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32031U - 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32031U CN221432031U CN202323103235.7U CN202323103235U CN221432031U CN 221432031 U CN221432031 U CN 221432031U CN 202323103235 U CN202323103235 U CN 202323103235U CN 221432031 U CN221432031 U CN 2214320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ining
- arm
- weight
- rope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692 ilium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4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220 muscl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92 sprin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44 fore-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528 lesser trochant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包括:主体框架和负重训练组件,所述主体框架具有立柱;所述负重训练组件包括力臂、阻力块和杠铃片,所述力臂包括主动臂、连杆和负重臂,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臂和负重臂,所述主动臂和负重臂位于连杆径向的同一方向上,所述连杆穿过所述立柱并与立柱转动连接,所述阻力块转动安装在所述主动臂上,所述杠铃片插接在所述负重臂上。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对于握力较小的初级训练者在进行负重抬腿训练时,影响训练效果、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髂腰肌位于人体骨盆内侧,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腰肌无论是在近侧支撑时还是远侧支撑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短跑运动中,髂腰肌力量是必备专项力量素质,对速度项目运动员至关重要。强大的髂腰肌功能,能使运动员抬腿送髋更有力、更敏捷,进而奔跑速度更快。
在传统训练中,负重抬腿是最发达髂腰肌的常用训练手段,训练时训练者站立姿态,单手扶墙壁、把杆儿或肋木,做单腿提膝举大腿动作。另一只手手持杠铃片,压在自己要抬起的大腿上,产生阻力效应,进而对髂腰肌起到深度训练效果。这种训练方法虽然很有效,但对于握力较小的女运动员、小学生等人群,手持大重量杠铃片是困难的,影响训练效果,杠铃片掉落偶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以解决对于握力较小的初级训练者在进行负重抬腿训练时,影响训练效果、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包括:主体框架和负重训练组件,所述主体框架具有立柱;所述负重训练组件包括力臂、阻力块和杠铃片,所述力臂包括主动臂、连杆和负重臂,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臂和负重臂,所述主动臂和负重臂位于连杆径向的同一方向上,所述连杆穿过所述立柱并与立柱转动连接,所述阻力块转动安装在所述主动臂上,所述杠铃片插接在所述负重臂上。
可选的,所述主动臂和负重臂均为L型,所述主动臂、连杆和负重臂构成几字型力臂,所述阻力块为弧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握把,所述立柱为四棱柱,所述力臂安装在四棱柱的两侧,所述握把安装在四棱柱的另外两侧,且握把与立柱的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连杆的上下两侧。
可选的,所述主体框架内侧设置有俯卧训练组件,所述俯卧训练组件包括训练平台、滑车、绳索和绳套,所述训练平台设置在主体框架底侧,所述训练平台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车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绳索第一端连接所述绳套,绳套挂接在滑车上,绳索第二端连接在负重训练组件处。
可选的,所述立柱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挂耳,所述绳索为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第二端挂接在所述第一挂耳上。
可选的,所述主动臂底侧设置有第二挂耳,所述绳索为静力绳,所述静力绳第二端挂接在所述第二挂耳上。
