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437944U - 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437944U
CN221437944U CN202323252141.6U CN202323252141U CN221437944U CN 221437944 U CN221437944 U CN 221437944U CN 202323252141 U CN202323252141 U CN 202323252141U CN 221437944 U CN221437944 U CN 221437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heating element
heating
conductive lay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521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涛
曲金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w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w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w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w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2521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437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437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437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所述加热线路结构包括:线路板和加热件。在线路板的边缘处开设第一连接通槽;第一连接通槽内镀设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加热件电连接。加热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加热件在第一端处产生较少的弯曲;使用过程中,避免线路板直接对加热件产生摩擦、撞击,进而大幅度降低加热件断路的几率,提高加热件的结构的耐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安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背景技术
加热型安全带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乘坐体验,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中,加热型安全带能够防止乘客在事故中受到过冷的座椅和安全带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加热型安全带上通常是将加热电路板固定在安全带的端部,与加热电路板电连接的加热金属丝延伸出电路板,并贯穿整个安全带。
由于加热电路板存在厚度,加热金属丝延伸出加热电路板的部分会与安全带紧密叠合,这就导致加热金属丝与加热电路板连接的端部呈Z字形。使用过程中,这种状态下的金属丝,容易在电路板的摩擦、撞击作用下断裂,进而导致断路,使加热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包括: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固定安装在基材上;所述线路板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连接通槽;所述第一连接通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与所述线路板上的电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通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线路板上的边缘处还开设有第二连接通槽;第二连接通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与所述线路板上的电路,与电源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通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通槽内固定有第一导电介质;所述第二连接通槽内固定有第二导电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介质充满加热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槽之间的空隙;
所述第二导电介质充满加热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槽之间的空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槽内的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导电介质电连接;
所述加热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槽内的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二导电介质电连接;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相互固定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介质相互固定且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丝;
所述加热丝的外表面套设有绝缘漆层;所述绝缘漆层的熔点小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和所述第二导电介质的熔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路板所在平面之间夹有第一角度;
所述加热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线路板所在平面之间夹有第二角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包括:
基材;
所述线路板和所述加热件固定在所述基材上;
中空织带,所述中空织带内部具有安装缝隙;所述基材、所述线路板和所述加热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缝隙内,且与所述中空织带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缝合线,所述缝合线沿所述加热件的延伸路径多次自基材的一侧穿过所述基材,绕过所述加热件,并再次穿过所述基材,用于将所述加热件缝合固定在所述基材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线路板的边缘处开设第一连接通槽;第一连接通槽内镀设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加热件电连接。加热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加热件在第一端处产生较少的弯曲;使用过程中,避免线路板直接对加热件产生摩擦、撞击,进而大幅度降低加热件断路的几率,提高加热件的结构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的左视图;
图6为加热丝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第一端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安全带;2、线路板;3、加热件;4、第一连接通槽;5、第二连接通槽;6、第一导电层;7、第二导电层;
10、安装缝隙;11、缝合线;12、加热丝;13、绝缘漆层;14、第一导电介质;15、第二导电介质;16、中空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包括:
线路板2,所述线路板2固定安装在基材1上;所述线路板2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连接通槽4;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电层6;所述第一导电层6通过与所述线路板2上的电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
