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接触;当活动块2被触发而向远离固定底座1的方向滑动时,第一抵顶部100与第二抵顶部200错位,以使得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分离。本实施例中,由于自然状态时,第一触点J1与第二触点J2接触,因此微动开关为常闭型开关。
另一方面,第二抵顶部200包括凸起的平面段D1和弧形段D2,平面段D1和弧形段D2相切,当第二抵顶部200通过平面段D1与第一抵顶部100抵接,第一抵顶部100经由弧形段D2与第二抵顶部200分离。本实施例中,由于构成第二抵顶部200的平面段D1和弧形段D2相切,使得第一抵顶部100可平滑地从平面段D1进入弧形段D2,以及从弧形段D2进入平面段D1。活动块2下移时,第一抵顶部100从平面段D1滑向弧形段D2,进而通过弧形段D2移出第二抵顶部200,而与第二抵顶部200相错。当活动块2复位上移时,首先通过弧形段D2与第一抵顶部100抵接,然后平滑过渡到平面段D1与第一抵顶部100抵接。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平面段D1和弧形段D2的第二抵顶部200的设置,有效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
另一方面,如图4,第一触点J1位于第一支撑件10的中间位置,第一触点J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抵顶部100,活动块2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抵顶部100相对应的第二抵顶部200。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触点J1两侧的两个第一抵顶部100和第二抵顶部200的设置,有效提升了活动块滑动过程中控制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接触或分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图1和图2,为方便操作,活动块2上还设置有一触发导杆3,触发导杆3用于带动活动块2沿第一方向F1滑动。
进一步地,通过一壳体4将活动块2和固定底座1封装在一起,触发导杆3凸出于壳体4,从而避免灰尘落到第一触点J1和第二触点J2上而影响二者的导电性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型微动开关,在提高耐电弧性能、使用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还具备了优化的结构设计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通过这些改进,微动开关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电气设备对于高性能开关的需求,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高端工业自动化领域,这种开关的优越性能能够显著提升整体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有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可相对所述固定底座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位于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触点位于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弹性件,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可弹性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活动块之间通过连动结构连接,当所述活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通过该连动结构可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抵接或分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抵顶部和设置在所述活动块上的第二抵顶部,借助于所述活动块的滑动,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可互相抵接或错位,当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第二抵顶部抵接时,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离;当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第二抵顶部错位时,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一通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活动端位于所述通槽中,所述通槽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开口部,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开口部所在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可互相接触或分离;
所述第一抵顶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抵顶部包括位于所述通槽内壁上的第二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顶部位于靠近所述通槽的顶部的一端,当所述活动块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当所述活动块被触发而向靠近所述固定底座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相错,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顶部位于靠近所述通槽的底部的一端,当所述活动块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相错,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当所述活动块被触发而向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错位,以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顶部包括凸起的平面段和弧形段,所述平面段和所述弧形段相切,当所述第二抵顶部通过所述平面段与所述第一抵顶部抵接,所述第一抵顶部经由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二抵顶部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触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一抵顶部,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抵顶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抵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上还设置有一触发导杆,所述触发导杆用于带动所述活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点型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活动块和所述固定底座封装在一起的壳体,所述触发导杆凸出于所述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72385.2U CN221447028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触点型微动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72385.2U CN221447028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触点型微动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47028U true CN221447028U (zh) | 2024-07-30 |
Family
ID=92056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572385.2U Active CN221447028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触点型微动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47028U (zh) |
-
2023
- 2023-12-26 CN CN202323572385.2U patent/CN2214470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447028U (zh) | 触点型微动开关 | |
CN210516544U (zh) | 一种单刀双掷型按键开关 | |
EP3745436B1 (en) | An integrated switch | |
CN209963614U (zh) | 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锁定解锁机构 | |
EP0118870B1 (en) | Push-button switch | |
CN107342190B (zh) | 一种双稳态的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 |
CN117334529A (zh) | 具有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
CN213691928U (zh) | 一种过电开关载流装置 | |
CN214123816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4123746U (zh) | 一种大电流工业按钮开关 | |
CN108987160A (zh) | 弹片式微动开关 | |
CN108666164B (zh) |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 |
CN222071769U (zh) | 一种微动开关 | |
CN219842938U (zh) | 辅助触头模块 | |
CN222260849U (zh) | 一种按钮开关 | |
CN216528703U (zh) | 一种助吸式欠压脱扣机构 | |
CN112289615A (zh) | 高稳定性滑动开关 | |
CN219979466U (zh) | 一种继电器 | |
CN216902626U (zh) | 一种开关装置 | |
CN217426594U (zh) | 一种安全稳定的接触器 | |
CN220121749U (zh) | 辅助触头模块 | |
CN218997167U (zh) | 一种插座 | |
CN216719791U (zh) | 一种触点开关 | |
CN220627705U (zh) | 接触器辅助触头及接触器 | |
CN221596320U (zh) | 一种开关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