可选的,所述训练平台的端部设置有撑高杆,所述撑高杆包括旋转片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片上的撑杆,所述旋转片与所述训练平台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体框架内还设置有臀桥训练组件,主体框架包括顶横梁和底横梁,所述臀桥训练组件包括滑杆、滑架、臀桥架和杠铃片,所述滑杆安装在所述顶横梁和底横梁之间,所述滑架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杆上,所述臀桥架安装在所述滑架上,所述杠铃片插接在臀桥架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臀桥架包括中间的弯梁和两端的横杆,所述弯梁中部高两端低,所述横杆安装在所述滑架上;所述顶横梁和底横梁之间还设置有挂架,在挂架上设置有多个挂杆,所述臀桥架两端的横杆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挂杆上。
可选的,在两个顶横梁之间设置有单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材,摆脱了传统训练中初级训练者手持杠铃片晃来晃去的负担,更有利于训练者全神贯注的投入训练,同时避免了初级训练者因拿不稳杠铃片而产生掉落与砸伤,保证了训练安全。
本实用新型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训练器材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重训练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力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卧训练组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臀桥训练组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臀桥架示意图;
图中:1、主体框架;11、立柱;12、第一挂耳;13、顶横梁;14、单杠;15、挂架;16、挂杆;2、负重训练组件;21、力臂;211、主动臂;212、连杆;213、负重臂;22、阻力块;23、第二挂耳;24、杠铃片;25、握把;3、俯卧训练组件;31、静力绳;32、训练平台;321、滑槽;33、绳套;34、撑高杆;35、海绵垫;36、把扶杆;37、滑车;4、臀桥训练组件;41、挂钩;42、滑架;43、臀桥架;431、弯梁;432、横杆;44、滑杆;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髂腰肌位于人体骨盆内侧,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两肌向下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髂腰肌的主要作用: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还可以使大腿外旋。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盘前倾,又为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下压动作从而获得向前的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短跑运动中,髂腰肌力量是必备专项力量素质,对速度项目运动员至关重要。强大的髂腰肌功能,能使运动员抬腿送髋更有力、更敏捷,进而奔跑速度更快。
传统训练中,髂腰肌训练方法繁多,包括:仰卧起坐、悬垂举腿、坐姿举腿、两头起、拉力带阻力练习、臀桥、负重抬腿、负重弓箭步等。训练时,通常要分别借助单杠、双杠、把杆儿、体操垫、杠铃片、壶铃、杠铃、拉力带、皮条等器械分别进行训练,训练方法多样,所需器械、道具繁多。给广大练习者训练带来不便,且杠铃负重臀桥、手持杠铃片负重抬腿等训练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包括:主体框架1和负重训练组件2,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具有立柱11;所述负重训练组件2包括力臂21、阻力块22和杠铃片24,所述力臂21包括主动臂211、连杆212和负重臂213,所述连杆2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臂211和负重臂213,所述主动臂211和负重臂213位于连杆212径向的同一方向上,所述连杆212穿过所述立柱11并与立柱11转动连接,所述阻力块22转动安装在所述主动臂211上,所述杠铃片24插接在所述负重臂213上。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材,摆脱了传统训练中初级训练者手持杠铃片24晃来晃去的负担,更有利于训练者全神贯注的投入训练,同时避免了初级训练者因拿不稳杠铃片24而产生掉落与砸伤,保证了训练安全。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主动臂211和负重臂213均为L型,所述主动臂211、连杆212和负重臂213构成几字型力臂21,所述阻力块22为弧形结构。所述立柱11上设置有握把25,所述立柱11为四棱柱,所述力臂21安装在四棱柱的两侧,所述握把25安装在四棱柱的另外两侧,且握把25与立柱11的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连杆212的上下两侧。