加热件3,所述加热件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内,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6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只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那么所述加热件3的第二端可以采用端子缠绕焊接、激光焊接或端子小帽高阻焊焊接等焊接方式和所述线路板2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2上的边缘处还开设有第二连接通槽5;第二连接通槽5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电层7;所述第二导电层7通过与所述线路板2上的电路,与电源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通槽5内,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7电连接。
具体地,线路板2使用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其上镀设有铜质导电层。在线路板2的边缘处开设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并将加热件3的端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内的导电层电连接。
这种情况下,参考图1、图2,由于加热件3需要贴紧安全带的基材,且线路板2具有厚度。加热件3难以保证与线路板2共面,因此需要加热件3的端部产生少量弯曲,与导电层电连接。
这种设计方式下,线路板2的摩擦或撞击都不会直接与加热线3接触,而是带动加热件3一起运动,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线路板2对加热件3的磨损,保证加热件3不易产生断路,提高使用寿命。
具体地,线路板2上焊接有金属针,金属针通过安全的挂点引导线与设置在整椅上的电源联通,由于线路板2上镀有铜质导电层,因此可使线路板通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内固定有第一导电介质14;所述第二连接通槽5内固定有第二导电介质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介质14充满加热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之间的空隙;
所述第二导电介质15充满加热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槽5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述加热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内的第一导电层6通过第一导电介质14电连接;
所述加热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槽5内的第二导电层7通过第二导电介质15电连接;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14相互固定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介质15相互固定且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导电介质14和第二导电介质15均使用锡。
线路板2上的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先镀铜,进行电路布置,再焊锡,这种方式有利于加热件3和通槽的连接。
电连接过程采用焊锡方式固定。锡充满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后,凝固的锡可稳定地固定连接加热件3和第一导电层6以及第二导电层7。由于锡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不影响加热件3的工作过程。
具体地,锡充满通槽的方式可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断路,导致加热件失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件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后,通过焊锡丝或者锡膏实现了加热件3与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的电连接。
加热件3和线路板2的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焊接时,将加热件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凸出线路板2。焊接完成后,再把凸出来的部分剪掉,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加热件3和线路板2焊接后,加热件3下沉,出现虚焊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3包括:加热丝12;
所述加热丝12的外表面套设有绝缘漆层13;所述绝缘漆层13的熔点小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14和所述第二导电介质15的熔点。
在一下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线路板2的上下表面靠近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的部分同样镀设有锡,以便绝缘漆层13和线路板2焊接时更好的与焊锡融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7,所述加热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线路板2所在平面之间夹有第一角度;
所述加热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线路板2所在平面之间夹有第二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12沿所述基材1的表面弯曲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根加热丝12弯曲设置,能够在安全带的基材1弯曲时,使加热丝12具有伸缩的冗余量,减少应力,避免加热丝12应力过大而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12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加热丝12相互螺旋缠绕设置。
具体地,设置多根加热丝12的方式能够利用多根加热丝12同时发热,提高加热效率。
若多根加热丝12相互平行设置,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多根加热丝12会相互无规则缠绕并团成乱麻,这种状态会导致加热丝12相互拉扯,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严重的可导致加热丝12断裂。将加热丝12相互螺旋缠绕设置,可以避免多根加热丝12相互无规则地缠绕、扭曲,导致团成乱麻状。
参考图6,所述加热丝12的外表面套设有绝缘漆层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绝缘漆层13能够使多根加热丝12之间相互绝缘,且与外界绝缘,避免漏电产生危险。同时,还能保护加热丝12不受外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绝缘漆层13的熔点小于所述导电介质锡。
安全带加热垫基材1是一种受热融化的材料;
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放入中空织带16内部后,通过在中空织带16外表面加热使基材1融化粘到中空织带16内侧,实现固定加热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
图7中,α角表示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同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的开设方向与所述线路板2平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的开设方向。例如,第一角度为120度时,第一连接通槽4的开设方向同样为与线路板2所在平面之间夹有120度,这样第一端可直接插入第一连接通槽4并焊接,使连接二者连接得更紧固。
具体地,第一连接通槽4和第二连接通槽5的形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例如,设计为梯形或正方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为120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其他角度。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线路板2相对加热件2移动对加热件2产生的裁剪力,保证加热件2正常工作。
实施例2
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全带,包括:
基材1;
所述线路板2和所述加热件3固定在所述基材1上;