所述主动臂211与主动臂211上端由连杆212连接,形成牢固结构。且该连杆212与立柱11连接为内置轴承设计,练习者在主动臂211做功时,力臂21可以以连杆212为中轴做360度旋转。阻力块22为弧形,阻力块22下侧为凹槽,在练习者抬大腿动作时,该阻力块22凹槽能很好的与练习者的大腿上沿贴合,使练习者动作更安全、舒适、稳定。所述负重臂213设计有杠铃片24托杆,可依据练习者训练基础与训练要求加装不同重量的杠铃片24,满足训练需求。
负重训练组件2使用方法:
当练习者使用本器材进行负重抬腿训练时,第一步:练习者移动位置,进入负重抬腿训练组件,竖直站立在主体框架1两根立柱11之间,身体可以面向器材主体(也可以背向器材主体);
第二步:练习者双手(或单手)握住握把25,使自己的大腿单腿(或双腿)对正相应的阻力块22;
第三步:练习者抬单腿(或依次抬腿)做抬起与落下动作,会推动主动臂211以连杆212为中轴前后转动。此时,对侧负重臂213与杠铃片24会随之同步往复运动;
第四步:依照练习者的训练水平与训练需求,将适量的杠铃片24套装在杠铃片24托杆儿上,产生适当负荷;
第五步:依照训练计划,练习者进行多组训练。
本器材负重训练组件2的优点:
①使用本器材,可以进行单腿训练,也可以进行双腿依次训练,改进了训练手段;
②使用本器材,健身运动中的多组训练、重复训练、间歇训练、递增训练、递减训练等等训练方法均可适用;
③使用本器材,安全性大大优于传统训练方法;
④使用本器材,摆脱了传统训练中练习者手持杠铃片24晃来晃去的负担,更有利于练习者全神贯注的投入训练。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内侧设置有俯卧训练组件3,所述俯卧训练组件3包括训练平台32、滑车37、绳索和绳套33,所述训练平台32设置在主体框架1底侧,所述训练平台32上设置有滑槽321,所述滑车37安装在所述滑槽321内,所述绳索第一端连接所述绳套33,绳套33挂接在滑车37上,绳索第二端连接在负重训练组件2处。具体的,所述立柱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挂耳12,所述绳索为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第二端挂接在所述第一挂耳12上。或者,所述主动臂211底侧设置有第二挂耳23,所述绳索为静力绳31,所述静力绳31第二端挂接在所述第二挂耳23上。在所述训练平台32的端部还设置有撑高杆34,所述撑高杆34包括旋转片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片上的撑杆,所述旋转片与所述训练平台32转动连接。
所述滑车37为四轮设计,可在滑槽321内顺畅滑动;所述滑车37车体厚度为20厘米,上面中央设计有脚掌凹槽,练习者的前脚掌可伸入其中,并形成稳定的动态支撑;所述滑车37后端设计有绳套33卡槽;所述训练平台32远离抬腿训练组件一端设计有把扶杆36,该把扶杆36宽度、支撑力与双杠相仿。
俯卧训练组件3使用方法:
①俯卧收腿动作训练:
当练习者进行髂腰肌俯卧动作训练时,第一步:调整抬腿训练组件杠铃片24负荷;
第二步:调节适合长度,并连接好静力绳31,使静力绳31一端牢固连接在主动臂211下端的第二挂耳23上,另一端连接在绳套33上;
第三步:将连接好的绳套33套入滑车37后端的绳套33卡槽内,形成稳固连接;
第四步:练习者俯身,双手分别握住把扶杆36的左右杠,双脚分别插入左右滑车37内呈俯卧撑状态;
第五步:屈髋做功卷腹、收腿(可单腿依次训练,也可双腿同时动作),产生拉力,使滑车37向把扶杆36方向运动,进而拉动静力绳31,在静力绳31的牵引下,拉动抬腿训练组件杠铃片24负荷向前运动;
第六步:当收腿动作做到极限后,缓慢的伸髋、伸腿,身体恢复俯卧撑状态;
第七步:依照训练计划,重复第五步与第六步,进行反复训练。
②仰卧收腿训练:
第一步至第二步同上;
第三步:练习者仰卧在海绵垫35上(脚朝向抬腿训练组件方向);
第四步:将绳套33直接套在训练者的脚前掌上;
第五步:练习者双手伸出,握住把扶杆36;
第六步:屈髋做功卷腹、收腿(可单腿依次训练,也可双腿同时动作),产生拉力,在静力绳31拉力的牵引下,拉动抬腿训练组件杠铃片24负荷向前运动;
第七步:当收腿动作做到极限后,缓慢的伸髋、伸腿,身体恢复初始仰卧状态;
第八步:依照训练计划,重复第五步与第六步,进行反复训练。
特别说明:①俯卧收腿动作训练与②仰卧收腿训练这两个动作的阻力,也可用长度、拉力磅数合适皮条(系在主体框架1的第一挂耳12上)替代。
③两头起训练:
当练习者进行两头起动作训练时,第一步:练习者仰卧在海绵垫35上;
第二步:伸展身体、伸展手臂,身体伸直、躺平;
第三步:髂腰肌发力,双臂、双腿同时向内举起;
第四步:手脚同时击打上侧的瑜伽球;
第五步:慢动作恢复到初始躺平状态;
第六步:重复第三步至第五步,进行多次训练。
④坐姿举腿动作训练:
训练平台32近负重抬腿训练组件一侧为斜坡式设计,在斜坡下沿,设计有三组可转动收叠式障碍物(即撑高杆34)。练习者进行坐姿举腿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练习者面向障碍物坐在海绵垫35上;
第二步:上体略后仰,两臂微曲,双手握住把扶杆36,稳定好上体;
第三步:两条腿分开、伸直,分别置于障碍物外侧;
第四步:抬起一条腿,保持这只脚脚跟不落地状态下,反复跨越障碍物30--50次;
第五步:放下刚才训练腿,抬起另一条腿(刚才处于休息状态),遵照第四步方法进行训练;
第六步:按照训练计划,两条腿依次进行训练。
三组障碍物为三个独立的翻折结构。使用时,可以依据训练要求,翻折出一个或多个。训练结束后,可将三组障碍物全部收叠起来,节省空间,也不妨碍其他动作训练。
传统的臀桥动作训练方法,通常是练习者垂直横向躺在哑铃凳上(肩背部依靠),双脚着地,挺身成桥,将一定重量的杠铃压在腹部,往复进行挺髋、屈髋动作。此训练方法很有效,但对练习者训练水平要求较高,初学者较难掌握,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于此,在所述主体框架1内设置有臀桥训练组件4,如图5所示,主体框架1包括顶横梁13和底横梁,所述臀桥训练组件4包括滑杆44、滑架42、臀桥架43和杠铃片24,所述滑杆44安装在所述顶横梁13和底横梁之间,所述滑架42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杆44上,所述臀桥架43安装在所述滑架42上,所述杠铃片24插接在臀桥架43的两端。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臀桥架43包括中间的弯梁431和两端的横杆432,所述弯梁431中部高两端低,所述横杆432安装在所述滑架42上;所述顶横梁13和底横梁之间还设置有挂架15,在挂架15上设置有多个挂杆16,所述臀桥架43两端的横杆432上设置有挂钩41,所述挂钩41挂接在所述挂杆16上(类似史密斯机)。
训练平台32靠近臀桥训练组件4一端为斜坡设计,坡度在45度左右。该斜坡中央设计有与斜坡方向一致的凹槽,该凹槽弧度,与人体腰背部生理曲度相吻合。臀桥架43中间部位设计有多组弧形钢梁构成的排骨状弯梁431结构,该排骨状结构呈向上弯曲,其弯曲度与人体腰腹部生理曲度相吻合。
臀桥训练组件4使用方法:
当练习者使用本器材进行臀桥动作训练时,第一步:依据训练要求,调整杠铃片24重量;
第二步:将配重合适的杠铃挂在臀桥架43与练习者膝盖一致的高度。练习者此时位于臀桥架43与训练平台32之间,且面向臀桥架43(背向训练平台32);
第三步:练习者屈蹲,向前伸腿,选择合适位置放好双脚,身体后仰,肩背部贴合在训练平台32的凹槽内,呈仰卧支撑姿态。此时,练习者的腰腹部正好对正臀桥架43的排骨框架结构(向上挺身便是很好的贴合);
第四步:练习者向上挺身,用力将臀桥架43顶起,向后略旋转臀桥架43,解除臀桥架43在挂杆16上的悬挂;
第五步:继续向上挺身动作到极限,然后缓缓下放腰腹部位,直到臀部轻微触地;
第六步:重复身体上挺与第五步动作,依据训练计划进行多次数、多组数训练。
本器材远端与中间分别设计有单杠14,练习者可依据训练计划进行悬垂举腿、倒挂卷腹等髂腰肌相关训练。此外,本器材主体框架1的横梁与立柱11上设计有多个挂耳,此设计是为练习者系皮条或安装弹力带提供方便,实现单人即可自主训练,无需教练或队友协助。
综上所述,传统的髂腰肌训练通常是分解进行的,所需器材繁多,例如:杠铃、皮带、单杠14、障碍物等等;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场地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双杠、立柱11、肋木、海绵垫35、光滑底板等;还有个别训练方法需要助手辅助才能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髂腰肌综合训练器材,实现在一个器械上就能针对髂腰肌训练进行10几种不同方法的训练。使训练更便捷、更安全,提高训练效率,而且,还具备摆脱人力辅助实现单人自主训练功效。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和负重训练组件,所述主体框架具有立柱;
所述负重训练组件包括力臂、阻力块和杠铃片,所述力臂包括主动臂、连杆和负重臂,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动臂和负重臂,所述主动臂和负重臂位于连杆径向的同一方向上,所述连杆穿过所述立柱并与立柱转动连接,所述阻力块转动安装在所述主动臂上,所述杠铃片插接在所述负重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臂和负重臂均为L型,所述主动臂、连杆和负重臂构成几字型力臂,所述阻力块为弧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握把,所述立柱为四棱柱,所述力臂安装在四棱柱的两侧,所述握把安装在四棱柱的另外两侧,且握把与立柱的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连杆的上下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内侧设置有俯卧训练组件,所述俯卧训练组件包括训练平台、滑车、绳索和绳套,所述训练平台设置在主体框架底侧,所述训练平台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车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绳索第一端连接所述绳套,绳套挂接在滑车上,绳索第二端连接在负重训练组件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挂耳,所述绳索为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第二端挂接在所述第一挂耳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臂底侧设置有第二挂耳,所述绳索为静力绳,所述静力绳第二端挂接在所述第二挂耳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平台的端部设置有撑高杆,所述撑高杆包括旋转片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片上的撑杆,所述旋转片与所述训练平台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内还设置有臀桥训练组件,主体框架包括顶横梁和底横梁,所述臀桥训练组件包括滑杆、滑架、臀