中空织带16,所述中空织带16内部具有安装缝隙10;所述基材1、所述线路板2和所述加热件3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缝隙10内,且与所述中空织带16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材1为单层结构,设置在远离所述金属针的一侧,将线路板2和加热件3设置在基材1上,能够避免加热件3与外界相互摩擦、接触,减少加热件3断路或短路的情况发生。
中空织带16可以是两层织带连接固定在一起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体设置,中间设置所述基材1、所述线路板2和所述加热件3。通过对基材1加热使其熔融,待基材1冷却后即可实现中空织带16与基材1、所述线路板2和所述加热件3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
缝合线11,所述缝合线11沿所述加热件3的延伸路径多次自基材1的一侧穿过所述基材1,绕过所述加热件3,并再次穿过所述基材1,用于将所述加热件3缝合固定在所述基材1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利用缝合线11缝合的方式,既可使加热件3能够固定在基材上,又能够使加热件3可相对基材产生少量位移。当安全带的基材弯曲时,加热线3相对基材产生少量位移,以释放应力,这样可避免加热件3应力过大而断裂。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路板(2),所述线路板(2)固定安装在基材(1)上;所述线路板(2)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连接通槽(4);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电层(6);所述第一导电层(6)通过与所述线路板(2)上的电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
加热件(3),所述加热件(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内,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上的边缘处还开设有第二连接通槽(5);第二连接通槽(5)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电层(7);所述第二导电层(7)通过与所述线路板(2)上的电路,与电源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通槽(5)内,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7)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内固定有第一导电介质(14);所述第二连接通槽(5)内固定有第二导电介质(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14)充满加热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之间的空隙;
所述第二导电介质(15)充满加热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槽(5)之间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通槽(4)内的第一导电层(6)通过第一导电介质(14)电连接;
所述加热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通槽(5)内的第二导电层(7)通过第二导电介质(15)电连接;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14)相互固定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介质(15)相互固定且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3)包括:加热丝(12);
所述加热丝(12)的外表面套设有绝缘漆层(13);所述绝缘漆层(13)的熔点小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14)和所述第二导电介质(15)的熔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线路板(2)所在平面之间夹有第一角度;
所述加热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线路板(2)所在平面之间夹有第二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
9.一种安全带,设置有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1);
所述线路板(2)和所述加热件(3)固定在所述基材(1)上;
中空织带(16),所述中空织带(16)内部具有安装缝隙(10);所述基材(1)、所述线路板(2)和所述加热件(3)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缝隙(10)内,且与所述中空织带(16)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缝合线(11),所述缝合线(11)沿所述加热件(3)的延伸路径多次自基材(1)的一侧穿过所述基材(1),绕过所述加热件(3),并再次穿过所述基材(1),用于将所述加热件(3)缝合固定在所述基材(1)上。
CN202323252141.6U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Active CN221437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52141.6U CN221437944U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52141.6U CN221437944U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437944U true CN221437944U (zh) 2024-07-30

Family

ID=9205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252141.6U Active CN221437944U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437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8165B (zh) 过热保护装置
JP6032558B2 (ja) 端子金具付き導体
JP2017091860A (ja) 導電部材、端子付導電部材及び導電部材製造方法
JP6307762B2 (ja) 電線
JP4961444B2 (ja) Al線半田付け方法及び端子
JP5398822B2 (ja)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ランプ用光源の点灯装置
CN221437944U (zh) 一种安全带加热线的连接结构及安全带
CN108352215A (zh) 导电部件以及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8780686B (zh) 电阻器
JP2010153069A (ja) リッツ線アセンブリ
CN107615590A (zh) 接线端子以及接线端子与电线的接合方法
JP6941731B2 (ja) 電気デバイス用の撚り線コネクタ及び撚り線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346705B2 (ja) 電流ヒューズ
JP2008270202A (ja) シールドの電気的接続方法
JP5646258B2 (ja) 電線端部の端子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CN108682497B (zh) 一种高压导线
CN216980917U (zh) 一种具有扁平导体的电连接元件及车窗玻璃总成
JP7640400B2 (ja) メス型端子、コネクタ、端子付き電線、コネクタ付き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4360623B2 (ja) Led灯具及びled灯具と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JP2023019579A (ja) メス型端子、コネクタ、端子付き電線、コネクタ付き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09217994A (ja) コードスイッチ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2282246U (zh) 一种导体连接结构
CN213817507U (zh) 一种新型起动机
JP2023503495A (ja) アルミニウムケーブルと端子と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れを有する車両
JP2014127230A (ja) ヒータ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