桥架和杠铃片,所述滑杆安装在所述顶横梁和底横梁之间,所述滑架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杆上,所述臀桥架安装在所述滑架上,所述杠铃片插接在臀桥架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臀桥架包括中间的弯梁和两端的横杆,所述弯梁中部高两端低,所述横杆安装在所述滑架上;所述顶横梁和底横梁之间还设置有挂架,在挂架上设置有多个挂杆,所述臀桥架两端的横杆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挂杆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髂腰肌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在两个顶横梁之间设置有单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03235.7U CN221432031U (zh) | 2023-11-16 | 2023-11-16 | 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03235.7U CN221432031U (zh) | 2023-11-16 | 2023-11-16 | 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32031U true CN221432031U (zh) | 2024-07-30 |
Family
ID=92054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103235.7U Active CN221432031U (zh) | 2023-11-16 | 2023-11-16 | 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32031U (zh) |
-
2023
- 2023-11-16 CN CN202323103235.7U patent/CN2214320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34200B1 (en) | Apparatus for back therapy and multiple exercises | |
US20140194260A1 (en) | Method of Using an Exercise Device Having an Adjustable Incline | |
US5188577A (en) | Apparatus for total body exercise | |
US20090192025A1 (en) | Exercise weight equipment and methods of use | |
US7931575B2 (en) |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ody exercises | |
CN210963751U (zh) | 一种腰背贴合的仰卧起坐健身器材 | |
CN202909370U (zh) | 一种装有可调节靠枕的腹肌锻炼器 | |
US5487712A (en) | Method of exercising using a pivoting exercise apparatus | |
AU2017272913A1 (en) | Portable stretching equipment | |
US20020098953A1 (en) | Exercise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quats | |
EP3246074A1 (en) | Multifunctional leg training machine | |
US11660488B2 (en) | Spring exercise system and method of exercising | |
CN207462557U (zh) | 一种器械健身前的新结构热身、拉伸装置 | |
TWI632936B (zh) | 蹲立健身器 | |
CN102961853B (zh) | 一种腹肌锻炼器 | |
CN221432031U (zh) | 一种髂腰肌训练器材 | |
RU2508921C1 (ru) | Способ ми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вытяжения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варианты) | |
US9108078B1 (en) | Total body conditioning exercise apparatus | |
CN101518685A (zh) | 用于俯卧撑锻炼的器械 | |
CN216169727U (zh) | 一种上肢外骨骼助力装置 | |
CN215609098U (zh) | 一种多功能腰腹健身器材 | |
CN202822635U (zh) | 小腿训练机的调节限位机构 | |
RU2494783C1 (ru) |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спортивный тренажер комлева | |
CN213527317U (zh) | 一种舞蹈把杆 | |
CN205412070U (zh) | 蹲立健身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